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舱门锁保险机构及载人航空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载人航空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舱门保险机构及载人航空器。


背景技术:



2.目前,载人航空器可以实现载人进行短距离无人驾驶飞行,在无人驾驶飞行期间,载人航空器的舱门与座舱之间的门锁安全就显得非常重要。
3.载人航空器的舱门与座舱之间是通过舱门锁机构来保证舱门与座舱之间的锁止,现有设计的舱门锁机构中,一般是只有一道锁止机构,无法在舱门锁失效或意外打开时提供二级保护,存在安全隐患。
4.基于此,需要提出一种舱门锁保险机构,为舱门锁提供双重保障功能,以防舱门失效或意外被打开的安全隐患,满足载人航空器的高速发展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舱门锁保险机构及载人航空器,旨在解决目前现有设计的舱门锁机构只有一道锁止机构,无法在舱门锁失效或意外打开时提供二级保护导致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舱门锁保险机构,应用于载人航空器,所述舱门锁保险机构包括第一锁固定件和第二锁固定件;其中,所述第二锁固定件在载人航空器的舱门关闭时自动锁止在所述第一锁固定件中。
7.可选地,所述第一锁固定件包括均固定于舱门上且相连接的第一固持部和第一支持部,所述第一支持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固持部旁。
8.可选地,所述第一固持部包括第一锁固通孔,所述第一锁固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固持部的顶部。
9.可选地,所述第二锁固定件包括底板、第二固持部和第二支持部;其中:
10.所述底板固定座舱上,在所述底板一侧边的两端分别设置两个通孔;
11.所述第二固持部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与所述通孔同侧;
12.所述第二支持部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与所述第二固持部在所述底板的同侧。
13.可选地,所述第二固持部包括第一腔体,所述第二固持部设置一贯通所述第一腔体的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一贯穿孔的设置位置与所述第一锁固通孔的设置位置相对应。
14.可选地,所述第二固持部还包括第一滑动件和第一弹性件;其中:
15.所述第一滑动件包括滑动板和两个滑动臂,所述滑动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部,两个所述滑动臂由所述滑动板的两侧各向外延伸形成;两个所述滑动臂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底板设置的两个所述通孔的距离相对应,两个所述滑动臂各自穿过所述底板设置的两个所述通孔;
16.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滑动板与所述第一腔体顶部之间,其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动板与所述第一腔体顶部固定连接。
17.可选地,所述滑动板设置一第二贯穿孔;
18.所述第二支持部包括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的一端开口为开口端,另一端封闭为封闭端,所述第二腔体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二贯穿孔对接。
19.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持部的顶部设置一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与所述第二腔体贯通。
20.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持部还包括第二滑动件和第二弹性件;
21.所述第二滑动件包括滑动部和手动操作部;所述滑动部包括滑动部本体和凸柱,所述凸柱是在所述滑动部本体向外延伸形成;所述滑动部本体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内部,在所述第二腔体内部滑行;所述凸柱穿过所述滑动槽,在所述滑动槽之间滑动;所述手动操作部固定安装在所述凸柱上;
22.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滑动部本体与所述第二腔体封闭端内侧边之间,其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动部本体与所述第二腔体封闭端内侧边固定连接。
23.相应地,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载人航空器,所述载人航空器包括舱门、座舱和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舱门锁保险机构;其中:所述舱门锁保险机构包括第一锁固定件和第二锁固定件,所述第一锁固定件固定在所述舱门上,所述第二锁固定件固定在所述座舱上,所述第二锁固定件在所述舱门关闭时自动锁止在所述第一锁固定件中。
