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造气炉底盘及造气炉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造气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造气炉底盘及造气炉。


背景技术:



2.造气炉为合成氨固定床造气工艺最关键的设备,它的作用是将原料煤、空气、水蒸汽进行反应,生产出后工段所需的半水煤气。目前造气炉由炉体(包含换热的夹套)、机械除渣装置(包含炉箅、破渣筋、灰仓、灰斗)、炉底、灰盘、大齿圈-钢球-导环、传动装置、炉条机等组成。炉篦固定在灰盘上,灰盘固定在大齿圈上,大齿圈与导环之间有钢球,炉条机带动大齿圈转动,从而带动灰盘转动。煤从炉顶间歇加入造气炉内,炉底已完全燃烧的煤则通过炉箅 及灰盘的转动逐步排入灰仓中,从而保持整个造气炉的正常运行。
3.例如,专利cn 207608528 u公开了一种造气炉的炉箅回转装置,其在环形压盖上开设有密封环槽,并在密封环槽中设置密封圈,以对钢珠其密闭保护作用。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煤灰会随着半水煤气慢慢积附在环形压盖与环形托板之间的间隙中,对环形压盖、环形托盘及密封圈逐步造成磨损。并在运行一段时间后会使得密封圈被破坏,进而导致钢珠磨损变形,影响造气炉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造气炉底盘,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密封圈的设置形式不能够有效避免钢珠、及环形压盖与环形托盘之间被磨损,进而影响造气炉正常工作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造气炉底盘,该造气炉底盘包括:
6.座体,包括炉底座、及设于所述炉底座的灰盘,所述炉底座设有进风通道,所述灰盘设有连通所述进风通道的导风通道,所述导风通道与所述进风通道共同形成过风通道;
7.滚动部,设于所述炉底座与所述灰盘之间,以在所述炉底座与所述灰盘之间形成有连通所述过风通道的转动间隙,并使得所述灰盘能够转动设于所述炉底座;以及,
8.密封部,固定于所述过风通道的内壁、且盖封于所述转动间隙连通所述过风通道的一端,以隔断所述转动间隙与所述过风通道。
9.可选地,所述密封部为套设于所述过风通道内壁的密封环,所述密封环盖设于所述转动间隙连通所述过风通道的一端。
10.可选地,所述进风通道的内壁凸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进风通道内壁的一端朝向所述灰盘弯折形成挡止部,所述挡止部、所述支撑部及所述进风通道的内壁共同形成固定间隙;
11.所述密封环自所述进风通道延伸至所述导风通道、且位于所述进风通道的一端插设于所述固定间隙中。
12.可选地,所述导风通道的内壁对应所述支撑部凹设有插接槽;
13.所述密封环位于所述导风通道的一端朝向所述插接槽延伸设有插接部,所述插接
部插设于所述插接槽中。
14.可选地,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挡止部沿所述进风通道的周向延伸设置;
15.所述密封环与所述支撑部之间设有自润滑填料。
16.可选地,所述滚动部靠近和/或远离所述过风通道的一侧设有隔离环,所述隔离环位于所述转动间隙内。
17.可选地,所述转动间隙远离所述过风通道的一端还设有挡灰环,所述挡灰环用以隔断所述转动间隙与造气炉的内腔。
18.可选地,所述灰盘的外端朝向所述炉底座凸设有两个夹持部,两个所述夹持部沿靠近所述导风通道的方向间隔设置;
19.所述炉底座朝向两个所述夹持部之间凸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伸入两个所述夹持部之间以形成夹持空间,所述挡灰环位于所述夹持空间。
20.可选地,所述炉底座靠近所述灰盘的一侧设有转动座,且所述灰盘靠近所述炉底座的一侧设有安装座,所述转动座与所述炉底座可拆卸连接,和/或,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灰盘可拆卸连接;
21.其中,所述滚动部位于所述转动座与所述安装座之间。
22.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造气炉,该造气炉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造气炉底盘。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造气炉底盘能够通过密封部盖封住转动间隙连通过风通道的一端,使得造气炉在上下吹风制气过程中,炉灰不能够经由过风通道进入转动间隙中,也即,能够防止灰渣经由转动间隙活动至滚动部的周壁,进而避免滚动部被磨损,同时也能够避免灰盘与炉底座之间因积灰而磨损,以延长造气炉使用周期,提高生产效率,且结构简单、节省成本。
24.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2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造气炉的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27.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28.图3为图2中密封部安装时的局部示意图;
29.图4为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
31.100-造气炉、1-座体、1a-过风通道、1b-转动间隙、11-炉底座、11a-进风通道、111-支撑部、112-挡止部、113-限位部、12-灰盘、12a-导风通道、12b-插接槽、121-夹持部、121a-夹持空间、13-转动座、14-安装座、2-滚动部、3-密封部、 31-密封环、32-插接部、4-自润滑填料、5-隔离环、6-挡灰环。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技术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3.请参见图1至图4,本造气炉底盘包括座体1、滚动部2及密封部3;座体 1包括炉底座11、及设于炉底座11的灰盘12,炉底座11设有进风通道11a,灰盘12设有连通进风通道11a的导风通道12a,导风通道12a与进风通道11a 共同形成过风通道1a;滚动部2设于炉底座11与灰盘12之间,以在炉底座11 与灰盘12之间形成有连通过风通道1a的转动间隙1b,并使得灰盘12能够转动设于炉底座11;密封部3固定于过风通道1a的内壁、且盖封于转动间隙1b 连通过风通道1a的一端,以隔断转动间隙1b与过风通道1a。
