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救生系统



1.本实用新型涉及溺水自救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救生系统。


背景技术:



2.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给人民众带来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充气式救生装备是许多用户选择并使用来自救和救人的必须设备之一。然而,目前部分充气式救生装备有时会出现压缩气瓶的气瓶口因异物堵塞充气效率低下甚至无法充气的情况,给救援人员的生命造成威胁,也给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3.可见,现有技术中存在着人民军队在面对抗洪救灾等大型雨水灾害时,部分充气式救生装备会出现压缩气瓶的气瓶口因异物堵塞充气效率低下甚至无法充气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救生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着人民军队在面对抗洪救灾等大型雨水灾害时,部分充气式救生装备会出现压缩气瓶的气瓶口因异物堵塞充气效率低下甚至无法充气的技术问题。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救生系统,包括:
6.主体,中空结构,包括盖体;
7.压缩气瓶,可拆卸式安装在所述主体上;
8.主控模块,包括处理模块和传感模块,所述传感模块用以获取佩戴所述智能救生系统的用户的生理参数,和/或所述传感模块用以获取所述智能救生系统当前所处的环境参数;所述处理模块用以基于所述生理参数和/或所述环境参数,确定所述用户是否处于溺水状态,且在确定所述用户处于溺水状态时发出第一指令,在确定所述用户未处于溺水状态时发出第二指令;
9.安全气囊,设置在所述主体内,当所述安全气囊膨胀时,可撑开所述盖体;
10.堵塞模块,设置在所述主体内,包括尖刺模块,所述尖刺模块内部设置有导通管道;
11.电磁阀,分别与所述堵塞模块和所述处理模块连接,其中,当所述压缩气瓶安装在所述主体上且所述电磁阀接收到所述第二指令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尖刺模块刺入所述压缩气瓶的气瓶口,以使所述压缩气瓶的气瓶口与所述导通管道连通;当所述电磁阀接收到所述第一指令处于开启状态时,气瓶内的压缩气体经所述导通管道进入安全气囊;
12.救生表带,设置在所述主体侧面,用以穿戴固定在用户的手部、脚部、或颈部。
13.可选地,所述尖刺模块包括至少两个尖刺部,当所述压缩气瓶安装在所述主体上且所述电磁阀接收到所述第二指令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至少两个尖刺部呈合紧状态刺入所述压缩气瓶的气瓶口,且所述至少两个尖刺部的底部外缘与所述气瓶口紧贴使所述压缩气瓶处于密封状态;当所述电磁阀接收到所述第一指令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至少两个尖刺部中的上侧尖刺部受所述电磁阀牵引,与下侧尖刺部分离以形成所述导通管道,且撑开
所述压缩气瓶的气瓶口,使气瓶内的压缩气体经所述导通管道进入安全气囊。
14.可选地,所述尖刺模块的底部外表面和顶部内表面上设置有密封材料,用以在所述电磁阀处于关闭状态时使所述压缩气瓶处于密封状态。
15.可选地,所述密封材料为橡胶或硅胶。
16.可选地,所述气瓶口上设置有柔韧性大于阈值的密封膜,用以在所述尖刺模块经所述密封膜刺入所述气瓶口时,将所述气瓶口的外表面密封。
17.可选地,所述智能救生系统还包括:
18.显示屏,紧邻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一侧,与所述处理模块连接,用以显示所述智能救生系统的状态参数,以及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指令时显示告警炫光和/ 或发出告警音。
19.可选地,所述至少两个尖刺部的顶部还设置有与所述处理模块连接的压强传感器,以获取所述压缩气瓶内的当前气压压强参数;
20.所述显示屏还用以显示所述当前气压压强参数。
21.可选地,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以在所述当前气压压强参数小于阈值时,控制所述显示屏发出对应的告警信息。
22.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23.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在壳体内的溺水识别模块监测人体生理参数或环境参数,并将数据传递给处理模块,智能判断佩戴用户是否处于溺水状态,并根据判断结果自动开启气瓶电磁阀,在尖刺模块已刺破气瓶口的基础上,自动且顺畅地为设置在救生环内的气囊充气,实现溺水救援功能。因此,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智能救生系统具有便携性好、智能化水平高、操作简单,充气效果更佳,且安全性和救援效率高等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救生系统的立体结构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救生系统在电磁阀关闭状态下的剖面结构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救生系统在电磁阀开启状态下的剖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救生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着人民军队在面对抗洪救灾等大型雨水灾害时,部分充气式救生装备会出现压缩气瓶的气瓶口因异物堵塞充气效率低下甚至无法充气的技术问题。