24.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舱门锁保险机构及载人航空器,通过舱门锁保险机构包括第一锁固定件和第二锁固定件,其中,所述第二锁固定件在载人航空器的舱门关闭时自动锁止在所述第一锁固定件中。从而可以为舱门锁提供双重保障功能,在舱门失效或意外打开时提供二级保护,以防舱门失效或意外被打开的安全隐患,满足载人航空器的高速发展需要,可以解决目前现有设计的舱门锁机构只有一道锁止机构,无法在舱门失效或意外打开时提供二级保护导致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附图说明
25.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舱门锁保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舱门锁保险机构中第二锁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舱门锁保险机构中第一锁固定件与第二锁固定件进行锁止的示意图;
29.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载人航空器的舱门锁保险机构在舱门处于没有关闭状态时的示意图;
30.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载人航空器的舱门锁保险机构在舱门处于没有关闭时的放大图;
31.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载人航空器的舱门锁保险机构在舱门处于关闭状态时的示意图;
32.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载人航空器的舱门锁保险机构在舱门处于关闭时的放大图。
33.附图标记:
34.舱门锁保险机构
ꢀꢀꢀꢀꢀꢀ1ꢀꢀꢀꢀꢀꢀꢀꢀꢀꢀ
第一锁固定件
ꢀꢀꢀꢀꢀꢀꢀꢀ
11
35.第一固持部
ꢀꢀꢀꢀꢀꢀꢀꢀꢀꢀ
111
ꢀꢀꢀꢀꢀꢀꢀꢀ
第一锁固通孔
ꢀꢀꢀꢀꢀꢀꢀꢀ
1111
36.第一支持部
ꢀꢀꢀꢀꢀꢀꢀꢀꢀꢀ
112
ꢀꢀꢀꢀꢀꢀꢀꢀ
第二锁固定件
ꢀꢀꢀꢀꢀꢀꢀꢀ
12
37.底板
ꢀꢀꢀꢀꢀꢀꢀꢀꢀꢀꢀꢀꢀꢀꢀꢀ
121
ꢀꢀꢀꢀꢀꢀꢀꢀ
通孔
ꢀꢀꢀꢀꢀꢀꢀꢀꢀꢀꢀꢀꢀꢀꢀꢀ
1211
38.第二固持部
ꢀꢀꢀꢀꢀꢀꢀꢀꢀꢀ
122
ꢀꢀꢀꢀꢀꢀꢀꢀ
第一腔体
ꢀꢀꢀꢀꢀꢀꢀꢀꢀꢀꢀꢀ
1221
39.第一贯穿孔
ꢀꢀꢀꢀꢀꢀꢀꢀꢀꢀ
1222
ꢀꢀꢀꢀꢀꢀꢀ
第一滑动件
ꢀꢀꢀꢀꢀꢀꢀꢀꢀꢀ
1223
40.滑动板
ꢀꢀꢀꢀꢀꢀꢀꢀꢀꢀꢀꢀꢀꢀ
12231
ꢀꢀꢀꢀꢀꢀ
第二贯穿孔
ꢀꢀꢀꢀꢀꢀꢀꢀꢀꢀ
122311
41.滑动臂
ꢀꢀꢀꢀꢀꢀꢀꢀꢀꢀꢀꢀꢀꢀ
12232
ꢀꢀꢀꢀꢀꢀ
第一弹性件
ꢀꢀꢀꢀꢀꢀꢀꢀꢀꢀ
1224
42.第二支持部
ꢀꢀꢀꢀꢀꢀꢀꢀꢀꢀ
123
ꢀꢀꢀꢀꢀꢀꢀꢀ
第二腔体
ꢀꢀꢀꢀꢀꢀꢀꢀꢀꢀꢀꢀ
1231
43.滑动槽
ꢀꢀꢀꢀꢀꢀꢀꢀꢀꢀꢀꢀꢀꢀ
1232
ꢀꢀꢀꢀꢀꢀꢀ
第二滑动件
ꢀꢀꢀꢀꢀꢀꢀꢀꢀꢀ
1233
44.滑动部
ꢀꢀꢀꢀꢀꢀꢀꢀꢀꢀꢀꢀꢀꢀ
12331
ꢀꢀꢀꢀꢀꢀ
滑动部本体
ꢀꢀꢀꢀꢀꢀꢀꢀꢀꢀ
123311
45.凸柱
ꢀꢀꢀꢀꢀꢀꢀꢀꢀꢀꢀꢀꢀꢀꢀꢀ
123312
ꢀꢀꢀꢀꢀ
手动操作部
ꢀꢀꢀꢀꢀꢀꢀꢀꢀꢀ
12332
46.第二弹性件
ꢀꢀꢀꢀꢀꢀꢀꢀꢀꢀ
1234
ꢀꢀꢀꢀꢀꢀꢀ
舱门
ꢀꢀꢀꢀꢀꢀꢀꢀꢀꢀꢀꢀꢀꢀꢀꢀ247.座舱
ꢀꢀꢀꢀꢀꢀꢀꢀꢀꢀꢀꢀꢀꢀꢀꢀ3具体实施方式
48.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9.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50.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51.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舱门锁保险机构,应用于载人航空器,所述舱门锁保险机构1包括:第一锁固定件11和第二锁固定件12;其中,所述第二锁固定件12在载人航空器的舱门关闭时自动锁止在所述第一锁固定件11中。
5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舱门锁保险机构包括第一锁固定件和第二锁固定件,其中,所述第二锁固定件在载人航空器的舱门关闭时自动锁止在所述第一锁固定件中。从而可以为舱门锁提供双重保障功能,在舱门锁失效或意外打开时提供二级保护,以防舱门失效或意外被打开的安全隐患,满足载人航空器的高速发展需要,可以解决目前现有设计的舱门锁机构只有一道锁止机构,无法在舱门锁失效或意外打开时提供二级保护导致存在安全隐患
的问题。
53.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4,所述载人航空器包括舱门2和座舱 3。
54.所述第一锁固定件11固定在舱门2上,与所述舱门2一起相对所述座舱 3转动。
55.具体地,请参照图1和图4,所述第一锁固定件11包括:第一固持部111 和第一支持部112。其中:
56.所述第一固持部111固定在舱门2上且与舱门相连接,与舱门2一起相对座舱3转动。所述第一固持部111包括第一锁固通孔1111,所述第一锁固通孔1111设置在所述第一固持部111的顶部。
