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衣物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的具有衣物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设备一般设置与衣物处理筒连通的烘干风道,并在烘干风道中设置加热装置与风机。通过驱动空气在衣物处理筒和烘干风道间不断循环,并在空气经过烘干风道时进行加热,从而将衣物中的水分不断带出,实现烘干过程。但以上方案很容易将衣物上脱落的线屑带入到烘干风道,进而可能导致线屑附着在烘干风道中的加热装置表面。在加热装置持续加热过程中,残留的线屑可能由于温度过高而烧糊,导致烘干衣物存在异味,甚至带来火灾隐患。
3.针对上述问题,目前提出了无接触的加热方式以实现衣物的烘干。例如,申请号为201710646637.1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包括:滚筒,至少一部分由金属构成,以旋转轴为中心能够旋转地设置;洗衣桶,收容上述滚筒;感应部,设置于上述洗衣桶,产生磁场来加热上述滚筒;以及空气流路部,由第一风道、第二风道及风扇构成,上述第一风道作为向上述洗衣桶外部排出空气的通路,上述第二风道作为向上述洗衣桶内部流入空气的通路,上述风扇产生空气流动,其中,从上述第二风道向上述洗衣桶内部流入的空气,通过上述风扇经过设置于上述滚筒的圆周面的通孔向上述滚筒内部流入后,经过设置于上述滚筒的前方的滚筒开口部向上述第一风道排出。
4.在上述方案中,循环空气不直接经过用于加热的感应部,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线屑烧糊的问题,但衣物处理装置中仍需要设置位于滚筒外部的风道与风扇,造成了对衣物处理装置内部空间的占用。同时,感应部仅对滚筒壁进行加热,贴壁衣物所处环境温度更高,当衣物量较大时,不同衣物的烘干速度可能不一致。另一方面,衣物直接与被加热的滚筒壁接触,若加热温度控制不稳定,可能出现温度过高损坏衣物的情况。
5.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衣物处理筒内设置空气搅动机构的衣物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所述空气搅动机构可通过转动在筒内产生气流,从而筒内空气流动,带动筒内被加热的空气均匀分散,进而使筒内温度分布均匀,有利于改善衣物烘干效果。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8.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包括:
9.衣物处理筒;
10.加热装置,用于加热所述衣物处理筒内部的空气;
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气搅动机构,向衣物处理筒内部凸起;所述空气搅动机构转
动在衣物处理筒内部产生气流,对衣物处理筒内部空气的温度进行均布。
12.进一步地,所述空气搅动机构的表面设置若干个凸筋,向衣物处理筒内部凸起。
13.进一步地,所述凸筋包括:
14.第一凸筋,从所述空气搅动机构的外周向内部延伸,沿空气搅动机构的周向设置多个;
15.第二凸筋,设置在两个相邻的第一凸筋之间;
16.优选地,所述第一凸筋沿空气搅动机构的径向延伸,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一凸筋之间均设有第二凸筋;
17.优选地,所述第二凸筋从空气搅动机构表面的凸起高度不同于第一凸筋从空气搅动机构表面的凸起高度。
1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凸筋沿空气搅动机构的径向延伸,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一凸筋之间所形成夹角的角平分线上;
19.优选地,所述第一凸筋从空气搅动机构的外周延伸至空气搅动机构的中心,多个第一凸筋的延伸末端相连;所述第二凸筋靠近空气搅动机构中心的一端与第一凸筋之间存在一定间隔;
20.优选地,所述第二凸筋靠近空气搅动机构外周的一端与空气搅动机构的外周之间具有一定间隔;
21.更优地,所述第一凸筋的一端与空气搅动机构的外周平齐。
2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凸筋靠近空气搅动机构中心一端的中心端面从空气搅动机构的表面向远离空气搅动机构中心的方向倾斜延伸;
23.优选地,所述第二凸筋另一端的外周端面从空气搅动机构的表面向靠近空气搅动机构中心的方向倾斜延伸;
24.更优地,所述中心端面的倾斜程度大于所述外周端面的倾斜程度。
2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凸筋沿空气搅动机构的周向具有一定宽度,所述第二凸筋的宽度向远离空气搅动机构表面的方向逐渐变窄;
