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壳体的压铸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压铸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壳体的压铸模具。


背景技术:



2.产品型腔针对壳体的形状将造型设计出来,将金属液体通过流道注入产品型腔内,注塑凝结后就可以将壳体取出应用,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产品型腔在被注入金属之前里面留有空气,金属注入成型后,空气排不出去会被困在金属里,此后金属凝结做出的壳体内部不合格,由于空气的存在内部会产生类似蜂窝状,内部结构不紧实,一用力使用壳体会发生壳体碎裂的情况,产品壳体的报废率上升,提高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用于壳体的压铸模具。
4.为解决上述技术方案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壳体的压铸模具,包括:动模组件与定模组件,所述动模组件活动设置于所述定模组件的下方,所述动模组件上设有动模型腔块以及设置于所述动模型腔块内的动模型芯,所述定模组件上设有定模型腔块以及设置于所述定模型腔块内的定模型芯,当所述动模组件和所述定模组件贴合后在所述动模型腔块与所述定模型腔块之间形成产品型腔,所述动模型芯上设有与所述产品型腔连通的渣包,所述定模型芯上设有冷却部,当所述产品型腔内填充金属后,所述冷却部周围的金属先行冷却凝固,所述产品型腔内的空气能够进入所述渣包。
5.在上述的一种用于壳体的压铸模具中,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座和定位座,所述固定座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定位座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定位座后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转动座后端铰接在所述定位座上且与所述限位块活动抵靠。
6.在上述的一种用于壳体的压铸模具中,所述定位座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转动座活动置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定位座上设置有凸块,所述转动座下部设置有与所述凸块匹配的凹槽,所述转动座下部与所述定位座之间留有间隙。
7.在上述的一种用于壳体的压铸模具中,所述转动座上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下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定位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
8.在上述的一种用于壳体的压铸模具中,所述定位组件上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用于定位所述工件。
9.在上述的一种用于壳体的压铸模具中,所述压紧组件上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转动设置有压紧块,所述压紧块用于压紧所述工件。
10.在上述的一种用于壳体的压铸模具中,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检测销上端设置有球形压块,所述弹簧上端与所述球形压块抵紧,所述弹簧下端与所述转动座抵紧。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主要优点是,在冷却部附近的部分金属会先行冷却凝结,能将该部分金属中的气体赶到产品型腔中的其他地方,金属能够带着产品型腔内的
空气挤入渣包,则成型的壳体模具内不会留有空气,进而生产出来的壳体模具结构更强更结实,致密性更好。
附图说明
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13.图1是壳体压铸模具的立体视图;
14.图2是压铸模具的立体视图;
15.图3是图2b-b的立体视图;
16.图4是动模组件的立体视图;
17.图5是动模型芯上进气槽的立体视图;
18.图6是壳体的立体视图。
19.图中,1、动模型腔块;2、动模型芯;3、定模型腔块;4、定模型芯;5、产品型腔;6、困气孔;7、进水孔;8、冷水接管;9、进气槽;10、进料套;11、流道;12、连通柱;13、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21.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壳体的压铸模具,包括:动模组件与定模组件,动模组件活动设置于定模组件的下方,动模组件上设有动模型腔块1以及设置于动模型腔块1内的动模型芯2,定模组件上设有定模型腔块3以及设置于定模型腔块3内的定模型芯4,当动模组件和定模组件贴合后在动模型腔块1与定模型腔块3之间形成产品型腔5,动模型芯2上设有与产品型腔5连通的渣包,定模型芯4上设有冷却部,当产品型腔5内填充金属后,冷却部周围的金属先行冷却凝固,产品型腔5内的空气能够进入渣包。