57.优选地,所述第一固持部111呈拱形,其顶部的横截面呈半圆弧形,第一固持部111的底部与所述半圆形顶部一体成形形成方形柱体,所述方形柱体的底部固定在舱门2上,所述第一锁固通孔1111设置在顶部所在的半圆弧的圆心位置。
58.所述第一支持部112设置在所述第一固持部111旁,并固定在舱门2上。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持部112可与所述第一固持部111一体成形。
59.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4,所述第二锁固定件12固定在座舱 3上。
60.具体地,所述第二锁固定件12包括:底板121、第二固持部122和第二支持部123。其中:
61.所述底板121固定座舱3上,在所述底板121一侧边的两端分别设置两个通孔1211。
62.所述第二固持部122设置在所述底板121上,且与所述通孔1211同侧。所述第二固持部122包括第一腔体1221,所述第二固持部122设置一贯通所述第一腔体1221的第一贯穿孔1222。当舱门2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贯穿孔1222的设置位置与所述第一固持部111的所述第一锁固通孔1111的设置位置相对应。
6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持部122还包括第一滑动件1223和第一弹性件 1224。其中:
64.所述第一滑动件1223包括滑动板12231和两个滑动臂12232,两个所述滑动臂12232由所述滑动板12231的两侧各向外延伸形成。其中,所述滑动板12231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1221内部,所述滑动板12231设置一第二贯穿孔122311。
65.所述滑动板12231的两侧各向外延伸出一滑动臂12232,两个所述滑动臂 12232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底板121设置的两个所述通孔1211的距离相对应,两个所述滑动臂12232各自穿过所述底板121设置的两个所述通孔1211,使两个所述滑动臂12232可以卡扣在两个所述通孔1211中,并可使两个所述滑动臂12232可以在所述通孔1211中滑动。
66.所述第一弹性件1224设置在所述滑动板12231与所述第一腔体1221顶部之间,其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动板12231与所述第一腔体1221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1224可以在所述滑动板12231与所述第一腔体1221顶部之间进行伸缩。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件1224为弹簧。
67.请参照图4和图5,在没有关闭舱门2时,所述第一滑动件1223的所述滑动臂12232没有被舱门2接触,所述滑动板12231上的所述第二贯穿孔 122311与所述第一贯穿孔1222不在同一轴线上,不处于重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弹性件1224处于平常状态即没有处于压缩状态。其中,图4中的载人航空器的舱门锁保险机构在舱门处于没有关闭时的放大图a如图5的放大图a所示。
68.请参照图6和图7,在关闭舱门2时,所述第一滑动件1223的所述滑动臂12232被舱
门2接触,此时,舱门2会克服第一弹性件1224的弹力并推动所述滑动臂12232移动,使所述滑动板12231上的所述第二贯穿孔122311与所述第一贯穿孔1222在同一轴线上,处于重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弹性件 1224处于压缩状态。其中,图6中的载人航空器的舱门锁保险机构在舱门处于关闭时的放大图b如图7的放大图b所示。
6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持部123设置在所述底板121上,与所述第二固持部122在所述底板121的同侧。
70.具体地,所述第二支持部123包括第二腔体1231,所述第二腔体1231的一端开口为开口端,另一端封闭为封闭端,所述第二腔体1231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二固持部122的所述滑动板12231的所述第二贯穿孔122311对接,所述第二腔体1231的开口端的口径大于或等于述第二固持部122的所述滑动板 12231的所述第二贯穿孔122311的口径。
71.所述第二支持部123的顶部设置一滑动槽1232,所述滑动槽1232与所述第二腔体1231贯通。
7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持部123还包括第二滑动件1233和第二弹性件1234。其中:
73.所述第二滑动件1233包括滑动部12331和手动操作部12332。所述滑动部12331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1231内部,可以在所述第二腔体1231内部进行滑行。
74.具体地,所述滑动部12331包括滑动部本体123311和凸柱123312,所述凸柱123312是在所述滑动部本体123311向外延伸形成,所述滑动部本体 123311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1231内部,可以在所述第二腔体1231内部进行滑行。所述凸柱123312穿过所述滑动槽1232,可以在所述滑动槽1232之间进行滑动,以带动所述滑动部本体123311在所述第二腔体1231内部滑动。
