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包含耐高温金属化合物的发光体的白炽灯

著录项
  • CN200580042075.5
  • 20051201
  • CN101073139
  • 20071114
  • 电灯专利信托有限公司
  • A·邦克;M·达姆;G·罗森鲍尔
  • H01K1/10
  • H01K1/10 H01K1/50 H01K1/52

  • 德国慕尼黑
  • 德国,DE
  • 20041208 DE200410059174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曹若;刘华联
  • 20051201 PCT/DE2005/002170
  • 20060615 WO/2006/060995
  • 20070607
摘要
白炽灯(1)具有发光体(7),该发光体与填充物一起共同真空密封地装入灯管(2)内,其中发光体(7)具有金属碳化物,其熔点高于钨的熔点。此外灯管不仅包含碳,而且也包含氢和氟,优选作为化合物。
权利要求

1.白炽灯,它具有包含着耐高温金属化合物的发光体(7),并 且具有固定着发光体(7)的电流引线(10),其中发光体与填充物一 起真空密封地装入在灯管(2)内,其中发光体的材料包含一种金属碳 化物,该金属碳化物的熔点在钨的熔点附近,优选高于钨的熔点,并 且所述白炽灯具有灯管,该灯管由高熔点玻璃制成,其特征在于,所 述填充物同时包含三种成分,碳、氢和氟,其中填充物至少与灯管内 壁的一部分具有直接接触,并且其中碳作为化合物被装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炽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体被由 石英玻璃、维克玻璃或硬玻璃制成的灯管所围绕。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炽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物使用 惰性气体形式的、特别是稀有气体和/或氮气形式的至少一种基本气 体。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炽灯,其特征在于,氢和氟中的至少 一种成分作为化合物被装入到灯管内。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白炽灯,其特征在于,所有三种成分作 为化合物被装入到灯管内。

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白炽灯,其特征在于,由选自Cl、Br、 J中的至少一种另外的卤素作为化合物被装入到灯管内。

7.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白炽灯,其特征在于,所述 发光体是一种螺旋形线材或带材,该线材或带材至少在其表面上由碳 化钽构成。

8.按照上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白炽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体由ZrC、HfC或者这些碳化物的合金构成,其中合金优选包 含TaC,其中发光体特别是螺旋形线材。

9.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白炽灯,其特征在于,所述 发光体由芯和在发光体表面的涂层组成,其中芯特别是铼线材或者碳 纤维或碳纤维束,其中涂层由碳化物构成。

10.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白炽灯,其特征在于,碳 的摩尔浓度比氟的摩尔浓度至少大3倍、优选大5至40倍,并且氢的 摩尔浓度比碳的摩尔浓度至少大4倍、优选大5至40倍。

11.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白炽灯,其特征在于,其它的用于把 钽输送回发光体所需卤素的摩尔浓度小于氢浓度的一半,并且优选小 于氢浓度的十分之一。

12.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白炽灯,其特征在于,针对1巴的冷 充压力,碳的摩尔浓度在0.1%和5%之间,其中其它用于钽循环过程所 需卤素的摩尔浓度在500ppm和5000ppm之间。

1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炽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体与 电流引线连接,其中金属催化剂如此固定在至少一个电流引线上,使 得用作催化剂的金属在灯工作时经受在100℃和600℃之间范围的温 度。

14.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白炽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是 一种线材、小薄片或螺旋线。

15.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白炽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作 为涂层涂敷在至少一个电流引线上。

1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炽灯,其特征在于,针对1巴的冷 充压力,碳的摩尔浓度在0.1%和5%之间。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以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具有包含着耐高温 金属化合物的发光体的白炽灯为出发点。在此特别涉及具有含碳化物 的发光体的白炽灯,本发明特别涉及卤灯,其具有由TaC制成的发光 体,或其发光体包含TaC作为基本组成部分或涂层。

