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S / IIC 网络及其价值度量系统的功效配置器

著录项
  • CN201210156061.8
  • 20120520
  • CN102724284A
  • 20121010
  • 李宗诚
  • 李宗诚
  • H04L29/08
  • G06Q10/00 H04L29/08

  • 江苏省苏州市里河新村178幢301室
  • 中国,CN,江苏(32)
摘要
基于OS/IIC网络及其价值度量系统的功效配置器,是面向价值链系统而将智能集成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OS/IIC及其对接均衡表列与编制引擎技术、流程汇总技术、价值度量衡技术、功效配置技术、分配调节器融为一体的新技术,是在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和科学基础上,为了将“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的“天地”计算体系,以互联网用户为中心,进而以多层级的价值链(GVC)为中心,以认知系统与实践系统基于计算机辅助系统及互联网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高级智能集成系统(HIIS)演变进程的主线,通过建立网络配置动力学及全息组织协同学基本模型、范式和方程体系而建立的新技术。
权利要求

1.独立权利要求——基于OS / IIC 网络及其价值度量系统的功效配置器,是面向价值链系统(真实物理空间)而将智能集成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OS / IIC及其对接均衡表列与编制引擎技术、流程汇总技术、价值度量衡技术、资源配置调查栏、公平矢量分析表、功效配置技术、分配调节器融为一体的新技术,是在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上,为了将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贯通经纬的“天地”计算体系,以互联网用户为中心,进而以全球价值链体系(GVC)为中心,以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基于计算机及其网络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一般智能集成系统(IIS)升级进程的主线,通过建立网络配置动力学及全息组织协同学基本模型和范式而提出来的新技术,其特征在于:

   1A、本项发明面向价值链,建立资源配置公正系统设计的科学基础和技术原理,其内容要点归结为以网络技术平台用户终端集中组织与分散组织、合作机制与竞争机制作为“业绩—报酬”分配的基本方式;“业绩—报酬”分配基本方式的选择基础在于“业绩—报酬”规划分配系统的基本动力效应均衡,而“业绩—报酬”规划分配系统的基本动力效应关系的基础在于社会公正—非公正大系统的基础均衡,在于资源流动的先天因素和后天条件及二者的均衡关系;

1 B、作为本项发明的基础,本发明人通过多项发明专利申请而提出的全资源动态汇通网络计算——简称“天地”计算,是一种以信息网络为平台而将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汇集贯通起来的应用模式,它不仅面向计算机和信息网络,而且面向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不仅涉及电信网的应用程序及流程、广电网的应用程序及流程、互联网的应用程序及流程以及传感网的应用程序及流程和物联网的应用程序及流程,而且涉及能源网的应用程序及流程、物流网的应用程序及流程、人流网的应用程序及流程以及金融网的应用程序及流程和知识网的应用程序及流程;它试图超越信息计算和信息网络计算,将信息计算和信息网络计算与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汇集贯通及运行紧密联系起来,最终实现十大网络(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传感网—物联网—能源网——物流网—人流网—金融网—知识网)的智能集成一体化;

1C、作为本项发明的支持系统,智能集成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是在真实物理空间和电子虚拟空间之间的信息界面上既以图形操作方式通过自然智能运行系统实现对人工智能运行系统的管理和控制、又以图形操作方式通过人工智能运行系统实现对自然智能运行系统的管理和控制,进而言之,是在物质世界(及真实物理空间)和精神世界(及电子虚拟空间)之间的信息界面上既以各种方式和手段通过实践运行系统及其计算机和各种网络辅助系统实现对认知运行系统及其计算机和各种网络辅助系统的管理和控制、又以各种方式和手段通过认知运行系统及其计算机和各种网络辅助系统实现对实践运行系统计算机和各种网络辅助系统的管理和控制;

1D、本项发明通过设置“资源配置调查栏”及“公平矢量分析表”, 在“流程汇总框”所确立的智能集成关系和基本应用区域的基础上,利用全资源汇通网络价值链系统全息对接均衡表列的模块化和集成化,建立合理化评价模型设计基础,为功效配置技术提供依据;

1E、本项发明通过建立“功效配置器”及“分配调节器”,在“资源配置调查栏”及“公平矢量分析表”所确立的评价基础上,利用全资源汇通网络价值链系统工程网络技术平台及操作系统,将编制引擎技术、流程汇总技术、价值度量衡技术、资源配置调查栏、公平矢量分析表、功效配置器、分配调节器融为一体;

1F、对于本项发明,建立操作系统的一般技术要求和总体设计基础,进而建立操作系统的总体设计框架和基本构成设想;在此,以智能集成系统技术和价值链系统工程技术为基础,构筑一个由大量智能集成网动态交换机组(机、系统)、价值链网络动态调度机组(机、系统)和资源配置网动态服务机组(机、系统)组成的智能集成网及全资源汇通网(包含Internet和物联网);基于人—机组合的智能集成化,天地计算将认知系统及其计算机和网络辅助主导的各种资源分布结点、各种资源配置结点、各种配置组织结点与实践系统及其计算机和网络辅助主导的各种资源分布结点、各种资源配置结点、各种配置组织结点统一纳入到整个价值链体系的资源配置空间。

2.从属权利要求——对于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 所述的本项发明建立资源配置调查栏及公平矢量分析表,其特征在于:

2A、在将人工智能运行系统(以计算机及其互联网为主要技术支持)与自然智能运行系统结合起来的一体化架构设计下,设置资源配置调查栏和公平矢量分析表,该调查栏及分析表不仅面向电子虚拟空间,而且面向真实物理空间

2B、真实物理空间和电子虚拟空间之间的信息界面由面向电子虚拟空间的窗口和面向真实物理空间的天地共同构成,并以电子虚拟空间的窗口为桌面的辅助图形工作区,以面向真实物理空间的天地为桌面的主要图形工作区;一方面,在Windows(以Windows NT 为主)桌面上可以同时打开多个不同的窗口,用户可以设置这些窗口的大小和位置,以使自己能够快速到所需的窗口并在其中进行工作;另一方面,在Heaven‑earth 2012 桌面上可以同时打开多个不同的天地,用户可以设置这些天地的大小和位置,以使自己能够快速到所需的天地并在其中进行工作

2C、在面向价值链系统的真实物理空间设置资源配置调查栏

按照智能集成网络计算机系统用户终端配置某个“业绩‑报酬”分配圈里的某个社会活动参与者所处的分配状况,我们可将“业绩‑报酬”规划分配系统的构成模式或格局分为多种类型,其中,约有大部分“业绩‑报酬”规划分配模式或格局属于社会非公正类型,约有相当一部分“业绩‑报酬”规划分配模式或格局属于社会不公正类型,另外约有一小部分“业绩‑报酬”规划分配模式或格局属于社会公正类型;

智能集成网络计算机系统用户终端集中组织与分散组织、合作机制与竞争机制形成“业绩—报酬”分配的基本方式;“业绩—报酬”分配基本方式的选择基础在于”业绩—报酬”规划分配系统的基本动力效应均衡,而“业绩—报酬”规划分配系统的基本动力效应关系的基础在于社会公正—非公正大系统的基础均衡,在于资源流动的先天因素和后天条件及二者的均衡关系;

2D、在面向价值链系统的真实物理空间设置公平矢量分析表

对于智能集成网络计算机系统的资源配置,本发明建议采用作为相对量的序数对不同变量或指标作出分级排序,从而由14 方面的因素引出14 种主要变量或参数:

(A) x  1 =  N A ——互联网用户资源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职位等级;

(B) x  2 =  N B ——互联网用户资源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权利;

(C) x  3 =  N C ——互联网用户资源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责任;

(D) x  4 =  N D ——互联网用户资源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义务;

(E) x  5 =  N E ——互联网用户资源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报酬;

(F) x  6 =  N F ——互联网用户资源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特殊背景因素;

(G) x  7 =  N G ——互联网用户资源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外在条件;

(H) x  8 =  N H ——互联网用户资源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能力;

(J) x  9 =  N J ——互联网用户资源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绩效;

(K) x  10 =  N K——互联网用户资源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表现;

(L) x  11 =  N L ——互联网用户资源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们的清廉程度;

(M) x  12 =  N M ——互联网用户资源配置社会管理机构的清廉程度;

(N) x  13 =  N N ——互联网用户终端某项社会活动的重要程度(权重);

(O) x  14 =  N O ——互联网用户终端某项社会活动的困难程度;

2E、在构成IU资源配置社会公正‑非公正系统状态变量的上列14 个分量中,能够集中体现IU资源配置社会公正‑非公正状态的两个分量是 x  5 =  N E ——IU资源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报酬和 x  9 =  N J ——IU资源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绩效, x  5 =  N E ——IU资源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报酬和 x  9 =  N J ——IU资源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绩效是否成比例,直接反映IU资源配置社会公正‑非公正状态:

当 x  5 =  N E ——IU资源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报酬和 x  9 =  N J ——IU资源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绩效成比例时,直接反映IU资源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处于社会公正状态;

当 x  5 =  N E ——IU资源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报酬和 x  9 =  N J ——IU资源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绩效不成比例时,直接反映IU资源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处于社会非公正状态;

对于“业绩‑报酬”对应关系,IU资源配置社会公正‑非公正系统状态变量的其它分量可看作IU资源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业绩的背景因素和约束条件;如果IU资源配置某个“业绩‑报酬”分配圈的IU资源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们职位不均等(但在社会地位方面未必处于不平等状态)、特殊背景因素不均等、先天外在条件不均等、清廉程度也不均等,那么,某个社会活动参与者的业绩与其报酬的对应关系未必能够直接反映该社会活动参与者是否处于社会公正状态,其中隐含着比较复杂的因素;

2F、在面向价值链系统的天地操作平台系统功效仪的某个分析项上点击鼠标并弹出分析汇总框,在相应的分析图标上点击一下,可将某个分析项确定在价值链系统过程某个阶段的某个环节中某个领域的某个项目的分析图标上;

2G、在面向价值链系统的天地操作平台系统功效仪上通过逻辑定位框 → 编制引擎 → 流程数据库 → 资源配置调查栏 → 编制引擎 → 公平矢量分析表,确立价值度量基础关系,从而确定功效配置合理化区域。

3.从属权利要求——对于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 所述的本项发明建立总体结构设计,其特征在于:

基本构成——基于各部门磁盘驱动器的全空间全资源驱动系统、基于各部门内部存贮器的全空间全资源存贮系统、基于各部门进程管理器的全空间全资源进程管理系统、基于各部门显示器的全空间全资源显示系统和基于各部门外围设备的全空间全资源外部联接系统;

网络中心——价值链智能集成网站(VC / II 网站);

全新的VC / II 网站与现有的各种互联网网站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仅限于信息搜集、信息发布和信息交换,而且与智能集成化的决策控制机构紧密结合起来,成为动态组织、协调、控制中心;

