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线端子、接线端子的应用和用于安装接线端子的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一种接线端子、一种接线端子的应用和一种用于安装接线端子的方法。


背景技术:



2.接线端子尤其可以是用于电导线的可脱开的连接或联接并且可以在夹紧状态下通过所连接的导线的机械固定确保导线的电接触的端子。接线端子可以涉及弹力端子,所述弹力端子例如也称为插接端子、弹簧端子、笼式牵引端子、笼式端子或弹簧牵引端子。
3.已知一种接线端子,其中接触插入件可以置入到壳体的侧向敞开的留空部中,并且所述留空部可以借助于盖来封闭。


技术实现要素:



4.在所述背景下,本发明的目的是实现一种改进的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具有简化的构造、容易的安装和更高的运行安全性。
5.所述目的借助于根据权利要求1的接线端子、根据权利要求20的接线端子的应用和根据权利要求21的用于安装接线端子的方法来实现。在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书和附图中公开有利的实施方式。
6.接线端子具有:接触插入件,所述接触插入件具有汇流排和夹紧弹簧;以及具有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的壳体,所述壳体至少部分地包围接触插入件,其中第一壳体部件具有第一壳体壁,所述第一壳体壁具有用于容纳接触插入件的容纳结构,并且第二壳体部件具有用于覆盖由第一壳体部件容纳的接触插入件的多个另外的壳体壁。
7.壳体至少部分地包围接触插入件。壳体可以完全地包围或围住接触插入件。壳体例如保护接触插入件免受环境条件和人员无意地或未经授权地触及接触插入件。壳体可以实现接触插入件相对于环境的电绝缘从而可以由绝缘材料,如塑料制造。壳体借助于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至少两件式地构造,并且可以借助于第一壳体部件、第二壳体部件和可能另外的壳体部件组装成完整的壳体。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例如可以沿着连接线组装。在连接线处,壳体壁可以齐平地过渡到彼此中。
8.第一壳体部件具有用于容纳接触插入件的容纳结构。容纳结构例如可以是与第一壳体部件一件式地构成的容纳形式,所述容纳形式例如可以构成为附件结构或插入件结构。容纳结构例如可以具有材料突起部、承载元件、接触插入件的负轮廓、紧固结构如端子容纳部,或尤其用于第一壳体部件与接触插入件的可脱开的形状配合的和/或力配合的连接的其他机构。容纳结构例如可以具有弹簧承载件。容纳结构可以通过减少所选择的运动自由度来实现所容纳的接触插入件的固定。容纳结构可以通过预设的附件结构或插入件结构来简化接触插入件在第一壳体部件处的定位和安装。第一壳体部件也可以称为基础壳体或基本壳体。
9.第二壳体部件具有多个壳体壁。壳体壁的主延展可以在不同的平面中伸展。彼此
邻接的壳体壁例如可以基本上彼此垂直。第二壳体部件的壳体壁例如可以彼此相对置并且基本上彼此平行地伸展。一些或所有壳体壁可以整面地实施。一些或所有壳体壁可以具有穿口。第二壳体部件也可以称为盖壳体。通常,在具有基本壳体和盖壳体的壳体的典型的安装过程中,最后将盖壳体放置到基本壳体上,因此第二壳体部件当前可以描述为盖壳体。同时,第二壳体与如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简单的、通常具有仅一个壳体壁的壳体盖的不同之处在于多个壳体壁的特征。
10.接线端子具有简化的构造并且可以实现接线端子的容易的安装。第一壳体部件的第一壳体壁的容纳结构是可良好地触及的并且可以实现接触插入件在第一壳体部件上的快速的和可靠的安装。第二壳体部件可以可靠地和快速地设置在第一壳体部件处并且可以与所述第一壳体部件连接。通过借助于第二壳体部件的多个壳体壁覆盖接触插入件,确保遵守对于接线端子的运行安全性所需的空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11.有利的是,容纳结构具有从第一壳体壁基本上横向伸出的至少一个框架壁,所述框架壁连同第一壳体壁限界用于接触插入件的容纳空间。由此提供具有容纳结构的壳体壁,所述容纳结构可以实现接触插入件的限定的插入。容纳空间限界接触插入件的预设的安装空间并且使其可视化。框架壁可以减少接触插入件的运动自由度。通过限界的容纳空间,接线端子的安装变得更可靠和更简单。此外,框架壁可以是改进的机械保护装置并且支持接触插入件的电绝缘。框架壁可以在构成凸肩的情况下在第一壳体壁的边缘或终止棱边下方偏移,以便形成用于第二壳体部件的壳体壁的容纳区域。
12.有利的是,框架壁沿着接触插入件的纵向侧延伸。接触插入件的纵向侧可以基本上平行于电导线到接线端子中的引入方向伸展。接触插入件的端侧可以基本上横向于电导线到接线端子中的引入方向伸展。接触插入件例如可以具有四个纵向侧和两个端侧。组装的壳体例如也可以具有四个纵向侧和两个端侧。通过框架壁沿着接触插入件的纵向侧伸展来支持接触插入件的直观的安装并且改进在接触插入件的长度上的机械保护和绝缘。
