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向图构建、进路选择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列车自动监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向图构建、进路选择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2.随着列车自动监控系统(automatic train supervision,ats)的快速发展,对于正线列车运营作业及车辆段内调车作业,ats需根据列车实时所处的位置自动搜索前方需前进的进路,进而根据该进路实现列车进路,以便顺利到达终点。
3.现有技术中,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 control system,cbtc)中,ats在根据列车实时所处的位置和终点自动确定前方进路的过程中,可以事先安排好进路序列,开发人员将该进路序列编入到列车的运行程序中,后续基于该运行程序实现进路的选择,但是该方式加大了开发人员的工作负担,若该运行程序出现错误或丢失,则会影响列车的进路选择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有向图构建、进路选择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将进路序列编程到运行程序中会加大开发人员的工作负担,若运行程序出现错误或丢失,则会影响列车的进路选择的准确性的问题。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有向图构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6.在上行方向,根据各个计轴区段、各个信号机及各个道岔的位置信息,在有向图的对应位置绘制对应的上行节点,并将任意相邻两个位置对应的上行节点进行第一有向连接;
7.在下行方向,根据各个计轴区段、各个信号机及各个道岔的位置信息,在有向图的对应位置绘制对应的下行节点,并将任意相邻两个位置对应的下行节点进行第二有向连接;
8.建立折返区段对应的上行方向上的目标上行节点,与对应的下行方向上的目标下行节点的连接;
9.根据预先设置的权重规则,确定任意两个连接节点之间对应的权重,并针对任意两个连接节点保存所述权重。
10.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进路选择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11.基于预先构建完成的有向图以及预先设置的算法,确定从列车所在位置到终点位置的最优路径,其中,所述最优路径中包含至少一条进路;
12.根据预先确定的目标子有向图,以所述列车所在位置处对应的目标计轴区段对应的第四目标节点为起点,确定所述列车的运行方向与信号机防护方向一致且满足预先设置的进车类型的第一目标信号机;
13.以所述第一目标信号机对应的第五目标节点为起点,搜索与所述第五目标节点存
在连接关系且距离在预设范围内的第二目标信号机对应的第六目标节点,并根据所述第五目标节点以及所述第六目标节点构成至少一个进路;
14.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进路中是否存在与所述最优路径中包含的至少一个进路匹配的目标进路,若是,则使得所述列车根据所述目标进路完成进路任务。
15.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有向图构建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16.第一建立模块,用于在上行方向,根据各个计轴区段、各个信号机及各个道岔的位置信息,在有向图的对应位置绘制对应的上行节点,并将任意相邻两个位置对应的上行节点进行第一有向连接;在下行方向,根据各个计轴区段、各个信号机及各个道岔的位置信息,在有向图的对应位置绘制对应的下行节点,并将任意相邻两个位置对应的下行节点进行第二有向连接;建立折返区段对应的上行方向上的目标上行节点,与对应的下行方向上的目标下行节点的连接;
17.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预先设置的权重规则,确定任意两个连接节点之间对应的权重,并针对任意两个连接节点保存所述权重。
18.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进路选择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19.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预先构建完成的有向图以及预先设置的算法,确定从列车所在位置到终点位置的最优路径,其中,所述最优路径中包含至少一条进路;根据预先确定的目标子有向图,以所述列车所在位置处对应的目标计轴区段对应的第四目标节点为起点,确定所述列车的运行方向与信号机防护方向一致且满足预先设置的进车类型的第一目标信号机;
20.第二建立模块,用于以所述第一目标信号机对应的第五目标节点为起点,搜索与所述第五目标节点存在连接关系且距离在预设范围内的第二目标信号机对应的第六目标节点,并根据所述第五目标节点以及所述第六目标节点构成至少一个进路;
21.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进路中是否存在与所述最优路径中包含的至少一个进路匹配的目标进路,若是,则使得所述列车根据所述目标进路完成进路任务。
22.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至少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任一所述有向图构建方法的步骤。
23.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至少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任一所述进路选择方法的步骤。
24.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所述有向图构建方法的步骤。
25.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至少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任一所述进路选择方法的步骤。
26.本技术中,在上行方向,根据各个计轴区段、各个信号机及各个道岔的位置信息,在有向图的对应位置绘制对应的上行节点,并将任意相邻两个位置对应的上行节点进行第一有向连接,在下行方向,根据各个计轴区段、各个信号机及各个道岔的位置信息,在有向图的对应位置绘制对应的下行节点,并将任意相邻两个位置对应的下行节点进行第二有向连接,建立折返区段对应的上行方向上的目标上行节点,与对应的下行方向上的目标下行节点的连接,根据预先设置的权重规则,确定任意两个连接节点之间对应的权重,并针对任意两个连接节点保存该权重。由于本技术中,在上下行方向,分别根据各个计轴区段、各个
信号机及各个道岔的位置信息,在有向图中构建了对应的上行节点和下行节点,并建立了各个上行节点的连接,各个下行节点的连接,以及各个折返区段对应的目标上行节点和目标下行节点的连接,设置每两个连接节点之间的权重,便于后续基于该有向图进行列车进路选择,减少了开发人员的工作负担,并且该有向图为存在上下行方向的双向图,后续基于该双向图不仅能够实现列车进路,还能实现列车逆向进路的需求。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向图构建的过程示意图;
29.图2a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轴区段、信号机以及道岔的位置信息示意图;
