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机折叠备秧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领域,涉及农田水稻插秧机械,具体地涉及一种插秧机折叠备秧台。


背景技术:



2.目前我国的农业种植正在实现全面机械化,当前形势下,水稻机械插秧在我国得到了普及性的发展。水稻插秧机的功用是将预先培育好的水稻秧苗,按照相关的规范以及要求进行移植到实际的农田当中。该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投入使用,不仅提高了劳动效率,而且大大提高了插秧的质量,在有效的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的同时,还保证了粮食的产量。
3.为了方便种植,插秧机普遍具有备秧台,用于在播种过程中储备秧苗,当种植部时及时补充秧苗,保证插秧机的播种效率。但由于备秧台普遍安装于插秧机头部两侧,致使插秧机横向宽度大大增加,导致当插秧机在移动行走时有诸多不便,农民在收容插秧机时亦存在许多困难。
4.现市面上存在三类备秧台结构,第一类为普通的固定钢架托举结构,无上翻折叠功能,使用不便;第二类为铰链加限位结构,备秧板虽可上翻折叠,但是鉴于其限位位置在铰接处,整体成悬臂梁结构,强度不足、容易变形下翻导致秧苗掉落。第三类为铰链钢架托举结构,其双悬臂梁结构因为没有关联,上下翻转时容易存在两个悬臂梁之间的角度偏差,进而导致备秧板变形和损坏。
5.例如检索的专利:乘坐式高速插秧机的预备秧架组件(中国专利申请号:201420090032.0,申请日:2014年2月28日),该实用新型包括预备秧架支座、预备秧架和预备秧盘,预备秧架支座与预备秧架通过可拆卸方式连接,即预备秧架支座通过螺栓或锁销与预备秧架连接,预备秧盘活动安装在预备秧架上。预备秧架支座底端和中部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插秧机机架连接的安装座和加强连接座。该秧架组件能够折叠和拆卸,虽能解决插秧机收容性的问题,但由于其采用的是在铰点处限位的结构,故采用该备秧板的秧架在承载秧苗时稳固性得不到保障,结合插秧机在播种行驶过程中机身平稳性不足的问题,备秧板上秧苗掉落及损毁隐患大大增加。
6.因此,针对上述情况,有必要对现有方案进一步改进,在保证备秧台储秧稳定性的同时,增加农民使用插秧机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要素:



7.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8.针对现有插秧机备秧台虽能够折叠但其在承载秧苗过程中稳定性不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插秧机折叠备秧机构,通过限位杆的设置来提升整体备秧台的强度,给备秧板提供了坚实稳固的支撑。
9.2.技术方案
10.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11.本实用新型的插秧机折叠备秧机构,包括秧架,所述秧架与支撑座通过连接部活动连接,通过施加外力能够使所述支撑座绕连接部作旋转运动;所述支撑座包含支撑梁,所述支撑梁一端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用于安装连接部;所述支撑梁靠连接板一端设置有限位杆,所述支撑座通过旋转能够实现所述限位杆与秧架接触,限制支撑座向下转动。
12.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支撑座上固定有备秧板,用于储备秧苗。
13.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备秧板上设置有凹槽。
14.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备秧板边缘设置有凸边。
15.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连接部包括铰制螺栓;所述铰制螺栓依次穿过秧架、支撑座、压紧螺母和紧定螺母;所述铰制螺栓与压紧螺母和紧定螺母螺纹连接。
16.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支撑梁上设置有支承板,所述支承板为平板结构,用于固定备秧板。
17.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支撑梁远离连接板一端设置有固定杆。
18.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支撑梁、固定杆与限位杆构成矩形框架结构。
19.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若干孔,所述孔能够作为支撑座旋转中心点。
20.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秧架上设置有若干支撑座。
21.3.有益效果
22.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3.(1)本实用新型的插秧机折叠备秧机构,其中支撑梁一端设置有连接板,支撑梁靠连接板一端设置有限位杆,限位杆能够在支撑座旋转到一定位置时与秧架接触,限制支撑座向下转动,当备秧板承载秧苗时,整体备秧台形成一个刚性的结构,强度更高,在实际使用中不易变形,给备秧板提供了坚实稳固的支撑。
24.(2)本实用新型的插秧机折叠备秧机构,其中支撑梁上设置有支承板,所述支承板为平板结构,用于固定备秧板;该结构扩大了支撑梁的受力面积,使备秧板安装更稳固,更能适应插秧机在工作过程中整体稳定性不足的工况。
25.(3)本实用新型的插秧机折叠备秧机构,其中支撑梁远离连接板一端设置有固定杆,使支撑梁、固定杆与限位杆构成矩形框架结构;使整体备秧台在上下翻转的过程中不会变形,结构设计合理,原理简单,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26.图1为插秧机折叠备秧机构局部示意图;
27.图2为插秧机折叠备秧机构立体装配示意图;
28.图3为插秧机折叠备秧机构支撑座示意图;
29.图4为插秧机折叠备秧机构整体示意图;
30.图5为插秧机折叠备秧机构左视图;
31.图6为插秧机折叠备秧机构展开示意图;
32.图7为插秧机折叠备秧机构折叠示意图;
33.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34.1、秧架;
35.2、支撑座;201、连接板;202、支承板;203、限位杆;204、支撑梁;205、固定杆;
36.3、备秧板;301、凹槽;302、凸边;
37.4、连接部;401、铰制螺栓;402、压紧螺母;403、紧定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39.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40.实施例1
41.结合图1,本实施例的插秧机折叠备秧机构,包括秧架1,该秧架1与支撑座2通过连接部4活动连接,连接方式优选为铰接和转动连接,通过施加外力能够使所述支撑座2绕连接部4作旋转运动;支撑座2上固定有备秧板3,用于储备秧苗。如果仅靠支撑座2及备秧板3自身的重力而不去施加一定的力,则支撑座2不会发生转动,一直处于静止状态。采用该设计需考虑到连接部所提供的预紧力,该预紧力大小要根据支撑座2和备秧板3的自重设定。
42.如图3所示,支撑座2包含支撑梁204,支撑梁204一端设置有连接板201,连接板201用于安装连接部4;支撑梁204靠连接板201一端设置有限位杆203,支撑座通过旋转能够实现限位杆203与秧架1接触,限制支撑座2向下转动。具体地,连接板201上设置有孔,孔与连接部4连接,能够作为支撑座2旋转中心点,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板201高于支撑梁204,故连接板201上支撑座2的旋转点在限位杆203上方。
43.如图4和图5所示,当备秧板承载秧苗时,整体备秧台形成一个刚性的结构,强度更高,在实际使用中不易变形,给备秧板提供了坚实稳固的支撑。
44.实施例2
45.作为实施例1的具体优化,支撑座2中的支撑梁204设置有支承板202,所述支承板202为平板结构,用于固定备秧板3。其中,支撑板204与支撑梁204的夹角为90
°
,备秧板3相平行支承板202和支撑梁204的连接方式可以为螺栓连接,方便更换以及拆卸。
46.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备秧板3上设置有凹槽301,备秧板3边缘设置有凸边302,通过设置以上结构,可以防止备秧板3上的秧苗在面临插秧机工作时平稳性不足的工况时容易掉落,进一步保证工作效率。
47.以上所述对于备秧板3的描述仅是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48.实施例3
49.结合图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插秧机折叠备秧机构包括秧架1,该秧
架1与支撑座2通过连接部4转动连接,连接部4包括铰制螺栓401,铰制螺栓401依次穿过秧架1、支撑座2、压紧螺母402和紧定螺母403,铰制螺栓401与压紧螺母402和紧定螺母403螺纹连接。在连接部4的作用下,其中秧架1与支撑座2所产生的摩擦力大于撑座2及备秧板3的重力之和,工作人员需通过施加一定力才能够使支撑座2绕连接部4作旋转运动;如果仅靠支撑座2及备秧板3自身的重力而不去施加一定的力,则支撑座2不会发生转动,一直处于静止状态。
50.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关于本插秧机折叠备秧机构的旋转点设计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可以被交替、更改、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具有本技术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其他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
51.本实施例每个支撑座2中包含两个反转点,两个翻转点处于同一水平面。压紧螺母402通过调整其在铰制螺栓401上的拧入深度,调节备秧板3支撑架旋转时的力度,以达到备秧板3折叠时不会因为重力往下翻转的目的。调整好压紧螺母402的拧入深度后,下一步旋紧紧定螺母403,使用双螺母锁紧原理将压紧螺母的拧入深度保持在设定位置,进而确保每次翻转的力度保持不变。