决策控制中心——智能集成化的决策控制机构;

关键技术——全资源配置系统的技术支持——天地计算技术体系;

基础框架——HSCP / IIP协议(全息协同控制协议 / 智能集成网协议,Holo‑synergetic Control  Protocol / Inteligent Integrative Network Protocol )

从协议分层模型方面来看,HSCP / IIP由八个层次组成:全网络介质层、全网络接口层、全汇通网络层、全资源流动层、全流程汇总层、智能集成表示层、智能集成应用层和智能集成决策层;在此,我们不仅注重信息资源的配置,而且注重其它各种资源(知识资源、实物资源、能量资源、人力资源、金融资源、社会资源,等)的配置;不仅注重包括计算机在内的人工智能及其辅助系统,而且注重包括操作者在内的自然智能及其辅助系统;不仅注重计算机网络的互联,允许通信子网(网络接口层)采用已有的或是将来有的各种协议,而且注重其它各种网络(电信网、广电网、传感网、物联网、能源网、物流网、人流网、金融网、知识网等)的互联;

资源结点及其网络、配置结点及其网络、组织结点及其网络、组织集合及其系统;

HSCP / IIP 机制:IDP、IIP、HSCP、ODP、CMPII、SCFP、DUOP;

IIP地址:不仅限于人工智能体(包括计算机)及其网络,而且涉及自然智能体(包括操作员)及其网络;

——全资源配置(Allocation of Overall  Resources,此配置不仅仅限于计算机及互联网的资源配置,全资源包括信息资源、实物资源、能量资源、思维资源、人力资源、知识资源、金融资源,等);

——全流程汇总(Collection of Overall  Processes,此汇总不仅仅限于计算机流程及互联网流程的汇总,全流程包括信息流程、实物流程、能量流程、思维流程、人力流程、知识流程、金融流程,等);

——全贮存管理(Management of Overall  Stores,此管理不仅仅限于信息贮存或数据贮存的管理,全贮存包括信息贮存、实物贮存、能量贮存、思维贮存、人力贮存、知识贮存、金融贮存,等);

——全文件系统(Overall Files system,此系统不仅仅限于计算机文件及互联网文件的系统,全文件包括分别形成并存在于信息部门、实物部门、能量部门、思维部门、人力部门、知识部门、金融部门的文件,等);

——全网络通讯(Overall Networkings,此通讯不仅仅限于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的通讯,全网络包括信息网络、实物网络、能量网络、思维网络、人力网络、知识网络、金融网络,等);

——全安全机制(Overall Securities,此机制不仅仅限于计算机及互联网系统的机制,全安全包括信息安全、实物安全、能量安全、思维安全、人力安全、知识安全、金融安全,等);

——全使用者界面(Interfaces of Overall  Users,此界面不仅仅限于计算机及互联网系统的界面,全使用者包括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实物系统的使用者、能量系统的使用者、思维系统的使用者、人力系统的使用者、知识系统的使用者、金融系统的使用者,等);

——全驱动程序汇总(Collection of Overall  Device drivers,此汇总不仅仅限于计算机程序及互联网程序的汇总,全驱动程序包括信息系统的驱动程序、实物系统的驱动程序、能量系统的驱动程序、思维系统的驱动程序、人力系统的驱动程序、知识系统的驱动程序、金融系统的驱动程序,等);

功能汇总——全空间全资源搜索(天地搜索)、全空间全资源计算(天地计算)、全空间全资源GPS 定位(天地定位)、全空间全资源浏览器(天地浏览)等等功能之间的汇总;

主要机制——基于各类各方协议大汇总框架的智能集成网动态交换系统、机组和机体系、基于动态联盟组织及协议框架的价值链网络动态调度系统、机组和机体系、基于利益共同体及协议框架的资源配置网络动态服务系统、机组和机体系;

主要工具——处理器、浏览器、搜索引擎、传感器、射频识别、激光扫描器、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

主要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浏览技术、搜索技术、传感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激光扫描技术、红外感应技术、全球定位技术;

以600项最新技术发明所构成的智能集成系统技术和价值链系统工程技术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 RFID)等,构筑一个由大量联网的智能集成网动态交换机组(自动、半自动及人工机系统)、价值链网络动态调度机组(自动、半自动及人工机系统)和资源配置网动态服务机组(自动、半自动及人工机系统)组成的比Internet和物联网更为巨大的智能集成网和全资源汇通网。

4.从属权利要求——对于根据从属权利要求2 所述的本项发明建立面向基本商品和复合商品的功效配置器,其特征在于:

4A、在将人工智能运行系统与自然智能运行系统结合起来的一体化架构设计下,设置面向价值链系统的功效配置器,该装置不仅面向电子虚拟空间,而且面向真实物理空间

由上列14 个主要变量可形成IU资源配置社会公正‑非公正系统的状态变量,即:

                     x = [  x  1 ,  x  2 , ··· ,  x  14 ],    i = 1, 2, ··· , 14

或           x = [  xA ,  xB,  xC  ,  xD ,  xE ,  xF ,  xG  ,  xH ,  xJ ,  xK ,  xL  ,  xM ,  xN ,  xO ];

4B、假定现在有一个由具有不同协同组织模式的多种子系统通过业绩、报酬以及背景因素和外在条件等而构成的社会公正—非公正大系统,进而假定该系统的所有子系统所具有的各种协同构成模式可分为如下十六种基本类型:

构成模式类型1 —— IU社会公正类型的系统模式,可记作FJM 1 ,简称SFM 1 模式,以函数 F FJ 1 表示FJM 1 模式,则有

F FJ 1 =  F FJ [ FJM 1 ]  

或            F FJ 1 =  F FJ ( FJM 1 = [  x  5 ≤ E II ,  x  6 ≤ F II ,  x  7 ≤ G II ,  x  9 ≤ J II ] )

其中, x  5 为包括各种无形好处的报酬, x  6为与能力和努力无关的先天外在条件(属于非正当因素)的综合评价分数, x  7 为与能力和努力无关的后天外在条件(属于非正当因素)的综合评价分数, x  9 为基本业绩的综合评价分数;

构成模式类型2 —— IU社会公正类型的系统模式,可记作FJM 2 ,简称FJM 2 模式,以函数 F FJ 2 表示FJM 2 模式,则有

F FJ 2 =  F FJ [ FJM 2 ]  

或                F FJ 2 =  F FJ ( FJM 2 = [  x  5 >  E II ,  x  6 ≤ F II ,  x  7 ≤ G II ,  x  9 > J II ] )

其中,变量的定义与构成模式类型1 相同;

构成模式类型3 —— IU社会不公正类型的系统模式(结果看起来公正而过程看起来不公正),可记作NFM 3 ,简称NFM 3 模式,以函数 F NFJ 3 表示NFJM 3 模式,则有

F NF J3 =  F NFJ [ NFJM 3 ]  

或           F NFJ 3 =  F NFJ ( NNFJM 3 = [  x  5  ≤ E II ,  x   6 ≤ F II ,  x   7 > G II ,  x  9 ≤ J II ] )

其中,变量的定义与构成模式类型1 相同;

构成模式类型4 —— IU社会不公正类型的系统模式(结果看起来公正而过程看起来不公正),可记作NFJM 4 ,简称NFJM 4 模式,以函数 F NFJ4 表示NFJM 4 模式,则有

F NFJ 4 =  F NFJ [ NFJM 4 ]  

或              F NFJ 4 =  F NFJ ( NFJM 4 = [  x  5 >  E II ,  x  6 > F II ,  x  7 ≤ G II ,  x  9 >  J II ] )

其中,变量的定义与构成模式类型1 相同;

构成模式类型5 —— IU社会不公正类型的系统模式(表面上公正而实际上不公正),可记作NFJM 5 ,简称NFJM 5 模式,以函数 F NFJ5 表示NFJM 5 模式,则有

F NFJ 5 =  F NFJ [ NFJM 5 ]  

或           F NFJ 5 =  F NFJ ( NFJM 5 = [  x  5 >  E II ,  x  6 ≤ F II ,  x  7 > G II ,  x  9 > J II  ] )

其中,变量的定义与构成模式类型1 相同;

构成模式类型6 —— IU社会不公正类型的系统模式(结果看起来公正而过程看起来不公正),可记作NFJM 6 ,简称NFJM 6 模式,以函数 F NFJ6 表示NFJM 6 模式,则有

F NFJ 6 =  F NFJ [ NFJM 6 ]  

或              F NFJ 6 =  F NFJ ( NFJM 6 = [  x  5 ≤ E II ,  x  6 >  F II ,  x  7 ≤ G II ,  x  9 ≤ J II ] )

其中,变量的定义与构成模式类型1 相同;

构成模式类型7 —— IU社会不公正类型的系统模式(结果看起来公正而过程看起来不公正),可记作NFJM 7 ,简称NFJM 7 模式,以函数 F NFJ7 表示NFJM 7 模式,则有

F NFJ 7 =  F NFJ [ NFJM 7 ]  

或            F NFJ 7 =  F NFJ ( NFJM 7 = [  x  5 ≤ E II ,  x  6 >  F II ,  x  7 > G II ,  x  9 ≤ J II ] )

其中,变量的定义与构成模式类型1 相同;

构成模式类型8 —— IU社会不公正类型的系统模式(结果看起来公正而过程看起来不公正),可记作NFJM 8 ,简称NFJM 8 模式,以函数 F NFJ8 表示NFJM 8 模式,则有

F NFJ 8 =  F NFJ [ NFJM 8 ]  

或           F NFJ 8 =  F NFJ ( NFJM 8 = [  x  5 >  E II ,  x  6 > F II ,  x  7 > G II ,  x   9 > J II ] )

其中,变量的定义与构成模式类型1 相同;

构成模式类型9 —— IU社会不公正类型的系统模式(过程看起来公正而结果看起来不公正),可记作NFJM 9 ,简称NFJM 9 模式,以函数 F NFJ9 表示NFJM 9 模式,则有

F NFJ 9 =  F NFJ [ NFJM 9 ]  

或             F NFJ 9 =  F NFJ ( NFJM 9 = [  x  5 ≤ E II ,  x  6 ≤ F II ,  x  7 ≤ G II ,  x  9 >  J II ] )

其中,变量的定义与构成模式类型1 相同;

构成模式类型10 —— IU社会不公正类型的系统模式(过程看起来公正而结果看起来不公正),可记作NFJM 10 ,简称NFJM 10 模式,以函数 F NFJ10 表示NFJM 10 模式,则有

F NFJ 10 =  F NFJ [ NFJM 10 ]  

或            F NFJ 10 =  F NFJ ( NFJM 10 = [  x   5 > E II ,  x  6 ≤ F II ,  x  7 ≤ G II ,  x  9 ≤ J II ] )