30.图2b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构建的有向图示意图;
31.图3a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轴区段、信号机以及道岔的位置信息示意图;
32.图3b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构建的有向图示意图;
33.图4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进路选择方法的过程示意图;
34.图5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列车进路的选择过程示意图;
35.图6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向图构建装置结构示意图;
36.图7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进路选择装置结构示意图;
37.图8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38.图9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0.本技术中,在上行方向,根据各个计轴区段、各个信号机及各个道岔的位置信息,在有向图的对应位置绘制对应的上行节点,并将任意相邻两个位置对应的上行节点进行第一有向连接,在下行方向,根据各个计轴区段、各个信号机及各个道岔的位置信息,在有向图的对应位置绘制对应的下行节点,并将任意相邻两个位置对应的下行节点进行第二有向连接,建立折返区段对应的上行方向上的目标上行节点,与对应的下行方向上的目标下行节点的连接,根据预先设置的权重规则,确定任意两个连接节点之间对应的权重,并针对任意两个连接节点保存该权重。由于本技术中,在上下行方向,分别根据各个计轴区段、各个信号机及各个道岔的位置信息,在有向图中构建了对应的上行节点和下行节点,并建立了各个上行节点的连接,各个下行节点的连接,以及各个折返区段对应的目标上行节点和目
标下行节点的连接,设置每两个连接节点之间的权重,便于后续基于该有向图进行列车进路选择,减少了开发人员的工作负担,并且该有向图为存在上下行方向的双向图,后续基于该双向图不仅能够实现列车进路,还能实现列车逆向进路的需求。
41.为了避免基于进路序列实现列车进路加大开发人员的工作负担,并能够满足列车进路以及列车逆向进路的需求,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向图构建、进路选择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42.图1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向图构建的过程示意图,该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43.s101:在上行方向,根据各个计轴区段、各个信号机及各个道岔的位置信息,在有向图的对应位置绘制对应的上行节点,并将任意相邻两个位置对应的上行节点进行第一有向连接。
44.本技术提供的有向图构建方法应用于安装有ats的设备,该设备例如可以是服务器等设备。
45.为了避免基于进路序列实现进路而加重工作人员的负担的问题,在本技术中,可以先构建一个有向图,后续基于该有向图进行进路的选择。在构建有向图的过程中,由于各个计轴位于的铁路两端车站的位置是固定且已知的,因此任意两个计轴构成的计轴区段的位置也是固定且已知的,另外各个信号机在铁路的轨旁的位置信息也是固定且已知的,各个道岔的位置信息也是固定且已知的。其中,计轴区段为两个计轴磁头中间的区段,该计轴为铁路两端车站上的装设设备,信号机为铁路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的轨旁基础设备,道岔为一种使列车从一组轨道转入另一组轨道的线路连接设备。因此,在本技术中,在构建有向图的过程中,可以在上行方向,根据各个计轴区段、各个信号机及各个道岔的位置信息,依次在有向图的对应位置绘制的各个计轴区段、各个信号机以及各个道岔对应的上行节点,并将任意相邻位置对应的上行节点进行第一有向连接。由于道岔分为定位和反位,其中,定位为道岔上除使用、清扫、检查或修理时外,应保持向某线路开通的位置,反位为向另一线路开通的位置,因此道岔对应的上行节点包括上行道岔定位节点以及上行道岔反位节点。其中,该第一有向连接的方向与上行方向一致,可以将该有向图中从左到右的方向设置为第一有向方向,也就是上行方向,还可以将有向图中从右到左的方向设置为第一有向方向,也就是上行方向。具体的,该第一有向连接的方向根据需求进行设置,在本技术中,该第一有向连接的方向为从左到右。
46.比如,若存在1个道岔a、两个信号机(信号机a以及信号机b)以及一个计轴区段a,按照上行方向,根据道岔a、信号机a以及信号机b及计轴区段a的位置信息,确定对应的依次为计轴区段a、信号机a、道岔a以及信号机b,则在有向图中绘制道岔a对应的上行节点、信号机a对应的上行节点、以及信号机b对应的上行节点以及计轴区段a对应的上行节点时,若预先设置在有向图中从左到右为上行方向,则在该有向图中绘制上行节点时,从左到右依次绘制计轴区段a对应的上行节点、信号机a对应的上行节点、道岔a对应的上行节点以及信号机b对应的上行节点。为了实现有向连接,将计轴区段a对应的上行节点与信号机a对应的上行节点进行连接,且第一有向连接的连接方向为由计轴区段a对应的上行节点指向信号机a对应的上行节点;将信号机a对应的上行节点与道岔a对应的上行节点进行连接,且第一有向连接的连接方向为由信号机a对应的上行节点指向道岔a对应的上行节点;将道岔a对应
的上行节点与信号机b对应的上行节点进行连接,且第一有向连接的连接方向为由道岔a对应的上行节点指向信号机b对应的上行节点。
47.s102:在下行方向,根据各个计轴区段、各个信号机及各个道岔的位置信息,在有向图的对应位置绘制对应的下行节点,并将任意相邻两个位置对应的下行节点进行第二有向连接。
48.在构建有向图的过程中,由于各个计轴位于的铁路两端车站的位置是固定且已知的,因此任意两个计轴构成的计轴区段的位置也是固定且已知的,且各个信号机在铁路的轨旁的位置信息以及各个道岔的位置信息也是固定且已知的,因此,在本技术中,可以在下行方向,根据各个计轴区段、各个信号机及各个道岔的位置信息,依次在有向图的对应位置绘制的各个计轴区段、各个信号机以及各个道岔对应的下行节点,并将任意相邻位置对应的下行节点进行第二有向连接。由于道岔分为定位和反位,其中,定位为道岔上除使用、清扫、检查或修理时外,应保持向某线路开通的位置,反位为向另一线路开通的位置,因此道岔对应的下行节点包括下行道岔定位节点以及下行道岔反位节点。其中,该第一有向连接的方向与下行方向一致,且与上行方向相反,可以将该有向图中从左到右的方向设置为第二有向方向,也就是下行方向,还可以将有向图中右到左的方向设置为第二有向方向,也就是下行方向。具体的,该第二有向连接的方向根据需求进行设置,在本技术中,该第二有向连接的方向为从右到左。
49.比如,若存在1个道岔a、两个信号机(信号机a以及信号机b)以及一个计轴区段a,按照下行方向,根据道岔a、信号机a以及信号机b及计轴区段a的位置信息,确定对应的依次为信号机b、道岔a、信号机a以及计轴区段a,则在有向图中绘制道岔a对应的下行节点、信号机a对应的下行节点、以及信号机b对应的下行节点以及计轴区段a对应的下行节点时,若预先设置在有向图中从右到左为下行方向,则在该有向图中绘制下行节点时,从右到左依次为信号机b对应的下行节点、道岔a对应的下行节点、信号机a对应的下行节点以及计轴区段a对应的下行节点。为了实现有向连接,将信号机b对应的下行节点与道岔a对应的下行节点进行连接,且第二有向连接的连接方向为由信号机b对应的下行节点指向道岔a对应的下行节点。将道岔a对应的下行节点与信号机a对应的下行节点进行连接,且第二有向连接的连接方向为由道岔a对应的下行节点指向信号机a对应的下行节点;将信号机a对应的下行节点与计轴区段a对应的下行节点进行连接,且第二有向连接的连接方向为由信号机a对应的下行节点指向计轴区段a对应的下行节点。
