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冷便携式电源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冷便携式电源。


背景技术:



2.随着便携式储能电源的需求不断增大,其安全引发的问题也日渐凸显,主要原因是:便携储能电源在有限的空间集合了电芯、控制系统和热管理模块,其功耗引起热流密度升高,在长时间、大功率的工作过程中电池组、逆变器等内部元件会持续的产生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对这些部件进行散热,那么温度的持续升高将会造成便携式储能电源严重发烫,紧接着出现过温保护导致无法工作,甚至造成电芯热失控引发起火、爆炸的风险。
3.目前市场上的便携储能电源散热结构设计主要有两种方式:通过散热片自然散热和采用风扇散热结构,受到空间的限制,依靠散热片和风扇进行散热并不能将设备内部产生的热量带出,而且还会引发元器件、线路等有一定的腐蚀,造成储能电源内部器件过热老化,降低使用寿命,不能真正解决散热及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冷便携式电源,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5.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液冷便携式电源,包括:
7.壳体,包括壳本体和端盖,所述壳本体具有储液腔和与所述储液腔连通的安装口,所述端盖安装于所述安装口上以实现对所述安装口的密封;
8.储能件,浸没于所述储液腔内的冷却液中;
9.功能面板,安装于所述端盖上,所述功能面板具有用于与外部电路连接的插接口;
10.转接件,安装于所述端盖上,所述转接件具有位于所述端盖内侧的内接头和位于所述端盖外侧的外接头,所述储能件与所述内接头连接,所述功能面板与所述外接头连接,从而实现所述储能件和所述功能面板的电性导通。
11.可选的,所述端盖包括支撑圈和设置于所述支撑圈内侧的端盖板,所述支撑圈包括连接部和支撑部,所述连接部的尺寸与所述安装口的尺寸匹配,所述支撑部的尺寸大于所述安装口的尺寸,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安装口嵌入所述壳本体内,所述支撑部抵接所述安装口的端面,从而实现所述端盖对所述安装口的密封。
12.可选的,所述连接部外套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紧贴所述壳本体的内壁以加强密封。
13.可选的,所述端盖与所述功能面板之间形成有布线空间。
14.可选的,所述功能面板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端盖上。
15.可选的,所述壳本体为两端均形成有所述安装口的筒状结构,所述端盖包括分别安装于所述壳本体两端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功能面板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端盖和
所述第二端盖连接的第一功能面板和第二功能面板,所述第一功能面板上设有所述插接口,所述第二功能面板上设有照明灯。
16.可选的,所述转接件包括带有连接孔的转接座体,所述内接头和所述外接头分别位于所述连接孔的两端,且所述内接头和所述外接头之间通过导体连接,所述连接孔内填充满密封胶。
17.可选的,所述端盖中部设置有过线孔,所述转接件安装于所述端盖内侧,所述外接头通过所述过线孔延伸至所述端盖外侧。
18.可选的,所述壳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加液口和泄压口,所述加液口处安装有密封塞,所述泄压口处安装有防爆阀;所述端盖上设有可视化液位窗。
19.可选的,所述壳本体的外壁设置有散热翅片。
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冷便携式电源,利用冷却液体工质的比热容大、导热效果比空气好的特点,将储能件浸没于冷却液中使冷却液直接接触储能件的表面,利用冷却液导热,通过壳体大面积散发热量,有效避免储能件中局部热电,实现储能件的均温散热。同时,由于冷却液直接覆盖储能件,可以避免灰尘及湿度干扰,提高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确保电源的可靠性及稳定性。此外,为确保密封性和产品可靠性,壳本体的安装口通过端盖密封,再将功能面板安装于端盖上,通过设置于端盖上的转接件实现内外电路的连接,实现内部的储能件的充放电功能。