26.优选地,所述第二凸筋相背的两个侧面向远离空气搅动机构表面的方向相互靠近地对称延伸,两个侧面之间的距离沿远离空气搅动机构表面的方向逐渐减小。
27.进一步地,所述空气搅动机构为所述衣物处理筒的筒体自外向内的压型结构。
28.进一步地,所述空气搅动机构设置在衣物处理筒的筒底,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衣物处理筒的筒底外侧,通过加热所述筒底使筒内空气升温;
29.优选地,所述筒底至少部分由可在交变磁场中产生涡流的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电磁加热模块,所述电磁加热模块产生向外辐射的交变磁场使筒底发热。
30.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加热装置开启进行加热,控制所述空气搅动机构转动使衣物处理筒内部产生气流,对衣物处理筒内部空气的温度进行均布。
31.进一步地,所述空气搅动机构与衣物处理筒连接;加热装置开启时,控制所述衣物处理筒转动,带动空气搅动机构同步转动,使衣物处理筒内部产生气流;
32.优选地,所述空气搅动机构设置在衣物处理筒的筒底,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衣物处理筒的筒底外侧,加热装置开启时,控制衣物处理筒持续转动,带动空气搅动机构持续转
动,使靠近筒底区域被加热的空气向筒口的方向流动。
3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4.本发明中,通过空气搅动机构的转动可在衣物处理筒内产生气流,加强筒内的空气流动,有利于筒内被加热的空气向衣物处理筒内部各个区域均匀分散,从而提高筒内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具有改善衣物烘干效果的作用。同时,空气被空气搅动机构带动在衣物处理筒内部循环流动,省去了在衣物处理筒外部设置风道及风机所需占用的空间。
35.本发明中,通过对组成空气搅动机构的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的结构设计,其转动时可以起到类似轴流风机扇叶的作用效果,引起筒内空气的强制对流,加强空气流动的效果更好。衣物处理筒的转速越高,空气流动速度越快,烘干效果越好。
36.本发明中,空气搅动机构为衣物处理筒的筒体自身的压型结构,在衣物处理筒制造过程中可通过冲压工艺或类似工艺步骤使搅拌结构直接成型于筒体上,无需后续装配步骤,节省了制造工序。
37.本发明中,加热装置通过加热筒底使靠近筒底区域的空气升温,再通过空气搅动机构转动在筒内产生气流,使加热后的空气不断被驱动从筒底向筒口方向流动,加热效率高,且能够实现空气温度的均布。衣物与筒底之间的接触面积很大程度上小于其与筒壁之间的接触面积,一定程度上还避免了高温烫伤衣物。采用电磁加热模块对筒底进行加热,电磁加热模块可以在与筒底之间无接触的情况下实现高效的加热,从而保证了更高的加热效率。
3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39.附图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40.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衣物处理设备中衣物处理筒的筒底结构示意图;
41.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筒底的正视图;
42.图3是本发明图2中a-a截面的示意图。
43.图中:100、筒底;110、第一凸筋;111、外端面;112、第一侧面;113、第一顶面;120、第二凸筋;121、中心端面;122、外周端面;123、第二侧面;124、第二顶面。
44.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45.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46.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
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8.实施例一
4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50.本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设备包括:
51.衣物处理筒,用于提供衣物盛放空间;
52.加热装置,用于加热所述衣物处理筒内部的空气。
53.还包括空气搅动机构,向衣物处理筒内部凸起。所述空气搅动机构转动在衣物处理筒内部产生气流,对衣物处理筒内部空气的温度进行均布。
