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气管防凝露系统和冰箱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回气管防凝露系统和冰箱。


背景技术:



2.如今风冷冰箱已成为市场主流,其主要优势为自动化霜,保证冰箱内部不结霜,原理是风机高速旋转持续向间送风,达到为冷藏、冷冻制冷的目的,并按照化霜程序适时化霜。
3.由于生产的不一致性及设计时的不充分性,冰箱回气管末端经常会产生凝露,不符合国家要求,其凝露水滴落造成压缩机底板生锈,凝露水过多甚至流出压缩机,造成设备使用安全隐患。其原因为从蒸发器进入回气管的制冷剂升温不充分,致回气管末端凝露,尤其在夏季或梅雨季节,空气的露点温度高,更易产生凝露。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目前均采用保温管包裹回气管末端解决凝露问题,但并没有从本质上根除。
4.因此如何避免在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压缩机回气管末端产生凝露,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回气管防凝露系统和冰箱,旨在避免在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压缩机回气管末端产生凝露。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回气管防凝露系统,包括:
7.第一温度检测件,用于检测回气管的末端温度和压缩机所处环境的温度;
8.第一湿度检测件,用于检测压缩机的环境湿度;
9.第一加热件,用于对回气管末端进行加热;以及
10.控制单元,根据温度检测件和湿度检测件的检测结果,获取当前回气管的末端凝露温度,根据当前回气管的末端凝露温度控制加热件对回气管的末端进行加热,以使回气管的末端温度大于凝露温度。
11.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热件为第一半导体制冷装置。
12.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半导体制冷装置的热端朝向回气管末端,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的冷端朝向间室。
13.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14.第二温度检测件,用于检测蒸发器所处环境温度;
15.第二加热件,设于所述蒸发器底部,用于对蒸发器进行加热化霜;
16.所述控制单元获取第二温度检测件所检测的蒸发器所处环境温度,并判断蒸发器所处环境温度是否满足预设阈值,若不满足,控制第二加热件对蒸发器进行加热化霜。
17.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二加热件为钢管加热器。
18.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19.第三加热件,设于所述蒸发器顶部,用于对蒸发器顶部进行加热化霜。
20.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所述蒸发器上用于检测蒸发器表面压力的压力传感器;
21.所述控制单元根据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第三加热件对蒸发器的顶部进行加热化霜。
22.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加热件为第二半导体制冷装置,所述第二半导体制冷装置的热端朝向蒸发器,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的冷端朝向间室。
23.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冰箱,采用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回气管防凝露系统。
2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通过第一检测件检测回气管的末端温度和压缩机所处环境的温度,第一湿度检测件检测压缩机环境湿度,控制单元根据压缩机所处环境的温度和压缩机的环境湿度,在凝露温度表中获取最低的凝露温度,然后判断回气管的末端温度是否大于最低的凝露温度,当回气管的末端温度大于最低的凝露温度时,表示当前不会出现凝露现象;当回气管的末端温度小于最低的凝露温度时,会出现凝露,此时控制单元控制第一加热件对回气管末端进行加热,从而彻底避免压缩机的回气管末端产生凝露的情况出现,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附图说明
2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其中:
26.图1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以下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限制。
2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回气管防凝露系统,包括:
29.第一温度检测件,用于检测回气管的末端温度和压缩机所处环境的温度;
30.第一湿度检测件,用于检测压缩机的环境湿度;
31.第一加热件,用于对回气管末端进行加热;以及
32.控制单元,根据温度检测件和湿度检测件的检测结果,获取当前回气管的末端凝露温度,根据当前回气管的末端凝露温度控制加热件对回气管的末端进行加热,以使回气管的末端温度大于凝露温度。
33.具体的,一种回气管防凝露系统,包括第一温度检测件、第一湿度检测件、第一加热件、以及控制单元。
34.其中,第一温度检测件是指能感受温度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分为热电阻和热电偶两类。由于其为现有技术,其具体工作流程和结构在此不再一一赘述。本技术中的第一温度检测件采用热电偶,热电偶具有灵敏度高、检测温度准确度高等优点。第一温度检测件用于检测回气管的末端温度和检测压缩机所处的环境温度。
35.第一湿度检测件,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湿度检测件,其分为电阻式和电容式两种类型,其中电阻式是通过湿敏电阻的特点在基片上覆盖一层用感湿材料制成的膜,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吸附在感湿膜上时,元件的电阻率和电阻值都发生变化,利用这一特性即可
