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交叉感染电针型穴位埋针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埋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了一种防止交叉感染电针穴位埋针。


背景技术:



2.穴位埋针又称“皮内针”,是用不锈钢丝制成的图钉型和麦粒型的两种针具。是古代针刺留针方法的发展。cn201610254147.2 公开了一种新型医疗用埋针,其针体和针尖为一个整体结构,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安装器为无毒可降解的橡胶材料制成,长度为0.2cm~0.4cm,使结构更加合理;所述凹槽的长度是针体整体长度的40%~60%,方便药物能够留存其中;但诸如此类传统型的埋针均存在诸多问题:1、该类埋针为不锈钢钢丝一体成型,无固定胶带,使用时先用酒精对皮肤表面消毒,然后用手或镊子夹持针柄或针体进针,开封后手、物接触后易造成针体二次污染,不符合院感要求;2、进针后由于针体直径细短(常用规格直径0.2mm上下,长度1mm上下)需要再另外准备用胶带把针柄与皮肤贴合固定,同时需要把针尾留出接电,需要分部完成进针、固定针,易对进针部位造成感染;3、通电时需用夹子固定在针尾部通电进行电埋针,由于埋针针尾部细小且与皮肤面平行贴合,通电夹子不易固定容易脱落使用不方便,4、埋针通电时由于针圈部也会和皮肤接触,会使与皮肤表面接触部分有电流刺痛感使患者不舒服,同时不能使电流集中在针体和针尖上而作用于进针穴位处,电流刺激控制不佳而影响效果;5、通电结束后,由于埋针需要留置一段时间,暴露在外面的针尾部需要用其它胶带再次与皮肤贴合避免针尾部露在外面与其它物体碰擦,使固定胶带脱离皮肤使整个针体脱落,易造成刮伤皮肤,易造成医疗风险增大。留针结束后取针时,固定胶带与针不能同时取出,操作复杂且安全性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一种通过导电接层与电针型埋针部连接并与下层粘接层粘合固定针圈,因导电布层与电针型埋针部直接连接不影响针体及针尖通电效果,无需再与针尾连接通电,所述导电接层一端设有向外延伸的夹持凸部,所述导电接层与夹持凸部连接处设有折叠线从而形成折叠连接,所述夹持凸部下端粘接有循环隔离层,同时夹持凸部可以180度折叠,方便摄子夹持通电,不用时可以撕下夹持凸部底层的循环隔离层与下层粘接层粘合防止导电接层脱落,同时保护留针时针固定在穴位处不脱落;通电时用导电夹夹住导电布层侧端的夹持凸部即可通电进行电针埋针,且在时由于针圈不与皮肤接触不会导致皮肤表层有电流,避免电流对皮肤表层造成的不适感,且可将电流直达针体和针尖部分,可增加深部穴位处的电流刺激而提高电针埋针的效果的防止交叉感染电针型穴位埋针。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止交叉感染电针型穴位埋针,包括电针型埋针部、粘接层、离型纸和衬板,所述电针型埋针部下端设有粘接层,所述粘接层一端粘接于离型纸上,所述离型纸设于衬板上端,所述电针型埋针部上端设有导电接层并与
其相粘接,所述导电接层一端设有向外延伸的夹持凸部,所述导电接层与夹持凸部连接处设有折叠线从而形成折叠连接,所述夹持凸部下端粘接有循环隔离层。
5.作为优选地,所述粘接层、离型纸和衬板均中心穿孔,所述电针型埋针部的端部穿过穿孔插接于衬板。
6.作为优选地,所述电针型埋针部为图钉型结构或麦粒型结构,所述电针型埋针部包括针圈、针体和针尖,所述针圈上端与导电接层相粘接,所述针圈一端设有针体,所述针体尾部设有针尖,所述针体穿过穿孔,针尖插接于衬板上。
7.作为优选地,所述粘接层由不导电医用胶布及粘胶一体组成结构。
8.作为优选地,所述导电接层为多层式结构,包括设于上端的导电布层,所述导电布层下端涂覆有定位导电胶层,所述定位导电胶层下端与粘接层相贴合。
9.作为优选地,所述夹持凸部的折叠角度为0-180
°

