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点火针易拆式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点火针易拆式燃烧器。


背景技术:



2.燃烧器,是使燃料和空气以一定方式喷出混合燃烧的装置统称。燃烧器的作用是通过火焰燃烧使试样原子化,被雾化的试液进入燃烧器,在火焰温度和火焰气氛作用下,经过干燥、熔融、蒸发、离解等过程,产生大量的基态原子,以及部分激发态原子、离子和分子。
3.目前的燃烧器(参见cn215001562u一种燃烧器),其点火针是“l”形,且其点火针的一端贯穿燃烧室侧壁进入至燃烧室内,同时该点火针连接在燃烧室的侧壁上,而在将外壳套设在燃烧室上的过程中,该点火针垂下的另一端从燃烧室底端贯通的通孔中延伸出来。
4.但是,当点火针损坏而需要更换时,目前的这种燃烧器,需要先将燃烧室从外壳中拿出来,然后才能对点火针进行更换,导致操作较为麻烦。
5.另外,由于目前的点火针是“l”形,则在点火针的弯折处易生锈,从而在点火针的弯折处容易产生漏电的问题。
6.同时,目前的燃烧器还存在其他问题,如:现有燃烧器中的分火翅上贯通的喷火孔都是竖直的,因此从喷火孔喷出的火苗不够大。
7.如何提供一种容易更换点火针的点火针易拆式燃烧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8.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点火针易拆式燃烧器,可以对喷油嘴降温,从而延长喷油嘴的使用时间,同时安装方便。
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10.一种点火针易拆式燃烧器,包括:
11.外壳,所述外壳的顶端为开口端,底端为封闭端,且所述外壳的侧壁上贯通有两个结构相同的限位孔;
12.卡座,所述卡座为结构相同的两个,且两个所述卡座的一端卡接在对应的所述限位孔中,且每个所述卡座远离所述外壳的一端均留置在所述外壳外;
13.燃烧室,所述燃烧室为顶端开口,底端封闭的筒状,且所述燃烧室嵌设在所述外壳中,同时所述燃烧室的侧壁贯通有两个安装通孔,且两个所述安装通孔与两个所述限位孔一一对应共线;
14.点火针,所述点火针为结构相同的两个,并与两个所述限位孔一一对应,且每个所述点火针均为直线形,同时每个所述点火针的一端依次穿过对应的所述限位孔和对应的所述安装通孔,并均延伸至所述燃烧室内,同时每个所述点火针的另一端均留置在所述外壳
外,并且每个所述点火针位于所述外壳外的侧壁与对应的所述卡座留置在所述外壳外的部分卡接。
15.优选的,所述限位孔包括:均贯通在所述外壳侧壁上的圆形孔和条形孔,且所述条形孔的长度沿所述外壳的轴向延伸,同时所述圆形孔接通在所述条形孔的顶端,并且与对应的所述安装通孔同心布置。
16.优选的,所述卡座包括:卡板、限位板和“u”形卡槽件;
17.其中,所述限位板和所述“u”形卡槽件分居在所述卡板相对的两端,且所述卡板与所述限位板垂直连接,所述卡板与所述“u”形卡槽件的槽底外部面垂直连接,同时所述“u”形卡槽件的两个“u”形口的连线沿所述外壳的轴向延伸,并且所述“u”形卡槽件的槽口位于所述“u”形卡槽件远离所述卡板的一端;
18.并且,每个所述限位板可插入至对应的所述圆形孔内,每个所述卡板可从对应的圆形孔下滑至对应的所述条形孔中,并卡设在对应的所述条形孔内,同时每个所述“u”形卡槽件留置在所述外壳外;
19.每个所述点火针的一端依次穿过对应的所述圆形孔和对应的所述安装通孔,并位于所述燃烧室内,且每个所述点火针位于所述外壳外的侧壁上固定有卡块,且每个所述卡块与对应的所述点火针连接成“t”字形结构,同时每个所述卡块与对应的所述“u”形卡槽件的内腔卡接。
20.优选的,所述卡块为陶瓷块。
21.优选的,还包括:与两个所述“u”形卡槽件一一对应的两个别针,每个所述“u”形卡槽件的两个侧壁上对称贯通有用于穿设对应所述别针的穿引孔,以将所述别针连接在对应所述“u”形卡槽件的两个侧壁上,以对对应的所述卡块进行限位。
22.优选的,两个所述限位孔沿所述外壳的周向间隔布置。
23.所述卡座为结构相同的两个,并一一对应与两个所述限位孔卡接。
24.优选的,还包括:风筒,所述风筒的两端均为开口端,且所述风筒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外壳底端的中部,另一端接通有鼓风机,同时所述外壳底端对应所述风筒的内腔处分别贯通有第一中心孔和多个第一通风孔,且所述第一中心孔、所述风筒和所述外壳共中心轴线,并且所述风筒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风筒内腔接通的定位孔;
25.竖向进油管,所述竖向进油管安装在所述第一中心孔中,且所述竖向进油管的一端为开口端,伸入至所述外壳内,另一端为封闭端,伸入至所述风筒内,同时所述竖向进油管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竖向进油管的内腔接通的接口,且所述接口与所述定位孔共线;
