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垃圾桶


背景技术:



2.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3.垃圾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器具。人们在使用垃圾桶时,通常先向垃圾桶内套设垃圾袋,然后再向垃圾桶内投掷垃圾,以避免垃圾污染垃圾桶。为了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人们生活的舒适性,自动完成套袋功能的智能垃圾桶应运而生。现有该种智能垃圾桶普遍采用负压方式进行垃圾袋的铺设,具体而言,该智能垃圾桶是通过从垃圾桶的底部空间抽吸空气,使垃圾桶的底部空间形成负压,进而迫使垃圾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铺设至整个垃圾桶。
4.现有智能垃圾桶需要形成相对较大的负压,才能完成垃圾袋的铺设,所以需要垃圾桶具有较高的密封性,对于侧壁和底部镂空形式的垃圾桶不能适用,应用范围较为局限;且需要抽吸空气的设备具有较大的动力,容易产生较大的噪音和功耗。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自动完成套袋功能的垃圾桶难以适用底部和侧壁镂空形式的垃圾桶,使用范围较为局限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垃圾桶,包括桶结构和吹气装置,所述吹气装置设置在所述桶结构上,所述吹气装置设置有第一出风口,所述桶结构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出风口和垃圾投掷口,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与垃圾投掷口对应并连通。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垃圾桶,桶结构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出风口和垃圾投掷口,第二出风口与垃圾投掷口对应并连通,吹气装置的第一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连通。由于从垃圾投掷口扔到垃圾桶内的垃圾能够全部通过垃圾袋的袋口进入垃圾袋,所以垃圾投掷口与垃圾袋的袋口对应,在吹气装置通过第二出风口向垃圾投掷口吹气时,实际也即向垃圾袋的袋口吹气。在需要向垃圾桶上套设垃圾袋时,垃圾袋初始状态位于垃圾桶的顶部,开启吹气装置,吹气装置通过第二出风口向垃圾袋内吹气,使垃圾袋在正向吹风形成的风压下快速向垃圾桶的底部移动,并完成铺设。通过向垃圾袋内吹风形成压力迫使垃圾袋向下铺设,对垃圾袋下部的桶结构空间没有密封性要求,可以适用于桶结构的侧壁和底部镂空设计或密封设计的多种垃圾桶,适用范围较广,垃圾桶的结构设计更加灵活。同时,吹气装置配合第二出风口,能够对吹向垃圾袋的出风做较好的聚拢,提升气流对垃圾袋的作用力,所以在完成垃圾袋铺设的过程中,吹气装置的动力不需要太高,降低了功耗和噪音,改善了用户体验。
8.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垃圾桶,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桶结构包括垃圾桶本体和顶盖,所述垃圾桶
本体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形成所述垃圾投掷口,所述顶盖盖合在所述第一开口上,所述吹气装置设置在所述顶盖或所述垃圾桶本体上,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在所述顶盖上。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吹气装置设置有第一进风口,所述垃圾桶本体的中部或底部设置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垃圾桶本体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二进风口连接并连通。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吹气装置包括涡流风机,所述涡流风机固定在所述垃圾桶本体的侧壁上,所述涡流风机的进风端设置有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涡流风机的出风端设置有所述第一出风口;
12.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垃圾桶本体的设置有所述涡流风机的侧壁上,所述涡流风机的进风端朝向所述第二进风口并与所述第二进风口连接。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盖上设置有空腔,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所述空腔与所述垃圾桶本体的内部;
14.所述涡流风机的出风端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穿过所述空腔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接并连通,或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空腔连通。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盖包括上盖体和下盖体,所述上盖体和所述下盖体固定连接,且所述上盖体与所述下盖体之间限定出所述空腔,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在所述下盖体上。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盖与所述垃圾桶本体的后侧壁铰接,所述顶盖能够以铰接位置转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开口;
