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底质改良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河道治理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河道底质改良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2.城市河道排水后进行的机械清淤,一方面带走了整个清淤区的水生植物落,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另一方面,开挖破坏了河道原有情况,使得水生植物难以继续健康生长;再一方面,当底质被挖开后,其中潜藏的污染物能够再次扩散进入清淤后的水体,导致水质急剧下降。因此,开挖后整个河道水体黑臭、植物腐败,严重影响沿岸居民身心健康,不符合国家生态文明战略,不利于美丽中国的建设。
3.如上所述,现有技术的机械清淤由于自身结构,使得城市河道污染底质与水体的修复效果差,对污染土体的取土及转运效率低,生态破坏性大。
4.因此,如何快速有效的修复清淤后的城市河道水环境体系,重建城市河道水生态系统,是目前河道治理清淤机械急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提高城市河道污染底质与水体的修复效果、提高对污染土体的取土及转运效率和提高生态修复效率的一种河道底质改良修复装置。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河道底质改良修复装置,包括小车主体,固定在小车主体上的多个电机、中央处理器和可充电电池,位于小车主体下方两侧的履带轮,位于小车主体下方的传送带,位于小车主体头部位置处的挖掘装置;所述挖掘装置的驱动轴、传送带的驱动轴和履带轮的驱动轴均由各自独立的电机驱动旋转,所述传送带的进料端位于挖掘装置的出料口下方,该传送带的出料端与位于小车主体尾端底部的出仓口连通;其中:所述小车主体上固定有巴氏芽孢杆菌菌液储存罐和/或生物炭储存罐,该巴氏芽孢杆菌菌液储存罐和/或生物炭储存罐位于传送带上方;
8.所述巴氏芽孢杆菌菌液储存罐的底部设置有与其内腔连通的菌液喷洒装置,该菌液喷洒装置上的程控阀与中央处理器电性连接;
9.所述生物炭储存罐的底部设置有自动阀门,该自动阀门的可伸缩门页上的伸缩气缸与固定在小车主体上气压源通过管道连通,该管道上设置有与中央处理器电性连接的气泵,该气泵固定在小车主体上,所述气泵与中央处理器电性连接;所述自动阀门的两页可伸缩门页分别固定在两个伸缩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可伸缩门页的顶板面紧贴在生物炭储存罐的底部的出料口处;
10.所述小车主体上设置有搅拌装置,该搅拌装置与一个独立的电机电性连接,所述搅拌装置位于传送带的上方,且所述搅拌装置靠近出仓口;
11.用于驱动搅拌装置的电机、用于驱动挖掘装置的电机、用于驱动传送带的电机和
用于驱动履带轮的电机各自就近固定在小车主体上;
12.所述中央处理器与电机和可充电电池电性连接。
13.进一步的,为保证大口径的生物炭不下入的传送带上的淤泥中,上述方案中:所述生物炭储存罐的内腔的中下部设置有隔板,该隔板上设置有选料孔。
14.进一步的,为便于添加生物炭,上述方案中:所述生物炭储存罐的顶部具有敞口,该敞口为生物炭储存罐敞开式加料口。
15.进一步的,为便于添加巴氏芽孢杆菌菌液,上述方案中:所述巴氏芽孢杆菌菌液储存罐的顶部具有敞口,该敞口为敞开式菌液加料口。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河道底质改良修复装置,通过设置巴氏芽孢杆菌菌液储存室、生物炭储存室,以“巴氏芽孢杆菌+生物炭”的协同固化模式,提高城市河道污染底质与水体的修复效果。
18.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河道底质改良修复装置,通过设置的挖掘装置,加强了挖掘装置对污染土体的取土效率与效果,并通过下方设置的传送带,实现装置“取、运、处理”一体化。
19.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河道底质改良修复装置,通过设置菌液喷洒装置,使得巴氏芽孢杆菌菌液与污染土体能够充分接触,提高处理效率。
20.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河道底质改良修复装置,通过搅拌装置,一方面进一步加强菌液与污染土体的接触程度;另一方面,生物炭、菌液以及污染土体得到混合搅拌形成整体,充分发挥“巴氏芽孢杆菌+生物炭”的生态修复作用。
21.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
