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驱鱼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渔业捕捞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驱赶鱼的辅助收鱼工具。


背景技术:



2.鱼肉中含有丰富的动物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和微量元素,长期食用鱼类产品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胶原蛋白、加快生化代谢,并可预防血脂升高,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因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大量食用鱼类产品,导致鱼类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为了满足对鱼类的食用需求,深海网箱养鱼业得到了蓬勃发展。
3.通过深海网箱养殖的鱼类在长成后,需要采用人工捕捞的方式收获鱼类。目前在捕捞网箱内的鱼类时,通常采用先诱鱼、后捕捞的收鱼方式。即,首先向网箱内投放鱼饵,引诱鱼聚集于水面,然后进行捕捞。这种诱鱼方式,一方面需要使用大量的鱼饵,导致收鱼成本升高;另一方面鱼捕食鱼饵的速度非常快,待鱼饵捕食完毕后,鱼会迅速散开,需要再次投放鱼饵,使鱼再次聚集后,才能继续收鱼,因此导致收鱼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振动驱鱼器,以解决现有的鱼饵诱鱼方式收鱼成本高、收鱼效率低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6.一种振动驱鱼器,包括水下机,所述水下机包括载体、振动臂、振动球和推进器;其中,所述载体为空心结构,内部腔室中设置有配电舱;所述振动臂安装在所述载体上,并向远离载体的方向延伸;所述振动球安装在所述振动臂上,内部封装有振动电机;所述推进器安装在所述载体上,用于驱动所述载体在水下运动。
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升驱鱼效果,可以在所述振动球的外表面上形成多个凸起,并配置所述多个凸起在振动球的外表面上均匀分布,最好布满振动球的整个外表面。这样,在振动电机驱动振动球振动,向鱼传递振动噪声和振动水波时,密集的凸起可以将振动水波分解成众多的密集小波,由此可以加大扰动量,对鱼形成有效惊扰,迫使鱼向上游动汇聚,便于捕捞。
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振动效果,所述振动球优选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在振动球中可以封装金属固定架,将金属固定架与振动球刚性连接,将振动电机安装在金属固定架上。这样,在振动电机启动后,可以驱动振动球和振动臂同步振动,从而产生更多的振动噪声,形成面积更大的振动水波,以进一步提升驱鱼效果。
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振动臂优选配置多根,在水平方向上沿所述载体的外周等间距布设,并且在每一根振动臂上分别安装一个振动球。这样便可将振动噪声和振动波向振动驱鱼器的四周均匀传播,以增大惊扰面积,提高驱鱼效率。
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振动臂优选垂直于载体布设,一端通过法兰盘连
接在载体上,另一端通过法兰盘连接振动球。
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推进器可以包括水平推进器、上浮推进器和下潜推进器;其中,所述水平推进器可以安装在载体的外表面上,用于驱动载体水平移动或转向,实现巡航;所述上浮推进器可以安装在载体的外表面上,用于驱动载体上浮,以驱赶鱼向上游动;所述下潜推进器可以安装在载体的外表面上,用于驱动载体下潜,以到达网箱的底部,由下向上驱赶鱼。
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所述载体上布设多个水下摄像头,优选分布于载体的外表面的顶部、底部和四周,以便于观察水下环境以及驱鱼效果。
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优选设计所述载体为球形,包括主体构架和包覆在所述主体构架外部的浮力材料层,在所述浮力材料层的顶部可以形成一开口,用于配置可开闭的耐压水密盖;所述耐压水密盖设置在配电舱的顶部,其上设置有水深传感器;所述配电舱优选设计成筒形密封结构,用于封装电路板、水深传感器等。
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振动驱鱼器还包括水上机,所述水上机与水下机通信,用于控制水下机运行。
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所述水上机中配置电源、控制器、显示器和遥控器;其中,所述电源通过电缆连接所述水下机,用于向所述水下机输送电能,为水下机供电;所述控制器通过信号线缆连接水下机,用于下传控制信号,控制水下机的工作状态,同时可以接收水下机上传的采样数据和图像,通过与其连接的显示器显示;所述遥控器与所述控制器无线通信,用于向控制器发送遥控指令,以控制水上机和水上机按指令运行。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根据鱼类喜静怕惊的特性设计驱鱼器,采用振动电机配合振动球和振动臂,以生成振动噪声和振动波并在水下传播的方式,来达到惊扰并驱赶鱼的目的。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振动驱鱼器驱赶深海网箱内的鱼类,一方面无需投放鱼饵,可以降低收鱼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使鱼长时间的聚集在水面,便于捕捞,继而提高了收鱼效率。
