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震咪杆组件、助听器和耳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助听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阻震咪杆组件、助听器和耳机。


背景技术:



2.助听器是一个小型扩音器,把原本听不到的声音加以扩大,再利用听障者的残余听力,使声音能送到大脑听觉中枢,而感觉到声音,为听障者带来很大便利。
3.助听器是一种辅助听力的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安装于壳体内部的发声单元(受话器或听筒)、麦克风、控制电路、放大器和电池。麦克风接收到声音经控制电路将信号传送至发声单元,发声单元将声音扩大送到听障者的大脑听觉中枢,从而听到声音。但是,助听器的发声单元与麦克风的距离较近,导致使用时经常会产生啸叫声,一方面影响了助听效果,另一方面使得佩戴者的耳朵很不舒服。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cn202122560230.1公开的一种助听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cn201820511183.7公开的一种耳道式助听器,以及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cn201921706225.3公开的一种可避免啸叫声的助听器等,在此不进行一一列举,上述的助听器均存在“助听器的发声单元与麦克风的距离较近,导致使用时经常会产生啸叫声”的技术问题。
4.因此,亟需提出一种能有效防啸叫的助听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震咪杆组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助听器的发声单元与麦克风的距离较近,导致使用时经常会产生啸叫声,一方面影响了助听效果,另一方面使得佩戴者的耳朵很不舒服的技术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阻震咪杆组件,包括拾音端、连接端和软胶杆;所述软胶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拾音端和所述连接端连接,所述拾音端内设有麦克风,所述拾音端的外壁开设有连通所述麦克风的拾音孔;一线缆穿设于所述连接端、所述软胶杆和所述拾音端,且所述线缆的一端与所述麦克风电连接。
7.可选地,所述麦克风外罩设有防震软胶套,所述防震软胶套设有避空所述拾音孔的避空孔。
8.可选地,所述软胶杆与所述拾音端之间连接有一连接件;所述软胶杆和所述拾音端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
9.可选地,所述拾音端靠近所述软胶杆的一端设有一连接件,所述软胶杆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槽。
10.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壁向内延伸有卡凸,所述连接件设有卡槽,所述卡凸卡接于所述卡槽中。
11.可选地,所述拾音端为软胶拾音端,所述软胶拾音端与所述软胶杆相连形成一体结构。
12.可选地,所述软胶杆向所述拾音端的一端延伸有包裹部,且所述包裹部包裹所述拾音端。
13.一种助听器,包括主机和上述的阻震咪杆组件;所述主机包括发声单元、电池和控制电路板;所述发声单元和所述电池均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连接端连接于所述主机,且所述线缆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14.可选地,所述主机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壁向内延伸有限位环,所述连接端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端部设有限位件,所述连接轴转动连接于所述限位环的环孔,所述限位件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孔并限位于所述限位环。
15.一种耳机,具有上述的阻震咪杆组件。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阻震咪杆组件、助听器和耳机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17.该阻震咪杆组件可应用于耳机或助听器等电子装置中,该阻震咪杆组件通过连接端固定连接于耳机或助听器等电子装置的主机,耳机或助听器的主机具有发声单元(例如:骨传导发声单元)。
18.1、阻震咪杆的软胶杆采用软胶材质,软胶材质的软胶杆可以阻断(减弱)耳机或助听器的发声单元(特别是骨传导发声单元)产生的震动声波传导到麦克风,通过软胶杆有效衰减了固体传导声波的能量反馈至麦克风中,从而避免外部啸叫的问题,防啸叫效果好。
19.2、发声单元位于耳机或助听器的主机中,麦克风安装在阻震咪杆的拾音端内,从而大大增加了发声单元与麦克风之间的距离,使发声单元与麦克风具有较远的距离,避免串音引起内部啸叫,防啸叫效果好。
20.3、阻震咪杆的拾音孔的拾音方向朝向人的前方,前方人说话的声音直接通过拾音孔传入麦克风中,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麦克风安装在主机的侧面或背面造成高频指向性较差以及拾音高频衰减的问题,使得拾音频带更宽,声音(拾音)更清晰。
21.4、阻震咪杆通过连接轴转动连接于主机的限位环的环孔中,可以根据环境要求转动阻震咪杆来调整拾音孔的拾音方向,从而能更加清晰地拾取到声音。
22.5、麦克风外罩设有防震软胶套,防震软胶套能二次阻断发声单元产生的震动声波对麦克风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了防啸叫的效果。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助听器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助听器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阻震咪杆的剖视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阻震咪杆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阻震咪杆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阻震咪杆的另一视角图。