10.作为优选地,所述离型纸一端设有向外凸起的易撕隔离凸部,所述离型纸与易撕隔离凸部连接处设有易撕中心线。
11.作为优选地,所述循环隔离层为易撕贴。
12.采用上述结构,其有益效果在于:
13.本实用新型粘接层采用不导电医用胶带,并采用中心微穿孔技术,放置针体时可以通过中心孔放入,避免针尖损伤及针体二次污染,同时使电针型埋针部的针圈不与皮肤接触,底层设有离型纸固定在衬版上,方便于保护针体及运输保存,导电接层为多层式结构,包括设于上端的导电布层,所述导电布层下端涂覆有定位导电胶层,所述定位导电胶层下端与粘接层相贴合,导电接层采用带有粘性的导电型胶布,上层的导电接层5与电针型埋针部针圈连接并与下层粘接层粘合固定电针型埋针部,因导电布层与电针型埋针部直接连接不影响针体及针尖通电效果,所述导电接层一端设有向外延伸的夹持凸部,所述导电接层与夹持凸部连接处设有折叠线从而形成折叠连接,所述夹持凸部下端粘接有循环隔离层,同时夹持凸部可以180度折叠,方便摄子夹持通电,不用时可以撕下夹持凸部底层的循环隔离层与下层粘接层粘合防止导电接层脱落,同时保护留针时针固定在穴位处不脱落。
14.本实用新型进针时先用酒精对皮肤表面消毒,只需用手捏住易撕离型纸使针尖对准选穴处轻压针圈与导电胶带连接处即可完成进针,取下易撕离型纸使粘接层与皮肤贴合即可一次性完成进针与固定针具,同时可避免手物接触针体及接触底层粘接层与皮肤粘合面造成针体及粘接层与皮肤粘合面二次污染,符合院感要求,新型粘接层采用3m不导电医用胶带,其粘合性、防致敏性可有效防止脱落及皮肤过敏。
15.本实用新型通电时用导电夹夹住导电布层侧端的夹持凸部即可通电进行电针埋针,且在时由于针圈不与皮肤接触不会导致皮肤表层有电流,避免电流对皮肤表层造成的不适感,且可将电流直达针体和针尖部分,可增加深部穴位处的电流刺激而提高电针埋针的效果。完成通电后取下导电夹时,撕下夹持凸部底层的循环隔离层与下层粘接层粘合可防止导电胶带碰擦脱落,保护留针时针体固定穴位处。
16.本实用新型时全程可避免二次污染,符合院感要求,取针沿底层粘接层撕下便可同时取出针体,取针进针方便快捷,可减少进针时间及进针和取针痛感,通电取电方便,作用电流可控,使用和留针时方便、安全性高。
17.本实用新型采用粘接层固定电针型埋针部,并设有易撕离型纸辅助进针、固针、接
电导电、防止污染及设有放针护针衬板为一体的设计,并整体在10万级净化车间完成内包装,在经灭菌消毒后一次性无菌使用,符合院感要求。
附图说明
18.图1 为本实用新型防止交叉感染电针型穴位埋针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导电接层与粘接层粘合固定电针型埋针部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导电接层与粘接层的装配图。
21.图4为导电接层另一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图4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电针型埋针部,101-针圈,102-针体,103-针尖,2-粘接层,3-离型纸,301-易撕隔离凸部,302-易撕中心线,4-衬板,5-导电接层,501-导电布层,502-定位导电胶层,6-夹持凸部,7-循环隔离层,8-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25.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防止交叉感染电针型穴位埋针,包括电针型埋针部1、粘接层2、离型纸3和衬板4,所述电针型埋针部1下端设有粘接层2,所述粘接层2一端粘接于离型纸3上,所述离型纸3设于衬板4上端,所述电针型埋针部1上端设有导电接层5并与其相粘接,导电接层5采用带有粘性的导电型胶布,上层的导电接层5与电针型埋针部1连接并与下层粘接层2粘合固定电针型埋针部1,导电接层5与针型埋针部1直接连接不影响针体及针尖通电效果,所述导电接层5一端设有向外延伸的夹持凸部6,所述导电接层5与夹持凸部6连接处设有折叠线从而形成折叠连接,所述夹持凸部6下端粘接有循环隔离层7,夹持凸部6可以180度折叠,方便摄子夹持通电,不用时可以撕下夹持凸部6底层的循环隔离层7与下层粘接层粘合防止导电接层5脱落,同时保护留针时针固定在穴位处不脱落。
26.粘接层2、离型纸3和衬板4均中心穿孔8,所述电针型埋针部1的端部穿过穿孔8插接于衬板4;采用中心微穿孔技术,放置针体时可以通过中心的穿孔8放入,避免针尖损伤及针体二次污染,同时使电针型埋针部1的针圈101不与皮肤接触,底层设有离型纸3固定在衬版上,方便于保护针体及运输保存;
27.离型纸3一端设有向外凸起的易撕隔离凸部301,所述离型纸3与易撕隔离凸部301连接处设有易撕中心线302,易撕隔离凸部301可在医护人员在将电针型埋针部1的与衬板4内拔出时候与下端粘接层2一起与离型纸3分离,避免手碰触到粘接层2,防止污染;
28.如图4、图5所示,所述电针型埋针部1为图钉型结构或麦粒型结构,所述电针型埋针部1包括针圈101、针体102和针尖103,所述针圈101上端与导电接层5相粘接,所述针圈101一端设有针体102,所述针体102尾部设有针尖103,所述针体102穿过穿孔8,针尖103插接于衬板4上;
29.粘接层2由不导电医用胶布及粘胶一体组成结构;所述导电接层5为多层式结构,包括设于上端的导电布层501,所述导电布层501下端涂覆有定位导电胶层502,所述定位导电胶层502下端与粘接层2相贴合,所述夹持凸部6的折叠角度为0-180
°
,所述循环隔离层7为易撕贴,通电时用导电夹夹住导电布层501侧端的夹持凸部6即可通电进行电针埋针治
疗,且在时由于针圈101不与皮肤接触不会导致皮肤表层有电流,避免电流对皮肤表层造成的不适感,且可将电流直达针体102和针尖部103分,可增加深部穴位处的电流刺激而提高电针埋针的效果,完成通电后取下导电夹时,撕下夹持凸部6底层的循环隔离层7与下层粘接层粘合可防止导电胶带碰擦脱落,保护留针时针体固定穴位处。
