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林蛙暂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林蛙的暂养装置。


背景技术:



2.中国林蛙长白山亚种是世界上唯一集药用、滋补、保健和食用于一体的名贵经济蛙类,雌蛙输卵管干燥品——蛤蟆油是名贵的中药材,蛙皮是提取对人类有保健功能抗菌肽的原料,或将成为新一代的抗菌、抗病毒、抗癌药物,被古今医家视为珍宝,因此,中国林蛙长白山亚种及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具有极高的研究和利用价值。
3.在中国东北山区的深秋,正是中国林蛙下山回捕的季节,经过品种优选,种蛙入库越冬,而商品蛙则主要用于药用、食用的生产。由于捕捉到的林蛙要进行集中暂养管理,以便统一销售和使用,但目前缺少专业的林蛙暂养器具,常用水泥池、塑料箱、泡沫箱等作为暂养器具,这些简易的暂养器具存在严重的技术缺陷,例如透气性差,缺少流动活水,林蛙和代谢产物混合,难以消毒处理,回收利用率低,导致林蛙发病率、死亡率高,对于养殖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林蛙暂养装置,取得了理想的应用效果。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林蛙暂养装置,包括圆柱形筒体,上部开口;筒体内设有带眼隔层,带眼隔层距离筒体底板一定距离,带眼隔层上设有孔眼;筒体侧壁设有连通内外的进水管和臭氧气管;筒体底部侧面设有排水口
6.所述的筒体内设有带眼隔层的支撑横梁,支撑横梁呈十字交叉设置,底部设有支柱,支撑在筒体底板上;筒体侧壁上还设有支撑圈梁;带眼隔层置于支撑横梁和支撑圈梁上。
7.所述的带眼隔层为圆形硬质塑料网,塑料网的网眼直径为0.8~1.2cm;
8.另一种方式中,所述的带眼隔层或为带孔塑料板,由两个半圆形板对接而成,使用无毒的pp材料,厚度为0.6cm,孔径0.8~1.2cm,孔距为1~2cm。
9.所述筒体的筒壁高度为50~60cm,支撑横梁和支撑圈梁距离筒体底板8~12cm。
10.所述筒体的筒壁上缘内圈设有环形凸起,起到整体稳固和防止林蛙外逃的作用。
11.筒体内的进水管位于带眼隔层下方,筒体外部的进水管设有自动水位控制器,筒体内部的进水管延伸到筒体中部。
12.所述的臭氧进气管位于带眼隔层下方,筒体外部的臭氧进气管为向上弯折的透明管,同时兼做水位监视器;臭氧进气管外端与臭氧发生器相连,臭氧发生器生产臭氧并输送到筒体内,用于装置空闲时消毒。
13.筒体内部的臭氧进气管为直线型管或十字形或y型管或螺旋形管;管上设有出气孔;尽可能的增大筒体内部的臭氧进气管覆盖的范围,保证消毒的全面性。
14.筒体底部、位于筒壁上相对设有两个排水口,排水口在带眼隔层下方,排水口外部连接排水管,排水管上设有阀门。
1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16.首先通过自动水位控制器设定预设水位高度,即水面距离带眼隔层10~15cm,距离筒体底板20~25cm;将进水管外端与水源相连,开启水源,水流经过进水管上的自动水位控制器向筒体内注入,到达预设深度后停止进水。
17.将捕获的林蛙置于装置内,林蛙在带眼隔层上活动;林蛙的皮肤黏膜及代谢产物通过网眼落到底层,可由排水口排出;排水口排除污水的同时,自动水位控制器控制向装置中注水,保持水位不变;边进水边排水的过程中会将筒体内的林蛙皮肤黏膜及代谢产物冲出,由排水口排出。
18.可以通过竖直的透明臭氧进气管观察容器内水位高度。
19.装置使用前准备或使用完毕后,通过臭氧发生器,将产生的臭氧通过进气管输入,臭氧从筒体内臭氧进气管上的出气孔排出,对容器、水体、内环境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细菌滋生,消毒后通过排水口将筒体排空,以便下次使用。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林蛙暂养装置采用圆柱形的筒体,避免了林蛙由于传统方形箱体容器内部边角聚集叠压致死的现象发生;通过带眼隔层的设计解决了林蛙和代谢产物混合的暂养问题,降低了林蛙生病的风险。本实用新型装置内水自由流动,而水位不变,保持水体清洁;本实用新型通过臭氧消毒解决了应用常规消毒剂残留等不安全问题;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有效降低林蛙暂养过程中的死亡率和发病率,降低了养殖户的经济损失,适于应用和推广。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筒体内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俯视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俯视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臭氧进气管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臭氧进气管结构示意图;
29.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臭氧进气管结构示意图;
30.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臭氧进气管结构示意图;
31.1、筒体2、带眼隔层3、进水管4、臭氧进气管5、排水口6、支撑横梁7、支柱8、支撑圈梁9、环形凸起10、自动水位控制器11、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32.实施例1、
33.参阅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林蛙暂养装置,包括圆柱形筒体1,上部开口;筒体1内设有带眼隔层2,带眼隔层2距离筒体1底板一定距离,带眼隔层2上设有孔眼;筒
体1侧壁设有连通内外的进水管3和臭氧进气管4;筒体1底部设有排水口5。筒体采用无毒的pp材料。
34.所述的筒体1内设有带眼隔层2的支撑横梁6,支撑横梁6呈十字交叉设置,底部设有支柱7,支撑在筒体1底板上;筒体1侧壁上还设有支撑圈梁8,支撑圈梁8可以采用四分管熔接在筒体1侧壁内圈;带眼隔层2置于支撑横梁6和支撑圈梁8上,支撑横梁6和支撑圈梁8起到承托作用。
35.所述筒体1的筒壁高度为50~60cm,支撑横梁6和支撑圈梁8距离筒体1底板8~12cm。
36.所述筒体1的筒壁上缘内圈设有环形凸起9,环形凸起9可以采用六分管熔接在筒体1侧壁内圈;起到整体稳固和防止林蛙外逃的作用。
37.筒体1内部的进水管3位于带眼隔层2下方,筒体1外部的进水管3设有自动水位控制器10,自动水位控制器10为现有设备;筒体1内部的进水管3延伸到筒体1中部。
38.所述的臭氧进气管4位于带眼隔层2下方,筒体1外部的臭氧进气管4为向上弯折的透明管,同时兼做水位监视器;臭氧进气管4外端与臭氧发生器相连,臭氧发生器生产臭氧并输送到筒体1内,用于装置空闲时消毒。
