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绞线预应力张拉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钢绞线预应力张拉装置。


背景技术:



2.在钢结构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材料特性和结构特点等原因,钢结构单元在各种施工状态下容易产生较大变形,在施工阶段经常会采用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的方式对钢结构单元施进行临时加固,提高其整体刚度,减少施工过程中构件变形带来的不利影响。现有的钢绞线张拉装置存在以下问题:由于钢结构的结构类型多样、构件截面种类较多,导致张拉装置必须要根据结构外形特点加工制作,装置的通用性较差,难以循环利用;张拉装置主体常采用铸钢件制作,加工不便且成本较高;现有的钢绞线张拉装置基本只适用于预应力结构,而非施工过程中临时加固所需要的预应力张拉形式。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预应力钢绞线张拉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钢绞线预应力张拉装置,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安装快捷,适用于各种钢结构上,可以根据钢结构外形适应安装位置,能根据荷载需要调整预应力大小,对主体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较小。且在使用过后能够从主构件上拆卸下来,重复利用,节约资源。
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钢绞线预应力张拉装置,包括设于钢绞线端部的钢绞线锚板,用以对所述钢绞线锚板进行限位的限位机构,推动所述限位机构朝远离钢绞线的方向移动的动力机构,以及对所述限位机构朝远离钢绞线方向的移动进行导向的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的端部与主构件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机构套设在所述导向机构上,所述动力机构设于所述导向机构远离与主构件固定连接的一端。
5.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在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两h型钢,以及用以将两所述h型钢固定在一起的固定件,所述钢绞线锚板固定在两所述h型钢的后侧面,所述钢绞线从两所述h型钢之间的间隙穿过。
6.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包括一端与一所述h型钢的前侧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另一所述h型钢的前侧面固定连接的前盖板,以及一端与一所述h型钢的后侧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另一所述h型钢的后侧面固定连接的后盖板。
7.进一步地,所述前盖板为沿着所述h型钢的前侧面轴向分布的多个,所述后盖板为沿着所述h型钢的后侧面轴向分布的多个。
8.进一步地,所述h型钢的两翼板之间设有沿轴向设置的多个第一加强劲板。
9.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推动两所述h型钢朝远离钢绞线方向移动的空心液压千斤顶,以及用以将所述空心液压千斤顶安装在所述导向机构上或将空心液压千斤顶从所述导向机构上拆下的组装件。
10.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机构包括两端分别贯穿所述前盖板和后盖板并向外伸出的导
向杆,以及设于所述导向杆伸出所述后盖板一端的底座,所述底座与主构件固定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杆为螺纹杆,所述组装件为套设于所述导向杆伸出所述前盖板一端的螺母和垫片。
12.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与主构件固定连接的连接板,以及设于所述连接板上的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上设有与所述导向杆配合的螺纹孔。
13.进一步地,所述底座还包括设于所述连接板内侧面的第二加强劲板和第三加强劲板,所述第二加强劲板在所述连接板内侧面水平分布,所述第三加强劲板在所述连接板内侧面竖直分布。
1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钢绞线预应力张拉装置具有以下增益效果:
15.(1)本张拉装置的钢绞线的尾端设有钢绞线锚板,限位机构对钢绞线锚板进行限位,当动力机构推动限位机构朝远离钢绞线的方向移动时,带动钢绞线锚板同步朝远离钢绞线的方向移动,从而对钢绞线进行张拉,结构简单,易于实施,从而降低钢绞线张拉装置的加工成本,且便于在不同的施工结构中使用;