30.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的使用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31.具体工作过程为:进针时,先用酒精对皮肤表面消毒,医护人员用手指两端分别捏住易撕隔离凸部301和导电布层501,将粘接层2、易撕隔离凸部301分别与离型纸3分离并使电针型埋针部1的与衬板4内拔出,将电针型埋针部1进入进针部位,进针后粘接层2与皮肤贴合,需要通电时,用导电夹夹住导电布层501侧端的夹持凸部6,夹持凸部可180度折叠,方便电夹夹持,将导电布层501通电进行电埋针,导电布层501与电针型埋针部1直接连接不影响针体102及针尖103通电效果,可将电流直达针体102和针尖103部分,增加深部穴位处的电流刺激提高电针埋针的效果,针圈101不与皮肤接触不会导致皮肤表层有电流,避免电流对皮肤表层造成的不适感,完成通电后取下导电夹时,撕下夹持凸部6底层的循环隔离层7与下层粘接层粘合可防止导电胶带碰擦脱落,保护留针时针体固定穴位处不脱落,时全程可避免二次污染,符合院感要求,取针进针方便快捷,可减少进针时间及进针和取针痛感,通电取电方便,作用电流可控,使用和留针时方便、安全性高。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述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止交叉感染电针型穴位埋针,包括电针型埋针部(1)、粘接层(2)、离型纸(3)和衬板(4),所述电针型埋针部(1)下端设有粘接层(2),所述粘接层(2)一端粘接于离型纸(3)上,所述离型纸(3)设于衬板(4)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针型埋针部(1)上端设有导电接层(5)并与其相粘接,所述导电接层(5)一端设有向外延伸的夹持凸部(6),所述导电接层(5)与夹持凸部(6)连接处设有折叠线从而形成折叠连接,所述夹持凸部(6)下端粘接有循环隔离层(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交叉感染电针型穴位埋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层(2)、离型纸(3)和衬板(4)均中心穿孔(8),所述电针型埋针部(1)的端部穿过穿孔(8)插接于衬板(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交叉感染电针型穴位埋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针型埋针部(1)为图钉型结构或麦粒型结构,所述电针型埋针部(1)包括针圈(101)、针体(102)和针尖(103),所述针圈(101)上端与导电接层(5)相粘接,所述针圈(101)一端设有针体(102),所述针体(102)尾部设有针尖(103),所述针体(102)穿过穿孔(8),针尖(103)插接于衬板(4)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交叉感染电针型穴位埋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层(2)由不导电医用胶布及粘胶一体组成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交叉感染电针型穴位埋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接层(5)为多层式结构,包括设于上端的导电布层(501),所述导电布层(501)下端涂覆有定位导电胶层(502),所述定位导电胶层(502)下端与粘接层(2)相贴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交叉感染电针型穴位埋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凸部(6)的折叠角度为0-180
°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交叉感染电针型穴位埋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纸(3)一端设有向外凸起的易撕隔离凸部(301),所述离型纸(3)与易撕隔离凸部(301)连接处设有易撕中心线(30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交叉感染电针型穴位埋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隔离层(7)为易撕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止交叉感染电针型穴位埋针,涉及埋针技术领域,包括电针型埋针部、粘接层、离型纸和衬板,电针型埋针部上端设有导电接层并与其相粘接,导电接层一端设有向外延伸的夹持凸部,导电接层与夹持凸部连接处设有折叠线从而形成折叠连接,夹持凸部下端粘接有循环隔离层,不用时撕下夹持凸部底层的循环隔离层与下层粘接层粘合防止导电接层脱落,同时保护留针时针固定在穴位处不脱落;通电时用导电夹夹住导电布层侧端的夹持凸部即可通电进行电针埋针,且在时由于针圈不与皮肤接触不会导致皮肤表层有电流,避免电流对皮肤表层造成的不适感,可将电流直达针体和针尖部分,可增加深部穴位处的电流刺激而提高电针埋针的效果。针埋针的效果。针埋针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

于安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江苏三才五妍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16

技术公布日:

2022/12/23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9:33: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489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电针   所述   粘接   穴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