39.筒体1底部、位于筒壁上相对设有两个排水口5,排水口5在带眼隔层下方,排水口5外部连接排水管11,排水管11上设有阀门。
40.实施例2、
41.参阅图1-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的带眼隔层2为圆形硬质塑料网,塑料网网的网眼直径为0.8~1.2cm。
42.实施例3、
43.参阅图1-3和5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的带眼隔层2为带孔塑料板,由两个半圆形板对接而成,使用无毒的pp材料,厚度为0.6cm,孔径0.8~1.2cm,孔距为1~2cm。
44.实施例4、
45.参阅图1-3和6所示:在实施例1或2或3的基础上,筒体1内部的臭氧进气管4为直线型管;管上设有出气孔。
46.实施例5、
47.参阅图1-3和7所示:在实施例1或2或3的基础上,筒体1内部的臭氧进气管4为十字形管;管上设有出气孔。
48.实施例6、
49.参阅图1-3和8所示:在实施例1或2或3的基础上,筒体1内部的臭氧进气管4为y型管;管上设有出气孔。
50.实施例7、
51.参阅图1-3和9所示:在实施例1或2或3的基础上,筒体1内部的臭氧进气管4为螺旋形管;管上设有出气孔。
5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53.首先通过自动水位控制器10设定预设水位高度,即水面距离带眼隔层10~15cm,距离筒体1底板20~25cm;将进水管3外端与水源相连,开启水源,水流经过进水管3上的自动水位控制器10向筒体1内注入,到达预设深度后停止进水。
54.将捕获的林蛙置于装置内,林蛙在带眼隔层2上活动;林蛙的皮肤黏膜及代谢产物通过网眼落到底层,可由排水口5排出;排水口5排除污水的同时,自动水位控制器10控制向装置中注水,保持水位不变;边进水边排水的过程中会将筒体1内的林蛙皮肤黏膜及代谢产物冲出,由排水口5排出。
55.可以通过竖直的透明臭氧进气管4观察容器内水位高度。
56.装置使用前准备或使用完毕后,通过臭氧发生器将产生的臭氧通过臭氧进气管4输入,臭氧从筒体内臭氧进气管4上的出气孔排出,对容器、水体、内环境等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细菌滋生,消毒后通过排水口5将筒体1排空,以便下次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林蛙暂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形筒体,上部开口;筒体内设有带眼隔层,带眼隔层距离筒体底板一定距离,带眼隔层上设有孔眼;筒体侧壁设有连通内外的进水管和臭氧进气管;筒体底部侧面设有排水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蛙暂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内设有带眼隔层的支撑横梁,支撑横梁呈十字交叉设置,底部设有支柱,支撑在筒体底板上;筒体侧壁上还设有支撑圈梁;带眼隔层置于支撑横梁和支撑圈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林蛙暂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带眼隔层为圆形硬质塑料网,塑料网的网眼直径为0.8~1.2c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林蛙暂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带眼隔层为带孔塑料板,孔径0.8~1.2cm,孔距为1~2cm,由两个半圆形板对接而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蛙暂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筒壁上缘内圈设有环形凸起。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蛙暂养装置,其特征在于:筒体内部的进水管位于带眼隔层下方,筒体外部的进水管设有自动水位控制器,筒体内部的进水管延伸到筒体中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蛙暂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臭氧进气管位于带眼隔层下方,筒体外部的臭氧进气管为向上弯折的透明管;臭氧进气管外端与臭氧发生器相连。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一种林蛙暂养装置,其特征在于:筒体内部的臭氧进气管为直线型管或十字形或y型管或螺旋形管;管上设有出气孔。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蛙暂养装置,其特征在于:筒体底部、位于筒壁上相对设有两个排水口,排水口在带眼隔层下方,外部连接排水管,排水管上设有阀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林蛙暂养装置,包括圆柱形筒体,上部开口;筒体内设有带眼隔层,带眼隔层距离筒体底板一定距离,带眼隔层上设有孔眼;筒体侧壁设有连通内外的进水管和臭氧进气管;筒体底部设有排水口。本实用新型采用圆柱形的筒体,避免了林蛙由于传统方形箱体容器内部边角聚集叠压致死的现象发生;通过带眼隔层的设计解决了林蛙和代谢产物混合的问题,降低了林蛙生病的风险。本实用新型装置内水自由流动,而水位不变,保持水体清洁,同时达到增氧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臭氧消毒解决了应用常规消毒剂残留等不安全问题;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有效降低林蛙暂养过程中的死亡率和发病率,降低了养殖户的经济损失,适于应用和推广。适于应用和推广。适于应用和推广。


技术研发人员:

申立国 吴洪林 李忠林 刘富强 赵雪冬 申立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和龙市含弘林蛙产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22

技术公布日:

2023/1/3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1:13: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524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臭氧   排水口   气管   隔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