26.横向进油管,所述横向进油管的一端穿过所述定位孔接通所述接口,另一端位于所述风筒外,并且所述横向进油管和所述点火针位于所述外壳的同侧;
27.喷油嘴,所述喷油嘴接通在所述竖向进油管位于所述外壳内的一端。
28.优选的,所述燃烧室的外壁上靠近所述燃烧室的开口处固定有一圈第一限位边,且所述第一限位边搭接在所述外壳侧壁的顶端。
29.优选的:分火翅,所述分火翅包括:
30.气化舱,所述气化舱为顶端封闭,底端开口的筒状,且所述气化舱位于所述燃烧室的内腔中,同时所述气化舱的开口接通所述燃烧室的内腔,所述气化舱的侧壁上贯通有多个分火孔;
31.环形板,所述环形板套设并固定在所述气化舱的外壁上,且所述环形板靠近所述气化舱的顶端,同时所述环形板的外缘搭接在所述第一限位边上;并且,所述环形板上沿其周向间隔贯通有多个喷火孔,且每个所述喷火孔的轴线均相对竖直线z倾斜,且其倾角α为10度至20度。
32.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点火针易拆式燃烧器,可以实现如下技术效果:
33.本技术由于点火针为直线形,且点火针位于外壳外的侧壁与卡座留置在外壳外的部分卡接,则使本技术容易更换点火针,并且由于本技术的点火针为直线形,则本技术的点火针不会因存在弯折处而易产生漏电的问题。
附图说明
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点火针易拆式燃烧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6.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3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点火针易拆式燃烧器的分解图;
38.图4为图3中b处的结构放大图;
3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点火针易拆式燃烧器的俯视图;
40.图6为图5中c-c方向的剖视图;
41.图7为本技术分火翅的结构示意图;
42.图8为本技术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43.图9为本技术稳风套筒的装配结构图;
44.图10为本技术横向进油管与竖向进油管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45.其中,1-外壳;10-限位孔;2-卡座;3-燃烧室;30-安装通孔;4-点火针;101-圆形孔;102-条形孔;21-卡板;22-限位板;23
‑“
u”形卡槽件;40-卡块;5-别针;230-穿引孔;31-第一限位边;6-分火翅;61-气化舱;610-分火孔;62-环形板;620-喷火孔;7-风筒;103-第一中心孔;104-第一通风孔;301-定位孔;8-竖向进油管;41-接口;9-横向进油管;90-喷油嘴;300-进油孔;104-第二通风孔;11-稳风套筒;110-第二中心孔;111-第三通风孔;901-第二限位边;302-环形限位槽;12-笼火筒;120-出火孔。
具体实施方式
4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点火针易拆式燃烧器,包括:
48.外壳1,外壳1的顶端为开口端,底端为封闭端,且外壳1的侧壁上贯通有两个结构
相同的限位孔10;
49.卡座2,卡座2为结构相同的两个,且两个卡座2的一端卡接在对应的限位孔10中,且每个卡座2远离外壳1的一端均留置在外壳1外;
50.燃烧室3,燃烧室3为顶端开口,底端封闭的筒状,且燃烧室3嵌设在外壳1中,同时燃烧室3的侧壁贯通有两个安装通孔30,且两个安装通孔30与两个限位孔10一一对应共线;
51.点火针4,点火针4为结构相同的两个,并与两个限位孔10一一对应,且每个点火针4均为直线形,同时每个点火针4的一端依次穿过对应的限位孔10和对应的安装通孔30,并均延伸至燃烧室3内,同时每个点火针4的另一端均留置在外壳1外,并且每个点火针4位于外壳1外的侧壁与对应的卡座2留置在外壳1外的部分卡接。
52.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孔10包括:均贯通在外壳1侧壁上的圆形孔101和条形孔102,且条形孔102的长度沿外壳1的轴向延伸,同时圆形孔101接通在条形孔102的顶端,并且与对应的安装通孔30同心布置。
53.其中,点火针4一般其内部的导电丝为镍络丝,同时镍络丝上套设并固定有陶瓷绝缘套管,此是成熟的现有技术。例如:本技术点火针4的型号可为“朋意”品牌的点火针,也可以是“鲲鹏电火电极”淘宝店铺中售卖的“拉幅定型机点火棒离子探针”,也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其他型号。
54.另外,本技术通过两个点火针4通电打火的原理(其中一个点火针4接电源的正极,另一个点火针4接电源的负极)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现有技术,则在此就不再赘述。
