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偏振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偏振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下偏振灯。


背景技术:



2.偏振光是通过在普通光源的前方增设置偏振片,以得到一个方向传播的光线,但是偏振片耐热性能差,最高使用温度仅为70℃,所以偏振灯对于散热效果要求较高。现有技术的偏振灯,如公开号cn114526454a且名称为一种偏振补光灯,该偏振补光灯适用于常规的使用环境,不能适用于水下环境。而且目前,也没有出现能适用于水下环境的偏振灯。在水下拍摄特定场合中需要使用到偏振光,然而为防止水进入灯体内部,需要将灯体全部装配于密封壳的内部,将进行严格的密封防水处理,防止水渗入灯体内部。因此灯体光源产生的热量聚集于壳体难以向外释放,从而容易损坏偏振片。
3.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水下偏振灯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水下偏振灯。该水下偏振灯能防止偏振片高温损坏。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
6.提供一种水下偏振灯,设置有主体、光源、吸热部和起偏部;
7.所述光源、所述吸热部和所述起偏部分别装配于所述主体的内部,以所述光源起点所述吸热部和所述起偏部从前至后依次装配。
8.优选的,上述吸热部设置有多片吸光玻璃和导热装配组件,所述导热装配组件固定于所述主体的内部,所述吸光玻璃层设于所述导热装配组件。
9.优选的,上述导热装配组件设置金属装配座、压圈、金属压簧和金属簧托,所述金属装配座、所述压圈和所述金属压簧从前至后依次抵接,所述金属簧托与所述主体的内壁面抵接,所述压圈还与位于后端的所述吸光玻璃抵接。
10.优选的,上述导热装配组件还设置有第一o型圈,所述第一o型圈设置于所述金属装配座与所述压圈之间。
11.优选的,上述吸光玻璃与相邻所述吸光玻璃之间均设置有垫圈。
12.优选的,上述起偏部设置有偏光片、偏振座和第二o型圈,所述偏振座与所述主体的内壁面抵接,所述偏振座装配于所述偏振座的内部,所述偏振座与所述偏光片之间设置所述第二o型圈。
13.优选的,上述主体设置有筒体和石英窗,所述石英窗密封装配于所述筒体的端面,所述偏光片与所述石英窗抵接。
14.优选的,上述偏振座和所述金属装配座分别与所述筒体的内壁面抵接。
15.优选的,上述筒体设置有筒本体和装配环,所述装配环一体连接于所述筒本体的内表面,所述金属装配座与所述装配环的一端面抵接,所述偏振座与所述装配环的另一端
面抵接。
16.优选的,上述装配环的侧面与所述筒本体的内壁面抵接。
17.优选的,上述金属压簧的侧面与所述筒本体的内壁面抵接。
18.优选的,上述金属压簧为波形金属压簧。。
19.本实用新型的水下偏振灯,设置有主体、光源、吸热部和起偏部;所述光源、所述吸热部和所述起偏部分别装配于所述主体的内部,以所述光源起点所述吸热部和所述起偏部从前至后依次装配。该水下偏振灯的吸热部能将光源产生的大部分热量吸收,从而保证传导至起偏部的热量不足以使其损坏。
附图说明
20.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21.图1为一种水下偏振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的图1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23.图3为图2中“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24.图4为一种水下偏振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吸热部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图3中吸热部的放大图。
27.图7为起偏部的结构示意图。
28.图8为图3中起偏部的放大图。
29.图9为图3中筒体的放大图。
30.在图1至9中,包括有:
31.主体100、
32.筒体110、筒本体111、装配环112、
33.石英窗120、
34.光源200、
35.吸热部300、
36.吸光玻璃310、垫圈311、
37.导热装配组件320、金属装配座321、压圈322、金属压簧323、金属簧托324、第一o型圈325、
38.起偏部400、偏光片410、偏振座420、第二o型圈430。
具体实施方式
39.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40.实施例1。
41.一种水下偏振灯,如图1至9所示,设置有主体100、光源200、吸热部300和起偏部400。光源200、吸热部300和起偏部400分别装配于主体100的内部,以光源200起点吸热部300和起偏部400从前至后依次装配。
4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吸热部300能将光源200产生的大部分热量吸收,而
吸热部300还能对热量产生反射作用,从而有效防止热量进入到起偏部400所在位置,从而能防止偏部所损坏。
43.吸热部300设置有多片吸光玻璃310和导热装配组件320,导热装配组件320固定于主体100的内部,吸光玻璃310层设于导热装配组件320。
4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吸光玻璃310可以设置2片以上,本实施例具体设置为3片。而每片吸光玻璃310的吸收的热量可达30%,也就是本实施例的光源200产生的热量超过80%被多片吸光玻璃310吸收。而且导热装配组件320还能将热量迅速向水下偏振灯的外部传导,进一步减少向起偏部400传导的热量。
45.导热装配组件320设置金属装配座321、压圈322、金属压簧323和金属簧托324,金属装配座321、压圈322和金属压簧323从前至后依次抵接,金属簧托324与主体100的内壁面抵接,压圈322还与位于后端的吸光玻璃310抵接。
4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金属装配座321、金属压簧323和金属簧托324均为金属,从而能热量快速向外传导。