54.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空气搅动机构向衣物处理筒内部凸起,通过空气搅动机构的转动可在衣物处理筒内产生气流,加强筒内的空气流动,有利于筒内被加热的空气向衣物处理筒内部各个区域均匀分散,从而提高筒内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具有改善衣物烘干效果的作用。同时,空气被空气搅动机构带动在衣物处理筒内部循环流动,省去了在衣物处理筒外部设置风道及风机所需占用的空间。
55.另一方面,由于加热装置所产生的热量仅能传递至其周围一定范围内的空气,通过空气搅动机构加强筒内空气流动,还有助于被加热的空气不断向其他区域流动,同时还可以将其他区域温度偏低的空气带动至加热装置的作用范围内。这样还有助于筒内空气在加热装置的作用下被快速加热,提高筒内空气的升温速率,进而可以提高烘干衣物的效率。
56.本实施例所述衣物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所述加热装置开启进行加热,控制所述空气搅动机构转动使衣物处理筒内部产生气流,对衣物处理筒内部空气的温度进行均布。
57.在加热过程中,通过控制空气搅动机构转动,时筒内产生空气流动,进而可将被加热后温度更高的空气送至筒内其他区域,起到筒内温度均布的效果。
58.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中,所述空气搅动机构与衣物处理筒连接。加热装置开启时,控制所述衣物处理筒转动,带动空气搅动机构同步转动,使衣物处理筒内部产生气流。
59.在上述方案中,衣物烘干过程中需控制衣物处理筒转动以翻动衣物,将空气搅动机构与衣物处理筒连接,通过控制衣物处理筒转动即可带动空气搅动机构同步转动,无需针对空气搅动机构设置单独的驱动装置,结构简单,控制更加容易。
60.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空气搅动机构为所述衣物处理筒的筒体自外向内的压型结构。这样,可在衣物处理筒制造过程中通过冲压工艺或其他类似工艺使凸起的空气搅动机构直接成型于筒体上,而无需增加额外的装配步骤以将空气搅动机构安装在筒体上,节省了制造工序。
61.本实施例中,所述空气搅动机构表面设置若干个凸筋,向衣物处理筒内部凸起。凸筋结构在转动过程中对筒内空气进行搅动,可起到显著的加强空气流动的作用效果。
62.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具体方案中,所述凸筋为衣物处理筒的筒底100自外
向内的压型结构上,筒底100本身即为所述空气搅动机构。
63.具体地,所述凸筋包括:
64.第一凸筋110,从筒底100的外周向内部延伸,沿筒底100的周向设置多个;
65.第二凸筋120,设置在两个相邻的第一凸筋110之间。
66.优选地,第一凸筋110沿筒底100的径向延伸,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一凸筋110之间均设有第二凸筋120。
67.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中,第二凸筋120沿筒底100的径向延伸,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一凸筋110之间所形成夹角的角平分线上。
68.优选地,第一凸筋110从筒底100的外周延伸至筒底100的中心,多个第一凸筋110的延伸末端相连。第二凸筋120靠近筒底100中心的一端与第一凸筋110之间存在一定间隔。
69.详细地,本实施例的筒底100上共设置三个第一凸筋110,三个第一凸筋110沿筒底100周向均匀分布,相邻两个第一凸筋110之间形成120
°
的夹角。第二凸筋120同样设置三个,位于所述夹角的角平分线上,也即相邻的第一凸筋110与第二凸筋120之间形成60
°
的夹角。
70.通过筒底100自身的压型结构形成第一凸筋110与第二凸筋120,在筒底100外侧与第一凸筋110和第二凸筋120所对应的区域即形成了凹槽结构。尤其是对于各个第一凸筋110所形成的凹槽结构,其在筒底100的中心处连通,从而形成了用于三脚架的安装空间,再通过三脚架与驱动轴连接,实现驱动装置驱动衣物处理筒转动,结构更加稳定。
71.在上述方案中,第一凸筋110与第二凸筋120共同随衣物处理筒转动,在衣物处理筒转动过程中,第一凸筋110与第二凸筋120配合,可以形成类似轴流风机叶片的作用效果,引起筒内空气的强制对流,加快筒内空气的流动速度,加强空气流动的效果更好。
72.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中,第二凸筋120靠近筒底100中心一端的中心端面121从筒底100的表面向远离筒底100中心的方向倾斜延伸。
73.优选地,第二凸筋120另一端的外周端面122从筒底100的表面向靠近筒底100中心的方向倾斜延伸。
74.更优地,中心端面121的倾斜程度大于外周端面122的倾斜程度。
75.在上述方案中,第二凸筋120的中心端面121设置为倾斜面,使得第二凸筋120从靠近筒底100中心处的位置向外周方向延伸逐渐凸起,对空气的搅动力度逐渐增加,可以具有更显著的加强空气流动效果。第二凸筋120的外周端面122也设置为倾斜面,但倾斜度较小,一方面保证了靠近筒底100外周处第二凸筋120对空气的搅动力度,另一方面可以使第二凸筋120朝外的一端与衣物处理筒的筒壁之间留有一定空隙,保证空气对流的形成。