13.有利的是,各一个框架壁沿着接触插入件的朝向接触插入件的汇流排的下侧和/或沿着接触插入件的背离接触插入件的汇流排的上侧延伸。接触插入件的下侧和上侧可以分别对应于接触插入件的纵向侧。接触插入件的汇流排例如可以设置在下侧处。上侧可以是接触插入件的与下侧相对置的或基本上平行于下侧伸展的一侧或纵向侧。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壁可以具有两个框架壁。框架壁可以限界用于接触插入件的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可以在容纳空间的平行于电导线的引入方向延伸的三个侧处由壁,即第一壳体壁和两个框架壁限界。通过框架壁沿着接触插入件的上侧或下侧伸展来支持接触插入件的直观的安装。通过框架壁分别在接触插入件的上侧和下侧处伸展来改进在接触插入件的长度上的机械保护和绝缘。此外,更准确地限定和限界用于接触插入件的容纳空间。
14.有利的是,第二壳体部件具有用于覆盖接触插入件和/或第一壳体部件的至少三个壳体壁。由此改进第二壳体部件的覆盖功能。至少三个壳体壁中的至少一个壳体壁可以基本上平行于接触插入件的纵向侧和/或基本上平行于接触插入件的端侧伸展。至少三个壳体壁中的两个壳体壁可以分别基本上彼此垂直地设置。第二壳体部件尤其也可以具有用于覆盖接触插入件和/或第一壳体部件的至少四个或至少五个壳体壁。第二壳体部件例如可以具有基本上平行于接触插入件的各一个纵向侧延伸的三个壳体壁和基本上平行于接触插入件的各一个端侧伸展的两个壳体壁。
15.有利的是,在壳体的组装状态下,第二壳体部件的至少一个壳体壁部段地或完全地覆盖第一壳体部件的框架壁。在壳体的组装状态下,第二壳体部件的至少一个壳体壁例如可以以多于50%、尤其多于70%、更尤其多于80%的覆盖度覆盖第一壳体部件的框架壁,其中覆盖度可以是壳体壁和框架壁的彼此朝向和彼此覆盖的面积的总和与壳体壁和框架壁的彼此朝向的总面积的总和的百分比份额。因此,第二壳体部件的壳体壁和第一壳体部件的框架壁可以至少部分地重叠。借助于覆盖,在壳体壁与框架壁之间可以存在机械接触,因此所述壳体壁和所述框架壁在其彼此朝向的面处接触。覆盖的框架壁和壳体壁例如可以基本上彼此平行地延伸。在覆盖的情况下,第二壳体部件的壳体壁可以形成朝向环境的外壁,并且第一壳体部件的框架壁形成朝向接触插入件的内壁。由此,盖壳体可以简单地放置或推到基本壳体上。覆盖也可以根据要求作为壳体壁与框架壁的间隙配合、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存在。通过覆盖,通过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局部地形成双壁,由此改进接线端子的机械保护和电绝缘。此外,通过预设的覆盖提供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相对于彼此的预设的安装设置和安装定向并且由此简化安装。
16.有利的是,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分别具有u形横截面,其中在壳体的组装状态下,第二壳体部件的u形支脚在其之间容纳第一壳体部件的u形支脚,并且第一壳体部件的u形支脚在其之间容纳接触插入件。作为盖壳体的第二壳体部件可以具有比作为基本壳体的第一壳体部件更大的u形横截面,使得盖壳体可以放置或推到基本壳体上,并且在壳体的组装状态下,盖壳体在多个侧处搭接基本壳体。由此,可以实现具有直观的和容易的安装的接线端子的简单的构造。通过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的交叠在彼此中的u形支脚来实现形状配合,所述形状配合可以实现壳体部件的可靠的机械连接。此外,接触插入件被可靠地包围在两个壳体部件的横截面中。通过将第一壳体部件的u形支脚容纳在第二壳体部件的u形支脚之间,在u形支脚的相互覆盖的区域中局部地形成双壁,由此改进接线端子的机械保护和电绝缘。
17.有利的是,第二壳体部件具有用于在端侧覆盖壳体的壳体端壁。第二壳体部件尤其可以在壳体的两个相对置的端侧处具有用于在端侧覆盖壳体的两个壳体端壁。壳体端壁可以基本上横向于导线到接线端子中的引入方向延伸。壳体端壁可以基本上横向于壳体的纵向侧延伸。壳体的端侧可以基本上平行于插入到壳体中的接触插入件的端侧伸展。壳体的端侧可以是壳体侧,引入到接线端子中的导线通过所述壳体侧进入到壳体中。壳体的端侧可以具有比壳体的纵向侧更小的壳体表面。壳体端壁可以是壳体或壳体部件的壳体壁。通过壳体端壁来改进第二壳体部件在所插入的接触插入件的端侧区域中的覆盖功能。替选地或附加地,第一壳体部件或基本壳体也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壳体端壁。第一壳体部件的壳体端壁可以至少部分地覆盖第二壳体部件的壳体端壁或与其重叠。一个或多个壳体端壁可以具有穿口,例如导线引入开口。
18.有利的是,接线端子是用于可沿相应的引入方向引入到接线端子中的两个电导线的双端子。相应的引入方向例如可以彼此相反。由此,两个导线可以与接线端子连接,而无需大的附加的结构空间或结构耗费。
