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圆形针织机的废油再生装置

著录项
  • CN201580040186.6
  • 20150602
  • CN106536802A
  • 20170322
  • SIPRA专利发展合作股份有限公司
  • Z·赖克;W·鲍尔;M·赫勒
  • D04B35/28
  • D04B35/28 F16N19/00 F16N39/06

  • 德国阿尔布施塔特
  • 德国(DE)
  • 20140703 DE102014109303.8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邓斐
  • 20160107 WO/2016/000896
  • 2017012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圆形针织机的废油再生装置,其包括:用以捕集来自机器的废油的废油收集容器(11);和用于经过滤废油和新油的贮存容器(12);以及设置在容器(11,12)之间的连接管道(13);和至少一个过滤装置(14,16,19),其中,在两个容器(11,12)内均设置有液位测量装置(21,22;26,27),这些液位测量装置与控制装置连接,利用该控制装置可以操控废油收集容器的供油泵(18)。
权利要求

1.用于圆形针织机的废油再生装置,其包括:用以捕集来自机器的废油的废油收集容 器(11,11′);和用于经过滤废油和新油的贮存容器(12,12′);以及设置在容器(11,12;11′, 12′)之间的连接管道(13,13′);和至少一个过滤装置(14,16,19;14′,16′,19′),其中,在两 个容器(11,12;11′,12′)内均设置有液位测量装置(21,22;26,27;21′,22′;26′,27′),这些 液位测量装置与控制装置连接,利用该控制装置能够操控所述废油收集容器的供油泵(18, 1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油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道(13,13′)引导经过过 滤装置(14,14′)。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废油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油收集容器(11′)和新鲜 油容器(12′)构造为一个共同容器(32)的分隔的空腔。

4.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废油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废油收集容器 (11,11′)的入口(15,15′)处设置有用于针织机的被捕集的废油的粗滤器(16,16′)。

5.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废油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废油收集容器 (11,11′)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分离废油中的金属成分的磁体(17,17′)。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废油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废油收集容器的入口(15, 15′)的区域内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磁棒(17,17′)。

7.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废油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油收集容器的 供油泵(18,18′)通过细滤器(19,19′)将油吸入。

8.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废油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新鲜油容器(12, 12′)中设置有用于将油输送给针织机的供油泵(23,23′)。

9.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废油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新鲜油容器(12)具有 带有接于下游的粗滤器(29)的入口(28),用以手动注入新油。

10.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废油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管道(13, 13′)中设置有通流监视装置(30,30′)。

11.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废油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液位测量装置 (22,23;22′,23′)探测到达到所述废油收集容器(11,11′)内油位的最大值时,所述控制装 置便激活所述废油收集容器(11,11′)的供油泵(18,18′)。

12.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废油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新鲜油容器(12, 12′)内的液位测量装置(26,27;26′,27′)探测到超过该新鲜油容器(12,12′)内油位的最大 值时,所述废油收集容器(12;12′)的供油泵(18,18′)被解除激活。

13.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废油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当通流监视装置(30, 30′)在所述连接管道(13,13′)内没有探测到或者仅仅探测到很少的油流过时,所述控制装 置便将所述废油收集容器(11,11′)的供油泵(18,18′)解除激活。

14.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废油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液位测量装置 (21,22;26,27;21′,22′:26′,27′)在相应容器(11,12;11′,12′)内探测到低于油位的最小 值时,所述控制装置便将两个容器(11,12;11′,12′)的供油泵(18,23;18′,23′)均解除激 活。

15.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废油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废油再生装置具有 装有新油的第三容器(31),该第三容器与新鲜油容器(12′)连接并具有与所述控制装置连 接的供油泵(33)。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废油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按下述方式激活所 述第三容器(31)内的供油泵(33),使得在新鲜油容器(12′)内存在的新油始终比经再生的 废油多,其中,来自所述废油收集容器(11′)的经再生的废油的流入和来自所述第三容器 (31)的新油的流入能够通过流量测量装置(30′)进行测量。

17.圆形针织机,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废油再生装置,其中,该废 油再生装置(10,10′)设置在圆形针织机的机架上。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圆形针织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圆形针织机上可加装废油输 送装置(10,1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圆形针织机需要相当大量的润滑油,用以润滑特别是以很高速度运动的针和沉降 片并从而抵御这些构件的过早磨损,。

