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采暖季蓄热、采暖季调峰供热的供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能源动力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采暖季蓄热、采暖季调峰供热的供热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国家各项政策,措施和要求的推进,在集中供热系统中广泛使用的区域锅炉房供热方式由于碳排放高,运行成本高等原因逐步被热电联产或工业余热供热代替。
3.然而无论热电联产电厂还是工业余热,都不能支持大范围的负荷变化,因此发展了热电联产或工业余热承担基本负荷,锅炉作为调峰热源进行供热的新型供热模式。但是该模式仍然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在初寒期,受到电力调度和调峰能力的限制,电厂的热量不能全部回收用于供热,部分热量还需要排放到环境中,另一方面在严寒期则需要锅炉等调峰热源补充热量,仍然存在着较大的碳排放,且经济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采暖季蓄热、采暖季调峰供热的供热装置,通过将初寒期排掉的热量进行蓄存,在严寒期将热量释放出来,减少了调峰热源的燃料消耗,提高了热网的运行经济性,减少了碳排放;另外在非采暖季利用自然热源或者工业余热对蓄热体进行预热,可以进一步减少初寒期蓄热的成本。
5.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非采暖季蓄热、采暖季调峰供热的供热装置,包括热源、蓄热体、换热器、吸收式热泵机组和第一组热用户;所述热源与第一组热用户通过供水管路回水管路连接,所述供水管路和回水管路上分别设有开关阀一,且所述供水管路通过蓄热供水管路与蓄热体连接,所述回水管路通过蓄热回水管路与蓄热体连接,所述蓄热供水管路和蓄热回水管路上均设有开关阀二;
6.且所述蓄热体、换热器和吸收式热泵机组连接在热源和第一组热用户之间,当第一组热用户的热负荷需求小于热源的供热能力时,热源同时向第一组热用户和蓄热体供热;当第一组热用户的热负荷需求大于热源的供热能力时,由热源、蓄热体、换热器和吸收式热泵机组一起为第一组热用户供热。
7.进一步的,所述蓄热体与所述吸收式热泵机组之间通过蓄热体出水管和蓄热体进水管连接,且所述蓄热体出水管上设有开关阀四,当开关阀四连通后,蓄热体内的热水进入吸收式热泵机组的发生器,再进入换热器的放热侧降温后,再次进入吸收式热泵机组的蒸发器内降温,降温后的水再次进入蓄热体内;当第一组热用户的热负荷需求大于热源的供热能力时,蓄热体内的热水在换热器和吸收式热泵机组内降温产生的热量和热源的热量一起为第一组热用户供热。
8.进一步的,所述开关阀一两侧的回水管路分别连接有第二回水管路和第二供水管路,第二回水管路上设有开关阀三,且所述换热器和吸收式热泵机组并联在所述第二回水管路和第二供水管路之间。
9.进一步的,还包括热泵,所述热泵并联在所述第二回水管路和第二供水管路之间;
10.当开关阀四连通后,蓄热体内的热水进入吸收式热泵机组的发生器,再进入换热器的放热侧降温后,再次进入热泵的蒸发器降温,最后进入吸收式热泵机组的蒸发器内降温,降温后的水再次进入蓄热体内。
11.进一步的,还包括热泵,且所述热泵和吸收式热泵机组串联后并联在所述第二回水管路和第二供水管路之间;
12.当开关阀四连通后,蓄热体内的热水进入吸收式热泵机组的发生器,再进入换热器的放热侧降温后,再次进入热泵的蒸发器降温,最后进入吸收式热泵机组的蒸发器内降温,降温后的水再次进入蓄热体内。
13.进一步的,所述开关阀一两侧的回水管路分别连接有第二回水管路和第二供水管路,第二回水管路上设有开关阀三,且所述换热器和吸收式热泵机组串联后连接在所述第二回水管路和第二供水管路之间。
14.进一步的,所述开关阀一右侧的回水管路连接有第二回水管路,所述供水管路连接有第二供水管路,且所述换热器和吸收式热泵机组并联在所述第二回水管路和第二供水管路之间。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回水管路和第二供水管路上均设有开关阀三,且所述第二供水管路上的开关阀三并联有锅炉。
