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气溶胶产生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2.雾化器通常包括储液件、雾化芯以及导气管等元件,雾化芯用于雾化储液件的储液腔内储存的基质,进而形成气溶胶。导气管与容置于储液腔内的基质通常通过密封硅胶直接接触密封,或者通过铆接密封,由于过多的部件连接,不仅使得整个储液腔的密封难度较大,极其容易漏油,而且,储液腔中的基质还容易与其他材料产生反应,造成密封失效发生漏油。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以解决雾化器容易发生漏油的技术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容置腔和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开口;油杯组件,容置于所述容置腔中,所述油杯组件包括油杯、密封件和第一导液件,所述油杯设有容纳气溶胶发生基质的储液腔,所述密封件用于密封所述储液腔,且在所述密封件上设置有导液孔,所述导液孔内配置有所述第一导液件;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中,并与所述第一导液件接触;其中,所述油杯的外侧壁与所述外壳的内侧壁存在间隙,所述间隙形成出气通道。
5.可选地,所述外壳开设所述开口的端部向所述容置腔内凸出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油杯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定位配合的第二定位部。
6.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的其中一者为定位凸起,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的另一者为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凸起插置于所述定位凹槽内。
7.可选地,所述第一导液件插置于所述导液孔中,所述第一导液件的一端伸入所述储液腔中,所述第一导液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加热组件接触。
8.可选地,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第二导液件和发热丝,所述第一导液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液件接触,所述发热丝与所述第二导液件接触。
9.可选地,所述第一导液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导液件沿所述第二导液件的轴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导液件的相对两端,所述发热丝缠绕于两个所述第一导液件之间。
10.可选地,所述雾化器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外壳,所述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
11.可选地,所述雾化器包括底座和电极,所述底座连接于所述外壳,并抵接于所述安装座背离所述加热组件的一侧,所述安装座上设有进气孔,所述发热丝穿设于所述进气孔内,并与所述电极电连接。
12.可选地,所述安装座朝向所述加热组件的表面上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抵接于
所述油杯的端面上。
1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主机和如前文所述的雾化器,所述主机与所述雾化器可拆卸连接。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实施例中的雾化器在进行工作时,储液腔中的气溶胶发生基质经由配置在导液孔内的第一导液件传输至加热组件,加热组件用于在通电时发热,进而雾化与其接触的气溶胶发生基质形成气溶胶。气溶胶经由油杯的外侧壁与外壳的内侧壁之间的出气通道流动至与容置腔连通的开口处,进而排出雾化器。通过设置独立的油杯,并设置油杯仅与密封件密封连接,而油杯的其他位置是一个整体,可以有效杜绝油杯发生漏油的风险,避免雾化器在运输或者使用过程中漏油。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16.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雾化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图1中的雾化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图2中的安装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图1中的雾化器在另一视角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雾化器100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雾化器1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一种雾化器100,雾化器100包括外壳10、油杯组件以及加热组件40。外壳10内设有容置腔11和与容置腔11连通的开口12;油杯组件容置于容置腔11中,油杯组件包括油杯20、密封件30以及第一导液件50。油杯20设有容纳气溶胶发生基质的储液腔,密封件30用于密封储液腔,且在密封件30上设置有导液孔31,导液孔31内配置有第一导液件50;加热组件40设置于容置腔11中,并与第一导液件50接触;其中,油杯20的外侧壁与外壳10的内侧壁存在间隙,该间隙形成出气通道23。
22.具体来说,油杯20可以为采用注塑方式注塑而成的一体的罐状物,气溶胶发生基质储存于储液腔21中,密封件30用于密封储液腔21,进而避免气溶胶发生基质发生泄漏,由于与油杯20连接的元件仅有密封件30,从而可以极大的减少部件的数量,便于对储液腔21进行密封,并可以获得较好的密封效果。
23.其中,密封件30例如可以采用橡胶塞,或者也可以采用弹性较大的硅胶塞,以提升密封件30对储液腔21的密封效果。
24.其中,出气通道23可以由油杯20的外侧壁与外壳10的内侧壁之间的所有间隙形成,或者,出气通道23也可以由部分间隙形成,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25.本实施例中的雾化器100在进行工作时,储液腔21中的气溶胶发生基质经由配置在导液孔31内的第一导液件50传输至加热组件40,加热组件40用于在通电时发热,进而雾化与其接触的气溶胶发生基质形成气溶胶。气溶胶经由油杯20的外侧壁与外壳10的内侧壁之间的出气通道23流动至与容置腔11连通的开口12处,进而排出雾化器100。通过设置独立的油杯20,并设置油杯20仅与密封件30密封连接,而油杯20的其他位置是一个整体,可以有效杜绝油杯20发生漏油的风险,避免雾化器100在运输或者使用过程中漏油。