16.(2)本张拉装置的限位机构套设在导向机构上,动力机构设置在导向机构远离与主构件固定连接的一端,因此可以将限位机构和动力机构从导向机构上拆卸下来,重复利用,从而节省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17.(3)本张拉装置的限位机构包括两h型钢和固定件,两h型钢在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从而使两h型钢之间在竖直方向上留有间隙,钢绞线从两h型钢之间的间隙穿过,由于h型钢是常见的钢构件,容易获得,本装置的限位机构由两h型钢以及固定两h型钢的固定件组成,从而使本装置的结构简单,易于实施;
18.(4)本张拉装置的通过前盖板将两h型钢的前侧面固定连接在一起,又通过后盖板将两h型钢的后侧面固定连接在一起,从而进一步对两h型钢进行固定连接,加强两h型钢连接的强度,进而使本装置结构的稳定性更强;
19.(5)本张拉装置的h型钢的两翼板之间均轴向设有多个第一加强劲板,多个第一加强劲板对h型钢的两翼板进行支撑,从而增强h型钢的结构强度,进而提升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20.(6)本张拉装置的动力机构包括空心液压千斤顶和组装件,通过组装件将空心液压千斤顶安装在导向机构上或将空心液压千斤顶从导向机构上拆下,由于空心液压千斤顶常被用于进行钢绞线的张拉,因此本技术也采用空心液压千斤顶作为动力源,从而使本装置便于实施,降低加工成本;
21.(7)本张拉装置的底座包括连接板和螺纹套筒,螺纹套筒设置在连接板上,在实际使用时,连接板与主构件固定连接,螺纹套筒上的螺纹孔与外界连通,从而使导向杆的一端能够与螺纹孔螺接,进而使本装置除连接板之外的其他零件,均可以从主构件上拆卸下来重复利用,进一步节约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22.(8)本张拉装置通过在连接板内侧面设置第二加强劲板和第三加强劲板,增大连接板与主构件的焊接面积,从而增强底座与主构件的固定连接,进而使本装置能够给钢绞线提供更大的预应力,使钢绞线的张拉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23.并入到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这些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类似的要素。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钢绞线预应力张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钢绞线预应力张拉装置的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钢绞线预应力张拉装置的俯视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钢绞线预应力张拉装置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钢绞线;2、钢绞线锚板;3、限位机构;31、h型钢;311、第一加强劲板;32、前盖板;33、后盖板;4、导向机构;41、导向杆;42、底座;421、连接板;422、螺纹套筒;423、第二加强劲板;424、第三加强劲板;5、螺母;6、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钢绞线预应力张拉装置,包括设于钢绞线1端部的钢绞线锚板2,用以对钢绞线锚板2进行限位的限位机构3,推动限位机构3朝远离钢绞线1的方向移动的动力机构,以及对限位机构3朝远离钢绞线1方向的移动进行导向的导向机构4;导向机构4的端部与主构件固定连接,限位机构3套设在导向机构4上,动力机构设于导向机构4远离与主构件固定连接的一端。
31.在本技术中,钢绞线1的尾端设有钢绞线锚板2,限位机构3对钢绞线锚板2进行限位,当动力机构推动限位机构3朝远离钢绞线1的方向移动时,带动钢绞线锚板2同步朝远离钢绞线1的方向移动,从而对钢绞线1进行张拉,结构简单,易于实施,从而降低钢绞线1张拉装置的加工成本,且便于在不同的施工结构中使用。在本技术中,还包括导向机构4,导向机构4的端部与主构件固定连接,限位机构3套设在导向机构4上,动力机构设于导向机构4远离与主构件固定连接的一端,从而在动力机构启动时,推动限位机构3沿导向机构4朝远离钢绞线1的方向移动,从而提高钢绞线1的应力张拉效果。
32.由于导向机构4的端部与主构件固定连接,而限位机构3套设在导向机构4上,动力机构设置在导向机构4远离与主构件固定连接的一端,因此可以将限位机构3和动力机构从导向机构4上拆卸下来,重复利用,从而节省资源,减少资源浪费。在本技术中,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将导向机构4的端部与主构件固定连接,也可以采用其他固定方式进行导向机构4的端部与主构件的固定连接,具体情况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而定。