28.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29.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在壳体内的溺水识别模块监测人体生理参数或环境参数,并将数据传递给处理模块,智能判断佩戴用户是否处于溺水状态,并根据判断结果自动开启气瓶电磁阀,在尖刺模块已刺破气瓶口的基础上,自动且顺畅地为设置在救生环内的气囊充气,实现溺水救援功能。因此,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智能救生系统具有便携性好、智能化水平高、操作简单,充气效果更佳,且安全性和救援效率高等技术效果。
30.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技术
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1.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32.实施例一
33.请参考图1、图2、图3,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一种智能救生系统,包括:
34.主体101,中空结构,包括盖体103;
35.压缩气瓶102,可拆卸式安装在所述主体101上;
36.主控模块,包括处理模块和传感模块,所述传感模块用以获取佩戴所述智能救生系统的用户的生理参数,和/或所述传感模块用以获取所述单兵溺水救生环当前所处的环境参数;所述处理模块用以基于所述生理参数和/或所述环境参数,确定所述用户是否处于溺水状态,且在确定所述用户处于溺水状态时发出第一指令,在确定所述用户未处于溺水状态时发出第二指令;
37.安全气囊,设置在所述主体内,当所述安全气囊膨胀时,可撑开所述盖体 103;
38.堵塞模块,设置在所述主体内,包括尖刺模块1041,所述尖刺模块内部设置有导通管道1042;
39.电磁阀105,分别与所述堵塞模块和所述处理模块连接,其中,当所述压缩气瓶安装在所述主体上且所述电磁阀接收到所述第二指令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尖刺模块刺入所述压缩气瓶的气瓶口,以使所述压缩气瓶的气瓶口与所述导通管道连通,与气瓶内的压缩气体接触;当所述电磁阀接收到所述第一指令处于开启状态时,气瓶内的压缩气体经所述导通管道进入安全气囊;
40.救生表带106,设置在所述主体侧面,用以穿戴固定在用户的手部、脚部、或颈部。
41.实际操作时,当主控模块检测到佩戴本技术实施例智能救生系统(也可称作:充气式救生环)的用户处于溺水状态时,即可发出控制指令以开启电磁阀,使得压缩气体迅速充入安全气囊,顶开盖体103,从而依靠安全气囊的浮力使佩戴用户浮出水面,实现救援。
42.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发生溺水时,气体充溢到安全气囊里的效率,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所述尖刺模块还设置有包括至少两个尖刺部,当所述压缩气瓶安装在所述主体上且所述电磁阀接收到所述第二指令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至少两个尖刺部呈合紧状态刺入所述压缩气瓶的气瓶口,且所述至少两个尖刺部的底部外缘与所述气瓶口紧贴使所述压缩气瓶处于密封状态;当所述电磁阀接收到所述第一指令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至少两个尖刺部中的上侧尖刺部受所述电磁阀牵引与下侧尖刺部分离,从而开口形成所述导通管道,并且还能进一步撑开所述压缩气瓶的气瓶口,扩大开口面积,使气瓶内的压缩气体更加通常无阻的经所述导通管道进入安全气囊。同时,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所述尖刺部的底部外表面和顶部内表面上设置有密封材料,当至少两个尖刺部合紧构成尖刺模块时,其内部和外部的气密性均可保证,从而实现在所述电磁阀处于关闭状态时使所述压缩气瓶处于密封状态。而所述密封材料可以为橡胶或硅胶,或其它黏性气密材料等。进一步地,所述气瓶口上设置有柔韧性大于阈值的密封膜,用以在所述尖刺模块经所述密封膜刺入所述气瓶口时,将所述气瓶口的外表面密封。
43.再进一步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智能救生系统还包括:
44.显示屏107,紧邻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一侧,与所述处理模块连接,用以显示所述智能救生系统的状态参数,以及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指令时显示告警炫光和/或发出告警音。而所述状态参数可以包括:电磁阀的开启状态、压缩气瓶压力大小,等等,并且,所述至少两个尖刺部的顶部还设置有与所述处理模块连接的压强传感器,以获取所述压缩气瓶内的当前气压压强参数;也就是说,所述显示屏还可以显示所述当前气压压强参数。
45.为了避免发生压缩气瓶因长期放置瓶内气体外溢,造成在危机状态下压缩气体不足以实现救生,但使用者并不知情的情况,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以在所述当前气压压强参数小于阈值时,控制所述显示屏发出对应的告警信息。
