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蚁巢结构及养殖系统



1.本实用新型属于蚂蚁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蚁巢结构及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2.蚂蚁养殖是研究小型昆虫的一种途径,现有的蚂蚁养殖方式中,通过设置一体化的蚁穴来对蚂蚁进行监测,所有的蚂蚁都处在同一个空间内,所反映的居状态比较单一,且蚁穴为一体结构,不能根据蚁的数量来进行合理地调控,就会导致最终的监测结果偏离蚁真正的生存规律;
3.也即,现有的蚂蚁养殖装置存在单一性和统一标准,不能根据蚁的数量来做到及实地调整;
4.可见,提供一种能够更好的观赏蚁巢内部的情况的蚂蚁养殖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蚁巢结构,以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蚁巢结构,所述蚁巢结构包括:按照上下叠加设置的若干容纳腔体,每一所述容纳腔体顶部和底部轴心位置均设置有第一通孔,且若干所述容纳腔体的第一通孔均位于同一轴线;引导组件,所述引导组件垂直插设在所有所述容纳腔体的第一通孔内,以为所述蚂蚁提供爬行的载体。
7.在第一方面中,所述引导组件为圆管状,且所述引导组件的直径与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相同,所述引导组件位于每一所述容纳腔体的外侧壁均设置有第二通孔,用于形成蚂蚁的爬行通道口。
8.在第一方面中,所述引导组件的内壁为螺纹状。
9.在第一方面中,所述调节杆远离所述容纳腔体的一端设置有调节手柄。
10.在第一方面中,每一所述容纳腔体的外侧壁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通孔相对立的位置设置有第三通孔;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穿设在所述第三通孔内,当所述调节杆由所述第三通孔穿入时,可由所述第三通孔伸入所述第二通孔,并将对应位置的圆管状所述引导组件的内部空间进行限制。
11.在第一方面中,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的内侧棱边具有螺纹,所述调节杆为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所述具有螺纹的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可进行螺旋配合。
12.在第一方面中,所述容纳腔体为透明的亚克力板组成。
13.在第一方面中,所述容纳腔体包括:顶部具有敞口的圆柱体结构,以及设置在所述敞口的顶盖;其中,所述敞口的外边缘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干涉部,所述顶盖的外沿周向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干涉部数量一致的第二干涉部,相邻两所述第一干涉部之间形成间隙,所述间隙的弧度尺寸刚好与所述第二干涉部的弧度尺寸相一致。
14.在第一方面中,所述调节杆和引导组件由塑料制备而成。
15.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养殖系统,所述养殖系统包括上述的蚁巢结构。
16.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蚁巢结构,通过上下叠加设置的若干容纳腔体来进行容纳蚂蚁,以为蚂蚁提供更多的生存空间,具体而言,在每一容纳腔体的顶部和底部轴心位置设置有第一通孔,用于形成蚂蚁的爬行通道,同时在第一通孔内设置有引导组件,以方便蚂蚁进行爬行。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蚁巢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蚁巢结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容纳腔体结构示意图一;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容纳腔体结构示意图二。
22.图中标号:
23.1、容纳腔体;
24.2、引导组件;
25.3、第一通孔;
26.4、调节杆;
27.5、顶盖;
28.6、第三通孔;
29.7、第一干涉部;
30.8、第二干涉部。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同时,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目的,并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33.实施例一:
34.如图1-4所示,提供一种蚁巢结构,蚁巢结构包括:按照上下叠加设置的若干容纳腔体1和引导组件2;
35.其中,每一容纳腔体1顶部和底部轴心位置均设置有第一通孔3,且若干容纳腔体1
的第一通孔3均位于同一轴线;引导组件2垂直插入所有容纳腔体1的第一通孔3内,以为蚂蚁提供爬行的载体。
36.具体而言,通过上下叠加设置的若干容纳腔体1来进行容纳蚂蚁,以为蚂蚁提供更多的生存空间,具体而言,在每一容纳腔体1的顶部和底部轴心位置设置有第一通孔3,用于形成蚂蚁的爬行通道,同时在第一通孔3内设置有引导组件2,以方便蚂蚁进行爬行;
3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引导组件2为圆管状,且引导组件2的直径与第一通孔3的直径相同,引导组件2位于每一容纳腔体1的外侧壁均设置有第二通孔,用于形成蚂蚁的爬行通道口。
38.这样就使得蚂蚁穿行至不同容纳腔体1时,就可以通过该圆管状的引导组件2,完成不同层级容纳腔体1的变更,具体地,蚂蚁可沿着容纳腔体1的外侧壁第二通孔进入圆管状的内部,然后在通过另一容纳腔体1的第二通孔爬出。
3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引导组件2的内壁为螺纹状。
40.这是为了方便蚂蚁爬行,所以通过螺纹状结构来增大蚂蚁爬行时至引导组件2内壁时的摩擦力;
4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一容纳腔体1的外侧壁与对应的第二通孔相对立的位置设置有第三通孔6;调节杆4,调节杆4穿设在第三通孔6内,当调节杆4由第三通孔6穿入时,可由第三通孔6伸入第二通孔,并将对应位置的圆管状引导组件2的内部空间进行限制。
42.这是为了控制每一层蚂蚁的数量,通过调节杆4由第三通孔6插入第二通孔,以及通过调节调节杆4伸入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6的深度来控制圆筒状引导组件2内部的空间,例如,当调节杆4完全插入第三通孔6至第二通孔内部后,会将位于与第二通孔对应位置的引导组件2内部空间完全占据或占据百分之九十的空间。
4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6的内侧棱边具有螺纹,调节杆4为螺纹杆,螺纹杆与具有螺纹的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6可进行螺旋配合。
44.通过螺纹的配合方式以方便调节伸入伸出的力度和程度。
4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调节杆4远离容纳腔体1的一端设置有调节手柄。
46.这样就可以通过该调节手柄来进行调节调节杆4位于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6内的距离了。
4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容纳腔体1为透明的亚克力板组成。
48.这样就能从外部直观地观测容纳腔体1内部蚂蚁的生活状态。
4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容纳腔体1包括:顶部具有敞口的圆柱体结构,以及设置在敞口的顶盖5;其中,敞口的外边缘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干涉部7,顶盖5的外沿周向设置有与第一干涉部7数量一致的第二干涉部8,相邻两第一干涉部7之间形成间隙,间隙的弧度尺寸刚好与第二干涉部8的弧度尺寸相一致。
50.这样就能形成简易的可拆卸方式,例如,当需要添加蚂蚁时,可打开顶盖5,由敞口将蚂蚁放入,然后在利用顶盖5将敞口盖住;相邻两容纳空间之间也是自然接触的连接方式。
5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调节杆4和引导组件2由塑料制备而成。
52.塑料制备的材料轻便且不容易发生破损。
53.综上所述,每一层容纳空间1都是单独的一个空间,当调节杆扭开时【扭到一半即
可】,螺丝打开的洞可以供蚂蚁向内爬行,爬行到中间的白圆柱内,再通过这个圆柱到达任意一层,当所有螺丝全部扭开时,多层空间将会处于一个连通的状态。当我需要抽离其中一层时,需要将该层螺丝扭紧,然后就可以将这一层取出来,且并不会对别的层造成影响。
54.实施例二:
5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养殖系统,养殖系统包括上述的蚁巢结构,该养殖系统通过上述的蚁巢结构能够为蚂蚁提供多层次的生存空间,同时每一层次的生存空间均为对立的个体,可蚁的数量来进行灵活增减容纳空间。
56.由于该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为同一实用新型构思下的一个实施例,其部分结构完全相同,因此对实施例二中与实施例一实质相同的结构不在详细阐述,未详述部分请参阅实施例一即可。
5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58.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技术特征:


1.一种蚁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蚁巢结构包括:按照上下叠加设置的若干容纳腔体,每一所述容纳腔体顶部和底部轴心位置均设置有第一通孔,且若干所述容纳腔体的第一通孔均位于同一轴线;引导组件,所述引导组件垂直插设在所有所述容纳腔体的第一通孔内,以为蚂蚁提供爬行的载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蚁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组件为圆管状,且所述引导组件的直径与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相同,所述引导组件位于每一所述容纳腔体的外侧壁均设置有第二通孔,用于形成蚂蚁的爬行通道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蚁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组件的内壁为螺纹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蚁巢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容纳腔体的外侧壁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通孔相对立的位置设置有第三通孔;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穿设在所述第三通孔内,当所述调节杆由所述第三通孔穿入时,可由所述第三通孔伸入所述第二通孔,并将对应位置的圆管状所述引导组件的内部空间进行限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蚁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远离所述容纳腔体的一端设置有调节手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蚁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的内侧棱边具有螺纹,所述调节杆为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所述具有螺纹的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可进行螺旋配合。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蚁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体为透明的亚克力板组成。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蚁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体包括:顶部具有敞口的圆柱体结构,以及设置在所述敞口的顶盖;其中,所述敞口的外边缘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干涉部,所述顶盖的外沿周向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干涉部数量一致的第二干涉部,相邻两所述第一干涉部之间形成间隙,所述间隙的弧度尺寸刚好与所述第二干涉部的弧度尺寸相一致。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蚁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和引导组件由塑料制备而成。10.一种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系统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蚁巢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蚁巢结构及养殖系统,蚁巢结构包括:按照上下叠加设置的若干容纳腔体,每一容纳腔体顶部和底部轴心位置均设置有第一通孔,且若干容纳腔体的第一通孔均位于同一轴线;引导组件,引导组件垂直插入所有容纳腔体的第一通孔内,以为蚂蚁提供爬行的载体。通过上下叠加设置的若干容纳腔体来进行容纳蚂蚁,以为蚂蚁提供更多的生存空间。以为蚂蚁提供更多的生存空间。以为蚂蚁提供更多的生存空间。


技术研发人员:

张蒙豪 王翰霆 吴梓昊 邵彩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江汉大学

技术研发日:

2022.08.15

技术公布日:

2023/2/20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7:25: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551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蚁巢   组件   蚂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