52.采用该结构无需增设其他的部件就可以使备秧台维持在折叠状态,结构简单,易于更换维修。
53.实施例4
54.结合图4,本实施例作为实施例1的具体优化,本实施例的支撑座2中的支撑梁204远离连接板201一端设置有固定杆205,支撑梁204、固定杆205与限位杆203构成矩形框架结构,故支撑座2形成一个闭环状态,在上下翻转的过程中保持一个角度,进一步防止在备秧板翻转的过程中发生变形的情况,不易损坏。
55.实施例5
56.本实施例的插秧机折叠备秧机构,可设置在插秧机的前部、后部及两侧,包括秧架1,该秧架1与支撑座2通过连接部4活动连接,通过施加一定力能够使所述支撑座2绕连接部4作旋转运动;支撑座2上固定有备秧板3。
57.支撑座2包含支撑梁204,支撑梁204一端设置有连接板201,连接板201用于安装连接部4;支撑梁204靠连接板201一端设置有限位杆203,所述限位杆203能够在支撑座2旋转到一定位置时与秧架1接触,限制支撑座2向下转动。进一步地,为了避免限位杆203由于与秧架1直接发生摩擦,影响限位杆寿命,本实施中的限位杆203与秧架1接触部位可设置挡块,挡块可以设置在限位杆203上,也可以设置在秧架1上,用于减少限位杆203由于与秧架1直接碰撞所产生的损耗,同时增加在两者的接触面积,使插秧机折叠备秧机构在保持轻量化的同时,整体更加稳固。
58.具体地,连接板201上设置有若干孔,孔与连接部4连接,能够作为支撑座2旋转中心点,连接板201上的孔与孔之间在水平方向有一定间距,由于实施例中的连接板201高于支撑梁204,故连接板201上支撑座2的旋转点在限位杆203上方;操作人员可以根据需求在连接部4上选择合适的孔用于安装连接部,改变支撑座2的旋转点,进一步改变旋转点与限位杆203之间的距离,方便用户选择备秧板放开时的合适角度以适应秧苗不同的摆放方式。
59.实施例6
60.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秧架1上设置有若干支撑座2,可根据插秧机规模来设置支撑座2的数量。该支撑座2可根据需求折叠或打开,其打开状态如图6所示;折叠状态如图7所示。
61.插秧机折叠备秧机构中的支撑座2在放开时能够稳定承载备秧板3上重物的重量,整体框架件的配合具有足够的强度,并能绕支撑座2上绞点位置展开与折叠。高速插秧机在田间作业时,将备秧板放开用来承托秧苗,以满足正常使用需求,当机器完成作业任务后,将备秧板折叠,可节省空间,增加插秧机整机的通过性。
62.根据图6备秧板放开时和图7备秧板折叠时的状态对比可以看出,备秧板折叠状态时,插秧机机头体积更小、整机的路面通过性更高,便于整机的集中运输和存储。
63.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插秧机折叠备秧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秧架(1),所述秧架(1)与支撑座(2)通过连接部(4)活动连接,通过施加外力能够使所述支撑座(2)绕连接部(4)作旋转运动;所述支撑座(2)包含支撑梁(204),所述支撑梁(204)一端设置有连接板(201),所述连接板(201)用于安装连接部(4);所述支撑梁(204)靠连接板(201)一端设置有限位杆(203),所述支撑座(2)通过旋转能够实现所述限位杆(203)与秧架(1)接触,限制支撑座(2)向下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秧机折叠备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2)上固定有备秧板(3),用于储备秧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秧机折叠备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备秧板(3)上设置有凹槽(30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秧机折叠备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备秧板(3)边缘设置有凸边(30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秧机折叠备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4)包括铰制螺栓(401);所述铰制螺栓(401)依次穿过秧架(1)、支撑座(2)、压紧螺母(402)和紧定螺母(403);所述铰制螺栓(401)与压紧螺母(402)和紧定螺母(403)螺纹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秧机折叠备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204)上设置有支承板(202),所述支承板(202)为平板结构,用于固定备秧板(3)。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秧机折叠备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204)远离连接板(201)一端设置有固定杆(205)。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秧机折叠备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204)、固定杆(205)与限位杆(203)构成矩形框架结构。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秧机折叠备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01)上设置有若干孔,所述孔能够作为支撑座(2)旋转中心点。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插秧机折叠备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秧架(1)上设置有若干支撑座(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插秧机折叠备秧机构,属于农田水稻插秧机械领域。本实用新型的插秧机折叠备秧机构,包括秧架,所述秧架与支撑座通过连接部活动连接,通过施加一定力能够使所述支撑座绕连接部作旋转运动;所述支撑座包含支撑梁,所述支撑梁一端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用于安装连接部;所述支撑梁靠连接板一端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能够在支撑座旋转到一定位置时与秧架接触,限制支撑座向下转动。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用途是当能够折叠备秧板处于工作状态承载秧苗时,整体备秧台形成一个刚性的结构,强度更高,在实际使用中不易变形,给备秧板提供了坚实稳固的支撑。给备秧板提供了坚实稳固的支撑。给备秧板提供了坚实稳固的支撑。


技术研发人员:

王克玖 徐正华 杨威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苏州久富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23

技术公布日:

2023/3/9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7:56: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680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插秧机   所述   实用新型   秧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