17.和/或所述第一连接管具有柔性。
1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垃圾桶本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安装垃圾袋收纳盒的安装位,所述顶盖的底面设置有凸块,所述顶盖盖合在所述第一开口上时,所述凸块与垃圾袋收纳盒相结合的位置抵接密封。
1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垃圾桶还包括可拆卸的垃圾袋收纳盒,所述垃圾袋收纳盒设置在所述垃圾桶本体的顶部,并位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下方。
2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垃圾袋收纳盒呈中空环状设置,所述垃圾袋收纳盒的中心限定出上下贯通的垃圾袋通过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垃圾袋通过口的上端连通,所述垃圾袋收纳盒设置有供垃圾袋拉出的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沿所述垃圾袋通过口的周向延伸。
2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桶结构上设置有检测件,所述检测件用于检测垃圾袋是否铺设到位。
2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件包括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和所述红外线接收器分别设置在所述桶结构的两相对的内侧壁的底部。
2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桶结构内设置有内桶,所述内桶对应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和所述红外线接收器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开孔,所述开孔、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和所述红外线接收器位于同一直线上。
2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桶结构的一侧侧壁设置有第二开口;
25.所述桶结构内设置有内桶,所述内桶设置有投放口,所述内桶能够相对所述桶结
构活动,以使所述内桶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26.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投放口朝向所述垃圾投掷口,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投放口朝向所述第二开口。
2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桶通过连接轴连接在所述桶结构上,所述内桶能够以所述连接轴为轴转动,以切换所述内桶的状态。
2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桶结构上设置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内桶连接,以驱动所述内桶转动。
2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包括电机和齿轮,所述电机安装在设置有所述第二开口的侧壁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齿轮连接;
30.所述内桶的侧壁沿所述内桶的转动方向设置有齿条,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
附图说明
31.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32.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垃圾桶的示意图;
33.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顶盖的示意图;
34.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垃圾袋收纳盒的示意图;
35.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内桶的示意图。
36.附图标记如下:
37.1-桶结构;11-垃圾桶本体;111-后侧壁;12-顶盖;121-第二出风口;122-固定柱;123-凸块;2-吹气装置;21-第一进风口;22-第一出风口;3-内桶;31-齿条;32-连接轴;33-开孔;34-投放口;35-前侧面;4-垃圾袋收纳盒;41-外壁;42-内壁;43-第三开口;44-垃圾袋通过口;5-打包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39.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40.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
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41.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
……
