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拆卸的耐热打散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固体废弃物处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可拆卸耐热打散装置。


背景技术:



2.固体废弃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3.在固体废弃物处置中,较常使用的方法是高温焚烧,即通过燃烧处理固体废弃物。
4.具体地,通常使用破碎装置将待处置的固体废弃物先破碎成块,然后将已经被破碎的固体废弃物送入热风管道,并由热风管道运输进入焚烧炉中。但是在运输块状固体废弃物时,由于部分固体废弃物有粘性,在运输过程中部分有粘性的碎块会粘结在一起,进入焚烧设备后,这些粘结成块的固体废弃物由于互相粘结,体积较大,使得位于中心位置的固体废弃物无法与氧气的充分接触,进而不能被充分燃烧,因此,固体废弃物粘结成块后不利于焚烧设备对其进行充分处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固体废弃物会粘结成块不利于充分燃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拆卸的耐热打散装置,该可拆卸的耐热打散装置具有能够打散结块的固体废弃物,耐高温可拆卸的性能。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拆卸的耐热打散装置,该可拆卸的耐热打散装置包括设备本体、耐热棒和外护盖,其中,
7.所述耐热棒至少设置两个,多个所述耐热棒处于同一水平面;
8.所述设备本体包括多个套筒,多个套筒内均填充有第一耐热材料,所述第一耐热材料内形成有第一通孔,所述耐热棒位于两个所述套筒之间且所述耐热棒的两端分别伸入两个所述套筒的两个所述第一通孔内;
9.所述外护盖包含多个套筒护盖,多个所述套筒护盖与多个所述套筒配合用于封堵多个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外护盖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设备本体的远离所述耐热棒的一端;
10.所述套筒护盖的内表面设置第一耐热材料层,所述第一耐热材料层与所述第一耐热材料之间形成有隔热空间,所述耐热棒的端部位于所述隔热空间内,所述隔热空间能够避免所述耐热棒向所述外护盖和设备本体传导热量;
11.所述耐热打散装置能够并排设置多个,多个所述耐热打散装置位于同一水平面。
12.优选地,所述耐热棒的一端抵靠于所述第一耐热材料层,另一端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一耐热材料层之间设置有压力弹簧,所述压力弹簧用于对所述耐热棒进行弹性限位避免所述耐热棒产生轴向窜动,并且,所述压力弹簧还能够弹出断裂的所述耐热棒以便更换新的所述耐热棒。
13.优选地,所述耐热棒的靠近所述压力弹簧的一端设置第二耐热材料层,所述第二
耐热材料层能够避免所述耐热棒向所述压力弹簧传递热量。
14.优选地,所述外护盖内设置有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内嵌于所述外护盖且所述距离传感器的检测面面向所述第二耐热材料层,所述距离传感器与所述第二耐热材料层之间无阻挡,所述距离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耐热棒是否被弹出。
15.优选地,所述设备本体沿靠近所述外护盖的一端的外周向外延伸形成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孔,所述外护盖沿靠近所述设备本体的一端的外周向外延伸形成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配合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一一对应的第二连接孔;
16.连接螺栓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配合能够实现所述外护盖与所述设备本体之间可拆卸的连接;
17.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的连接面。
18.优选地,所述耐热打散装置还包括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固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远离所述外护盖的一面,并且,所述第三连接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一一对应的多个连接螺纹孔;
19.连接螺栓能够与所述连接螺纹孔配合。
20.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耐热棒之间的间距为l,固体废弃物碎块的宽度为l1,固体废弃物粘结成块后的宽度为l2,l1≤l≤l2。
