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包的散热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电池包的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包的散热组件。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电池包作为新能源的电子部件,用于向部件进行电能供应,电池包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热量,该热量让电池包的工作环境处于较高温度的状态,影响了电池包的工作寿命。
3.在现有技术中,电池包的各个侧壁均连接有水冷板,该水冷板与电池包进行热交换,并沿各个侧壁进行导热,水冷板和电池包直接贴合,并且通过接触面进行导热,并非进行流动式的导热,并且水冷板需要覆盖电池包的各个侧壁,导致水冷板的尺寸较大和电池包的散热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的散热组件,以解决现有的水冷板的尺寸较大和电池包的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
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的散热组件,包括:
6.脉动板,用于接触电池包的侧壁,并与所述电池包进行热交换;所述脉动板包括第一盖体、第二盖体和冷媒;所述第一盖体接触电池包的侧壁;所述第二盖体焊接于所述第一盖体,并与所述第一盖体围合形成闭环流道;所述冷媒容纳于所述闭环流道,并在气动力的作用循环流动,以带走所述电池包所产生的热量;
7.水冷板,设置于所述脉动板背向所述电池包的一侧;所述水冷板连接于所述第二盖体,并与所述第二盖体进行热交换。
8.可选的,所述第一盖体对所述电池包进行导热,并将所述电池包所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所述冷媒;所述冷媒在受热状态下产生部分气泡,所述气泡带动所述冷媒在所述闭环流道循环流动。
9.可选的,所述冷媒为水或者乙二醇。
10.可选的,所述第一盖体包括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接触部分布于所述电池包中相邻的两侧壁。
11.可选的,所述第一接触部接触所述电池包的底侧壁;所述第二接触部接触所述电池包的左侧壁或右侧壁。
12.可选的,所述闭环流道包括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相对于所述第一接触部布置。
13.可选的,所述闭环流道还包括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相对于所述第二接触部布置,并连通所述第一流道。
14.可选的,所述第二接触部由所述第一接触部的一端向上弯折,使得所述第一盖体呈l形;所述第二盖体适配所述第一盖体。
15.可选的,所述水冷板设置于所述第二盖体,并相对于所述第二接触部相对布置。
16.可选的,所述水冷板的外轮廓小于所述第二接触部的外轮廓。
1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包的散热组件,脉动板用于接触电池包的侧壁,并与电池包进行热交换;脉动板包括第一盖体、第二盖体和冷媒;第一盖体接触电池包的侧壁;第二盖体焊接于第一盖体,并与第一盖体围合形成闭环流道;冷媒容纳于闭环流道,并在气动力的作用循环流动,以带走电池包所产生的热量,此时,冷媒在处于闭环流道内在气动力的作用被推动,并沿着闭环流道循环流动,且冷媒在流动的过程中吸收电池包中对应部位所散发的热量,从而便于电池包中各部位的均匀散热,避免电池包的热量局部集中,提高了电池包的散热组件的散热效果,并且实现了冷媒在利用热量进行自驱动,消耗了部分热量,进一步地提高了电池包的散热组件的散热效果。另外,水冷板设置于脉动板背向电池包的一侧;水冷板连接于第二盖体,并与第二盖体进行热交换,此时,水冷板不需要直接跟电池包接触,充分利用了脉动板内置的冷媒的流动式散热方式,有效地降低了水冷板的尺寸。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技术及其有益效果,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进行说明。其中,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部分。
20.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的散热组件的示意图。
21.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的散热组件的爆炸图。
22.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的散热组件的主视图。
23.图4为图3中a-a向的剖视图。
24.图5为图3中b-b向的剖视图。
25.图6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的散热组件的示意图。
26.图7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的散热组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的散热组件100,以解决现有的水冷板的尺寸较大和电池包的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
29.参考图1至图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的散热组件100,电池包的散热组件100包括脉动板10、水冷板20,水冷板20设置于脉动板10的一侧,并连接脉动板10。
30.脉动板10作为电池包的散热组件100的主要散热部件,设置于电池包200 和水冷板20之间,脉动板10用于接触电池包200的侧壁,并与电池包200进行热交换,以便于对电池包200所产生的热量进行传导和向水冷板20扩散。
31.此时,脉动板10包括第一盖体11、第二盖体12和冷媒;第一盖体11接触电池包200的侧壁;第二盖体12焊接于第一盖体11,并与第一盖体11围合形成闭环流道13;冷媒容纳于闭环流道13,并在气动力的作用循环流动,以带走电池包200所产生的热量。
32.其中,冷媒在处于闭环流道13内在气动力的作用被推动,并沿着闭环流道 13循环流动,且冷媒在流动的过程中吸收电池包200中对应部位所散发的热量,从而便于电池包200中各部位的均匀散热,避免电池包200的热量局部集中,提高了电池包的散热组件100的散热效果,并且实现了冷媒在利用热量进行自驱动,消耗了部分热量,进一步地提高了电池包的散热组件100的散热效果。可选的,冷媒为水或者乙二醇,此处不做限定。
33.具体的,第一盖体11对电池包200进行导热,并将电池包200所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冷媒;冷媒在受热状态下产生部分气泡,气泡带动冷媒在闭环流道13 循环流动,此时,气泡由于冷媒受热而产生,并且气泡处于冷媒中,并可以向冷媒提供气动力,以便于推动冷媒的流动,从而实现冷媒在加热状态的自流动状态,并不需要外部装置的助力。
34.第一盖体11包括第一接触部111和第二接触部112,第二接触部112设置于第一接触部111的一侧,并与第一接触部111分布于电池包200中相邻的两侧壁,此时,第一接触部111和第二接触部112分别接触电池包200中相邻的两侧壁,并且对电池包200中相邻方向的热量进行多向传导,以便于提高第一盖体11 对电池包200的导热效率。可选的,第一接触部111接触电池包200的底侧壁;第二接触部112接触电池包200的左侧壁或右侧壁。
35.可选的,第一接触部111的一侧向外凸设有水平支撑板111a,该水平支撑板 111a,呈水平布置,并支撑外部部件。水平支撑板111a的下侧壁连接有水冷板 20。
36.其中,第二接触部112由第一接触部111的一端向上弯折,使得第一盖体11 呈l形,第一盖体11对电池包200进行双面的接触,以便于进行双面的多向导热,第二盖体12适配第一盖体11。