19.为此,接触插入件例如可以具有两个彼此相对置地设置的夹紧弹簧和用于两个弹力夹紧端子的共同的汇流排。接线端子的壳体例如可以具有在端侧设置的、彼此相对置的带有导线引入开口的两个壳体壁。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设想,多于两个的导线与接线端
子连接。
20.有利的是,分隔壁从框架壁和/或从第一壳体壁横向伸出。由此可以实现或改进用于弹力夹紧端子的两个或更多个导线连接空间的空间上的分隔。第二壳体部件可以具有分隔壁容纳部,所述分隔壁容纳部例如构成为两个彼此间隔开的、同样壁状的材料突起部,分隔壁可以伸入到所述材料突起部之间。由此增加接线端子的稳定性并且简化安装,因为分隔壁容纳部可以用作用于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相对于彼此的定位的引导和定向。分隔壁和分隔壁容纳部也可以借助于锁定连接彼此可脱开地连接,以便改进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彼此的连接。通过壁状的分隔壁容纳部进一步改进导线连接空间彼此的绝缘。
21.一个或多个框架壁可以具有框架凹部,所述框架凹部例如可以平行于第二壳体部件的壳体壁凹部伸展并且与所述壳体壁凹部共同形成握持凹部。握持凹部可以使接线端子的抓握变得容易或例如也使接线端子的上侧或下侧可视化。
22.有利的是,框架壁具有从框架壁横向伸出的支撑块。由此例如可以在端侧支撑接触插入件或限界所述接触插入件的轴向可运动性。支撑块可以更精确地限界用于接触插入件的容纳空间。通过支撑块,可以增加第一壳体部件的稳定性。框架壁也可以具有从框架壁横向伸出的两个或更多个支撑块。一个或多个支撑块可以与一个或多个框架壁和第一壳体部件的第一壳体壁共同形成用于限定地容纳接触插入件的容纳结构或内壳体。
23.支撑块可以具有导线引入通道区域。由此改进所引入的电导线的引导并且简化接线端子的操作。
24.有利的是,接触插入件和/或壳体具有对称的构造。由此进一步简化接线端子的构造。此外使安装变得容易,因为接触插入件例如可以在多于仅一个定向上插入到第一壳体部件中。对称轴线例如可以与接触插入件或壳体的中轴线重合,所述中轴线伸展穿过接触插入件或壳体的空间体中点。
25.有利的是,在壳体的组装状态下,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彼此锁定、压紧和/或焊接。由此确保第一壳体部件与第二壳体部件之间的可靠的连接并且增加接线端子的稳定性。
26.有利的是,第一壳体部件具有第一导线引入通道部段,并且第二壳体部件具有第二导线引入通道部段,其中在壳体的组装状态下,第一导线引入通道部段和第二导线引入通道部段共同形成用于引入电导线的导线引入通道。通过导线引入通道的共同的构成方案,增加所述导线引入通道的稳定性和扩展。此外,简化接线端子的安装并且使其变得直观,因为在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彼此连接时,导线引入通道部段彼此邻接地设置。此外,当在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处分别设有仅一个导线引入通道部段从而例如应考虑更小的底切部时,简化所述第一壳体部件和所述第二壳体部件的制造。第一导线引入通道部段可以与接线端子的基本壳体相关联,并且第二导线引入通道部段可以与接线端子的盖壳体相关联。第一导线引入通道部段可以形成导线引入通道的朝向容纳空间或接触插入件的内部部段,并且第二导线引入通道部段可以形成导线引入通道的朝向环境的外部部段。第二导线引入通道部段可以具有从接线端子的外部可触及的导线引入开口。
27.有利的是,第一导线引入通道部段和/或第二导线引入通道部段在环周侧基本上或绝大部分闭合地构成。第一导线引入通道部段和/或第二导线引入通道部段尤其可以在
环周侧多于180
°
、尤其多于270
°
闭合地构成。因此,第一导线引入通道部段和/或第二导线引入通道部段可以具有基本上闭合的横截面。由此,更精确地限界导线引入通道并且增加接线端子在导线引入区域中的稳定性。将电导线可靠地和直观地引入到导线引入通道中是可行的。在第一导线引入通道部段和第二导线引入通道部段在环周侧基本上闭合地构成的情况下,可以引起至少部分地覆盖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的邻接于导线引入通道的区域,使得通过至少部分的覆盖,存在接触插入件通过壳体的增加的稳定性和更好的绝缘。
28.在导线引入方向上,第一导线引入通道部段可以设置在第二导线引入通道部段后方。因此,在引入电导线时,所述电导线首先经过第二导线引入通道部段,并且随后经过第一导线引入通道部段。
29.有利的是,壳体具有用于引入电导线的导线引入开口,所述导线引入开口构成在第二导线通道部段处。导线引入开口限定电导线到壳体中的引入区域从而从外部是可见的。在导线引入通道沿导线引入方向变细的情况下,导线引入开口例如可以形成导线引入通道的最大的横截面的区域。壳体壁,尤其第二壳体部件的或盖壳体的壳体端壁,可以包围或围绕导线引入开口。导线引入开口可以实施为第二壳体部件的或盖壳体的壳体壁或壳体端壁的穿口。