23.图1为具体实施例的主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具体实施例的俯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具体实施例的侧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具体实施例的自动阀门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具体实施例的搅拌装置处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
29.1、挖掘装置;2、小车主体;3、电机;4、中央处理器;5、可充电电池;6、巴氏芽孢杆菌菌液储存罐;61、敞开式菌液加料口;7、生物炭储存罐;71、生物炭储存罐敞开式加料口;8、自动阀门;81、钢板;82、可伸缩门页;83、选料孔;84、伸缩气缸;85、气压源;86、气泵;9、搅拌装置;10、出仓口;11、传送带;12、履带轮;13、菌液喷洒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1.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32.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河道底质改良修复装置,包括小车主体2,固定在小车主体2上的多个电机3、中央处理器4和可充电电池5,位于小车主体2下方两侧的履带轮12,位于小车主体2下方的传送带11,位于小车主体2头部位置处的挖掘装置1;所述挖掘装置1的驱动轴、传送带11的驱动轴和履带轮12的驱动轴均由各自独立的电机3驱动旋转,所述传送带11的进料端位于挖掘装置1的出料口下方,该传送带11的出料端与位于小车主体2尾端底部的出仓口10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车主体2上固定有巴氏芽孢杆菌菌液储存罐6和/或生物炭储存罐7,该巴氏芽孢杆菌菌液储存罐6和/或生物炭储存罐7位于传送带11上方;
33.所述巴氏芽孢杆菌菌液储存罐6的底部设置有与其内腔连通的菌液喷洒装置13,该菌液喷洒装置13上的程控阀与中央处理器4电性连接;
34.所述生物炭储存罐7的底部设置有自动阀门8,该自动阀门8的可伸缩门页82上的伸缩气缸84与固定在小车主体2上气压源85通过管道连通,该管道上设置有与中央处理器4电性连接的气泵86,该气泵86固定在小车主体2上,所述气泵86与中央处理器4电性连接;所述自动阀门8的两页可伸缩门页82分别固定在两个伸缩气缸84的活塞杆上,所述可伸缩门页82的顶板面紧贴在生物炭储存罐7的底部的出料口处;
35.所述小车主体2上设置有搅拌装置9,该搅拌装置9与一个独立的电机3电性连接,所述搅拌装置9位于传送带11的上方,且所述搅拌装置9靠近出仓口10;
36.用于驱动搅拌装置9的电机3、用于驱动挖掘装置1的电机3、用于驱动传送带11的电机3和用于驱动履带轮12的电机3各自就近固定在小车主体2上;
37.所述中央处理器4与电机3和可充电电池5电性连接。在该实施例中,以“巴氏芽孢杆菌+生物炭”的协同固化模式,提高了城市河道污染底质与水体的修复效果。挖掘装置1与传送带11和搅拌装置9一体化,实现了“取、运、处理”一体化,提高对污染土体的取土及转运效率,生物炭和/或巴氏芽孢杆菌菌液的投入,有效提高了生态修复效率,大幅度缩短了挖出淤泥散发臭味的时间。
38.为保证大口径的生物炭不下入的传送带上的淤泥中,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生物炭储存罐7的内腔的中下部设置有隔板81,该隔板81上设置有选料孔83。
39.为便于添加生物炭,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生物炭储存罐7的顶部具有敞口,
该敞口为生物炭储存罐敞开式加料口71。
40.为便于添加巴氏芽孢杆菌菌液,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巴氏芽孢杆菌菌液储存罐6的顶部具有敞口,该敞口为敞开式菌液加料口61。
41.上述实施例的工作过程
‑‑‑‑‑‑
操作人员先通过巴氏芽孢杆菌菌液储存罐6的敞开式菌液加料口61、生物炭储存罐敞开式加料口71将巴氏芽孢杆菌菌液以及生物炭分别放置在巴氏芽孢杆菌菌液储存罐6和生物炭储存罐7内;然后将河道底质改良修复装置放在清淤后的河道并打开可充电电池5开关,中央处理器4收到信号,整个装置进入工作模式。中央处理器4向各个电机3下发工作指令,各自独立的电机3启动并使得带动挖掘装置1进行顺时针转动、履带轮12收到中央处理器4下发的前进指令携带着小车主体2向前移动。随后,小车主体2内传送带11开始工作,传送带11由左至右进行顺时针运输经挖掘装置1取上来的污染土体。此时,与巴氏芽孢杆菌菌液储存罐6相连通的菌液喷洒装置13将巴氏芽孢杆菌菌液喷洒在经传送带11传送过来的污染土体上,又随着传送带11的运输,自动阀门8收到指令打开可伸缩门页82,此时生物炭储存罐7内的生物炭经过选料孔83掉落在传送带11运送过来的污染土体。并且在搅拌装置9的作用下,菌液、生物炭以及污染土体由搅拌装置9搅拌混合成整体。最后,经过处理后的土体跟着传送带11经出仓口10铺设在挖掘装置1已开挖的区域,完成经挖掘装置1开挖部分的河道底质改良修复。