55.本技术的点火针4损坏时,则向外抽拉已坏的点火针4,以使坏的点火针4不再被卡座2卡着,则能将坏的点火针4从安装通孔30和限位孔10中拔出来,然后再将新的点火针4的一端依次穿过限位孔10和安装通孔30,并伸入至燃烧室3内,且新的点火针4另一端留置在外壳1外,并且新的点火针4位于外壳1外的侧壁与卡座2留置在外壳1外的部分卡接,即可完成替换点火针4的操作。
56.综上,本技术由于点火针4为直线形,且点火针4位于外壳1外的侧壁与卡座2留置在外壳1外的部分卡接,则使本技术容易更换点火针4,并且由于本技术的点火针4为直线形,则本技术的点火针4不会因存在弯折处而易产生漏电的问题。
57.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孔10包括:均贯通在外壳1侧壁上的圆形孔101和条形孔102,且条形孔102的长度沿外壳1的轴向延伸,同时圆形孔101接通在条形孔102的顶端,并且与对应的安装通孔30同心布置。
58.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在每个限位孔10中安装对应的卡座2。
59.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卡座2包括:卡板21、限位板22和“u”形卡槽件23;
60.其中,限位板22和“u”形卡槽件23分居在卡板21相对的两端,且卡板21与限位板22垂直连接,卡板21与“u”形卡槽件23的槽底外部面垂直连接,同时“u”形卡槽件23的两个“u”形口的连线沿外壳1的轴向延伸,并且“u”形卡槽件23的槽口位于“u”形卡槽件23远离卡板21的一端;
61.并且,每个限位板22可插入至对应的圆形孔101内,每个卡板21可从对应的圆形孔101下滑至对应的条形孔102中,并卡设在对应的条形孔102内,同时每个“u”形卡槽件23留置在外壳1外;
62.每个点火针4的一端依次穿过对应的圆形孔101和对应的安装通孔30,并位于燃烧
室3内,且每个点火针4位于外壳1外的侧壁上固定有卡块40,且每个卡块40与对应的点火针4连接成“t”字形结构,同时每个卡块40与对应的“u”形卡槽件23的内腔卡接。
63.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个卡板21随对应的限位板22进入至对应的圆形孔101内后,然后通过下压对应的卡座2,则可使对应的卡座2整体向下移动,并且对应的卡板21卡设在对应的条形孔102内,同时使对应的“u”形卡槽件23留置在外壳1外,且由于点火针4位于外壳1外的侧壁上固定有卡块40,则在将对应的点火针4依次穿过对应的圆形孔101和对应的安装通孔30的过程中,能使对应的卡块40卡入至对应的“u”形卡槽件23的内腔中,从而使本技术对点火针4拆装方便。
64.其中,本技术每个卡块40在对应的点火针4上的位置是根据对应点火针4的一端依次穿过对应的圆形孔101和对应的安装通孔30后,伸入至燃烧室3内的长度定制的。即:当点火针4的一端依次穿过对应的圆形孔101和对应的安装通孔30向燃烧室3内伸入的过程中,当卡块40与对应的“u”形卡槽件23卡接时,对应的点火针4位于燃烧室3内的长度是所需要的长度。
65.点火针4的对应端位于燃烧室3内的具体长度是根据需要选定的,在此就不再赘述。
66.另外,由于每个卡块40卡设在对应的“u”形卡槽件23的内腔中后,对应的点火针4会搭接在对应的“u”形卡槽件23顶端的“u”形口上,则对应的点火针4不会从对应的“u”形卡槽件23底端的“u”形口掉下去。
67.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每个卡块40为陶瓷块。
68.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卡块40绝缘,从而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
69.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还包括:与两个“u”形卡槽件23一一对应的两个别针5,每个“u”形卡槽件23的两个侧壁上对称贯通有用于穿设对应别针5的穿引孔230,以将别针5连接在对应“u”形卡槽件23的两个侧壁上,以对对应的卡块40进行限位。
70.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点火针4的一端依次穿过对应的圆形孔101和对应的安装通孔30进入至燃烧室3内,且对应的卡块40卡设在对应的“u”形卡槽件23的内腔中后,将对应的别针5的尖端依次穿过每个对应卡槽件23上的穿引孔230后,将对应的别针5的尖端卡在对应的别针5另一端的卡孔中,从而将对应的别针5连接在对应的“u”形卡槽件23的两个侧壁上,则对应的别针5能对对应的卡块40进行限位,从而使对应的卡块40不易从对应的“u”形卡槽件23的槽口脱离出去。
71.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还包括:风筒7,风筒7的两端均为开口端,且风筒7的一端固定在外壳1底端的中部,另一端接通有鼓风机,同时外壳1底端对应风筒7的内腔处分别贯通有第一中心孔103和多个第一通风孔104,且第一中心孔103、风筒7和外壳1共中心轴线,并且风筒7的侧壁开设有与风筒7内腔接通的定位孔301;