背景技术

提高白炽灯效率的已知选择是应用由高熔点的陶瓷、比如碳化钽 形成的灯丝。为此参见例如Becker,Ewest:“碳化钽的物理和辐射 技术特性(Die physikalischen und strahlungstechnischen Eigenschaften des Tantalkarbid)”,技术物理期刊(Zeitschrift fuer technische Physik),第5期148-150页和第6期216-220 页(1930)。从这种事实中得出效率的提高,即由金属碳化物制成的 炽热体由于与纯金属相比的非常高的熔点可以运行在较高温度下:与 钨的熔点3410℃相比,TaC的熔点为3880℃。此外与钨相比,碳化物 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发射系数大于在红外范围内的发射系数。特别是碳 化钽是比钨更好的“选择辐射源”。

碳化钽发光体运行在高温下的问题是消除积碳;这导致形成了具 有较高特定电阻系数和较低熔点的附加碳化物,并因此导致快速毁坏 发光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文献中到多种方案。

在US-A 3 405 328中提到的可能性在于,清除在碳化钽发光体上 的多于碳。于是通过从内部渗出来补偿从发光体向外挥发地、在灯管 壁上沉积的碳。

另外一种可能性是向填充气体添加碳和氢,例如参见US-A 2 596 469。对此在灯管中产生碳循环过程。在较高温度下挥发出的碳在较低 温度下与氢反应而生成碳氢化合物,其通过对流和/或扩散被输送回发 光体,在发光体上,碳氢化合物再度分解。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碳再 度积聚在发光体上。对于运作的碳循环过程大多必须使用氢过量,以 便避免在灯管中碳的沉积(碳黑的形式)。例如在应用甲烷或乙烯的 情况下,氢的分压力必定比碳氢化合物的分压力大约大2倍。否则在 灯管中可能发生碳的沉积。因为碳和氢的必需浓度大多数在直到百分 之几的范围内,氢的比例过高对灯的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降低效率损失,除了氢之外,卤素也用于与碳的反应,参见 例如US-A 3 022 438。从发光体挥发的碳在接近灯管壁的冷区域内与 例如氯原子反应而生成化合物CCl4,由此避免碳沉积在壁上。通过转 移过程,比如对流和扩散,碳-卤素化合物被输送回到灯丝方向,在此 其在较热的区域内分解释放出碳。碳可以再度积聚在螺旋灯丝上。为 了通过卤素和氢防止碳沉积,根据US-A 3 022 438,不仅在灯中注入 的卤元素的总量、而且氢元素的总量都必须大于在气相中存在的碳的 总量。因为仅在大约150℃左右或之下,才可能形成碳氯化合物和碳溴 化合物,在灯上应用碳-卤素循环过程要求相对较大的灯管体积,并因 此灯管温度限制在200℃左右或之下。基于氯或溴的碳-卤循环过程在 至少200℃的温度和相应较小的灯管尺寸时肯定不能工作。应用卤素避 免在灯管壁上沉积碳的其它缺点在于,在为此所需的相对较大的卤素 浓度的情况下,支架组成部分或在较冷区域的螺旋灯丝被腐蚀。

在TaC的相对较高的运行温度下,除了碳(C)的挥发外,发光体 也可能发生小规模的钽(Ta)挥发,例如参见J.A.Coffman、 G.M.Kibler、T.R.Reithof、A.A.Watts:WADD-TR-60-646部分I (1960)。因此用于把碳送回发光体的循环过程与把钽送回发光体的 另外循环过程相叠加是适宜的,参见DE-A 103 56 651。例如通过使 用氢避免在灯管壁上沉积碳,通过使用卤素,比如氯或溴或碘,可以 避免钽的沉积。可是也可以使用其它元素。