其中,变量的定义与构成模式类型1 相同;

构成模式类型11 —— IU社会非公正类型的系统模式(过程看起来不公正而结果看起来也不公正),可记作NFJM 11 ,简称NFJM 11 模式,以函数 F NFJ11 表示NFJM 11 模式,则

F NFJ 11 =  F NFJ [ NFJM 11 ]  

或           F NFJ 11 =  F NFJ ( NFJM 11 = [  x   5 ≤ E II ,  x   6 ≤ F II ,  x   7 > G II ,  x  9 > J II ] )

其中,变量的定义与构成模式类型1 相同;

构成模式类型12 —— IU社会非公正类型的系统模式(过程看起来不公正而结果看起来也不公正),可记作NFJM 12 ,简称NFJM 12 模式,以函数 F NFJ 12 表示NFJM 12 模式,则

F NFJ 12 =  F NFJ [ NFJM 12 ]  

或            F NFJ 12 =  F NFJ ( NFJM 12 = [  x   5 > E II ,  x  6 > F II ,  x  7 ≤ G II ,  x  9 ≤ J II ] )

其中,变量的定义与构成模式类型1 相同;

构成模式类型13 —— IU社会非公正类型的系统模式(过程看起来不公正而结果看起来也不公正),可记作NFJM 13 ,简称NFJM 13 模式,以函数 F NFJ13 表示NFJM 13 模式,则

F NFJ 13 =  F NFJ [ NFJM 13 ]  

或          F NFJ 13 =  F NFJ ( NFJM 13 = [  x   5 ≤ E II ,  x   6 > F II ,  x  7 ≤ G II ,  x  9 > J II ] )

其中,变量的定义与构成模式类型1 相同;

构成模式类型14 —— IU社会非公正类型的系统模式(过程看起来不公正而结果看起来也不公正),可记作NFJM 14 ,简称NFJM 14 模式,以函数 F NFJ14 表示NFJM 14 模式,则

F NFJ 14 =  F NFJ [ NFJM 14 ]  

或             F NFJ 14 =  F NFJ ( NFJM 14 = [  x   5 > E II ,  x  6 ≤ F II ,  x  7 > G II ,  x  9 ≤ J II ] )

其中,变量的定义与构成模式类型1 相同;

构成模式类型15 —— IU社会非公正类型的系统模式(过程看起来不公正而结果看起来也不公正),可记作NFJM 15 ,简称NFJM 15 模式,以函数 F NFJ15 表示NFJM 15 模式,则

F NFJ 15 =  F NFJ [ NFJM 15 ]  

或             F NFJ 15 =  F NFJ ( NFJM 15 = [  x   5 ≤ E II ,  x   6 > F II ,  x  7 > G II ,  x  9 >  J II ] )

其中,变量的定义与构成模式类型1 相同;

构成模式类型16 —— IU社会非公正类型的系统模式(过程看起来不公正而结果看起来也不公正),可记作NFJM 16 ,简称NFJM 16 模式,以函数 F NFJ16 表示NFJM 16 模式,则

F NFJ 16 =  F NFJ [ NFJM 16 ]  

或            F NFJ 16 =  F NFJ ( NFJM 16 = [  x   5 > E II ,  x  6 > F II ,  x  7 >  G II ,  x  9 ≤ J II ] )

其中,变量的定义与构成模式类型1 相同;

4C、对这个具有不同子系统模式的IU社会公正—非公正大系统的描述必须采用一个高阶多模式组合状态矢量,可记作  ,其中 [ · ] 表示由上列九种类型的协同构成模式组合而成的全息协同构成模式;在多数情况下,这个多模式组合状态矢量在空间上是变化的,这时多模式组合状态矢量应为 ;可以推断,世界上许多IU社会公正—非公正大系统都可以用一组具有下列非线性亚随机微分方程形式的多模式组合方程及其趋向函数和一组制约条件来描述,即 

                                       (  3. 11. 1)

        Min :      (基本趋向函数)  ( 3. 11. 1  A )

               R. C :     (基本制约条件)               ( 3. 11. 1  B )

s. t :     (基本约束条件)       ( 3. 11. 1  C )

其中, δ为任意小的正数, G 可看作是一个非线性多模式组合函数,有可能是一个微分或积分算子,非线性对自组织来说是绝对必需的;

多模式组合方程 ( 3. 11. 1) 及其趋向函数 ( 3. 11. 1  A ) 和一组制约条件 ( 3. 11. 1  B ‑  C  ) 共同形成一个新型的微分方程组,可称之为非线性亚随机微分方程组;在 G 中有一参数 α,它是外界作用于IU社会公正—非公正大系统的控制参数;一个典型的控制参数例子是系统的能量输入;博弈构成协同学所处理的这种控制参数是以一种“不确定”的方式作用到IU社会公正—非公正大系统上的;一个关于这种不确定性的例子是:我们对流体加热的方式是均匀的;此外,在上述方程中引入涨落力或者随机力,它对于促发全息协同构成是必需的。

5.从属权利要求——对于根据从属权利要求4 所述的本项发明建立面向价值链系统的分配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5A、在将人工智能运行系统与自然智能运行系统结合起来的一体化架构设计下,设置面向价值链系统的分配调节器,该装置不仅面向电子虚拟空间,而且面向真实物理空间

5B、将所寻的新解记为旧解(旧状态)与一个微小偏差的加和,即 ,然后我们将这一假定代入初始方程,并作线性化处理,即可以得到关于 ω  * 的方程:

                             

我们可以到 ω  * 的五种类型的解:一是 λ为正( λ  A )时呈指数增长、并大于 λ  B 的解;二是 λ为正( λ  B )时呈指数增长、并小于 λ  A 的解;三是 λ为0( λ  C )时的解;四是 λ为负( λ  D )时衰减、并大于 λ  E 的解;五是 λ为负( λ  E )时衰减、并小于 λ  D 的解,即

                  

                                          (  3. 11. 2 )

其中, ε为任一极小的正数;同时这些方程也决定了 v A [ AM ] 和  v B [ BM ] 的形状,各自有可能采取正弦波的形式;

B2)在新基 v [ · ] 上对 q  * [ · ] 作变换,系数记为 ξ  A ([ AM ] ,  t ) 和  ξ  B ([ BM ] ,  t );

现在我们将 q  * [ · ] 表示成所有这些可能模 v 的叠加,但是我们还不知道叠加的系数或幅度应取多少;记 v A   [ AM ] 的系数为 ξ  A ([ AM ] ,  t ) ,  v  B   [ BM ] 的系数为 ξ  B ([ BM ] ,  t ) , 

将旧系统 q  * [ · ] 变换到新的坐标上,这种变换并未改变全息构成系统本身的复杂性,但却可以使我们较为便利地处理上述方程;

5C、为了确立社会公正性,我们可通过建立如下关系式,来引入社会公正矫正指数:

式中, λ  FJ 可称为社会公正矫正指数,

   为正当业绩,

   为非正当业绩;

5D、利用全资源汇通网络价值链系统工程网络技术平台及操作系统,将智能集成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OS / IIC及其对接均衡表列与编制引擎技术、流程汇总技术、价值度量衡技术、资源配置调查栏、公平矢量分析表、功效配置器、分配调节器融为一体。

6.从属权利要求——对于根据从属权利要求4 所述的本项发明建立面向价值链系统的公正评价指标体系,其特征在于:

    6A、影响互联网用户资源配置社会资源配置公正系统设计与评价的合理性的主要因素有:设计与评价目标 A、设计与评价准则(指标、模型、结构) T、设计与评价体 G、设计与评价模式 M及设计与评价者的偏好 η;若设计与评价系统的可靠度记为 R ,则

                     R =  f (  A ,  T ,  G ,  M,   η)

如果将待设计和评价的互联网用户资源配置社会公正系统合理化指标组成参考数列,互联网用户资源配置社会公正系统合理化评价标准指标组成被比较数列,则可用灰关联度表示待设计和评价的互联网用户资源配置社会公正系统与各级别的接近程度,运用扩展的最小二乘方准则构造目标函数并通过求条件极值建立互联网用户资源配置社会公正系统合理化灰评价模型;

6B、设有 m项评价指标的 n个互联网用户资源配置社会公正系统因素组成参考数列:

                  x j = {  x j (  i ) |  i = 1, 2,…,  m ; j = 1, 2,…,  n  }                   ( 2. 15. 1 )

c级互联网用户资源配置社会公正系统合理化评价标准组成被比较数列 

                  x h = {  x h (  i ) |  h = I,  II,…,  c ; i = 1, 2,…,  m  }                  ( 2. 15. 2 )

记 x j 与 x h 的第 i个指标的绝对差

                        △ h (  i ) = |  x j (  i )  x h  (  i )  |                           ( 2. 15. 3 )

则 x j 与 x h 第 i个指标的接近程度用灰关联系数 ζ(  x j ,  x h ) 表示为 [43]

                               (  2. 15. 4 )

式中 为两级最小差; 为两级最大差; ρ为有分辨系数,取值范围为0 <  ρ< 1 ,一般取 ρ= 0. 5 时即有较高的分辨率;

    6C、设各种评价指标的权重为 w i (  i = 1, 2,…,  m ),则有灰关联度为

                                               (  2. 15. 5 )

将经典数学中的最小二乘方准则——距离平方和最小,扩展为权距离平方和最小准则,则以互联网用户资源配置社会公正系统合理化指标 x j 与分级标准指标 x h 间的差异度 u h j为权的加权距离表示为

                                            (  2. 15. 6 )

待设计和评价的互联网用户资源配置社会公正系统应划分为使 u h j 最小的级别,则有如下互联网用户资源配置社会公正系统合理化灰评价模型

     。

7.从属权利要求——对于根据从属权利要求6 所述的本发明建立面向价值链的资源配置公正系统,其特征在于:

作为行政配置系统公正系统、预算配置系统公正系统、投机配置系统公正系统、衍生配置系统公正系统等的组合,互联网用户资源配置体系包括如下九种类型的资源配置公正系统:

(C1)外部集中协同 / 内部集中协同类型的互联网资源配置公正系统;

(C2)外部集中协同 / 内部分散协同类型的互联网资源配置公正系统;

(C3)外部集中协同 / 内部集散协同类型的互联网资源配置公正系统;

(C4)外部分散协同 / 内部集中协同类型的互联网资源配置公正系统;

(C5)外部分散协同 / 内部分散协同类型的互联网资源配置公正系统;

(C6)外部分散协同 / 内部集散协同类型的互联网资源配置公正系统;

(C7)外部集散协同 / 内部集中协同类型的互联网资源配置公正系统;

(C8)外部集散协同 / 内部分散协同类型的互联网资源配置公正系统;