21.优选地,所述套筒面向所述耐热棒的一端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用于封堵所述第一耐热材料。
22.优选地,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耐热棒同轴设置,所述耐热棒能够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径大于所述耐热棒的直径。
23.优选地,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径较所述耐热棒的直径大5-10mm。
24.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固体废弃物自上而下落下,在遇到耐热打散装置后能够在物料初始速度的作用下被耐热棒打散成小块,而后落入焚烧炉内进行燃烧,从而获得更好的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效果;耐热棒可拆卸的插入设备本体内部,并且,设备本体内填充有耐热材料避免耐热棒向设备本体传递热量,外护盖内表面也覆盖有耐热材料,可以避免耐热棒向外护盖传递热量,从而实现对设备本体和外护盖的保护作用;外护盖打开后,能够更换耐热棒。
附图说明
25.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26.图1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耐热打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a-a向的剖面图;
28.图3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耐热打散装置的左视图。
29.附图标记说明
30.4耐热棒
ꢀꢀꢀꢀꢀꢀꢀꢀꢀꢀꢀꢀꢀꢀꢀꢀꢀꢀꢀꢀꢀꢀꢀꢀ
12套筒
31.14第一通孔
ꢀꢀꢀꢀꢀꢀꢀꢀꢀꢀꢀꢀꢀꢀꢀꢀꢀꢀꢀꢀꢀ
21套筒护盖
32.23耐热材料层
ꢀꢀꢀꢀꢀꢀꢀꢀꢀꢀꢀꢀꢀꢀꢀꢀꢀꢀꢀ
13第一耐热材料
33.11第一连接板
ꢀꢀꢀꢀꢀꢀꢀꢀꢀꢀꢀꢀꢀꢀꢀꢀꢀꢀꢀ
22第二连接板
34.3第三连接板
ꢀꢀꢀꢀꢀꢀꢀꢀꢀꢀꢀꢀꢀꢀꢀꢀꢀꢀꢀꢀ
6连接螺栓
35.5底板
ꢀꢀꢀꢀꢀꢀꢀꢀꢀꢀꢀꢀꢀꢀꢀꢀꢀꢀꢀꢀꢀꢀꢀꢀꢀꢀ
24压力弹簧
36.41第二耐热材料层
ꢀꢀꢀꢀꢀꢀꢀꢀꢀꢀꢀꢀꢀꢀꢀ
25距离传感器
37.51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3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39.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面向、远离、水平、竖直”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
40.参见图1-3所示的一种可拆卸的耐热打散装置,该可拆卸的耐热打散装置包括设备本体、耐热棒4和外护盖,其中,
41.耐热棒4至少设置两个,多个耐热棒4处于同一水平面;
42.设备本体内设置多个套筒12,多个套筒12内均填充有第一耐热材料13,第一耐热材料13内形成有第一通孔14,耐热棒4位于两个套筒12之间且耐热棒4的两端分别伸入两个套筒12的两个第一通孔14内;
43.外护盖设置多个套筒护盖21,多个套筒护盖21与多个套筒12配合用于封堵多个第一通孔14,外护盖可拆卸地连接于设备本体的远离耐热棒4 的一端;
44.套筒护盖21的内表面设置第一耐热材料层23,第一耐热材料层23与第一耐热材料13形成有隔热空间,耐热棒4的端部位于隔热空间内,隔热空间能够避免耐热棒4向外护盖和设备本体传导热量;
45.耐热打散装置能够并排设置多个,多个耐热打散装置位于同一水平面。
4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固体废弃物由焚烧炉的上方自由落体下落,遇到水平放置的多个耐热棒4组成的水平阻挡面,粘结成块的固体废弃物会撞击耐热棒4,由于粘结成块的固体废弃物下落至耐热棒4的位置时具有一定的速度v,遇到水平阻挡面后会被拦截瞬间速度降至0,根据冲量计算公式ft=mv,在撞击的瞬间粘结成块的固体废弃物所受到的撞击力为f=mv/t,因此,粘结成块的固体废弃物的初速度越大,其撞击到耐热棒4时所受到的撞击力f就越大。因此只需要合理设计固体废弃物撞击耐热棒4时的速度,就可以获得足够大的撞击力f以使得粘结成块的固体废弃物能够在该撞击力 f的作用下被打散。
47.通过合理设置物料投放位置与耐热棒4组成的水平阻挡面之间的距离,就能够获得足够大的撞击力f,即,通过为固体废弃物设置足够长的自由落体距离,使其具有充分的加速时间,从而获得足够大的初速度v。当初速度 v足够大时,就能够产生足够大的撞击力f。但是撞击力f越大,耐热棒4 的使用寿命就越短,因此需要合理设计物料投放位置与耐热棒4组成的水平阻挡面之间的距离,以便对可拆卸的耐热打散装置的打散效果和使用寿命进行平衡。