关于应用卤素的例外情况是使用含氟的化合物。原则上氟特别适 合于形成氟循环过程,因为碳氟化合物直到远大于2000K的温度还是 稳定的,例如参见Philips techn.Rdsch.35.228-341.Nr.11/12。因 此,一方面有效防止灯管壁变黑,并且另一方面目标明确地将碳送回 发光体的最热位置(再生循环)。这种碳-氟循环过程不仅可以用于具 有由碳形成的发光体的灯,而且也适合于具有由金属碳化物所形成的 发光体的灯。可是这方面的缺点是,灯管壁必须防止氟的腐蚀,参见 US 3 022 438(Cooper,Vevwendung Fin TaC Lampen)。也许还 要保护支架部分。由于与此相关的费用,直到今天还没有大规模应用 氟循环过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 具有发光体的白炽灯,该发光体含有耐高温的金属化合物、并且特别 是含碳化物的发光体,该白炽灯寿命长并且克服了发光体挥发成份耗 尽的问题。另外的任务是最佳地利用氟的作用。

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来完成这项任务。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 特别有利的方案。

耐高温金属化合物的概念是指这样的化合物,其熔点接近钨的熔 点,部分甚至高于钨的熔点。发光体的材料优选TaC或Ta2C。但Hf、 Nb或Zr的碳化物以及这些碳化物的合金也是适用的。此外这类金属的 氮化物或硼化物。这些化合物的共同特性是,由这种材料形成的发光 体在运行中耗尽至少一种元素。

如果发光体在较高温度下运行,根据发光体材料特性,会发生材 料或材料组成部分的挥发。这种挥发出的材料或者其组成部分通过例 如对流、扩散或热扩散被转移,并且在灯的另外位置析出,例如灯管 壁或支架部分上。由于材料或其组成部分的挥发,发光体快速损坏。 由于在灯管壁上沉积的材料,光的透射显著降低。

实例:

(a)从钨灯丝上挥发出的钨在常规的白炽灯中转移到灯管壁,并 且在那里析出。

(b)在较高温度下运行的碳化钽发光体分解并产生脆性的、与TaC 相比在较低温度下熔化的亚碳化物Ta2C和气态的碳,其被转移到灯管 壁并在那里析出。

提出的任务在于,通过适当的措施降低发光体的挥发或使其可 逆。

已经证实,与上面提到的含氟化合物的相关专利申请不同,在具 有由金属碳化物形成的发光体和没有保护的玻璃(例如石英、硬玻璃) 灯管的灯中也可以有益地应用氟,当除了氢和可能其它的卤素外使用 氟时。通过对除了惰性气体外包含有碳氢化合物和氢的填充气体的含 氟化合物附加地确定剂料,达到避免灯管变黑和延长寿命的有利效 果。氟可以例如以CF4或有氟化作用的碳氢化合物、比如CF3H、CF2H2、 C2F4H2等的形式确定剂量。该化合物在较高温度下分解释放出氯。在氟 反应的情况下,在灯管壁上至少少量产生氧或者含氧化合物,比如CO, 如果限制产生的氧量,则证明显没有妨碍。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氧量 必须低于碳和存在的氢的量。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氧与在气相中存在 的含氟化合物一起产生有利作用。可是这种有利作用不能归并为比如 在Philips techn.Rd sch.35,228-341.Nr.11/12中所描述的碳-氟 循环过程,因为氯在接近灯管壁的温度下绝对不可能再形成碳-氟化合 物,比如CF4,而是绝大部分以SiF4存在。更确切地说,这种有利作用 归因于氧和在壁反应中产生的SiF4的组合作用。

如果由金属碳化物形成的发光体在较高温度下运行,则除了氟之 外必须有其它的卤素,比如氯、溴或碘,以便根据还未公开的DE-A 103 56 651.1防止钽在灯管壁上的析出,并且把钽送回到发光体。这在几 乎所有实际相关的情况下是必须的,因为发光体为了改善效率刚好运 行在相对较高的、明显超过3000K的温度。氟不被提供用于该循环过 程,因为它在灯管壁上反应生成SiF4。