(C9)外部集散协同 / 内部集散协同类型的互联网资源配置公正系统。

说明书

基于OS / IIC 网络及其价值度量系统的功效配置器 

技术领域

本项发明涉及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和资源配置技术,是面向价值链系统(真实物理空间)而将智能集成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OS / IIC及其对接均衡表列与编制引擎技术、流程汇总技术、价值度量衡技术、资源配置调查栏、公平矢量分析表、功效配置技术、分配调节器融为一体的新技术。 

本发明人面向价值链而提出的称作“天地”计算的技术体系,是信息网络内部分布式处理 ( Distributed Computing )、并行处理 ( Parallel Computing ) 以及网格计算 ( Grid Computing) 和云计算 ( Cloud Computing ) 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进而是信息网络外部各种业务活动领域计量分析、会计分析、核算技术的发展,或者说是计量科学、统计理论和会计的网络一体化。   

本发明人提出的全球价值链动态汇通网络体系DCN / IIL ( VCSE ),是指以多层级多模式的价值链系统(VCS,从产品价值链PVC、企业价值链EVC,到产业价值链IVC、区域价值链RVC,以至国民价值链NVC、全球价值链GVC)为核心,以电信网 ( MCN )、计算机网 ( WWW ) 和广播电视网 ( BTN ) 三大网络融合为主要技术支持,将物流网 ( MN )、能流网 ( EN )、信息网 ( IN )、金融网 ( FN ) 和知识网 ( KN ) 五大网络融为一体,提供全领域、全系统、全过程综合集成业务服务的全球开放式网络体系。

集式的智能集成网络计算机体系及其全息协同组织操作系统,不仅涉及当今各种各样的 Web 功能,比如 Google 搜索、云计算服务、各种基于 GPS 定位的服务、移动浏览器等等以及传感网、物联网的各种功能,而且涉及各种各样的人工智能工具、设备和元器件以及各种各样的人类智能系统(包括电脑操作者),还涉及各种自动、半自动的服务系统、调度系统和交易系统。 

    本项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为价值链系统工程网络技术平台提供合理化配置技术。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ICT产业三大网络的融合及云计算网络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一直在国际国内大力向前推进。开放式网格服务结构OGSA ( Open Grid Services  Architecture ) 是最有影响力的网格体系结构,它将网格技术的应用从科学领域转入商业领域。虚拟可扩展局域网(VXLAN)是通向可按需创建的逻辑和虚拟网络的下一个重要步骤,它使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可用的计算和存储容量来支持关键任务应用程序。人们在互联网领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blog、Vlog、Podcast、Wiki、Socail NetWork Software、RSS、P2P、IM、VOIP等等,并建立了数以万计的新网站,提供各种各样的新式服务,都希望自己能够为互联网发现并创造新的价值。目前主要的Web2.0技术包括:Blog(网络日志)、TrackBack(反向引用)、RSS(聚合内容)、Wiki(超文本系统写作工具)、SocialBookmark(社会化书签)、网摘(网页书签)、SNS(社交网络)、P2P(伙伴对伙伴)、IM,等。NuWeb(Net User's Web)逐步成为Web3.0的一个理想的计划项目,这是一个以使用者为中心的分散式网络信息分享平台。VXLAN将能够通过扩展,提供数百万个逻辑网络,以满足在云中运行的应用程序的需求,高效利用网络资源。 

但是,在目前,ICT产业三大网络的融合正陷入夭折的危险境地,云计算技术的创新性严重不足,云计算的应用遭遇种种限制,云计算体系的开发遭遇业内热、业外冷的尴尬局面。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随着金融创新及金融风险的日益增加,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互联网用户竞争的空间和范围进一步扩大,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也在不断向前推进。二十世纪90年代主要面向互联网用户内部资源全面配置的思想,随之逐步发展成为怎样有效利用和配置整体资源的配置思想。在此形势下,本发明人李宗诚首先提出了智能集成计算机网络系统(NS / IIC)的概念报告。 

在建立基于智能集成经济多属性测度空间的汇通集合、基于智能集成经济多规则度量矩阵的汇通算子、基于智能集成经济多因子变权综合的汇通关系和基于智能集成经济多重性代数系统的汇通函数的基础上,本发明人提出要开发并建立以信息网络为平台而将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融为一体的全新网络体系——“全资源动态汇通网络”;进而提出要开发并建立一种将云计算和网格计算囊括在内的全新计算体系——面向知识资源配置、实物资源配置和金融资源配置的“天地”计算模式;再进而提出要开发并建立一种以计算机操作系统及互联网操作系统为关键而将各种认知操作和实践操作融为一体的全新操作系统。 

本项发明与本申请人李宗诚于2011年10月底至11月间通过电子系统正式向国家专利局提交的600项发明专利集(总名称为“价值链系统工程网络技术支持体系” [ IIN / VCSE; 2011 ])有密切关系。本项发明与发明专利集(IIN / VCSE)中的第001 项、第 002 项、第021项、第022项、第041项、第042项、第061项、第062项、第081项、第082项、第101项、第102项、第121项、第122项、第141项、第142项、第161项、第162项、第181项、第182项、第201项、第202项、第221项、第222项、第241项、第242项一起,共同构成发明专利“全资源汇通网智能集成技术支持体系 [ DCN / IISE ( ICT ) ]”。 

本项发明申请的所有文件的所有理论内容、数学模型和技术方案均取自本发明人李宗诚独立完成的下列学术成果。 

经过三十年的自由探索,独立发明人李宗诚教授在通过物理学、信息科学及系统工程等方面的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已发表80多篇论文(不包括合作完成的成果)的基础上,最近已独立写作完成八部与本次申报的600项技术发明有密切关系的学术巨著(共计3500万字),打算在2011年11 月之后陆续处理正式出版事宜。其中,主要代表作有: 

六卷本学术巨著《市场、规划和网络——全新经济科学技术通论》(作者:李宗诚);

学术著作《资源、网络和元系统——网络配置动力学和全息组织协同学》(作者:李宗诚);

学术著作《新科技时代物理学——系统复杂性探索和全息统一性探索》(作者:李宗诚);

学术著作《汇通数学分析导论——系统复杂性分析和全息统一性分析》(作者:李宗诚);

学术著作《科学大统一的核心——智能集成系统科学通论》(作者:李宗诚);             

学术著作《万物本源新探索——面向宇宙、生命和意识的元系统科学》(作者:李宗诚)。

发明内容

(一)本项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人提出包括本项发明在内、由600项发明专利构成的“价值链系统工程网络技术支持体系 [ DCN / IIL ( VCSE ),2011 ]”,其总体性目标在于,以互联网用户为中心,进而以全球价值链体系(GVC)为中心,以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基于计算机及其网络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一般智能集成系统(GIIS)升级进程的主线,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为相对封闭、相对静止的“资源池”——云计算网络注入灵魂、智能和生命,建造全球智能一体化协同网络计算机体系(CS / HSN ( GII )),将全球互联网打造成为真正具有生命及生态全息协同组织性质的技术支持体系。在此基础上,以认知系统与实践系统基于计算机辅助系统及互联网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高级智能集成系统(HIIS)演变进程的主线,建立基于元系统(MS)科学全新理论的智能集成科学技术体系(IIS & IIT,2011),将赋予生命活力的新型全球互联网与分散在世界各地各领域各部门的物流网、能源网、金融网和知识网融为一体,大力推行全球价值链系统工程,建立真正具有生命及生态全息协同组织性质的全球智能一体化动态汇通网络体系(DCN / HII ( GVC )),从而建造智能集成网、生命互联网和生态运行网。通过实施全球价值链系统工程技术集开发总体战略——本发明人李宗诚称之为“开天辟地”计划,将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贯通经纬的“天地”计算体系。

本发明人提出的全资源动态汇通网络计算概念,可以看作是一种以信息网络为平台而将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汇集贯通起来的应用模式。全资源动态汇通网络计算不仅面向计算机和信息网络,而且面向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它试图超越信息计算和信息网络计算,将信息计算和信息网络计算与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汇集贯通及运行紧密联系起来,实现智能集成一体化。 

本发明人提出要开发并建立的基于OS / IIC 网络及其价值度量系统的功效配置器技术,是面向价值链系统(真实物理空间)而将智能集成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OS / IIC及其对接均衡表列与编制引擎技术、流程汇总技术、价值度量衡技术、资源配置调查栏、公平矢量分析表、功效配置器、分配调节器融为一体的新技术。天地计算旨在通过信息网络支持下的物流、知识、金融全汇通网络,将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完备智能集成系统,并借助信息网络内外部SaaS / HSO、PaaS / HSO、IaaS / HSO、MSP / HSO 等全新的商业模式,将这种强大的计算能力分布到信息网络内外部终端用户手中。 

作为本项发明的基础,全新的逻辑基础包括全息汇通逻辑、两极汇通逻辑、两极全息汇通逻辑;全新的数学基础包括全息汇通数学、两极汇通数学、系统变迁分析数学;全新的科学基础包括资源配置动力学、全息组织协同学、系统功效价值论、博弈组织协同学、对冲均衡经济学、全息汇通物理学,以及由一系列全新理论的大综合而形成的贯通科学(交叉科学与横断科学)——元系统科学和智能集成科学;全新的技术基础是以价值链系统为核心、面向全息协同性的全新系统技术(集);全新的工程基础是以价值链系统为核心、面向全息协同性的全新系统工程(集)。 

(二)本项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1、基于OS / IIC 网络及其价值度量系统的功效配置器技术,是面向价值链系统(真实物理空间)而将智能集成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OS / IIC及其对接均衡表列与编制引擎技术、流程汇总技术、价值度量衡技术、资源配置调查栏、公平矢量分析表、功效配置器、分配调节器融为一体的新技术,是在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上,为了将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贯通经纬的“天地”计算体系,以互联网用户为中心,进而以全球价值链体系(GVC)为中心,以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基于计算机及其网络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一般智能集成系统(IIS)升级进程的主线,通过建立网络配置动力学及全息组织协同学基本模型和范式而提出来的新技术。

   本项发明面向价值链,建立资源配置公正系统设计的科学基础和技术原理,其内容要点归结为以网络技术平台用户终端集中组织与分散组织、合作机制与竞争机制作为“业绩—报酬”分配的基本方式;“业绩—报酬”分配基本方式的选择基础在于“业绩—报酬”规划分配系统的基本动力效应均衡,而“业绩—报酬”规划分配系统的基本动力效应关系的基础在于社会公正—非公正大系统的基础均衡,在于资源流动的先天因素和后天条件及二者的均衡关系; 