30.所述目的也借助于具有上述特征中的一个特征的接线端子用作用于连接切断的电导线或两个自由的导线端部的导线部段的维修端子的应用来实现。由于接线端子的简单的构造、容易的安装和高的绝缘性能,所述接线端子对于在维修领域中的应用是特别有利的。
31.所述目的也借助于用于安装接线端子的方法来实现,所述接线端子具有:接触插入件,所述接触插入件具有汇流排和夹紧弹簧;以及具有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的壳体,所述壳体至少部分地包围接触插入件,在所述方法中,将接触插入件插入到第一壳体部件中,并且随后将具有多个壳体壁的第二壳体部件设置在第一壳体部件上并且与所述第一壳体部件连接。由此提供一种方法,借助于所述方法可以实现接线端子的特别简单的、快速的和直观的安装。通过借助于第二壳体部件的多个壳体壁覆盖接触插入件,确保遵守对于接线端子的运行安全性所需的空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第一壳体部件可以形成基本壳体,并且第二壳体部件可以形成盖壳体。接触插入件尤其可以插入到第一壳体部件的从第一壳体壁伸出并且从第一壳体壁横向伸出的框架壁形成的容纳空间中。通过将第二壳体部件设置在第一壳体部件上,尤其可以由第一壳体部件的第一导线引入通道部段和第二壳体部件的第二导线引入通道部段形成共同的导线引入通道。接触插入件可以在先前的方法步骤中通过组装至少一个汇流排和至少一个夹紧弹簧来形成。接触插入件尤其可以预安装。
32.有利的是,接触插入件到第一壳体部件中的插入方向横向于接触插入件的纵向延伸方向。接触插入件的纵向延伸方向可以基本上平行于导线引入方向伸展。在安装时,接触插入件不以端侧向前沿导线引入方向或与此相反地引入或推入到壳体中,而是横向于所述方向运动到第一壳体部件上并且例如放置在第一壳体部件的容纳结构处和/或容纳空间中。由此可以实现接线端子的简单的和快速的安装。也有利的是,将第二壳体部件设置在第一壳体部件处在放置方向上进行,所述放置方向尤其对应于接触插入件到第一壳体部件中的插入方向或平行于所述插入方向伸展。
33.有利的是,借助于所述方法安装根据上述特征中的一个特征的接线端子。
34.非常普遍地,结合本技术,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否则单词“一/一个”不应理解为数词,而是应理解为具有“至少一/一个”的词义的不定冠词。所有角度说明涉及360
°
的圆尺寸。
附图说明
35.以下根据实施例借助于附图详细阐述本发明。所述附图以示意性方式示出:
36.图1示出第一壳体部件的立体前视图;
37.图2示出第一壳体部件的立体后视图;
38.图3示出第二壳体部件的立体前视图;
39.图4示出第二壳体部件的另一前视图;
40.图5示出第二壳体部件的立体底视图;
41.图6示出具有插入的接触插入件和组装的壳体的接线端子的剖开的视图;
42.图7示出具有插入的接触插入件和组装的壳体的接线端子的立体的剖开的视图;
43.图8示出具有组装的壳体的接线端子的立体后视图;
44.图9示出具有插入的接触插入件和组装的壳体的接线端子的剖开的侧视图;
45.图10示出具有插入的接触插入件和组装的壳体的接线端子的立体的剖开的侧视图;
46.图11示出用于接线端子的接触插入件;
47.图12示出用于安装接线端子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48.图1示出用于例如在图6至图10中示出的、实施为双端子的接线端子1的第一壳体部件5a的前视图。第一壳体部件5a可以与例如在图3至图5中示出的第二壳体部件5b组装成接线端子1的壳体5。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接线端子1的壳体5由第一壳体部件5a和第二壳体部件5b两件式地构造。原则上可设想,接线端子1的壳体5也由多于两个的壳体部件组装而成。接线端子1的壳体5设计用于至少部分地包围例如在图6、图7和图11中示出的具有汇流排3和一个或多个夹紧弹簧4的接触插入件2,以便保护接触插入件2免受环境条件并且实现接触插入件2相对于环境的电绝缘。
49.第一壳体部件5a具有第一壳体壁gw1,所述第一壳体壁具有用于容纳接触插入件2的容纳结构6。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容纳结构6通过多个结构元件,如下面还将阐述的框架壁7、分隔壁10、弹簧承载件和支撑块12形成。然而也可设想,设有用于形成容纳结构6的更多或更少的结构元件。
50.两个框架壁7基本上垂直地从第一壳体壁gw1伸出并且连同第一壳体壁gw1限界用于接触插入件2的容纳空间8。框架壁7沿着待插入的接触插入件2的纵向侧延伸。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各一个框架壁7沿着接触插入件2的朝向接触插入件2的汇流排3的、在图11中示出的下侧ku以及沿着接触插入件2的背离接触插入件2的汇流排的、在图11中示出的上侧ko延伸。所示出的两个框架壁7中的一个框架壁具有框架凹部16a,所述框架凹部例如可以平行于第二壳体部件5b的壳体壁凹部16b(图3)伸展并且与所述壳体壁凹部共同形成握持凹部。握持凹部可以使抓握接线端子1变得容易并且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使接线端子1的背
