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贯流风机、室内机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贯流风机、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2.贯流风机又称横流风机,贯流风机具有出口动压高,吹出距离较远,气流扁平均匀,结构细长小巧以及噪声较低等特点,在空气净化除尘、通风,汽车、空调和许多家用电器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3.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在既往的贯流风机中,在扫风叶片左右扫风时,会引起风向变更,此过程中贯流风机风阻增加并导致出风量较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贯流风机,解决了贯流风机出风量较小的技术问题,实现提高贯流风机出风量的技术效果。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贯流风机,包括:风扇、蜗舌和背板;其中,蜗舌和背板相对设置,且一侧形成出风口,另一侧形成进风口;背板包括圆弧段和直线段,圆弧段靠近进风口,直线段靠近出风口;风扇设于蜗舌和圆弧段之间;平面a平行出风口,直线段与平面a之间形成夹角线段与平面a之间形成夹角
6.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贯流风机包括风扇、蜗舌和背板;蜗舌和背板相对设置,且一侧形成出风口,另一侧形成进风口,风扇位于蜗舌和背板形成的空间内,蜗舌和背板相对设置并形成出风口和进风口,空气在进风口处进入并从出风口吹出;背板包括圆弧段和直线段,且圆弧段靠近进风口,直线段靠近出风口,圆弧段靠近进风口可以让风量的流向更加流畅,直线段靠近出风口可以减小出风阻力,提高出风量。
7.将背板的直线段与平行出风口的平面a设置夹角并使夹角满足降低了贯流风机的风阻,减少风量损失,贯流风机的出风量相较于夹角的情况大幅提升。
8.进一步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或
9.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夹角满足或时,可以进一步提高贯流风机的出风量。
10.进一步的,上述技术方案中,蜗舌和直线段的最短连线的长度为dl1,出风口的开口宽度为dl2,1.2<dl2:dl1<2.2。
11.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扩压段的流道宽度从dl1逐渐扩大到dl2的过程中,流体的流速减小,流动损失降低,通过优化了出风口的开口宽度dl2与蜗舌背板的最短连线的长度dl1的比值设定为1.2<dl2:dl1<2.2,可以更好地提高贯流风叶的气动性能,并降低同风量下的噪音。
12.进一步的,上述技术方案中,1.4<dl2:dl1<2.0。
13.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出风口的开口宽度dl2与蜗舌背板的最短连线的长度dl1的比值满足1.4<dl2:dl1<2.0,可以进一步降低同风量下贯流风叶的噪音。
14.进一步的,上述技术方案中,蜗舌和背板之间形成扩压段,扩压段的横截面积沿着靠近出风口的方向逐渐扩大。
15.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蜗舌和背板之间形成扩压段,且扩压段的横截面积沿着靠近出风口的方向逐渐扩大,可以使空气在通过扩压段时进行减速,从而减小流动损失,并且气流的动压转换为静压,使风扇保持静压上升能力,实现送风。
16.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室内机,室内机还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靠近贯流风机的进风口。
17.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第一换热器位于靠近贯流风机的进风口位置,从进风口吸入的空气能够在通过第一换热器时发生温度变化,并通过风扇的送风作用从出风口送风。
18.进一步的,上述技术方案中,室内机还包括多个扫风叶片,扫风叶片靠近贯流风机的出风口。
19.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扫风叶片设于靠近贯流风机的出风口位置,扫风叶片能够进行左右扫风以控制风向。
20.进一步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扫风叶片均匀分布。
21.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扫风叶片均匀分布可以使贯流风机的出风更加均匀,提高舒适度。
22.进一步的,上述技术方案中,室内机还包括格栅,格栅设于扫风叶片靠近贯流风机的一侧。
23.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在扫风叶片靠近贯流风机的一侧还设有格栅用于防止手指伸入后受伤,并减少异物进入的可能性。
24.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室内机,空调器还包括室外机,室外机包括压缩机、第二换热器、膨胀机构。
25.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具有如本实用新型任一实施例的贯流风机100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26.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能够达到如下技术效果:
27.(1)通过设定夹角的角度范围,大幅提高了贯流风机的出风量,并提高了空调器的调和性能和舒适性;
28.(2)通过设定出风口的开口宽度dl2与蜗舌背板的最短连线的长度dl1的比值范围,降低了贯流风叶在工作中的噪音。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贯流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图1中贯流风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31.图3为图1中贯流风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32.图4为图1中贯流风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33.图5为图1中贯流风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34.图6为图1中贯流风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35.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扫风叶片垂直于平面a时,夹角与出风量的关系图。
36.图8为本实用新型系统图。
37.附图标记说明:
38.100-贯流风机;110-风扇;111-进风口;112-出风口;113-平面a;120-蜗舌;123-扩压段;130-背板;131-圆弧段;132-直线段;200-室内机;210-第一换热器;220-扫风叶片;230-格栅。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0.【实施例一】
41.参见图1,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贯流风机100包括:风扇110、蜗舌120和背板130;其中,蜗舌120和背板130相对设置,且一侧形成出风口112,另一侧形成进风口111;背板130包括圆弧段131和直线段132,圆弧段131靠近进风口111,直线段132靠近出风口112;风扇110设于蜗舌120和圆弧段131之间;平面a平行出风口112,直线段132与平面a之间形成夹角夹角
42.现有的贯流风机100中,贯流风机100包括风扇110、蜗舌120和背板130,蜗舌120和背板130相对设置,且一侧形成出风口112用于出风,另一侧形成进风口111用于进风,风扇110用于实现送风作用;背板130包括圆弧段131和直线段132,圆弧段131靠近进风口111能够使空气进入的过程更加流畅,直线段132靠近出风口112能够使在出风时减小出风阻力,提高出风量。
43.如图2所示,当用于控制风向的扫风叶片220从蜗舌120和背板130的出风侧向扩压段123的出口侧旋转至扩压段123所在的倾斜方向时,扫风叶片220所引起的风向变动最小,风扇110的风阻降低,风量损失小。
44.然而如图3所示,当扫风叶片220处于垂直于平面a的位置时,扫风叶片220的风向变更所引起的风阻增加,贯流风机100所损耗的风阻增加,导致风量低下。
45.进而,如图4所示,当扫风叶片220从蜗舌120和背板130的出风侧向扩压段123的出口侧形线的反方向倾斜时,扫风叶片220的风向变更所引起的风阻大幅增加,对于静压上升能力较差的贯流风机100而言,风阻大幅增加导致风量显著减少。
46.由此可见,在既往的贯流风机100中,由于贯流风机100的扩压段123的出风方向倾斜(非正面出风),因此,虽然出风口112处配置的扫风叶片220可以旋转到略垂直于平面a的方向、以及分别向左右两边倾斜的方向,但当扫风叶片220位于图3、图4所示两个方向时,贯流风机100的风量会减少,内机的空气调和性能以及舒适性也会变差。
47.因此引出一个夹角在既往的技术中,夹角一般≤65
°
,经过试验发现,参见图7,贯流风机100的出风量比随着夹角φ的减小逐渐降低,并且在夹角的范围在时,贯流风机100出风量比的降低速率随着夹角的减小逐渐增大,当夹角的范围在时,贯流风机100出风量比的降低速率随着夹角的减小逐渐减小;当夹角满足时,贯流风机100的出风量相较于夹角的情况大幅提升。
48.优选的,当夹角满足或贯流风机100的出风量提升情况更为明显。
49.进一步的,参见图6,蜗舌120和直线段132的最短连线的长度为dl1,出风口112的开口宽度为dl2,1.2<dl2:dl1<2.2。
50.举例来说,当空气从背板130的圆弧段131流向直线段132,再从出风口112吹出的过程中,会经过一段扩压段123,扩压段123的流道宽度从dl1逐渐扩大到dl2的过程中,流体的流速减小,流动损失降低,通过优化了出风口112的开口宽度dl2与蜗舌120背板130的最短连线的长度dl1的比值设定为1.2<dl2:dl1<2.2,可以更好地提高贯流风叶的气动性能,并降低同风量下的噪音
51.优选的,当出风口112的开口宽度dl2与蜗舌120背板130的最短连线的长度dl1的比值满足1.4<dl2:dl1<2.0,可以进一步降低同风量下贯流风叶的噪音,此时的降噪效果最优。
52.进一步的,参见图5,蜗舌120和背板130之间形成扩压段123,扩压段123的横截面积沿着靠近出风口112的方向逐渐扩大。
53.举例来说,蜗舌120和背板130之间形成扩压段123,且扩压段123的横截面积沿着靠近出风口112的方向逐渐扩大,可以使空气在通过扩压段123时进行减速,从而减小流动损失,并且气流的动压转换为静压,使风扇110保持静压上升能力,实现送风。
54.【实施例二】
55.进一步的,参见图8,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室内机200,室内机200包括贯流风机100;室内机200还包括第一换热器210,第一换热器210靠近贯流风机100的进风口111。
56.通过将第一换热器210设于靠近贯流风机100的进风口111位置,使进风口111进入的空气进行能够在通过第一换热器210时发生温度变化,随后通过风扇110的送风作用从出风口112送风。