迄今为止,都是将在机器中产生的废油清除或者将其在外部净化单元中再生处 理。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圆形针织机上提供一种废油再生处理的可行方案,以便能够 降低机器的润滑油消耗。

此目的通过一种用于圆形针织机的废油再生装置得以实现,其包括:用以捕集来 自机器的废油的废油收集容器;和用于经过滤废油和新油的贮存容器;以及设置在容器之 间的连接管道;和至少一个过滤装置,其中,在两个容器内均设置有液位测量装置,这些液 位测量装置与控制装置连接,利用该控制装置可以操控废油收集容器的供油泵。在此,优选 所述连接管道可以引导经过一个过滤装置。此外,废油收集容器与用于经过滤废油和新油 的贮存容器也可以设计成一个共同容器的分隔的空腔。

本发明的装置允许实现对废油的全自动再生处理,该废油经过净化后储存在新鲜 油容器内并重新输送给圆形针织机。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实现节省润滑油消耗高达30%。由 此带来了显著的成本节省,原因之一也归于废油清除是很昂贵的。

在所述装置的一种有益的设计中,在废油收集容器的入口处设置有一个用于针织 机的被捕集的废油的粗滤器。粗的颗粒状杂质通过这种方式被拦截并且不会到达废油收集 容器中。在需要时可以通过入口将粗滤器取出并加以清洗或替换。

若在废油收集容器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分离废油中的金属成分的磁体,则产生 进一步的优点。优选地,为此可以在废油收集容器的入口区域内设置一个或多个磁棒。废油 仅仅很少量地以油滴的形式从机器中返回。这些油滴沿着磁棒流淌。随此,其内含有的金属 部分便附着在棒的表面上。

作为另外的预净化措施,废油收集容器的供油泵可以通过一个细滤器将油吸入。 在连接管道内通向新鲜油容器的过滤装置通过这种方式得以减负并且不会那么快就堵塞 (失效)。

在废油再生装置的一种可能构造中,在新鲜油容器内还设置有一个用于将油输送 给针织机的供油泵。然而该供油泵也可以安置在新鲜油容器之外。

由于油的一部分被机器消耗掉,所以有必要:除了经再生的废油之外,还为机器输 送新油。为此,新鲜油容器可以具有一个带有接于下游的粗滤器的入口,用以手动注入新 油。该粗滤器确保在注入新油时没有污物进入新鲜油容器中。

若在连接管道中设置有一个通流监视装置,则能够实现进一步的优点。该通流监 视装置同样可以与所述控制装置耦联。当通流监视装置由于过滤器堵塞之故在连接管道内 没有探测到或者仅仅探测到很少的油流过时,控制装置于是可以将废油收集容器的供油泵 解除激活。另外,在通流由于过滤器堵塞而下降时可以发出一个警告信号,该信号告知更换 过滤器的必要性。

为了避免废油收集容器溢出,当液位测量装置探测到达到废油收集容器内油位的 最大值时,控制装置可以激活废油收集容器的供油泵。于是将废油通过过滤装置引入新鲜 油容器中。

可以通过如下方式防止新鲜油容器溢出,即:当新鲜油容器内的液位测量装置探 测到超过该新鲜油容器内油位的最大值时,则将废油收集容器的供油泵解除激活。

另外,当液位测量装置在相应容器内探测到低于油位的最小值时,控制装置可以 将两个容器内的供油泵都解除激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可靠地避免泵空转。

若新油中的液位测量装置测得精确的油位,则可以保证将经再生的废油与新油之 间的混合比保持恒定,也就是说,在输送给针织机的新油中始终充分地存在添加剂。

然而可以设置一个用于新油的第三容器,该第三容器与新鲜油容器连接并具有与 控制装置连接的供油泵。控制装置则可以按下述方式激活该第三容器内的供油泵,使得在 新鲜油容器内存在的新油始终比经再生的废油多,其中,可以通过流量测量装置测量来自 废油收集容器的经再生的废油的流入和来自第三容器的新油的流入。在此,控制装置还可 以将经再生的废油与新油之间的混合比调节到一恒定的值。

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按照本发明的废油再生装置的圆形针织机,其中,废 油再生装置设置在圆形针织机的机架上。

在此,优选在圆形针织机上可加装这种废油输送装置,以便能够将已经处于运行 当中的机器也改造为本发明的圆形针织机。

下文将参照附图进一步详细地阐述本发明的废油再生装置的优选设计。

附图示出:

图1为第一废油再生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第二废油再生装置的示意图。

图1示出了一种包括一个废油收集容器11和一个新鲜油容器12的废油再生装置 10。这两个容器11和12通过一个连接管道13相互连接。连接管道13引导经过一个过滤装置 14。

来自在此未详细示出的圆形针织机的废油通过一个入口15一滴一滴地到达废油 收集容器11中。在入口15的区域内设置有一个用于滤出粗颗粒的粗滤器16以及一个用于从 废油中分离出金属成分的磁棒17。此外,废油收集容器11还具有一个供油泵18,该供油泵经 过一个细滤器19吸入废油并且经过上升管道20将其输送给带有过滤装置14的连接管道13。 另外,在容器11内设置有一个液位测量装置,该液位测量装置在此包括一个用于最大油位 的传感器21和一个用于最小油位的传感器22。传感器21、22与一个未详细示出的控制装置 连接,利用该控制装置可以操控泵18。

在新鲜油容器12内也设置有一个供油泵23,该供油泵经过一个细滤器系统24吸入 新油并将其运送到一个出口25,该出口例如可以通过一个软管管路(未示出)与针织机连 接。泵23如同包括一个用于最大油位的传感器26和一个用于最小油位的传感器27的液位测 量装置那样与控制装置连接。此外,在新鲜油容器12上设置有一个用于补注新油的入口28, 借其代偿由针织机消耗掉的废油。连接管道13也引导通过这个入口28。为了在手动补注新 油时避免污物进入容器12中,在入口28的区域内设置有一个粗滤器29。

一旦传感器21在废油收集容器11内探测到达到最大油位,就通过控制装置将泵18 激活,该泵将废油经过过滤装置14和连接管道输送给新鲜油容器12。在此,在连接管道13内 设置有一个通流监视装置30,该通流监视装置探测过滤装置14的阻塞并在这样的情况中通 过控制装置使泵18停止运转。若在新鲜油容器12内由传感器26探测到达到最大油位,则同 样由控制装置使泵18停止运转。因此,传感器21和26用来避免容器11和12溢出。而容器11和 12内用于最小油位的传感器22和27则与控制装置配合作用来防止泵18和23空转。

特别是在新鲜油容器12内的液位测量装置也可以精确地测量油位。这一点可以实 现:经再生的废油与补注的新油之间的混合比在新鲜油容器内始终保持恒定。新油占一定 的百分比是必要的,因为油中含有的添加剂在废油再生过程中失去了。

废油再生装置10具有两个可以相互独立地装配在圆形针织机中的容器11和12,从 而可以将其容易地加装在现有的圆形针织机上。

与废油再生装置10不同,在图2中示出的废油再生装置10′只具有唯一一个容器 32。废油收集容器11′和新鲜油容器12′构造为所述容器32的分隔的空腔。此外,一个用于新 油的第三容器31作为空腔集成在该容器32中。

来自于圆形针织机的废油经过入口15′被输送给废油收集容器11′。在这个入口下 游又设置有一个用于分离出金属颗粒的磁棒17′。在再生装置10′中,通向新鲜油容器12′的 连接管道13′以及一个过滤装置14′和一个流量测量装置30′现在设置在废油收集容器11′ 的内部。废油又经过泵18′和细滤器19′被吸入并且导入新鲜油容器12′之中。此外,在废油 收集容器内又再次设有用于最大和最小油位的传感器21′和22′。

在新鲜油容器12′中,除了用于最大和最小油位的传感器26′和27′之外还设置有 一个供油泵23′,该供油泵经过一个细滤器24′吸入新油并将其经过一个出口25′输送给圆 形针织机。

用于新油的第三容器31具有一个用于手动补注新油的入口28′。在这个入口下游 接有一个粗滤器29′。此外还设置有一个供油泵33,该供油泵经过一个细滤器34吸入新油并 将其经过管连接部35引向新鲜油容器12′。另外,容器31具有用于最大和最小油位的传感器 36、37。

对废油收集容器11′和新鲜油容器12′之间油流的控制与图1所示废油再生装置10 中的控制一样。然而,还附加地根据流量测量装置30′的信号这样地操控新油从容器31到新 鲜油容器中的输送,使得在新鲜油容器12′内始终存在经再生的废油与新油的恒定比例。通 过这种方式可以保证:输送给圆形针织机的新油始终充分含有添加剂。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5:19: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723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