75.所述手动操作部12332固定安装在所述滑动部12331上,且可绕所述滑动部12331进行折叠放置。具体地,所述手动操作部12332固定安装在所述滑动部12331的所述凸柱123312上,且可绕所述凸柱123312进行折叠放置。推动所述手动操作部12332,可以带动所述凸柱123312在所述滑动槽1232之间进行滑动,从而带动所述滑动部本体123311在所述第二腔体1231内部滑动。
76.所述第二弹性件1234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1231内部,所述第二弹性件 1234与所述第二滑动件1233连接。
77.具体地,所述第二弹性件1234设置在所述滑动部本体123311与所述第二腔体1231封闭端内侧边之间,其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动部本体123311与所述第二腔体1231封闭端内侧边连接,可以在所述滑动部本体123311与所述第二腔体1231封闭端内侧边之间进行伸缩。优选地,所述第二弹性件1234 为弹簧。
78.请参照图4和图5,在没有关闭舱门2时,所述第一滑动件1223的所述滑动臂12232没有被舱门2接触,所述滑动板12231上的所述第二贯穿孔 122311与所述第一贯穿孔1222不在同一轴线上,不处于重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弹性件1224处于平常状态即没有处于压缩状态。所述滑动板12231上的所述第二贯穿孔122311与所述第二腔体1231的开口端不在同一轴线上,不处于重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二滑动件1233的所述滑动部本体123311被所述滑动板12231挡住,所述第二弹性件1234处于压缩状态。其中,图4中的载人航空器的舱门锁保险机构在舱门处于没有关闭时的放大图a如图5的放大图a所示。
79.请参照图6和图7,在关闭舱门2时,所述第一滑动件1223的所述滑动臂12232被舱
门2接触,此时,舱门2会推动所述滑动臂12232移动,使所述滑动板12231上的所述第二贯穿孔122311与所述第一贯穿孔1222在同一轴线上,处于重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弹性件1224处于压缩状态。所述滑动板12231上的所述第二贯穿孔122311与所述第二腔体1231的开口端在同一轴线上,处于重合状态,此时,原处于压缩状态的所述第二弹性件1234将会推动所述滑动部本体123311,使所述第二滑动件1233的所述滑动部本体 123311将穿过所述滑动板12231的所述第二贯穿孔122311、所述第一贯穿孔 1222和所述第一锁固通孔1111。从而实现所述第二锁固定件12在载人航空器的舱门关闭时自动锁止在所述第一锁固定件11中。其中,图6中的载人航空器的舱门锁保险机构在舱门处于关闭时的放大图b如图7的放大图b所示。其中,所述第一锁固通孔1111的一端还设有倒角结构,以引导滑动部本体 123311穿入第一锁固通孔1111。
80.基于同一构思,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4至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载人航空器,所述载人航空器包括:舱门2、座舱3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舱门锁保险机构1;其中:所述舱门锁保险机构1包括:第一锁固定件11 和第二锁固定件12;所述第一锁固定件11固定在所述舱门2上,所述第二锁固定件12固定在所述座舱3上,所述第二锁固定件12在载人航空器的舱门关闭时自动锁止在所述第一锁固定件11中。
8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提供一种载人航空器,所述载人航空器包括舱门、座舱和舱门锁保险机构;其中,所述舱门锁保险机构包括第一锁固定件和第二锁固定件,所述第一锁固定件固定在所述舱门上,所述第二锁固定件固定在所述座舱上,所述第二锁固定件在载人航空器的舱门关闭时自动锁止在所述第一锁固定件中。从而可以为舱门锁提供双重保障功能,在舱门失效或意外打开时提供二级保护,以防舱门失效或意外被打开的安全隐患,满足载人航空器的高速发展需要,可以解决目前现有设计的舱门锁机构只有一道锁止机构,无法在舱门失效或意外打开时提供二级保护导致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8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载人航空器,在进行具体操作时,如下所述:
83.请参照图4和图5,在没有关闭舱门2(即平常状态)时,所述第一滑动件1223的所述滑动臂12232没有被舱门2接触,所述滑动板12231上的所述第二贯穿孔122311与所述第一贯穿孔1222不在同一轴线上,不处于重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弹性件1224处于平常状态即没有处于压缩状态。所述滑动板12231上的所述第二贯穿孔122311与所述第二腔体1231的开口端不在同一轴线上,不处于重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二滑动件1233的所述滑动部本体123311被所述滑动板12231挡住,所述第二弹性件1234处于压缩状态。其中,图4中的载人航空器的舱门锁保险机构在舱门处于没有关闭时的放大图a如图5所示。