50.s103:建立折返区段对应的上行方向上的目标上行节点,与对应的下行方向上的目标下行节点的连接。
51.在本技术中,为了保证能够实现列车逆行进路的需求,可以确定折返区段对应的上行方向上的目标上行节点,并确定折返区段对应的下行方向的目标下行节点,并建立目标上行节点与目标下行节点的连接。其中,该折返区段在铁路上的位置是固定且已知的,且该折返区段一般位于信号机前方的第一个区段,且为某一个进路的最后一个区段,且该进路的运行方向应该与该信号机的防护方向相反,其中,两个信号机构成一个进路。此外,该折返区段也可以为前方为尽头的区段,也就是说,若该区段前方无路,则该区段为折返区段。
52.s104:根据预先设置的权重规则,确定任意两个连接节点之间对应的权重,并针对
任意两个连接节点保存所述权重。
53.在本技术中,为了便于后续对于进路的选择,根据预先设置的规则,确定任意两个连接节点之间对应的权重,其中,两个连接节点之间的权重越大,则包含该两个连接节点的进路越不可取。在确定该任意两个连接节点之间对应的权重后,针对任意两个连接节点保存该权重。
54.由于本技术中,在上下行方向,分别根据各个计轴区段、各个信号机及各个道岔的位置信息,在有向图中构建了对应的上行节点和下行节点,并建立了各个上行节点的连接,各个下行节点的连接,以及各个折返区段对应的目标上行节点和目标下行节点的连接,设置每两个连接节点之间的权重,便于后续基于该有向图进行列车进路选择,减少了开发人员的工作负担,并且该有向图为存在上下行方向的双向图,后续基于该双向图不仅能够实现列车进路,还能实现列车逆向进路的需求。
55.为了准确的确定任意两个连接节点之间对应的权重,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技术中,所述根据预先设置的权重规则,确定任意两个连接节点之间对应的权重包括:
56.针对任意两个连接节点,若该两个连接节点中至少一个位于道岔上,则统计该两个连接节点中位于道岔上的第一目标节点的第一目标数目,根据所述第一目标数目以及预先设置的第一函数,确定该两个连接节点对应的权重;若该两个连接节点中至少一个为非信号机,则统计该两个连接节点中为非信号机,且以所述非信号机对应的节点为起点与其他节点进行有向连接时的连接方向与预先设置的默认运行方向不一致的第二目标节点的第二目标数目,根据所述第二目标数目以及预先设置的第二函数,确定该两个连接节点对应的权重;若该两个连接节点进行有向连接时的连接方向不一致,则统计该两个连接节点中位于道岔上的第三目标节点的第三目标数目,根据所述第三目标数目以及预先设置的第三函数,确定该两个连接节点对应的权重;否则,则将该两个连接节点对应的权重设置为预设权重。
57.在本技术中,列车若从某一起始点抵达某一终点,可能存在多条可以选择的路径,且每条路径对应的距离以及困难程度可能是不相同的,为了便于后续节省列车运行的时间,从而提高列车运行的效率,可以基于构建的有向图确定最优路径。在建立有向图的各个节点以及节点之间的连接之后,可以建立任意两个连接节点之间的权重,后续基于该有向图中所有两个连接节点之间的权重,确定最优路径。
58.在本技术中,为了确定任意两个连接节点对应的权重,可以针对任意两个连接节点,确定该两个连接节点中是否存在位于道岔上的节点,也就是说,该两个连接节点中是否存在为道岔对应的上行节点或者道岔对应的下行节点,其中,道岔对应的上行节点包括上行道岔定位节点以及上行道岔反位节点,道岔对应的下行节点包括下行道岔定位节点以及下行道岔反位节点。若存在,则将该两个连接节点中位于道岔上的节点确定为第一目标节点,并统计该两个连接节点中位于道岔上的第一目标节点的第一目标数目,根据该第一目标数目以及预先设置的第一函数,确定该两个连接节点对应的权重,具体的,根据y=1+ax,确定该两个连接节点对应的权重,其中,该y为该两个连接节点对应的权重,该x为两个连接节点中位于道岔上的第一目标节点的第一目标数目,其中,该a为预设的第一系数,在本技术中,该a=1。
59.在本技术中,若该两个连接节点中至少一个为非信号机,则将该两个连接节点中
为非信号机,且以该非信号机对应的节点为起点与其他节点进行有向连接时的连接方向与预先设置的默认运行方向不一致的节点确定为第二目标节点,并统计该两个连接节点中的第二目标节点的第二目标数目,也就是说,统计该两个连接节点中位于道岔或者为计轴区段对应的节点,且以该道岔或者为计轴区段对应的节点为起点,确定该起点与其他节点进行连接时的方向与预先设置的默认运行方向不一致的第二目标节点,并确定该第二目标节点的第二目标数目。在本技术中,预先设置了默认运行方向,在本技术中,可以将有向图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中包含的所有节点的默认运行方向为从右向左的下行方向,该下部分中包含的所有节点的默认运行方向为从左向右的上行方向。
60.为了确定该两个连接节点对应的权重,根据该第二目标数目以及预先设置的第二函数,确定该两个连接节点对应的权重,具体的,根据y=1+bx,确定该两个连接节点对应的权重,其中,该y为该两个连接节点对应的权重,该x为两个连接节点中第二目标节点的第二目标数目,其中,该b为预设的第二系数,在本技术中,该b=20。
61.比如,若节点a与节点b连接,连接方向为节点a指向节点b,由节点a指向节点b的方向与上行方向一致,节点b连接节点c,连接方向为节点b指向节点c,具体的,连接方向为下行方向,且该节点a对应的预先设置的默认运行方向为下行方向,该节点b的预先设置的默认运行方向也为下行方向。则在确定节点a和节点b两个连接节点对应的权重时,若该节点a与节点b都为非信号节点,则分别以该节点a和节点b为起点,确定该起点与其他节点进行有向连接的方向。由于以节点a为起点与其他节点进行有向连接的方向为节点a指向节点b,也就是上行方向,但是该节点a的预先设置的默认运行方向为下行方向,则该以节点a为起点与其他节点进行有向连接的方向与节点a的预先设置的默认运行方向不一致,该以节点b为起点与其他节点进行有向连接的方向为节点b指向节点c,也就是下行方向,由于该节点b的预先设置的默认运行方向为下行方向,则该以节点b为起点与其他节点进行有向连接的方向与节点b的预先设置的默认运行方向一致,因此,该第二目标节点为节点a,该第二目标数目为1,则该节点a和节点b两个连接节点对应的权重为20。
62.在本技术中,若以该两个连接节点分别为起点,确定该起点与其他节点进行有向连接时的连接方向,则统计该两个连接节点中位于道岔上的第三目标节点的第三目标数目,根据该第三目标数目以及预先设置的第三函数,确定该两个连接节点对应的权重。具体的,根据y=1+cx+d(2-x),确定该两个连接节点对应的权重,其中,该y为该两个连接节点对应的权重,该x为两个连接节点中第三目标节点的第三目标数目,其中,该c为预设的第三系数,该d为预设的第四系数,在本技术中,该c=100,d=10。
63.其他情况下,也就是若两个连接节点之间不存在位于道岔的节点,且不存在非信号机的节点或即使存在非信号机的节点但是不存在第二目标节点,也就是说第二目标数目为零,且两个连接节点进行有向连接时的连接方向一致,则将该两个连接节点对应的权重设置为预设权重,在本技术中,该预设权重为1。
64.为了保证能够实现逆向进路,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技术中,所述建立折返区段对应的上行方向上的目标上行节点,与对应的下行方向上的目标下行节点的连接包括:
65.针对每个折返区段,确定该折返区段对应的上行节点构成的第一进路,以及该折返区段对应的下行节点构成的第二进路;根据预先设置的默认运行方向,确定列车是否允
许从所述第一进路折返到所述第二进路,若是,则将折返区段对应的上行方向上的目标上行节点与对应的下行方向上的目标下行节点进行第三有向连接,若否,则将所述目标下行节点与所述目标上行节点进行第四有向连接。
