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式换热器冷却管

著录项
  • CN201620078363.1
  • 20160125
  • CN205300318U
  • 20160608
  • 贺青刚;殷发明;孙健;李德林;燕巧宁;吕令玮;邵书江
  • 贺青刚;殷发明;孙健;李德林;燕巧宁;吕令玮;邵书江
  • F28D7/00
  • F28D7/00 F28F1/10 F28F1/40

  •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石化基地南区19#楼1单元502室
  • 青海(63)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层式换热器冷却管,包括外管,外管内同轴设置内管,内管与外管之间设置散热片,散热片为中空结构且具有沿内管的直径方向的冷却介质通道,内管的两端均设有封堵内管的管口的堵块,堵块的外壁上对称设置支撑外管的支撑臂,支撑臂远离内管的端面为与外管的内壁相匹配的弧面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使用安全,且堵块的设置可以防止冷却介质进入内管中,避免对传热效果造成影响,堵块上的支撑臂能够起到支撑外管的作用,使外管与内管一直处于同轴的状态,从而使得内管外壁和外管内壁之间的距离均匀,便于散热片的安装以及散热片与外管的充分接触,提高传热效率和冷却性能。
权利要求

1.一种双层式换热器冷却管,包括外管(1),其特征是:所述外管(1)内同轴设置内管(2),所述内管(2)与外管(1)之间设置散热片(3),所述散热片(3)为中空结构且具有沿内管(2)的直径方向的冷却介质通道(4),所述内管(2)的两端均设有封堵内管(2)的管口的堵块(5),所述堵块(5)的外壁上对称设置支撑外管(1)的支撑臂(6),所述支撑臂(6)远离内管(2)的端面为与外管(1)的内壁相匹配的弧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式换热器冷却管,其特征是:所述堵块(5)靠近内管(2)的一端设有与内管(2)的内壁和内管(2)的外壁相匹配的环形凹槽(7),所述环形凹槽(7)的内侧壁(8)构成了封堵内管(2)的管口的堵头(9),所述堵头(9)上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内管(2)的内壁设有与第一外螺纹相匹配的第一内螺纹,通过第一内螺纹与第一外螺纹的配合实现堵块(5)与内管(2)的连接,所述环形凹槽(7)的外侧壁(10)与内管(2)的外壁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式换热器冷却管,其特征是:所述堵块(5)靠近内管(2)的一端设有与内管(2)的外壁相匹配的凹槽(11),所述凹槽(11)内设有第二内螺纹,所述内管(2)的外壁上设有与第二内螺纹相配合的第二外螺纹,通过第二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的配合实现堵块(5)与内管(2)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式换热器冷却管,其特征是:所述内管(2)的长度小于外管(1)的长度,所述堵块(5)为与内管(2)的内壁相匹配的柱体(12),所述柱体(12)上设有第三外螺纹,所述内管(2)的内壁设有与第三外螺纹相配合的第三内螺纹,通过第三内螺纹与第三外螺纹的配合实现堵块(5)与内管(2)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双层式换热器冷却管,其特征是:所述支撑臂(6)为四个且沿堵块(5)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双层式换热器冷却管,其特征是:所述散热片(3)为锯齿形散热片(13),所述锯齿形散热片(13)靠近外管(1)的一面为与外管(1)的内壁相匹配的圆弧面(14)。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冷却管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双层式换热器冷却管。

现有的各类换热器的冷却管一般为单管设计,换热效果较低,为了提高换 热性能会在冷却管外侧扎制螺纹结构或者在冷却管外侧套散热片。这几种冷却 管在泄露时,冷却管内的介质会污染冷却管外部的环境,以致对换热器造成损 坏,安全性能较低。为了提高安全性能,会在冷却管外部套接一个外管,以构 成双层冷却管,但是现有的双层冷却管,一般没有支撑外管的结构,使得外管 的内壁和冷却管的外壁之间的距离不均匀,就会造成内管上设置的换热片与外 管的接触不充分,影响传热效果,使得冷却管的换热、冷却效果较低。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层式换热器冷却管, 冷却介质在外管内部的散热片内流通,待冷却的介质在外管外侧流通,从而当 散热片泄露时,外管起到防止冷却介质外漏的作用,提高了使用安全性;堵块 的设置可以防止冷却介质进入内管中,避免了对传热效果造成影响,且堵块外 壁上对称设置的支撑臂能够起到支撑外管的作用,使外管与内管一直处于同轴 的状态,从而使得内管外壁和外管内壁之间的距离均匀,便于散热片的安装以 及散热片与外管的接触,提高传热效率和冷却性能。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双层式换热器冷却管,包括外管,所述外管内同轴设置内管,所述内管 与外管之间设置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为中空结构且具有沿内管的直径方向的冷 却介质通道,所述内管的两端均设有封堵内管的管口的堵块,所述堵块的外壁 上对称设置支撑外管的支撑臂,所述支撑臂远离内管的端面为与外管的内壁相 匹配的弧面结构。