16.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非采暖季蓄热、采暖季调峰供热的供热装置,包括热源、蓄热体、换热器、吸收式热泵机组、第一组热用户和第二组热用户;
17.所述热源与第一组热用户通过供水管路和回水管路连接,且所述供水管路通过蓄热供水管路与蓄热体连接,所述回水管路通过蓄热回水管路与蓄热体连接,所述蓄热供水管路和蓄热回水管路上均设有开关阀二;
18.所述蓄热体、换热和吸收式热泵机组连接在热源和第二组热用户之间,当第一组热用户和第二组热用户的总热需求小于热源的供热能力时,由热源为蓄热体、第一组热用户和第二组热用户供热,当第一组热用户和第二组热用户的总热需求大于热源的供热能力时,由热源为第一组热用户供热,由蓄热体、换热器和吸收式热泵机组为第二组热用户供热。
19.进一步的,所述蓄热体出水管和蓄热体进水管均连接在蓄热体和吸收式热泵机组之间,且蓄热体出水管上设有开关阀四,开关阀四连通后,蓄热体的热水则先进入吸收式热泵机组的发生器,在进入换热器的放热侧降温后,再次进入吸收式热泵机组的蒸发器内降温,降温后的低温水回到蓄热体内;当第一组热用户和第二组热用户的总热需求大于热源的供热能力时,蓄热水内热水进入换热器和吸收式热泵机组降温产生的能量为第二组热用户供热。
2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组热用户连接有第二回水管路和第二供水管路,且所述换热器和吸收式热泵机组并联后连接在第二回水管路和第二供水管路之间,所述第二回水管路和回水管路之间,第二供水管路和供水管路之间均连接有连接管道,且连接管道上设有开关阀五,且连接管道左侧的第二回水管路上设有开关阀三。
21.进一步的,还包括锅炉,所述第二供水管路上设有开关阀三,所述锅炉并联在所述第二供水管路上的开关阀三的两侧。
2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组热用户连接有第二回水管路和第二供水管路,且换热器和吸收式热泵机组串联后连接在第二回水管路和第二供水管路之间,所述第二回水管路和回水管路之间,第二供水管路和供水管路之间均连接有连接管道,且连接管道上设有开关阀五。
23.进一步的,还包括锅炉,所述第二供水管路上设有开关阀三,所述锅炉并联在所述第二供水管路上的开关阀三的两侧。
24.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非采暖季蓄热、采暖季调峰供热的供热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5.通过将初寒期的余热回收至严寒期使用,既满足了供热需求,又避免了初寒期余热的浪费,减少了严寒期的燃气消耗量,减少了碳排放,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一种非采暖季蓄热、采暖季调峰供热的供热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27.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一种非采暖季蓄热、采暖季调峰供热的供热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28.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一种非采暖季蓄热、采暖季调峰供热的供热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29.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六和实施例七的一种非采暖季蓄热、采暖季调峰供热的供热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30.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的一种非采暖季蓄热、采暖季调峰供热的供热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31.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九和实施例十的一种非采暖季蓄热、采暖季调峰供热的供热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32.