48.由于耐热棒4处于焚烧炉的内部,工作的环境温度非常高,而且工作中耐热棒4会
受到固体废弃物的持续撞击,因此耐热棒4的工作环境非常恶劣,长期处理这种恶劣的工作环境下,耐热棒4难免会出现断裂失效的情况,断裂失效后耐热棒4就需要更换。当需要更换耐热棒4的时候,可以打开位于焚烧炉外的外护盖,通过第一通孔14更换新的耐热棒4。具体地,可以将新的耐热棒4由一侧的第一通孔14穿入,继而穿入另一侧的第一通孔14,在这个过程中,套筒12和第一耐热材料13共同对耐热棒4的进行导向。当耐热棒4安装到位后再将外护盖重新紧固,就完成了对耐热棒4的更换。
49.由于耐热棒4处于高温环境中,因此耐热棒4需要采用耐高温钢材制作,以保证耐热棒4的使用寿命。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耐热打散装置的其他部件应尽量采用普通材料制作,但是需要对这些由普通材料制作的部件进行隔热处理,避免耐热棒4的高温或者环境高温通过热传导传递至其它部件。因此,套筒12内填充有第一耐热材料13,耐热棒4被第一耐热材料13包裹,第一通孔14开口的一端被外护盖的第一耐热材料层23封堵,这样第一耐热材料13和第一耐热材料层23形成了隔热空间,通过该隔热空间将内部的耐热棒4和外层的外护盖和设备本体隔绝开,从而避免了耐热棒4向外层的外护盖和设备本体传递热量,设备本体嵌设于焚烧炉的侧壁内,因此通过焚烧炉侧壁的耐热材料可以隔绝焚烧炉内的环境温度对耐热打散装置的影响,而第一耐热材料13和第一耐热材料层23所形成的隔热空间隔绝了耐热棒4的高温对耐热打散装置的影响,两种相结合就能够避免热量传递至耐热打散装置的其它部位,进而可以延长耐热打散装置的使用寿命。
50.在该实施方式中,优选地,耐热棒4的一端抵靠于第一耐热材料层23,另一端与其相邻的第一耐热材料层23之间设置有压力弹簧24,压力弹簧 24用于对耐热棒4进行弹性限位避免耐热棒4产生轴向窜动,并且,压力弹簧24还能够弹出断裂的耐热棒4以便更换新的耐热棒4。
51.耐热棒4受压力弹簧24的压力作用抵靠于第一耐热材料层23,此时压力弹簧24处于被压缩状态,而且,在压力弹簧24的压力作用下,耐热棒4 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轴向窜动,以减少对第一耐热材料13的磨损。
52.当耐热棒4断裂失效后,对压力弹簧24的压力失效,压力弹簧24会趋于恢复初始状态,因此,压力弹簧24会推动耐热棒4向外移动,直到将耐热棒4推出第一通孔14。
53.在该实施方式中,优选地,耐热棒4的的靠近压力弹簧24的一端设置第二耐热材料层41,第二耐热材料层41能够避免耐热棒4向压力弹簧24 传递热量。
54.通过设置第二耐热材料层41能够避免耐热棒4向压力弹簧24传递热量,这样压力弹簧24就可以不必选择耐热材料,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55.在该实施方式中,优选地,外护盖内设置有距离传感器25,距离传感器 25内嵌于外护盖且距离传感器25的检测面面向第二耐热材料层41,距离传感器25与第二耐热材料层41之间无阻挡,距离传感器25用于检测耐热棒4 是否被弹出。
56.耐热棒4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第二耐热材料层41位于距离传感器25 的检测范围内,距离传感器25反馈耐热棒4未断裂的信号;如果耐热棒4 断裂,那么压力弹簧24会将耐热棒4推出,则距离传感器25无法再接受到由第二耐热材料层41反馈的信号,距离传感器25输出耐热棒4已断裂的信号。
57.距离传感器25可以连接至焚烧炉的中控室,距离传感器25的输出信号能够输入至中控室,以便中控室能够监控耐热棒4的工作状态,并判断是否更新的耐热棒4。也可以为距
离传感器25连接一个声光报警器,距离传感器 25的输出信号用于控制该声光报警器,如果输出信号为耐热棒4已断裂,那么该声光报警器就会发出声光报警,提醒工作人员。
58.距离传感器25内嵌于外护盖,并且其安装位置需要避开压力弹簧24,以避免距离传感器25误动作。
59.在该实施方式中,优选地,设备本体沿靠近外护盖的一端的外周向外延伸形成第一连接板11,第一连接板1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孔,外护盖沿靠近所述设备本体的一端的外周向外延伸形成与第一连接板11相配合的第二连接板22,第二连接板22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孔一一对应的第二连接孔;
60.连接螺栓6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配合能够实现外护盖与设备本体之间可拆卸的连接;
61.多个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均匀分布于第一连接板11与第二连接板 22的连接面。
62.拧紧连接螺栓6能够将外护盖固定连接至设备本体上,拧出连接螺栓6 则可以将外护盖拆卸下来。
63.连接孔均匀分布有利于第一连接板11与第二连接板22的均衡受力,避免出现应力集中的情况。