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42.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垃圾桶,包括桶结构1和吹气装置2,吹气装置2设置在桶结构1上,吹气装置2设置有第一进风口21和第一出风口22,桶结构1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出风口121和垃圾投掷口,第一出风口22与第二出风口121连接并连通,第二出风口121与垃圾投掷口对应并连通。
43.参照图1,桶结构1的顶部指的是桶结构1的上段部分,具体可以理解为,桶结构1沿上下方向划分为顶部、中部和底部。对于一般顶部密封的垃圾桶,顶部包括顶面和侧壁的上部,对于一些特殊顶部不做密封的垃圾桶,顶部包括侧壁的上部;中部包括侧壁的中部;底部包括底面和侧壁的下部。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出风口121设置在桶结构1的顶部,也即第二出风口121设置在侧壁的上部或顶面上。
44.可以理解的是,垃圾桶的垃圾投掷口位于桶结构1的顶部上,也即桶结构1的顶面或侧壁的上部。放置在垃圾桶内的垃圾袋的袋口向垃圾投掷口所在方向的投影应当覆盖垃圾桶的垃圾投掷口,以保证垃圾能够全部装入垃圾袋内,所以第二出风口121的吹风能够进入垃圾投掷口也就能够进入垃圾袋的袋口。第二出风口121设置在桶结构1的顶部,使得第二出风口121能够朝向垃圾袋的袋口吹风,进而驱动垃圾袋向下移动并铺设。第二出风口121的具体设置位置,需根据垃圾袋的袋口朝向进行合理选择,只需要保证第二出风口121的出风能够吹向垃圾袋内即可。例如,垃圾袋的袋口朝向顶面时,第二出风口121可设置在桶结构1的顶面上;也可设置在桶结构1的侧壁的上部位置上,但需保证第二出风口121位于垃圾袋的袋口的上方,并具有向下倾斜的角度。
4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垃圾桶,桶结构1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出风口121,第二出风口121与桶结构1的内部连通,且第二出风口121的出风方向朝向桶结构1内用于安装的垃圾袋的袋口,吹气装置2的第一出风口22与第二出风口121连通,从而吹气装置2能够向桶结构1的内的垃圾袋内吹气。在需要向垃圾桶上套设垃圾袋时,垃圾袋初始状态位于垃圾桶的顶部,开启吹气装置2,吹气装置2通过第二出风口121向垃圾袋内吹气,使垃圾袋在正向吹风形成的风压下快速向垃圾桶的底部移动,并完成铺设。通过向垃圾袋内吹风形成压力迫使垃圾袋向下铺设,对垃圾袋下部的桶结构1空间没有密封性要求,可以适用于桶结构1的侧壁和底部镂空设计或密封设计的多种垃圾桶,适用范围较广,垃圾桶的结构设计更加灵活。同时,吹气装置2配合第二出风口121,能够对吹向垃圾袋的出风做较好的聚拢,提升气
流对垃圾袋的作用力,所以在完成垃圾袋铺设的过程中,吹气装置2的动力不需要太高,降低了功耗和噪音,改善了用户体验。
4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在一个实施例中,桶结构1包括垃圾桶本体11和顶盖12,顶盖12形成桶结构1的顶面。垃圾桶本体11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开口,顶盖12盖合在第一开口上,吹气装置2设置在顶盖12或垃圾桶本体11上,第二出风口121设置在顶盖12上。
47.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垃圾桶的第二出风口121设置在顶盖12上,第二出风口121正对垃圾袋的袋口,能够向垃圾袋施加竖直向下的压力,有利于垃圾袋的快速铺设。
48.垃圾桶本体11的形状可以是任意形状,例如圆柱桶、方形桶或者椭圆柱形桶等等,垃圾桶本体11的底部和侧壁可以是镂空的,也可以是实体密封的。顶盖12与垃圾桶本体11的第一开口匹配,第一开口也即是供垃圾放入的垃圾投掷口。顶盖12能够相对垃圾桶本体11移动,以通过顶盖12的开合打开或关闭第一开口。本实施例以垃圾桶本体11为方形桶为例进行下述陈述。具体的,垃圾桶本体11包括底盖、前侧壁、左侧壁、后侧壁111和右侧壁,前侧壁、左侧壁、后侧壁111和右侧壁首尾对齐连接成中空的筒状,底盖连接在前侧壁、左侧壁、后侧壁111和右侧壁的底端,前侧壁、左侧壁、后侧壁111和右侧壁的顶端形成第一开口。
49.其中,顶盖12的设置方式有多种,通常可采用转动的方式实现开合。如图1所示,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顶盖12的后端铰接在垃圾桶本体11的后侧壁111上,顶盖12能够以铰接位置转动,以打开或关闭第一开口。具体而言,顶盖12后侧连接有铰接轴,铰接轴连接在垃圾桶本体11的后侧壁111的顶部,具体的转动可以是顶盖能够相对铰接轴转动,或者铰接轴能够相对后侧壁111转动均可。第二出风口121设置在顶盖12的中部,并上下贯通。
50.本实施例垃圾桶的顶盖可通过配置动力驱动件,实现自动开启或关闭。具体可以是电机带动铰接轴转动的驱动方式。其中,该电机可安装在垃圾桶本体11的后侧壁111上。
51.本实施例垃圾桶还可设置有控制单元,以实现垃圾桶的各种动作的智能控制。同时,垃圾桶也可配置相应的感应元件,通过感应元件智能感应是否有人靠近,然后通过感应元件的感应信息控制顶盖开启或关闭。例如,在有人靠近垃圾桶时,感应元件感应到人靠近的信息后,控制元件根据感应元件的监测信息控制与顶盖连接的电机开启带动顶盖12以铰接轴为轴反向转动,使顶盖12远离铰接轴的一端向远离垃圾桶本体11的方向移动,以打开第一开口;在人员将垃圾通过垃圾投掷口投入垃圾桶并远离后,控制元件根据感应元件的检测信息,再控制与顶盖连接的电机开启,带动顶盖以铰接轴为轴正向转动,使顶盖12远离铰接轴的一端朝向垃圾桶本体11移动,以关闭第一开口。
52.为了便于实现垃圾袋的自动铺设,垃圾桶本体11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安装垃圾袋收纳盒4的安装位。在垃圾桶正常使用时,该安装位上安装有垃圾袋收纳盒4。垃圾袋收纳盒4内预先装有垃圾袋。垃圾袋收纳盒4上设置有第三开口43,垃圾袋的一端能够通过第三开口43拉出至垃圾袋收纳盒4外并进入垃圾桶本体11的内部。
53.垃圾袋收纳盒4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垃圾桶本体11的顶部的安装位上。具体的,可以是垃圾桶本体11的顶部设置有卡槽,卡槽形成安装位,垃圾袋收纳盒4通过卡设在安装位上。