17.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振动驱鱼器的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图1所示的振动驱鱼器去掉振动球后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振动驱鱼器的一种实施例的电控部分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
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5.本实施例的振动驱鱼器采用振动的方式达到驱赶鱼的目的,主要包括水上机和水下机两部分。其中,水上机主要供作业人员操控水下机使用;水下机在使用时投入深海网箱中,通过在水下生成并传播振动噪声和振动波,以驱赶网箱内的鱼向水面汇聚,便于作业人员捕捞。
2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水下机主要包括载体10、振动臂20、振动球30、推进器40等组成部分。
27.其中,载体10用于安装固定各种设备,优选设计成球形,内部形成中空结构,以用于容纳配电舱。
28.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载体10可以具体采用由不锈钢材料制成的主体构架以及包覆在主体构架外部的固体浮力材料层加工而成。水下机在投放入水后,在没有启动推进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浮力材料层使载体10漂浮于水面,以便于水下机的回收。
29.配电舱可以安装在载体10内部的主体构架上,用于封装电路板等。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筒状密封的配电舱,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载体10的主体构架上。这样,在电路板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或者更换时,可以将配电舱从载体10中整体移出,以便于对电路板进行维修或更换操作。
30.配电舱的顶盖优选设计成可开闭的耐压水密盖11,装配在载体10的浮力材料层上。具体而言,可以在载体10的浮力材料层的顶部形成一个开口,将配电舱的耐压水密盖11嵌装在所述开口处,并进行耐压水密处理,以防止水下机入水后,海水进入配电舱,造成内置电路板短路损坏。
31.如图3所示,在水下机的电路板上可以具体布设电源电路、控制电路和通信电路。其中,电源电路可以通过电缆连接水上机,接收水上机提供的供电电源,并转换成水下机中各用电设备所需的工作电源,为水下机中的控制电路以及各种用电设备供电。通信电路可以通过信号线缆连接水上机,接收水上机下发的控制信号,并传输至控制电路,通过控制电路对水下机上的各种用电设备进行协调控制,以完成水上机要求执行的各项动作。
32.在配电舱的耐压水密盖11的顶部可以设置水深传感器12,用于检测水下机所处的海水深度,并生成检测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电路,经由控制电路生成水深数据后,通过通信电路和信号线缆上传至水上机,以使船上的作业人员可以清楚地获悉水下机的工作深度。
33.在载体10上安装有振动臂20,所述振动臂20可以配置一根或者多根。在将振动臂20安装在载体10上时,可以将振动臂20的一端通过法兰盘安装在载体10的外表面上,另一端向远离载体10的方向延伸,优选以垂直于载体10的外表面方向向外延伸,形成自由端。将振动球30通过法兰盘安装于振动臂20的自由端,振动球30在振动时,可以在水下产生振动
波和振动噪声,并向聚集于水下的鱼传播,进而起到惊扰并驱赶鱼的效果。
34.为了增大扰动面积,优选在载体10的外表面上布设多根振动臂20,图1示出了在载体10上布设有四根振动臂20的情况。将多根振动臂20沿载体10的外周面等间距布设一周,以确保水下机的整体平稳性。同时,在每一根振动臂20的自由端上分别安装一个振动球30,这样可以对分散在载体10四周的鱼实现同步驱赶,提高驱鱼效率。
35.为了使振动球30发生振动,可以在振动球30中设置振动电机31,如图2所示,利用振动电机31驱动振动球30振动。
3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振动球30优选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空心球体,在振动球30的内部可以设置一个金属固定架32,优选将所述金属固定架32焊接在振动球30的内壁上,然后将振动电机31安装在所述金属固定架32上。由此,通过振动电机31产生的振动便可通过金属固定架32有效地传递给振动球30,以保证振动球30能够产生强度适宜的振动。
37.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振动臂20可以采用固体mc尼龙材料或者不锈钢制成空心管结构,将振动电机31的电源线穿过振动臂20的空心管引入到配电舱中,以与配电舱内的控制电路连接,通过控制电路对振动电机31进行启停控制,并对振动电机31的振动频率实现调节。
38.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振动球30可以由两个空心半圆球经密封组合而成。例如,可以在其中一个半圆球的开口截面位置形成一圈圆形凹槽,将o型密封圈安装到所述圆形凹槽内,然后将另外一个对应带槽的半圆球扣上,并用专用工具将半圆球旋紧,最后利用螺栓和制动螺帽拧紧,确保安装水密牢固。而振动电机31的电源线与振动球30外壁的接合处,可以采用配套的螺扣加o型密封圈的方式密封,确保振动球30内干燥密闭。