33.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机构3包括在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两h型钢31,以及用以将两h型钢31固定在一起的固定件,钢绞线锚板2位于在两h型钢31的后侧面,钢绞线1从两h型钢31之间的间隙穿过。限位机构3包括两h型钢31和固定件,两h型钢31在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从而使两h型钢31之间在竖直方向上留有间隙。钢绞线锚板2位于两h型钢31的后侧面,
钢绞线1从两h型钢31之间的间隙穿过,再通过固定件将两h型钢31固定连接在一起,从而在动力机构推动两h型钢31朝远离钢绞线1的方向移动时,会带动钢绞线锚板2朝远离钢绞线1的方向移动,对钢绞线1进行张拉。由于h型钢31是常见的钢构件,容易获得,本装置的限位机构3由两h型钢31以及固定两h型钢31的固定件组成,从而使本装置的结构简单,易于实施。
34.可以预见的是:要想使动力机构推动两h型钢31朝远离钢绞线1的方向移动时,带动钢绞线锚板2朝远离钢绞线1的方向移动,实现对钢绞线1的张拉,那么钢绞线锚板2的截面高度要大于两h型钢31之间间隙的高度,且两h型钢31之间间隙的截面范围大于钢绞线1的截面积,从而使钢绞线1能够从两h型钢31之间的间隙穿过,且钢绞线锚板2无法通过两h型钢31之间的间隙。由于钢绞线锚板2并未固定在两h型钢31上,只是位于两h型钢31的后侧面,因此在本技术中,只有钢绞线1位于两h型钢31前方,动力机构推动两h型钢31朝后方移动,才能够对钢绞线1进行张拉。
35.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包括一端与一h型钢31的前侧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另一h型钢31的前侧面固定连接的前盖板32,以及一端与一h型钢31的后侧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另一h型钢31的后侧面固定连接的后盖板33。固定件包括前盖板32和后盖板33,前盖板32一端与一h型钢31的前侧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另一h型钢31的前侧面固定连接,从而将两h型钢31的前侧面固定连接在一起。后盖板33一端与一h型钢31的后侧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另一h型钢31的后侧面固定连接,从而将两h型钢31的后侧面固定连接在一起。
36.实际上通过前盖板32将两h型钢31的前侧面固定连接在一起,就可以实现两h型钢31的固定连接,而在本技术中,又通过后盖板33将两h型钢31的后侧面固定连接在一起,从而进一步对两h型钢31进行固定连接,加强两h型钢31连接的强度,进而使本装置结构的稳定性更强。
37.在本实施例中,前盖板32为沿着h型钢31的前侧面轴向分布的多个,后盖板33为沿着h型钢31的后侧面轴向分布的多个。在两h型钢31的前侧面上沿轴向设有多个前盖板32,分别对两h型钢31的前侧面进行固定连接,两h型钢31的后侧面上沿轴向设有多个后盖板33,分别对两h型钢31的后侧面进行固定连接,从而进一步加强两h型钢31连接的强度,使本装置的结构更加稳定。
38.由于在实际使用时,根据主构件的形状,两h型钢31的轴向长度设置的较大,且两h型钢31在竖直方向上的间隔是通过前盖板32和后盖板33分别与两h型钢31固定连接形成的,因此位于上位的h型钢31是通过前盖板32和后盖板33进行支撑的。在两h型钢31的轴向长度较大时,如果两h型钢31的轴向长度在两h型钢31前后两侧面分别设置一个前盖板32和后盖板33,有可能会导致前盖板32和后盖板33支撑强度不够,导致上位的h型钢31将前盖板32和后盖板33压弯,进而导致两h型钢31之间无法保证设定的间隙。
39.因此在本技术中,根据h型钢31的轴向长度,设置多个前盖板32和后盖板33,一方面多个前盖板32和后盖板33同时对两h型钢31进行固定支撑,可以加强本装置的结构稳定性,另一方面由于进行张拉操作时,导向杆41的两端分别贯穿一个前盖板32和一个后盖板33并向外伸出,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宽度的主构件,选用不同轴向位置的前盖板32和后盖板33来进行张拉操作。具体情况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而定。
40.由于沿着h型钢31轴向设置多个前盖板32和后盖板33分别对两h型钢31进行固定
连接时,会对两h型钢31之间的间隙进行部分长度的封闭,而在本技术中,本装置要实现对钢绞线1的张拉,钢绞线1需要从两h型钢31之间的间隙穿过,因此需要注意的是:钢绞线1穿过两h型钢31之间间隙的位置要避开前盖板32和后盖板33所在的位置。