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一和实施例十二的一种非采暖季蓄热、采暖季调峰供热的供热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更好的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对本发明的一种非采暖季蓄热、采暖季调峰供热的供热装置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34.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非采暖季蓄热、采暖季调峰供热的供热装置,通过在热用户的热负荷需求较少时,例如初寒期,由热源为热用户供热,并且将富余的热量存储在蓄热体中;当热用户的热负荷需求较大时,例如严寒期,通过利用蓄热体中存储的热量和热源同时为热用户供热,下面通过几个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35.实施例一:
36.如图1-图5所示,一种非采暖季蓄热、采暖季调峰供热的供热装置,包括热源1、蓄热体2、换热器3、吸收式热泵机组7和第一组热用户6,其中蓄热体2、换热器3、吸收式热泵机组7组成调峰热源用于在严寒期调峰供热;其中热源1与第一组热用户6通过供水管路9和回水管路10连接,供水管路 9和回水管路10上分别设有开关阀一11,供水管路9通过蓄热供水
管路12 与蓄热体2连接,回水管路10通过蓄热回水管路13与蓄热体2连接,蓄热供水管路12和蓄热回水管路13上均设有开关阀二14;且蓄热体2、换热器3 和吸收式热泵机组7连接在热源1和第一组热用户6之间,当第一组热用户6 的热负荷需求小于热源1的供热能力时,热源1同时向第一组热用户6和蓄热体2供热;当第一组热用户6的热负荷需求大于热源1的供热能力时,由热源1、蓄热体2、换热器3和吸收式热泵机组7一起为第一组热用户6供热。
37.具体的,蓄热体2与吸收式热泵机组7之间通过蓄热体出水管18和蓄热体进水管19连接,且蓄热体出水管18上设有开关阀四20,当开关阀四20连通后,蓄热体2内的热水进入吸收式热泵机组7的发生器,再进入换热器3 的放热侧降温后,再次进入吸收式热泵机组7的蒸发器内降温,降温后的水再次进入蓄热体2内;当第一组热用户6的热负荷需求大于热源1的供热能力时,蓄热体2内的热水在换热器3和吸收式热泵机组7内降温产生的热量和热源1的热量一起为第一组热用户供热。
38.另外,当供水管路9和回水管路10上的开关阀一11断开,蓄热供水管路12和蓄热回水管路13上的开关阀二14断开时,可以用于在非采暖季利用自然热源或者工业余热对蓄热体进行预热,热量储存在蓄热体种,实现了非采暖季蓄热,从而减少在初寒期对蓄热体蓄热的成本。
39.实施例二:
40.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换热器3和吸收式热泵机组7之间采用并联连接,如图1所示,具体的,开关阀一11两侧的回水管路10分别连接有第二回水管路16和第二供水管路15,第二回水管路16上设有开关阀三 17,且换热器3和吸收式热泵机组7并联在所述第二回水管路16和第二供水管路15之间。
41.因此当第一组热用户6的热负荷需求小于热源1的供热能力时,和实施例一相同,由热源1为第一组热用户6和蓄热体2供热水。
42.当第一组热用户6的热负荷需求大于热源1的供热能力时,单单靠热源1 无法满足第一组热用户6的热负荷需求,此时断开回水管路10上的开关阀一 11,另外一个开关阀一11、开关阀二14和开关阀三17均处于连通的状态,因此第一组热用户6产生的回水通过回水管路10进入第二回水管路16中,且进入第二回水管路16中的回水分为两路,第一路进入吸收式热泵机组7内吸热升温,第二路进入换热器3的得热侧吸热升温,两路升温后的水一起进入开关阀一11和热源1之间的回水管路10,通过回水管路10再次进入热源 1内加热后供给第一组热用户6。此时两路回水在换热器3和吸收式热泵机组 7内所吸收的热量均来自蓄热体2,具体为将开关阀四20调整至连通状态后,蓄热体的热水则依次进入吸收式热泵机组7的发生器、换热器3的放热侧和吸收式热泵机组7的蒸发器内降温,降温后的低温水回到蓄热体2内,热水降温产生的热量即被回水吸收。
43.实施例三:
44.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热泵8,热泵8并联在第二回水管路16和第二供水管路15之间,如图2所示;当开关阀四20连通后,蓄热体内的热水进入吸收式热泵机组7的发生器,再进入换热器3的放热侧降温后,再次进入热泵8的蒸发器降温,最后进入吸收式热泵机组7的蒸发器内降温,降温后的水再次进入蓄热体内。
45.另外,由于热泵8的加入,进入第二回水管路16中的回水分为了三路,前两路和实施例二相同,第三路回水进入热泵8内吸收热量升温,三路升温后的水一起进入开关阀一11
和热源1之间的回水管路10,通过回水管路10 再次进入热源1内加热后供给第一组热用户6。
46.实施例四:
47.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热泵8,且热泵8和吸收式热泵机组7串联后并联在第二回水管路16和第二供水管路15之间,如图3所示;当开关阀四20连通后,蓄热体内的热水进入吸收式热泵机组7的发生器,再进入换热器3的放热侧降温后,再次进入热泵8的蒸发器降温,最后进入吸收式热泵机组7的蒸发器内降温,降温后的水再次进入蓄热体内。
48.另外,进入第二回水管路16中的回水仍旧和实施例二相同分为两路,且第二路回水和实施例二相同,但是由于热泵8的加入,和实施例二的区别是:第一路回水进入吸收式热泵机组7内吸热升温后再次进入热泵8内升温,通过热泵8升温后的热水和第二路回水被加热后得到的热水混合在一起进入热源1内加热。
49.实施例五:
50.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换热器3和吸收式热泵机组7采用串联连接,如图5所示,开关阀一11两侧的回水管路10分别连接有第二回水管路16和第二供水管路15,第二回水管路16上设有开关阀三17,且换热器 3和吸收式热泵机组7串联后连接在第二回水管路16和第二供水管路15之间。
51.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组热用户6的热负荷需求小于热源1的供热能力时,和实施例二相同,由热源1为第一组热用户6和蓄热体2供热水。
52.当第一组热用户6的热负荷需求大于热源1的供热能力时,断开回水管路10上的开关阀一11,第一组热用户6的回水通过回水管路10进入第二回水管路16,进入第二回水管路16的回水先进入吸收式热泵机组7吸热升温后再次进入换热器3的得热侧吸热升温,升温后的水再次进入热源1内加热后供给第一组热用户6。
53.此时回水在换热器3和吸收式热泵机组7内所吸收的热量均来自蓄热体2,蓄热体2和换热器3和吸收式热泵机组7的连接关系及水流动的具体路径和实施例二相同。
54.实施例六:
55.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开关阀一11右侧的回水管路10连接有第二回水管路16,供水管路11连接有第二供水管路15,且换热器3和吸收式热泵机组7并联在第二回水管路16和第二供水管路15之间。
56.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组热用户6的热负荷需求小于热源1的供热能力时,和实施例二相同,由热源1为第一组热用户6和蓄热体2供热水。
57.当第一组热用户6的热负荷需求大于热源1的供热能力时,断开第一组热用户6回水管路上的开关阀一11,其余开关阀为连通状态,第一组热用户的回水通过回水管路10进入第二回水管路16,进入第二回水管路16的回水分为两路,其中一路进入吸收式热泵机组7内吸热升温,另外一路进入换热器3的得热侧吸热升温,两路升温后的水混合后进入供水管道9和热源1的热水一起供给第一组热用户6。此时两路回水在换热器3和吸收式热泵机组7 内所吸收的热量均来自蓄热体2。
58.实施例七:
59.在实施例六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锅炉5,如图4所示,第二供水管路15上均
设有开关阀三17,且第二供水管路15上的开关阀三17并联有锅炉5。
60.该实施例中,进入第二回水管路16的回水同样分为两路,其中一路进入吸收式热泵机组7内吸热升温,另外一路进入换热器3的得热侧吸热升温,两路升温后的水一起进入锅炉5内再次被加入,被锅炉5加热后的热水进入供水管道9和热源1的热水一起供给第一组热用户6。
61.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非采暖季蓄热、采暖季调峰供热的供热装置,通过在热用户的热负荷需求较少时,例如初寒期,由热源为热用户供热,并且将富余的热量存储在蓄热体中;当热用户的热负荷需求较大时,例如严寒期,通过热源1为第一组热用户供热,同时利用蓄热体中存储的热量为第二组热用户供热,下面通过几个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62.实施例八:
63.如图6-图7所示,一种非采暖季蓄热、采暖季调峰供热的供热装置,包括热源、蓄热体、换热器3、吸收式热泵机组7、第一组热用户和第二组热用户6b,其中蓄热体2、换热器3、吸收式热泵机组7组成调峰热源用于在严寒期为第二组热用户6b调峰供热;
64.热源1与第一组热用户6通过供水管路9和回水管路10连接,且供水管路9通过蓄热供水管路12与蓄热体2连接,回水管路10通过蓄热回水管路 13与蓄热体2连接,蓄热供水管路12和蓄热回水管路13上均设有开关阀二 14;
65.蓄热体、换热器3和吸收式热泵机组7连接在热源1和第二组热用户6b 之间,当第一组热用户6和第二组热用户6b的总热需求小于热源的供热能力时,由热源1为蓄热体2、第一组热用户6和第二组热用户6b供热,当第一组热用户6和第二组热用户6b的总热需求大于热源1的供热能力时,由热源 1为第一组热用户6供热,由蓄热体2、换热器3和吸收式热泵机组7组成的调峰热源为第二组热用户供热。
66.具体的,蓄热体出水管18和蓄热体进水管19均连接在蓄热体2和吸收式热泵机组7之间,且蓄热体出水管18上设有开关阀四20,当开关阀四20 连通后,蓄热体2的热水则先进入吸收式热泵机组7的发生器,在进入换热器3的放热侧降温后,再次进入吸收式热泵机组7的蒸发器内降温,降温后的低温水回到蓄热体2内;当第一组热用户和第二组热用户的总热需求大于热源的供热能力时,蓄热水内热水进入换热器3和吸收式热泵机组7降温产生的能量为第二组热用户供热。
67.另外,当供水管路9和回水管路10上的开关阀一11断开,蓄热供水管路12和蓄热回水管路13上的开关阀二14断开时,可以用于在非采暖季利用自然热源或者工业余热对蓄热体进行预热,热量储存在蓄热体种,实现了非采暖季蓄热,从而减少在初寒期对蓄热体蓄热的成本。
68.实施例九:
69.在实施例八的基础上,如图6所示,换热器3和吸收式热泵机组7采用并联连接,具体为第二组热用户6b连接有第二回水管路16和第二供水管路 15,且所述换热器3和吸收式热泵机组7并联后连接在第二回水管路16和第二供水管路15之间,所述第二回水管路16和回水管路10之间,第二供水管路15和供水管路9之间均连接有连接管道21,且连接管道21上设有开关阀五22,且连接管道21左侧的第二回水管路16上设有开关阀三17。
70.当第一组热用户6和第二组热用户6b总的热负荷需求小于热源1的供热能力时,由
热源1为第一组热用户6和第二组热用户6b供热,同时将多余的热量通过蓄热供水管路12存储在蓄热体2中。
71.当第一组热用户6和第二组热用户6b总的热负荷需求大于热源1的供热能力时,开关阀二14和开关阀五22断开,开关阀三17连通,此时,第一组热用户的回水只能进入热源1内,被热源1加热后再次供给第一组热用户6 使用;第二组热用户6b的回水则进入第二回水管路16,且进入第二回水管路 16的回水分为两路,一路被换热器3加热,另外一路被吸收式热泵机组7加热,加热后的两路热水一起进入第二供水管路15,通过第二供水管路15供给给第二组热用户6b。
72.回水进入第二回水管路16后被加热所需要的热量主要来自蓄热体2,具体的,开关阀四20连通后,蓄热体2的热水则先进入吸收式热泵机组7的发生器,在进入换热器3的放热侧降温后,再次进入吸收式热泵机组7的蒸发器内降温,降温后的低温水回到蓄热体2内。蓄热体的热水经过换热器3和吸收式热泵机组7降温产生的能量即被进入第二回水管路16的回水吸收。
73.实施例十:
74.在实施例九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锅炉5,如图6所示,第二供水管路上设有开关阀三17,锅炉5并联在第二供水管路15上的开关阀三17的两侧。
75.本实施例中,锅炉5用于对进入第二供水管路15的已经加热过的热水再次加热,此时断开开关阀三17,热水即进入锅炉5再次被加热。
76.实施例十一:
77.在实施例八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换热器3和吸收式热泵机组7采用串联连接,如图7所示,具体的,第二组热用户6b连接有第二回水管路16和第二供水管路15,且换热器3和吸收式热泵机组7串联后连接在第二回水管路16和第二供水管路15之间,第二回水管路16和回水管路10之间,第二供水管路15和供水管路9之间均连接有连接管道21,且连接管道21上设有开关阀五22,且连接管道21左侧的第二回水管路16上设有开关阀三17。