54.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垃圾袋收纳盒4呈环状设置,垃圾袋收纳盒环状的内部呈中空设置,以形成垃圾袋的容纳空间。也即,垃圾袋收纳盒4相当于密封且中空的盒子。垃圾袋收纳盒4的中心限定出上下贯通的垃圾袋通过口44。第二出风口121与垃圾袋通过口
44的上端连通,垃圾袋收纳盒4设置有供垃圾袋拉出的第三开口43,第三开口43沿垃圾袋通过口44的周向延伸。
55.垃圾袋收纳盒4可以是方形环、圆形环或其他形状的环状。垃圾袋收纳盒4可以是内壁42和外壁41一致的形状,例如,如图3所示,外壁41形状为方形,内壁42形成的垃圾袋通过口44也为方形的结构;自然,垃圾袋收纳盒4的内壁42和外壁41也可形状不同,例如外壁41呈方形,内壁42形成的垃圾袋通过口44为圆形等。具体的形状可根据需要进行设定。优选的,垃圾袋收纳盒4的外壁41与垃圾桶本体11的第一开口的形状大致一致,以方便将垃圾袋收纳盒4安装在安装位上。在本实施例中,垃圾桶本体11的第一开口为矩形,垃圾袋收纳盒4的外壁41呈与第一开口匹配的矩形设置;垃圾袋通过口44大致呈矩形,且在边角位置平缓过渡,以避免垃圾袋进入垃圾袋通过口44时,被边角位置划伤垃圾袋。
56.第三开口43可设置在垃圾袋通过口44对应的垃圾袋收纳盒4的内壁42上,并沿垃圾袋通过口44设置一圈;也即,垃圾袋收纳盒4是内侧设置有第三开口43的盒子。垃圾袋从环状延伸的第三开口43拉出时,直接进入垃圾袋通过口44,并呈筒状设置。第三开口43也可设置在垃圾袋收纳盒4的外壁41上并沿外壁41的周向设置一圈,垃圾袋从第三开口43拉出后,绕过垃圾袋收纳盒4的上方或下方放入垃圾袋通过口44,此时垃圾袋受垃圾袋收纳盒4的内壁42的支撑,依然呈筒状设置。自然,第三开口43也可设置在垃圾袋收纳盒4的内壁42与外壁41之间的顶面等位置上,只要能保证第三开口43拉出的垃圾袋经过垃圾袋通过口44时呈筒状设置即可。
57.需要说明的是,垃圾袋通过口44与垃圾投掷口连通,在垃圾袋套设完成后,垃圾袋通过口44也是垃圾投入的路径。也即顶盖12打开后,垃圾经过垃圾袋通过口进入垃圾袋内。
58.垃圾袋收纳盒4内的垃圾袋是不具有切断封口的连续筒状,也即垃圾袋收纳盒4里面可收纳筒状连续且无封口的垃圾袋。具体的,垃圾袋收纳盒4包括收纳盒本体和盒盖,盒盖盖合在收纳盒本体上,且盒盖与收纳盒本体之间形成有第三开口43。垃圾袋的一端筒口套设在垃圾袋收纳盒4的环状空间内,且垃圾袋在该环状空间内折叠堆放,垃圾袋的另一端筒口从第三开口43处裸露在垃圾袋收纳盒4的外侧,且垃圾袋裸露的一端在初始状态下通过热塑封焊接。在垃圾袋收纳盒4内的垃圾袋开始投入使用时,垃圾袋裸露端的热塑封的位置放置于垃圾桶本体11的对应位置,形成第一个垃圾袋的底部,在吹气装置2的作用下铺设到垃圾桶本体11内。
59.本实施例垃圾桶的桶结构1内还设置有自动打包的打包装置5,打包装置5上设置有热熔装置。在第一个垃圾袋装满垃圾后,热熔装置将第一个垃圾袋的袋口热熔密封,由于第一个垃圾袋的袋口与第二个垃圾袋的袋底连接,所以热熔装置实际上一并将第二个垃圾袋的袋底进行了密封。热熔装置密封完成的第一个垃圾袋与后续的垃圾袋进行分离后,可将第一个垃圾袋从垃圾桶内取出。由于第二个垃圾袋的袋底被热熔装置一并进行了密封,此时可再次开启吹气装置2,使吹气装置2向第二个垃圾袋的袋口,也即向垃圾袋收纳盒的垃圾袋通过口44吹风,迫使垃圾袋收纳盒4内的垃圾袋持续向外抽拉并向桶结构1的底部运动,完成第二个垃圾袋的铺设。第三个垃圾袋及后续垃圾袋的铺设均是在上一个垃圾袋热熔打包时将下一个垃圾袋的底部一并密封,然后再通过吹气装置2向需套设的垃圾袋的底部吹风完成铺设。
60.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垃圾桶,顶盖12在关闭时能够与垃圾袋收纳盒4的
上表面完全贴合。具体的,顶盖12的底面设置有凸块123,在顶盖12盖合在垃圾桶本体11上,也即第一开口上时,凸块123与垃圾袋收纳盒4的顶面相结合的位置抵接密封。
61.可以理解的是,凸块123可以与顶盖12一体成型,凸块123的底面与垃圾袋收纳盒4的顶面匹配,具体的凸块123的底面为平面,垃圾袋收纳盒4的顶面为平面,通过平面与平面的抵接配合,保证顶盖12关闭时,顶盖12与垃圾袋收纳盒4之间的密封性。
62.顶盖12关闭第一开口时,顶盖12与垃圾袋收纳盒4的顶面抵接,使得顶盖12与垃圾袋收纳盒4之间具有较好的密封性,可避免来自第二出风口121的出风外泄,有利于完成垃圾的快速铺设。
6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垃圾桶本体11的中部或底部设置有第二进风口,第二进风口与垃圾桶本体11的内部连通,第一进风口与第二进风口连接并连通。
64.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进风口应当位于未铺设状态的垃圾袋的下方,也即第二进风口连通的是垃圾袋的外表面(垃圾袋用于与垃圾接触的面为内表面,相应的垃圾袋裸露在外面的面为外表面)与桶结构1围成的空间。
65.吹气装置2包括风机,具体可以是涡流风机。涡流风机的出风端设置有第一出风口22,涡流风机的进风端设置有第一进风口21。第一进风口21与第二进风口连接,可以在吹气装置2运行时,将桶结构1内的空气进行抽吸,在垃圾袋的底部形成微负压,降低了垃圾袋下降的阻力,所以垃圾袋在正向推力加底部微负压状态的作用下可实现快速的下沉并完成铺设。同时,利用吹气装置2的第一进风口21从垃圾袋的下方吸风,把垃圾袋底部空气吸走,然后再通过吹气装置2全部聚拢收集后将空气通过第一出风口22导入垃圾袋中,在垃圾袋套设过程中,起到双向的加强作用,从而使得涡流风机低转速运行即可完成铺袋功能,可降低整体噪音和功耗。通过吹风加负压方式共同完成垃圾袋的铺设,本实施例使用的蜗壳风机转速比现有抽吸的风机转速基本可低一半,不仅可实现有效铺袋,同时可降低铺袋时风机的噪音、功耗等。
66.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进风口21也可直接与外界连接,通过第一进风口21吸入垃圾桶所处的环境中的空气,然后将空气通过吹气装置2吹入垃圾袋,实现垃圾袋的铺设。也即,只做正压吹袋,同样可实现快速铺设垃圾袋的目的。