41.在本实施例中,h型钢31的两翼板之间设有沿轴向设置的多个第一加强劲板311。在两h型钢31的两翼板之间均轴向设有多个第一加强劲板311,多个第一加强劲板311对h型钢31的两翼板进行支撑,从而增强h型钢31的结构强度,进而提升本装置的使用寿命。h型钢31是由两端的翼板和中间连接的腹板组成,在本技术中,两h型钢31水平放置,且在竖直方向上间隔一定距离,即两h型钢31的腹板水平放置,两端的翼板前后放置,前盖板32一端与一h型钢31的前端翼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另一h型钢31的前端翼板固定连接,后盖板33一端与一h型钢31的后端翼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另一h型钢31的后端翼板固定连接。
42.在本技术中,动力机构推动两h型钢31朝远离钢绞线1的方向移动,带动钢绞线锚板2朝远离钢绞线1的方向移动,对钢绞线1进行张拉。此时动力机构的作用力作用在两h型钢31的前端翼板上,且对钢绞线1进行张拉时,钢绞线1的反作用力通过钢绞线锚板2作用在两h型钢31的前端翼板上。在对钢绞线1进行张拉的过程中,实际上是两h型钢31的两端翼板承受作用力,而原本的h型钢31两端翼板之间只通过中间的腹板进行连接,且腹板只对两端翼板的中部进行支撑,当作用在两端翼板的作用力较大,且作用力分布到两端翼板的边缘时,h型钢31两端的翼板有可能会出现弯曲或折断,从而影响本装置的使用寿命,以及对钢绞线1张拉的效果。
43.因此,在两h型钢31的两翼板之间均轴向设有多个第一加强劲板311,第一加强劲板311从两端翼板的中部延伸至翼板的边缘,从而使多个第一加强劲板311沿轴向同时对两端翼板的边缘进行支撑,加强h型钢31的结构强度,从而提升本装置的承载能力,保证本装置的使用寿命,以及对钢绞线1的张拉效果。
44.在本实施例中,动力机构包括推动两h型钢31朝远离钢绞线1方向移动的空心液压千斤顶,以及用以将空心液压千斤顶安装在导向机构4上或将空心液压千斤顶从导向机构4上拆下的组装件。动力机构包括空心液压千斤顶和组装件,通过组装件将空心液压千斤顶安装在导向机构4上或将空心液压千斤顶从导向机构4上拆下。当组装件将空心液压千斤顶安装在导向机构4上,空心液压千斤顶工作时,对两h型钢31的前端翼板施加作用力,推动两h型钢31沿着导向机构4朝远离钢绞线1的方向做直线运动,从而带动钢绞线锚板2朝远离钢绞线1的方向直线移动,对钢绞线1进行张拉。
45.之所以采用空心液压千斤顶来提供动力,是因为空心千斤顶是利用双液压缸张拉预应力筋和顶压锚具的双作用千斤顶,因此空心液压千斤顶常被用于进行钢绞线1的张拉。在本技术中也采用空心液压千斤顶作为动力源,是为了使本装置便于实施,降低加工成本。由于空心液压千斤顶工作时只能进行直线伸缩,而两h型钢31也只有在直线移动时才能起到对钢绞线1进行较好的张拉效果,因此在本装置中,将空心液压千斤顶安装导向机构4上,从而在空心液压千斤顶沿着导向机构4直线伸出时,推动两h型钢31沿着导向机构4进行直线移动。
46.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机构4包括两端分别贯穿前盖板32和后盖板33并向外伸出的导向杆41,以及设于导向杆41伸出后盖板33一端的底座42,底座42与主构件固定连接。导向机构4包括导向杆41和底座42,导向杆41贯穿前盖板32和后盖板33,且贯穿前盖板32的一端
向前伸出,贯穿后盖板33的一端向后伸出,底座42设置在导向杆41伸出后盖板33的一端,且底座42与主构件固定连接,从而在空心液压千斤顶推动两h型钢31朝远离钢绞线1的方向移动时,导向杆41和空心液压千斤顶固定,两h型钢31在导向杆41上朝远离钢绞线1的方向移动,实现对钢绞线1的张拉。
47.之所以将导向机构4设置成两端分别贯穿前盖板32和后盖板33并向外伸出的导向杆41,是为了增强本装置的结构强度,提升对钢绞线1张拉的效果。导向杆41穿过两h型钢31之间的间隙,且两端分别贯穿前盖板32和后盖板33,相比较导向杆41贯穿一h型钢31的两端翼板并伸出,一方面在前盖板32和后盖板33上开设有供导向杆41贯穿的通孔要比在h型钢31的两端翼板上开设有通孔更加容易加工,从而使装置更易于实施。
48.另一方面当空心液压千斤顶安装在导向杆41上,空心液压千斤顶的伸出端伸出推动两h型钢31朝远离钢绞线1的方向移动时,如果导向杆41是贯穿一h型钢31的两端翼板并伸出,由于空心液压千斤顶伸出端的作用范围有限,其作用力只能作用在该h型钢31的一端翼板上,不仅使推动两h型钢31朝远离钢绞线1的方向移动不平稳,而且较大的作用力容易造成h型钢31翼板的弯曲或折断,而将导向杆41穿过两h型钢31之间的间隙后两端分别贯穿前盖板32和后盖板33,空心液压千斤顶的伸出端是作用在前盖板32的中部,从而通过前盖板32将空心液压千斤顶的作用力均匀分布至两h型钢31上,既使推动两h型钢31朝远离钢绞线1的方向移动更加平稳,也防止较大的作用力在一h型钢31的一端翼板上,造成翼板的弯曲或折断。
49.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杆41为螺纹杆,组装件为套设于导向杆41伸出前盖板32一端的螺母5和垫片6。将导向杆41设置成螺纹杆,由于本技术中的动力机构为空心液压千斤顶,因此需要将空心液压千斤顶安装在导向机构4上时,先使导向杆41伸出前盖板32的一端贯穿空心液压千斤顶的空心,将空心液压千斤顶套设在导向杆41上直至空心液压千斤顶的伸出端与两h型钢31的前盖板32抵接,再将垫片6从导向杆41伸出前盖板32的一端套设在导向杆41上直至垫片6与空心液压千斤顶抵接,最后将螺母5从导向杆41伸出前盖板32的一端与导向杆41螺接,将垫片6与空心液压千斤顶顶紧,从而在空心液压千斤顶的伸出端伸出时,推动两h型钢31向后移动。
