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特高压换流站金属回线隔离开关的连接结构

著录项
  • CN201420188082.2
  • 20140414
  • CN203774630U
  • 20140813
  • 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
  • 李学鹏;申卫华;马侠宁;赵晓辉;刘小刚;张虎;崔军利;程继红
  • H02B1/20
  • H02B1/20 H02G5/00 H01R31/06

  • 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86号
  • 中国,CN,北京(11)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蔡和平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特高压换流站金属回线隔离开关的连接结构,包括金属回路隔离开关、金属回线支柱绝缘子、斜支撑管型母线、水平管型母线、第一连接金具和第二连接金具;水平管型母线通过金属回线支柱绝缘子支撑,水平管型母线的中心高度7米;金属回路隔离开关的接线端子距地16米;斜支撑管型母线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金具连接水平管型母线,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金具连接金属回路隔离开关的接线端子。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的两个金具,用一根斜支撑的管母代替了现有方案中复杂的导线高度过渡方案,线简单可靠,支柱绝缘子支架高度显著降低,从而使接线简单清爽,节约工程投资,提高整个接线的可靠性和美观度。
权利要求

1.一种特高压换流站金属回线隔离开关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回路隔离开 关(1)、金属回线支柱绝缘子(23)、斜支撑管型母线(26)、水平管型母线(27)、第一连接 金具(29)和第二连接金具(210);水平管型母线(27)通过金属回线支柱绝缘子(23)支撑, 水平管型母线(27)的中心高度7米;金属回路隔离开关(1)的接线端子距地16米;斜支撑 管型母线(26)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金具(29)连接水平管型母线(27),另一端通过第二连 接金具(210)连接金属回路隔离开关(1)的接线端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特高压换流站金属回线隔离开关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第一连接金具(29)包括第一载流压盖组(290)、第二载流压盖组(291)、第一跳线组(292) 和水平底盘(293);第一跳线组(292)两端通过第一载流压盖组(290)和第二载流压盖组(291) 分别与斜支撑管型母线(26)和水平管型母线(27)固定连接;水平底盘(293)两端分别连 接有第一固定圈(294)和第二固定圈(295),第一固定圈(294)与斜支撑管型母线(26)的 下部末端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圈(295)与管型母线(27)临近斜支撑管型母线(26)的末端 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特高压换流站金属回线隔离开关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第二连接金具(210)包括第三载流压盖组(2101)、第二跳线组(2102)和斜支撑(2103); 斜支撑(2103)一端通过固定盘(2104)与金属回路隔离开关(1)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第 三固定圈(2105)与斜支撑管型母线(26)的上部末端固定连接;第二跳线组(2102)一端与 固定盘(2104)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三载流压盖组(2101)与斜支撑管型母线(26)固定 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特高压换流站金属回线隔离开关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第一跳线组(292)和第二跳线组(2102)均包括三根跳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特高压换流站金属回线隔离开关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斜支撑管型母线(26)和水平管型母线(27)的直径均为250mm。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直流输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特高压换流站金属回线隔离开关的连接 结构。

特高压换流站有多种运行方式,直流输电系统金属回线运行是特高压换流站主要运行方式 之一。当双极直流输电系统失去一个极而又不能利用大地为回路运行的情况下,为了保证直流 功率传输的连续性,利用停运极的极导线作为直流电流返回电路的运行方式,称为金属回线运 行方式。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极是指包括正常运行时对地具有相同的直流电压极性的两端高压直 流输电系统换流站的全部设备和互相连接的输电线路。

金属回线是指在同一个换流站内,第一连接极和第二连接极之间的连接回路。

金属回线隔离开关是用于特高压换流站直流场中的关键设备,主要功能是投切金属回线, 完成直流输电系统金属回线运行方式。

金属回线的隔离开关是特高压换流站金属回路运行的主要设备,是连接极线和金属回线的 重要器件。在换流站双极正常运行时,金属回线隔离开关处于打开状态,当以第二连接极(第 一连接极)输电线路为金属回线运行时,第二连接极(第一连接极)侧金属开关闭合,第一连 接极(第二连接极)侧金属回线开关打开。

特高压换流站极线对地的最高电压为816kV,为保证安全距离,极线设备本体较高,极线 对地的安装高度一般不小于17米;金属回线与中性线连接,金属回线电压不超过150kV,设 备本身高度较低,设备对地高度一般在7米左右。金属回路隔离开关作为连接极线和金属回线 的设备,如何将7米高的金属回线导体,与17米高的金属回线隔离开关连接是成为一个回路, 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请参阅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为现有金属回线隔离开关与金属回线的连接示意图,其中1 为金属回路隔离开关,2为800kV极线支柱绝缘子,3为150kV金属回线支柱绝缘子,4为支 架11.5米高过渡支柱绝缘子(150kV),5为支架9.5米高过渡支柱绝缘子(150kV),6为支架 7.5米高过渡支柱绝缘子(150kV),7为Φ450mm管型母线,管型母线7中心距地高度17米, 8为Φ250mm管型母线,管型母线8中心高度距地7米,9为6×LGKK-600导线,10为6×LJ-630 导线,11为检修道路。