78.本实施例中,当第一组热用户6和第二组热用户6b总的热负荷需求大于热源1的供热能力时,开关阀五22断开,开关阀三17连通,此时,第一组热用户的回水只能进入热源1内,被热源1加热后再次供给第一组热用户6 使用;第二组热用户6b的回水则进入第二回水管路16,且进入第二回水管路 16的回水依次被换热器3和吸收式热泵机组7加热后供给给第二组热用户6b。
79.回水被加热所需要的热量主要来自蓄热体2。
80.实施例十二:
81.在实施例十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锅炉5,如图7所示,第二供水管路15上设有开关阀三17,锅炉5并联在第二供水管路15上的开关阀三 17的两侧。
82.本实施例中,锅炉5用于对进入第二供水管路15的已经加热过的热水再次加热,此时断开开关阀三17,热水即进入锅炉5再次被加热。
8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
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技术特征:


1.一种非采暖季蓄热、采暖季调峰供热的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源、蓄热体、换热器、吸收式热泵机组和第一组热用户;所述热源与第一组热用户通过供水管路和回水管路连接,所述供水管路和回水管路上分别设有开关阀一,且所述供水管路通过蓄热供水管路与蓄热体连接,所述回水管路通过蓄热回水管路与蓄热体连接,所述蓄热供水管路和蓄热回水管路上均设有开关阀二;且所述蓄热体、换热器和吸收式热泵机组连接在热源和第一组热用户之间,当第一组热用户的热负荷需求小于热源的供热能力时,热源同时向第一组热用户和蓄热体供热;当第一组热用户的热负荷需求大于热源的供热能力时,由热源、蓄热体、换热器和吸收式热泵机组一起为第一组热用户供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采暖季蓄热、采暖季调峰供热的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体与所述吸收式热泵机组之间通过蓄热体出水管和蓄热体进水管连接,且所述蓄热体出水管上设有开关阀四,当开关阀四连通后,蓄热体内的热水进入吸收式热泵机组的发生器,再进入换热器的放热侧降温后,再次进入吸收式热泵机组的蒸发器内降温,降温后的水再次进入蓄热体内;当第一组热用户的热负荷需求大于热源的供热能力时,蓄热体内的热水在换热器和吸收式热泵机组内降温产生的热量和热源的热量一起为第一组热用户供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非采暖季蓄热、采暖季调峰供热的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阀一两侧的回水管路分别连接有第二回水管路和第二供水管路,第二回水管路上设有开关阀三,且所述换热器和吸收式热泵机组并联在所述第二回水管路和第二供水管路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非采暖季蓄热、采暖季调峰供热的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泵,所述热泵并联在所述第二回水管路和第二供水管路之间;当开关阀四连通后,蓄热体内的热水进入吸收式热泵机组的发生器,再进入换热器的放热侧降温后,再次进入热泵的蒸发器降温,最后进入吸收式热泵机组的蒸发器内降温,降温后的水再次进入蓄热体内。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非采暖季蓄热、采暖季调峰供热的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泵,且所述热泵和吸收式热泵机组串联后并联在所述第二回水管路和第二供水管路之间;当开关阀四连通后,蓄热体内的热水进入吸收式热泵机组的发生器,再进入换热器的放热侧降温后,再次进入热泵的蒸发器降温,最后进入吸收式热泵机组的蒸发器内降温,降温后的水再次进入蓄热体内。