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道结构及踢脚线式电暖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装置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道结构及踢脚线式电暖器。


背景技术:



2.踢脚线式电暖器是一种采用热超导体材料为基本加热单元,外型类似于踢脚线形式的取暖装置。这种取暖装置既不占用过多空间又能达到取暖的目的,踢脚线电暖器利用热循环的原理,沿房间四周加热、散热,温度均匀,房间各点温差小,而且安装非常简单,移动方便。
3.但是现有踢脚线式电暖器的内部风道结构尺寸较大、不紧凑,导致踢脚线式电暖器的整体体积比较大、而且容易产生较大噪音,用户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踢脚线式电暖器体积较大、噪音量较高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体积较小、噪音量低的风道结构及踢脚线式电暖器。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道结构,蜗壳和蜗形成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具有安装开口,所述安装开口处设置有发热体,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贯流风轮,所述贯流风轮的轴向与所述蜗壳、所述蜗舌和所述发热体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蜗壳、所述蜗舌、所述发热体的内壁与所述贯流风轮的外壁之间形成所述风道结构,所述风道结构为阿基米德风道,所述阿基米德风道自所述贯流风轮与所述蜗壳之间的部分沿所述贯流风轮的旋转方向至所述贯流风轮与所述蜗舌之间的部分逐渐增大。
6.作为风道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蜗舌的内壁在靠近所述安装开口处具有自所述蜗舌内壁表面伸出的伸出部,所述伸出部包括第一伸出面和第二伸出面,所述第一伸出面和所述第二伸出面之间通过拐角过渡连接。
7.作为风道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拐角为圆弧形拐角。
8.作为风道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贯流风轮的直径为a,所述拐角的半径f=kf×
a,kf=(0.05,0.1)。
9.作为风道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伸出面垂直于所述蜗舌的内壁表面设置,所述第二伸出面靠近所述贯流风轮设置,且所述第二伸出面与所述第一伸出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10.作为风道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贯流风轮的直径为a,所述贯流风轮与所述第二伸出面的最小距离c=kc×
a,kc=(0.05,0.2)。
11.作为风道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伸出部的外端与所述蜗舌内壁表面的最小距离e=ke×
a,ke=(0.13,0.2)。
12.作为风道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贯流风轮的直径为a,所述贯流风轮与所述蜗
壳的最小距离b=kb×
a,kb=(0.05,0.3)。
13.作为风道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贯流风轮的直径为a,所述贯流风轮与所述发热体的最小距离d=kd×
a,kd=(0.15,0.25)。
14.一种踢脚线式电暖器,包括蜗壳、蜗舌、发热体以及如上述的风道结构。
1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6.(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道结构,形成于蜗壳、蜗舌、发热体的内壁与贯流风轮的外壁之间,该风道结构为阿基米德风道,而且该阿基米德风道自贯流风轮与蜗壳之间的部分沿贯流风轮的旋转方向至贯流风轮与蜗舌之间的部分逐渐增大,这种风道结构紧凑合理、尺寸小,有利于整体设备(如电暖器)整体尺寸的减小和设备性能的提升,而且这种风道结构噪音量低,能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17.(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道结构,其中,蜗舌具有伸出部,该伸出部的第一伸出面和第二伸出面之间通过拐角过渡连接,该拐角优选为圆弧形拐角,这种拐角能起到分散和缓冲热风的作用,防止热风再回流到贯流风轮处,防止热量回流,从而提升产品性能。
18.(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道结构,其中,贯流风轮的直径为a,拐角的半径f=kf×
a,kf=(0.05,0.1);贯流风轮与第二伸出面的最小距离c=kc×
a,kc=(0.05,0.2);伸出部的外端与蜗舌内壁表面的最小距离e=ke×
a,ke=(0.13,0.2);贯流风轮与蜗壳的最小距离b=kb×
a,kb=(0.05,0.3);贯流风轮与所述发热体的最小距离d=kd×
a,kd=(0.15,0.25)。通过上述尺寸比例的限定,构成了本实用新型阿基米德风道结构的尺寸和形态,以此形成的风道结构具有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风道尺寸较小的优势,而且这种风道结构所产生的噪音量较低,并且不影响出风量,能显著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19.(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踢脚线式电暖器,包括蜗壳、蜗舌、发热体以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道结构,由于这种风道结构紧凑合理、尺寸小,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踢脚线式电暖器的外形尺寸也更加紧凑、尺寸较小,无论是立式使用还是卧式使用,这种踢脚线式电暖器占用空间都比较小,而且由于这种风道结构的噪音较小,能显著提升踢脚线式电暖器的使用体验,满足用户日益提升的使用需要。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风道结构的示意图;