76.本实施例中,第二凸筋120靠近筒底100外周的一端与筒底100的外周之间具有一定间隔,进一步保证了第二凸筋120朝外的一端与筒壁之间具有足够空隙。
77.进一步地,第一凸筋110的一端与筒底100的外周平齐,安装在筒底100外侧的三脚架可以通过第一凸筋110的外端面111与筒底100进行固定,安装方式稳定牢固。
78.本实施例中,第二凸筋120沿筒底100的周向具有一定宽度,第二凸筋120的宽度向远离筒底100表面的方向逐渐变窄。
79.优选地,第二凸筋120相背的两个第二侧面123向远离筒底100表面的方向相互靠近地对称延伸,两个第二侧面123之间的距离沿远离筒底100表面的方向逐渐减小。
80.在上述方案中,第二凸筋120的横截面近似为等腰梯形,更接近风机叶片的结构,有利于气流沿第二侧面123的表面流动,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加强空气对流的效果,提升空气流动速度,进而提高空气升温速率以提高衣物烘干效率。
81.本实施例中,第一凸筋110相背的两个第一侧面112也为倾斜面,两者同样向远离筒底100表面的方向相互靠近地对称延伸,使第一凸筋110的宽度向远离筒底100表面的方向逐渐变窄。
82.具体地,第一凸筋110在筒底100表面的宽度大于第二凸筋120在筒底100表面的宽度,第一凸筋110远离筒底100表面的第一顶面113的宽度大于第二凸筋120远离筒底100表面的第二顶面124的宽度。
83.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中,第二凸筋120从筒底100表面的凸起高度不同于第一凸筋110从筒底100表面的凸起高度。优选地,第二凸筋120的凸起高度更大。
84.在上述方案中,随衣物处理筒的转动,第二凸筋120起到主导的搅动空气的作用,第一凸筋110主要用于形成三脚架的安装空间,但其凸起于筒底100的内侧表面,也可以在衣物处理筒转动过程中辅助第二凸筋120对空气进行搅动。通过第二凸筋120与第一凸筋110配合,在衣物处理筒转动过程中带动筒内空气强制对流,筒内空气的循环流动可以不断将衣物中的水分带出,实现对衣物的烘干。
85.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衣物处理设备中,所述加热装置具体设置在衣物处理筒的筒底100外侧,通过加热筒底100使衣物处理筒内的空气升温。
86.相应地,所述衣物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加热装置开启时,控制衣物处理筒持续转动,带动空气搅动机构持续转动,使靠近筒底100区域被加热的空气向筒口的方向流动。
87.在上述方案中,加热装置设在衣物处理筒外部,不随衣物处理筒一起转动,加热装置的安装,以及供电线的连接更加容易。
88.加热装置通过加热筒底100使筒内空气升温,筒底100温度相对较高。一方面,筒内衣物主要与筒壁直接接触,而与筒底100的接触较少,能够尽量避免高温造成衣物损伤。
89.另一方面,筒底100被加热后可以使靠近筒底100区域的空气升温,筒底100上的空气搅动机构,也即第一凸筋110与第二凸筋120可随衣物处理筒转动,使靠近筒底100区域的空气向筒口方向流动,从而带动热量向筒口方向分散,同时靠近筒口处温度偏低的空气在对流作用下向筒底100流动,进而被筒底100加热。通过加热装置与空气搅动机构配合,即实现了筒内温度的均布,还有利于提高加热速度,进而提高衣物烘干效率。
90.通过衣物处理筒的筒底100带动筒内空气循环流动,同时对筒内空气进行加热,可以产生类似烤箱的烘烤效果。衣物处理筒的转速越高,加热效率越高,进而衣物的烘干效果越好。
91.所述加热装置可以为电加热装置,如加热丝等。但由于电加热装置不随衣物处理筒转动,其与衣物处理筒的筒底100不直接接触,一般需要与筒底100具有一定间隔。所述间隔的存在会导致电加热装置所产生的热量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散失,无法全部传递至筒底100上,进而降低电加热装置的加热效率。
92.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筒底100至少部分由可在交变磁场中产生涡流的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电磁加热模块,所述电磁加热模块产生向外辐射的交变磁场使
筒底100发热。
93.本实施例中的筒底100一体成型,整体由可受交变磁场激发产生涡流的金属材料制成。采用电磁加热模块作为加热装置,通过向筒底100辐射磁场使筒底100自发热,进而实现筒内空气升温的目的。电磁加热模块可实现对筒底100的高效率无接触加热,减少了热量的散失,从而在保证更高加热效率的前提下,实现了节能的目的。
94.本实施例中,一体设置在筒底100上的第一凸筋110和第二凸筋120可在衣物处理筒转动过程中,在衣物处理筒内部加强空气流动,与加热装置配合,使得衣物处理筒内部的空气可以被均匀加热,提高筒内温度分布的均一性,进而可以改善衣物烘干的效果。