离接触插入件2的汇流排3的上侧可视化。
51.分隔壁10基本上垂直地从第一壳体壁gw1和框架壁7中的一个框架壁伸出,此外,所述分隔壁用于对用于电导线的两个相邻的连接空间进行空间分隔和电绝缘。在所述实施例中,分隔壁10限定第一壳体部件的中间区域,从所述中间区域开始在左边和右边可以分别设有用于电导线的弹力夹紧端子。为此,电导线可以分别沿引入方向r
ef
引入到接线端子1中。
52.支撑块12从框架壁7伸出,所述支撑块进一步限界用于接触插入件2的容纳空间8并且减少或防止接触插入件2沿与引入方向r
ef
相同的或相反的方向的可平移运动性。
53.此外,在第一壳体部件5a处对于双端子的每侧分别形成第一导线引入通道部段13a,所述第一导线引入通道部段在壳体5的组装状态下与例如在图3中示出的第二壳体部件5b的第二导线引入通道部段13b共同形成导线引入通道13。
54.在图2中在后视图中示出第一壳体部件5a。例如可看出,框架壁7中的一个框架壁如何基本上垂直地从第一壳体壁gw1伸出。在此,框架壁7略微向内偏移,因此不具有与第一壳体壁gw1的终止棱边齐平地伸展的表面。在框架壁7与第一壳体壁gw1的终止棱边之间形成的凸肩17形成用于第二壳体部件5b的壳体壁例如第四壳体壁gw4的容纳区域。
55.图3示出用于接线端子1的第二壳体部件5b的前视图。第二壳体部件5b具有多个壳体壁,更确切地说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具有第二壳体壁gw2、第三壳体壁gw3、第四壳体壁gw4以及两个壳体端壁gws。壳体壁gw2、gw3、gw4和gws用于至少部分地覆盖接线端子1的接触插入件2,并且在第一壳体部件5a和第二壳体部件5b的组装状态下形成接线端子1的壳体5,以便补充第一壳体部件5a的第一壳体壁gw1。在此,第二壳体部件5b作用为盖壳体并且设计用于在将接触插入件2安装到第一壳体部件5a中之后放置到第一壳体部件5a上。壳体壁gw1、gw2、gw3、gw4可以与接线端子1的或壳体5的或接触插入件2的纵向侧相关联,而壳体端壁gws可以与接线端子1的或壳体5的或接触插入件2的端侧相关联。第二壳体部件5b的壳体端壁gws分别具有穿口,所述穿口形成导线引入开口14和第二导线引入通道部段13b。电导线,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的各一个电导线,可以从第二壳体部件5b的相对置的端侧沿导线引入方向r
ef
引入导线引入开口14和邻接的第二导线引入通道部段13b中并引入壳体5中。
56.第二壳体部件5b具有呈两个间隔开的、壁状的材料突起部的形式的分隔壁容纳部11,第一壳体部件5a的分隔壁10可以伸入到所述分隔壁容纳部之间。第二壳体部件5b具有壳体壁凹部16b,所述壳体壁凹部在壳体5的组装状态下覆盖第一壳体部件5a的框架凹部16a并且与所述框架凹部共同形成握持凹部。
57.图4和图5在另一前视图和底视图中示出第二壳体部件5b,以用于更详细地图解说明。
58.图6示出在组装状态下的接线端子1,即具有插入的接触插入件2和包围接触插入件2的、由第一壳体部件5a和第二壳体部件5b形成的壳体5。可看出接触插入件2连同汇流排3和用于未示出的、可沿引入方向r
ef
引入到接线端子1中的两个电导线的两个弹力夹紧端子的两个夹紧弹簧4。可看出,第二壳体部件5b的第三壳体壁gw3以及第四壳体壁gw4覆盖第一壳体部件5a的框架壁7,使得相应存在提升接线端子1的绝缘和稳定性的双壁。同样可看出,第一壳体部件5a的第一导线引入通道部段13a和第二壳体部件5b的第二导线引入通道部段13b共同形成用于从第二壳体部件5b的导线引入开口14开始引入电导线的导线引入通道
13。在此,支撑块12补充地具有用于延续导线引入通道13的导线引入通道区域18。此外清楚的是,接线端子1的具有多个结构元件如弹簧承载件、分隔壁容纳部11、框架壁7和支撑块12的容纳结构6如何限定用于接触插入件2的限界的容纳空间,使得所述接触插入件可靠地保持在壳体5中并且使安装变得容易。此外可看出,分隔壁10伸入分隔壁容纳部11的材料突起部之间,由此也有利于第一壳体部件5a和第二壳体部件5b彼此的定位和固定。也明显地看出接线端子1的具有垂直于引入方向r
ef
伸展穿过分隔壁10的、未示出的对称轴线的对称构造。
59.接线端子1具有简化的构造并且可以实现接线端子1的容易的安装。第一壳体部件5a的第一壳体壁gw1的容纳结构6是可良好地触及的并且可以实现接触插入件2在第一壳体部件5a上的快速的和可靠的安装。第二壳体部件5b可以可靠地和快速地设置在第一壳体部件5a处并且可以与所述第一壳体部件连接。通过借助于第二壳体部件5b的多个壳体壁gw2、gw3、gw4、gws覆盖接触插入件2,确保遵守对于接线端子1的运行安全性所需的空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60.图7在立体视图中示出图6中的接线端子1的示图以用于进一步图解说明。补充地,通过双箭头表征接触插入件2的纵向延伸方向r
