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通过钢轨道岔的底盘及轨检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辅助通过钢轨道岔的底盘及轨检仪。


背景技术:



2.常用的铁路钢轨轨距测量设备包括轨检仪与轨距尺,其中,轨检仪的底盘上设有一个动轮组件与两个定轮组件,动轮组件位于底盘的一侧,两个定轮组件位于底盘的另一侧,底盘整体呈t型结构,轨检仪在牵引作用下沿着钢轨行驶,从而对轨距进行测量。
3.其中,动轮组件和定轮组件直径较小,约为30mm,当轨检仪行驶至钢轨的道岔时,动轮组件或定轮组件会陷入道岔的有害空间内,导致轨检仪难以通过有害空间,需要由操作人员手动辅助轨检仪通过有害空间,使得测量效率较低,且易造成轨检仪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辅助通过钢轨道岔的底盘及轨检仪,用以解决或改善现有的轨检仪存在难以通过钢轨道岔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辅助通过钢轨道岔的底盘,包括:架体、动轮组件、定轮组件、第一导向结构及第二导向结构;所述动轮组件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架体的第一端,所述定轮组件设于所述架体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导向结构设于所述架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导向结构设于所述架体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导向结构与所述第二导向结构均沿第二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辅助通过钢轨道岔的底盘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行驶。
6.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辅助通过钢轨道岔的底盘,所述第一导向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架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导向结构与所述动轮组件连接。
7.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辅助通过钢轨道岔的底盘,所述架体的第一端设有导轨,所述导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导轨上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一导向结构连接。
8.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辅助通过钢轨道岔的底盘,所述第一导向结构包括第一导向板与第一导向块;所述第一导向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导向块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导向块分设于所述第一导向板的两端;所述第一导向块上设有第一引导面,所述第一引导面用于与钢轨道岔处的钢轨的内侧面连接。
9.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辅助通过钢轨道岔的底盘,所述第二导向结构包括第二导向板与第二导向块;所述第二导向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导向块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导向块分设于所述第二导向板的两端;所述第二导向块上设有第二引导面,所述第二引导面用于与钢轨道岔处的钢轨的内侧面连接。
10.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辅助通过钢轨道岔的底盘,所述第二导向结构还包括第三导向块;所述第三导向块设于所述第二导向板的中部。
11.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辅助通过钢轨道岔的底盘,所述动轮组件包括动轮与第一测量轮;所述动轮的轴线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所述第一测量轮的轴线与所述动轮的轴线垂直;所述动轮用于与钢轨的上表面连接,所述第一测量轮通过弹性构件用于与钢轨的内侧面抵接。
12.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辅助通过钢轨道岔的底盘,所述定轮组件包括定轮与第二测量轮;所述定轮的轴线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所述第二测量轮的轴线与所述定轮的轴线垂直;所述定轮用于与钢轨的上表面连接,所述第二测量轮通过弹性构件用于与钢轨的内侧面连接。
13.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辅助通过钢轨道岔的底盘,所述架体上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与牵引机构连接。
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轨检仪,包括:如上所述的辅助通过钢轨道岔的底盘。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辅助通过钢轨道岔的底盘及轨检仪,通过设置第一导向结构与第二导向结构,当底盘行驶至岔心区域或尖轨区域时,第一导向结构的两端能够适应性地搭接在钢轨上,从而将动轮组件架起,以避免动轮组件陷入有害空间内,第二导向结构的两端能够适应性地搭接在钢轨上,从而将定轮组件架起,以避免定轮组件陷入或卡在有害空间内,从而辅助底盘通过钢轨道岔,无需操作人员手动辅助底盘通过有害空间,提升了底盘的通过效率,相应地提升了轨检仪的检测效率。
16.以动轮组件位于靠近岔心区域的一侧为例,当底盘行驶至岔心区域时,第一导向结构的一端搭接在长心轨上,第一导向结构的另一端搭接在翼轨上,即动轮组件在第一导向结构的作用下相当于被架起在岔心区域,从而避免动轮组件陷入岔心区域内,底盘在牵引机构的牵引作用下继续向前行驶,第一导向结构在长心轨和翼轨上滑动,直至动轮组件与长心轨或翼轨接触,并在牵引力的作用下,动轮组件完全滚动至长心轨或翼轨上,从而实现动轮组件在第一导向结构的辅助作用下通过岔心区域;同理,在定轮组件位于靠近岔心区域的一侧时借助第二导向结构的通过原理与上述原理相同。