26.可选地,密封件30可以设置于油杯20靠近加热组件40的一侧,即导流孔31设置于靠近加热组件40的一侧,以缩短第一导液件50的长度。并且,将密封件30设置在油杯20靠近加热组件40的底部,加热组件40雾化消耗多少气溶胶发生基质,油杯20即可以提供等量的气溶胶发生基质,从而达到平衡,避免发生浪费。
27.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可以设置第一导液件50插置于导液孔31中,第一导液件50的一端伸入储液腔21中,第一导液件50的另一端与加热组件40接触,如此,可以提升第一导液件50的稳定性。
28.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可以设置加热组件40包括第二导液件41和发热丝42,第一导液件50的另一端与第二导液件41接触,发热丝42与第二导液件41接触。
29.其中,发热丝42用于在通电时发热,进而雾化传递至第二导液件41上的气溶胶发生基质以形成气溶胶。发热丝42例如可以设置为金属丝,金属丝缠绕在第二导液件41上,或者,发热丝42也可以采用发热网或者印刷在第二导液件41表面的发热线路等。
30.第一导液件50和第二导液件41可以采用同种材料进行制作。由于陶瓷棒具有较好的导液性能,并且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故而,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液件50和第二导液件41可以采用陶瓷棒进行制作。
31.或者,第一导液件50和第二导液件41还可以采用不同种材料进行制作。例如,第一导液件50可以采用导液性能较好的导液棉等进行制作,而第二导液件41可以采用陶瓷棒进行制作,或者,例如,还可以采用其它种类的导液材料进行制作,本技术不做具体限定。
32.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液件50和第二导液件41均设置为直柱状,以便于第一导液件50和第二导液件41的生产加工。或者,第一导液件50和第二导液件41还可以设置为弯折连接的一体结构,以进一步减少雾化器100的元件数量,降低安装复杂度。
33.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导液件5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导液件50沿第二导液件41的轴向间隔设置于第二导液件41的相对两端,发热丝42缠绕于两个第一导液件50之间。
34.具体来说,密封件30上设置有两个导液孔31,每一第一导液件50插置于对应的导液孔31内,进而与储液腔21中的气溶胶发生基质接触,使得储液腔21中的气溶胶发生基质可以同时经由两个第一导液件50传输至第二导液件41的相对两端,不仅可以提升气溶胶发生基质传导的速率,而且可以使得第二导液件41上的气溶胶发生基质分布的更加均匀,避免局部气溶胶发生基质较少影响雾化效果。
35.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图3是图2中的安装座6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将加热组件40固定设置于容置腔11内,可以设置雾化器100包括安装座60,安装座60可拆卸
地连接于外壳10,加热组件40设置于安装座60上。通过将安装座60与外壳10可拆卸连接,可以便于取下安装座60对容置于外壳10内的油杯组件以及加热组件40进行安装和维护。
36.其中,如图1和图3所示,安装座60朝向加热组件40的表面上设有支撑块61,且在支撑块61上设有安装槽62,第二导液件41的相对两端容置于安装槽62内。如此,可以利用安装槽62对第二导液件41进行支撑和固定,并可以利用安装槽62对第二导液件41进行定位和限位,以避免加热组件40在容置腔11中发生晃动。
37.可选地,为了便于发热丝42缠绕在第二导液件41上,可以将第二导液件41设置为圆柱状,并可以将安装槽62的截面形状设置为与第二导液件41的截面形状相适配的弧形,以增大安装槽62对第二导液件41的定位和限位效果。
38.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图4是图1中的雾化器100在另一视角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安装座60朝向加热组件40的表面上设有限位板63,限位板63抵接于油杯20的端面上。
39.具体来说,限位板63可以设置于安装座60的同一径向上的相对两侧,并且限位板63能够抵接于油杯20上,以对油杯20的端部进行支撑,避免油杯20发生倾斜而导致第一导液件50和第二导液件41对位失败而阻断气溶胶发生基质的传递。
40.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雾化器100包括底座70,底座70连接于外壳10,并抵接于安装座60背离加热组件40的一侧,以用于支撑固定安装座60。安装座60上设有进气孔64,外界空气经由进气孔64进入容置腔11内,进而带动加热组件40雾化后的气溶胶流动至开口12处。
41.为了将发热丝42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可以在底座70上设置电极71,将发热丝42穿设于进气孔64内,并与电极71连接且电连接。如此,当外部供电装置与电极71电连接时,电极71即可以向发热丝42供电,以使得发热丝42发热而雾化气溶胶发生基质。
42.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4所示,外壳10开设开口12的端部向容置腔11内凸出设有第一定位部13,油杯20上设有与第一定位部13定位配合的第二定位部24。
43.具体来说,第一定位部13的外边缘通过连接部连接于外壳10上的开口12侧壁,且连接部上设有连通开口12和容置腔11内部的导流孔,以避免阻挡气溶胶的流动。通过在外壳10背离加热组件40的一端设置相互配合的第一定位部13和第二定位部24,可以对油杯20油杯背离加热组件40的一端进行支撑固定,而油杯20靠近加热组件40的一端可以被限位板63进行支撑固定,如此,可以实现油杯20在容置腔11内的固定。通过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可以便于对油杯20进行更换,或者便于在油杯20内的气溶胶发生基质使用完以后,向油杯20内重复注入气溶胶发生基质。
44.其中,如图1和图4所示,第一定位部13为设于外壳10上的定位凹槽,第二定位部24为设于油杯20上的定位凸起,定位凸起插置于定位凹槽内。如此,可以利用定位凸起和定位凹槽的配合,对油杯20背离加热组件40的端部进行定位和限位,避免油杯20的端部悬空而发生晃动,进而提升油杯20与外壳10的连接强度。
45.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第一定位部13设置为外壳10上的定位凸起,并可以设置第二定位部24为设于油杯20上的定位凹槽,定位凸起插置于定位凹槽内。