50.需要将空心液压千斤顶从导向机构4上拆卸下来时,只需要先将螺母5从导向杆41伸出前盖板32的一端螺下,使其不再对垫片6与空心液压千斤顶的一端顶紧,再依次将垫片6和空心液压千斤顶从导向杆41伸出前盖板32的一端抽出,则可完成空心液压千斤顶在导向机构4上的拆卸,方便快捷,从而使本装置的工作效率更高。
51.在本实施例中,底座42包括与主构件固定连接的连接板421,以及设于连接板421上的螺纹套筒422,螺纹套筒422上设有与螺纹杆配合的螺纹孔。底座42包括连接板421和螺纹套筒422,螺纹套筒422设置在连接板421上,在实际使用时,连接板421与主构件固定连接,螺纹套筒422上的螺纹孔与外界连通,从而使导向杆41的一端能够与螺纹孔螺接,将导向杆41与连接板421固定连接,实现整个导向机构4的固定。
52.之所以将底座42设置成这种结构,使导向杆41与连接板421采用螺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是为了方便导向杆41在连接板421上的安装和拆卸。由于连接板421与主构件固定连接,从而使本装置除连接板421之外的其他零件,在主构件安装完成后,均可以从主构件上拆卸下来重复利用,进一步节约资源,减少资源浪费。可以预见的是:底座42与主构件
的固定连接,可以采用将连接板421焊接在主构件上的方式进行。
53.在本实施例中,底座42还包括设于连接板421内侧面的第二加强劲板423和第三加强劲板424,第二加强劲板423在连接板421内侧面水平分布,第三加强劲板424在连接板421内侧面竖直分布。底座42还包括第二加强劲板423和第三加强劲板424,第二加强劲板423在连接板421的内侧面水平分布,第三加强劲板424在连接板421的内侧面竖直分布,从而在将底座42与主构件固定连接时,将设于连接板421内侧面的第二加强劲板423和第三加强劲板424与主构件固定连接,从而加大底座42与主构件的接触面积,增强底座42与主构件的固定连接。
54.在本技术中,当底座42是通过将连接板421焊接在主构件上的方式,与主构件固定连接时,将连接板421的内侧面水平分布的第二加强劲板423和竖直分布的第三加强劲板424焊接在主构件上,增大与主构件的焊接面积,从而使连接板421与主构件的固定连接更加稳固,进而增强底座42与主构件的固定连接。
55.在本技术中,之所以能够实现空心液压千斤顶推动两h型钢31朝远离钢绞线1的方向移动,对钢绞线1进行张拉,是因为设于导向杆41一端的底座42与主构件固定连接,从而将导向杆41固定。当空心液压千斤顶套设在导向杆41,螺母5和垫片6将空心液压千斤顶的一端顶紧,空心液压千斤顶的伸出端与两h型钢31的前盖板32顶紧,从而在空心液压千斤顶的伸出端伸出时,推动两h型钢31在导向杆41上朝远离钢绞线1的方向移动。而推动两h型钢31的作用力通过空心液压千斤顶、导向杆41传递到底座42与主构件的连接处,因此底座42与主构件固定连接的强度决定了本技术能够给钢绞线1提供的预应力大小。因此本技术通过在连接板421内侧面设置第二加强劲板423和第三加强劲板424,增大底座42与主构件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底座42与主构件的固定连接,进而使本装置能够给钢绞线1提供更大的预应力,使钢绞线1的张拉效果更好。
56.上面描述的内容可以单独地或者以各种方式组合起来实施,而这些变型方式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5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含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5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钢绞线预应力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钢绞线(1)端部的钢绞线锚板(2),用以对所述钢绞线锚板(2)进行限位的限位机构(3),推动所述限位机构(3)朝远离钢绞线(1)的方向移动的动力机构,以及对所述限位机构(3)朝远离钢绞线(1)方向的移动进行导向的导向机构(4);所述导向机构(4)的端部与主构件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机构(3)套设在所述导向机构(4)上,所述动力机构设于所述导向机构(4)远离与主构件固定连接的一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绞线预应力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3)包括在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两h型钢(31),以及用以将两所述h型钢(31)固定在一起的固定件,所述钢绞线锚板(2)固定在两所述h型钢(31)的后侧面,所述钢绞线(1)从两所述h型钢(31)之间的间隙穿过。