测量湿度。
36.湿敏电容一般是用高分子薄膜电容制成的,常用的高分子材料有聚苯乙烯、聚酰亚胺、酪酸醋酸纤维等。当环境湿度发生改变时,湿敏电容的介电常数发生变化,使其电容量也发生变化,其电容变化量与相对湿度成正比。
37.第一湿度检测件用于检测压缩机的环境湿度,通过获取压缩机内的环境湿度和环境温度,即可对照凝露温度表获取在该温度下最低的凝露温度。
38.第一加热件,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加热件,其可以为钢管式加热器,也可以为半导体制冷装置。采用钢管式加热器具有加热器控制简单,发热量大,能耗转换效率高等优点。采用半导体式制冷装置具有体积小、安装方便,便于控制等优点。第一加热件用于对回气管末端进行加热。其通过热辐射的方式对回气管末端进行加热,从而提高了压缩机回气管使用时的安全性。
39.控制单元,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控制单元,例如中央处理器等等。控制单元获取第一温度检测件检测的压缩机所处环境的温度和压缩机所处环境的环境湿度,根据压缩机所处环境的温度和压缩机所处环境的环境湿度在凝露温度表中获取相对应的最低的凝露温度,控制单元获取回气管的末端温度,判断回气管的末端温度是否大于最低的凝露温度,当回气管的末端温度大于最低的凝露温度时,第一加热件不工作。当回气管的末端温度小于最低的凝露温度时,表示会在回气管末端上产生凝露,此时控制单元控制第一加热件对回气管末端进行加热,提高回气管的末端温度,使回气管的末端温度大于最低凝露温度,从而避免在回气管末端上产生凝露。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4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通过第一检测件检测回气管的末端温度和压缩机所处环境的温度,第一湿度检测件检测压缩机环境湿度,控制单元根据压缩机所处环境的温度和压缩机的环境湿度,在凝露温度表中获取最低的凝露温度,然后判断回气管的末端温度是否大于最低的凝露温度,当回气管的末端温度大于最低的凝露温度时,表示当前不会出现凝露现象;当回气管的末端温度小于最低的凝露温度时,会出现凝露,此时控制单元控制第一加热件对回气管末端进行加热,从而彻底避免压缩机的回气管末端产生凝露的情况出现,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41.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热件为第一半导体制冷装置。
42.具体的,第一加热件为第一半导体制冷装置,第一半导体制冷装置是指利用半导体的热-电效应制取冷量的器件,又称热电制冷器。用导体连接两块不同的金属,接通直流电,则一个接点处温度降低,另一个接点处温度升高。
43.半导体制冷器具有无噪声、无振动、不需制冷剂、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且工作可靠,操作简便,易于进行冷量调节。
44.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半导体制冷装置的热端朝向回气管末端,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的冷端朝向间室。
45.具体的,第一半导体制冷装置的热端朝向回气管末端,通过热辐射的方式对回气管末端进行加热,提高了回气管末端工作时的稳定性,同时也避免回气管末端上产生凝露,第一半导体制冷装置的冷端朝向间室,其可以为间室提供冷量。
4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47.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48.第二温度检测件,用于检测蒸发器所处环境温度;
49.第二加热件,设于所述蒸发器底部,用于对蒸发器进行加热化霜;
50.所述控制单元获取第二温度检测件所检测的蒸发器所处环境温度,并判断蒸发器所处环境温度是否满足预设阈值,若不满足,控制第二加热件对蒸发器进行加热化霜。
51.具体的,一种回气管防凝露系统还包括:第二温度检测件和第二加热件。
52.其中,第二温度检测件用于检测蒸发器所处环境温度,第二温度检测件与第一温度检测件相同,具有相同的优点和结构,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53.第二加热件设置在蒸发器的底部,用于对蒸发器进行加热化霜。控制单元先获取第二温度检测件所检测的蒸发器所处环境温度,判断蒸发器所处的环境温度是否满足预设阈值,如果蒸发器所处环境的温度不满足预设阈值时,表示当前还没有化霜结束,此时控制单元控制第二加热件对蒸发器进行持续加热,实现蒸发器的化霜。如果蒸发器所处环境的温度满足预设阈值时,表示当前的化霜流程已经结束,此时控制单元控制第二加热件停止工作。
5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55.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二加热件为钢管加热器。
56.具体的,第二加热件为钢管加热器,钢管加热器具有加热效率高、控制方便等优点。
57.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58.第三加热件,设于所述蒸发器顶部,用于对蒸发器顶部进行加热化霜。
59.具体的,还包括设于蒸发器顶部对蒸发器顶部的进行加热的第三加热件,第三加热件与第二加热件相对设置,相互配合实现对蒸发器的全方位化霜,提高了蒸发器的化霜效率,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60.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所述蒸发器上用于检测蒸发器表面压力的压力传感器;
61.所述控制单元根据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第三加热件对蒸发器的顶部进行加热化霜。
62.具体的,包括设于蒸发器上用于检测蒸发器表面压力的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压力传感器,通过设置压力传感器检测蒸发器表面是否存在有霜,当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不为零时表示蒸发器的表面有霜。当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为零时,表示蒸发器的表面霜已经全部去除。