46.由此可见,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智能救生系统通过设置在壳体内的溺水识别模块监测人体生理参数或环境参数,并将数据传递给处理模块,智能判断佩戴用户是否处于溺水状态,并根据判断结果自动开启气瓶电磁阀,在尖刺模块已刺破气瓶口的基础上,自动且顺畅地为设置在救生环内的气囊充气,实现溺水救援功能。因此,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智能救生系统具有便携性好、智能化水平高、操作简单,充气效果更佳,且安全性和救援效率高等技术效果。
47.尽管已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技术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48.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进一步地,本技术技术方案中的各个方法步骤可以颠倒,变换先后顺序而依然落入本技术所涵盖的实用新型范围中。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中空结构,包括盖体;压缩气瓶,可拆卸式安装在所述主体上;主控模块,包括处理模块和传感模块,所述传感模块用以获取佩戴所述智能救生系统的用户的生理参数,和/或所述传感模块用以获取所述智能救生系统当前所处的环境参数;所述处理模块用以基于所述生理参数和/或所述环境参数,确定所述用户是否处于溺水状态,且在确定所述用户处于溺水状态时发出第一指令,在确定所述用户未处于溺水状态时发出第二指令;安全气囊,设置在所述主体内,当所述安全气囊膨胀时,可撑开所述盖体;堵塞模块,设置在所述主体内,包括尖刺模块,所述尖刺模块内部设置有导通管道;电磁阀,分别与所述堵塞模块和所述处理模块连接,其中,当所述压缩气瓶安装在所述主体上且所述电磁阀接收到所述第二指令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尖刺模块刺入所述压缩气瓶的气瓶口,以使所述压缩气瓶的气瓶口与所述导通管道连通;当所述电磁阀接收到所述第一指令处于开启状态时,气瓶内的压缩气体经所述导通管道进入安全气囊;救生表带,设置在所述主体侧面,用以穿戴固定在用户的手部、脚部、或颈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尖刺模块包括至少两个尖刺部,当所述压缩气瓶安装在所述主体上且所述电磁阀接收到所述第二指令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至少两个尖刺部呈合紧状态刺入所述压缩气瓶的气瓶口,且所述至少两个尖刺部的底部外缘与所述气瓶口紧贴使所述压缩气瓶处于密封状态;当所述电磁阀接收到所述第一指令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至少两个尖刺部中的上侧尖刺部受所述电磁阀牵引,与下侧尖刺部分离以形成所述导通管道,且撑开所述压缩气瓶的气瓶口,使气瓶内的压缩气体经所述导通管道进入安全气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尖刺部的底部外表面和顶部内表面上设置有密封材料,用以在所述电磁阀处于关闭状态时使所述压缩气瓶处于密封状态。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材料为橡胶或硅胶。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瓶口上设置有柔韧性大于阈值的密封膜,用以在所述尖刺模块经所述密封膜刺入所述气瓶口时,将所述气瓶口的外表面密封。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救生系统还包括:显示屏,紧邻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一侧,与所述处理模块连接,用以显示所述智能救生系统的状态参数,以及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指令时显示告警炫光和/或发出告警音。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尖刺部的顶部还设置有与所述处理模块连接的压强传感器,以获取所述压缩气瓶内的当前气压压强参数;所述显示屏还用以显示所述当前气压压强参数。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以在所述当前气压压强参数小于阈值时,控制所述显示屏发出对应的告警信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救生系统,通过设置在壳体内的溺水识别模块监测人体生理参数或环境参数,并将数据传递给处理模块,智能判断佩戴用户是否处于溺水状态,并根据判断结果自动开启气瓶电磁阀,在尖刺模块已刺破气瓶口的基础上,自动且顺畅地为设置在救生环内的气囊充气,实现溺水救援功能。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智能救生系统具有便携性好、智能化水平高、操作简单,充气效果更佳,且安全性和救援效率高等技术效果。率高等技术效果。率高等技术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

杨洁 邓越文 王莎莎 李瑜 李莎 孙晓舟 郑志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技术研发日:

2021.11.25

技术公布日:

2022/10/27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1:47: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588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模块   瓶口   技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