66.在本技术中,为了实现逆向进路,需要确定该折返区段对应的上行方向上的上行节点中的目标上行节点,与下行方向上的下行节点中的目标下行节点进行连接,具体的,由于为了实现进路的选择,该有向图中的任意两个连接节点之间都会对应一个连接方向,在本技术中,由于折返区段并不是能够任意进行线路折返的,该折返区段会对应不同方向的进路,且并不是可以随机的将一条进路折返到另外一条进路上,具体能否由一条进路折返到另外一条进路上是与预先设置的默认运行方向有关的,也就是说,折返区段对应的上行方向上的目标上行节点,与下行方向上的目标下行节点进行连接时,也需要对应存在一个有向的连接方向。
67.在本技术中,可以先针对每个折返区段,确定该区域对应的上行节点构成的第一进路,以及该折返区段对应的下行节点构成的第二进路,根据预先设置的默认运行方向,确定列车是否允许从该第一进路折返到该第二进路,若确定列车允许从该第一进路折返到该第二进路,则说明可以将该第一进路对应的上行方向的上行节点中的最后一个节点确定为目标上行节点,并将该第二进路上对应的下行方向的下行节点中的第一个节点确定为目标下行节点,并将该折返区段对应的上行方向上的目标上行节点与对应的下行方向上的目标下行节点进行第三有向连接,其中,该第三有向连接为由目标上行节点指向目标下行节点。若确定列车不允许从该第一进路折返到该第二进路,但该列车允许从该第二进路折返到该第一进路,则说明可以将该第二进路对应的下行方向的下行节点中的第一个节点确定为目标下行节点,并将该第一进路上对应的上行方向的上行节点中的最后一个节点确定为目标下行节点,将该目标下行节点与该述目标上行节点进行第四有向连接,其中,该第四有向连接为由目标下行节点指向目标上行节点。
68.图2a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轴区段、信号机以及道岔的位置信息示意图,图2b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构建的有向图示意图,现针对图2a和图2b进行说明。
69.在上行方向上,根据各个计轴区段、各个信号机及各个道岔的位置信息,在上行方向上依次包括信号机sc(信号机f13)、道岔1、信号机f12、计轴区段18g以及信号机z4,信号机sc对应的上行节点为s_sc,信号机f13对应的上行节点为s_f13,道岔1对应的上行节点为s_1_定以及s_1_反,信号机f12对应的上行节点为s_f12,计轴区段18g对应的上行节点为s_18g且信号机z4对应的上行节点为s_z4,其中,该信号机sc(信号机f13)用于表征该信号机sc与信号机f13在上行方向的位置相同,但是信号机sc和信号机f13分别连接道岔1的反位和定位,其中,该信号机sc与道岔1反位相邻,该信号机f13与道岔1正位相邻。
70.若在构建有向图时,预先设定从左到右为上行方向,则在有向图中的对应位置绘制对应的上行节点时,从左到右绘制的节点依次为s_sc(s_f13)、s_1_定(s_1_反)、s_f12、s_18g以及s_z4。其中,s_f13绘制在s_sc的正上方、s_1_反绘制在s_1_定的正上方,该s_sc与s_1_定进行第一有向连接,该s_1_定与s_f12进行第一有向连接,该s_f12与s_18g进行第一有向连接,该s_18g与s_z4进行第一有向连接,该s_f13与s_1_反进行第一有向连接,该s_1_反与s_f12进行第一有向连接,且由于预先设定从左到右为上行方向,则该第一有向连接
的方向为从左到右的方向。
71.在下行方向上,根据各个计轴区段、各个信号机及各个道岔的位置信息,确定对应的依次为信号机z4、计轴区段18g、信号机f12、道岔1以及信号机sc(信号机f13),其中,该信号机sc与信号机f13在上行方向的位置一致,但是该信号机sc与道岔1反位相邻,该信号机f13与道岔1正位相邻。信号机sc对应的下行节点为x_sc,信号机f13对应的下行节点为x_f13,道岔1对应的下行节点为x_1_定以及x_1_反,信号机f12对应的下行节点为x_f12,计轴区段18g对应的下行节点为x_18g且信号机z4对应的下行节点为x_z4。
72.若在构建有向图时,预先设定从右到左为下行方向,则在有向图汇总的对应位置绘制对应的下行节点时,从右到左绘制的节点依次为x_z4、x_18g、x_f1、x_1_定(x_1_反)以及x_sc(x_f13)。其中x_f13绘制在x_sc的正上方、x_1_反绘制在x_1_定的正上方,该x_z4与x_18g进行第二有向连接,该x_18g与x_f12进行第二有向连接,该x_f12与x_1_定进行第二有向连接,该x_1_定与x_sc进行第二有向连接,该x_f12与x_1_反进行第二有向连接,该x_1_反与xf13进行第二有向连接,且由于预先设定从右到左为下行方向,则该第二有向连接的方向为从右到左的方向。
73.识别到存在折返区段,确定折返区段在上行方向上的目标上行节点为s_18g,在下行方向上的目标下行节点为x_18g,则建立该目标上行节点和目标下行节点之间的连接,也就是说,建立s_18g和x_18g的连接。
74.然后根据预先设置的权重规则,确定任意两个连接节点之间的权重,比如,s_sc与s_1_定该两个连接的节点之间存在一个道岔,也就是说,s_sc与s_1_定该两个连接节点中位于道岔上的第一目标节点的第一目标数目为1,则确定该两个连接的节点对应的权重为2。
75.图3a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轴区段、信号机以及道岔的位置信息示意图,图3b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构建的有向图示意图,现针对图3a和图3b进行说明。
76.由于图3a和图3b的有向图构建确定过程与图2a和图2b的有向图构建过程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77.图4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进路选择方法的过程示意图,该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78.s401:基于预先构建完成的有向图以及预先设置的算法,确定从列车所在位置到终点位置的最优路径,其中,所述最优路径中包含至少一条进路。
79.本技术提供的进路选择方法应用于安装有ats的设备,该设备例如可以是服务器等设备。
80.在本技术中,列车若从某一起始点抵达某一终点,可能存在多条可以选择的路径,且由于每条路径对应的距离以及困难程度都是不相同的,为了便于后续为了节省列车运行的时间或者列车运行的效率,可以确定出一条最优路径。具体的,基于预先构建完成的有向图以及预先设置的算法,确定从列车所在位置到终点位置的最优路径,其中,最优路径中包含至少一条进路。在本技术中,该预先设置的算法可以为迪克斯特拉算法。具体的,在基于预先构建完成的有向图以及迪克斯特拉算法确定最优路径的过程中,从起始点开始搜索,基于不同的路径,通过基于有向图中各两个连接节点对应的权重,确定该起始点到终点的
权重和,将权重和最小值对应的路径确定为最优路径,其中,该最优路径中包含至少一条进路,具体的,每条进路为包含两个信号机的路径,该两个信号机为一条进路的两个端点分别的信号机。
81.s402:根据预先确定的目标子有向,以所述列车所在位置处对应的目标计轴区段对应的第四目标节点为起点,确定所述列车的运行方向与信号机防护方向一致且满足预先设置的进车类型的第一目标信号机。
82.在本技术中,由于构建的有向图中包含沿着上行方向且由上行节点构成的子有向图,以及沿着下行方向且由下行方向节点构成的子有向图。但是在实际列车行驶过程中,若列车一直沿着上行方向行驶,则此时进行进路选择只需要基于沿着上行方向且由上行节点构成的子有向图实时确定列车进路即可;若列车一直沿着下行方向行驶,则此时进行进路选择只需要基于沿着下行方向且由下行节点构成的子有向图实时确定列车进路即可;若列车沿着下行方向行驶后需要转换方向而沿着上行方向行驶或者列车沿着上行方向行驶后需要转换方向而沿着下行方向行驶,则此时进行进路选择时,不仅需要基于沿着下行方向且由下行节点构成的子有向图,还需要基于沿着上行方向且由上行节点构成的子有向图。在本技术中,根据列车的起点位置信息和终点位置信息,预先确定了目标子有向,然后根据该预先确定的目标子有向图,对进路进行选择,在本技术中,列车是实时根据列车所在的位置以及终点进行进路选择的,也就是说,在完成一条进路选择后,列车基于该被选择的进路完成进路后,根据列车完成进路后所在的位置以及终点,再进行下一条进路的选择。