作为本项发明的基础,本发明人通过多项发明专利申请而提出的全资源动态汇通网络计算——简称“天地”计算,是一种以信息网络为平台而将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汇集贯通起来的应用模式,它不仅面向计算机和信息网络,而且面向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不仅涉及电信网的应用程序及流程、广电网的应用程序及流程、互联网的应用程序及流程以及传感网的应用程序及流程和物联网的应用程序及流程,而且涉及能源网的应用程序及流程、物流网的应用程序及流程、人流网的应用程序及流程以及金融网的应用程序及流程和知识网的应用程序及流程;它试图超越信息计算和信息网络计算,将信息计算和信息网络计算与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汇集贯通及运行紧密联系起来,最终实现十大网络(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传感网—物联网—能源网——物流网—人流网—金融网—知识网)的智能集成一体化,如图1 所示;

作为本项发明的支持系统,智能集成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是在真实物理空间和电子虚拟空间之间的信息界面上既以图形操作方式通过自然智能运行系统实现对人工智能运行系统的管理和控制、又以图形操作方式通过人工智能运行系统实现对自然智能运行系统的管理和控制,进而言之,是在物质世界(及真实物理空间)和精神世界(及电子虚拟空间)之间的信息界面上既以各种方式和手段通过实践运行系统及其计算机和各种网络辅助系统实现对认知运行系统及其计算机和各种网络辅助系统的管理和控制、又以各种方式和手段通过认知运行系统及其计算机和各种网络辅助系统实现对实践运行系统计算机和各种网络辅助系统的管理和控制,如图2 所示;

本项发明通过设置“资源配置调查栏”及“公平矢量分析表”, 在“流程汇总框”所确立的智能集成关系和基本应用区域的基础上,利用全资源汇通网络价值链系统全息对接均衡表列的模块化和集成化,建立合理化评价模型设计基础,为功效配置技术提供依据;

本项发明通过建立“功效配置器”及“分配调节器”,在“资源配置调查栏”及“公平矢量分析表”所确立的评价基础上,利用全资源汇通网络价值链系统工程网络技术平台及操作系统,将编制引擎技术、流程汇总技术、价值度量衡技术、资源配置调查栏、公平矢量分析表、功效配置器、分配调节器融为一体,如图3 所示;

对于本项发明,建立操作系统的一般技术要求和总体设计基础,进而建立操作系统的总体设计框架和基本构成设想;在此,以智能集成系统技术和价值链系统工程技术为基础,构筑一个由大量智能集成网动态交换机组(机、系统)、价值链网络动态调度机组(机、系统)和资源配置网动态服务机组(机、系统)组成的智能集成网及全资源汇通网(包含Internet和物联网);基于人—机组合的智能集成化,天地计算将认知系统及其计算机和网络辅助主导的各种资源分布结点、各种资源配置结点、各种配置组织结点与实践系统及其计算机和网络辅助主导的各种资源分布结点、各种资源配置结点、各种配置组织结点统一纳入到整个价值链体系的资源配置空间,如图4 所示。

2、对于价值链系统工程网络技术平台,建立资源配置调查栏及公平矢量分析表,如图5 所示: 

在将人工智能运行系统(以计算机及其互联网为主要技术支持)与自然智能运行系统结合起来的一体化架构设计下,设置资源配置调查栏和公平矢量分析表,该调查栏及分析表不仅面向电子虚拟空间,而且面向真实物理空间。

真实物理空间和电子虚拟空间之间的信息界面由面向电子虚拟空间的窗口和面向真实物理空间的天地共同构成,并以电子虚拟空间的窗口为桌面的辅助图形工作区,以面向真实物理空间的天地为桌面的主要图形工作区。一方面,在Windows(以Windows NT 为主)桌面上可以同时打开多个不同的窗口,用户可以设置这些窗口的大小和位置,以使自己能够快速到所需的窗口并在其中进行工作;另一方面,在Heaven‑earth 2012 桌面上可以同时打开多个不同的天地,用户可以设置这些天地的大小和位置,以使自己能够快速到所需的天地并在其中进行工作。 

在面向价值链系统的真实物理空间设置资源配置调查栏。 

按照智能集成网络计算机系统用户终端配置某个“业绩‑报酬”分配圈里的某个社会活动参与者所处的分配状况,我们可将“业绩‑报酬”规划分配系统的构成模式或格局分为多种类型,其中,约有大部分“业绩‑报酬”规划分配模式或格局属于社会非公正类型,约有相当一部分“业绩‑报酬”规划分配模式或格局属于社会不公正类型,另外约有一小部分“业绩‑报酬”规划分配模式或格局属于社会公正类型。 

智能集成网络计算机系统用户终端集中组织与分散组织、合作机制与竞争机制形成“业绩—报酬”分配的基本方式;“业绩—报酬”分配基本方式的选择基础在于”业绩—报酬”规划分配系统的基本动力效应均衡,而“业绩—报酬”规划分配系统的基本动力效应关系的基础在于社会公正—非公正大系统的基础均衡,在于资源流动的先天因素和后天条件及二者的均衡关系。 

在面向价值链系统的真实物理空间设置公平矢量分析表。 

对于智能集成网络计算机系统的资源配置,本发明建议采用作为相对量的序数对不同变量或指标作出分级排序,从而由14 方面的因素引出14 种主要变量或参数: 

(A)x 1 N A ——互联网用户资源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职位等级;

(B)x 2 N B ——互联网用户资源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权利;

(C)x 3 N C ——互联网用户资源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责任;

(D)x 4 N D ——互联网用户资源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义务;

(E)x 5 N E ——互联网用户资源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报酬;

(F)x 6 N F ——互联网用户资源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特殊背景因素;

(G)x 7 N G ——互联网用户资源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外在条件;

(H)x 8 N H ——互联网用户资源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能力;

(J)x 9 N J ——互联网用户资源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绩效;

(K)x 10 N K——互联网用户资源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表现;

(L)x 11 N L ——互联网用户资源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们的清廉程度;

(M)x 12 N M ——互联网用户资源配置社会管理机构的清廉程度;

(N)x 13 N N ——互联网用户终端某项社会活动的重要程度(权重);

(O)x 14 N O ——互联网用户终端某项社会活动的困难程度;

在构成IU资源配置社会公正‑非公正系统状态变量的上列14 个分量中,能够集中体现IU资源配置社会公正‑非公正状态的两个分量是x 5 N E ——IU资源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报酬和x 9 N J ——IU资源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绩效,x 5 N E ——IU资源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报酬和x 9 N J ——IU资源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绩效是否成比例,直接反映IU资源配置社会公正‑非公正状态:

x 5 N E ——IU资源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报酬和x 9 N J ——IU资源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绩效成比例时,直接反映IU资源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处于社会公正状态;

x 5 N E ——IU资源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报酬和x 9 N J ——IU资源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绩效不成比例时,直接反映IU资源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处于社会非公正状态;

对于“业绩‑报酬”对应关系,IU资源配置社会公正‑非公正系统状态变量的其它分量可看作IU资源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业绩的背景因素和约束条件;如果IU资源配置某个“业绩‑报酬”分配圈的IU资源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们职位不均等(但在社会地位方面未必处于不平等状态)、特殊背景因素不均等、先天外在条件不均等、清廉程度也不均等,那么,某个社会活动参与者的业绩与其报酬的对应关系未必能够直接反映该社会活动参与者是否处于社会公正状态,其中隐含着比较复杂的因素。

在面向价值链系统的天地操作平台系统功效仪的某个分析项上点击鼠标并弹出分析汇总框,在相应的分析图标上点击一下,可将某个分析项确定在价值链系统过程某个阶段的某个环节中某个领域的某个项目的分析图标上。 

在面向价值链系统的天地操作平台系统功效仪上通过逻辑定位框 → 编制引擎 → 流程数据库  → 资源配置调查栏 → 编制引擎 → 公平矢量分析表,确立价值度量基础关系,从而确定功效配置合理化区域。 

3、对于价值链系统工程网络技术平台,建立总体结构设计,如图6 所示: 

基本构成——基于各部门磁盘驱动器的全空间全资源驱动系统、基于各部门内部存贮器的全空间全资源存贮系统、基于各部门进程管理器的全空间全资源进程管理系统、基于各部门显示器的全空间全资源显示系统和基于各部门外围设备的全空间全资源外部联接系统,如图7 所示;

网络中心——价值链智能集成网站(VC / II 网站);

全新的VC / II 网站与现有的各种互联网网站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仅限于信息搜集、信息发布和信息交换,而且与智能集成化的决策控制机构紧密结合起来,成为动态组织、协调、控制中心;

决策控制中心——智能集成化的决策控制机构;

关键技术——全资源配置系统的技术支持——天地计算技术体系;

基础框架——HSCP / IIP协议(全息协同控制协议 / 智能集成网协议,Holo‑synergetic Control  Protocol / Inteligent Integrative Network Protocol ) ,如图8 所示;

从协议分层模型方面来看,HSCP / IIP由八个层次组成:全网络介质层、全网络接口层、全汇通网络层、全资源流动层、全流程汇总层、智能集成表示层、智能集成应用层和智能集成决策层;在此,我们不仅注重信息资源的配置,而且注重其它各种资源(知识资源、实物资源、能量资源、人力资源、金融资源、社会资源,等)的配置;不仅注重包括计算机在内的人工智能及其辅助系统,而且注重包括操作者在内的自然智能及其辅助系统;不仅注重计算机网络的互联,允许通信子网(网络接口层)采用已有的或是将来有的各种协议,而且注重其它各种网络(电信网、广电网、传感网、物联网、能源网、物流网、人流网、金融网、知识网等)的互联;

资源结点及其网络、配置结点及其网络、组织结点及其网络、组织集合及其系统;

HSCP / IIP 机制:IDP、IIP、HSCP、ODP、CMPII、SCFP、DUOP;

IIP地址:不仅限于人工智能体(包括计算机)及其网络,而且涉及自然智能体(包括操作员)及其网络;

——全资源配置(Allocation of Overall  Resources,此配置不仅仅限于计算机及互联网的资源配置,全资源包括信息资源、实物资源、能量资源、思维资源、人力资源、知识资源、金融资源,等);

——全流程汇总(Collection of Overall  Processes,此汇总不仅仅限于计算机流程及互联网流程的汇总,全流程包括信息流程、实物流程、能量流程、思维流程、人力流程、知识流程、金融流程,等);

——全贮存管理(Management of Overall  Stores,此管理不仅仅限于信息贮存或数据贮存的管理,全贮存包括信息贮存、实物贮存、能量贮存、思维贮存、人力贮存、知识贮存、金融贮存,等);

——全文件系统(Overall Files system,此系统不仅仅限于计算机文件及互联网文件的系统,全文件包括分别形成并存在于信息部门、实物部门、能量部门、思维部门、人力部门、知识部门、金融部门的文件,等);

——全网络通讯(Overall Networkings,此通讯不仅仅限于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的通讯,全网络包括信息网络、实物网络、能量网络、思维网络、人力网络、知识网络、金融网络,等);