所述堵块靠近内管的一端设有与内管的内壁和内管的外壁相匹配的环形凹 槽,所述环形凹槽的内侧壁构成了封堵内管的管口的堵头,所述堵头上设有第 一外螺纹,所述内管的内壁设有与第一外螺纹相匹配的第一内螺纹,通过第一 内螺纹与第一外螺纹的配合实现堵块与内管的连接,所述环形凹槽的外侧壁与 内管的外壁相匹配。

所述堵块靠近内管的一端设有与内管的外壁相匹配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 有第二内螺纹,所述内管的外壁上设有与第二内螺纹相配合的第二外螺纹,通 过第二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的配合实现堵块与内管的连接。

所述内管的长度小于外管的长度,所述堵块为与内管的内壁相匹配的柱体, 所述柱体上设有第三外螺纹,所述内管的内壁设有与第三外螺纹相配合的第三 内螺纹,通过第三内螺纹与第三外螺纹的配合实现堵块与内管的连接。

所述支撑臂为四个且沿堵块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所述散热片为锯齿形散热片,所述锯齿形散热片靠近外管的一面为与外管 的内壁相匹配的圆弧面。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

1、冷却介质在内管和外管之间的散热片内流通,若是散热片出现泄漏的情 况,冷却介质会流入外管的内部,外管的设置起到了防护作用,避免了冷却介 质对冷却管外部的环境造成污染,提高了使用安全性;通过在内管的两端口设 置堵块可以防止冷却介质进入内管中,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传热效果不会受到影 响,且堵块外壁上对称设置的支撑臂能够起到支撑外管的作用,使外管与内管 一直处于同轴的状态,从而使得内管外壁和外管内壁之间的距离均匀,便于散 热片的安装以及散热片与外管的接触,提高传热效率和冷却性能。

2、堵块靠近内管的一端设有与内管的内壁和内管的外壁相匹配的环形凹 槽,通过环形凹槽封堵内管的效果比较好,且与内管的接触面积大,对外管的 支撑就更牢靠。

3、堵块靠近内管的一端设有与内管的外壁相匹配的凹槽,通过凹槽封堵内 管,可以使内管的端头完全包裹进了堵块内,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好的封堵 内管的效果,且可以节约材料,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4、以柱体作为堵块,可以起到很好的封堵内管的作用,且结构简单,便于 加工,还可以节约材料,柱体通过螺纹与内管连接,连接方便简单,便于拆卸 安装。

5、支撑臂为四个且沿堵块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可以更好的支撑外管,使 得外管的支撑更牢固。

6、散热片为锯齿形散热片,散热面积较大,具有很好的传热性能,锯齿形 散热片靠近外管的一面为与外管的内壁相匹配的圆弧面,使得散热片与外管的 内壁充分接触,便于热量的传递,提高传热、冷却效果。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锯齿形散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所示标号:1、外管;2、内管;3、散热片;4、冷却介质通道;5、 堵块、6、支撑臂;7、环形凹槽;8、内侧壁;9、堵头;10、外侧壁;11、凹 槽;12、柱体;13、锯齿形散热片;14、圆弧面。

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 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 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 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一种双层式换热器冷却管,包括外管1,所述外管1内同轴设置内管2。所 述内管2与外管1之间设置散热片3,所述散热片3为中空结构且具有沿内管2 的直径方向的冷却介质通道4,高压的冷却介质在冷却介质通道4内流通,待冷 却的低压介质在外管1的外部流通。所述内管2的两端均设有封堵内管2的管 口的堵块5,用于防止冷却介质进入内管2中。所述堵块5的外壁上对称设置支 撑外管1的支撑臂6,所述支撑臂6远离内管2的端面为与外管1的内壁相匹配 的弧面结构,可以使得支撑臂6与外管1的内壁充分接触,起到很好的支撑作 用,使外管1与内管2一直处于同轴的状态,从而使得内管2的外壁和外管1 的内壁之间的距离均匀,便于散热片3的安装以及散热片3与外管1的内壁的 接触,提高传热效率和冷却性能。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高压的冷却介质在散热片3的冷却介质通道4内流 通,待冷却的低压介质在外管1的外部流通,这样若是散热片3出现泄漏的情 况,冷却介质会流入外管1的内部,外管1的设置起到了防护作用,避免了冷 却介质对冷却管1外部的环境造成污染,提高了使用安全性;通过在内管2的 两端口设置堵块5可以防止冷却介质进入内管2中,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传热效 果不会受到影响,且堵块5的外壁上对称设置的支撑臂6能够起到支撑外管1 的作用,使外管1与内管2一直处于同轴的状态,从而使得内管2的外壁和外 管1的内壁之间的距离均匀,便于散热片3的安装以及散热片3与外管1的内 壁的接触,提高传热效率和冷却性能。

所述堵块5靠近内管2的一端设有与内管2的内壁和内管2的外壁相匹配 的环形凹槽7,所述环形凹槽7的内侧壁8构成了封堵内管2的管口的堵头9, 所述堵头1上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内管2的内壁设有与第一外螺纹相匹配的 第一内螺纹,通过第一内螺纹与第一外螺纹的配合实现堵块5与内管2的连接, 所述环形凹槽7的外侧壁10与内管2的外壁相匹配,封堵效果好,且环形凹槽 7与内管2的接触面积大,对外管1的支撑牢靠。