17.当底盘行驶至尖轨区域时,以第二导向结构的辅助作用为例进行说明,第二导向结构的一端搭接在翼轨上,第二导向结构的另一端搭接在行车轨上,即定轮组件在第二导向结构的作用下相当于被架起在尖轨区域,从而避免定轮组件陷入并卡在尖轨区域内,底盘在牵引机构的牵引作用下继续向前行驶,第二导向结构在翼轨和行车轨上滑动,直至定轮组件与翼轨或行车轨接触,并在牵引力的作用下,定轮组件完全滚动至翼轨或行车轨上,从而实现定轮组件在第二导向结构的辅助作用下通过尖轨区域;同理,第一导向结构辅助动轮组件通过尖轨区域的原理与上述原理相同。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轨道岔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辅助通过钢轨道岔的底盘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辅助通过钢轨道岔的底盘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辅助通过钢轨道岔的底盘通过钢轨道岔的原理示意图之一;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辅助通过钢轨道岔的底盘通过钢轨道岔的原理示意图之二。
24.附图标记:
25.1:钢轨;11:岔心区域;12:尖轨区域;13:长心轨;14:翼轨;15:行车轨;2:架体;21:导轨;22:滑块;23:连接件;3:动轮组件;31:动轮;32:第一测量轮;4:定轮组件;41:定轮;42:第二测量轮;5:第一导向结构;51:第一导向板;52:第一导向块;6:第二导向结构;61:第二导向板;62:第二导向块;63:第三导向块。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29.首先结合图1对钢轨道岔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中的阴影区域即为岔心区域,图1中的虚线框为尖轨区域12,岔心区域11与尖轨区域12为钢轨道岔的有害空间,因此,通过钢轨道岔的关键在于通过岔心区域11与尖轨区域12。
30.下面结合图2至图5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辅助通过钢轨道岔的底盘及轨检仪。
31.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辅助通过钢轨道岔的底盘包括:架体2、动轮组件3、定轮组件4、第一导向结构5及第二导向结构6。
32.动轮组件3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于架体2的第一端,定轮组件4设于架体2的第二端,架体2呈“t”字型,在钢轨1的轨距改变时,动轮组件3能够适应性地沿第一方向移动,以使得动轮组件3与定轮组件4始终能够与钢轨1贴合,保证了行驶的稳定性;第一导向结构5设于架体2的第一端,第二导向结构6设于架体2的第二端,第一导向结构5与第二导向结构6
均沿第二方向延伸;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辅助通过钢轨道岔的底盘用于在牵引机构的牵引作用下沿第二方向行驶,即第一导向结构5与第二导向结构6的延伸方向与行驶方向相同,而底盘既可以向前行驶也可以向后行驶,则第一导向结构5与第二导向结构6的一端朝向底盘的前侧延伸,第一导向结构5与第二导向结构6的另一端朝向底盘的后侧延伸。
33.具体地,本实施例所示的辅助通过钢轨道岔的底盘,通过设置第一导向结构5与第二导向结构6,当底盘行驶至岔心区域11或尖轨区域12时,第一导向结构5的两端能够适应性地搭接在钢轨上,从而将动轮组件3架起,以避免动轮组件3陷入有害空间内,第二导向结构6的两端能够适应性地搭接在钢轨上,从而将定轮组件4架起,以避免定轮组件4陷入或卡在有害空间内,从而辅助底盘通过钢轨道岔,无需操作人员手动辅助底盘通过有害空间,提升了底盘的通过效率,相应地提升了轨检仪的检测效率。
34.如图4所示,以动轮组件3位于靠近岔心区域11的一侧为例,当底盘行驶至岔心区域11时,第一导向结构5的一端搭接在长心轨13上,第一导向结构5的另一端搭接在翼轨14上,即动轮组件3在第一导向结构5的作用下相当于被架起在岔心区域11,从而避免动轮组件3陷入岔心区域11内,底盘在牵引机构的牵引作用下继续向前行驶,第一导向结构5在长心轨13和翼轨14上滑动,直至动轮组件3与长心轨13或翼轨14接触,并在牵引力的作用下,动轮组件3完全滚动至长心轨13或翼轨14上,从而实现动轮组件3在第一导向结构5的辅助作用下通过岔心区域11;同理,在定轮组件4位于靠近岔心区域11的一侧时借助第二导向结构6的通过原理与上述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35.如图5所示,当底盘行驶至尖轨区域12时,以第二导向结构6的辅助作用为例进行说明,第二导向结构6的一端搭接在翼轨14上,第二导向结构6的另一端搭接在行车轨15上,即定轮组件4在第二导向结构6的作用下相当于被架起在尖轨区域12,从而避免定轮组件4陷入并卡在尖轨区域12内,底盘在牵引机构的牵引作用下继续向前行驶,第二导向结构6在翼轨14和行车轨15上滑动,直至定轮组件4与翼轨14或行车轨15接触,并在牵引力的作用下,定轮组件4完全滚动至翼轨14或行车轨15上,从而实现定轮组件4在第二导向结构6的辅助作用下通过尖轨区域12;同理,第一导向结构5辅助动轮组件3通过尖轨区域12的原理与上述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36.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是图2中由上至下或由下至上的方向,第二方向是图2中由左至右或由右至左的方向;如图3所示,第一导向结构5与第二导向结构6位于钢轨1的内侧,这样底盘在正常行使过程中,可以避免第一导向结构5以及第二导向结构6与钢轨1摩擦;同时,第一导向结构5与第二导向结构6的下表面可以与钢轨的上表面平齐,则动轮组件3在通过第一导向结构5架起在有害空间上的过程中,或者定轮组件4在通过第二导向结构6架起在有害空间上的过程中,动轮组件3与钢轨1的上表面之间以及定轮组件4与钢轨1的上表面之间几乎不会产生高度差,从而便于动轮组件3或定轮组件4完全滚动至钢轨1上,减小了底盘在通过有害空间时的跳动。