72.竖向进油管8,竖向进油管8安装在第一中心孔103中,且竖向进油管8的一端为开口端,伸入至外壳1内,另一端为封闭端,伸入至风筒7内,同时竖向进油管8的侧壁开设有与竖向进油管8的内腔接通的接口41,且接口41与定位孔301共线;
73.横向进油管9,横向进油管9的一端穿过定位孔301接通接口41,另一端位于风筒7外,并且横向进油管9和点火针4位于外壳1的同侧;
74.喷油嘴90,喷油嘴90接通在竖向进油管8位于外壳1内的一端;
75.本实用新型的喷油嘴90接通在竖向进油管8上,而竖向进油管8与横向进油管9接通,横向进油管9连接在风筒7上,从而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虽然会被火焰传热,但鼓风机产生的风会通过风筒7不断吹横向进油管9和竖向进油管8,从而为横向进油管9和竖向进油管8降温,由于喷油嘴90接通在竖向进油管8上,因此竖向进油管8会对喷油嘴90产生降温的作用,从而可以降低喷油嘴90高温变形的问题,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竖向进油管8安装在第一中心孔103中,位置正,因此可以保证本实用新型正常使用,并且本实用新型通过横向进油管9和竖向进油管8共同约束喷油嘴90的位置,可以使喷油嘴90稳定的保持在外壳1的中心位置,无需后期再手动调节,因此本实用新型安装方便。
76.并且,由于横向进油管9和点火针4位于外壳1的同侧,因此本技术在安装时,可使进油管9和点火针4均位于距离操作者最近的一个面,从而不仅便于操作者更换点火针4,而且便于操作者对进油管9接管。
77.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同时燃烧室3的底端对应喷油嘴90的位置贯通有进油孔300,且进油孔300分别与多个第一通风孔104接通,燃烧室3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二通风孔301。
78.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燃烧室7上的多个第二通风孔701可以雾化喷油嘴6喷射的油,从而可以使油燃烧的更加充分。
79.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燃烧室3的外壁上靠近燃烧室3的开口处固定有一圈第一限位边31,且第一限位边31搭接在外壳1侧壁的顶端。
80.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限位边31搭接在外壳1侧壁的顶端,则不易使燃烧室3坠落。
81.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分火翅6,分火翅6包括:
82.气化舱61,气化舱61为顶端封闭,底端开口的筒状,且气化舱61位于燃烧室3的内腔中,同时气化舱61的开口接通燃烧室3的内腔,气化舱61的侧壁上贯通有多个分火孔610;
83.环形板62,环形板62套设并固定在气化舱61的外壁上,且环形板62靠近气化舱61的顶端,同时环形板62的外缘搭接在第一限位边31上;并且,环形板62上沿其周向间隔贯通有多个喷火孔620,且每个喷火孔620的轴线均相对竖直线z倾斜,且其倾角α为10度至20度。
84.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油嘴90喷射的油会通过气化舱61的开口进入至气化舱61内,则进入至气化舱61内的油被燃烧后,火焰会通过多个分火孔610喷出,并接着通过喷火孔620喷出气化舱61,使油二次雾化,因此可以更进一步保证燃烧充分,并且由于个喷火孔620的轴线均相对竖直线z倾斜10度至20度,则火焰通过喷火孔620出来后散开,以使从喷火孔620中出来的火焰直径变大,因此本技术的火苗更大。
85.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还包括:稳风套筒11,稳风套筒11的顶端为开口端,底端为封闭端,且稳风套筒11的底端贯通有第二中心孔110,同时稳风套筒11的底端和侧壁上均贯通有多个第三通风孔111,稳风套筒11通过第二中心孔110套设在竖向进油管8上,同时喷油嘴90位于稳风套筒11的内腔中,且喷油嘴90靠近竖向进油管8一端的侧壁上固定有一圈第二限位边901,第二限位边901压设在稳风套筒11的内腔底端,同时燃烧室3的内腔外底端开设有环形限位槽302,稳风套筒11的侧壁顶端插接在环形限位槽302中。
86.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本实用新型的进风量与稳风套筒11上开设第三通风孔111的数量相匹配,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控制第三通风孔111的数量,来保持进