——全安全机制(Overall Securities,此机制不仅仅限于计算机及互联网系统的机制,全安全包括信息安全、实物安全、能量安全、思维安全、人力安全、知识安全、金融安全,等);

——全使用者界面(Interfaces of Overall  Users,此界面不仅仅限于计算机及互联网系统的界面,全使用者包括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实物系统的使用者、能量系统的使用者、思维系统的使用者、人力系统的使用者、知识系统的使用者、金融系统的使用者,等);

——全驱动程序汇总(Collection of Overall  Device drivers,此汇总不仅仅限于计算机程序及互联网程序的汇总,全驱动程序包括信息系统的驱动程序、实物系统的驱动程序、能量系统的驱动程序、思维系统的驱动程序、人力系统的驱动程序、知识系统的驱动程序、金融系统的驱动程序,等);

功能汇总——全空间全资源搜索(天地搜索)、全空间全资源计算(天地计算)、全空间全资源GPS 定位(天地定位)、全空间全资源浏览器(天地浏览)等等功能之间的汇总;

主要机制——基于各类各方协议大汇总框架的智能集成网动态交换系统、机组和机体系、基于动态联盟组织及协议框架的价值链网络动态调度系统、机组和机体系、基于利益共同体及协议框架的资源配置网络动态服务系统、机组和机体系;

主要工具——处理器、浏览器、搜索引擎、传感器、射频识别、激光扫描器、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

主要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浏览技术、搜索技术、传感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激光扫描技术、红外感应技术、全球定位技术;

以600项最新技术发明所构成的智能集成系统技术和价值链系统工程技术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 RFID)等,构筑一个由大量联网的智能集成网动态交换机组(自动、半自动及人工机系统)、价值链网络动态调度机组(自动、半自动及人工机系统)和资源配置网动态服务机组(自动、半自动及人工机系统)组成的比Internet和物联网更为巨大的智能集成网和全资源汇通网。

4、对于价值链系统工程网络技术平台,建立面向价值链资源配置系统的功效配置器,如图9 所示: 

在将人工智能运行系统与自然智能运行系统结合起来的一体化架构设计下,设置面向价值链系统的功效配置器,该装置不仅面向电子虚拟空间,而且面向真实物理空间

由上列14 个主要变量可形成IU资源配置社会公正‑非公正系统的状态变量,即:

                     x = [ x 1 , x 2 , ··· , x 14 ],    i = 1, 2, ··· , 14

或           x = [ xA , xBxC  , xD , xE , xF , xG  , xH , xJ , xK , xL  , xM , xN , xO ]。

假定现在有一个由具有不同协同组织模式的多种子系统通过业绩、报酬以及背景因素和外在条件等而构成的社会公正—非公正大系统,进而假定该系统的所有子系统所具有的各种协同构成模式可分为如下十六种基本类型: 

构成模式类型1 —— IU社会公正类型的系统模式,可记作FJM 1 ,简称SFM 1 模式,以函数FFJ 1 表示FJM 1 模式,则有

F FJ 1 = FFJ [  FJM 1 ]  

或            FFJ 1 = FFJ ( FJM 1 = [ x 5 ≤ E II , x 6 ≤ F II , x 7 ≤ G II , x 9 ≤ J II ] )

其中,x 5 为包括各种无形好处的报酬,x 6为与能力和努力无关的先天外在条件(属于非正当因素)的综合评价分数,x 7 为与能力和努力无关的后天外在条件(属于非正当因素)的综合评价分数,x 9 为基本业绩的综合评价分数;

构成模式类型2 —— IU社会公正类型的系统模式,可记作FJM 2 ,简称FJM 2 模式,以函数FFJ 2 表示FJM 2 模式,则有

F FJ 2 = FFJ [  FJM 2 ]  

或                FFJ 2 = FFJ ( FJM 2 = [ x 5 >  E II , x 6 ≤ F II , x 7 ≤ G II , x 9 > J  II ] )

其中,变量的定义与构成模式类型1 相同;

构成模式类型3 —— IU社会不公正类型的系统模式(结果看起来公正而过程看起来不公正),可记作NFM 3 ,简称NFM 3 模式,以函数FNFJ 3 表示NFJM 3 模式,则有

F NF J3 = FNFJ  [ NFJM 3 ]  

或           FNFJ 3 = FNFJ ( NNFJM 3 = [ x 5  ≤ E II , x 6 ≤ F II , x 7 >  G II , x 9 ≤ J II ] )

其中,变量的定义与构成模式类型1 相同;

构成模式类型4 —— IU社会不公正类型的系统模式(结果看起来公正而过程看起来不公正),可记作NFJM 4 ,简称NFJM 4 模式,以函数FNFJ4 表示NFJM 4 模式,则有

F NFJ 4 = FNFJ  [ NFJM 4 ]  

或              FNFJ 4 = FNFJ ( NFJM 4 = [ x 5 >  E II , x 6 > F II , x 7 ≤ G II , x 9 >  J II ] )

其中,变量的定义与构成模式类型1 相同;

构成模式类型5 —— IU社会不公正类型的系统模式(表面上公正而实际上不公正),可记作NFJM 5 ,简称NFJM 5 模式,以函数FNFJ5 表示NFJM 5 模式,则有

F NFJ 5 = FNFJ  [ NFJM 5 ]  

或           FNFJ 5 = FNFJ ( NFJM 5 = [ x 5 >  E II , x 6 ≤ F II , x 7 > G II , x 9 > J II  ] )

其中,变量的定义与构成模式类型1 相同;

构成模式类型6 —— IU社会不公正类型的系统模式(结果看起来公正而过程看起来不公正),可记作NFJM 6 ,简称NFJM 6 模式,以函数FNFJ6 表示NFJM 6 模式,则有

F NFJ 6 = FNFJ  [ NFJM 6 ]  

或              FNFJ 6 = FNFJ ( NFJM 6 = [ x 5 ≤ E II , x 6 >  F II , x 7 ≤ G II , x 9 ≤ J II ] )

其中,变量的定义与构成模式类型1 相同;

构成模式类型7 —— IU社会不公正类型的系统模式(结果看起来公正而过程看起来不公正),可记作NFJM 7 ,简称NFJM 7 模式,以函数FNFJ7 表示NFJM 7 模式,则有

F NFJ 7 = FNFJ  [ NFJM 7 ]  

或            FNFJ 7 = FNFJ ( NFJM 7 = [ x 5 ≤ E II , x 6 >  F II , x 7 > G II , x 9 ≤ J II ] )

其中,变量的定义与构成模式类型1 相同;

构成模式类型8 —— IU社会不公正类型的系统模式(结果看起来公正而过程看起来不公正),可记作NFJM 8 ,简称NFJM 8 模式,以函数FNFJ8 表示NFJM 8 模式,则有

F NFJ 8 = FNFJ  [ NFJM 8 ]  

或           FNFJ 8 = FNFJ  ( NFJM 8 = [ x 5 > E II , x 6 > F II  , x 7 > G II , x 9 > J II ] )

其中,变量的定义与构成模式类型1 相同;

构成模式类型9 —— IU社会不公正类型的系统模式(过程看起来公正而结果看起来不公正),可记作NFJM 9 ,简称NFJM 9 模式,以函数FNFJ9 表示NFJM 9 模式,则有

F NFJ 9 = FNFJ  [ NFJM 9 ]  

或             FNFJ 9 = FNFJ ( NFJM 9 = [ x 5 ≤ E II , x 6 ≤ F II , x 7 ≤ G II , x 9 >  J II ] )

其中,变量的定义与构成模式类型1 相同;

构成模式类型10 —— IU社会不公正类型的系统模式(过程看起来公正而结果看起来不公正),可记作NFJM 10 ,简称NFJM 10 模式,以函数FNFJ10 表示NFJM 10 模式,则有

F NFJ 10 = FNFJ  [ NFJM 10 ]  

或            FNFJ 10 = FNFJ ( NFJM 10 = [ x  5 > E II , x 6 ≤ F II , x 7 ≤ G II , x 9 ≤ J II ] )

其中,变量的定义与构成模式类型1 相同;

构成模式类型11 —— IU社会非公正类型的系统模式(过程看起来不公正而结果看起来也不公正),可记作NFJM 11 ,简称NFJM 11 模式,以函数FNFJ11 表示NFJM 11 模式,则

F NFJ 11 = FNFJ  [ NFJM 11 ]  

或           FNFJ 11 = FNFJ ( NFJM 11 = [ x  5 ≤ E II , x 6 ≤ F II , x 7 >  G II , x 9 > J II ] )

其中,变量的定义与构成模式类型1 相同;

构成模式类型12 —— IU社会非公正类型的系统模式(过程看起来不公正而结果看起来也不公正),可记作NFJM 12 ,简称NFJM 12 模式,以函数FNFJ 12 表示NFJM 12 模式,则

F NFJ 12 = FNFJ  [ NFJM 12 ]  

或            FNFJ 12 = FNFJ ( NFJM 12 = [ x  5 > E II , x 6 > F II , x 7 ≤ G II , x 9 ≤ J II ] )

其中,变量的定义与构成模式类型1 相同;

构成模式类型13 —— IU社会非公正类型的系统模式(过程看起来不公正而结果看起来也不公正),可记作NFJM 13 ,简称NFJM 13 模式,以函数FNFJ13 表示NFJM 13 模式,则

F NFJ 13 = FNFJ  [ NFJM 13 ]  

或          FNFJ 13 = FNFJ ( NFJM 13 = [ x  5 ≤ E II , x 6 >  F II , x 7 ≤ G II , x 9 > J II ] )

其中,变量的定义与构成模式类型1 相同;

构成模式类型14 —— IU社会非公正类型的系统模式(过程看起来不公正而结果看起来也不公正),可记作NFJM 14 ,简称NFJM 14 模式,以函数FNFJ14 表示NFJM 14 模式,则

F NFJ 14 = FNFJ  [ NFJM 14 ]  

或             FNFJ 14 = FNFJ ( NFJM 14 = [ x  5 > E II , x 6 ≤ F II , x 7 > G  II , x 9 ≤ J II ] )

其中,变量的定义与构成模式类型1 相同;

构成模式类型15 —— IU社会非公正类型的系统模式(过程看起来不公正而结果看起来也不公正),可记作NFJM 15 ,简称NFJM 15 模式,以函数FNFJ15 表示NFJM 15 模式,则

F NFJ 15 = FNFJ  [ NFJM 15 ]  

或             FNFJ 15 = FNFJ ( NFJM 15 = [ x  5 ≤ E II , x 6 >  F II , x 7 > G II , x 9 > J II ] )

其中,变量的定义与构成模式类型1 相同;