3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第一导向结构5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于架体2的第一端,第一导向结构5与动轮组件3连接。
38.具体地,在钢轨1的轨距改变时,动轮组件3能够适应性地沿第一方向移动,而第一导向结构5与动轮组件3连接,即第一导向结构5与动轮组件3能够随着轨距的改变适应性地
同步移动,则第一导向结构5与动轮组件3之间的相对距离始终保持不变,以保证第一导向结构5对动轮组件3能够起到稳定的辅助作用。
3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架体2的第一端设有导轨21,导轨21沿第一方向延伸,导轨21上设有滑块22,滑块22与第一导向结构5连接。
40.具体地,导轨21对滑块22起到导向作用,以使得动轮组件3与第一导向结构5能够沿着导轨21稳定移动,从而更好地适应不同轨距的钢轨1。
4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第一导向结构5包括第一导向板51与第一导向块52;第一导向板51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导向块52设有两个,两个第一导向块52分设于第一导向板51的两端;第一导向块52上设有第一引导面,第一引导面用于与钢轨道岔处的钢轨1的内侧面连接。
42.具体地,第一引导面呈斜面,当动轮组件3位于岔心区域11时,在第一引导面的引导作用下,从而辅助底盘行驶至预设的钢轨1上,避免第一导向块52卡在长心轨13的尖端部位;当动轮组件3位于尖轨区域12时,在第一引导面的引导作用下,从而辅助底盘行驶至预设的钢轨1上,避免第一导向块52卡在尖轨区域12。
4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第二导向结构6包括第二导向板61与第二导向块62;第二导向板61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二导向块62设有两个,两个第二导向块62分设于第二导向板61的两端;第二导向块62上设有第二引导面,第二引导面用于与钢轨道岔处的钢轨1的内侧面连接。
44.具体地,第二引导面呈斜面,当定轮组件4位于岔心区域11时,在第二引导面的引导作用下,从而辅助底盘行驶至预设的钢轨1上,避免第二导向块62卡在长心轨13的尖端部位;当定轮组件4位于尖轨区域12时,在第二引导面的引导作用下,从而辅助底盘行驶至预设的钢轨1上,避免第二导向块62卡在尖轨区域12。
4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第二导向结构6还包括第三导向块63;第三导向块63设于第二导向板61的中部,在底盘行驶至有害空间时,第三导向块63能够适应性地与钢轨1的内侧面连接,在第二导向块62与第三导向块63的共同作用下,提升了第二导向结构6的可靠性。
4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动轮组件3包括动轮31与第一测量轮32;动轮31的轴线沿第一方向排布,第一测量轮32的轴线与动轮31的轴线垂直;动轮31用于与钢轨1的上表面连接,第一测量轮32通过弹性构件用于与钢轨1的内侧面抵接。
47.具体地,底盘在行驶过程中,动轮31压在钢轨1的上表面,而第一测量轮32在弹性构件的弹力作用下抵接在钢轨1的内侧面,即动轮31在钢轨1的上表面滚动,第一测量轮32在钢轨1的内侧面滚动,一方面,在钢轨1的轨距改变时,第一测量轮32能够沿着第一方向适应性地移动,另一方面,动轮31与第一测量轮32从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分别与钢轨1接触,提升了底盘行驶的稳定性。
48.其中,弹性构件可以为弹簧。
4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定轮组件4包括定轮41与第二测量轮42;定轮41的轴线沿第一方向排布,第二测量轮42的轴线与定轮41的轴线垂直;定轮41用于与钢轨1的上表面连接,第二测量轮42通过弹性构件用于与钢轨1的内侧面连接。
50.具体地,底盘在行驶过程中,定轮41压在钢轨1的上表面,而第二测量轮42在弹性
构件的弹力作用下抵接在钢轨1的内侧面,即定轮41在钢轨1的上表面滚动,第二测量轮42在钢轨1的内侧面滚动,定轮41与第二测量轮42从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分别与钢轨1接触,提升了底盘行驶的稳定性,通过检测第一测量轮32与第二测量轮42之间的间距,则可对钢轨1的轨距进行测量。
51.其中,弹性构件可以为弹簧,定轮41设置有两个,两个定轮41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两个定轮41均对应设有一个第二测量轮42。
5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架体2上设有连接件23,连接件23用于与牵引机构连接,其中,由于架体2呈“t”字型,即底盘的整体重心靠近定轮组件4的一侧,相应地,连接件23位于架体2上靠近定轮组件4的一侧,以保证牵引的平稳性。
53.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轨检仪,包括如上所述的辅助通过钢轨道岔的底盘,辅助通过钢轨道岔的底盘上用于搭载检测设备,检测设备通过检测第一测量轮32与第二测量轮42之间的间距,从而对钢轨1的轨距进行测量。
54.由于轨检仪采用了上述实施例所示的辅助通过钢轨道岔的底盘,该辅助通过钢轨道岔的底盘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该轨检仪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5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辅助通过钢轨道岔的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动轮组件、定轮组件、第一导向结构及第二导向结构;所述动轮组件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架体的第一端,所述定轮组件设于所述架体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导向结构设于所述架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导向结构设于所述架体