附图说明
21.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液冷便携式电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液冷便携式电源的爆炸示意图;
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端盖的中间剖视示意图;
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转接件和所述端盖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
27.11、壳本体;111、储液腔;112、安装口;12、端盖;121、第一端盖;122、第二端盖;123、支撑圈;1231、支撑部;1232、连接部;124、端盖板;125、过线孔;126、可视化液位窗;13、密封圈;14、布线空间;2、储能件;3、功能面板;31、第一功能面板;32、第二功能面板;4、转接件;41、转接座体;42、内接头;43、外接头;44、导体;45、密封胶;46、密封垫圈;5、密封塞;6、防爆阀。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冷便携式电源,包括:壳体、储能件2、功能面板3和转接件4;
32.壳体包括壳本体11和端盖12,所述壳本体11具有储液腔111和与所述储液腔111连通的安装口112,所述端盖12安装于所述安装口112上以实现对所述安装口112的密封;壳体用于为储能件2提供安装空间,其内还需注入冷却液,故壳本体11和端盖12之间需密封连接,避免冷却液泄露;组装时,在端盖12打开的状态下将储能件2通过安装口112安装于储液腔111内,再盖合端盖12以及向储液腔111内注入冷却液便可;
33.储能件2浸没于所述储液腔111内的冷却液中;储能件2包括用于储能的电池以及用于管理充放电工作的控制板,储能件2固定安装于壳本体11内,避免移动过程中储能件2在壳本体11内晃动甚至撞击壳本体11而造成损坏,具体的,可以在储能件2和壳本体11之间设置卡紧结构,也可采用胶水将储能件2粘紧于壳本体11内;
34.功能面板3安装于所述端盖12上,所述功能面板3具有用于与外部电路连接的插接口;功能面板3上设置的插接口可与外部电路的插头插接连接,实现向储能件2充电或储能件2向外部放电;
35.转接件4安装于所述端盖12上,所述转接件4具有位于所述端盖12内侧的内接头42和位于所述端盖12外侧的外接头43,所述储能件2与所述内接头42连接,所述功能面板3与所述外接头43连接,从而实现所述储能件2和所述功能面板3的电性导通;转接件4可完全贯穿式安装于端盖12中,也可安装于端盖12的一侧,再通过设置在端盖12上的过孔将外接头43引出便可,需注意的是,为确保端盖12的密封性,转接件4与端盖12之间需密封连接。
36.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中端盖12内侧是指端盖12靠近壳体的一侧,端盖12外侧是指端盖12远离壳体的一侧。
37.基于本实施例的液冷便携式电源,利用冷却液体工质的比热容大、导热效果比空气好的特点,将储能件2浸没于冷却液中使冷却液直接接触储能件2的表面,利用冷却液导热,通过壳体大面积散发热量,有效避免储能件2中局部热电,实现储能件2的均温散热。同时,由于冷却液直接覆盖储能件2,可以避免灰尘及湿度干扰,提高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确保电源的可靠性及稳定性。此外,为确保密封性和产品可靠性,壳本体11的安装口112通过端盖12密封,再将功能面板3安装于端盖12上,通过设置于端盖12上的转接件4实现内外电路的连接,实现内部的储能件2的充放电功能。
38.参照图3,所述端盖12包括支撑圈123和设置于所述支撑圈123内侧的端盖板124,所述支撑圈123包括连接部1232和支撑部1231,所述连接部1232的尺寸与所述安装口112的尺寸匹配,所述支撑部1231的尺寸大于所述安装口112的尺寸,所述连接部1232通过所述安
装口112嵌入所述壳本体11内,所述支撑部1231抵接所述安装口112的端面,从而实现所述端盖12对所述安装口112的密封。
39.本方案的端盖12采用嵌入式安装于壳本体11上,利用安装口112对端盖12进行可靠限位,确保端盖12安装的可靠性,提高密封性能;同时端盖12由厚度较大的支撑圈123和厚度较薄的端盖板124构成,换而言之,可理解为在端盖12的中部进行去材减薄处理,如此可以减少端盖12用材,减轻端盖12重量。