64.在该实施方式中,优选地,耐热打散装置还包括第三连接板3,第三连接板3固接于第一连接板11的远离外护盖的一面,并且,第三连接板3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板11上的多个连接孔一一对应的多个连接螺纹孔;
65.连接螺栓6能够与第三连接板3上的连接螺纹孔配合。
66.连接螺栓6与第三连接板3上的连接螺纹孔配合就可以实现对设备本体和外护盖的固定连接。第三连接板3上的连接螺纹孔可以实现对连接螺栓6 的紧固作用,便于外护盖的拆装。
67.在该实施方式中,优选地,相邻两个耐热棒4之间的间距为l,固体废弃物碎块的宽度为l1,固体废弃物粘结成块后的宽度为l2,l1≤l≤l2。
68.相邻两个耐热棒4之间的距离设置为l1与l2之间的数值后,结块的固体废弃物就一定会被耐热棒4阻挡,从而受到耐热棒4的撞击力,并在该撞击力的作用下被打散。
69.在该实施方式中,优选地,套筒12面向耐热棒4的一端设置有底板5,底板5用于封堵第一耐热材料13。
70.底板5实现对第一耐热材料13的固定,更换新的耐热棒4时,耐热棒 4需要由第一通孔14内穿出,设置底板5可以防止在更换耐热棒4的过程中,第一耐热材料13被拖动,实现了对第一耐热材料13的支持限位作用。
71.在该实施方式中,优选地,底板5上设置有第二通孔51,第二通孔51 与耐热棒4同轴设置,耐热棒4能够穿过第二通孔51且第二通孔51的内径大于耐热棒4的直径。
72.通过将第二通孔51的内径设置为大于耐热棒4的直径的方式,可以避免耐热棒4向底板5传递热量,以便底板5也可以由普通钢材制作,通过将底板5嵌设在焚烧炉侧壁内实现对底板5的隔热。这样可以实现对耐热打散装置的制作成本的控制。
73.在该实施方式中,优选地,第二通孔51的内径较耐热棒4的直径大 5-10mm。
74.根据经验将第二通孔51的内径设置为较耐热棒4的直径大5-10mm,可以避免耐热
棒4第二通孔51之间的间隙太小耐热棒4近距离向底板5辐射较多热量,同时也能避免第二通孔51孔径太大,更换耐热棒4时,底板5 对第一耐热材料13的支持限位作用失效。
75.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76.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技术特征:


1.一种可拆卸的耐热打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的耐热打散装置包括设备本体、耐热棒(4)和外护盖,其中,所述耐热棒(4)至少设置两个,多个所述耐热棒(4)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设备本体包括多个套筒(12),多个套筒(12)内均填充有第一耐热材料(13),所述第一耐热材料(13)内形成有第一通孔(14),所述耐热棒(4)位于两个所述套筒(12)之间且所述耐热棒(4)的两端分别伸入两个所述套筒(12)的两个所述第一通孔(14)内;所述外护盖包含多个套筒护盖(21),多个所述套筒护盖(21)与多个所述套筒(12)配合用于封堵多个所述第一通孔(14),所述外护盖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设备本体的远离所述耐热棒(4)的一端;所述套筒护盖(21)的内表面设置第一耐热材料层(23),所述第一耐热材料层(23)与所述第一耐热材料(13)之间形成有隔热空间,所述耐热棒(4)的端部位于所述隔热空间内,所述隔热空间能够避免所述耐热棒(4)向所述外护盖和设备本体传导热量;所述耐热打散装置能够并排设置多个,多个所述耐热打散装置位于同一水平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热打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热棒(4)的一端抵靠于所述第一耐热材料层(23),另一端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一耐热材料层(23)之间设置有压力弹簧(24),所述压力弹簧(24)用于对所述耐热棒(4)进行弹性限位避免所述耐热棒(4)产生轴向窜动,并且,所述压力弹簧(24)还能够弹出断裂的所述耐热棒(4)以便更换新的所述耐热棒(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热打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热棒(4) 的靠近所述压力弹簧(24)的一端设置第二耐热材料层(41),所述第二耐热材料层(41)能够避免所述耐热棒(4)向所述压力弹簧(24)传递热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耐热打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盖内设置有距离传感器(25),所述距离传感器(25)内嵌于所述外护盖且所述距离传感器(25)的检测面面向所述第二耐热材料层(41),所述距离传感器(25)与所述第二耐热材料层(41)之间无阻挡,所述距离传感器(25)用于检测所述耐热棒(4)是否被弹出。