le
。在安装接线端子1时,接触插入件2横向于所述纵向延伸方向r
le
沿插入方向r
es
插入到第一壳体部件5a中。
61.图8示出具有组装的壳体5的接线端子1的立体后视图。可看出,壳体部件5a、5b沿着连接线15组装。在连接线15处,第一壳体部件5a的第一壳体壁gw1和第二壳体部件5b的第四壳体壁gw4齐平地过渡到彼此中。在相对置的侧上在第一壳体壁gw1过渡至第三壳体壁gw3时类似地表现。在壳体5的组装状态下,第一壳体部件5a和第二壳体部件5b例如也可以彼此锁定、压紧或焊接。
62.图9示出接线端子1的剖开的侧视图,所述接线端子具有插入的接触插入件2和由壳体部件5a、5b组装而成的壳体5。在所述视图中可看出,第一壳体部件5a和第二壳体部件5b在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分别具有u形横截面,其中在壳体5的组装状态下,第二壳体部件5b的u形支脚9b在其之间容纳第一壳体部件5a的u形支脚9a,并且第一壳体部件5a的u形支脚9a在其之间容纳接触插入件2。
63.图10在立体示图中示出图9中的接线端子1的剖开的视图,以用于补充地图解说明。
64.图11在立体视图中示出用于接线端子1的预安装的接触插入件2。接触插入件2具有汇流排3,在所述汇流排的端部上分别放置有用于形成与电导线的弹力夹紧连接的夹紧弹簧4。接触插入件2具有两个端侧ks,相应的电导线经由所述端侧靠近并且引入到接触插入件2中。此外,接触插入件2具有朝向汇流排3的下侧ku和与下侧ku相对置的上侧ko。此外,接触插入件2具有朝向盖壳体5b的盖侧kd和朝向基本壳体5a的壳体侧kg,所述盖侧和所述壳体侧在接触插入件2的对称实施方案的情况下也可以调换。接触插入件2的下侧ku、上侧ko、盖侧kd和壳体侧kg可以被视为接触插入件2的纵向侧。接触插入件2在平行于电导线的引入方向的纵向延伸方向r
le
上具有纵向延伸。
65.图12示出用于安装接线端子1的方法,所述接线端子由具有汇流排3和一个或在此两个夹紧弹簧4的接触插入件2、第一壳体部件5a和第二壳体部件5b构成。在方法步骤a)中,将接触插入件2横向于其纵向延伸方向插入到第一壳体部件5a中。接触插入件2可以被预安
装地提供或在先前的准备步骤中由汇流排3和一个夹紧弹簧4或多个夹紧弹簧4接合。在方法步骤a)之后的方法步骤b)中,将具有多个壳体壁的壳体部件5b设置例如放置在第一壳体部件5a处。在此,第二壳体部件5b到第一壳体部件5a上的放置方向尤其对应于接触插入件2到第一壳体部件5a中的插入方向。在方法步骤b)之后的方法步骤c)中,将第一壳体部件5a与第二壳体部件5b连接,例如锁定、压紧或焊接。
66.附图标记列表
67.1 接线端子
68.2 接触插入件
69.3 汇流排
70.4 夹紧弹簧
71.5 壳体
72.5a 第一壳体部件
73.5b 第二壳体部件
74.6 容纳结构
75.7 框架壁
76.8 容纳空间
77.9a第一壳体部件的u形支脚
78.9b第二壳体部件的u形支脚
79.10 分隔壁
80.11 分隔壁容纳部
81.12 支撑块
82.13 导线引入通道
83.13a 第一导线引入通道部段
84.13b 第二导线引入通道部段
85.14 导线引入开口
86.15 连接线
87.16a 框架凹部
88.16b 壳体壁凹部
89.17 凸肩
90.18 导线引入通道区域
91.gw
1 第一壳体壁
92.gw
2 第二壳体壁
93.gw
3 第三壳体壁
94.gw
4 第四壳体壁
95.gw
s 壳体端壁
96.k
s 接触插入件的端侧
97.k
u 接触插入件的下侧
98.k
o 接触插入件的上侧
99.k
g 接触插入件的壳体侧
100.k
d 接触插入件的盖侧
101.r
le
接触插入件的纵向延伸方向
102.r
es 接触插入件的插入方向
103.r
ef 电导线的引入方向
104.a)将接触插入件插入到第一壳体部件中
105.b)将第二壳体部件设置在第一壳体部件处
106.c)将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连接

技术特征:


1.一种接线端子(1),所述接线端子具有:接触插入件(2),所述接触插入件具有汇流排(3)和夹紧弹簧(4);以及具有第一壳体部件(5a)和第二壳体部件(5b)的壳体(5),所述壳体至少部分地包围所述接触插入件(2),其中所述第一壳体部件(5a)具有第一壳体壁(gw1),所述第一壳体壁具有用于容纳所述接触插入件(2)的容纳结构(6),并且所述第二壳体部件(5b)具有用于覆盖由所述第一壳体部件(5a)容纳的所述接触插入件(2)的多个另外的壳体壁(gw2,gw3,gw4,gw
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1),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结构(6)具有从所述第一壳体壁(gw1)基本上横向伸出的至少一个框架壁(7),所述框架壁连同所述第一壳体壁(gw1)限界用于所述接触插入件(2)的容纳空间(8)。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线端子(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壁(7)沿着所述接触插入件(2)的纵向侧延伸。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端子(1),其特征在于,各一个框架壁(7)沿着所述接触插入件(2)的朝向所述接触插入件(2)的汇流排(3)的下侧(k