30.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阻震咪杆的剖视图。
31.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阻震咪杆的分解图。
32.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阻震咪杆的分解图。
33.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阻震咪杆的分解图。
34.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35.100、主机;110、发声单元;120、安装孔;121、限位环;122、环孔;
36.200、阻震咪杆;210、拾音端;211、拾音孔;212、安装腔;213、容置槽;214、第二安装槽;215、第一外壳;216、第二外壳;220、连接端;221、连接轴;222、限位件;230、软胶杆;231、第一安装槽;232、卡凸;233、第三安装槽;234、包裹部;240、麦克风;250、线缆;260、防震软胶套;261、避空孔;270、连接件;271、卡槽;280、吸音孔;290、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4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8,提供一种阻震咪杆组件200,包括拾音端210、连接端220和软胶杆230。
42.其中,所述软胶杆23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拾音端210和所述连接端220连接,所述连接端220连接于所述主机100,所述拾音端210内设有麦克风240,所述拾音端210的外壁开设有连通所述麦克风240的拾音孔211。
43.其中,一线缆250穿设于所述连接端220、所述软胶杆230和所述拾音端210,且所述线缆250的一端与所述麦克风240电连接。
44.其中,参照图1和图2,该阻震咪杆组件200可应用于耳机或助听器等电子装置中,该阻震咪杆组件200通过连接端220固定连接于耳机或助听器等电子装置的主机100,耳机
或助听器的主机100具有发声单元110(例如:骨传导发声单元)。
4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阻震咪杆组件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46.1、阻震咪杆200的软胶杆230采用软胶材质,软胶材质的软胶杆230可以阻断(减弱)耳机或助听器的发声单元110(特别是骨传导发声单元110)产生的震动声波传导到麦克风240,通过软胶杆有效衰减了固体传导声波的能量反馈至麦克风240中,从而避免外部啸叫的问题,防啸叫效果好。
47.2、发声单元110位于耳机或助听器的主机100中,麦克风240安装在阻震咪杆200的拾音端210内,从而大大增加了发声单元与麦克风240之间的距离,使发声单元与麦克风240具有较远的距离,避免串音引起内部啸叫,防啸叫效果好。
48.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3-图5,所述麦克风240外罩设有防震软胶套260,所述防震软胶套260设有避空所述拾音孔211的避空孔261,使用时,人说话的声音依次经过拾音孔211和避空孔261传入麦克风240中。其中,通过在麦克风240外罩设有防震软胶套260,防震软胶套260能二次阻断发声单元110产生的震动声波对麦克风240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了防啸叫的效果,并提高了助听质量。
49.进一步地,参照图3-图5,所述拾音端210内设有容置槽213,所述防震软胶套260容置于所述容置槽213,结构紧凑。其中,所述防震软胶套260可通过卡接、或粘接等方式安装于所述容置槽213中,安装方便。
50.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5,所述软胶杆230与所述拾音端210之间连接有一连接件270,从而将所述软胶杆230与所述拾音端210固定相连。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270的两端可直接通过卡接、粘接、或螺接等方式与所述软胶杆230和所述拾音端210固定连接。
51.在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3-图5,为了连接更牢固,所述软胶杆230和所述拾音端210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槽231和第二安装槽214,所述连接件270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槽231和所述第二安装槽214,以使所述软胶杆230与所述拾音端210固定连接。其中,所述连接件270可通过卡接、粘接、或螺接等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槽231和所述第二安装槽214,组装方便。
52.在其他实施例中,参照图6和图8,所述拾音端210靠近所述软胶杆230的一端设有一连接件270,所述软胶杆230设有第一安装槽231,所述连接件270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槽231。具体地,所述连接件270与所述拾音端210设置为一体结构,结构牢固,加工方便。当然,所述连接件270和所述拾音端210也可以分别为单独的结构件,其中,连接件270和拾音端210之间可通过卡接、粘接、或螺接等方式固定连接。
53.进一步地,参照图3-图5,所述第一安装槽231的内壁向内延伸有卡凸232,所述连接件270设有卡槽271,所述卡凸232卡接于所述卡槽271中,使所述软胶杆230与所述连接件270牢固连接,结构稳固,不易脱开。
