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拉桥



1.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斜拉桥


背景技术:



2.斜拉桥又称斜张桥,是将主梁用诸多拉索直接拉在桥塔上的一种桥梁。斜拉桥作为一种拉索体系,比梁式桥的跨越能力更大,是大跨度桥梁的最主要桥型,斜拉桥应用广泛。随着对斜拉桥的研究的不断深入,斜拉桥的性能愈发优越,可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中。
3.例如,申请号为cn201520941259.6的实用新型专利所提出的一种扬帆斜拉桥,其中,桥塔三角形的造型元素,使得结构简洁明了,刚劲有力;斜拉桥总体造型为扬帆造型,具有扬帆起航的寓意,也具备较好的景观效果;斜拉桥桥塔向外倾斜,利用自身重力部分平衡主跨拉索传递的索力,有效的减轻压重。
4.然而,斜拉桥在应用于跨度较大的使用场景时,往往遭受恶劣环境的影响,斜拉桥易变形,使用寿命不长。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斜拉桥,用以解决斜拉桥在应用于跨度较大的使用场景时,往往遭受恶劣环境的影响,斜拉桥易变形,使用寿命不长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斜拉桥,包括桥体、索塔和两个斜拉索组,所述索塔包括主塔体、两个侧塔体、两个第一连接梁组以及第二连接梁组,所述主塔体固定设于所述桥体的中间处,所述主塔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桥体的长度方向相同,两个所述侧塔体分别设置于所述主塔体的两侧、且均与所述桥体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侧塔体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桥体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主塔体的两侧分别经由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梁组与两个所述侧塔体固定连接,并形成两个第一三角形结构,两个所述侧塔体之间经由所述第二连接梁组连接,并形成第二三角形结构;两个所述斜拉索组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侧塔体连接,两个所述斜拉索组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桥体的两侧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主塔体为底部内凹的弧形结构。
8.进一步的,两个所述侧塔体均为底部内凹的弧形结构,所述主塔体沿所述桥体的周向方向与两个所述侧塔体之间均形成一夹角。
9.进一步的,所述侧塔体沿所述桥体的宽度方向呈弧形状,所述侧塔体沿远离所述桥体的方向到所述主塔体的垂直距离逐渐增大。
10.进一步的,所述主塔体的高度小于所述侧塔体的高度,所述第一连接梁组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梁组的下方设置。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梁组包括沿所述主塔体的延伸方向等间距设置的多个第一连接梁,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梁的一端与所述主塔体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梁的另一端与所述侧塔体固定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梁为长条杆状。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梁组包括沿所述侧塔体的延伸方向等间距设置的多个第二连接梁,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侧塔体固定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梁为其靠近所述主塔体的侧壁处向内凹陷的弧形结构。
15.进一步的,所述斜拉索组包括沿所述桥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斜拉索,每个所述斜拉索组中的多个所述斜拉索的一端均与所述桥体固定连接、另一端均与同侧的所述侧塔体固定连接。
16.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索塔包括主塔体、两个侧塔体、两个第一连接梁组以及第二连接梁组,主塔体固定设于桥体的中间处,主塔体的延伸方向与桥体的长度方向相同,两个侧塔体分别设置于主塔体的两侧、且均与桥体固定连接,两个侧塔体的延伸方向均与桥体的长度方向相同,主塔体的两侧分别经由两个第一连接梁组与两个侧塔体固定连接,此时,主塔体通过一侧的第一连接梁组和同侧的侧塔体可形成一个第一三角形结构,两个侧塔体之间经由第二连接梁组连接,此时,两个侧塔体和第二连接两组之间可形成一个第二三角形结构,同时,两个斜拉索组的一端分别与两个侧塔体连接,两个斜拉索组的另一端分别与桥体的两侧连接,以形成整个斜拉桥结构,该斜拉桥的索塔具备两个第一三角形结构以及一个第二三角形结构,由三角形结构的稳定性可知,索塔结构强度高,可减少与其连接的斜拉索组以及桥体的晃动,斜拉桥不易变形,使用寿命长,可适用于跨度较大等具备恶劣环境的场景中。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斜拉桥一实施例中整体的侧视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斜拉桥一实施例中整体的正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技术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0.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斜拉桥,包括桥体100、索塔200和两个斜拉索组300,索塔200包括主塔体210、两个侧塔体220、两个第一连接梁组230以及第二连接梁组240,主塔体210固定设于桥体100的中间处,主塔体210的延伸方向与桥体100的长度方向相同,两个侧塔体220分别设置于主塔体210的两侧、且均与桥体100固定连接,两个侧塔体220的延伸方向均与桥体100的长度方向相同,主塔体210的两侧分别经由两个第一连接梁组230与两个侧塔体220固定连接,并形成两个第一三角形结构,两个侧塔体220之间经由第二连接梁组240连接,并形成第二三角形结构;两个斜拉索组300的一端分别与两个侧塔体220连接,两个斜拉索组300的另一端分别与桥体100的两侧连接。
