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四大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四大内容
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各种富有时代感的主题(如环境教育、国际理解教育、价值观教育等)都可以不断渗透于研究性学习活动之中。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通过该学习领域,可以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人格不断臻于完善。
劳动与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这是一个开放性的学习领域,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并倡导以项目为载体从事学习活动。该领域要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要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
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这既包括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还包括发展学生对浩如烟海的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
在实践过程中,四大指定领域在逻辑上不是并列的关系,更不是相互割裂的关系。“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则是“研究性学习”探究的重要内容。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四大指定领域是以融合的形态呈现的。
除指定领域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非指定领域。
从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这四大指定领域,它们各自体现了不同的性质特点和培养目标:研究性学习,是基于学习自身的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通过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使学生获取直接经验,增强社会责任感,发展社会实践能力;信息技术教育,是使学生形成信息判断
能力、掌握运用信息技术的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目标,体现操作性学习方式的学习领域。
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互为补充,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摘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P77-79)
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对象是综合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范围应包括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这样一个综合性。对任何主题的探究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必须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全发展。第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目标是综合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目标,不是单纯从知识传授着眼,而是从人的全面发展着眼,应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情感、能力和认识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第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也是综合的。在内容安排上,应与社会现实生活、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强调跨学科、跨领域,强调学科间的渗透。第四,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活动方式也应是综合的。在方法上,提倡综合运用各种教学形式,特别是重视运用多种现代传媒技术,重视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
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实践中获得信息时代所需要的能力。如果说,其它的课程主要是让学生获得学科基础知识,那么,“综合实践活动”则强调让学生养成实践的意识,形成综合实践能力,是一种经验教育。因此,要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动脚动手又动脑,如果我们把“综合实践活动”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局限在学校内,那么,综合实践活动就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活动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针对学生年龄特点,以活动作为教育的载体,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努力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以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中强调遵循“开放”的原则:一是教育时空的开放;二是组织形式的开放;三是教学要求与内容的开放;四是教育资源与教师队伍的开放;五是教育管理与教育评估的开放。根本的一点是视野的开放和心态的解放。
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已经不是仅仅限于在学校的操场、教室等有限的时空内,学生可以打破原有班级、小组的限制,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重新编成各种活动小组,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精神。可以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到实验室动手实验,采访专家、众,上互联网搜集信息,学生接受新信息的时空得到极大的扩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也不受原课时限制,可以一节课,也可以几节课,甚至一周、数周。此外,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者也不仅是学校的教师,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的放大。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估也打
破了单一由教师评价学生的传统模式,可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同时通过文件分析、实地考察、课堂观察、问卷、访谈、测试等多种形式,对综合活动课程成效进行评估,主要是进行过程评估。
自主性。自主性是综合实践活动至关重要的特征。综合实践活动自主性主要体现在四点: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及指导教师;自主设计、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已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能力。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是师生的互动。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从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中选择专题。教师只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点拨和帮助,不包揽学生的工作,真正发挥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的作用,并且在指导学生活动中努力实现教师自身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的转变。要改变那种由教师设计好活动方案,学生“按图索骥”的活动模式,活动的全过程都必须由学生自主参与,对学生设计的方案,不要求追求尽善尽美,只要学生所选的主题具有符合学生兴趣和知识储备的特点,所选主题具备探究性学习的客观条件,对学生身心没有危害,都可以作为探究的课题,由学生自我探究,教师不可过多的干预,即使一些不健康的主题或反面的主题,教师也要善于正面引导。自主性不能理解为“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能理解为“放任”,在体现自主性的同时还要坚持活动的教育性。
生成性。生成性是由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取向决定的,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征。随着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兴趣的迁移,新的目标不断提升,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从而使活动更富有成效。(摘自李湘子2002年2月2日在全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班结束时的讲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P73-75概括为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P10-15)概括为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
生成性、自主性。
需要强调的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指定领域实际上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四个要素。这四个领域不是学生独立学习的内容,而是实践或活动的方式,如研究、服务、调查、劳动、信息实践等。四大指令性学习领域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要求。在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学生为核心,围绕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以及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三条线索进行,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因此,主题或项目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真正学习内容。
目前在一些学校和地方在实施该课程的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种倾向:有的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四大指定领域当作四门独立的课程分别地进行开设;有的以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和综合项目为主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突出小课题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和信息技术完全取消;有的用劳动技术和信息技术取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有领域;也有的把社区服务和与社会实践这一领域加以弱化,没有很好开展和实施。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四个指令性学习领
域如何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目前缺少一个完全可行的操作模式,这也是许多学校领导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迫切需要指导的问题。
1、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一个指令性学习领域以融合的方式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主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对信息的辨别与分析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和交流。但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有机地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引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会必备的信息技术(如利用计算机上网查询、发送信息等电脑技术)?如何保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落实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
小学阶段的研究性学习要充分尊重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身边问题有浓厚的探究兴趣,擅长形象思维,想象力丰富,探究活动充满游戏彩等特点。让学生在体验与创造中学习,使学习充满探究的快乐。让学生在探究生活中融入生活、热爱生活。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超越单一的教室空间,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增强公民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设置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强化课堂、学校与生活、社会的联系的重要纽带,是增强学生对他人、对集体、对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重要举措。
热心参与志愿者活动,参与公益活动,关心社区中的重大活动和社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关心他人,关心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体,乐于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积极面对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对他人的帮助心存感激,并随时乐意帮助他人。
3-6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内容的选择可以项目为基本单位。其项目涉及到技术基础、家政和职业引导等方
面。其中,技术初步主要是通过包括材料认识、工具使用及简单的技术设计、制作、评价等在内的项目活动进行技术的启蒙,使学生初步了解技术世界,形成初步的技术素养,具体项目有纸塑、泥塑、编织、刺绣、传统工艺品制作等工艺制作项目,有木质、金属、电子等材料的作品制作、农作物栽培、花卉栽培、摄影、养殖、树木种植等基本技术项目;家政部分则以生活中的技术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生活适应能力为目标,具体项目有简单菜肴制作、物品洗涤、简单的家用电器使用等。家政方面的技术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技术素养不可或缺的。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必要的信息处理能力,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引导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学习和解决问题。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18:26: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4867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活动   学生   实践   综合   学习   教育   社会   技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