39.为了增强振动球30在水下生成的振动波的效果,本实施例在振动球30的外表面形成有若干个凸起33,如图2所示。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可以在振动球30的外表面布满均匀分布的多个微小的半球形凸起33。在启动振动电机31振动时,振动电机31可以驱动振动球30和振动臂20同步振动,一方面将产生的振动噪声传播至水中,另一方面利用振动球30上形成的微小凸起33可以将扰动水体产生的振动波分解成密集的小波,以增加对水体的扰动效果。
40.为了使水下机可以在深海网箱中自由移动,本实施例在球形载体10上设置有多台喷水式推进器,如图1所示,可以包括水平推进器40、上浮推进器41和下潜推进器42等。
41.其中,水平推进器40作为主推进器,可以配置四台,两台喷水方向朝前,分置于球形载体10的外表面的相对两侧;两台喷水方向朝后,也以呈彼此相对的位置关系分置于球形载体10的外表面上。优选配置四台水平推进器40布设在与球形载体10的赤道位置相邻近的同一水平面上,以驱动球形载体10在水平方向上平稳移动。四台水平推进器40可以同时工作、成对工作或者单台独立工作。通过调节四台水平推进器40的工作状态及喷水量,可以控制水下机在水中自由转向。
42.上浮推进器41用于控制水下机上行,可以配置两台,分置于球形载体10的外表面的相对两侧。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在球形载体10的外表面上形成两个内凹槽43,将两台上浮推进器41分别布设在所述的两个内凹槽43中。
43.下潜推进器42用于控制水下机下行,也可以配置两台,分置于球形载体10的外表面的相对两侧。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在球形载体10的外表面上再形成两个内凹槽44,以用
于布设两台下潜推进器42。
44.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两台上浮推进器41和两台下潜推进器42可以以交替且互成90
°
夹角的布局方式,等间距地布设在球形载体10的赤道位置,以提高水下机上浮和下潜过程的平稳性。
45.可以将水平推进器40、上浮推进器41和下潜推进器42的电源线穿过载体10的浮力材料层,连接至配电舱中的控制电路,如图3所示。通过控制电路控制水平推进器40、上浮推进器41和下潜推进器42配合运行,可以使水下机完成上浮、下潜、巡航、转向等多种航行任务。
46.为了使船上的作业人员能够清楚地观察到水下环境,本实施例在球形载体10上还安装有水下摄像头50,如图1所示,优选布设多个,分置于球形载体10的顶部、底部和四周,以全方位地采集水下机所处位置的鱼分布情况。
47.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在球形载体10的外表面上布设水下摄像头50的位置处开设内凹槽51,将水下摄像头50安装在内凹槽51中,可以避免水藻、海草等海洋生物刮缠在水下摄像头50上,影响水下摄像头50正常采集水下影像。
48.水下摄像头50的电源线和数据线可以穿过载体10的浮力材料层,连接至配电舱中的控制电路,如图3所示。通过控制电路接收水下摄像头50采集到的影像数据,并通过通信电路和信号线缆上传至水上机。
49.为了满足水下机的水中工作需求,水下机中的各部件以及各部件之间的连接位置都应进行水密封处理,以避免海水浸入到部件内部,影响水下机工作的可靠性。
50.本实施例在水上机中配置有电源、控制器、显示器和遥控器等主要部件,如图3所示。
51.其中,电源通过电源线向水下机中的电源电路输送供电电源,同时为水上机中的控制器和显示器提供工作电源。
52.控制器与遥控器无线通信,并通过信号线缆连接水下机中的通信电路,一方面用于将遥控器发出的控制指令下传至水下机,控制水下机按指令运行;另一方面可以将水下机采集并上传的水深数据、水下影像等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供作业人员查看。
53.当然,也可以采用在水下机中布设电池的方式,为水下机提供电力供应。水上机和水下机也可以采用无线通信的方式交互控制指令和采集数据。此时,水上机和水下机之间便可实现无线连接,以提高水下机在深海网箱中移动的灵活性。
54.此外,也可以将水下机设计成自动控制模式,按照既定程序在水下完成各项任务。采用这种设计方式,可以无需配置水上机,简化硬件设计。
55.下面结合图1至图3,对本实施例的振动驱鱼器的工作原理进行简要阐述。
56.将振动驱鱼器的水下机放入海水网箱中,通过遥控器输出下潜指令,控制下潜推进器42启动运行,使水下机潜入水中。
57.水下机在下潜的过程中,水深传感器12实时地将检测到的下潜深度上传至水上机,以便于作业人员掌握水下机是否达到网箱底部。
58.当水下机到达网箱底部后,关闭下潜推进器42,启动振动电机31驱动振动球33振动,产生振动噪声和密集的振动水波向周围的鱼传播,对周围的鱼产生惊吓和刺激,迫使鱼由下向上游动。
59.随后,启动上浮推进器41运行,控制水下机向上航行,继续驱赶鱼向上游动,使鱼逐渐聚集于水面,方便水面的作业人员收鱼。
60.水下机在上浮驱鱼的过程中,通过水深传感器12检测到水下机上浮到水深30米左右(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或变更)的位置时,启动水平推进器40运行,并配合上浮推进器41和下潜推进器42协同工作,控制水下机进入巡航阶段。即,控制水下机在水深30米至35米的范围内上下浮动,驱赶鱼一直聚集于水面,直到收鱼工作结束。
61.水下机的巡航过程也可以通过水下摄像头50提供的水下影像,由作业人员通过遥控器操纵水下机完成。
62.在收鱼工作结束后,关闭水平推进器40,启动上浮推进器41运行,控制水下机浮出水面。
63.回收水下机,完成收鱼工作。