3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造气炉底盘能够通过密封部3盖封住转动间隙1b连通过风通道1a的一端,使得造气炉100在上下吹风制气过程中,炉灰不能够经由过风通道1a进入转动间隙1b中,也即,能够防止灰渣经由转动间隙1b活动至滚动部2的周壁,进而避免滚动部2被磨损,同时也能够避免灰盘12与炉底座 11之间因积灰而磨损,以延长造气炉100使用周期,提高生产效率,且结构简单、节省成本。
3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进风通道11a形成于炉底座11的中部,对应地,导风通道12a形成于灰盘12的中部,以通过进风通道11a与导风通道 12a形成的过风通道1a向造气炉100的内腔中上下风。且滚动部2包括绕导向通道的周向布设于灰盘12与炉底座11之间的钢球,使得灰盘12绕位于上下向的轴线转动设于炉底座11上。
36.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密封部3为套设于过风通道1a内壁的密封环 31,密封环31盖设于转动间隙1b连通过风通道1a的一端。本方案通过密封环 31有效盖封转动间隙1b连通输风通道的一端,避免煤灰进入转动间隙1b;此外,隔离环5的设置可防止灰盘12与炉底座11之间产生较大的位移。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密封环31的材质为碳钢。
37.更进一步地,进风通道11a的内壁凸设有支撑部111,支撑部111远离进风通道11a内壁的一端朝向灰盘12弯折形成挡止部112,挡止部112、支撑部111 及进风通道11a的内壁共同形成固定间隙;密封环31自进风通道11a延伸至导风通道12a、且位于进风通道11a的一端插设于固定间隙中。也即,在本方案中,将密封环31固定在进风通道11a的内壁与挡止部112之间,并通过支撑部 111对密封环31其支撑作用,结构简单可靠。
38.更进一步地,导风通道12a的内壁对应支撑部111凹设有插接槽12b;密封环31位于导风通道12a的一端朝向插接槽12b延伸设有插接部32,插接部 32插设于插接槽12b中。如此,通过插接部32与插接槽12b的配合,能够使得密封环31更加稳定的固定于输风通道的内壁。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插接部32与插接槽12b沿导风通道12a的周向延伸设置,以避免煤灰自密封环31 靠近导风通道12a内壁的一侧进入转动间隙1b中,进一步提高隔断效果。
39.需要说明的是,插接部32与插接槽12b的内壁之间相对活动设置,不影响灰盘12正常转动。
40.为进一步提高对转动间隙1b的密封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111与挡止部112沿进风通道11a的周向延伸设置;密封环31与支撑部111之间设有自润滑填料4。如此,通过自润滑填料4避免煤灰自支撑部111与密封环31之间意外进入转动间隙1b中。具体地,自润滑填料4为耐高温自润滑填料。
41.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中,滚动部2靠近和/或远离过风通道1a的一侧设有隔离环5,隔离环5位于转动间隙1b内。如此,即使自过风通道1a意外进入转动间隙1b中,还能够通过隔离环5,避免煤灰接触滚动部2,以延长滚动的使用寿命。在本方案中,隔离环5的材质也为耐高温自润滑填料。
42.进一步地,转动间隙1b远离过风通道1a的一端还设有挡灰环6,挡灰环6 用以隔断转动间隙1b与造气炉100的内腔。具体地,灰盘12的外端朝向炉底座11凸设有两个夹持部121,两个夹持部121沿靠近导风通道12a的方向间隔设置;炉底座11朝向两个夹持部121之间凸设有限位部113,限位部113伸入两个夹持部121之间以形成夹持空间121a,挡灰环6位于夹持空间121a。如此设置,在挡止部112、两个夹持部121及灰盘12靠近炉底座11的一侧之间形成夹持空间121a,并将挡灰环6设置夹持空间121a中,能够有效防止下吹气时炉渣自灰盘12外径与炉底座11之间的间隙进入大齿圈槽中,以减少齿轮磨损,延长设备使用周期。具体地,挡灰环6的材质为碳钢。
43.进一步地,所述炉底座11靠近所述灰盘12的一侧设有转动座13,且所述灰盘12靠近所述炉底座11的一侧设有安装座14,所述转动座13与所述炉底座11可拆卸连接,和/或,所述安装座14与所述灰盘12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滚动部2位于所述转动座13与所述安装座14之间。在本方案中,转动间隙1b具体形成于转动座13与炉底座11之间,以在长时间使用后,即使滚动部 2、或转动座13与安装座14之间出现磨损,能够将转动座13或安装座14进行换装,以节省成本。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转动座13与炉底座11之间通过螺接件可拆卸连接,对应的,安装座14与灰盘12之间通过螺接件可拆卸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插接槽12b形成于安装座14与灰盘12之间。