风量恒定,从而利于本实用新型燃烧稳定。
87.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还包括:笼火筒12,笼火筒12的底端为开口端,顶端为封闭端,且笼火筒12的底端压设在第一限位边31上,同时环形板62嵌入在笼火筒12的内腔中,笼火筒12的顶端贯通有出火孔120。
88.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笼火筒10可以对喷出的火焰进行聚拢,使得火焰更集中。
89.另外,本技术燃烧的原理为:横向进油管9将油向竖向进油管8输送(横向进油管9接通有存有油的存油,并通过泵将油泵送至横向进油管9),竖向进油管8将油向喷油嘴90输送,则喷油嘴90向燃烧室3中喷油,通过两个点火针4点火,使油在燃烧室3中燃烧,且燃烧室3上的多个第二通风孔104可以雾化喷油嘴90喷射的油,从而可以使油燃烧的更加充分,且稳风套筒11可以保持本实用新型恒定的进风量,并且喷油嘴90喷射的油会通过气化舱61的开口进入至气化舱61内,则进入至气化舱61内的油被燃烧后,火焰会通过多个分火孔610喷出,并接着通过喷火孔620喷出气化舱61,使油二次雾化,因此可以更进一步保证燃烧充分,通过喷火孔620喷出气化舱61的火焰在笼火筒12的作用下可以使火焰更集中。
90.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91.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点火针易拆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的顶端为开口端,底端为封闭端,且所述外壳(1)的侧壁上贯通有两个结构相同的限位孔(10);卡座(2),所述卡座(2)为结构相同的两个,且两个所述卡座(2)的一端卡接在对应的所述限位孔(10)中,且每个所述卡座(2)远离所述外壳(1)的一端均留置在所述外壳(1)外;燃烧室(3),所述燃烧室(3)为顶端开口,底端封闭的筒状,且所述燃烧室(3)嵌设在所述外壳(1)中,同时所述燃烧室(3)的侧壁贯通有两个安装通孔(30),且两个所述安装通孔(30)与两个所述限位孔(10)一一对应共线;点火针(4),所述点火针(4)为结构相同的两个,并与两个所述限位孔(10)一一对应,且每个所述点火针(4)均为直线形,同时每个所述点火针(4)的一端依次穿过对应的所述限位孔(10)和对应的所述安装通孔(30),并均延伸至所述燃烧室(3)内,同时每个所述点火针(4)的另一端均留置在所述外壳(1)外,并且每个所述点火针(4)位于所述外壳(1)外的侧壁与对应的所述卡座(2)留置在所述外壳(1)外的部分卡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点火针易拆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10)包括:均贯通在所述外壳(1)侧壁上的圆形孔(101)和条形孔(102),且所述条形孔(102)的长度沿所述外壳(1)的轴向延伸,同时所述圆形孔(101)接通在所述条形孔(102)的顶端,并且与对应的所述安装通孔(30)同心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点火针易拆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座(2)包括:卡板(21)、限位板(22)和“u”形卡槽件(23);其中,所述限位板(22)和所述“u”形卡槽件(23)分居在所述卡板(21)相对的两端,且所述卡板(21)与所述限位板(22)垂直连接,所述卡板(21)与所述“u”形卡槽件(23)的槽底外部面垂直连接,同时所述“u”形卡槽件(23)的两个“u”形口的连线沿所述外壳(1)的轴向延伸,并且所述“u”形卡槽件(23)的槽口位于所述“u”形卡槽件(23)远离所述卡板(21)的一端;并且,每个所述限位板(22)可插入至对应的所述圆形孔(101)内,每个所述卡板(21)可从对应的圆形孔(101)下滑至对应的所述条形孔(102)中,并卡设在对应的所述条形孔(102)内,同时每个所述“u”形卡槽件(23)留置在所述外壳(1)外;每个所述点火针(4)的一端依次穿过对应的所述圆形孔(101)和对应的所述安装通孔(30),并位于所述燃烧室(3)内,且每个所述点火针(4)位于所述外壳(1)外的侧壁上固定有卡块(40),且每个所述卡块(40)与对应的所述点火针(4)连接成“t”字形结构,同时每个所述卡块(40)与对应的所述“u”形卡槽件(23)的内腔卡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点火针易拆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40)为陶瓷块。