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撑轴的涨套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一种支撑轴装配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支撑轴的涨套结构


背景技术:



2.具体如图8所示的现有涨套结构,其中包括一第一连接件40、一第二连接件50和一转动件60,所述第一连接件40具有呈台阶状的装配槽401,所述第二连接件50的一端被置于所述装配槽401的台阶面上,且第二连接件50靠近所述装配槽401的台阶面的一端具有一形变孔501和一装配孔502,所述转动件60具有一连接部61和一挤压部62,所述连接部61与所述装配孔502螺纹连接,所述挤压部62与所述装配孔502配合,但是这类涨套结构可能会因为所述形变孔501的孔口与正对所述形变孔501的所述第二连接端的表面之间的间距过大,从而导致用户在转动所述转动件60的过程中会较为困难,从而造成第一连接件40与第二连接件50之间装配不够紧密,进而导致第二连接件50较为容易脱离。
3.因此提供一种稳定性好、装配紧凑、不易分离的支撑轴的涨套结构的需求是存在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轴的涨套结构,其中,所述支撑轴的涨套结构能够有效地利用其自身的结构配置实现稳定性好、装配紧凑的优势。
5.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轴的涨套结构,其中,所述支撑轴的涨套结构包括涨套法兰和一支撑轴,所述涨套法兰与所述支撑轴相配合,所述涨套法兰具有一第二环形槽,且形成所述第二环形槽的底壁具有多个连通孔,从而使得涨套法兰与支撑轴装配时较为容易。
6.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轴的涨套结构,其中,所述支撑轴的涨套结构包括所述涨套法兰还具有一第一斜面,所述支撑轴具有一连通槽,所述涨套法兰设有所述第一斜面的壁面被置于所述连通槽内,形成所述连通槽的壁面具有一第二斜槽,所述第二斜槽与所述第一斜槽贴合,从而使得涨套法兰与支撑轴装配更加紧凑。
7.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轴的涨套结构,其中,所述支撑轴的涨套结构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不涉及复杂的制造工艺和昂贵的材料,具有较高的经济性,易于推广和使用。
8.为了实现上述至少一发明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支撑轴的涨套结构,其中所述支撑轴的涨套结构,包括:
9.一支撑轴,所述支撑轴具有一安装槽、一连通槽和一插入槽,所述连通槽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槽和所述插入槽相连通,所述安装槽和所述插入槽位于所述支撑轴的两端;
10.一涨套法兰,所述涨套法兰具有一插入端,所述插入端被置于所述连通槽内,并靠近所述插入槽,且所述插入端靠近所述插入槽的一端具有一导向孔,形成所述导向孔的底壁具有一插入孔,形成所述插入孔的底壁还具有一连接孔,其中所述插入端靠近所述导向
孔的壁面具有一第一斜面,形成所述连通槽的壁面还具有一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相接触;以及
11.一压紧件,所述压紧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孔螺纹连接,且所述压紧件的表面与所述导向孔相贴合,且所述压紧件可转动预定角度,以使所述压紧件往靠近所述连接孔的方向移动预定距离,同时所述压紧件挤压形成所述导向孔的壁面,进而使得所述导向孔的孔口变大,从而使得所述插入端与所述连通槽形成过盈配合。
12.在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轴具有一第一抵靠端和一延伸端,所述第一抵靠端与所述延伸端相连,所述安装槽位于所述第一抵靠端背离所述延伸端的一端,所述插入槽位于所述延伸端背离所述第一抵靠端的一端。
13.在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涨套法兰具有一第二抵靠端和一第三抵靠端,所述第三抵靠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抵靠端和所述插入端相连,其中当所述插入端被置于所述连通槽内时,所述第三抵靠端被置于所述安装槽内,同时所述第二抵靠端靠近所述第三抵靠端一侧抵靠在所述第一抵靠端背离所述延伸端的一端。
14.在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抵靠端和所述第二抵靠端的相连处还具有一第一环形槽,且所述第三抵靠端背离所述第二抵靠端的一端还具有一倒角。
15.在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紧件具有一第一连接端、一第二连接端和一挤压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相连,所述第二连接端背离所述的第一连接端的一端与所述挤压端相连,且所述第一连接端靠近所述第二连接端的一端的壁面还具有一退刀槽。
16.在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连接孔螺纹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端被置于所述插入孔内,所述挤压端的表面与形成所述导向孔的侧壁贴合,其中所述插入孔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尺寸。
17.在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紧件还具有一转动端,所述转动端与所述挤压端背离所述第二连接端的一端相连,且所述转动端背离所述挤压端的一端具有一转动槽,且所述转动槽呈六角形。