83.具体的,在进行进路选择的过程中,针对每次进路选择,根据预先确定的目标子有向图,以该列车所在的位置处对应的目标计轴区段对应的第四目标节点为起点,确定该列车的运行方向与信号机防护方向一致且满足预先设置的进车类型的第一目标信号机,其中,每个信号机都对应一个信号机防护方向,且该信号机防护方向为预先确定完成且已知的,可以将每个信号机的防护方向在有向图中用预先设置的标识图标进行标识。在本技术中,若信号机有向图中对应的运行方向标识图标朝右,则确定该信号机的运行方向为上行,若该信号机有向图中对应的运行方向标识图标朝左,则确定该信号机的运行方向为下行。其中,该预先设置的进车类型可以为调车类型或进车类型,若预先设置的进车类型为调车类型,则确定的该第一目标信号机的类型也就是调车类型的信号机,若预先设置的进车类型为进车类型,则确定的该第一目标信号机的类型也就是进车类型的信号机,具体的,每个信号机的类型是预先设置且已知的。
84.s403:以所述第一目标信号机对应的第五目标节点为起点,搜索与所述第五目标节点存在连接关系且距离在预设范围内的第二目标信号机对应的第六目标节点,并根据所述第五目标节点以及所述第六目标节点构成至少一个进路。
85.为了根据列车所在位置以及终点实时的对进路进行选择,在本技术中,在确定第一目标信号机后,确定该目标子有向图中第一目标信号机对应的第五目标节点,并以该第五目标节点为起点,搜索与该第五目标节点存在连接关系的且距离在预设范围内的第二目标信号机对应的第六目标节点,其中,该连接关系一般为间接连接,该预设范围的设置需要保证该第二目标信号机与该第一信号机中不可能存在其他的信号机,具体的,该预设范围根据经验进行设置,其中,该第六目标节点的数目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
86.s404: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进路中是否存在与所述最优路径中包含的至少一个进路
匹配的目标进路,若是,则使得所述列车根据所述目标进路完成进路任务。
87.在本技术中,为了从该至少一个进路中确定一个最优的进路作为目标进路,可以确定该至少一个进路中是否存在与该最优路径中的至少一个进路匹配的进路的目标进路,若存在,则说明该与该最优路径中的至少一个进路匹配的进路确定为最优进路,也就是目标进路,然后使得该列车根据该目标进路完成进路任务。
88.为了准确的确定目标子有向图,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技术中,所述确定的目标子有向图包括:
89.目标上行子有向图以及目标下行子有向图中的至少一种;
90.确定所述预先确定的目标子有向的过程包括:
91.根据所述列车所在的起始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终点位置信息,确定所述列车的前进轨迹;
92.若确定所述前进轨迹为沿着上行方向前进的轨迹,则确定所述目标子有向图为上行目标子有向图;
93.若确定所述前进轨迹为沿着下行方向前进的轨迹,则确定所述目标子有向图为下行目标子有向图;
94.若确定所述前进轨迹包括沿着下行方向前进的轨迹和沿着上行方向前进的轨迹,则确定目标子有向图为上行目标子有向图以及下行目标子有向图。
95.在本技术中,由于构建的有向图中包含沿着上行方向,且由上行节点构成的子有向图以及沿着下行方向,且由下行方向节点构成的子有向图。但是在实际列车行驶过程中,若列车一直沿着上行方向行驶,则此时进行进路选择只需要基于沿着上行方向且由上行节点构成的子有向图即可,若列车一直沿着下行方向行驶,则此时进行进路选择只需要基于沿着下行方向且由下行节点构成的子有向图即可,若列车沿着下行方向行驶后需要转换方向而沿着上行方向行驶或者列车沿着上行方向行驶后需要转换方向而沿着下行方向行驶,则此时进行进路选择时,不仅需要基于沿着下行方向且由下行节点构成的子有向图,还需要基于沿着上行方向且由上行节点构成的子有向图。
96.在本技术中,根据列车所在的起始位置以及该列车对应的终点位置信息,确定该列车的前进轨迹,若该前进轨迹径为沿着上行方向前进的轨迹,则在后续列车实时根据列车所在位置处确定目标路径时,只需要基于该上行目标子有向图即可,因此,确定该目标子有向图为上行目标子有向图。若该前进轨迹为沿着下行方向前进的轨迹,则在后续列车实时根据列车所在位置处确定目标路径时,只需要基于该下行目标子有向图即可,因此,确定该目标子有向图为下行目标子有向图。若确定该前进轨迹包括沿着下行方向前进的轨迹和沿着上行方向前进的轨迹,则在后续列车实时根据列车所在位置处确定目标路径时,不仅需要基于该下行目标子有向图,还需要基于该下行有向图,因此确定目标子有向图为上行目标子有向图以及下行目标子有向图。
97.为了准确的最优路径,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技术中,所述基于预先构建完成的有向图以及预先设置的算法,确定从列车所在位置到终点位置的最优路径包括:
98.基于所述列车所在位置对应的第五目标节点以及所述终点位置对应的第七目标节点,确定包含所述第五目标节点以及所述第七目标节点的至少一个候选路径;
99.根据每个候选路径中每两个连接节点对应的权重,确定每个候选路径中包含的各
个连接节点对应的权重和值;
100.将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路径中对应的权重和值最低的候选路径确定为最优路径。
101.在本技术中,为了确定列车从所在位置到终点的最优路径,在本技术中,可以基于该列车所在位置对应的第五目标节点以及该终点位置对应的第七目标节点,确定包含该第五目标节点以及该第七目标节点的至少一个候选路径。
102.其中,每个候选路径中包含的进路是不完全相同的。为了从该至少一个候选路径中筛选出最优路径,根据每个候选路径中每两个连接节点对应的权值,确定每个候选路径中包含的各个连接节点对应的权重和值,将该至少一个候选路径中对应的权重和最低的候选路径确定为最优路径。
103.为了准确的确定任意两个节点之间对应的权重,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技术中,所述根据每个两个连接节点对应的权重,确定每个候选路径中包含的各个连接节点对应的权重和值包括:
104.针对每个候选路径,若该候选路径中存在需避免停止的站台所在的计轴区段对应的第八目标节点,则确定该候选路径中与所述第八目标节点连接的第九目标节点与所述第八目标节点之间的目标权重与预先设置的第二数值的乘积,并根据所述乘积对所述目标权重进行更新,并确定所述更新的目标权重以及该候选路径中的其他连接节点对应的权重的和值。
105.在本技术中,可能会存在要求某些站台尽量不作为列车通过的停车点的情况,因此,若在确定至少一个候选路径后,存在某一候选路径中存在该站点对应的节点,则不能将该存在该站点对应的节点的候选路径确定为最优路径,在本技术中,可以针对每个候选路径,确定该候选路径中是否存在需避免停止的站台所在的计轴区段对应的第八目标节点,若存在,则确定该候选路径中与该第八目标节点连接的第九目标节点与该第八目标节点之间的目标权重与预先设置的第二数值的乘积,并根据该乘积对目标权重进行更新,并确定该更新的目标权重以及该候选路径中的其他连接节点对应的权重的和值。也就是说,增加该第八目标节点与该第九节点之间的权重,来避免后续将该存在需避免停止的站台所在的计轴区段对应的第八目标节点的候选路径确定为最优路径。
106.图5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列车进路的选择过程示意图,现针对图5进行说明。
107.在上行方向,根据各个计轴区段、各个信号机及各个道岔的位置信息,在有向图中绘制对应的上行节点,并将相邻的两个位置对应的上行节点进行第一有向连接构成上行子有向图,在下行方向,根据各个计轴区段、各个信号机及各个道岔的位置信息,在有向图中绘制对应的下行节点,并将相邻的两个位置对应的下行节点进行第二有向连接构成下行子有向图。确定折返区段对应的上行方向的目标上行节点以及对应的下行方向的目标下行节点,将该目标上行节点和目标下行节点连接,并根据预先设置的权重规则,确定任意两个连接节点之间对应的权重并保存。
