《机械原理》笔记

机械原理复习资料
《机械原理》*号内容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 本课程的研究内容
什么是机器、机构?
机器的三特征:
1)由一系列的运动单元体所组成。
2)各运动单元体之间都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能转换机械能或完成有用的机械功以代替或减轻人们的劳动。
具有以上1、2两个特征的实体称为机构。
构件——由一个或多个零件连接而成的运动单元体。
零件——机器中的制造单元体。
第二节  机构的分析与综合及其方法
机构分析:对已知机构的结构和各种特性进行分析。
机构综合:根据工艺要求来确定机构的结构形式、尺寸参数及某些动力学参数。   
机构综合的内容: 1.机构的结构综合2.机构的尺度综合3.机构的动力学综合。
机构的结构综合:主要研究机构的组成规律。
机构的尺度综合(或运动学综合):研究已知机构如何按给定的运动要求确定其尺寸参数.概括为四类:
 (1)刚体导引 :当机构的原动件做简单运动时,要求刚体连续地变换其位置。
(2)函数变换:使机构某从动件的运动参数为原动件运动参数的给定函数。
(3)轨迹复演:使连杆上某点的轨迹能近似地与给定曲线复合。
(4)瞬时运动量约束:按构件在某些特定位置时的运动量来设计机构的结构参数。
准点——符合预定条件的几个位置。
只要求几个位置处符合给定条件的机构综合方法称为准点法。
减小结构误差的途径是:合理确定准点的分布。可按契比谢夫零值公式配置准点。
第三节  学习本课的方法
1.注意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之间的联系
2. 用工程观点学习理论与基本方法
3.注意加强感性认识和实践性环节 
第二章机构的结构分析
第一节  概述
构成机构的基本要素——构件  运动副  运动链
运动副:两构件间直接接触且能产生某些相对运动的联接称为运动副。
约束---对构件间运动的限制。
运动副元素—运动副参加接触的部分。空间运动副和约束的关系。
平面机构中只有Ⅳ级副和Ⅴ级副。(为什么?)
低副---副元素为面接触(如移动副、转动副);
高副----副元素为点(线)接触。
运动链---构件由运动副连接而成的系统。
机构 —选定机架,给相应的原动件,其余构件作确定运动的运动链。
第二节 平面机构自由度
机构自由度——机构具有确定运动所必须的独立运动参数的数目。
高副提供一个约束,低副提供两个约束。
机构的自由度为:F=3n-(2p+p )。(各符号的意义)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1,  F>2,  F=原动件数。
(>原动件数、F<原动件数时会出现什么情况?)
主动件机构中传入驱动力(矩)的构件。
原动件——运动规律已知的构件。其余的活动构件统称从动件。
输出构件——输出运动或动力的从动件
复合铰链——两个以上的构件构成的同轴线的转动副,其转动副个数等于构件数减1。
局部自由度——与机构整体运动无关的自由度。
虚约束——对运动不起实际限制作用的约束。
第三节  机构的组成
F=0不可再拆分的最简单的运动链——基本杆组。
机构的组成原理——由若干基本杆组依次连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构成机构。
n=2;p=3,——Ⅱ级组。
n=4;pl=6,且具有一个含三个低副的中心构件的基本组——Ⅲ级组。
n=4;pl=6,不含三个低副的中心构件的基本组——Ⅳ级组。注意:基本杆组中是没有高副的。
机构的级别是以其中含有的杆组的最高级别确定的。
机构拆组的一般原则1.除掉虚约束和局部自由度,高副低代;2.从远离原动件开始拆组先Ⅱ级后Ⅲ级;3.杆与其上运动副一并拆下;4.剩余部分必为一机构,最后为机架、原动件.
第四节 平面机构的高副低代
高副低代——将机构中的高副用低副代替。
高副低代的替代条件:1,机构的自由度不变;2,机构的瞬时运动不变。
将高副C用具有两个铰链的构件代替,铰链的中心分别位于高副接触点的曲率中心处且与高副元素的所属构件相连。
机构在不同位置其低副替代机构也不同——高副低代的瞬时性。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Ⅱ级机构的运动分析
运动分析的步骤:
建立机构的位置方程式;位置方程式对时间求导一次、两次得速度方程式、加速度方程。
一、铰链四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将坐标逆时针方向旋转求构件的角速度、角加速度
二、曲柄滑块机构的运动分析
导路平行坐标轴线时不可用坐标旋转法(为什么?)
三、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第七节 速度瞬心及其位置确定
瞬心——作一般平面运动的两构件上的瞬时等速重合点或瞬时相对速度为零的重合点。
绝对瞬心——重合点的绝对速度为零.
相对瞬心——重合点的绝对速度不为零。
k=N(N-1)/2      k——瞬心的数目;N——机构的总构件数。
三心定理——彼此作平面运动的三个构件有三个速度瞬心,它们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第四章 机构的力分析
第一节  概述
机构的静力分析不计惯性力的机构力分析。
机构的动力分析考虑惯性力的机构力分析。
如将惯性力视为一般外力加于产生该惯性力的构件上,该机械视为处于静力平衡状态。
驱动力凡是驱使机械产生运动的力。阻抗力凡是阻止机械产生运动的力。
平衡力与作用在机械上的已知外力相平衡的未知外力。
机构力分析的目的:1)求运动副反力;2)计算平衡力(矩).
第二节  运动副反力及构件组静定条件
不论是否楔形滑块,R21N21之间的夹角可表示为ϕv
楔面接触较平面接触时所产生的摩擦力大。(为什么?)
摩擦圆——ρ为半径圆。(ρ=rf)
对轴颈的总反力将始终切于摩擦圆。(为什么?)
静定条件—所有未知外力都可以用静力学的方法确定出来的条件。
其条件为:3n=2p所有的基本杆组都是静定杆组。
第三节  不考虑摩擦的机构力分析
一,矩阵法
RRR——Ⅱ级组的力分析
RPR——Ⅱ级组的力分析
可以直接确定移动副反力的方向,不必按X、Y分解
二,机构力分析的等功率法 
机构处于平衡状态时,作用于机构上的所有外力的瞬时功率之和为零。
用于只求平衡力(力矩)情况的简便方法
三,首解运动副法
首解运动副”—两构件相连的内运动副,且构件上的所有外载荷均为已知。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2:15: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923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机构   运动   构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