95.实施例二
96.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空气搅动机构为可转动的安装在衣物处理筒内部的独立零件。
97.具体地,所述空气搅动机构具有与衣物处理筒的筒底同轴设置的圆盘结构,所述圆盘结构背向筒底一侧的表面上设置凸起的第一凸筋与第二凸筋,用于随圆盘结构的转动在衣物处理筒内部产生气流。
98.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筋与第二凸筋的具体结构与实施例一中基本一致,空气搅动机构的转速越高,加强空气流动的效果越显著,衣物烘干的效果越好。但衣物处理筒用于盛放待烘干衣物,受衣物重量的限制,衣物处理筒自身的转速不能无限制地提高。将空气搅动机构设置为独立零件,可对其单独控制,使空气搅动机构在衣物处理筒内部独立转动,进而可以提高空气搅动机构的转速上限,有利于衣物烘干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99.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空气搅动机构可由金属材料制成,作为加热装置的电磁加热模块向所述空气搅动机构辐射交变磁场使其发热,从而对筒内空气进行加热。
100.实施例三
101.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空气搅动机构设置在衣物处理筒的筒壁上。
102.具体地,所述空气搅动机构包括若干设置在衣物处理筒的筒壁上的凸筋,向衣物处理筒内部凸起。
103.优选地,所述凸筋为所述筒壁自外向内的压型结构,在筒壁成型过程中直接在筒壁上形成,节省了装配工序。
104.详细地,所述凸筋自衣物处理筒的筒底向筒口延伸设置,且沿筒壁的周向设置多个。优选地,所述凸筋在沿所述筒壁倾斜延伸,且多个凸筋之间相互平行。
105.本实施例中,设置在筒壁上的凸筋作为空气搅动机构,随衣物处理筒的转动沿周向对空气进行搅动,带动筒内空气沿周向流动,使筒内的热量均匀分布,同样能够提高衣物烘干效率,改善用户体验。
106.实施例四
107.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空气搅动机构设置在衣物处理筒内部靠近筒口的区域,向衣物处理筒内部凸起。
108.本实施例的一种方案中,所述衣物处理筒上位于筒口外周的部分设置向衣物处理筒内部凸起的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优选为衣物处理筒自外向内的压型结构。
109.所述凸起结构随衣物处理筒同步转动,对筒口区域的空气进行搅动,从而在筒内
产生气流。筒内流动的空气与加热装置配合,使筒内的温度分别更加均匀,进而改善衣物烘干效果。
110.本实施例的另一种方案中,所述衣物处理筒的筒口设置可开启/关闭的筒门,所述空气搅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筒门内侧,向衣物处理筒内部凸起。
111.具体地,所述筒门上设置凸筋作为空气搅动机构。优选地,所述凸筋为所述筒门自外向内的压型结构。
112.上述方案中,所述凸筋的具体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类似,包括沿筒门径向延伸的第一凸筋与第二凸筋,能够对筒内空气起到有效的搅动作用,进而产生由筒口向筒底流动的气流,有助于加热装置加热过程中,筒内空气温度的均匀分布。
113.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加热装置安装在衣物处理筒的筒口外侧,优选与筒门相对设置。当采用电磁加热模块作为加热装置时,筒门由金属材料制成,电磁加热模块向筒门辐射交变磁场,使筒门发热,进而对靠近筒口区域的空气进行加热。再进一步通过设置在筒门上的第一凸筋与第二凸筋随衣物处理筒转动,使被加热的空气向筒底方向流动,实现筒内空气温度的均匀分布。
114.本实施例中,将空气搅动机构设置在靠近衣物处理筒筒口的区域,如设置在筒口外周,或设置在用于封闭筒口的筒门上,配合将加热装置设置在衣物处理筒外部筒口附近,对靠近筒口区域的空气进行加热,再由空气搅动机构产生的气流带动被加热的空气均匀分散至衣物处理筒中,确保了筒内温度的均匀分布,改善了衣物烘干效果。