6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垃圾桶的吹气装置2可以安装在顶盖12上,具体的,涡流风机安装在顶盖12上,涡流风机的出风端直接与第二出风口121连接。
68.为了避免顶盖12重力多大,不利用顶盖12的开启或关闭,在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中,垃圾桶的吹气装置2安装在垃圾桶本体11上。具体的,如图1所示,涡流风机固定在垃圾桶本体11的侧壁上,涡流风机的进风端设置有第一进风口21,涡流风机的出风端设置有第一出风口22;第二进风口设置在垃圾桶本体11的设置有涡流风机的侧壁上,涡流风机的进风端朝向第二进风口并与第二进风口连接。顶盖12上设置有空腔,第二进风口连通空腔与垃圾桶本体11的内部;涡流风机的出风端连接有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穿过空腔与第二出风口121连接,或第一连接管与空腔连通。
69.其中,设置涡流风机的垃圾桶本体11的侧壁,可以是垃圾桶本体11的任意侧的侧壁,具体可以是垃圾桶本体11的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或右侧壁,只要保证设备间不发生相互干涉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涡流风机通过固定件安装在垃圾桶本体11的后侧壁111上,以便于涡流风机的出风端与第二出风口连接并连通。
70.本实施例垃圾桶本体11的后侧壁111的后侧还可加设一层层板,该层板与后侧壁111之间形成容纳腔,涡流风机安装在容纳腔内,以提高垃圾桶的美观性,并能够保证涡流风机运行时的安全性。同时,还可在后侧壁111以及层板上设置有相应的降噪材料,或在后侧壁111和层板上设置相应的降噪结构,降低涡流风机运行时的噪音。
71.需要说明的是,垃圾桶本体11的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参照图1所示,垃圾桶本体的左右方向也即垂直于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的方向。垃圾桶在正常状态下,朝向外的一侧为前,也即是正面,相对的另一侧为后,也即为背面。
7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顶盖12包括上盖体和下盖体,上盖体和下盖体固定连接,且上盖体与下盖体之间限定出空腔,第二出风口设置在下盖体上。
73.如图1或图2所示,下盖体的四角分别设置有固定柱122,下盖体(图1和图2中省略了上盖体)通过固定柱122与上盖体固定连接,第二出风口设置在下盖体上。下盖体包括底板和围设在底板上的周向板,周向板和底板围合形成的下盖体呈槽状设置,上盖体的边缘与下盖体的周向板密封连接,从而形成空腔。
74.涡流风机的出口端与第二出风口可通过两种方式连通。第一种方式为涡流风机的出口端通过第一连接管(图中未示出)穿过空腔后与第二出风口121连接并连通,此时第一连接管从顶盖12的铰接侧进入顶盖12的空腔内,安装方便;第一连接管隐藏在空腔内,整体垃圾桶更加美观。为了便于第一连接管与第二出风口121连接,如图1或图2所示,第二出风口121凸出于下盖体的上表面,该凸出部分用于与第一连接管套接。
75.第二种方式为涡流风机的出口端与空腔连通,通过空腔形成连通涡流风机的第一出风口22与第二出风口121的导风通道,此时涡流风机的出口端可通过第一连接管与空腔连通,以使第一出风口22直接向空腔内吹气。
76.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管具有柔性,也即第一连接管为软质管,其在折叠或弯折过程中不会被损坏,以使第一连接管能够适应顶盖12转动开启或关闭的过程,且不被损坏。顶盖12上预留有供第一连接管通过的通孔。在第二种方式中,顶盖12上的通孔与第一连接管密封连接。
77.在本实施例垃圾桶的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桶结构1上设置有检测件,检测件用于检测垃圾袋是否铺设到位。
78.在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检测件包括相互配合的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分别设置在垃圾桶本体11的两相对设置的内侧壁上,并靠近垃圾桶本体11的底部设置。例如,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可以分别位于垃圾桶本体11的前侧壁的内侧和后侧壁111的内侧的底部,或者,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分别位于垃圾桶本体11的左侧壁的内侧和右侧壁的内侧的底部。自然,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也可设置在垃圾桶本体11的侧壁对角位置的内侧上。
79.需要说明的是,红外线接收器应当设置在红外线发射器的信号发射路径向上,以使得红外线发射器发出的信号能够被红外线接收器接收。具体的,可以是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设置在同一高度且对齐设置。
80.在垃圾袋未铺设到位时,也即垃圾袋未下放到垃圾桶本体11的底部,此时,红外线发射器发出的信号能够被红外线发射器接收;在垃圾袋铺设到位时,垃圾袋位于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之间,可阻断红外线接收器接收红外线发射器的信号。从而在红外先
接收器接收不到红外线发射器的信号时,即可认为垃圾袋铺设到位,此时可控制吹气装置2停止动作。
81.需要说明的是,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的设置位置不限于实施例中给出的形式,只要垃圾袋铺设到位后能将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之间的信号阻挡即可。检测件不限于上述给出的形式,只要能实现垃圾袋的铺设到位的检测即可,例如可设置距离传感器,通过距离传感器检测垃圾袋与桶结构1的底盖之间的距离判断垃圾袋是否铺设到位。