所述堵块5靠近内管2的一端设有与内管2的外壁相匹配的凹槽11,所述 凹槽11内设有第二内螺纹,所述内管2的外壁上设有与第二内螺纹相配合的第 二外螺纹,通过第二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的配合实现堵块5与内管2的连接, 内管2连接到了堵块5的凹槽11内,可以使内管2的端头完全包裹进了堵块5 内,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好的封堵内管2的效果,避免了冷却介质进入内管2 以对传热效果造成影响。

所述内管2的长度小于外管1的长度,所述堵块5为与内管2的内壁相匹 配的柱体12,所述柱体12上设有第三外螺纹,所述内管2的内壁设有与第三外 螺纹相配合的第三内螺纹,通过第三内螺纹与第三外螺纹的配合实现堵块5与 内管2的连接,以柱体12作为堵块,结构简单,且可以节约材料并可以很好的 封堵内管2,柱体12通过螺纹与内管2连接,连接方便简单,便于拆卸安装。

所述支撑臂6为四个且沿堵块5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可以更好的支撑外 管1,使得外管1的支撑更牢固。

所述散热片3为锯齿形散热片13,散热面积较大,具有很好的传热性能, 所述锯齿形散热片13靠近外管1的一面为与外管1的内壁相匹配的圆弧面14, 圆弧面14可以使得锯齿形散热片13与外管1的内壁充分接触,便于热量的传 递,提高冷却效果。

实施例1:

一种双层式换热器冷却管,包括外管1,所述外管1内同轴设置内管2,所 述内管2与外管1之间设置散热片3,所述散热片3为中空结构且具有沿内管2 的直径方向的冷却介质通道4,所述散热片3为锯齿形散热片13,所述锯齿形 散热片13靠近外管1的一面为与外管1的内壁相匹配的圆弧面14。所述内管2 的两端均设有封堵内管2的管口的堵块5,所述堵块5的外壁上对称设置支撑外 管1的支撑臂6,所述支撑臂6远离内管2的端面为与外管1的内壁相匹配的弧 面结构。所述支撑臂6为四个且沿堵块5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所述堵块5靠 近内管2的一端设有与内管2的内壁和内管2的外壁相匹配的环形凹槽7,所述 环形凹槽7的内侧壁8构成了封堵内管2的管口的堵头9,所述堵头1上设有第 一外螺纹,所述内管2的内壁设有与第一外螺纹相匹配的第一内螺纹,通过第 一内螺纹与第一外螺纹的配合实现堵块5与内管2的连接,所述环形凹槽7的 外侧壁10与内管2的外壁相匹配。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使用 安全,内管2的封堵效果好,且堵块5与内管2的接触面积大,对外管1的支 撑比较牢靠,使得外管1与内管2一直处于同轴的状态,便于散热片3的安装 以及散热片3与外管1的接触,提高传热效率和冷却性能。

实施例2:

一种双层式换热器冷却管,包括外管1,所述外管1内同轴设置内管2,所 述内管2与外管1之间设置散热片3,所述散热片3为中空结构且具有沿内管2 的直径方向的冷却介质通道4。所述内管2的两端均设有封堵内管2的管口的堵 块5,所述堵块5的外壁上对称设置支撑外管1的支撑臂6,所述支撑臂6远离 内管2的端面为与外管1的内壁相匹配的弧面结构。所述堵块5靠近内管2的 一端设有与内管2的外壁相匹配的凹槽11,所述凹槽11内设有第二内螺纹,所 述内管2的外壁上设有与第二内螺纹相配合的第二外螺纹,通过第二内螺纹与 第二外螺纹的配合实现堵块5与内管2的连接。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结 构简单,堵块5封堵内管2的效果好,且支撑臂6可以起到很好的支撑外管1 的作用,使得外管1与内管2一直处于同轴的状态,便于散热片3的安装以及 散热片3与外管1的接触,提高传热效率和冷却性能。

实施例3:

一种双层式换热器冷却管,包括外管1,所述外管1内同轴设置内管2,所 述内管2与外管1之间设置散热片3,所述散热片3为中空结构且具有沿内管2 的直径方向的冷却介质通道4。所述内管2的两端均设有封堵内管2的管口的堵 块5,所述堵块5的外壁上对称设置支撑外管1的支撑臂6,所述支撑臂6远离 内管2的端面为与外管1的内壁相匹配的弧面结构。所述内管2的长度小于外 管1的长度,所述堵块5为与内管2的内壁相匹配的柱体12,所述柱体12上设 有第三外螺纹,所述内管2的内壁设有与第三外螺纹相配合的第三内螺纹,通 过第三内螺纹与第三外螺纹的配合实现堵块5与内管2的连接。本实施例的有 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以柱体12作为堵块,可以节约材料,且通过柱体12 可以起到很好的封堵内管2的作用,柱体12上的支撑臂6可以使得外管1与内 管2一直处于同轴的状态,从而使得内管2的外壁和外管1的内壁之间的距离 均匀,便于散热片3的安装以及散热片3与外管1的接触,提高传热效率和冷 却性能。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8:27: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820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