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液封阻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生产中的尾气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卧式液封阻火装置


背景技术:



2.为了保证安全运行,尾气进入焚烧装置系统前需要设置阻火器,防止尾气总管异常时,隔断明火反串至尾气吸收装置。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液封阻火隔离装置:液封阻火器以液体作为阻火介质,比较常见的安全水封,以水作为阻火介质,用以防止外部火焰窜入或阻止火焰在有着火爆炸危险的设备和管道之间扩展。化工企业一般采用方形的成品阻火器,但是部分尾气吸收装置的风量较大,成品阻火器可靠性较差,无法满足大风量尾气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大风量的尾气吸收装置与焚烧炉之间的阻火问题,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卧式液封阻火装置。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卧式液封阻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卧置的釜体和设置于所述釜体底部的支撑架;所述釜体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釜体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组尾气进口;所述釜体的顶部设有进液口、尾气出口、液位计上口、爆破装置口以及压力表口;所述爆破装置口内部设有爆破片,所述爆破装置口可通过内置的爆破片与所述釜体的外部隔绝;所述尾气出口内部设置除沫器或丝网;所述釜体的底部设有排液口和液位计下口;所述釜体的左端部设有视镜口、右端部设有多个从上到下排布的溢流口,且所述溢流口均位于所述尾气进口之上。
6.优选的,所述釜体为卧式椭圆形釜体,所述釜体的直径为1~3m、水平长度1.5~8m。更优选的,所述釜体的直径为1.5~3.0m、水平长度2.2~7.2m。
7.优选的,所述釜体的侧壁上设有多组尾气进口,且所述尾气进口沿所述釜体的水平轴向排成一排;所述尾气进口中气密性且固定穿设有水平设置的横向插入管,每根所述横向插入管的伸入釜体的管体上均匀布设若干出气孔。
8.优选的,所述尾气进口的组数为2~30、直径100~200mm。更优选的,所述尾气进口的组数为5~25、直径125~150mm;每根所述横向插入管上的出气孔的个数为50~600、孔径为5~15mm。更优选的,每根所述横向插入管上的出气孔的个数为200~550、孔径为6~8mm。
9.优选的,所述釜体的右端部设有两个溢流口,分别为第一溢流口和第二溢流口,且所述第一溢流口位于所述第二溢流口之上。
10.优选的,所述第一溢流口和所述第二溢流口的直径均为 50~100mm;所述第二溢流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溢流口之上50~150mm 处。
11.优选的,所述尾气出口直径200~800mm。更优选的,所述尾气出口直径300~600mm。
12.优选的,所述进液口的直径为25~80mm。更优选的,所述进液口的直径为25~50mm。
13.优选的,所述排液口直径为50~100mm。更优选的,所述排液口直径为50~65mm。
14.优选的,所述爆破片的承受压力15~50kpa。更优选的,所述防爆片的承受压力15~20kpa。
15.优选的,在所述釜体内设有液位报警器。
16.优选的,所述液位计上口和液位计下口的直径为50~100mm。所述尾气进口、所述尾气出口、所述进液口、所述液位计上口、所述爆破装置口、所述压力表口以及所述溢流口统称为釜体的工艺孔,所述工艺孔均与所述釜体的内部连通,而液位计上口、所述爆破装置口、所述压力表口这几个工艺孔在安装相应的配件后可实现相应工艺孔的封堵。
1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阻火装置具有浸没在液面下的多组打孔的横向插入管,尾气通过小孔均匀进入液封,尾气以鼓泡形式冲出液封后,经除沫器去除气泡后,通过尾气出口进入焚烧总管。阻火装置装有液位报警器,防止液封高度异常。该装置设计两个溢流口,根据风机压头和实际需求,通过补水,选择溢流口。
18.本实用新型的安装过程如下:
19.在尾气进口中气密性且固定穿设横向插入管,所述横向插入管的外端通过尾气进气管与所述釜体外部的气源接通,内端伸入所述釜体内部,所述横向插入管伸入所述釜体内的管体上布设出气孔,所述出气孔浸没于釜体内的液体中时,所述横向插入管处于液封状态;
20.在进液口中气密性且固定穿设进液管,通过进液管将进液口连通至所述釜体外部的液体处,并在所述进液管上配装自控式补液阀;
21.将所述尾气出口与焚烧尾气总管管路连通;
22.在所述压力表口处配装用于监控尾气出口压力的压力表;
23.通过溢流管将所述溢流口与所述污水总管相连通,且每个所述溢流管上都配装溢流控制阀;
24.在所述液位计上口、所述液位计下口之间配装液位控制器;
25.通过排液管将排液管与污水总管管路连通,并在排液管上配装排液控制阀。
2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装置内装入的液体,一般为水,当车间的尾气通过阻火装置的进气管,以鼓泡的形式冲出液封,在液面上方汇集,通过除沫器后由尾气出口进入焚烧尾气总管。阻火装置通过自动补水阀控制液位,浸没进气管。当液位低时,阻火装置自动补水;液位高时,通过溢流管流入污水总管。阻火装置顶部设置压力表监控尾气出口压力。压力过高时,尾气冲破爆破片减压,防止阻火装置内部物料累积、导致压力过高;焚烧总管异常回火时,通过液封与车间的气源隔断。同时阻火装置溢流管有两级高度,通过选择不同的溢流高度,调整液封压力。