40.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1232外套设有密封圈13,所述密封圈13紧贴所述壳本体11的内壁以加强密封。
41.具体的,可于连接部1232的外壁开设密封圈槽,将密封圈13嵌入式安装于密封圈槽中,且密封圈13与安装口112过盈配合,安装后密封圈13压缩于壳本体11和端盖12之间,达到可靠的密封效果。
42.为实现端盖12的安装,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1232和所述壳本体11之间形成有用于将所述端盖12固定于所述壳本体11上的卡扣结构,端盖12卡装于壳本体11上。或,所述连接部1232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壳本体11对应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端盖12与所述壳本体11螺纹连接。或,所述连接部1232外周部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壳本体11上设置有与所述螺纹孔对应的通孔,通过螺钉连接所述通孔和所述螺纹孔以将所述端盖12固定于所述壳本体11上。
43.参照图1,所述端盖12与所述功能面板3之间形成有布线空间14。
44.具体的,于端盖12朝向功能面板3的一侧形成布线凹槽,功能面板3安装于端盖12上后便形成布线空间14。基于此,布线空间14可用于容纳功能面板3内侧的器件以及功能面板3与转接件4之间的导线。
45.优选的,为方便拆装,所述功能面板3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端盖12上。
46.关于功能面板3的具体安装,同样,可以在端盖12和功能面板3之间设置卡接结构,功能面板3卡装于端盖12上;也可通过螺钉将端盖12锁固于功能面板3上。
47.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本体11为两端均形成有所述安装口112的筒状结构,所述端盖12包括分别安装于所述壳本体11两端的第一端盖121和第二端盖122,所述功能面板3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端盖121和所述第二端盖122连接的第一功能面板31和第二功能面板32,所述第一功能面板31上设有所述插接口,所述第二功能面板32上设有照明灯。
48.具体的,壳本体11不限于圆筒、方筒形状,壳本体11采用贯通的筒状结构可方便其加工成型。在第二功能面板32上设置照明灯,使本方案的电源还具备照明功能,方便用户的使用。
49.关于转接件4的结构,在其中一些方式中,参照图4,所述转接件4包括带有连接孔的转接座体41,所述内接头42和所述外接头43分别位于所述连接孔的两端,且所述内接头42和所述外接头43之间通过导体44连接,所述连接孔内填充满密封胶45。
50.具体的,基于转接座体41可为内接头42和外接头43提供支撑,同时通过转接座体41可将转接件4可靠安装于端盖12上。在生产阶段,先将内接头42和外接头43使用导体44连接后,将其中一端穿过转接座体41的连接孔,之后向连接孔内注满密封胶45以将连接孔密封,同时实现将内接头42和外接头43固定。
51.进一步的,所述端盖12中部设置有过线孔125,所述转接件4安装于所述端盖12内
侧,所述外接头43通过所述过线孔125延伸至所述端盖12外侧。
52.具体的,可于转接座体41上开设螺纹孔,同时于过线孔125周部开设对应的通孔,通过螺钉穿过通孔后连接转接座体41上的螺纹孔,便可实现将转接件4固定安装于端盖12上。进一步的,于端盖12和转接件4之间垫设有密封垫圈46。可选的,过线孔125设置成阶梯孔状,过线孔125的大端孔径与转接座体41的外径匹配,转接件4嵌入式安装于过线孔125中。
53.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本体11的一侧设置有加液口和泄压口,所述加液口处安装有密封塞5,所述泄压口处安装有防爆阀6;所述端盖12上设有可视化液位窗126。
54.具体的,当需要加冷却液或更换冷却液时,可打开密封塞5后向内注入冷却液或排除壳体中的冷却液。设置防爆阀6,当壳体内的压力达到防爆阀6的开启压力时,防爆阀6启动,将壳体内的气体排出,如此可避免内部压力过大而导致壳体爆裂,需要说明的是,防爆阀6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直接从现有技术中获取并应用到本方案中。在端盖12上设置可视化液位窗126,在加液时,可通过可视化液位窗126观察壳体内的液位高度,方便控制加液速度,需要注意的是,在加液时,需将功能面板3打开后,方能观察到可视化液位窗126.