金属回线隔离开关1的接线端子距地高度为16米,左侧与800kV极线支柱绝缘子2支撑 的Φ450管母线(管母中心高度17米)7相连,高差为1米,连接方便;右侧需与由150kV 金属回线支柱绝缘子3支撑的Φ250mm管母8相连(管母中心高度7米),由于两者高差为9 米,为了连接方面,现有方案采用逐层过渡方式,通过支柱绝缘子4、5和6逐层降低高度, 最终通过导线10与7米高的金属回线管型母线8连接。

现有技术缺点:现有技术为了能够使金属回线隔离开关1(接线端子16米)与金属回线 管母管型母线8(中心高度7米)连接,采用了逐层过渡的方式。逐层过渡方案势必造成软导 线连接较长,支柱绝缘子4、5和6支架太高,投资大,可靠性低,另外美观度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特高压换流站金属回线隔离开关的连接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特高压换流站金属回线隔离开关的连接结构,包括金属回路隔离开关、金属回线支柱 绝缘子、斜支撑管型母线、水平管型母线、第一连接金具和第二连接金具;水平管型母线通过 金属回线支柱绝缘子支撑,水平管型母线的中心高度7米;金属回路隔离开关的接线端子距地 16米;斜支撑管型母线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金具连接水平管型母线,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金 具连接金属回路隔离开关的接线端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第一连接金具包括第一载流压盖组、第二载流压盖组、第 一跳线组和水平底盘;第一跳线组两端通过第一载流压盖组和第二载流压盖组分别与斜支撑管 型母线和水平管型母线固定连接;水平底盘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固定圈和第二固定圈,第一固 定圈与斜支撑管型母线的下部末端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圈与管型母线临近斜支撑管型母线的末 端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第二连接金具包括第三载流压盖组、第二跳线组和斜支撑; 斜支撑一端通过固定盘与金属回路隔离开关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三固定圈与斜支撑管型母 线的上部末端固定连接;第二跳线组一端与固定盘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三载流压盖组与斜 支撑管型母线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斜支撑管型母线和水平管型母线的直径均为250mm。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第一跳线组和第二跳线组均包括三根跳线。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的两个金具,用一 根斜支撑的管母代替了现有方案中复杂的导线高度过渡方案,线简单可靠,支柱绝缘子支架高 度显著降低,从而使接线简单清爽,节约工程投资,提高整个接线的可靠性和美观度。

图1为现有金属回线隔离开关与金属回线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I-I线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特高压换流站金属回线隔离开关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沿图1中II-II线的剖视图;

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

请参阅图3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特高压换流站金属回线隔离开关的连接结构,包 括金属回路隔离开关1、150kV金属回线支柱绝缘子23、Φ250mm斜支撑管型母线26、Φ250mm 水平管型母线27、第一连接金具29和第二连接金具210。

金属回线隔离开关1的接线端子距地16米,左侧与800kV极线支柱绝缘子2支撑的Φ450 管母线(管母中心高度17米)27通过6×LGKK-600导线9相连,高差为1米,连接方便;右 侧需与由150kV金属回线支柱绝缘子23支撑的Φ250mm水平管型母线(管母中心高度7米) 27相连,由于高差为9米,为了连接方面,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一连接金具29和第二连接金 具210,通过这两个金具支撑一根Φ250mm斜支撑管型母线26来实现高差为9米的两个设备的 连接。

第一连接金具29包括第一载流压盖组290、第二载流压盖组291、第一跳线组292和水平 底盘293;第一跳线组292两端通过第一载流压盖组290和第二载流压盖组291分别与Φ250mm 斜支撑管型母线26和Φ250mm水平管型母线27固定连接;水平底盘293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 固定圈294和第二固定圈295,第一固定圈294与Φ250mm斜支撑管型母线26的下部末端固定 连接,第二固定圈295与Φ250mm管型母线27临近Φ250mm斜支撑管型母线26的末端固定连 接。

第二连接金具210包括第三载流压盖组2101、第二跳线组2102和斜支撑2103;斜支撑 2103一端通过固定盘2104与金属回路隔离开关1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三固定圈2105与 Φ250mm斜支撑管型母线26的上部末端固定连接;第二跳线组2102一端与固定盘2104固定 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三载流压盖组2101与Φ250mm斜支撑管型母线26固定连接。

这样,中心高度7米的Φ250mm水平管型母线27和中心高度17米的金属回线隔离开关1 通过Φ250mm斜支撑管型母线26、第一连接金具29和第二连接金具210连接起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方案的最大的差别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的两个金具,用一根斜支撑的 管母代替了现有方案中复杂的导线高度过渡方案,线简单可靠,支柱绝缘子支架高度显著降低, 从而使接线简单清爽,节约工程投资,提高整个接线的可靠性和美观度。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9:40: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763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