21.其中,通过设置索塔200包括主塔体210、两个侧塔体220、两个第一连接梁组230以及第二连接梁组240,主塔体210固定设于桥体100的中间处,主塔体210的延伸方向与桥体100的长度方向相同,两个侧塔体220分别设置于主塔体210的两侧、且均与桥体100固定连接,两个侧塔体220的延伸方向均与桥体100的长度方向相同,主塔体210的两侧分别经由两个第一连接梁组230与两个侧塔体220固定连接,此时,主塔体210通过一侧的第一连接梁组
230和同侧的侧塔体220可形成一个第一三角形结构,两个侧塔体220之间经由第二连接梁组240连接,此时,两个侧塔体220和第二连接两组之间可形成一个第二三角形结构,同时,两个斜拉索组300的一端分别与两个侧塔体220连接,两个斜拉索组300的另一端分别与桥体100的两侧连接,以形成整个斜拉桥结构,该斜拉桥的索塔200具备两个第一三角形结构以及一个第二三角形结构,由三角形结构的稳定性可知,索塔200结构强度高,可减少与其连接的斜拉索组300以及桥体100的晃动,斜拉桥不易变形,使用寿命长,可适用于跨度较大等具备恶劣环境的场景中。
22.本实施方案中的桥体100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结构,桥体100包括主梁110和桥墩120,主梁110应当具备良好的抗形变能力,主梁110的底部与桥墩120固定连接。
23.本实施方案中的索塔200通过斜拉索组300与桥体100连接,用以承接桥体100所受的外力。具体的,索塔200包括主塔体210、两个侧塔体220、两个第一连接梁组230以及第二连接梁组240,主塔体210固定设于桥体100的中间处,主塔体210的延伸方向与桥体100的长度方向相同,两个侧塔体220分别设置于主塔体210的两侧、且均与桥体100固定连接,两个侧塔体220的延伸方向均与桥体100的长度方向相同,主塔体210的两侧分别经由两个第一连接梁组230与两个侧塔体220固定连接,并形成两个第一三角形结构,两个侧塔体220之间经由第二连接梁组240连接,并形成第二三角形结构。
24.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主塔体210为底部内凹的弧形结构。
25.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两个侧塔体220均为底部内凹的弧形结构,主塔体210沿桥体100的周向方向与两个侧塔体220之间均形成一夹角。
26.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侧塔体220沿桥体100的宽度方向呈弧形状,侧塔体220沿远离桥体100的方向到主塔体210的垂直距离逐渐增大。
27.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主塔体210的高度小于侧塔体220的高度,第一连接梁组230位于第二连接梁组240的下方设置。
28.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梁组230包括沿主塔体210的延伸方向等间距设置的多个第一连接梁,每个第一连接梁的一端与主塔体210固定连接,每个第一连接梁的另一端与侧塔体220固定连接。
29.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梁为长条杆状。
30.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梁组240包括沿侧塔体220的延伸方向等间距设置的多个第二连接梁,每个第二连接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塔体220固定连接。
31.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梁为其靠近主塔体210的侧壁处向内凹陷的弧形结构。
32.本实施方案中的斜拉索组300为连接桥体100和索塔200的结构。其中,斜拉索组300包括沿桥体100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斜拉索,每个斜拉索组300中的多个斜拉索的一端均与桥体100固定连接、另一端均与同侧的侧塔体220固定连接。
33.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索塔200包括主塔体210、两个侧塔体220、两个第一连接梁组230以及第二连接梁组240,主塔体210固定设于桥体100的中间处,主塔体210的延伸方向与桥体100的长度方向相同,两个侧塔体220分别设置于主塔体210的两侧、且均与桥体100固定连接,两个侧塔体220的延伸方向均与桥体100的长度方向相同,主塔体210的两侧分别经由两个第一连接梁组230与两个侧塔体220固定连接,此时,主塔体210通过一侧的第