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导向结构与所述第二导向结构均沿第二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辅助通过钢轨道岔的底盘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行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通过钢轨道岔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架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导向结构与所述动轮组件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通过钢轨道岔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的第一端设有导轨,所述导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导轨上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一导向结构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通过钢轨道岔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结构包括第一导向板与第一导向块;所述第一导向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导向块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导向块分设于所述第一导向板的两端;所述第一导向块上设有第一引导面,所述第一引导面用于与钢轨道岔处的钢轨的内侧面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通过钢轨道岔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结构包括第二导向板与第二导向块;所述第二导向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导向块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导向块分设于所述第二导向板的两端;所述第二导向块上设有第二引导面,所述第二引导面用于与钢轨道岔处的钢轨的内侧面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辅助通过钢轨道岔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结构还包括第三导向块;所述第三导向块设于所述第二导向板的中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通过钢轨道岔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轮组件包括动轮与第一测量轮;所述动轮的轴线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所述第一测量轮的轴线与所述动轮的轴线垂直;所述动轮用于与钢轨的上表面连接,所述第一测量轮通过弹性构件用于与钢轨的内侧面抵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通过钢轨道岔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定轮组件包括定轮与第二测量轮;所述定轮的轴线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所述第二测量轮的轴线与所述定轮的轴线垂直;所述定轮用于与钢轨的上表面连接,所述第二测量轮通过弹性构件用于与钢轨的内侧面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通过钢轨道岔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上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与牵引机构连接。
10.一种轨检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辅助通过钢轨道岔的底盘。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检测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辅助通过钢轨道岔的底盘及轨检仪,所述辅助通过钢轨道岔的底盘包括:架体、动轮组件、定轮组件、第一导向结构及第二导向结构;动轮组件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于架体的第一端,定轮组件设于架体的第二端;第一导向结构设于架体的第一端,第二导向结构设于架体的第二端,第一导向结构与第二导向结构均沿第二方向延伸;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辅助通过钢轨道岔的底盘用于沿第二方向行驶;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导向结构以辅助动轮组件通过钢轨道岔,通过第二导向结构以辅助定轮组件通过钢轨道岔,提升了轨检仪的通过效率与检测效率。提升了轨检仪的通过效率与检测效率。提升了轨检仪的通过效率与检测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

田秀臣 张飞 熊道权 周长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北京世纪东方智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0.27

技术公布日:

2023/2/3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6:47: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588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钢轨   导向   所述   动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