37.另外,闭环流道13包括第一流道131,第一流道131相对于第一接触部111 布置,并且吸收第一接触部111和电池包200的底部之间传导的热量,以便于对电池包200的底部进行散热。
38.闭环流道13还包括第二流道132,第二流道132相对于第二接触部112布置,此时,第二流道132吸收第二接触部112和电池包200的侧壁之间传导的热量,以便于对电池包200的侧壁进行散热,第二流道132连通第一流道131,并且构成闭环流道13,以便于扩大流道的范围,并且基于不同方向的第一流道131 和第二流道132进行连通,实现了对电池包200的底部和侧壁的同步散热,以便于对电池包200进行均热效果,避免电池包200的热量集中。
39.水冷板20设置于脉动板10背向电池包200的一侧;水冷板20连接于第二盖体12,并与第二盖体12进行热交换,此时,水冷板20设置于第二盖体12,并相对于第二接触部112相对布置,水冷板20不需要直接跟电池包200接触,充分利用了脉动板10内置的冷媒的流动式散热方式,有效地降低了水冷板20的尺寸。可选的,水冷板20的外轮廓小于第二接触部112的外轮廓。
40.可选的,水冷板20设置于第二接触部112,并处于第二盖体12的下侧壁。
4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包的散热组件100,脉动板10用于接触电池包 200的侧壁,并与电池包200进行热交换;脉动板10包括第一盖体11、第二盖体12和冷媒;第一盖体11接触电池包200的侧壁;第二盖体12焊接于第一盖体11,并与第一盖体11围合形成闭环
流道13;冷媒容纳于闭环流道13,并在气动力的作用循环流动,以带走电池包200所产生的热量,此时,冷媒在处于闭环流道13内在气动力的作用被推动,并沿着闭环流道13循环流动,且冷媒在流动的过程中吸收电池包200中对应部位所散发的热量,从而便于电池包200中各部位的均匀散热,避免电池包200的热量局部集中,提高了电池包的散热组件100 的散热效果,并且实现了冷媒在利用热量进行自驱动,消耗了部分热量,进一步地提高了电池包的散热组件100的散热效果。另外,水冷板20设置于脉动板10 背向电池包200的一侧;水冷板20连接于第二盖体12,并与第二盖体12进行热交换,此时,水冷板20不需要直接跟电池包200接触,充分利用了脉动板10内置的冷媒的流动式散热方式,有效地降低了水冷板20的尺寸。
42.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4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
44.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包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脉动板,用于接触电池包的侧壁,并与所述电池包进行热交换;所述脉动板包括第一盖体、第二盖体和冷媒;所述第一盖体接触电池包的侧壁;所述第二盖体焊接于所述第一盖体,并与所述第一盖体围合形成闭环流道;所述冷媒容纳于所述闭环流道,并在气动力的作用循环流动,以带走所述电池包所产生的热量;水冷板,设置于所述脉动板背向所述电池包的一侧;所述水冷板连接于所述第二盖体,并与所述第二盖体进行热交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包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对所述电池包进行导热,并将所述电池包所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所述冷媒;所述冷媒在受热状态下产生部分气泡,所述气泡带动所述冷媒在所述闭环流道循环流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包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为水或者乙二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池包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包括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接触部分布于所述电池包中相邻的两侧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池包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接触所述电池包的底侧壁;所述第二接触部接触所述电池包的左侧壁或右侧壁。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池包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闭环流道包括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相对于所述第一接触部布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池包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闭环流道还包括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相对于所述第二接触部布置,并连通所述第一流道。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池包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部由所述第一接触部的一端向上弯折,使得所述第一盖体呈l形;所述第二盖体适配所述第一盖体。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池包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板设置于所述第二盖体,并相对于所述第二接触部相对布置。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电池包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板的外轮廓小于所述第二接触部的外轮廓。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包的散热组件,包括脉动板和水冷板;水冷板设置于脉动板背向电池包的一侧,脉动板用于接触电池包的侧壁,并与电池包进行热交换;脉动板包括第一盖体、第二盖体和冷媒;第一盖体接触电池包的侧壁;第二盖体焊接于第一盖体,并与第一盖体围合形成闭环流道;冷媒容纳于闭环流道,并在气动力的作用循环流动,以带走电池包所产生的热量,此时,冷媒在处于闭环流道内在气动力的作用被推动,并沿着闭环流道循环流动,且冷媒在流动的过程中吸收电池包中对应部位所散发的热量,从而便于电池包中各部位的均匀散热,避免电池包的热量局部集中,提高了电池包的散热组件的散热效果,实现了冷媒在利用热量进行自驱动,消耗了部分热量。部分热量。部分热量。


技术研发人员:

李琦 陈均 罗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广东省华创热控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24

技术公布日:

2023/2/20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5:12: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550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电池   侧壁   水冷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