108.后续根据迪克斯特拉算法以及该构建完成的有向图,搜索从列车所处的位置到终点的最优路径,并确定该列车对应的目标子有向图,基于该目标子有向图确定多条进路,从该多条进路中筛选出与最优路径中包含的至少一个路径中匹配成功的目标进路,使得列车根据该目标进路实现进路。
109.图6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向图构建装置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
110.第一建立模块601,用于在上行方向,根据各个计轴区段、各个信号机及各个道岔的位置信息,在有向图的对应位置绘制对应的上行节点,并将任意相邻两个位置对应的上行节点进行第一有向连接;在下行方向,根据各个计轴区段、各个信号机及各个道岔的位置信息,在有向图的对应位置绘制对应的下行节点,并将任意相邻两个位置对应的下行节点进行第二有向连接;建立折返区段对应的上行方向上的目标上行节点,与对应的下行方向上的目标下行节点的连接;
111.第一确定模块602,用于根据预先设置的权重规则,确定任意两个连接节点之间对应的权重,并针对任意两个连接节点保存所述权重。
1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602,具体用于针对任意两个连接节点,若该两个连接节点中至少一个位于道岔上,则统计该两个连接节点中位于道岔上的第一目标节点的第一目标数目,根据所述第一目标数目以及预先设置的第一函数,确定该两个连接节点对应的权重;若该两个连接节点中至少一个为非信号机,则统计该两个连接节点中为非信号机,且以所述非信号机对应的节点为起点与其他节点进行有向连接时的连接方向与预先设置的默认运行方向不一致的第二目标节点的第二目标数目,根据所述第二目标数目以及预先设置的第二函数,确定该两个连接节点对应的权重;若该两个连接节点进行有向连接时的连接方向不一致,则统计该两个连接节点中位于道岔上的第三目标节点的第三目标数目,根据所述第三目标数目以及预先设置的第三函数,确定该两个连接节点对应的权重;否则,则将该两个连接节点对应的权重设置为预设权重。
11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建立模块601,具体用于针对每个折返区段,确定该折返区段对应的上行节点构成的第一进路,以及该折返区段对应的下行节点构成的第二进路;根据预先设置的默认运行方向,确定列车是否允许从所述第一进路折返到所述第二进路,若是,则将折返区段对应的上行方向上的目标上行节点与对应的下行方向上的目标下行节点进行第三有向连接,若否,则将所述目标下行节点与所述目标上行节点进行第四有向连接。
114.图7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进路选择装置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
115.第二确定模块701,用于基于预先构建完成的有向图以及预先设置的算法,确定从列车所在位置到终点位置的最优路径,其中,所述最优路径中包含至少一条进路;根据预先确定的目标子有向图,以所述列车所在位置处对应的目标计轴区段对应的第四目标节点为起点,确定所述列车的运行方向与信号机防护方向一致且满足预先设置的进车类型的第一目标信号机;
116.第二建立模块702,用于以所述第一目标信号机对应的第五目标节点为起点,搜索与所述第五目标节点存在连接关系且距离在预设范围内的第二目标信号机对应的第六目标节点,并根据所述第五目标节点以及所述第六目标节点构成至少一个进路;
117.所述第二确定模块701,还用于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进路中是否存在与所述最优路径中包含的至少一个进路匹配的目标进路,若是,则使得所述列车根据所述目标进路完成进路任务。
11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确定模块701,还用于根据所述列车所在的起始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终点位置信息,确定所述列车的前进轨迹;若确定所述前进轨迹为沿着上
行方向前进的轨迹,则确定所述目标子有向图为上行目标子有向图;若确定所述前进轨迹为沿着下行方向前进的轨迹,则确定所述目标子有向图为下行目标子有向图;若确定所述前进轨迹包括沿着下行方向前进的轨迹和沿着上行方向前进的轨迹,则确定目标子有向图为上行目标子有向图以及下行目标子有向图。
11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确定模块701,具体用于基于所述列车所在位置对应的第五目标节点以及所述终点位置对应的第七目标节点,确定包含所述第五目标节点以及所述第七目标节点的至少一个候选路径;根据每个候选路径中每两个连接节点对应的权重,确定每个候选路径中包含的各个连接节点对应的权重和值;将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路径中对应的权重和值最低的候选路径确定为最优路径。
120.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技术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8所示,包括:处理器801、通信接口802、存储器803和通信总线804,其中,处理器801,通信接口802,存储器803通过通信总线8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121.所述存储器803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程序被所述处理器801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801执行如下步骤:
122.在上行方向,根据各个计轴区段、各个信号机及各个道岔的位置信息,在有向图的对应位置绘制对应的上行节点,并将任意相邻两个位置对应的上行节点进行第一有向连接;
123.在下行方向,根据各个计轴区段、各个信号机及各个道岔的位置信息,在有向图的对应位置绘制对应的下行节点,并将任意相邻两个位置对应的下行节点进行第二有向连接;
124.建立折返区段对应的上行方向上的目标上行节点,与对应的下行方向上的目标下行节点的连接;
125.根据预先设置的权重规则,确定任意两个连接节点之间对应的权重,并针对任意两个连接节点保存所述权重。
126.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801,还用于针对任意两个连接节点,若该两个连接节点中至少一个位于道岔上,则统计该两个连接节点中位于道岔上的第一目标节点的第一目标数目,根据所述第一目标数目以及预先设置的第一函数,确定该两个连接节点对应的权重;若该两个连接节点中至少一个为非信号机,则统计该两个连接节点中为非信号机,且以所述非信号机对应的节点为起点与其他节点进行有向连接时的连接方向与预先设置的默认运行方向不一致的第二目标节点的第二目标数目,根据所述第二目标数目以及预先设置的第二函数,确定该两个连接节点对应的权重;若该两个连接节点进行有向连接时的连接方向不一致,则统计该两个连接节点中位于道岔上的第三目标节点的第三目标数目,根据所述第三目标数目以及预先设置的第三函数,确定该两个连接节点对应的权重;否则,则将该两个连接节点对应的权重设置为预设权重。