构成模式类型16 —— IU社会非公正类型的系统模式(过程看起来不公正而结果看起来也不公正),可记作NFJM 16 ,简称NFJM 16 模式,以函数FNFJ16 表示NFJM 16 模式,则

F NFJ 16 = FNFJ  [ NFJM 16 ]  

或            FNFJ 16 = FNFJ ( NFJM 16 = [ x  5 > E II , x 6 > F II , x 7 >  G II , x 9 ≤ J II ] )

其中,变量的定义与构成模式类型1 相同;

对这个具有不同子系统模式的IU社会公正—非公正大系统的描述必须采用一个高阶多模式组合状态矢量,可记作 ,其中 [ · ] 表示由上列九种类型的协同构成模式组合而成的全息协同构成模式;在多数情况下,这个多模式组合状态矢量在空间上是变化的,这时多模式组合状态矢量应为;可以推断,世界上许多IU社会公正—非公正大系统都可以用一组具有下列非线性亚随机微分方程形式的多模式组合方程及其趋向函数和一组制约条件来描述,即 

                                      ( 3. 11. 1)

        Min :     (基本趋向函数)  ( 3. 11. 1 )

              R. C :    (基本制约条件)              ( 3. 11. 1 )

s. t :    (基本约束条件)       ( 3. 11. 1 )

其中,δ为任意小的正数,可看作是一个非线性多模式组合函数,有可能是一个微分或积分算子,非线性对自组织来说是绝对必需的;

多模式组合方程 ( 3. 11. 1) 及其趋向函数 ( 3. 11. 1 ) 和一组制约条件 ( 3. 11. 1 B ‑ ) 共同形成一个新型的微分方程组,可称之为非线性亚随机微分方程组;在中有一参数α,它是外界作用于IU社会公正—非公正大系统的控制参数。一个典型的控制参数例子是系统的能量输入;博弈构成协同学所处理的这种控制参数是以一种“不确定”的方式作用到IU社会公正—非公正大系统上的;一个关于这种不确定性的例子是:我们对流体加热的方式是均匀的;此外,还在上述方程中引入了涨落力或者随机力,它对于促发全息协同构成是必需的。

5、对于价值链系统工程网络技术平台,建立面向价值链资源配置系统的分配调节器,如图10 所示: 

在将人工智能运行系统与自然智能运行系统结合起来的一体化架构设计下,设置面向价值链系统的分配调节器,该装置不仅面向电子虚拟空间,而且面向真实物理空间。

将所寻的新解记为旧解(旧状态)与一个微小偏差的加和,即 

                            

然后我们将这一假定代入初始方程,并作线性化处理,即可以得到关于ω * 的方程:

                             

我们可以到ω * 的五种类型的解:一是λ为正(λ A )时呈指数增长、并大于λ B 的解;二是λ为正(λ B )时呈指数增长、并小于λ A 的解;三是λ为0(λ C )时的解;四是λ为负(λ D )时衰减、并大于λ E 的解;五是λ为负(λ E )时衰减、并小于λ D 的解,即

                  

                                         ( 3. 11. 2 )

其中,ε为任一极小的正数;同时这些方程也决定了v A [ AM ] 和 v B [ BM ] 的形状,各自有可能采取正弦波的形式。

在新基[ · ] 上对q * [ · ] 作变换,系数记为ξ A ([ AM ] , ) 和 ξ B ([ BM ] , )。 

现在我们将q * [ · ] 表示成所有这些可能模的叠加,但是我们还不知道叠加的系数或幅度应取多少;记v A  [ AM ] 的系数为ξ A ([ AM ] , ) , v  B  [ BM ] 的系数为ξ B ([ BM ] , ) , 

将旧系统q * [ · ] 变换到新的坐标上,这种变换并未改变全息构成系统本身的复杂性,但却可以使我们较为便利地处理上述方程。

全息构成配置原理(Principle of Holographic Constitution Disporal) 

请记住上述λ u 是正的量而λ s 是负的量。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数学手段导出全息构成配置原理了,它告诉我们:所有的被支配的主要模ξ B [ BM ],一般模ξ C [ CM ],次要模ξ D [ DM ] 和附属模ξ E [ EM ],都可以由主导模的序参数ξ A [ AM ]显式地表示,即

           

f A [ AM ] 和f B [ BM ] 还直接取决于时间,这是因为涨落力取决于。这可以看作是全息构成配置原理的数学形式。

全息构成序参数方程  

对于我们所处理的大部分IU社会公正性问题来说,全息构成序参数的数目通常是为数极少的,而被支配的主要模、一般模、次要模和附属模的数目则可能是庞大的。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将由原来的方程所描述的极其复杂的全息构成系统简化为一些相对而言简单得多的方程,即如下形式的全息构成序参数方程:

                      

为了确立社会公正性,我们可通过建立如下关系式,来引入社会公正矫正指数:

式中,λ FJ 可称为社会公正矫正指数,

  为正当业绩,

  为非正当业绩。

利用全资源汇通网络价值链系统工程网络技术平台及操作系统,将智能集成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OS / IIC及其对接均衡表列与编制引擎技术、流程汇总技术、价值度量衡技术、资源配置调查栏、公平矢量分析表、功效配置器、分配调节器融为一体。 

6、对于价值链系统工程网络技术平台,建立面向价值链系统的公正评价指标体系。 

    影响互联网用户资源配置社会资源配置公正系统设计与评价的合理性的主要因素有:设计与评价目标A、设计与评价准则(指标、模型、结构)T、设计与评价体G、设计与评价模式M及设计与评价者的偏好η;若设计与评价系统的可靠度记为,则 

                     R = f ( A , T , G , M,  η)

如果将待设计和评价的互联网用户资源配置社会公正系统合理化指标组成参考数列,互联网用户资源配置社会公正系统合理化评价标准指标组成被比较数列,则可用灰关联度表示待设计和评价的互联网用户资源配置社会公正系统与各级别的接近程度,运用扩展的最小二乘方准则构造目标函数并通过求条件极值建立互联网用户资源配置社会公正系统合理化灰评价模型。

设有m项评价指标的n个互联网用户资源配置社会公正系统因素组成参考数列: 

                  x j = { x j ( i ) | i = 1, 2,…, = 1, 2,…, n  }                   ( 2. 15. 1 )

c级互联网用户资源配置社会公正系统合理化评价标准组成被比较数列 

                  x h = { x h ( i ) | h = I,  II,…, = 1, 2,…, m  }                  ( 2. 15. 2 )

x j x h 的第i个指标的绝对差

                        △( i ) = | x  j ( i ) x h ( i )  |                           ( 2. 15. 3 )

x j x h i个指标的接近程度用灰关联系数ζx j x  h ) 表示为[43]

                              ( 2. 15. 4 )

式中为两级最小差;为两级最大差;ρ为有分辨系数,取值范围为0 < ρ< 1 ,一般取ρ= 0. 5 时即有较高的分辨率。

    设各种评价指标的权重为w i i = 1, 2,…, ),则有灰关联度为 

                                              ( 2. 15. 5 )

将经典数学中的最小二乘方准则——距离平方和最小,扩展为权距离平方和最小准则,则以互联网用户资源配置社会公正系统合理化指标x j 与分级标准指标x h 间的差异度u h j为权的加权距离表示为

                                           ( 2. 15. 6 )

待设计和评价的互联网用户资源配置社会公正系统应划分为使u h j 最小的级别,则有如下互联网用户资源配置社会公正系统合理化灰评价模型

         ( 2. 15. 7 )

7、对于价值链系统工程网络技术平台,建立面向价值链的资源配置公正系统,如图11。

作为行政配置系统公正系统、预算配置系统公正系统、投机配置系统公正系统、衍生配置系统公正系统等的组合,互联网用户资源配置体系包括如下九种类型的资源配置公正系统: 

(C1)外部集中协同 / 内部集中协同类型的互联网资源配置公正系统;

(C2)外部集中协同 / 内部分散协同类型的互联网资源配置公正系统;

(C3)外部集中协同 / 内部集散协同类型的互联网资源配置公正系统;

(C4)外部分散协同 / 内部集中协同类型的互联网资源配置公正系统;

(C5)外部分散协同 / 内部分散协同类型的互联网资源配置公正系统;

(C6)外部分散协同 / 内部集散协同类型的互联网资源配置公正系统;

(C7)外部集散协同 / 内部集中协同类型的互联网资源配置公正系统;

(C8)外部集散协同 / 内部分散协同类型的互联网资源配置公正系统;

(C9)外部集散协同 / 内部集散协同类型的互联网资源配置公正系统。

    (三)有益效果 

以用户为中心转向以价值链系统为中心,本发明为建立价值链系统工程网络技术平台提供了价值度量技术。

以价值链系统工程网络技术支持体系(600项已申请国家专利的最新技术发明)为核心技术,全新的价值链系统工程将成为全领域、全资源、全系统、全过程、全动态的系统工程,推动社会各项活动领域实现全程动态调查、全程动态预测、全程动态分析、全程动态设计、全程动态开发、全程动态培训、全程动态组织、全程动态实施、全程动态调试、全程动态管理、全程动态调度、全程动态监测、全程动态交流、全程动态检验、全程动态服务、全程动态追踪,等等。 

本项发明的主要功效,是利用全资源汇通网络价值链系统工程网络技术平台及操作系统,将智能集成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OS / IIC及其对接均衡表列与编制引擎技术、流程汇总技术、价值度量衡技术、资源配置调查栏、公平矢量分析表、功效配置器、分配调节器融为一体。 

要真正拥有自由的智能化生活、数字家庭和网络经济,就需要通过本项发明,依赖基于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融合而形成的智能集成一体化动态汇通网。第三代互联网是超越宽带和无线概念的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应用、服务和商业模式的综合体系,以及为了迎接这个可以预见的综合体系我们需要在未来几年内遵循或打破的网络规则。本项发明是全资源汇通网络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 

(四)附图说明    

图1 价值链系统工程综合业务服务平台与十大网络关系示意图。

图2 是现代智能集成配置系统基本联系示意图。 

图中,现代智能集成配置系统是在真实物理空间和电子虚拟空间之间的信息界面上既以图形操作方式通过自然智能运行系统实现对人工智能运行系统的管理和控制、又以图形操作方式通过人工智能运行系统实现对自然智能运行系统的管理和控制。 

图3 表示通过逻辑定位框和流程汇总技术而将资源配置调查栏、公平矢量分析表、功效配置器、分配调节器融为一体。 

图4 是高级智能集成配置系统与天地操作系统和视窗操作系统示意图 

高级智能集成配置系统及其天地操作系统和视窗操作系统,不仅提供面向电子虚拟空间的高效共享服务器与本地计算机各种资源,而且提供面向真实物理空间的自动、半自动及人工综合业务交流系统(包括信息交换机的机组、机及其体系)以及自动、半自动及人工综合业务调度系统(包括路由器的机组、机及其体系)和自动、半自动及人工综合业务服务系统(包括服务器的机组、机及其体系)。