84.请参照图6和图7,当舱门2关闭时,所述舱门2接触到所述第二固持部 122的所述滑动臂12232,舱门2会推动所述滑动臂12232移动,驱动所述滑动臂12232压缩与所述滑动板12231连接的所述第一弹性件1224,使所述第一滑动件1223沿所述第一弹性件1224的压缩方向运动,使所述滑动板12231 上的所述第二贯穿孔122311与所述第一贯穿孔1222、所述第一锁固通孔1111 位于同一轴线上,从而使原先被所述滑动板12231挡住的所述滑动部本体 123311在处于被压缩的所述第二弹性件1234的弹力作用下被释放,所述滑动部本体123311在所述第二弹性件1234的弹力作用下,穿过所述第二贯穿孔 122311、第一贯穿孔1222,进入所述第一锁固通孔1111中,从而实现所述第二锁固定件12在载人航空器的舱门关闭时自动锁止在所述第一锁固定件11 中,实现锁止动作。其中,图6中的载人航空器的舱
门锁保险机构在舱门处于关闭时的放大图b如图7所示。
85.当要打开舱门2时,用手带动所述第二滑动件1233的手动操作部12332,使所述手动操作部12332带动所述凸柱123312在所述滑动槽1232之间滑动,带动所述滑动部本体123311沿着所述第二弹性件1234的压缩方向运动,使所述滑动部本体123311从将所述第一锁固通孔1111、所述第一贯穿孔1222 和所述滑动板12231的所述第二贯穿孔122311中脱离。当所述滑动部本体 123311将所述滑动板12231的所述第二贯穿孔122311中脱离时,所述滑动板 12231在所述第一弹性件1224的弹力作用下复位,使所述第一滑动件1223的滑动臂12232复位。此时,所述滑动板12231上的所述第二贯穿孔122311与所述第二腔体1231的开口端不在同一轴线上,不处于重合状态,所述第二滑动件1233的所述滑动部本体123311被所述滑动板12231挡住。从而实现在打开舱门时,通过手工方式打开载人航空器的舱门锁保险机构,方便操作。
86.从而可以为舱门锁提供双重保障功能,在舱门失效或意外打开时提供二级保护,以防舱门失效或意外被打开的安全隐患,满足载人航空器的高速发展需要,可以解决目前现有设计的舱门锁机构只有一道锁止机构,无法在舱门失效或意外打开时提供二级保护导致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87.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载人航空器实施例与舱门锁保险机构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所述舱门锁保险机构实施例,且所述舱门锁保险机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在上述载人航空器实施例中均对应适用,这里不再赘述。
8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8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该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舱门锁保险机构,应用于载人航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舱门锁保险机构包括第一锁固定件和第二锁固定件;其中,所述第二锁固定件在载人航空器的舱门关闭时自动锁止在所述第一锁固定件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门锁保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固定件包括均固定于舱门上且相连接的第一固持部和第一支持部,所述第一支持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固持部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舱门锁保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持部包括第一锁固通孔,所述第一锁固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固持部的顶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舱门锁保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固定件包括底板、第二固持部和第二支持部;其中:所述底板固定座舱上,在所述底板一侧边的两端分别设置两个通孔;所述第二固持部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与所述通孔同侧;所述第二支持部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与所述第二固持部在所述底板的同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舱门锁保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持部包括第一腔体,所述第二固持部设置一贯通所述第一腔体的