27.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8.1、解决了大风量的尾气吸收装置与焚烧炉之间的阻火问题;
29.2、通过对阻火装置进行注液使得尾气进口管处于液封状态,且可以通过液位控制器、视镜口及溢流管等及时反馈,并控制罐体内部的液位。同时设有液位报警器、压力表和防爆片等,使用时无论装置内的压差如何变化,都能彻底避免尾气与空气的接触,避免了发
生回火时造成的危害。
30.3、本实用新型设置成卧式椭圆形,具有一定耐压能力,确保液封的可靠性,同时该液封式阻火隔离装置具有维护方便、液位调节监测等优点,是一种创新的设计方案,利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3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述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加氢催化剂分离装置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但是下述实施例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内容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发明仅由权利要求书限定。
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左”、“右”、“顶部/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5.请参阅图1的一种卧式液封阻火装置,包括卧置的釜体1和设置于所述釜体底部的支撑架2;所述釜体1与所述支撑架2固定连接;所述釜体1的侧壁上设有多组尾气进口11;所述釜体1的顶部设有进液口12、尾气出口13、液位计上口14、爆破装置口15以及压力表口16;所述爆破装置口15内部设有爆破片,所述爆破装置口15 可通过内置的爆破片与所述釜体1的外部隔绝;所述尾气出口13内部设置除沫器或丝网;所述釜体1的底部设有排液口17和液位计下口18;所述釜体1的左端部设有视镜口19、右端部设有多个从上到下排布的溢流口,且所述溢流口均位于所述尾气进口之上。
36.所述釜体1为卧式椭圆形釜体,所述釜体的直径为2.2m、水平长度2.7m。
37.所述釜体1的侧壁上设有多组尾气进口11,且所述尾气进口11 沿所述釜体1的水平轴向排成一排;所述尾气进口11中气密性且固定穿设有水平设置的横向插入管,每根所述横向插入管的伸入釜体的管体上均匀布设若干出气口。
38.所述尾气进口11的组数为13、直径150mm;每根所述横向插入管上的出气孔的个数为490、孔径为6mm。
39.所述釜体1的右端部设有两个溢流口,分别为第一溢流口101和第二溢流口102,且所述第一溢流口101位于所述第二溢流口102之上,第二溢流口102的中心轴略高于所述尾气进口11的中心轴,以保证插入尾气进口中的横向插入管可以处于液面之下。
40.所述第一溢流口101和所述第二溢流口102的直径均为50mm;所述第二溢流口102
设置在所述第一溢流口101之上100mm处。
41.所述尾气出口13直径500mm。
42.所述进液口12的直径为25mm。
43.所述排液口17直径为50mm。
44.所述爆破片的承受压力15kpa。
45.在所述釜体1内设有液位报警器。
46.所述液位计上口和液位计下口的直径为80mm。
47.所述尾气进口11、所述尾气出口13、所述进液口12、所述液位计上口14、所述爆破装置口15、所述压力表口16以及所述溢流口统称为釜体的工艺孔,所述工艺孔均与所述釜体的内部连通,而液位计上口、所述爆破装置口、所述压力表口这几个工艺孔在安装相应的配件后可实现相应工艺孔的封堵。
4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阻火装置具有浸没在液面下的多组带出气孔的横向插入管,尾气通过出气孔均匀进入液封,尾气以鼓泡形式冲出液封后,经除沫器去除气泡后,通过尾气出口进入焚烧总管。阻火装置装有液位报警器,防止液封高度异常。该装置设计两个溢流口,根据风机压头和实际需求,通过补水,选择溢流口。
49.本实用新型的安装过程如下:
50.在尾气进口11中气密性且固定穿设横向插入管,所述横向插入管的外端通过尾气进气管与所述釜体外部的气源接通,内端伸入所述釜体内部,所述横向插入管伸入所述釜体内的管体上布设出气孔,所述出气孔浸没于釜体内的液体中时,所述横向插入管处于液封状态;
51.在进液口12中气密性且固定穿设进液管,通过进液管将进液口连通至所述釜体外部的液体处,并在所述进液管上配装自控式补液阀;
52.将所述尾气出口13与焚烧尾气总管管路连通;
53.在所述压力表口16处配装用于监控尾气出口压力的压力表;
54.通过溢流管20将所述溢流口与所述污水总管相连通,且每个所述溢流管上都配装溢流控制阀201;
55.在所述液位计上口14、所述液位计下口18之间配装液位控制器;
56.通过排液管将排液口17与污水总管管路连通,并在排液管上配装排液控制阀。
5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装置内装入的液体,一般为水,当车间的尾气通过阻火装置的进气管,以鼓泡的形式冲出液封,在液面上方汇集,通过除沫器后由尾气出口进入焚烧尾气总管。阻火装置通过自动补水阀控制液位,浸没进气管。当液位低时,阻火装置自动补水;液位高时,通过溢流管20流入污水总管。阻火装置顶部设置压力表监控尾气出口压力。压力过高时,尾气冲破爆破片减压,防止阻火装置内部物料累积、导致压力过高;焚烧总管异常回火时,通过液封与车间的气源隔断。同时阻火装置溢流管有两级高度,通过选择不同的溢流高度,调整液封压力。
58.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实用新型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也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技术特征:


1.一种卧式液封阻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卧置的釜体和设置于所述釜体底部的支撑架;所述釜体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釜体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组尾气进口;所述釜体的顶部设有进液口、尾气出口、液位计上口、爆破装置口以及压力表口;所述爆破装置口内部设有爆破片,所述爆破装置口通过内置的爆破片与所述釜体的外部隔绝;所述尾气出口内部设置除沫器或丝网;所述釜体的底部设有排液口和液位计下口;所述釜体的左端部设有视镜口、右端部设有多个从上到下排布的溢流口,且所述溢流口均位于所述尾气进口之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液封阻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为卧式椭圆形釜体,所述釜体的直径为1~3m、水平长度1.5~8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液封阻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的侧壁上设有多组尾气进口,且所述尾气进口沿所述釜体的水平轴向排成一排;所述尾气进口中气密性且固定穿设有水平设置的横向插入管,每根所述横向插入管的伸入釜体的管体上均匀布设若干出气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卧式液封阻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进口的组数为2~30、直径100~200mm;每根所述横向插入管上的出气孔的个数为50~600、孔径为5~15m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液封阻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的右端部设有两个溢流口,分别为第一溢流口和第二溢流口,且所述第一溢流口位于所述第二溢流口之上。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卧式液封阻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溢流口和所述第二溢流口的直径均为50~100mm;所述第二溢流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溢流口之上50~150mm处。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液封阻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出口直径200~800mm。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液封阻火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液口直径25~80mm,并且所述进液口连接有双法兰液位计。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液封阻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排液口直径50~100mm。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液封阻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爆破片的承受压力15~50kpa。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卧式液封阻火装置,包括卧置的釜体和设置于所述釜体底部的支撑架;所述釜体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釜体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组尾气进口;所述釜体的顶部设有进液口、尾气出口、液位计上口、爆破装置口以及压力表口;所述爆破装置口内部设有爆破片,所述爆破装置口可通过内置的爆破片与所述釜体的外部隔绝;所述尾气出口内部设置除沫器或丝网;所述釜体的底部设有排液口和液位计下口;所述釜体的左端部设有视镜口、右端部设有多个从上到下排布的溢流口,且所述溢流口均位于所述尾气进口之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大风量的尾气吸收装置与焚烧炉之间的阻火问题,使用安全,方便,可以控制釜体内液位高度。位高度。位高度。


技术研发人员:

沈青青 阮梁枫 李传奇 钟力强 张桂香 朱敬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浙江龙盛化工研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1.12.31

技术公布日:

2023/3/28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4:19: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822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尾气   装置   直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