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快速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电压测量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电压快速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2.公司每天出厂大量的电池,由于生产电池过程中的误差,导致电池电压大小不一,同一组合的电池间电压差越小,电池使用性能更稳定,电池使用寿命越长,而标准电池组合的电压需保持在x
±
0.02v;为便于将电池归类分组,目前采用方式的是人工方式,具体是一个操作人员通过万用表测量每个电池的电压值,读出该电压值,再一个人把该电压值写在电池上,这一过程需要两个人工作,而且工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设计了一种电压快速测量装置,当第一个电池输送至横梁正下方时,升降组件驱动电压采集器下降,使其测量端子贴合电池的正负极,实现电压快速测量。
4.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如下:电压快速测量装置,包括:
5.测量输送带,测量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为前后方向;
6.横梁,通过支撑臂架空设置输送带的上方;
7.升降组件,上端固定连接横梁,下端固定连接电压采集器;
8.卸料气缸,位于横梁前方,至少有两个,且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固定在测量输送带其中一侧的支架上,卸料气缸的伸缩方向为左右方向,每个卸料气缸对应一个卸料输送带,且与该卸料气缸对应的卸料输送带位于测量输送带的另一侧,卸料输送带与测量输送带之间的间距小于二分之一的待测电池的长度。
9.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作为优选,横梁的下端锚固在地面上。
10.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作为优选,升降组件为气缸,气缸的缸体固定在横梁上,气缸的伸缩杆固定连接承载板,承载板上固定安装电压采集器。
11.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作为优选,电压采集器的两个测量端子通过软导线连接片状端子,片状端子固定在绝缘弹簧的下端,绝缘弹簧的上端固定在承载板的下端面。
12.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作为优选,电压采集器位于承载板的上端面,软导电穿过承载板、绝缘弹簧连接片状端子。
13.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作为优选,测量输送带上具有若干条橡胶材质的凸起,凸起呈倒梯形。
14.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作为优选,多个所述的卸料气缸在测量输送带的两侧交错设置。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在使用时,在测量输送带上人工依次摆放若干个电池,电池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启动测量输送带的控制按钮,测量输送带向前运动,当第一个电池输送至横梁正下方
时,暂停,升降组件驱动电压采集器下降,使其测量端子贴合电池的正负极,实现电压快速测量,第一个电池测量完成后,测量输送带向前步进一个电池的宽度,暂停,如此往复进行测量,测量过程中,人工可在测量输送带后方持续向测量输送带上放置电池,从而实现连续化的快速测量,对于测量的结果的记录,可通过电压采集器直接传递至控制中心进行存储,存储的同时将电压值信号传递至卸料气缸,对应的卸料气缸动作,将该电池推入对应的卸料输送带上,也可通过人工将其记录至电池上,在人工启动对应的卸料气缸,将电池推入对应的卸料输送带上,实现电池分类。
17.采用片状端子,增大其与电池正负极端子的接触面积,防止长时间使用后变形等问题造成的不对齐,片状端子即使略偏移,也不影响测量。
18.绝缘弹簧的设计,将片状端子与电池正负极的接触变为柔性接触,防止刚性接触损坏片状端子及电池正负极端子。
19.凸起呈倒梯形,使得电池在人工置于两个凸起之间的间隔处时,能够在运动过程中保持稳定。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测量输送带和卸料输送带的配合示意图;
22.图3是电池的俯视图;
23.图4是凸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25.如图1-4所示,电压快速测量装置,包括:
26.测量输送带1,测量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为前后方向;
27.横梁2,通过支撑臂架空设置输送带的上方;
28.升降组件,上端固定连接横梁,下端固定连接电压采集器3;
29.卸料气缸4,位于横梁前方,至少有两个,且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固定在测量输送带其中一侧的支架上,卸料气缸的伸缩方向为左右方向,每个卸料气缸对应一个卸料输送带5,且与该卸料气缸对应的卸料输送带位于测量输送带的另一侧,卸料输送带与测量输送带之间的间距小于二分之一的待测电池的长度。
30.在使用时,在测量输送带上人工依次摆放若干个电池,电池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启动测量输送带的控制按钮,测量输送带向前运动,当第一个电池输送至横梁正下方时,暂停,升降组件驱动电压采集器下降,使其测量端子贴合电池的正负极,实现电压快速测量,第一个电池测量完成后,测量输送带向前步进一个电池的宽度,暂停,如此往复进行测量,测量过程中,人工可在测量输送带后方持续向测量输送带上放置电池,从而实现连续化的快速测量。