82.本实施例垃圾桶的桶结构1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在垃圾桶的桶结构1内再设置内桶3。在一种具体方式中,桶结构1的内部设置有内桶3,垃圾袋的下端放置在内桶3内。
83.针对设置内桶3形式的垃圾桶,内桶3对应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的侧面上设置有开孔33,分别为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第一开孔、第二开孔、红外线发射器和所述红外线接收器位于同一直线,以便于红外线发射器与红外线接收器检测垃圾袋是否铺设到位。涡流风机的进风端与内桶3连通。
84.内桶3可相对桶结构1活动,以便于清理内桶3以及将内桶3内的垃圾袋取出。
85.本实施例进一步提供一种能够便于取垃圾袋的结构。桶结构1包括垃圾桶本体11,垃圾桶本体11的一侧侧壁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开口;垃圾桶本体11内通过连接轴32连接有内桶3,内桶3的顶部设置有投放口34。内桶3能够以连接轴32为轴转动,以使投放口34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第一状态时,投放口34朝向第一开口;在第二状态时,投放口34朝向第二开口。
86.连接轴32可通过多种方式设置,可以是连接轴32与内桶3转动连接,也可以是连接轴32与垃圾桶本体11转动连接。
87.第二开口可以设置在桶结构1的任意侧壁上,也即可设置在垃圾桶本体11的左侧壁、右侧壁、前侧壁或后侧壁上。考虑到便于操作且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第二开口优选设置在前侧壁上,本实施例也以第二开口设置在前侧壁上为例进行后续的说明。在第一状态时,垃圾桶处于正常可以投放垃圾的状态,内桶3处于竖直装置,投放口34与第一开口均沿上下方向设置,内桶3的前侧面与垃圾桶本体11的前侧壁对应,使垃圾桶保持美观。在第二状态,垃圾袋已经打包完成,内桶3以连接轴32为轴向外转动,内桶3的投放口朝向前面,打包好的垃圾袋裸露出第二开口,用户可直接将打包好的垃圾袋取出,操作方便。在垃圾袋取出后,内桶3在旋转复位至第一状态。
88.进一步地,桶结构1上设置有驱动件,驱动件与内桶3连接,以驱动内桶3转动。在一种具体方式中,驱动件包括电机和齿轮,电机安装在设置有第二开口的侧壁上,电机的输出轴与齿轮连接,内桶3的侧壁沿内桶3的转动方向设置有齿条31,齿轮与齿条31啮合。
89.如图4所示,内桶3包括底面和连接在底面四周的前侧面、左侧面、后侧面和右侧面,前侧面、左侧面、后侧面和右侧面首尾依次连接,形成顶部敞口的结构,其中顶部的敞口也即投放口,垃圾袋从投放口处放入内桶3内,垃圾也经投放口的位置投放入垃圾袋。内桶3的投放口位置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侧壁呈弧形延伸,也即是左侧面和右侧面呈弧形延伸,左侧面的顶部和右侧面的顶部上设置有齿条31,齿条31沿前后方向延伸。内桶3的底部连接连接轴32,电机安装在垃圾桶本体11的前侧壁的内部,每根齿条31对应一个齿轮,两个齿轮连接在同一旋转齿轮杆上,旋转齿轮杆与电机连接并由电机驱动。
90.在内桶3需要进行旋转时,电机启动带动旋转齿轮杆上的两个齿轮同步转动,从而迫使与齿轮啮合的齿条31移动,进而实现内桶3的旋转。
91.可以理解的是,连接轴32设置在内桶3的底部,而驱动件设置在内桶3的顶部,可以减小内桶3转动时驱动件的力矩,有利于驱动件驱动内桶3转动。
92.在一种连接轴32的具体设置方式中,如图4所示,内桶3的左侧面和右侧面靠近前端的位置,分别连接一根连接轴32,两根连接轴32同轴设置。垃圾桶本体11的左侧壁和垃圾桶本体11的右侧壁分别设置有轴孔,左端的连接轴32与垃圾桶本体11的左侧面的轴孔转动连接,右端的连接轴32与垃圾桶本体11的右侧面的轴孔转动连接。
93.需要说明的是,内桶3的转动驱动方式,也不限于实施例中给出的形式,例如通过电机直接驱动连接轴32转动的方式。本实施例的内桶3的活动方式不限于转动的方式,例如,内桶3通过平移的方式移动出第二开口。
94.需要解释的是,针对于内桶3可活动的形式,依然可采用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配合的方式对垃圾袋是否铺设到位进行检测。此时应当保证,在第一状态下,红外线发射器、第一开孔、第二开孔和红外线接收器在同一直线上。为了避免相互干涉,且考虑到构件布置合理性,本实施例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分别设置在垃圾桶本体1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内侧上,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分别设置在内桶3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
95.可以理解的是,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安装在垃圾桶本体11的内侧壁,而非安装在内桶3上,可避免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在内桶3的移动过程中被损坏的情况发生。
96.本实施例垃圾桶在使用时,当内桶3关闭时桶关闭信号被触发,此时启动涡流风机,涡流风机的第一出风口22通过第二出风口121向垃圾袋内部吹风,同时第一进风口21把内桶3空间内的空气吸走形成相对较小的负压,此时垃圾袋上部因涡流风机正向吹风,垃圾袋底部因涡流风机进风口把此区域改变为微负压状态,从而降低了垃圾袋下降的阻力。所以垃圾袋在正向推力加底部微负压状态的作用下可实现快速的下沉并完成铺设,当红外线被遮挡后,此时涡流风机停止运转,垃圾袋铺设到底。当涡流风机运转超出设定最大时间时,红外线检测垃圾袋仍未到位,系统会发出缺少垃圾袋异常,从而提醒用户补充垃圾袋。