如果在大多数在150℃到400℃左右温度的较冷区域内使用金属, 比如铁、钴、镍或钼,则能够增强氟的有利作用。这些金属很可能根 据Fischer-Tropsch反应用作催化剂,其中一氧化碳在催化剂上与氢 反应生成碳氢化合物和水。由此在其它情况下非常稳定的一氧化碳分 子再度分解,并且不仅碳而且氧都被引入反应过程。碳氢化合物在其 通向发光体的路径上分解并释放出碳,碳会再度积聚在发光体上。释 放出的氧已经与从发光体传送过来的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因为该反 应不同于碳与氢的反应,已经在非常高的温度下进行,由此极为有效 地防止灯管变黑。优选在尽可能低的温度下使用作为催化剂的金属, 以便避免与用于钽循环的卤素反应。

在此描述的优选措施与例如在US 3 022 438或者DE 1 188 201 中描述的措施的区别在于,不必有意保护玻璃壁,并且此外卤素氟以 及其它卤素(氯、溴、碘)的量选择为明显小于碳的量。与在DE-A 103 24 361中描述的措施的区别在于,在灯中不注入含氧化合物,而是从 灯管壁的材料中离析出氧,并且另一方面不是无卤素地工作,而是氟 和至少一种其它卤素用于改善寿命和减轻灯管变黑。

关于确定剂量可以定义出如下比例。碳的摩尔浓度比氟的摩尔浓 度大至少3倍,优选大5至40倍、特别是5至20倍。氢的摩尔浓度 比碳的摩尔浓度至少大4倍,优选大5至40倍。其它为了把钽送回发 光体所需的卤素的摩尔浓度小于氢浓度的一半,并优选小于氢浓度的 十分之一。

作为规范,对于1巴的冷充压力得出如下浓度。碳的摩尔浓度在 0.1%和5%之间。其它对于钽循环所需的卤素(氯、溴、碘)的摩尔浓 度应当在500ppm和5000ppm之间。通过上面给出的比例的计算得出所 有其它的浓度。从这个边缘条件得出对其它冷充压力的换算,即在灯 体积内包含的微粒数目应当恒定。因此在从1巴转变为2巴时,各个 浓度减半。

关于碘的应用存在特殊情况,如在DE-A 103 56 651中描述的, 用于形成氢,以便防止氢通过灯管壁渗透。于是应用摩尔浓度非常大 的碘,其直到5倍,优选直到2倍,该倍数相当于所用氢的量。

可以如下进行各个组成部分的确定剂量:

通过可能卤化的碳氢化合物,比如CH4、C2H2、C2H4、C2H6、CF4、CH2Cl2、 CH3Cl、CH2Br2、CF3Br、CH3I、C2H5J、CF3Cl、CF2BrCl等实现碳的添加, 其中通过卤化的碳氢化合物同时可以对为此所需的卤素确定剂量。

或者通过可能部分卤化的碳氢化合物(同上),或者通过氢气H2 来实现氢的添加。

通过已经提到的至少部分氟化的碳氢化物、氟F2、NF3、PF3等实现 氟的添加。

通过已经提到的至少部分卤化的碳氢化合物,比如CH2Br2、CH3Br、 CH3Cl、CCl4、附加地通过Br2、Cl2、J2,实现溴、氯、碘(用于钽循 环的卤素)的添加,也可以使用PCl3、PBr3等。

完整的具体混合是:

1 bar Kr+1%CH4+3%H2+0.1%CF2Br2

灯管由高熔点玻璃制成,其中因此是指硬玻璃、维克玻璃或石英 玻璃。例如硼硅酸盐玻璃,特别是硼硅酸铝玻璃,或者铝硅酸盐玻璃, 尤其是铝硅酸碱土玻璃适合作为硬玻璃。

本发明特别适合于最高50V电压的低压灯,因为可以相对结实地 实施为此所需的发光体,并且对此灯丝优选直径在50μm和300μm之 间,对于最大功率100W的普通照明来说直径特别为最高150μm。特别 是在直到1000W功率的光学应用的情况下使用直到300μm粗的灯丝。 本发明特别优选用于单侧压脚的灯,因为在此发光体可以相对较短地 被夹持,这同样降低了断裂趋势。可是也能够应用于双侧压脚的灯和 运行于电网电压的灯。