22.当动模组件移动至与定模组件贴合后,动模型芯2与定模型芯4贴之间会形成产品型腔5,从图4中可以看到,从定模组件上的进料套10内倒进金属,金属通过流道11流入产品型腔5生产壳体13,在壳体13模具成型后,动模型腔块1带动动模型芯2与定模型芯4分离后可以将壳体13取出,在金属流入产品型腔5之前,产品型腔5内留有空气,在生产壳体模具时需要将空气去除,避免空气留在金属里而使得生产出来的壳体13结构松脆不结实,在本方案中,在动模型芯2上设置与产品型腔5连通的渣包,在定模型芯4上设置冷却部,该冷却部与产品型腔5不连通,从冷却部处灌入冷却水,在冷却部附近的这部分金属会先行冷却凝结形成连通柱12,进而能将这部分金属中的气体赶到产品型腔5中的其他地方,连通柱12在整体的壳体模具应用中可以通气或者通液体,形成的连通柱12内没有空气的结合结构更加紧实,则连通气体或者液体时就不容易漏出来,金属溶液继续灌满产品型腔5时,由于产品型腔5本身空间的限制,多余的金属会带着空气挤入渣包,则空气就不会困在壳体13模具里,进而生产出来的壳体13模具结构更强更结实,致密性更好。
23.如图3、图4和图6所示,渣包为在动模型芯2上开设困气孔6,困气孔6与产品型腔5连通,金属灌满整个产品型腔5后,金属液体能够带着产品型腔5内的空气进入困气孔6,进而空气就不会留在产品壳体13内,壳体13成型后在应用中更加紧固结实。
24.如图3、图4和图6所示,冷却部为在定模型芯4上开设进水孔7,进水孔7未与产品型
腔5连通,进水孔7灌入冷却水后,靠近进水孔7的连通柱12先行进行冷却凝固,该部分将金属凝固时能将空气先赶到产品型腔5中的其他地方,连通柱12部分在通气或者通液体应用时稳固紧实。
25.如图1和图3所示,定模型腔块3上连接有冷水接管8,冷水接管8与进水孔7连通,在定模型腔块3外部连接冷水接管8,通入冷却水进入进水孔7,能够使得靠近进水孔7部分的金属排出空气先行冷却。
26.如图3和图5所示,在定模型芯4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动模型芯2端部连接的进气槽9,在金属持续灌满产品型腔5时,金属液体带着空气通过进气槽9挤入困气孔6内,方便吸取产品型腔5内的空气。
27.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8.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一”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1.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定义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壳体的压铸模具,包括:动模组件与定模组件,所述动模组件活动设置于所述定模组件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组件上设有动模型腔块以及设置于所述动模型腔块内的动模型芯,所述定模组件上设有定模型腔块以及设置于所述定模型腔块内的定模型芯,当所述动模组件和所述定模组件贴合后在所述动模型腔块与所述定模型腔块之间形成产品型腔,所述动模型芯上设有与所述产品型腔连通的渣包,所述定模型芯上设有冷却部,当所述产品型腔内填充金属后,所述冷却部周围的金属先行冷却凝固,所述产品型腔内的空气能够进入所述渣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壳体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渣包为在所述动模型芯上开设困气孔,所述困气孔与所述产品型腔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壳体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部为在所述定模型芯上开设进水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壳体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型腔块上连接有冷水接管,所述冷水接管与所述进水孔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壳体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定模型芯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动模型芯端部连接的进气槽。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压铸模具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壳体的压铸模具,包括:动模组件与定模组件,动模组件活动设置于定模组件的下方,动模组件上设有动模型腔块以及设置于动模型腔块内的动模型芯,定模组件上设有定模型腔块以及设置于定模型腔块内的定模型芯,当动模组件和定模组件贴合后在动模型腔块与定模型腔块之间形成产品型腔,动模型芯上设有与产品型腔连通的渣包,定模型芯上设有冷却部,当产品型腔内填充金属后,冷却部周围的金属先行冷却凝固,产品型腔内的空气能够进入渣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冷却部附近的部分金属会先行冷却凝结,金属能够带着产品型腔内的空气挤入渣包,进而生产出来的壳体模具结构更强更结实。结构更强更结实。结构更强更结实。


技术研发人员:

蒋浩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宁波豪业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0.28

技术公布日:

2023/3/21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10:27: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825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壳体   模型   模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