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点火针易拆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两个所述“u”形卡槽件(23)一一对应的两个别针(5),每个所述“u”形卡槽件(23)的两个侧壁上对称贯通有用于穿设对应所述别针(5)的穿引孔(230),以将所述别针(5)连接在对应所述“u”形卡槽件(23)的两个侧壁上,以对对应的所述卡块(40)进行限位。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点火针易拆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限位孔(10)沿所述外壳(1)的周向间隔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点火针易拆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筒(7),所述风筒(7)的两端均为开口端,且所述风筒(7)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外壳(1)底端的中部,另一端接通有鼓风机,同时所述外壳(1)底端对应所述风筒(7)的内腔处分别贯通有第一中心孔(103)和多个第一通风孔(104),且所述第一中心孔(103)、所述风筒(7)和所述外壳(1)共中心轴线,并且所述风筒(7)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风筒(7)内腔接通的定位孔(301);竖向进油管(8),所述竖向进油管(8)安装在所述第一中心孔(103)中,且所述竖向进油管(8)的一端为开口端,伸入至所述外壳(1)内,另一端为封闭端,伸入至所述风筒(7)内,同时所述竖向进油管(8)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竖向进油管(8)的内腔接通的接口(41),且所述接口(41)与所述定位孔(301)共线;横向进油管(9),所述横向进油管(9)的一端穿过所述定位孔(301)接通所述接口(41),另一端位于所述风筒(7)外,并且所述横向进油管(9)和所述点火针(4)位于所述外壳(1)的同侧;喷油嘴(90),所述喷油嘴(90)接通在所述竖向进油管(8)位于所述外壳(1)内的一端。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点火针易拆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3)的外壁上靠近所述燃烧室(3)的开口处固定有一圈第一限位边(31),且所述第一限位边(31)搭接在所述外壳(1)侧壁的顶端。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点火针易拆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火翅(6),所述分火翅(6)包括:气化舱(61),所述气化舱(61)为顶端封闭,底端开口的筒状,且所述气化舱(61)位于所述燃烧室(3)的内腔中,同时所述气化舱(61)的开口接通所述燃烧室(3)的内腔,所述气化舱(61)的侧壁上贯通有多个分火孔(610);环形板(62),所述环形板(62)套设并固定在所述气化舱(61)的外壁上,且所述环形板(62)靠近所述气化舱(61)的顶端,同时所述环形板(62)的外缘搭接在所述第一限位边(31)上;并且,所述环形板(62)上沿其周向间隔贯通有多个喷火孔(620),且每个所述喷火孔(620)的轴线均相对竖直线z倾斜,且其倾角α为10度至20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点火针易拆式燃烧器,外壳的顶端为开口端,底端为封闭端,且外壳的侧壁上贯通有限位孔;卡座的一端卡接在限位孔中,且卡座远离外壳的一端留置在外壳外;燃烧室为顶端开口,底端封闭的筒状,且燃烧室嵌设在外壳中,同时燃烧室的侧壁对应限位孔的位置贯通有与限位孔连通的安装通孔;点火针为直线形,且点火针的一端依次穿过限位孔和安装通孔,并延伸至燃烧室内,同时点火针的另一端留置在外壳外,并且点火针位于外壳外的侧壁与卡座留置在外壳外的部分卡接。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点火针易拆式燃烧器,容易更换点火针。容易更换点火针。容易更换点火针。


技术研发人员:

程继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程继勇

技术研发日:

2022.10.28

技术公布日:

2023/2/28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0:22: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624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外壳   侧壁   燃烧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