一连接梁组230和同侧的侧塔体220可形成一个第一三角形结构,两个侧塔体220之间经由第二连接梁组240连接,此时,两个侧塔体220和第二连接两组之间可形成一个第二三角形结构,同时,两个斜拉索组300的一端分别与两个侧塔体220连接,两个斜拉索组300的另一端分别与桥体100的两侧连接,以形成整个斜拉桥结构,该斜拉桥的索塔200具备两个第一三角形结构以及一个第二三角形结构,由三角形结构的稳定性可知,索塔200结构强度高,可减少与其连接的斜拉索组300以及桥体100的晃动,斜拉桥不易变形,使用寿命长,可适用于跨度较大等具备恶劣环境的场景中。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斜拉桥,其特征在于,包括桥体、索塔和两个斜拉索组;所述索塔包括主塔体、两个侧塔体、两个第一连接梁组以及第二连接梁组,所述主塔体固定设于所述桥体的中间处,所述主塔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桥体的长度方向相同,两个所述侧塔体分别设置于所述主塔体的两侧、且均与所述桥体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侧塔体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桥体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主塔体的两侧分别经由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梁组与两个所述侧塔体固定连接,并形成两个第一三角形结构,两个所述侧塔体之间经由所述第二连接梁组连接,并形成第二三角形结构;两个所述斜拉索组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侧塔体连接,两个所述斜拉索组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桥体的两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拉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塔体为底部内凹的弧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拉桥,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塔体均为底部内凹的弧形结构,所述主塔体沿所述桥体的周向方向与两个所述侧塔体之间均形成一夹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拉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塔体沿所述桥体的宽度方向呈弧形状,所述侧塔体沿远离所述桥体的方向到所述主塔体的垂直距离逐渐增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拉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塔体的高度小于所述侧塔体的高度,所述第一连接梁组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梁组的下方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拉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梁组包括沿所述主塔体的延伸方向等间距设置的多个第一连接梁,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梁的一端与所述主塔体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梁的另一端与所述侧塔体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斜拉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梁为长条杆状。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拉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梁组包括沿所述侧塔体的延伸方向等间距设置的多个第二连接梁,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侧塔体固定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斜拉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梁为其靠近所述主塔体的侧壁处向内凹陷的弧形结构。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拉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拉索组包括沿所述桥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斜拉索,每个所述斜拉索组中的多个所述斜拉索的一端均与所述桥体固定连接、另一端均与同侧的所述侧塔体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斜拉桥,其包括桥体、索塔和两个斜拉索组,索塔包括主塔体、两个侧塔体、两个第一连接梁组以及第二连接梁组,主塔体固定设于桥体的中间处,主塔体的延伸方向与桥体的长度方向相同,两个侧塔体分别设置于主塔体的两侧、且均与桥体固定连接,两个侧塔体的延伸方向均与桥体的长度方向相同,主塔体的两侧分别经由两个第一连接梁组与两个侧塔体固定连接,并形成两个第一三角形结构,两个侧塔体之间经由第二连接梁组连接,并形成第二三角形结构;两个斜拉索组分别连接两个侧塔体和桥体的两侧;斜拉桥在应用于跨度较大的使用场景时,往往遭受恶劣环境的影响,斜拉桥易变形,使用寿命不长的问题。使用寿命不长的问题。使用寿命不长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陈露 成龙 董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技术研发日:

2022.08.04

技术公布日:

2023/2/28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0:03: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628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两个   斜拉桥   角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