47.导热装配组件320还设置有第一o型圈325,第一o型圈325设置于金属装配座321与压圈322之间。
48.吸光玻璃310与相邻吸光玻璃310之间均设置有垫圈311。
49.需要说明的是,因为导热装配组件320和吸光玻璃310容易因热量而升温膨胀,从而增加第一o型圈325和垫圈311防止因膨胀而损坏。
50.起偏部400设置有偏光片410、偏振座420和第二o型圈430,偏振座420与主体100的内壁面抵接,偏振座420装配于偏振座420的内部,偏振座420与偏光片410之间设置第二o型圈430。
51.主体100设置有筒体110和石英窗120,石英窗120密封装配于筒体110的端面,偏光片410与石英窗120抵接。偏振座420和金属装配座321分别与筒体110的内壁面抵接。
52.筒体110设置有筒本体111和装配环112,装配环112一体连接于筒本体111的内表面,金属装配座321与装配环112的一端面抵接,偏振座420与装配环112的另一端面抵接。装配环112的侧面与筒本体111的内壁面抵接。金属压簧323的侧面与筒本体111的内壁面抵接。金属压簧323为波形金属压簧323。
53.该水下偏振灯的吸热部300能将光源200产生的大部分热量吸收,从而保证传导至起偏部400的热量不足以使其损坏。
54.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水下偏振灯,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主体、光源、吸热部和起偏部;所述光源、所述吸热部和所述起偏部分别装配于所述主体的内部,以所述光源起点所述吸热部和所述起偏部从前至后依次装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偏振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部设置有多片吸光玻璃和导热装配组件,所述导热装配组件固定于所述主体的内部,所述吸光玻璃层设于所述导热装配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偏振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装配组件设置金属装配座、压圈、金属压簧和金属簧托,所述金属装配座、所述压圈和所述金属压簧从前至后依次抵接,所述金属簧托与所述主体的内壁面抵接,所述压圈还与位于后端的所述吸光玻璃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下偏振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装配组件还设置有第一o型圈,所述第一o型圈设置于所述金属装配座与所述压圈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下偏振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玻璃与相邻所述吸光玻璃之间均设置有垫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下偏振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偏部设置有偏光片、偏振座和第二o型圈,所述偏振座与所述主体的内壁面抵接,所述偏振座装配于所述偏振座的内部,所述偏振座与所述偏光片之间设置所述第二o型圈。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下偏振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设置有筒体和石英窗,所述石英窗密封装配于所述筒体的端面,所述偏光片与所述石英窗抵接;所述偏振座和所述金属装配座分别与所述筒体的内壁面抵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下偏振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设置有筒本体和装配环,所述装配环一体连接于所述筒本体的内表面,所述金属装配座与所述装配环的一端面抵接,所述偏振座与所述装配环的另一端面抵接;所述装配环的侧面与所述筒本体的内壁面抵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下偏振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压簧的侧面与所述筒本体的内壁面抵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下偏振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压簧为波形金属压簧。

技术总结


一种水下偏振灯,设置有主体、光源、吸热部和起偏部;所述光源、所述吸热部和所述起偏部分别装配于所述主体的内部,以所述光源起点所述吸热部和所述起偏部从前至后依次装配。所述吸热部设置有多片吸光玻璃和导热装配组件,所述导热装配组件固定于所述主体的内部,所述吸光玻璃层设于所述导热装配组件。所述导热装配组件设置金属装配座、压圈、金属压簧和金属簧托,所述金属装配座、所述压圈和所述金属压簧从前至后依次抵接,所述金属簧托与所述主体的内壁面抵接,所述压圈还与位于后端的所述吸光玻璃抵接。该水下偏振灯的吸热部能将光源产生的大部分热量吸收,从而保证传导至起偏部的热量不足以使其损坏。量不足以使其损坏。量不足以使其损坏。


技术研发人员:

陈泽堂 石洪林 陈博 蒋桂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广州海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21

技术公布日:

2023/1/24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9:39: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686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偏振   金属   水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