55.进一步的,所述壳本体11的外壁设置有散热翅片。在壳本体11上设置散热翅片可有效增大壳本体11的表面积,加快散热速率。
56.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5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58.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59.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技术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技术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技术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液冷便携式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包括壳本体(11)和端盖(12),所述壳本体(11)具有储液腔(111)和与所述储液腔(111)连通的安装口(112),所述端盖(12)安装于所述安装口(112)上以实现对所述安装口(112)的密封;储能件(2),浸没于所述储液腔(111)内的冷却液中;功能面板(3),安装于所述端盖(12)上,所述功能面板(3)具有用于与外部电路连接的插接口;转接件(4),安装于所述端盖(12)上,所述转接件(4)具有位于所述端盖(12)内侧的内接头(42)和位于所述端盖(12)外侧的外接头(43),所述储能件(2)与所述内接头(42)连接,所述功能面板(3)与所述外接头(43)连接,从而实现所述储能件(2)和所述功能面板(3)的电性导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便携式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12)包括支撑圈(123)和设置于所述支撑圈(123)内侧的端盖板(124),所述支撑圈(123)包括连接部(1232)和支撑部(1231),所述连接部(1232)的尺寸与所述安装口(112)的尺寸匹配,所述支撑部(1231)的尺寸大于所述安装口(112)的尺寸,所述连接部(1232)通过所述安装口(112)嵌入所述壳本体(11)内,所述支撑部(1231)抵接所述安装口(112)的端面,从而实现所述端盖(12)对所述安装口(112)的密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便携式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232)外套设有密封圈(13),所述密封圈(13)紧贴所述壳本体(11)的内壁以加强密封。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便携式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12)与所述功能面板(3)之间形成有布线空间(1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便携式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面板(3)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端盖(12)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便携式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本体(11)为两端均形成有所述安装口(112)的筒状结构,所述端盖(12)包括分别安装于所述壳本体(11)两端的第一端盖(121)和第二端盖(122),所述功能面板(3)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端盖(121)和所述第二端盖(122)连接的第一功能面板(31)和第二功能面板(32),所述第一功能面板(31)上设有所述插接口,所述第二功能面板(32)上设有照明灯。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便携式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4)包括带有连接孔的转接座体(41),所述内接头(42)和所述外接头(43)分别位于所述连接孔的两端,且所述内接头(42)和所述外接头(43)之间通过导体(44)连接,所述连接孔内填充满密封胶(45)。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冷便携式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12)中部设置有过线孔(125),所述转接件(4)安装于所述端盖(12)内侧,所述外接头(43)通过所述过线孔(125)延伸至所述端盖(12)外侧。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便携式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本体(11)的一侧设置有加液口和泄压口,所述加液口处安装有密封塞(5),所述泄压口处安装有防爆阀(6);所述端盖(12)上设有可视化液位窗(126)。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便携式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本体(11)的外壁设置
有散热翅片。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一种液冷便携式电源,包括:壳体,包括壳本体和端盖,所述壳本体具有储液腔和与所述储液腔连通的安装口,所述端盖安装于所述安装口上以实现对所述安装口的密封;储能件,浸没于所述储液腔内的冷却液中;功能面板,安装于所述端盖上,所述功能面板具有用于与外部电路连接的插接口;转接件,安装于所述端盖上,所述转接件具有位于所述端盖内侧的内接头和位于所述端盖外侧的外接头,所述储能件与所述内接头连接,所述功能面板与所述外接头连接,从而实现所述储能件和所述功能面板的电性导通。将储能件浸没于冷却液中使冷却液直接接触储能件的表面,利用冷却液导热,通过壳体大面积散发热量,有效避免储能件中局部热电,实现储能件的均温散热。现储能件的均温散热。现储能件的均温散热。


技术研发人员:

武俊川 李景茂 吕松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佛山久安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09

技术公布日:

2023/2/23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3:30: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621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本体   冷却液   功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