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绞线预应力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一端与一所述h型钢(31)的前侧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另一所述h型钢(31)的前侧面固定连接的前盖板(32),以及一端与一所述h型钢(31)的后侧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另一所述h型钢(31)的后侧面固定连接的后盖板(33)。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绞线预应力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板(32)为沿着所述h型钢(31)的前侧面轴向分布的多个,所述后盖板(33)为沿着所述h型钢(31)的后侧面轴向分布的多个。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绞线预应力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h型钢(31)的两翼板之间设有沿轴向设置的多个第一加强劲板(311)。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绞线预应力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推动两所述h型钢(31)朝远离钢绞线(1)方向移动的空心液压千斤顶,以及用以将所述空心液压千斤顶安装在所述导向机构(4)上或将空心液压千斤顶从所述导向机构(4)上拆下的组装件。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钢绞线预应力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4)包括两端分别贯穿所述前盖板(32)和后盖板(33)并向外伸出的导向杆(41),以及设于所述导向杆(41)伸出所述后盖板(33)一端的底座(42),所述底座(42)与主构件固定连接。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钢绞线预应力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41)为螺纹杆,所述组装件为套设于所述导向杆(41)伸出所述前盖板(32)一端的螺母(5)和垫片(6)。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钢绞线预应力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2)包括与主构件固定连接的连接板(421),以及设于所述连接板(421)上的螺纹套筒(422),所述螺纹套筒(422)上设有与所述导向杆(41)配合的螺纹孔。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钢绞线预应力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2)还包括设于所述连接板(421)内侧面的第二加强劲板(423)和第三加强劲板(424),所述第二加强劲板(423)在所述连接板(421)内侧面水平分布,所述第三加强劲板(424)在所述连接板(421)内侧面竖直分布。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开了一种钢绞线预应力张拉装置。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本申请具体一种钢绞线预应力张拉装置,包括设于钢绞线端部的钢绞线锚板,用以对钢绞线锚板进行限位的限位机构,推动限位机构朝远离钢绞线的方向移动的动力机构,以及对限位机构朝远离钢绞线方向的移动进行导向的导向机构;导向机构的端部与主构件固定连接,限位机构套设在导向机构上,动力机构设于导向机构远离与主构件固定连接的一端。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机构套设在导向机构上,动力机构设置在导向机构远离与主构件固定连接的一端,使限位机构和动力机构可以从导向机构上拆卸下来,从而使本装置能够重复利用,节省资源。节省资源。节省资源。


技术研发人员:

庞赫 汪旭 蒋海强 柳跃强 杨佳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浙江大东吴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0.19

技术公布日:

2023/3/28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1:24: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820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型钢   盖板   所述   导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