127.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801,还用于针对每个折返区段,确定该折返区段对应的上行节点构成的第一进路,以及该折返区段对应的下行节点构成的第二进路;根据预先设置的默认运行方向,确定列车是否允许从所述第一进路折返到所述第二进路,若是,则将折返区段对应的上行方向上的目标上行节点与对应的下行方向上的目标下行节点进行第三有向连接,若否,则将所述目标下行节点与所述目标上行节点进行第四有向连接。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通信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141.通信接口902用于上述电子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
142.存储器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地,存储器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的存储装置。
143.上述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指令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陈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
144.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技术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可由电子设备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当所述程序在所述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
145.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下步骤:
146.在上行方向,根据各个计轴区段、各个信号机及各个道岔的位置信息,在有向图的对应位置绘制对应的上行节点,并将任意相邻两个位置对应的上行节点进行第一有向连接;
147.在下行方向,根据各个计轴区段、各个信号机及各个道岔的位置信息,在有向图的对应位置绘制对应的下行节点,并将任意相邻两个位置对应的下行节点进行第二有向连接;
148.建立折返区段对应的上行方向上的目标上行节点,与对应的下行方向上的目标下行节点的连接;
149.根据预先设置的权重规则,确定任意两个连接节点之间对应的权重,并针对任意两个连接节点保存所述权重。
150.进一步地,所述根据预先设置的权重规则,确定任意两个连接节点之间对应的权重包括:
151.针对任意两个连接节点,若该两个连接节点中至少一个位于道岔上,则统计该两个连接节点中位于道岔上的第一目标节点的第一目标数目,根据所述第一目标数目以及预先设置的第一函数,确定该两个连接节点对应的权重;若该两个连接节点中至少一个为非信号机,则统计该两个连接节点中为非信号机,且以所述非信号机对应的节点为起点与其他节点进行有向连接时的连接方向与预先设置的默认运行方向不一致的第二目标节点的第二目标数目,根据所述第二目标数目以及预先设置的第二函数,确定该两个连接节点对应的权重;若该两个连接节点进行有向连接时的连接方向不一致,则统计该两个连接节点中位于道岔上的第三目标节点的第三目标数目,根据所述第三目标数目以及预先设置的第三函数,确定该两个连接节点对应的权重;否则,则将该两个连接节点对应的权重设置为预设权重。
152.进一步地,所述建立折返区段对应的上行方向上的目标上行节点,与对应的下行
方向上的目标下行节点的连接包括:
153.针对每个折返区段,确定该折返区段对应的上行节点构成的第一进路,以及该折返区段对应的下行节点构成的第二进路;根据预先设置的默认运行方向,确定列车是否允许从所述第一进路折返到所述第二进路,若是,则将折返区段对应的上行方向上的目标上行节点与对应的下行方向上的目标下行节点进行第三有向连接,若否,则将所述目标下行节点与所述目标上行节点进行第四有向连接。
154.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技术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可由电子设备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当所述程序在所述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
155.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下步骤:
156.进一步地,确定所述预先确定的目标子有向图的过程包括:
157.目标上行子有向图以及目标下行子有向图中的至少一种;
158.所述确定所述预先确定的目标子有向包括:
159.根据所述列车所在的起始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终点位置信息,确定所述列车的前进轨迹;
160.若确定所述前进轨迹为沿着上行方向前进的轨迹,则确定所述目标子有向图为上行目标子有向图;
161.若确定所述前进轨迹为沿着下行方向前进的轨迹,则确定所述目标子有向图为下行目标子有向图;
162.若确定所述前进轨迹包括沿着下行方向前进的轨迹和沿着上行方向前进的轨迹,则确定目标子有向图为上行目标子有向图以及下行目标子有向图。
163.进一步地,所述基于预先构建完成的有向图以及预先设置的算法,确定从列车所在位置到终点位置的最优路径包括:
164.基于所述列车所在位置对应的第五目标节点以及所述终点位置对应的第七目标节点,确定包含所述第五目标节点以及所述第七目标节点的至少一个候选路径;
165.根据每个候选路径中每两个连接节点对应的权重,确定每个候选路径中包含的各个连接节点对应的权重和值;
166.将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路径中对应的权重和值最低的候选路径确定为最优路径。
167.由于本技术中,在上下行方向,分别根据各个计轴区段、各个信号机及各个道岔的位置信息,在有向图中构建了对应的上行节点和下行节点,并建立了各个上行节点的连接,各个下行节点的连接,以及各个折返区段对应的目标上行节点和目标下行节点的连接,设置每两个连接节点之间的权重,便于后续基于该有向图进行列车进路选择,减少了开发人员的工作负担,并且该有向图为存在上下行方向的双向图,后续基于该双向图不仅能够实现列车进路,还能实现列车逆向进路的需求。
168.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技术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技术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技术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
品的形式。