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一贯穿孔的设置位置与所述第一锁固通孔的设置位置相对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舱门锁保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持部还包括第一滑动件和第一弹性件;其中:所述第一滑动件包括滑动板和两个滑动臂,所述滑动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部,两个所述滑动臂由所述滑动板的两侧各向外延伸形成;两个所述滑动臂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底板设置的两个所述通孔的距离相对应,两个所述滑动臂各自穿过所述底板设置的两个所述通孔;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滑动板与所述第一腔体顶部之间,其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动板与所述第一腔体顶部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舱门锁保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板设置一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二支持部包括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的一端开口为开口端,另一端封闭为封闭端,所述第二腔体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二贯穿孔对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舱门锁保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持部的顶部设置一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与所述第二腔体贯通。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舱门锁保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持部还包括第二滑动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滑动件包括滑动部和手动操作部;所述滑动部包括滑动部本体和凸柱,所述凸柱是在所述滑动部本体向外延伸形成;所述滑动部本体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内部,在所述第二腔体内部滑行;所述凸柱穿过所述滑动槽,在所述滑动槽之间滑动;所述手动操作部固定安装在所述凸柱上;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滑动部本体与所述第二腔体封闭端内侧边之间,其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动部本体与所述第二腔体封闭端内侧边连接。10.一种载人航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人航空器包括舱门、座舱和如权利要求1至9
任一项所述的舱门锁保险机构;其中:所述舱门锁保险机构包括第一锁固定件和第二锁固定件,所述第一锁固定件固定在所述舱门上,所述第二锁固定件固定在所述座舱上,所述第二锁固定件在所述舱门关闭时自动锁止在所述第一锁固定件中。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舱门锁保险机构及载人航空器,涉及载人航空器领域。所述舱门锁保险机构包括第一锁固定件和第二锁固定件;其中,所述第二锁固定件在载人航空器的舱门关闭时自动锁止在所述第一锁固定件中。从而可以为舱门锁提供双重保障功能,在舱门锁失效或意外打开时提供二级保护,以防舱门失效或意外被打开的安全隐患,满足载人航空器的高速发展需要,可以解决目前现有设计的舱门锁机构只有一道锁止机构,无法在舱门锁失效或意外打开时提供二级保护导致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供二级保护导致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供二级保护导致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胡华智 陈南山 姜国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亿航智能设备(广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14

技术公布日:

2022/11/14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5:21: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59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舱门   保险机构   航空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