u
)和/或沿着所述接触插入件(2)的背离所述接触插入件(2)的汇流排(3)的上侧(k
o
)延伸。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端子(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部件(5b)具有用于覆盖所述接触插入件(2)和/或所述第一壳体部件(5b)的至少三个壳体壁(gw2,gw3,gw4,gw
s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端子(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5)的组装状态下,所述第二壳体部件(5b)的至少一个壳体壁(gw2,gw3,gw4,gw
s
)部段地或完全地覆盖所述第一壳体部件(5a)的框架壁(7)。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端子(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部件(5a)和所述第二壳体部件(5b)分别具有u形横截面,其中在所述壳体(5)的组装状态下,所述第二壳体部件(5b)的u形支脚(9b)在其之间容纳所述第一壳体部件(5a)的u形支脚(9a),并且所述第一壳体部件(5a)的u形支脚(9a)在其之间容纳所述接触插入件(2)。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线端子(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部件(5b)具有用于在端侧覆盖所述壳体(5)的壳体端壁(gw
s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端子(1),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1)是用于可沿相应的引入方向(r
ef
)引入到所述接线端子(1)中的两个电导线的双端子。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端子(1),其特征在于,分隔壁(10)从所述框架壁(7)和/或从所述第一壳体壁(gw1)横向伸出。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线端子(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部件(5b)具有分隔壁容纳部(11)。1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端子(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壁(7)具有从所述框架壁(7)横向伸出的支撑块(12)。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线端子(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12)具有导线引入通道区域(18)。1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端子(1),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插入件(2)和/或所述壳体(5)具有对称的构造。1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端子(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5)的组
装状态下,所述第一壳体部件(5a)和所述第二壳体部件(5b)彼此锁定、压紧和/或焊接。16.一种接线端子(1),所述接线端子具有:接触插入件(2),所述接触插入件具有汇流排(3)和夹紧弹簧(4);以及具有第一壳体部件(5a)和第二壳体部件(5b)的壳体(5),所述壳体至少部分地包围所述接触插入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部件(5a)具有第一导线引入通道部段(13a),并且所述第二壳体部件(5b)具有第二导线引入通道部段(13b),其中在所述壳体(5)的组装状态下,所述第一导线引入通道部段(13a)和所述第二导线引入通道部段(13b)共同形成用于引入电导线的导线引入通道(13)。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接线端子(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引入通道部段(13a)和/或所述第二导线引入通道部段(13b)在环周侧绝大部分闭合地构成。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接线端子(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引入通道部段(13a)沿电导线的引入方向(r