22.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踢脚线式电暖器的分解示意图。
24.附图标记说明:
25.1、蜗壳;2、蜗舌;201、伸出部;2011、第一伸出面;2012、第二伸出面;2013、拐角;3、安装腔;4、发热体;5、贯流风轮;6、第一支架;7、第二支架;8、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30.如图1、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风道结构的优选实施例。这种风道结构紧凑、合理,尺寸较小,适用于踢脚线式电暖器等设备中,有利于减小设备的整体体积,而且噪音量低,用户体验感好。
31.该风道结构为阿基米德风道,具体的,蜗壳1和蜗舌2共同形成安装腔3,该安装腔3为类圆弧形腔,安装腔3具有安装开口,该安装开口由蜗壳1和蜗舌2共同形成,安装开口处设置有发热体4,发热体4能够散发出热量,对经过发热体4的空气进行加热,从而形成热风。在安装腔3内设置有贯流风轮5,贯流风轮5的轴向与蜗壳1、蜗舌2和发热体4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贯流风轮5能够绕其轴向进行旋转,从而形成气流。贯流风轮5旋转产生的气流经过发热体4后变成热风,进而热风将从出风口排出,如图1中竖直方向的箭头所示方向。
32.在蜗壳1、蜗舌2、发热体4的内壁与贯流风轮5的外壁之间形成上述风道结构,该阿基米德风道自贯流风轮5与蜗壳1之间的部分沿贯流风轮5的旋转方向至贯流风轮5与蜗舌2之间的部分逐渐增大。在图1中,贯流风轮5的旋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该阿基米德风道自贯流风轮5与蜗壳1之间的部分沿贯流风轮5的旋转方向至贯流风轮5与蜗舌2之间的部分逐渐增大,也就是说,贯流风轮5与蜗壳1之间的间隙到贯流风轮5与蜗舌2之间的间隙是逐渐增大的。
33.进一步的,蜗舌2的内壁在靠近安装开口处具有自蜗舌2内壁表面伸出的伸出部201,在图1中,伸出部201水平向右侧伸出,伸出部201包括第一伸出面2011和第二伸出面2012,第一伸出面2011和第二伸出面2012之间通过拐角2013过渡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伸出面2011和第二伸出面2012均为平面。
34.进一步的,第一伸出面2011垂直于蜗舌2的内壁表面设置,第二伸出面2012靠近贯流风轮5设置,且第二伸出面2012与第一伸出面2011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即伸出部201的剖面宽度自其外端向蜗舌2表面方向逐渐增大。
35.该拐角2013的设置能够有效防止热风回流,使热风都能从出风口排出,而不会流回至贯流风轮5,从而提升产品性能。在本实施例中,拐角2013优选为圆弧形拐角。进一步的,贯流风轮5的直径为a,拐角2013的半径f=kf×
a,kf=(0.05,0.1),在本实施例中,拐角2013的半径f=0.07
×
a。
36.进一步的,贯流风轮5与第二伸出面2012的最小距离c=kc×
a,kc=(0.05,0.2)。在本实施例中,贯流风轮5与第二伸出面2012的最小距离c=0.15
×
a。
37.进一步的,伸出部201的外端与蜗舌2内壁表面的最小距离e=ke×
a,ke=(0.13,0.2)。在本实施例中,伸出部201的外端与蜗舌2内壁表面的最小距离e=0.17
×
a。
38.进一步的,贯流风轮5与蜗壳1的最小距离b=kb×
a,kb=(0.05,0.3)。在本实施例中,贯流风轮5与蜗壳1的最小距离b=0.06
×
a。
39.进一步的,贯流风轮5与发热体4的最小距离d=kd×
a,kd=(0.15,0.25)。在本实施例中,贯流风轮5与发热体4的最小距离d=0.2
×
a。
40.经过上述尺寸的限定(即a、b、c、d、e、f的取值构成了本实施例的阿基米德风道结构的尺寸和形态),以此形成的风道结构具有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风道尺寸较小的优势,而且这种风道结构所产生的噪音量较低,并且还不影响出风量,能显著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41.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踢脚线式电暖器,包括蜗壳1、蜗舌2、发热体4以及本实施例提供的风道结构。当然,本实施例的踢脚线式电暖器还具有现有踢脚线式电暖器都具有的其他结构和部件,但由于本实施例不涉及这些结构和部件,故此不赘述。
42.蜗壳1与蜗舌2配合组装,二者组装后会形成安装腔3,并且形成安装开口,安装开口处设置发热体4,安装腔3内设置贯流风轮5。在踢脚线式电暖器立式放置时,贯流风轮5的底部还与电机8的输出轴连接,电机8能够驱动贯流风轮5进行旋转运动,优选的是,贯流风轮5的底部与电机8的输出轴通过螺纹结构连接。
43.在安装时,先将贯流风轮5安装到蜗壳1的圆弧形腔中,再将发热体4的两端通过第一支架6、第二支架7与蜗壳1进行连接,之后将蜗舌2盖在蜗壳1上,最后将电机8与贯流风轮5进行安装连接。
44.为了进一步理解具有本实施例风道结构的踢脚线式电暖器的工作过程,下面结合附图,对其工作过程进行叙述:
45.在踢脚线式电暖器进行工作时(立式使用或卧式使用),电机8旋转带动贯流风轮5进行旋转,将电暖器外部的自然风从进风口带入风道结构(图1中下方的竖直箭头),进入风道结构的风顺着风道结构的曲线流动,因本实施例风道结构的特殊设计,在风流动过程中,噪音量很小,而且由于蜗舌2的拐角2013的设置,风能全部吹向发热体4,不会回流至贯流风轮5,进而将发热体4产生的热量从出风口吹出风道外(图1中上方的竖直箭头),从而实现取暖过程。
46.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产品设计需要,拐角2013的半径还可取值为:f=0.09
×
a,或f=0.06
×
a;同样的,贯流风轮5与第二伸出面2012的最小距离还可取值为:c=0.16
×
a,或c=0.09
×
a;同样的,伸出部201的外端与蜗舌2内壁表面的最小距离还可取值为:e=0.14
×
a,或e=0.18
×
a;同样的,贯流风轮5与蜗壳1的最小距离还可取值为:b=0.1
×
a,或b=0.2
×
a;同样的,贯流风轮5与发热体4的最小距离还可取值为:d=0.16
×
a,或d=0.22
×
a,同样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47.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技术特征:


1.一种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蜗壳(1)和蜗舌(2)形成安装腔(3),所述安装腔(3)具有安装开口,所述安装开口处设置有发热体(4),所述安装腔(3)内设置有贯流风轮(5),所述贯流风轮(5)的轴向与所述蜗壳(1)、所述蜗舌(2)和所述发热体(4)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蜗壳(1)、所述蜗舌(2)、所述发热体(4)的内壁与所述贯流风轮(5)的外壁之间形成所述风道结构,所述风道结构为阿基米德风道,所述阿基米德风道自所述贯流风轮(5)与所述蜗壳(1)之间的部分沿所述贯流风轮(5)的旋转方向至所述贯流风轮(5)与所述蜗舌(2)之间的部分逐渐增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舌(2)的内壁在靠近所述安装开口处具有自所述蜗舌(2)内壁表面伸出的伸出部(201),所述伸出部(201)包括第一伸出面(2011)和第二伸出面(2012),所述第一伸出面(2011)和所述第二伸出面(2012)之间通过拐角(2013)过渡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拐角(2013)为圆弧形拐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贯流风轮(5)的直径为a,所述拐角(2013)的半径f=k
f
×
a,k
f
=(0.05,0.1)。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出面(2011)垂直于所述蜗舌(2)的内壁表面设置,所述第二伸出面(2012)靠近所述贯流风轮(5)设置,且所述第二伸出面(2012)与所述第一伸出面(2011)之间的夹角为锐角。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贯流风轮(5)的直径为a,所述贯流风轮(5)与所述第二伸出面(2012)的最小距离c=k
c
×
a,k
c
=(0.05,0.2)。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部(201)的外端与所述蜗舌(2)内壁表面的最小距离e=k
e
×
a,k
e
=(0.13,0.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贯流风轮(5)的直径为a,所述贯流风轮(5)与所述蜗壳(1)的最小距离b=k
b
×
a,k
b
=(0.05,0.3)。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贯流风轮(5)的直径为a,所述贯流风轮(5)与所述发热体(4)的最小距离d=k
d
×
a,k
d
=(0.15,0.25)。10.一种踢脚线式电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蜗壳(1)、蜗舌(2)、发热体(4)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装置相关技术领域,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风道结构及踢脚线式电暖器。该风道结构形成于蜗壳、蜗舌、发热体的内壁与贯流风轮的外壁之间,该风道结构为阿基米德风道,该阿基米德风道自贯流风轮与蜗壳之间的部分沿贯流风轮的旋转方向至贯流风轮与蜗舌之间的部分逐渐增大。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结构紧凑合理、尺寸小,有利于整体设备整体尺寸的减小和设备性能的提升,用户体验感好。用户体验感好。用户体验感好。


技术研发人员:

陈佳兵 陶文杰 黄坤鸿 邹凯亮 李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0.24

技术公布日:

2023/2/20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4:37: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546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流风   风道   所述   结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