54.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软胶杆230靠近所述连接端220的一端设有第三安装槽233,所述连接端22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安装槽233中。其中,所述连接端220可通过卡接、粘接、或螺接等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三安装槽233中,组装方便。
55.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5,所述阻震咪杆200的拾音孔211的
拾音方向朝向人的前方,使用时,前方人说话的声音直接通过拾音孔211传入麦克风240中,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麦克风240安装在主机100的侧面或背面造成高频指向性较差以及拾音高频衰减的问题,使得拾音频带更宽,声音(拾音)更清晰。
56.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9,所述拾音端210为软胶拾音端,所述软胶拾音端210与所述软胶杆230相连形成一体结构,将麦克风240包裹在所述软胶拾音端210内,能更有效地衰减了固体传导声波的能量反馈至麦克风240中,进一步地提高了防啸叫的性能。
57.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10,所述软胶杆230向所述拾音端210的一端延伸有包裹部234,且所述包裹部234包裹所述拾音端210,从而将麦克风240包裹在所述包裹部234内,,能更有效地衰减了固体传导声波的能量反馈至麦克风240中,进一步地提高了防啸叫的性能。
58.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8,所述拾音端210包括第一外壳215和适配盖合所述第一外壳215的第二外壳216。所述第一外壳215与所述第二外壳216之间形成安装腔212,所述容置槽213位于所述安装腔212内,所述麦克风240安装于所述安装腔212内,所述拾音孔211设于所述第一外壳215或所述第二外壳216。其中,将所述拾音端210设置为第一外壳215和第二外壳216的组合结构,便于麦克风240和防震软胶套260安装于所述安装腔212内,组装方便。
59.具体地,第一外壳215与第二外壳216可通过通过卡接、粘接、或螺接等方式固定相连,优选的采用粘接的方式,密封性高。
60.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6,所述拾音端210在所述拾音孔211的旁侧设有多个吸音孔280,孔吸音是指吸声材料内部大量微小的孔洞,如木丝吸声板,蜂窝陶瓷吸声板,声波沿着这些孔洞可以深入吸声材料内部与洞缘发生摩擦将声能转化为热能,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热能多了,声能就少了,因此,可通过吸音孔280来吸收环境中的嘈杂音。
61.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拾音孔211与所述防震软胶套260之间设有一过滤网290(又称防尘网、或微孔调音网),沿所述拾音孔211声音经过所述过滤网290过滤后再进入所述麦克风240中,减小杂音。
62.其中,所述软胶杆230可以是长条杆,也可以是短杆,在此不进行限定。参照图3,所述软胶杆230为长条杆,参照图7,所述软胶杆230为短杆。
63.其中,参照图7,为短杆的所述软胶杆230可设在所述拾音端210与所述连接端220之间的任意位置,在此不进行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为短杆的所述软胶杆230的两端可通过连接杆分别与所述拾音端210与所述连接端220固定连接。
64.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和图8,还提供了一种助听器,包括主机100和上述的阻震咪杆组件200。
65.其中,参照图2和图8,所述主机100包括发声单元110、电池(图未示出)和控制电路板(图未示出)。所述发声单元110和所述电池均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连接端220连接于所述主机100,且所述线缆250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66.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5,所述主机100开设有安装孔120,所述安装孔120的内壁向内延伸有限位环121,所述连接端220设有连接轴221,所述连接轴
221的端部设有限位件222,所述连接轴221转动连接于所述限位环121的环孔122,所述限位件222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孔120并限位于所述限位环121。所述限位件222与所述限位环121配合起到限位作用,防止连接轴221从安装孔120处脱落,以使所述阻震咪杆200稳定地转动连接于所述主机100,结构稳定。具体地,阻震咪杆200通过连接轴221转动连接于主机100的限位环121的环孔122中,可以根据环境要求转动阻震咪杆200来调整拾音孔211的拾音方向,从而能更加清晰地拾取到声音。
67.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222可通过卡接、粘接、或螺接等方式固定于所述连接轴221上。
68.其中,参照图1和图2,所述主机100可以是耳挂式主机、颈挂式主机、头戴式主机或其他形式的主机,在此不进行限定。该主机100为助听器中常用的各类主机,为成熟的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赘述。
69.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8,还提供了一种耳机,具有上述的阻震咪杆组件200。