44.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造气炉100,造气炉100包括如上任意一项的造气炉底盘。需要说明的是,造气炉100的造气炉底盘的详细结构可参照上述造气炉底盘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由于在本实用新型的造气炉100中使用了上述造气炉底盘,因此,本实用新型造气炉100的实施例包括上述造气炉底盘全部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且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也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45.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造气炉底盘,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座体,包括炉底座、及设于所述炉底座的灰盘,所述炉底座设有进风通道,所述灰盘设有连通所述进风通道的导风通道,所述导风通道与所述进风通道共同形成过风通道;滚动部,设于所述炉底座与所述灰盘之间,以在所述炉底座与所述灰盘之间形成有连通所述过风通道的转动间隙,并使得所述灰盘能够转动设于所述炉底座;以及,密封部,固定于所述过风通道的内壁、且盖封于所述转动间隙连通所述过风通道的一端,以隔断所述转动间隙与所述过风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气炉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为套设于所述过风通道内壁的密封环,所述密封环盖设于所述转动间隙连通所述过风通道的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造气炉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通道的内壁凸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进风通道内壁的一端朝向所述灰盘弯折形成挡止部,所述挡止部、所述支撑部及所述进风通道的内壁共同形成固定间隙;所述密封环自所述进风通道延伸至所述导风通道、且位于所述进风通道的一端插设于所述固定间隙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造气炉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通道的内壁对应所述支撑部凹设有插接槽;所述密封环位于所述导风通道的一端朝向所述插接槽延伸设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插设于所述插接槽中。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造气炉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挡止部沿所述进风通道的周向延伸设置;所述密封环与所述支撑部之间设有自润滑填料。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气炉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部靠近和/或远离所述过风通道的一侧设有隔离环,所述隔离环位于所述转动间隙内。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气炉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间隙远离所述过风通道的一端还设有挡灰环,所述挡灰环用以隔断所述转动间隙与造气炉的内腔。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造气炉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灰盘的外端朝向所述炉底座凸设有两个夹持部,两个所述夹持部沿靠近所述导风通道的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炉底座朝向两个所述夹持部之间凸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伸入两个所述夹持部之间以形成夹持空间,所述挡灰环位于所述夹持空间。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气炉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底座靠近所述灰盘的一侧设有转动座,且所述灰盘靠近所述炉底座的一侧设有安装座,所述转动座与所述炉底座可拆卸连接,和/或,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灰盘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滚动部位于所述转动座与所述安装座之间。10.一种造气炉,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造气炉底盘。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造气炉底盘及造气炉,造气炉底盘包括座体、滚动部及密封部;座体包括炉底座、及设于炉底座的灰盘,炉底座设有进风通道,灰盘设有连通进风通道的导风通道,导风通道与进风通道共同形成过风通道;滚动部设于炉底座与灰盘之间,以在炉底座与灰盘之间形成有连通过风通道的转动间隙,并使得灰盘能够转动设于炉底座;密封部固定于过风通道的内壁、且盖封于转动间隙连通过风通道的一端,以隔断转动间隙与过风通道。本方案能够防止灰渣经由转动间隙活动至滚动部的周壁,进而避免滚动部被磨损,同时也能够避免灰盘与炉底座之间因积灰而磨损,以延长造气炉使用周期,提高生产效率,且结构简单、节省成本。节省成本。节省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

陈登 严柏华 陈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应城市新都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01

技术公布日:

2023/3/7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1:34: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694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通道   底座   间隙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