在此应用的金属杆的概念是指这样的介体,其构造为比较结实的 金属杆,或特别构造为细丝。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多个实施例详细阐述本发明。附图示出:

图1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具有碳化物发光体的白炽灯;

图2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具有碳化物发光体的白炽灯;

图3至6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具有碳化物发光体的白炽灯。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一个单侧压脚的白炽灯1,其具有由石英玻璃形成的灯 管2、压壁管脚3和一个内部电流引线10,箔片4在压壁管脚3中与 发光体7连接。发光体7是一个简单螺旋形、轴向布置的、由TaC形 成的线材,其末端14不是螺旋形并且横交于灯轴。外部引线5在外部 置于箔片4上。

在此描述的结构形式例如也能够套用于具有其它金属碳化物发光 体的灯上,比如碳化铪、碳化锆、碳化铌。也能够应用不同碳化物的 合金。此外能够应用硼化物或氮化物、特别是氮化铼或硼化锇。

灯一般优选应用由碳化钽形成的发光体,其优选由简单螺旋形线 材构成。碳化锆、碳化铪或比如在US-A 3 405 328中描述的不同碳化 物的合金、适合于作为优选是螺旋形线材的发光体材料。

灯管典型地由石英玻璃或硬玻璃制造,灯管直径在5mm和35mm之 间,优选在8mm和15mm之间。

填充物主要是惰性气体、特别是稀有气体比如Ar、Kr或Xe,必要 时混合有少量(直到15摩尔百分数)的氮。为此典型的还有碳氢化合 物、氢和含氟的卤素添加物。

卤素添加物不依赖于可能的碳-卤素循环过程或者转移过程是适 当的,以便防止从金属碳化物的发光体上挥发出的金属析出到灯管壁 上,并且尽可能将挥发出的金属输送回发光体。在此涉及金属-卤素循 环过程,比如在专利申请DE-Az 103 56 651.1中描述的。下面的情 况是特别重要的:对从发光体的碳的挥发可以抑制的越多,金属成分 挥发的越少,例如参见J.A.Coffmann、G.M.Kibler、T.R.Riethof、 A.A.Watts:WADD-TR-60-646 PartI(1960)。

图2的结构基本上类似于图1。可是在此附加应用了催化剂,其例 如以线材20或者小薄片21的形式焊接到支架或螺线抽头部分上。另 一种替代方案(图3)在于,线材22焊接到压壁管脚3中的第三钼箔 24上。用23表示用于附加箔片24的、由钼制成的固定件。替代地可 以直接由催化剂材料制造支架部分。用催化剂材料涂敷抽头或支架部 分也是可能的。正如已经提到的金属,比如铁、镍、钴或钼适合作为 催化剂,可是也可以使用铑或铼。

图4示意示出了一个实例,在该实例中,在内部电流引线上由镀 层螺线25形成催化剂。其例如由镍制造。镀层螺线也可以引入直到压 壁管脚内,参见右侧(26)。

图5示出了一个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由此形成催化剂,即其分 别形成内部电流引线下面部分。其通过由催化剂材料、特别是钼制成 的线材27形成。内部电流引线的上面部分28由钨形成。这两部分通 过焊接点30彼此连接。

最后图6示出了在电流引线10的下面部分上实现为涂层29的催 化剂。该涂层一直延伸进入到压壁管脚3内。

在此提到的含氟化合物一般是气态的。其在填充时共同注入灯管 内并且在短时间内分解。在此描述的催化剂用于这个目的,即使CO裂 解。

与此不同地存在一个方案,该方案通过应用含氟的固体材料进行 连续补充碳。在此CF4或者类似物连续挥发。在这种情况下,碳通过碳 -氟化合物被直接输送回发光体的最热位置,也就是说在此氟直接对于 碳的转移是非常重要的,与在本文章中描述的方案不同。在那里应用 的催化剂在整个寿命期间用于降低碳。

内部电流引线共同形成支架。螺线抽头可以特别地直接用作压壁 管脚的组成部分。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15:23: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715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