97.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垃圾桶的套袋方法,该方法基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桶,具体应用于垃圾桶的控制单元。该垃圾桶的套袋方法包括:
98.步骤1:获取垃圾桶的状态。
99.步骤2:在垃圾桶的状态满足预设套袋状态时,控制吹气装置2向需铺设的垃圾袋内吹气,使垃圾袋的底部沿垃圾桶的桶结构1向下移动。
100.步骤3:获取垃圾袋在桶结构1内的位置。
101.步骤4:在垃圾袋在桶结构1内的位置满足铺设到位的要求时,控制吹气装置2停止。
102.其中,步骤1中垃圾桶的状态信息可通过相应的传感元件进行检测,该垃圾桶的状态信息用于判断垃圾桶是否需要套袋,其至少包括垃圾袋是否包括垃圾袋、垃圾桶是否处于能够投放垃圾等。
103.在垃圾桶的桶结构1内设置有能够活动的内桶3时,垃圾桶的状态信息包括内桶3的位置信息,在内桶3复位至关闭位置时,垃圾桶的状态满足预设套袋状态。具体的,垃圾桶
的桶结构1上设置有检测内桶3的状态信息的传感元件,其可以是行程传感器或位置传感器,传感元件检测到内桶3从第一状态转变成第二状态,再从第二状态复位至第一状态时,认为垃圾桶内没有垃圾袋且垃圾桶能够放置垃圾,也即垃圾桶处于预设套袋状态,此时控制单元向涡流风机发送启动信号,使涡流风机通过第二出风口121向垃圾袋内吹风。
104.在步骤3中,当红外线接收器不能接收到红外线发射器的信号时,控制单元接收红外线发射器的信息,并认为垃圾袋在桶结构1内的位置满足铺设到位的要求。
105.本实施例垃圾桶的套袋方法,通过向垃圾袋内吹风形成压力迫使垃圾袋向下铺设,对垃圾袋下部的桶结构1空间没有密封性要求,可以适用于桶结构1的侧壁和底部镂空设计或密封设计的多种垃圾桶,适用范围较广,垃圾桶的结构设计更加灵活。吹气装置2能够对吹向垃圾袋的出风做较好的聚拢,提升气流对垃圾袋的作用力,所以在完成垃圾袋铺设的过程中,吹气装置2的动力不需要太高,降低了功耗和噪音,改善了用户体验。
106.进一步的,在步骤2中,在垃圾桶的状态满足预设套袋状态时,通过控制吹气装置2从垃圾袋的下方抽取垃圾袋所处的桶结构1内的空气并通过垃圾袋的袋口处向垃圾袋内吹风。
107.在吹气装置2运行时,将桶结构1内的空气进行抽吸,在垃圾袋的底部形成微负压,降低了垃圾袋下降的阻力,所以垃圾袋在正向推力加底部微负压状态的作用下可实现快速的下沉并完成铺设。同时,利用吹气装置2的第一进风口21从垃圾袋的下方吸风,把垃圾袋底部空气吸走,然后通过吹气装置2全部聚拢收集后将空气通过第一出风口22导入垃圾袋中,在垃圾袋套设过程中,起到双向的加强作用,从而使得涡流风机低转速运行即可完成铺袋功能,可降低整体噪音和功耗。并且,本实施例垃圾桶的套袋方法通过吹风加负压方式共同完成垃圾袋的铺设,本实施例使用的蜗壳风机转速比现有抽吸的风机转速基本可低一半,不仅可实现有效铺袋,同时可降低铺袋时风机的噪音、功耗等。
108.进一步地,本实施例垃圾桶的套袋方法,还包括步骤:获取吹气装置2的运行时长;在吹气装置2的运行时长超过预设时长时,输出提示信息。该步骤在吹气装置2也即涡流风机开启时即启动。预设时长是预设在控制单元内的时长,其大于正常涡流风机驱动垃圾袋完成铺设的时长。当吹气装置2运行时长超过了预设时长时,此时可认为垃圾袋收纳盒4的垃圾袋已经用完,控制单元控制相应的构件发出提示信息。具体的提示显示,可以是显示在屏幕上的显示信息,也可以是指示灯光信息,或者警报提示音等等。
109.通过输出提示信息,可以在缺少垃圾袋时,提醒客户垃圾桶内的垃圾袋收纳盒的垃圾袋已经用完,使用户能够及时补充垃圾袋。
11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垃圾桶,其特征在于,包括桶结构和吹气装置,所述吹气装置设置在所述桶结构上,所述吹气装置设置有第一出风口,所述桶结构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出风口和垃圾投掷口,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与垃圾投掷口对应并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桶结构包括垃圾桶本体和顶盖,所述垃圾桶本体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形成所述垃圾投掷口,所述顶盖盖合在所述第一开口上,所述吹气装置设置在所述顶盖或所述垃圾桶本体上,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在所述顶盖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气装置设置有第一进风口,所述垃圾桶本体的中部或底部设置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垃圾桶本体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二进风口连接并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气装置包括涡流风机,所述涡流风机固定在所述垃圾桶本体的侧壁上,所述涡流风机的进风端设置有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涡流风机的出风端设置有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垃圾桶本体的设置有所述涡流风机的侧壁上,所述涡流风机的进风端朝向所述第二进风口并与所述第二进风口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上设置有空腔,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所述空腔与所述垃圾桶本体的内部;所述涡流风机的出风端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穿过所述空腔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接,或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空腔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包括固定连接的上盖体和下盖体,所述上盖体与所述下盖体之间限定出所述空腔,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在所述下盖体上。