18.在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插入端靠近所述插入孔的壁面还具有一第二环形槽,且形成所述第二环形槽的底壁还具有多个均布的连通孔,多个所述连通孔均与所述插入孔相连通,所述第一斜面位于所述第二环形槽靠近所述插入槽的一侧。
19.在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斜面靠近所述第二环形槽的表面与形成所述连通槽的壁面的间隔小于所述第一斜面背离所述第二环形槽的表面与形成所述连通槽的壁面的间隔。
附图说明
20.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本技术的这些和/或其它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并更容易理解,其中:
21.图1图示了一种支撑轴的涨套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图示了支撑轴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图示了支撑轴的剖视图。
24.图4图示了涨套法兰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图示了图4中b的放大图。
26.图6图示了压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7图示了图1中a的放大图。
28.图8图示了现有涨套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和词不限于字面的含义,而是仅由本发明人使用以使得能够清楚和一致地理解本技术。因此,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很明显仅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为了如所附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效物所定义的限制本技术的目的而提供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的以下描述。
30.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31.虽然比如“第一”、“第二”等的序数将用于描述各种组件,但是在这里不限制那些组件。该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组件与另一组件。例如,第一组件可以被称为第二组件,且同样地,第二组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一组件,而不脱离实用新型构思的教导。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关联的列出的项目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32.在这里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实施例的目的且不意在限制。如在此使用的,单数形式意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示例外。另外将理解术语“包括”和/或“具有”当在该说明书中使用时指定所述的特征、数目、步骤、操作、组件、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而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数目、步骤、操作、组件、元件或其组的存在或者附加。
33.申请概述
34.具体如图8所示的现有涨套结构,其中包括一第一连接件40、一第二连接件50和一转动件60,所述第一连接件40具有呈台阶状的装配槽401,所述第二连接件50的一端被置于所述装配槽401的台阶面上,且第二连接件50靠近所述装配槽401的台阶面的一端具有一形变孔501和一装配孔502,所述转动件60具有一连接部61和一挤压部62,所述连接部61与所述装配孔502螺纹连接,所述挤压部62与所述装配孔502配合,但是这类涨套结构可能会因为所述形变孔501的孔口与正对所述形变孔501的所述第二连接端的表面之间的间距过大,从而导致用户在转动所述转动件60的过程中会较为困难,从而造成第一连接件40与第二连接件50之间装配不够紧密,进而导致第二连接件50较为容易脱离。
35.基于此,需要一种稳定性好、装配紧凑、不易分离的支撑轴的涨套结构。
36.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支撑轴的涨套结构,其中,所述支撑轴的涨套结构结构简单,不涉及复杂的制造工艺和昂贵的材料,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同时,对于生产厂家来说,本技术所提供的支撑轴的涨套结构易于生产,且成本低廉,更有利于控制生产成本,进一步有利于产品推广和使用。
37.示意性支撑轴的涨套结构
38.参考图1至图7,依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支撑轴的涨套结构,其中具体地,所述支撑轴10的涨套结构包括一支撑轴10,所述支撑轴10具有一第一抵靠端11和一延伸端12,所述第一抵靠端11与所述延伸端12相连,且所述第一抵靠端11背离所述延伸端12的一
端具有一安装槽101,且所述延伸端12背离所述第一抵靠端11的一端具有一插入槽102,另一端具有一连通槽103,所述连通槽103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插入槽102和所述安装槽101。
39.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安装槽101的尺寸大于所述连通槽103的尺寸,所述连通槽 103的尺寸大于所述插入槽102的尺寸,且所述安装槽101、所述连通槽103和所述插入槽102均呈圆形。