57.进一步的,室内机200还包括多个扫风叶片220,扫风叶片220靠近贯流风机100的出风口112。
58.通过在扫风叶片220设于靠近贯流风机100的出风口112位置,扫风叶片220能够进行左右扫风以控制出风的风向。
59.优选的,扫风叶片分布,扫风叶片均匀分布可以使贯流风机的出风更加均匀,提高舒适度
60.进一步的,室内机200还包括格栅230,格栅230设于扫风叶片220靠近贯流风机100的一侧。
61.在扫风叶片220靠近贯流风机100的一侧还设有格栅230用于防止手指伸入后受
伤,并减少异物进入的可能性。
62.【实施例三】
63.进一步的,参见图8,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室内机,空调器还包括室外机,室外机包括压缩机、第二换热器、膨胀机构
64.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具有如本实用新型任一实施例的贯流风机100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6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贯流风机(100),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扇(110)、蜗舌(120)和背板(130);其中,所述蜗舌(120)和所述背板(130)相对设置,且一侧形成出风口(112),另一侧形成进风口(111);所述背板(130)包括圆弧段(131)和直线段(132),所述圆弧段(131)靠近所述进风口(111),所述直线段(132)靠近所述出风口(112);所述风扇(110)设于所述蜗舌(120)和所述圆弧段(131)之间;平面a(113)平行所述出风口(112),所述直线段(132)与所述平面a(113)之间形成夹角平面a(113)平行所述出风口(112),所述直线段(132)与所述平面a(113)之间形成夹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流风机(100),其特征在于,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流风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舌(120)和所述直线段(132)的最短连线的长度为dl1,所述出风口(112)的开口宽度为dl2,1.2<dl1:dl2<2.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贯流风机(100),其特征在于,1.4<dl1:dl2<2.0。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贯流风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舌(120)和所述背板(130)之间形成扩压段(123),所述扩压段(123)的横截面积沿着靠近所述出风口(112)的方向逐渐扩大。6.一种室内机(200),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贯流风机(100);所述室内机(200)还包括第一换热器(210),所述第一换热器(210)靠近所述贯流风机(100)的所述进风口(111)。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内机(2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扫风叶片(220),所述扫风叶片(220)靠近所述贯流风机(100)的所述出风口(112)。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机(200),其特征在于,所述扫风叶片(220)均匀分布。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机(2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格栅(230),所述格栅(230)设于所述扫风叶片(220)靠近所述贯流风机(100)的一侧。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机(200);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室外机,所述室外机包括压缩机、第二换热器、膨胀机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贯流风机、室内机及空调器,贯流风机包括风扇、蜗舌和背板;蜗舌和背板相对设置,且一侧形成出风口,另一侧形成进风口;背板包括圆弧段和直线段,圆弧段靠近进风口,直线段靠近出风口;风扇设于蜗舌和圆弧段之间;平面A平行出风口,直线段与平面A之间形成夹角形成夹角本实用新型解决贯流风机出风量较小的技术问题,实现提高贯流风机出风量的技术效果。风量的技术效果。风量的技术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

木田琢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11

技术公布日:

2023/3/28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8:22: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830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流风   背板   所述   风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