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与所述垃圾桶本体的后侧壁铰接,所述顶盖能够以铰接位置转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开口;和/或所述第一连接管具有柔性。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桶本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安装垃圾袋收纳盒的安装位,所述顶盖的底面设置有凸块,所述顶盖盖合在所述第一开口上时,所述凸块与垃圾袋收纳盒相结合的位置抵接密封。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桶还包括可拆卸的垃圾袋收纳盒,所述垃圾袋收纳盒设置在所述垃圾桶本体的顶部,并位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下方。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袋收纳盒呈中空环状设置,所述垃圾袋收纳盒的中心限定出上下贯通的垃圾袋通过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垃圾袋通过口的上端连通,所述垃圾袋收纳盒设置有供垃圾袋拉出的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沿所述垃圾袋通过口的周向延伸。11.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桶结构上设置有检测件,所述检测件用于检测垃圾袋是否铺设到位。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件包括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和所述红外线接收器分别设置在所述桶结构的两相对的内侧壁的底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桶结构内设置有内桶,所述内桶对应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和所述红外线接收器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开孔,所述开孔、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和所述红外线接收器位于同一直线上。1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桶结构的一侧侧壁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桶结构内设置有内桶,所述内桶设置有投放口,所述内桶能够相对所述桶结构活动,以使所述内桶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投放口朝向所述垃圾投掷口,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投放口朝向所述第二开口。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桶通过连接轴连接在所述桶结构上,所述内桶能够以所述连接轴为轴转动,以切换所述内桶的状态。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桶结构上设置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内桶连接,以驱动所述内桶转动。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电机和齿轮,所述电机安装在设置有所述第二开口的侧壁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齿轮连接;所述内桶的侧壁沿所述内桶的转动方向设置有齿条,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垃圾桶,涉及智能家居设备技术领域,该垃圾桶包括桶结构和吹气装置,吹气装置设置在桶结构上,吹气装置设置有第一出风口,桶结构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出风口和垃圾投掷口,第一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连接并连通,第二出风口与垃圾投掷口对应并连通;吹气装置通过第二出风口向垃圾袋内吹气,使垃圾袋在正向吹风形成的压力下快速向垃圾桶的底部移动,并完成铺设;垃圾袋的铺设过程对垃圾袋下部的空间没有密封性要求,可以适用于侧壁和底部镂空设计或密封设计的多种垃圾桶,适用范围较广,垃圾桶的结构设计更加灵活。垃圾桶的结构设计更加灵活。垃圾桶的结构设计更加灵活。


技术研发人员:

任志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合肥美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08

技术公布日:

2023/1/3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4:21: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527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垃圾袋   所述   垃圾桶   侧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