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中央建议区别对待耕地“非粮化”严控耕地“非农化”

〔VOL.45,No.10October.20^]Focus|聚焦|9
民革中央建议:
区别对待耕地“非粮化”严控耕地“非农化力
文/李慧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记者从民革中央获悉,民革中央将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提交“关于深度推进三产融合,筑牢乡村振兴基础的提案”。
民革中央在提案中指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是新时期厚植农村经济、拓宽农民收入渠道的重要举措,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抓手。为此,民革中央开展了专题调研,发现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呈现四大特点:一是农业多功能不断拓展,二是农业新业态不断涌现,三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四是农村产业平台建设不断增强。但同时,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缺地,融资难融资贵,缺专业人才;二是三产融合度低,二产附加值不高,休闲农业缺乏与文化、历史等因素的融合;三是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松散,农户分享产业增值受益少;四是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的行为不规范。
为此,民革中央在提案中有如下建议。
精准编制村庄规划,确保产业发展有载体
一是下移建设用地指标。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要紧缩城镇地根,下移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用于乡村产业。村庄规划要在通盘考虑农村土地利用、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前提下,精准定位乡村用地功能,确保下移建设用地指标能落地、产业发展有载体。
二是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要按照村庄规划管控要求,利用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盘活农村宅基地。例如实施差别化政策,采取土地入股、公开转让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利用闲置宅基地发展农旅融合等项目。
据实构建“+旅游”模式,全域推进三产融合一是实施“农业+旅游”。要因地制宜地创建“农业+旅游”模式,实现农业生产由终端效益向过程效益转变。例如创新“麦浪风光+旅游”“稻田风光+旅游”“水乡休闲+旅游”“农耕文化展示+旅游”等发展模式。
二是实施“工业+旅游”。发展食品工业旅游,让游客认知食品安全各个环节。让游客观赏、体验食品工业的过程,本身就是很好的旅游产品。游客购买终端的安全食品,更是优质的旅游产品。
三是实施“其他+旅游”。全国各地应依据其自然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有选择地发展“文化+旅游”“研学(研修)+旅游”“康养+旅游”等多种模式,全方位推进三产融合发展。
严格管控耕地经营,有效保障农业发展
一是区别对待耕地“非粮化”,严格控制耕地“非农化”。耕地经营者在不破坏耕地的前提下,允许其因地、因市制宜地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如种植蔬菜、草莓、牧草等。但要禁止利用耕地挖鱼塘、建苗圃等破坏耕地的“非粮化”行为,要禁止土地流入者利用流转耕地经营“非农化”产业。
二是建立农业准入和监控制度,规范工商资本下乡行为。要建立农业准入和监控制度,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_要对迸入农业产业者进行包括资信条件、经营能力、管理水平等资格认证;二要对土地用途和经营水平进行监控,确保农业经营者依法经营农业土地。
精心坐实试点示范,全力助推三产融合
一是探索利益联结机制,把让利于民落到实处。通过股份合作型、流转聘用型和订单农业服务型等试点示范,探索促进三产融合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利益联结模式。
二是加大“互联网+”试点示范力度,高质量推进融合发展。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信息技术优势,构建由农村产业融合数据层、资源层和应用层等三层架构组成的“互联网+农村产业融合”平
10I聚焦I Focus(VOL.45,No.10October.2(j莎)
台,建一批“互联网+农村产业融合”综合服务示范区。
保障政策精准供给,实现三产融合健康发展一是补贴政策要精准,重点要加大对关乎国计民生的大宗农产品生产补贴力度,要提高补贴占农民收入的额度。
二是用地政策要确保,即三产融合发展要“落地”。
三是激励政策要配套,要以税收、金融、财政等政策为杠杆,确保三产融合健康发展。四是监管政策要到位,要建立健全三产融合发展监管体系,奖励合法高效经营者,严惩违法钻营经营者。
(来源:新浪财经)
农田“非粮化力进退何难
文/邵琨,周勉,刘智强,何伟
在湖南某市,一处山头被分割成两部分,一边
是被灌木和草丛覆盖的林地,一边是有机耕道和水
池等配套设施的梯土地。旁边的一块石碑上明确
写着“土地开发项目,新增耕地19.88公顷”,但梯
土地里种植的却是林业作物油茶。
占补平衡,是土地管理法确定的一项耕地保护
基本制度,按照“占多少,垦多少”原则,建设占用多
少耕地,各地政府就应补充划入多少数量和质量相
当的耕地。但在实际落实中,补充的耕地有的实为
林地,不适合种植粮食,有的则改种了林业作物。
记者在湖南、贵州、山东、广西等地调研发现,部分地区占耕地补林地,农田用于非粮生产趋势明显,以此促进农村众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
多位受访基层干部担忧,农田“非粮化”趋势进一步加重可能影响粮食安全,但纠偏又可能损害农民利益,影响政府公信力。
三因素驱动“田种树”
采访中,湖南某地一位村民告诉记者,村里大量劳动力外岀务工,种植粮食等农作物无人打理,而种植
林业作物不仅无需打理,效益还高得多。以杉树为例,只要经过15年生长期每亩就能有1万多元收益。
“村里基本上都是种杉树、马尾松和柚子。”这位村民说,如果给她一块耕地,她肯定愿意种杉树。
记者调研发现,利用基本农田发展非粮产业的“田种树”现象在多地存在,主要受三方面因素
7月11日,湖南塔衡阳县台源镇台九村,村民驾驶收割机收制早稻
(赵众志摄)
驱动。
一是农民迫切希望改变种粮收入偏低现状。
贵州省都匀市墨冲镇一块连片700亩左右的坝区,以前一直是种植水稻,但由于产值比较少,
从2012年开始种植蔬菜。“为了追求更高效益,农民调减了玉米等低效作物的种植,改种高效经济作物。当地的农业产业发展方式也跟着转变,由过去一年两季两收转变为一年三季四收或多收的高效种植模式。”都匀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二是地方政府期望以此带动脱贫、为农民增收。
记者调研发现,一些地方认为只有大幅度、大规模减少粮食播种面积,改种花卉、板栗、高粱、茶叶、花椒等经济作物,才可以增加农民收入。
贵州省农科院研究员王天生告诉记者,2012年贵州省“一号文件”提出要将农作物播种面积中的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3:31: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4857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发展   融合   农业   耕地   农村   旅游   产业   经营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