70.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一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71.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其架构形式能够灵活多变,可以派生系列产品。只是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阻震咪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拾音端(210)、连接端(220)和软胶杆(230);所述软胶杆(23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拾音端(210)和所述连接端(220)连接,所述拾音端(210)内设有麦克风(240),所述拾音端(210)的外壁开设有连通所述麦克风(240)的拾音孔(211);一线缆(250)穿设于所述连接端(220)、所述软胶杆(230)和所述拾音端(210),且所述线缆(250)的一端与所述麦克风(240)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震咪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麦克风(240)外罩设有防震软胶套(260),所述防震软胶套(260)设有避空所述拾音孔(211)的避空孔(26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震咪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胶杆(230)与所述拾音端(210)之间连接有一连接件(270);所述软胶杆(230)和所述拾音端(210)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槽(231)和第二安装槽(214),所述连接件(270)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槽(231)和所述第二安装槽(21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震咪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拾音端(210)靠近所述软胶杆(230)的一端设有一连接件(270),所述软胶杆(230)设有第一安装槽(231),所述连接件(270)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槽(231)。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阻震咪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231)的内壁向内延伸有卡凸(232),所述连接件(270)设有卡槽(271),所述卡凸(232)卡接于所述卡槽(271)中。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震咪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拾音端(210)为软胶拾音端,所述软胶拾音端(210)与所述软胶杆(230)相连形成一体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震咪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胶杆(230) 向所述拾音端(210)的一端延伸有包裹部(234),且所述包裹部(234)包裹所述拾音端(210)。8.一种助听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100)和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阻震咪杆组件(200);所述主机(100)包括发声单元(110)、电池和控制电路板;所述发声单元(110)和所述电池均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连接端(220)连接于所述主机(100),且所述线缆(250)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100)开设有安装孔(120),所述安装孔(120)的内壁向内延伸有限位环(121),所述连接端(220)设有连接轴(221),所述连接轴(221)的端部设有限位件(222),所述连接轴(221)转动连接于所述限位环(121)的环孔(122),所述限位件(222)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孔(120)并限位于所述限位环(121)。10.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阻震咪杆组件(20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助听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阻震咪杆组件、助听器和耳机,包括拾音端、连接端和软胶杆;所述软胶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拾音端和所述连接端连接,所述拾音端内设有麦克风,所述拾音端的外壁开设有连通所述麦克风的拾音孔;一线缆穿设于所述连接端、所述软胶杆和所述拾音端,且所述线缆的一端与所述麦克风电连接;阻震咪杆组件可应用于耳机或助听器等电子装置中,耳机或助听器的主机具有发声单元;阻震咪杆的软胶杆采用软胶材质,软胶材质的软胶杆可以阻断发声单元产生的震动声波传导到麦克风,通过软胶杆有效衰减了固体传导声波的能量反馈至麦克风中,从而避免外部啸叫的问题,防啸叫效果好。防啸叫效果好。防啸叫效果好。


技术研发人员:

朱达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朱达云

技术研发日:

2022.10.15

技术公布日:

2023/2/23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3:33: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594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