图5 是资源配置调查栏基本设计图。 

图6 是价值链系统工程网络技术综合服务平台示意图。 

图7 是智能一体化网络计算机集操作系统示意图。 

智能一体化网络计算机集操作系统可简称作多维组合视窗操作系统,其总体设计框架如图7 所示。 

图8 是智能一体化网络计算机集操作系统基本构成示意图。 

基本构成——基于各部门磁盘驱动器的全空间全资源驱动系统、基于各部门内部存贮器的全空间全资源存贮系统、基于各部门进程管理器的全空间全资源进程管理系统、基于各部门显示器的全空间全资源显示系统和基于各部门外围设备的全空间全资源外部联接系统,如图8 所示。 

图9 是面向价值链资源配置系统的功效配置器基本设计图。 

图10 是面向价值链资源配置系统的分配调节器基本设计图。 

图11 是面向价值链资源配置系统的公正配置系统基本设计图。 

  

四、基于600项发明专利共同实施计划的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OS / IIC 网络及其对接均衡表列的价值度量系统是一个纵横交错的主体信息网络。研究的重点是计量数据库、模型库和知识库体系。它是全球互联网智能集成计量信息系统的核心,提供计量决策支持和专家咨询。

将知识库专家系统技术引进决策支持中,是当前人工智能研究和开发的动向之一。基于知识库的计量专家系统,除具有一般专家系统特点外,有自己的特:计量知识库与数据库、模型库一起,有密切关系,可共享资源和结果,从而在更高层次上展示整个系统功能;计量专家系统作为智能DSS的一部分,其推理系统不仅完成知识推理,还和定量计算结果综合起来,更有效地支持决策。 

我们可以将基于OS / IIC 的价值计量大系统VM / GIN 看作是由大量分布于各地、各领域、各种机构的构件(包括计算机构件和网络协调构件)信息的价值计量子系统VM 14、工具(包括计算机工具和网络协调工具)信息的价值计量子系统VM 13、手段(包括计算机手段和网络协调手段)信息的价值计量子系统VM 12、仪器(包括计算机仪器和网络协调仪器)信息的价值计量子系统VM 11、设备(包括计算机设备和网络协调设备)信息的价值计量子系统VM 10、设施(包括计算机设施和网络协调设施)信息的价值计量子系统VM 9、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和网络协调程序)信息的价值计量子系统VM 8、规则(包括计算机规则和网络组织规则)信息的价值计量子系统VM 7、技巧(包括计算机技巧和网络协调技巧)信息的价值计量子系统VM 6、规划(包括计算机设计方案和网络设计方案)信息的价值计量子系统VM 5、策略(包括计算机策略和网络协调策略)信息的价值计量子系统VM 4、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协调技术)信息的价值计量子系统VM 3、方法(包括计算机方法和网络协调方法)信息的价值计量子系统VM 2、战略(包括计算机战略和网络协调战略)信息的价值计量子系统VM 1等不同层次各种要素所构成的复杂性全息协同组织大系统,即 

VMS  = < VMψ; [ HSO ]  >     ( VM  = { VM 1 VM, ···, VM14 })。

经过三十年的自由探索,本申请人李宗诚(苏州大学教授)于2011年10月通过电子申请系统正式向国家专利局提交600项发明专利申请,并提交600份总计约4000万字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附图等材料。经过三十年的自由探索,本申请人李宗诚在通过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已发表80多篇论文(不包括合作完成的成果)的基础上,最近已独立写作完成八部与本次申报的600项技术发明有密切关系的学术巨著(共计3000万字),打算在2011年10月之后陆续处理正式出版事宜。 

本次申报的600项技术发明专利,是本申请人经过三十年独立自由探索而建立的一个自成体系的全新技术集,其总名称为“全球价值链网络技术支持体系”[ DCN / HII ( GVC );2011 ]。基于一系列学术研究新成果和600项最新技术发明,发明人李宗诚建立了一系列用于统一描述、分析、解释全球智能一体化网络计算体系(可称之为“天地”计算体系)及全球价值链动态汇通网络体系(DCN / HII ( GVC ))的资源配置动力学RDD模型(2011)、网络配置动力学NDD模型(2011)、智能集成协同学IIS模型(2011)以及全息组织协同学HOS模型(2011)和博弈组织协同学GOS模型(2011)。 

继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化技术之后,基于600项最新技术发明(2011)的全球价值链网络技术支持体系给人类带来智能一体化技术(IIT)和全息协同组织技术(HST)。 

作为智能一体化网络计算机系统软件基础而建立的全资源配置网络计算,可形象化地简称为“天地计算”(Heaven‑Earth Computing)。通过提供信息资源而获取实物资源、知识资源和金融资源的网络,可称为“天地”。在此,“天”代表信息网络,代表虚拟化,代表数字虚拟世界;“地”代表物流、知识、金融三大网络,代表实体化,代表真实世界。以信息网络为平台而将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融为一体的全新网络体系,可称为汇通网。 

“天地”不仅是一些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虚拟计算资源,而且是各种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实体运行资源;它不仅是一些包括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宽带资源等的大型服务器集,而且是各种包括供应系统、生产系统、服务系统、营销系统等的产业价值链和产业集。它是物流网、知识网和金融网联结汇通起来的全新体系。 

狭义天地计算(2010)是指信息网络内外部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是以多层级多领域多模式的价值链为中心,以全球智能一体化网络计算机系统(CS / HSN ( GII ))为主要技术支持,以基于需求的易扩展方式,通过融为一体的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获得所需的资源。“天地”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时付费。这种特性就如同我们使用水电一样使用信息网络内外部基础设施。 

广义天地计算(2010)是指信息网络内外部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是以多层级多领域多模式的价值链为中心,以全球智能一体化网络计算机系统(CS / HSN ( GII ))为主要技术支持,以基于需求的易扩展方式,通过融为一体的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信息网络内外部的技术和软件、汇通网相关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务,它具有超大规模、虚拟化、可靠安全等独特功效;“天地计算”图书版本也很多,都从理论和实践上介绍了天地计算的特性与功用。 

天地计算不仅将所有的计算资源集中起来,并由信息网络内部软件实现自动管理,无需人为参与;而且将所有的实体运行资源集中起来,并由信息网络外部软件实现自动管理,较少或无需人为参与。这使得应用提供者无需为繁琐的细节而烦恼,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业务,有利于创新和降低成本。用形象化的比方说法,这不仅好比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而且好比从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转向全区域动力供应、调度、控制和使用的智能集成一体化全息协同组织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信息网络支持下的物流、知识、金融全汇通网络进行传输的。    

天地计算(Heaven‑Earth Computing)必定是全息协同式的(HSO,李宗诚)。它既不是集中式的,也不是分布式的。它不仅是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网络存储(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虚拟化(Virtualization)、负载均衡(Load Balance)等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而且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的进一步融合与发展而将物流网、知识网和金融网紧密联系起来实现智能集成一体化的结果。

进而言之,天地计算是信息网络内外部各种计算技术的全面改进和发展,或者说是统计技术体系、会计技术体系、计量技术体系在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支持下在实体活动领域的全面实现。天地计算一方面是虚拟化 ( Virtualization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效用计算 ( Utility Computing )、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等概念混合演进并跃升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实体化 ( Substantiation ) 、计量科学技术、会计原理及技术、核算体系、资源配置动力分析、资源配置效应分析、博弈组织协同学分析、IaaS / HSO(信息网络内外部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 / HSO(信息网络内外部平台即服务)、SaaS / HSO(信息网络内外部软件即服务)等概念混合演进并跃升的结果。 

天地计算旨在通过信息网络支持下的物流、知识、金融全汇通网络,将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完备智能集成系统,并借助信息网络内外部SaaS / HSO(2010)、PaaS / HSO(2010)、IaaS / HSO(2010)、MSP / HSO (2010)等全新的商业模式,将这种强大的计算能力分布到信息网络内外部终端用户手中。 

天地计算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不断提高“天地”的处理能力,进而减少信息网络内外部用户终端的处理负担,最终使信息网络内外部用户终端简化成一个单纯的输入输出设备,并能按需享受“天地”的强大计算处理能力!    

基于一系列学术研究新成果和600项最新技术发明而提出一项可称之为“开天辟地”计划的战略——全球价值链系统工程技术集开发总体战略。此战略的目标可归结如下:

层级I 、在技术开发的基础方面(ICT产业链的前端),从以互联网用户为中心转向以互联网用户终端功效链(EC / IU)为中心,以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基于计算机及其网络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一般智能集成系统(IIS)升级进程的主线,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2011)、数学基础(2011)、科学基础(2011)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2011)和工程基础(2011),为相对封闭、相对静止的“资源池”——云计算网络注入灵魂、智能和生命,建造全球智能一体化网络计算机系统(CS / HSN ( GII )),将全球互联网打造成为真正具有生命及生态全息协同组织的技术支持体系。

层级II 、在全新技术的应用方面(ICT产业链的末端),从以互联网用户终端功效链(EC / IU)为中心转向以多层级多模式的全球价值链体系(GVC)为中心,以认知系统与实践系统基于计算机辅助系统及互联网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高级智能集成系统(HIIS)演变进程的主线,建立基于元系统(MS)科学全新理论(2011)的智能集成科学技术体系(IIS & IIT;2011),将赋予生命活力的新型全球互联网与分散在世界各地各领域各部门的物流网、能源网、金融网和知识网融为一体(DCN),大力推行全球价值链系统工程,建立真正具有生命及生态全息协同组织的全球智能一体化动态汇通网络体系(DCN / HII ( GVC )),从而建造智能集成网、生命互联网和生态运行网。 

实现全球价值链网络技术支持总体战略目标的主要环节: 

——以600项最新技术发明所构成的智能集成系统技术和价值链系统工程技术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 RFID)等,构筑一个由大量联网的智能集成网动态交换机组(自动、半自动及人工机系统)、价值链网络动态调度机组(自动、半自动及人工机系统)和资源配置网动态服务机组(自动、半自动及人工机系统)组成的比Internet和物联网更为巨大的智能集成网和全资源汇通网。

——以600项最新技术发明所构成的智能集成系统技术和价值链系统工程技术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 RFID)等,我们可以为各行各业客户度身打造集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业务管理于一体的价值链系统工程综合应用解决方案。 

——以600项最新技术发明所构成的智能集成系统技术和价值链系统工程技术为基础,利用先进的通讯、计算机、自动控制、传感器技术,全面实现对各种企业系统、各类机构组织、部门经济系统、区域经济系统以及国民经济系统和全球经济系统的实时控制、协调和管理。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9:18: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744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