46.或者,在其它的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它的定位结构将油杯20和外壳10进行连接。
47.综合上述实施例中的雾化器100,下面对雾化器100的装配步骤进行说明:
48.首先进行油杯组件的装配。具体包括:取下油杯20的密封件30,向储液腔中注入气溶胶发生基质,然后利用密封件30对储液腔进行密封,并将第一导液件50插置于密封件30上的导流孔31内,完成油杯组件的装配。
49.然后将油杯组件放置于容置腔11中,使得第一定位部13和第二定位部24对位。
50.最后将加热组件40安装于安装座60上,将安装座60和加热组件40放置于容置腔11中,并将底座70与外壳10可拆卸连接。
51.进一步地,在雾化器100内的气溶胶发生基质使用完以后,需要对油杯20进行更换,油杯20的更换步骤包括:
52.首先解除底座70与外壳10的连接,依次将安装座60、发热组件40以及油杯组件取出;
53.然后取下油杯组件的密封件30,重新向储液腔中注入气溶胶发生基质以后,按照上述的步骤完成装配,雾化器100即可以重新使用。
54.基于上述实施例中的雾化器100,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主机和雾化器100,主机与雾化器100可拆卸连接。
55.其中,主机上设有电源,主机与雾化器100连接时,主机上的电源与电极71接触,进而与发热丝42电连接,用于为发热丝42进行供电,以使得发热丝42发热雾化气溶胶发生基质。
56.综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本实施例中的雾化器100在进行工作时,储液腔21中的气溶胶发生基质经由第一导液件50传输至加热组件40,加热组件40用于在通电时发热,进而雾化与其接触的气溶胶发生基质形成气溶胶。气溶胶经由油杯20的外侧壁与外壳10的内侧壁之间的出气通道23流动至与容置腔11连通的开口12处,进而排出雾化器100。通过设置独立的油杯20,并设置油杯20仅与密封件30密封连接,而油杯20的其他位置是一个整体,可以有效杜绝油杯20发生漏油的风险,避免雾化器100在运输或者使用过程中漏油。
57.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容置腔和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开口;油杯组件,容置于所述容置腔中,所述油杯组件包括油杯、密封件和第一导液件,所述油杯设有容纳气溶胶发生基质的储液腔,所述密封件用于密封所述储液腔,且在所述密封件上设置有导液孔,所述导液孔内配置有所述第一导液件;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中,并与所述第一导液件接触;其中,所述油杯的外侧壁与所述外壳的内侧壁存在间隙,所述间隙形成出气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开设所述开口的端部向所述容置腔内凸出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油杯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定位配合的第二定位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的其中一者为定位凸起,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的另一者为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凸起插置于所述定位凹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液件插置于所述导液孔中,所述第一导液件的一端伸入所述储液腔中,所述第一导液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加热组件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第二导液件和发热丝,所述第一导液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液件接触,所述发热丝与所述第二导液件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液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导液件沿所述第二导液件的轴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导液件的相对两端,所述发热丝缠绕于两个所述第一导液件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外壳,所述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包括底座和电极,所述底座连接于所述外壳,并抵接于所述安装座背离所述加热组件的一侧,所述安装座上设有进气孔,所述发热丝穿设于所述进气孔内,并与所述电极电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朝向所述加热组件的表面上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抵接于所述油杯的端面上。10.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主机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所述主机与所述雾化器可拆卸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雾化器包括外壳、油杯组件以及加热组件。外壳内设有容置腔和与容置腔连通的开口;油杯组件容置于容置腔中,油杯组件包括油杯、密封件和第一导液件,油杯设有容纳气溶胶发生基质的储液腔,密封件用于密封储液腔,且在密封件上设置有导液孔,导液孔内配置有第一导液件;加热组件设置于容置腔中,并与第一导液件接触;其中,油杯的外侧壁与外壳的内侧壁存在间隙,间隙形成出气通道。通过设置独立的油杯,并设置油杯仅与密封件密封连接,而油杯的其他位置是一个整体,可以有效杜绝油杯发生漏油的风险,避免雾化器在运输或者使用过程中漏油。避免雾化器在运输或者使用过程中漏油。避免雾化器在运输或者使用过程中漏油。


技术研发人员:

陆华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吉万(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1.08.27

技术公布日:

2023/3/2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0:38: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650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气溶胶   雾化器   组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