64.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振动驱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水下机,所述水下机包括:载体,其为空心结构,内部腔室中设置有配电舱;振动臂,其安装在所述载体上,并向远离载体的方向延伸;振动球,其安装在所述振动臂上,内部封装有振动电机;推进器,其安装在所述载体上,用于驱动所述载体在水下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驱鱼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振动球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多个凸起,所述多个凸起在所述振动球的外表面上均匀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驱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球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振动球中封装有金属固定架,所述金属固定架与振动球刚性连接,所述振动电机安装在所述金属固定架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驱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臂包括多根,在水平方向上沿所述载体的外周等间距布设,并且在每一根振动臂上分别安装有一个所述的振动球。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振动驱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臂垂直于所述载体,一端通过法兰盘连接在所述载体上,另一端通过法兰盘连接所述振动球。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驱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器包括:水平推进器,其安装在所述载体的外表面上,用于驱动所述载体水平移动或转向;上浮推进器,其安装在所述载体的外表面上,用于驱动所述载体上浮;下潜推进器,其安装在所述载体的外表面上,用于驱动所述载体下潜。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驱鱼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载体上布设有多个水下摄像头,分布于载体的外表面的顶部、底部和四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驱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为球形,包括主体构架和包覆在所述主体构架外部的浮力材料层,在所述浮力材料层的顶部形成有一开口;所述配电舱为筒形密封结构,顶部设置有可开闭的耐压水密盖,所述耐压水密盖配置在所述浮力材料层的顶部所述开口处;在所述耐压水密盖上设置有水深传感器。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振动驱鱼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上机,所述水上机与所述水下机通信,控制所述水下机运行。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振动驱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上机包括:电源,其通过电缆连接所述水下机,用于向所述水下机输送电能;控制器,其通过信号线缆连接所述水下机,用于下传控制信号并接收水下机上传的采样数据和图像;显示器,其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显示所述采样数据和图像;遥控器,其与所述控制器无线通信,用于向所述控制器发送遥控指令。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振动驱鱼器,包括载体、振动臂、振动球和推进器;其中,载体为空心结构,内部腔室中设置有配电舱;振动臂安装在载体上,并向远离载体的方向延伸;振动球安装在振动臂上,内部封装有振动电机;推进器安装在载体上,用于驱动载体在水下运动。本实用新型根据鱼类喜静怕惊的特性设计驱鱼器,采用振动电机配合振动球和振动臂,以生成振动噪声和振动波并在水下传播的方式,来达到惊扰并驱赶鱼的目的。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振动驱鱼器驱赶深海网箱内的鱼类,一方面无需投放鱼饵,可以降低收鱼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使鱼长时间的聚集在水面,便于捕捞,继而提高了收鱼效率。继而提高了收鱼效率。继而提高了收鱼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

毕晓鹏 王才元 王志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青岛鹏晟海洋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24

技术公布日:

2023/2/20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00:26: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532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水下   载体   推进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