63.控制单元根据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第三件加热件对蒸发器的顶部进行加热化霜。其控制流程为,当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不为零时,表示蒸发器的表面有霜,此时控制单元控制第三加热件对蒸发器的顶部进行加热化霜。当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为零时,表示蒸发器的表面没有霜,此时控制单元控制第三加热件不工作。
6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流程简单,便于实施。
65.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加热件为第二半导体制冷装置,所述第二半导体制冷装置的热端朝向蒸发器,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的冷端朝向间室。
66.具体的,第三加热件为第二半导体制冷装置,第二半导体制冷装置与第一半导体制冷装置相同,具有相同的优点和结构,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67.第二半导体制冷装置的热端朝向蒸发器,从而实现对蒸发器的顶部进行化霜,第二半导体制冷装置的冷端朝向间室,实现对间室的冷量补充。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68.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冰箱,采用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回气管防凝露系统。
6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回气管防凝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温度检测件,用于检测回气管的末端温度和压缩机所处环境的温度;第一湿度检测件,用于检测压缩机的环境湿度;第一加热件,用于对回气管末端进行加热;以及控制单元,根据温度检测件和湿度检测件的检测结果,获取当前回气管的末端凝露温度,根据当前回气管的末端凝露温度控制加热件对回气管的末端进行加热,以使回气管的末端温度大于凝露温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气管防凝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件为第一半导体制冷装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气管防凝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制冷装置的热端朝向回气管末端,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的冷端朝向间室。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气管防凝露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温度检测件,用于检测蒸发器所处环境温度;第二加热件,设于所述蒸发器底部,用于对蒸发器进行加热化霜;所述控制单元获取第二温度检测件所检测的蒸发器所处环境温度,并判断蒸发器所处环境温度是否满足预设阈值,若不满足,控制第二加热件对蒸发器进行加热化霜。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回气管防凝露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加热件为钢管加热器。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回气管防凝露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加热件,设于所述蒸发器顶部,用于对蒸发器顶部进行加热化霜。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回气管防凝露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蒸发器上用于检测蒸发器表面压力的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单元根据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第三加热件对蒸发器的顶部进行加热化霜。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回气管防凝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加热件为第二半导体制冷装置,所述第二半导体制冷装置的热端朝向蒸发器,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的冷端朝向间室。9.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回气管防凝露系统。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回气管防凝露系统和冰箱,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具体包括:第一温度检测件,用于检测回气管的末端温度和压缩机所处环境的温度;第一湿度检测件,用于检测压缩机的环境湿度;第一加热件,用于对回气管末端进行加热;以及控制单元,根据温度检测件和湿度检测件的检测结果,获取当前回气管的末端凝露温度,根据当前回气管的末端凝露温度控制加热件对回气管的末端进行加热,以使回气管的末端温度大于凝露温度。旨在避免在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压缩机回气管末端产生凝露。压缩机回气管末端产生凝露。压缩机回气管末端产生凝露。


技术研发人员:

曹旭 王琳 徐文山 李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2.22

技术公布日:

2023/3/7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4:17: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710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气管   蒸发器   温度   所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