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热打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本体沿靠近所述外护盖的一端的外周向外延伸形成第一连接板(11),所述第一连接板(1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孔,所述外护盖沿靠近所述设备本体的一端的外周向外延伸形成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1)相配合的第二连接板(22),所述第二连接板(2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一一对应的第二连接孔;连接螺栓(6)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配合能够实现所述外护盖与所述设备本体之间可拆卸的连接;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1)与第二连接板(22)的连接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耐热打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热打散装置还包括第三连接板(3),所述第三连接板(3)固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1)的远离所述外护盖的一面,并且,所述第三连接板(3)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一一对应的多个连接螺纹孔;连接螺栓(6)能够与所述连接螺纹孔配合。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热打散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耐热棒(4)之间的
间距为l,固体废弃物碎块的宽度为l1,固体废弃物粘结成块后的宽度为l2,l1≤l≤l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热打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2)面向所述耐热棒(4)的一端设置有底板(5),所述底板(5)用于封堵所述第一耐热材料(13)。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耐热打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5)上设置有第二通孔(51),所述第二通孔(51)与所述耐热棒(4)同轴设置,所述耐热棒(4)能够穿过所述第二通孔(51)且所述第二通孔(51)的内径大于所述耐热棒(4)的直径。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耐热打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51)的内径较所述耐热棒(4)的直径大5-10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体废弃物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可拆卸的耐热打散装置包括设备本体、耐热棒和外护盖,其中,耐热棒至少设置两个,多个耐热棒处于同一水平面;设备本体包括多个套筒,多个套筒内均填充有第一耐热材料,第一耐热材料内形成有第一通孔,耐热棒位于两个套筒之间且两端分别伸入两个套筒的第一通孔内;外护盖包含多个套筒护盖用于封堵多个第一通孔,外护盖可拆卸地连接于设备本体的远离耐热棒的一端;外护盖的内表面设置耐热材料层,耐热材料层与第一耐热材料形成有隔热空间,耐热棒的端部位于隔热空间内;耐热打散装置能够并排设置多个。该可拆卸的耐热打散装置具有能够打散结块的固体废弃物,耐高温可拆卸的性能。耐高温可拆卸的性能。耐高温可拆卸的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

李国友 项佳伟 李志强 徐寅生 邢超 张仲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安徽海螺建材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08

技术公布日:

2023/2/17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0:15: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613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耐热   所述   多个   可拆卸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