31.对于测量的结果的记录,可通过电压采集器直接传递至控制中心进行存储,存储的同时将电压值信号传递至卸料气缸,对应的卸料气缸动作,将该电池推入对应的卸料输送带上,也可通过人工将其记录至电池上,在人工启动对应的卸料气缸,将电池推入对应的卸料输送带上,实现电池分类。
32.为将电池电压值更快速的记录在电池上,进一步的,可通过在升降装置上安装喷码6,电压采集器采集的电压值传递至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将该数值传递至喷码,喷码实时喷码将电压值记录在对应的电池上。
33.横梁的下端锚固在地面上。
34.升降组件为气缸,气缸的缸体7固定在横梁上,气缸的伸缩杆8固定连接承载板9,承载板上固定安装电压采集器5。
35.电压采集器的两个测量端子10通过软导线11连接片状端子12,片状端子固定在绝缘弹簧13的下端,绝缘弹簧的上端固定在承载板的下端面。
36.采用片状端子,增大其与电池正负极端子14的接触面积,防止长时间使用后变形等问题造成的不对齐,片状端子即使略偏移,也不影响测量。
37.绝缘弹簧的设计,将片状端子与电池正负极的接触变为柔性接触,防止刚性接触损坏片状端子及电池正负极端子。
38.电压采集器位于承载板的上端面,软导电穿过承载板、绝缘弹簧连接片状端子。避免软导线侧面穿过弹簧,弹簧在压缩过程中对软导线造成挤压的问题。
39.测量输送带上具有若干条橡胶材质的凸起15,凸起呈倒梯形。通常,相邻两个凸起的上端距离应略小于电池的宽度,下端的距离应略大于电池的宽度,使得电池在人工置于两个凸起之间的间隔处时,能够在运动过程中保持稳定。
40.多个所述的卸料气缸在测量输送带的两侧交错设置。交错设置便于人工将电池装箱。
41.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电压快速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测量输送带,测量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为前后方向;横梁,通过支撑臂架空设置输送带的上方;升降组件,上端固定连接横梁,下端固定连接电压采集器;卸料气缸,位于横梁前方,至少有两个,且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固定在测量输送带其中一侧的支架上,卸料气缸的伸缩方向为左右方向,每个卸料气缸对应一个卸料输送带,且与该卸料气缸对应的卸料输送带位于测量输送带的另一侧,卸料输送带与测量输送带之间的间距小于二分之一的待测电池的长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快速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横梁的下端锚固在地面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快速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升降组件为气缸,气缸的缸体固定在横梁上,气缸的伸缩杆固定连接承载板,承载板上固定安装电压采集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压快速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电压采集器的两个测量端子通过软导线连接片状端子,片状端子固定在绝缘弹簧的下端,绝缘弹簧的上端固定在承载板的下端面。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压快速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电压采集器位于承载板的上端面,软导电穿过承载板、绝缘弹簧连接片状端子。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快速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测量输送带上具有若干条橡胶材质的凸起,凸起呈倒梯形。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快速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的卸料气缸在测量输送带的两侧交错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压快速测量装置,包括测量输送带,测量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为前后方向;横梁通过支撑臂架空设置输送带的上方;升降组件,上端固定连接横梁,下端固定连接电压采集器;卸料气缸,位于横梁前方,至少有两个,且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固定在测量输送带其中一侧的支架上,卸料气缸的伸缩方向为左右方向,每个卸料气缸对应一个卸料输送带,且与该卸料气缸对应的卸料输送带位于测量输送带的另一侧,卸料输送带与测量输送带之间的间距小于二分之一的待测电池的长度。当第一个电池输送至横梁正下方时,升降组件驱动电压采集器下降,使其测量端子贴合电池的正负极,实现电压快速测量。电压快速测量。电压快速测量。


技术研发人员:

汪波 李军 胡国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天能集团江苏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4.11

技术公布日:

2022/10/27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3:31: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82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卸料   测量   输送带   电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