169.本技术是参照根据本技术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170.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171.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172.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有向图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在上行方向,根据各个计轴区段、各个信号机及各个道岔的位置信息,在有向图的对应位置绘制对应的上行节点,并将任意相邻两个位置对应的上行节点进行第一有向连接;在下行方向,根据各个计轴区段、各个信号机及各个道岔的位置信息,在有向图的对应位置绘制对应的下行节点,并将任意相邻两个位置对应的下行节点进行第二有向连接;建立折返区段对应的上行方向上的目标上行节点,与对应的下行方向上的目标下行节点的连接;根据预先设置的权重规则,确定任意两个连接节点之间对应的权重,并针对任意两个连接节点保存所述权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先设置的权重规则,确定任意两个连接节点之间对应的权重包括:针对任意两个连接节点,若该两个连接节点中至少一个位于道岔上,则统计该两个连接节点中位于道岔上的第一目标节点的第一目标数目,根据所述第一目标数目以及预先设置的第一函数,确定该两个连接节点对应的权重;若该两个连接节点中至少一个为非信号机,则统计该两个连接节点中为非信号机,且以所述非信号机对应的节点为起点与其他节点进行有向连接时的连接方向与预先设置的默认运行方向不一致的第二目标节点的第二目标数目,根据所述第二目标数目以及预先设置的第二函数,确定该两个连接节点对应的权重;若该两个连接节点进行有向连接时的连接方向不一致,则统计该两个连接节点中位于道岔上的第三目标节点的第三目标数目,根据所述第三目标数目以及预先设置的第三函数,确定该两个连接节点对应的权重;否则,则将该两个连接节点对应的权重设置为预设权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折返区段对应的上行方向上的目标上行节点,与对应的下行方向上的目标下行节点的连接包括:针对每个折返区段,确定该折返区段对应的上行节点构成的第一进路,以及该折返区段对应的下行节点构成的第二进路;根据预先设置的默认运行方向,确定列车是否允许从所述第一进路折返到所述第二进路,若是,则将折返区段对应的上行方向上的目标上行节点与对应的下行方向上的目标下行节点进行第三有向连接,若否,则将所述目标下行节点与所述目标上行节点进行第四有向连接。4.一种进路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基于预先构建完成的有向图以及预先设置的算法,确定从列车所在位置到终点位置的最优路径,其中,所述最优路径中包含至少一条进路;根据预先确定的目标子有向图,以所述列车所在位置处对应的目标计轴区段对应的第四目标节点为起点,确定所述列车的运行方向与信号机防护方向一致且满足预先设置的进车类型的第一目标信号机;以所述第一目标信号机对应的第五目标节点为起点,搜索与所述第五目标节点存在连接关系且距离在预设范围内的第二目标信号机对应的第六目标节点,并根据所述第五目标节点以及所述第六目标节点构成至少一个进路;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进路中是否存在与所述最优路径中包含的至少一个进路匹配的目标进路,若是,则使得所述列车根据所述目标进路完成进路任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预先确定的目标子有向图的过程包括:目标上行子有向图以及目标下行子有向图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确定所述预先确定的目标子有向包括:根据所述列车所在的起始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终点位置信息,确定所述列车的前进轨迹;若确定所述前进轨迹为沿着上行方向前进的轨迹,则确定所述目标子有向图为上行目标子有向图;若确定所述前进轨迹为沿着下行方向前进的轨迹,则确定所述目标子有向图为下行目标子有向图;若确定所述前进轨迹包括沿着下行方向前进的轨迹和沿着上行方向前进的轨迹,则确定目标子有向图为上行目标子有向图以及下行目标子有向图。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预先构建完成的有向图以及预先设置的算法,确定从列车所在位置到终点位置的最优路径包括:基于所述列车所在位置对应的第五目标节点以及所述终点位置对应的第七目标节点,确定包含所述第五目标节点以及所述第七目标节点的至少一个候选路径;根据每个候选路径中每两个连接节点对应的权重,确定每个候选路径中包含的各个连接节点对应的权重和值;将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路径中对应的权重和值最低的候选路径确定为最优路径。7.一种有向图构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第一建立模块,用于在上行方向,根据各个计轴区段、各个信号机及各个道岔的位置信息,在有向图的对应位置绘制对应的上行节点,并将任意相邻两个位置对应的上行节点进行第一有向连接;在下行方向,根据各个计轴区段、各个信号机及各个道岔的位置信息,在有向图的对应位置绘制对应的下行节点,并将任意相邻两个位置对应的下行节点进行第二有向连接;建立折返区段对应的上行方向上的目标上行节点,与对应的下行方向上的目标下行节点的连接;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预先设置的权重规则,确定任意两个连接节点之间对应的权重,并针对任意两个连接节点保存所述权重。8.一种进路选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预先构建完成的有向图以及预先设置的算法,确定从列车所在位置到终点位置的最优路径,其中,所述最优路径中包含至少一条进路;根据预先确定的目标子有向图,以所述列车所在位置处对应的目标计轴区段对应的第四目标节点为起点,确定所述列车的运行方向与信号机防护方向一致且满足预先设置的进车类型的第一目标信号机;第二建立模块,用于以所述第一目标信号机对应的第五目标节点为起点,搜索与所述第五目标节点存在连接关系且距离在预设范围内的第二目标信号机对应的第六目标节点,并根据所述第五目标节点以及所述第六目标节点构成至少一个进路;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进路中是否存在与所述最优路径中包含的至少一个进路匹配的目标进路,若是,则使得所述列车根据所述目标进路完成进路任务。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有向图构建方法的步骤或权利要求4-6中任一所述进路选择方法的步骤。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有向图构建方法的步骤或权利要求4-6中任一所述进路选择方法的步骤。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有向图构建、进路选择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由于本申请中,在上下行方向,分别根据各个计轴区段、各个信号机及各个道岔的位置信息,在有向图中构建了对应的上行节点和下行节点,并建立了各个上行节点的连接,各个下行节点的连接,以及各个折返区段对应的目标上行节点和目标下行节点的连接,设置每两个连接节点之间的权重,便于后续基于该有向图进行列车进路选择,减少了开发人员的工作负担,并且该有向图为存在上下行方向的双向图,后续基于该双向图不仅能够实现列车进路,还能实现列车逆向进路的需求。还能实现列车逆向进路的需求。还能实现列车逆向进路的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

张溢斌 陈琪 王三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青岛海信微联信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1.09.14

技术公布日:

2023/3/16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3:27: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797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节点   进路   目标   信号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