ef
)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线引入通道部段(13b)后方。19.根据权利要求16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端子(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5)具有用于引入电导线的导线引入开口(14),所述导线引入开口构成在所述第二导线引入通道部段(13b)处。20.根据权利要求16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端子(1),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1)是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端子(1)。21.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端子(1)用作用于连接切断的电导线或两个自由的导线端部的导线部段的维修端子的应用。22.一种用于安装接线端子(1)的方法,所述接线端子具有:接触插入件(2),所述接触插入件具有汇流排(3)和夹紧弹簧(4);以及具有第一壳体部件(5a)和第二壳体部件(5b)的壳体(5),所述壳体至少部分地包围所述接触插入件(2),在所述方法中,将所述接触插入件(2)插入到所述第一壳体部件(5a)中,并且随后将具有多个壳体壁(gw2,gw3,gw4,gw
s
)的所述第二壳体部件(5b)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部件(5a)上并且与所述第一壳体部件连接。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插入件(2)到所述第一壳体部件(5a)中的插入方向(r
es
)横向于所述接触插入件(2)的纵向延伸方向(r
le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借助于所述方法安装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端子(1)。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线端子(1),其具有:接触插入件(2),所述接触插入件具有汇流排(3)和夹紧弹簧(4);以及具有第一壳体部件(5A)和第二壳体部件(5B)的壳体(5),所述壳体至少部分地包围接触插入件(2),其中第一壳体部件(5A)具有第一壳体壁,所述第一壳体壁具有用于容纳接触插入件(2)的容纳结构(6),并且第二壳体部件(5B)具有用于覆盖由第一壳体部件容纳的接触插入件(2)的多个另外的壳体壁(GW3,GW4,GWS)。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接线端子(1),其具有:接触插入件(2),所述接触插入件具有汇流排(3)和夹紧弹簧(4);以及具有第一壳体部件(5A)和第二壳体部件(5B)的壳体(5),所述壳体至少部分地包围接触插入件(2),其中第一壳体部件(5A)具有第一导线引入通道部段(13A),并且第二壳体部件(5B)具有第二导线引入通道部段(13B),其中在壳体(5)的组装状态下,第一导线引入通道部段(13A)和第二导线引入通道部段(13B)共同形成用于引入电导线的导线引入通道(13)。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接线端子(1)的应用和一种用于安装接线端子(1)的方法。接线端子(1)的方法。接线端子(1)的方法。


技术研发人员:

亨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WAGO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1.07.26

技术公布日:

2023/3/24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8:34: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789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壳体   部件   所述   导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