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非采暖季蓄热、采暖季调峰供热的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阀一两侧的回水管路分别连接有第二回水管路和第二供水管路,第二回水管路上设有开关阀三,且所述换热器和吸收式热泵机组串联后连接在所述第二回水管路和第二供水管路之间。7.一种非采暖季蓄热、采暖季调峰供热的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源、蓄热体、换热器、吸收式热泵机组、第一组热用户和第二组热用户;所述热源与第一组热用户通过供水管路和回水管路连接,且所述供水管路通过蓄热供水管路与蓄热体连接,所述回水管路通过蓄热回水管路与蓄热体连接,所述蓄热供水管路
和蓄热回水管路上均设有开关阀二;所述蓄热体、换热器和吸收式热泵机组连接在热源和第二组热用户之间,当第一组热用户和第二组热用户的总热需求小于热源的供热能力时,由热源为蓄热体、第一组热用户和第二组热用户供热,当第一组热用户和第二组热用户的总热需求大于热源的供热能力时,由热源为第一组热用户供热,由蓄热体、换热器和吸收式热泵机组为第二组热用户供热。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非采暖季蓄热、采暖季调峰供热的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体出水管和蓄热体进水管均连接在蓄热体和吸收式热泵机组之间,且蓄热体出水管上设有开关阀四,开关阀四连通后,蓄热体的热水则先进入吸收式热泵机组的发生器,在进入换热器的放热侧降温后,再次进入吸收式热泵机组的蒸发器内降温,降温后的低温水回到蓄热体内;当第一组热用户和第二组热用户的总热需求大于热源的供热能力时,蓄热水内热水进入换热器和吸收式热泵机组降温产生的能量为第二组热用户供热。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非采暖季蓄热、采暖季调峰供热的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热用户连接有第二回水管路和第二供水管路,且所述换热器和吸收式热泵机组并联后连接在第二回水管路和第二供水管路之间,所述第二回水管路和回水管路之间,第二供水管路和供水管路之间均连接有连接管道,且连接管道上设有开关阀五,且连接管道左侧的第二回水管路上设有开关阀三。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非采暖季蓄热、采暖季调峰供热的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锅炉,所述第二供水管路上设有开关阀三,所述锅炉并联在所述第二供水管路上的开关阀三的两侧。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采暖季蓄热、采暖季调峰供热的供热装置,包括热源、蓄热体、换热器、吸收式热泵机组和第一组热用户;热源与第一组热用户连接,且供水管路通过蓄热供水管路与蓄热体连接,回水管路通过蓄热回水管路与蓄热体连接,蓄热供水管路和蓄热回水管路上均设有开关阀二;且蓄热体、换热器和吸收式热泵机组连接在热源和第一组热用户之间,当第一组热用户的热负荷需求小于热源的供热能力时,热源同时向第一组热用户和蓄热体供热;当第一组热用户的热负荷需求大于热源的供热能力时,由热源、蓄热体、换热器和吸收式热泵机组一起为第一组热用户供热。本发明通过将初寒期的余热回收至严寒期使用,既满足了供热需求,又避免了初寒期余热的浪费。余热的浪费。余热的浪费。


技术研发人员:

张世钢 张弘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北京清建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28

技术公布日:

2022/12/22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14:27: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487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蓄热   管路   回水   热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