40.具体地,所述支撑轴10的涨套结构还包括一涨套法兰20,所述涨套法兰20与所述支撑轴10相配合,且所述涨套法兰20具有一第二抵靠端21、一第三抵靠端22和一插入端23,所述第三抵靠端2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抵靠端21和所述插入端23相连,其中所述插入端23被可滑动地穿过所述安装槽101,并被置于所述连通槽103内,且所述插入端23背离所述第三抵靠端22的一端靠近所述插入槽102,所述第三抵靠端22被置于所述安装槽101内,同时所述第二抵靠端21靠近所述第三抵靠端22一侧抵靠在所述第一抵靠端11背离所述延伸端12的一端。
41.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为确保所述第二抵靠端21靠近所述第三抵靠端22的一端能够贴合所述第一抵靠端11背离所述延伸端12的一端,因此所述第三抵靠端22和所述第二抵靠端21的相连处还具有一第一环形槽201,进而确保所述第二抵靠端21靠近所述第三抵靠端22的一端能够贴合,以及形成所述安装槽101的侧壁能够贴合所述第三抵靠端22的表面,从而防止在所述涨套法兰20与所述支撑轴10配合后,所述涨套法兰20会产生摇晃。
42.另外所述第三抵靠端22背离所述第二抵靠端21的一端还具有一倒角,且所述倒角被用于确保涨套法兰20稳定,即防止所述涨套法兰20与所述支撑轴10配合后,所述涨套法兰20会产生摇晃。
43.进一步地,所述插入端23背离所述第三抵靠端22的一端还具有一导向孔202,且形成所述导向孔202的壁底壁具有一插入孔203,所述插入孔203与所述导向孔202相连通,所述导向孔202背离所述插入孔203的一端与所述连通槽103相连通。另外形成所述导向孔202的侧壁为斜面。
44.进一步地,形成所述插入孔203地底壁还具有一连接孔204。
45.具体地,所述支撑轴10的涨套结构还包括一压紧件30,所述压紧件30具有一第一连接端31、一第二连接端32和一挤压端33,所述第一连接端31和所述第二连接端32相连,所述第二连接端32背离所述的第一连接端31的一端与所述挤压端33相连,且所述第一连接端31靠近所述第二连接端32的一端的壁面还具有一退刀槽301。
46.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连接端31与所述连接孔204螺纹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端 32被置于所述插入孔203内,所述挤压端33的表面与形成所述导向孔202的侧壁贴合。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插入孔203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端32的尺寸,即所述第二连接端32背离所述插入孔203内时,形成所述插入孔203的底壁与所述第二连接端32间隔预定距离。具体如图1所示,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当所示第一连接端31 转动预定角度时,由于所示第一连接端31与所述连接孔204螺纹连接,因此当所述第一连接端31正转时,所述第一连接端31往靠近所述连接孔204的方向移动预定距离,同时所述第二连接端32和所述挤压端33往靠近所述连接孔204的方向移动预定距离,进而使得所述挤压端33挤压形成所述导向孔202的侧壁,以使所述导向孔202背离所述插入孔 203的一端向外扩张,即导向孔202背离所述插入孔203的一端的孔口变大,从而使得靠近所述导向孔202的所述插入端23
的壁面向外产生形变,从而挤压形成所述连通槽103 的壁面,以形成过盈配合。
47.进一步德,所述压紧件30还具有一转动端34,所述转动端34与所述挤压端33背离所述第二连接端32的一端相连,且所述转动端34背离所述挤压端33的一端具有一转动槽302,且所述转动槽302呈六角形,用户可通过外部工具与所述转动槽302相配合,进而转动所述压紧件30。
48.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现有这种涨套安装方式较多,但是当所述导向孔202背离所述插入孔203的孔口与所述插入端23的表面之间的间距过大,就会导致用户在转动所述压紧件30的过程种会较为困难,因此还需进行改进。
49.进一步地,所述插入端23靠近所述插入孔203的壁面还具有一第二环形槽205,且形成所述第二环形槽205的底壁还具有多个均布的连通孔206,多个所述连通孔206均与所述插入孔203相连通,从而使得该处结构能够有效降低,所述插入端23靠近所述导向孔202的壁面的结构强度,从而使得在用户转动所述压紧件30,形成所述导向孔202的壁面会较为容易产生形变。
50.进一步地,所述插入端23靠近所述导向孔202的表面具有一第一斜面231,所述第一斜面231靠近所述第二环形槽205的表面与形成所述连通槽103的壁面的间隔小于所述第一斜面231背离所述第二环形槽205的表面与形成所述连通槽103的壁面的间隔,从而使得所述导向孔202背离所述插入孔203的一端的孔口与靠近所述导向孔202的所述插入端23的壁面之间的间距变小,从而使得用户在转动所述压紧件30时,形成所述导向孔 202的侧壁会较为容易变形。
51.另外正对所述第一斜面231的形成所述连通槽103的壁面也具有一第二斜面1031,所述第二斜面1031与所述第一斜面231贴合,从而在所述导向孔202产生变形时,所述第一斜面231会挤压所述第二斜面1031,从而实现过盈配合。
52.综上,基于本技术实施例的所述支撑轴的涨套结构被阐明,其为所述支撑轴的涨套结构提供稳定性好、装配紧凑、不易分离等优势。
53.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轴的涨套结构结构简单,不涉及复杂的制造工艺和昂贵的材料,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同时,对于生产厂家来说,本技术所提供的支撑轴的涨套结构易于生产,且成本低廉,更有利于控制生产成本,进一步有利于产品推广和使用。
54.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该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技术特征:


1.一种支撑轴的涨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的涨套结构包括:一支撑轴,所述支撑轴具有一安装槽、一连通槽和一插入槽,所述连通槽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槽和所述插入槽相连通,所述安装槽和所述插入槽位于所述支撑轴的两端;一涨套法兰,所述涨套法兰具有一插入端,所述插入端被置于所述连通槽内,并靠近所述插入槽,且所述插入端靠近所述插入槽的一端具有一导向孔,形成所述导向孔的底壁具有一插入孔,形成所述插入孔的底壁还具有一连接孔,其中所述插入端靠近所述导向孔的壁面具有一第一斜面,形成所述连通槽的壁面还具有一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相接触;以及一压紧件,所述压紧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孔螺纹连接,且所述压紧件的表面与所述导向孔相贴合,且所述压紧件可转动预定角度,以使所述压紧件往靠近所述连接孔的方向移动预定距离,同时所述压紧件挤压形成所述导向孔的壁面,进而使得所述导向孔的孔口变大,从而使得所述插入端与所述连通槽形成过盈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轴的涨套结构,其中所述支撑轴具有一第一抵靠端和一延伸端,所述第一抵靠端与所述延伸端相连,所述安装槽位于所述第一抵靠端背离所述延伸端的一端,所述插入槽位于所述延伸端背离所述第一抵靠端的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轴的涨套结构,其中所述涨套法兰具有一第二抵靠端和一第三抵靠端,所述第三抵靠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抵靠端和所述插入端相连,其中当所述插入端被置于所述连通槽内时,所述第三抵靠端被置于所述安装槽内,同时所述第二抵靠端靠近所述第三抵靠端一侧抵靠在所述第一抵靠端背离所述延伸端的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轴的涨套结构,其中所述第三抵靠端和所述第二抵靠端的相连处还具有一第一环形槽,且所述第三抵靠端背离所述第二抵靠端的一端还具有一倒角。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轴的涨套结构,其中所述压紧件具有一第一连接端、一第二连接端和一挤压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相连,所述第二连接端背离所述的第一连接端的一端与所述挤压端相连,且所述第一连接端靠近所述第二连接端的一端的壁面还具有一退刀槽。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轴的涨套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连接孔螺纹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端被置于所述插入孔内,所述挤压端的表面与形成所述导向孔的侧壁贴合,其中所述插入孔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尺寸。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轴的涨套结构,其中所述压紧件还具有一转动端,所述转动端与所述挤压端背离所述第二连接端的一端相连,且所述转动端背离所述挤压端的一端具有一转动槽,且所述转动槽呈六角形。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轴的涨套结构,其中所述插入端靠近所述插入孔的壁面还具有一第二环形槽,且形成所述第二环形槽的底壁还具有多个均布的连通孔,多个所述连通孔均与所述插入孔相连通,所述第一斜面位于所述第二环形槽靠近所述插入槽的一侧。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撑轴的涨套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斜面靠近所述第二环形槽的表面与形成所述连通槽的壁面的间隔小于所述第一斜面背离所述第二环形槽的表面与形成所述连通槽的壁面的间隔。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支撑轴装配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支撑轴的涨套结构,支撑轴的涨套结构,包括一支撑轴,支撑轴具有一安装槽、一连通槽和一插入槽;一涨套法兰,涨套法兰具有一插入端,插入端被置于连通槽内,并靠近插入槽,插入端靠近插入槽的一端具有一导向孔,形成导向孔的底壁具有一插入孔,形成插入孔的底壁还具有一连接孔,插入端靠近导向孔的壁面具有一第一斜面,形成连通槽的壁面还具有一第二斜面,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相接触;以及一压紧件,压紧件的一端与连接孔螺纹连接,压紧件的表面与导向孔相贴合。本实用新型能通过有效地利用其自身的结构配置实现稳定性好、装配紧凑、不易分离的优势。分离的优势。分离的优势。


技术研发人员:

任丽波 冯光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宁波仁英精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29

技术公布日:

2023/2/23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5:38: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579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有一   结构   斜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