42.上述所有部件均为市场销售产品,有关程序控制的描述是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技术方案,不是本技术方案的发明点。
43.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河道底质改良修复装置,包括小车主体(2),固定在小车主体(2)上的多个电机(3)、中央处理器(4)和可充电电池(5),位于小车主体(2)下方两侧的履带轮(12),位于小车主体(2)下方的传送带(11),位于小车主体(2)头部位置处的挖掘装置(1);所述挖掘装置(1)的驱动轴、传送带(11)的驱动轴和履带轮(12)的驱动轴均由各自独立的电机(3)驱动旋转,所述传送带(11)的进料端位于挖掘装置(1)的出料口下方,该传送带(11)的出料端与位于小车主体(2)尾端底部的出仓口(10)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车主体(2)上固定有巴氏芽孢杆菌菌液储存罐(6)和/或生物炭储存罐(7),该巴氏芽孢杆菌菌液储存罐(6)和/或生物炭储存罐(7)位于传送带(11)上方;所述巴氏芽孢杆菌菌液储存罐(6)的底部设置有与其内腔连通的菌液喷洒装置(13),该菌液喷洒装置(13)上的程控阀与中央处理器(4)电性连接;所述生物炭储存罐(7)的底部设置有自动阀门(8),该自动阀门(8)的可伸缩门页(82)上的伸缩气缸(84)与固定在小车主体(2)上气压源(85)通过管道连通,该管道上设置有与中央处理器(4)电性连接的气泵(86),该气泵(86)固定在小车主体(2)上,所述气泵(86)与中央处理器(4)电性连接;所述自动阀门(8)的两页可伸缩门页(82)分别固定在两个伸缩气缸(84)的活塞杆上,所述可伸缩门页(82)的顶板面紧贴在生物炭储存罐(7)的底部的出料口处;所述小车主体(2)上设置有搅拌装置(9),该搅拌装置(9)与一个独立的电机(3)电性连接,所述搅拌装置(9)位于传送带(11)的上方,且所述搅拌装置(9)靠近出仓口(10);用于驱动搅拌装置(9)的电机(3)、用于驱动挖掘装置(1)的电机(3)、用于驱动传送带(11)的电机(3)和用于驱动履带轮(12)的电机(3)各自就近固定在小车主体(2)上;所述中央处理器(4)与电机(3)和可充电电池(5)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底质改良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炭储存罐(7)的内腔的中下部设置有隔板(81),该隔板(81)上设置有选料孔(83)。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河道底质改良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炭储存罐(7)的顶部具有敞口,该敞口为生物炭储存罐敞开式加料口(7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底质改良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巴氏芽孢杆菌菌液储存罐(6)的顶部具有敞口,该敞口为敞开式菌液加料口(6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河道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河道底质改良修复装置,包括小车主体,固定在小车主体上的多个电机、中央处理器和可充电电池,位于小车主体下方两侧的履带轮,位于小车主体下方的传送带,位于小车主体头部位置处的挖掘装置;所述小车主体上固定有巴氏芽孢杆菌菌液储存罐和/或生物炭储存罐,该巴氏芽孢杆菌菌液储存罐和/或生物炭储存罐位于传送带上方,所述巴氏芽孢杆菌菌液储存罐的底部设置有与其内腔连通的菌液喷洒装置;所述生物炭储存罐的底部设置有自动阀门,所述小车主体上设置有搅拌装置。本实用新型由于所述结构,提高了城市河道污染底质与水体的修复效果、提高了对污染土体的取土及转运效率和生态修复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

武钢义 王灏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10

技术公布日:

2023/3/28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13:12: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821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装置   所述   芽孢   小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