115.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包括:衣物处理筒;加热装置,用于加热所述衣物处理筒内部的空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气搅动机构,向衣物处理筒内部凸起;所述空气搅动机构转动在衣物处理筒内部产生气流,对衣物处理筒内部空气的温度进行均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搅动机构的表面设置若干个凸筋,向衣物处理筒内部凸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包括:第一凸筋,从所述空气搅动机构的外周向内部延伸,沿空气搅动机构的周向设置多个;第二凸筋,设置在两个相邻的第一凸筋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凸筋沿空气搅动机构的径向延伸,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一凸筋之间均设有第二凸筋;优选地,所述第二凸筋从空气搅动机构表面的凸起高度不同于第一凸筋从空气搅动机构表面的凸起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筋沿空气搅动机构的径向延伸,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一凸筋之间所形成夹角的角平分线上;优选地,所述第一凸筋从空气搅动机构的外周延伸至空气搅动机构的中心,多个第一凸筋的延伸末端相连;所述第二凸筋靠近空气搅动机构中心的一端与第一凸筋之间存在一定间隔;优选地,所述第二凸筋靠近空气搅动机构外周的一端与空气搅动机构的外周之间具有一定间隔;更优地,所述第一凸筋的一端与空气搅动机构的外周平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筋靠近空气搅动机构中心一端的中心端面从空气搅动机构的表面向远离空气搅动机构中心的方向倾斜延伸;优选地,所述第二凸筋另一端的外周端面从空气搅动机构的表面向靠近空气搅动机构中心的方向倾斜延伸;更优地,所述中心端面的倾斜程度大于所述外周端面的倾斜程度。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筋沿空气搅动机构的周向具有一定宽度,所述第二凸筋的宽度向远离空气搅动机构表面的方向逐渐变窄;优选地,所述第二凸筋相背的两个侧面向远离空气搅动机构表面的方向相互靠近地对称延伸,两个侧面之间的距离沿远离空气搅动机构表面的方向逐渐减小。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搅动机构为所述衣物处理筒的筒体自外向内的压型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搅动机构设置在衣物处理筒的筒底,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衣物处理筒的筒底外侧,通过加热所述筒底使筒内空气升温;优选地,所述筒底至少部分由可在交变磁场中产生涡流的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电磁加热模块,所述电磁加热模块产生向外辐射的交变磁场使筒底发热。9.一种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
热装置开启进行加热,控制所述空气搅动机构转动使衣物处理筒内部产生气流,对衣物处理筒内部空气的温度进行均布。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搅动机构与衣物处理筒连接;加热装置开启时,控制所述衣物处理筒转动,带动空气搅动机构同步转动,使衣物处理筒内部产生气流;优选地,所述空气搅动机构设置在衣物处理筒的筒底,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衣物处理筒的筒底外侧,加热装置开启时,控制衣物处理筒持续转动,带动空气搅动机构持续转动,使靠近筒底区域被加热的空气向筒口的方向流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衣物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包括:衣物处理筒;加热装置,用于加热所述衣物处理筒内部的空气;还包括空气搅动机构,向衣物处理筒内部凸起;所述空气搅动机构转动在衣物处理筒内部产生气流,对衣物处理筒内部空气的温度进行均布。本发明中,通过空气搅动机构的转动可在衣物处理筒内产生气流,加强筒内的空气流动,有利于筒内被加热的空气向衣物处理筒内部各个区域均匀分散,从而提高筒内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具有改善衣物烘干效果的作用。用。用。


技术研发人员:

汤寒宇 李方宇 刘凯 侯永顺 于明亮 刘晓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1.09.18

技术公布日:

2023/3/24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8:06: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792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衣物   空气   所述   机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