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文献热点及政策启示

CHINA PUBLISHING JOURNAL
2019年  第22期
64
文献热点及政策启示
*
□文│池仁勇  廖雅雅  王  昀
随着数字技术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数字出版逐渐取代传统出版,以传播速度快、成本低等特点,深受广大网络媒体阅读者的欢迎。然而自媒体爆发式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知识产权侵权、版权纠纷频发等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近20年来,国内中文期刊研究数字出版产业的知识产权文献逐年增加,研究热点逐渐扩散,研究内容逐步拓展。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数字出版业知识产权保护进行梳理,并归纳研究的热点,总结现今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政策与法律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一、研究样本与方法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中1998年1月1日—2019年5月16日期间CSSCI 与核心期刊收录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篇名、主题、关键词这3个方面输入检索词,检索词按“数字出版”“数字内容”“数字产品”“电子出版”“网络出版”“数字音乐”“数据库”“数字图书馆”与“版权保护”“知识产权”“著作权”“侵权”“技术保护”“权利归属”“保护政策”“维权”“赔偿”进行两两组合。排除重复检索、研究价值低、内容不相关的论文,最终得到192篇相关度较高的论文。
对192篇论文运用CiteSpace 5.1R8软件进行了共现图谱、关键词聚类、关键词时序图谱等的分析,以考察数字出版版权保护领域的研究动态。[1]CiteSpace 是一种基于JAVA 环境对有共同研究主题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的软件工具,其目的是挖掘文献的隐藏特性、趋势以及描绘该领域的知识框架,因此CiteSpace 被广泛应用于文献图谱分析。
二、数字出版知识产权研究热点及演进
1.研究时间分布与发表数量分析
整理近20年来数字出版知识产权的文献,我们发现大致可将该领域的研究分为两个阶段:1998—2007年为波动增长阶段,2008—2018年是
快速增长阶段。2006年以前,传统出版产业处在对数字技术的观望阶段,学术界对数字出版的研究才刚起步,关于数字出版版权保护的研究文献屈指可数。但是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提出要加快传统出版行业向数字出版产业的转型,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研发,因而,2006年有关数字出版的研究数量达到了第一阶段之最。随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年)又进一步强调了数字出版产业的规划和布局。此后,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7ZDA088)阶段性成果
CHINA PUBLISHING JOURNAL
2019年  第22期
65
数字出版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文献数量呈急速上涨趋势,2012年研究数量达到峰值(如图1所示)。《“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6年)针对数字版权保护工作提出了政策措施,引导社会加强数字出版的鉴别与保护,因而理论界对数字出版知识产权研究逐渐关注,论文数量在2016年迎来了近几年的小高峰。由此可知,数字出版产业知识产权研究热点与文献随着产业发展而逐渐推进。
版知识产权最重要的研究主题,其次分别为数字图书馆、网络服务商、数据库、网络文学等。知识产权的研究热点可分为2类:第一类,与侵权相关,主要包括侵权、避风港原则权利归属等;第二类,与保护措施相关,包括法律保护、技术保护(数字版权管理、云计算)等,如表1所示。
表1  数字出版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研究高频关键词
统计表(Top 15)
频次中心性关键词频次中心性关键词500.59侵权120.23云计算490.73数字出版90.02网络服务商460.06版权保护8  1.30版权人460.23知识产权80.00数据库260.22法律保护80.01避风港原则220.51权利归属60.08网络文学22
0.37数字版权管理5
0.17
帮助侵权
12
0.00
数字图书馆
根据关键词聚类分析发现,中文期刊对数字出版知识产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出版”“侵权”“权利归属”“电子书”“技术保护”“法律保护”6个领域,这6个聚类包含了大量高被引论文。围绕6个聚类领域进一步拓展研究主题,例如:确权难(权利归属问题)、维权难(侵权多)、保护难(保护法律与保护技术不成熟)等。同时,图2考察关键词之间的关联可以发现,版权的权利归属涉及法律保护,表明当版权人受到侵权损害时,作品的版权归属常利用法律诉讼得到保护;帮助侵权、间接侵权是侵权的具体表现,[2]视频网站常利用避风港原则与法律打“擦边球”,使得侵权问题日益严重;云计算、数字版权管理作为我国知识产权的主要保护技术,是实现数字出版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经。由此可见,各个研究热点不是孤立存在、独立发展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联结在一起的。
3.数字出版知识产权的关键词演进分析本
文采用CiteSpace 的时序(Time-zone)视图显示共引网络关键词的时序演化。按照3年为时
图1  1998—2018年“数字出版产业知识产权保护”
研究文献数量图
2.数字出版版权保护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作为论文主题的高度凝结,反映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利用文献题录中的关键词,探究数字出版知识产权的研究热点问题。将1998—2019年间发表于中国知网的192篇文献的题录数据输入CiteSpace 软件中,节点类型(Node Types)选择主题词“Term”与关键词“Keyword”,将“Selection Criteria”赋值为“TopN = 50”,阈值以默认参数为准,采用寻径网络算法(Pathfinder)和修剪切片网(Pruning Sliced Networks)对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数字出版版权保护关键词共现图谱和聚类分析。
共现图谱中关键词的频次和中心性通过“年轮”的形式展现,年轮的字体越大表明该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高,年轮边框越厚代表该关键词的中心性越大,节点之间的连线表明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连线的粗细体现着共现次数以及节点关系的紧密度。结合高频关键词统计可以看出,侵权出现的频次最高,中心性最强,这说明侵权问题是数字出
CHINA PUBLISHING JOURNAL
2019年  第22期
66
版产业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着取证举证难、损害赔偿难、维权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并且网络侵权形式多变,不再局限于对传统出版产品的直接侵权,反而出现了帮助侵权、间接侵权等多种形式,许多视频分享网站利用“避风港”原则逃避侵权责任,进一步加大了版权人维权的困难。其次,数字产品确权难。版权归属一直是出版产业的核心问题,在互联网条件下,逐渐丰富的数字产品形式为作品权属的确定增加了难度。[4]一方面,版权人要证明自己是作者并主张相应权利,不仅需要提供权利证明,同时还需要网络服务商佐证作品发布时间。但在数字时代大多数作者未经实名认证常以昵称发布信息,不少用户利用网络便利,随意抄袭、拷贝他人作品,甚至掩盖作品原作者署名。同时,网络服务商面对海量用户和信息,在版权人未提供完整的权
利证明情况下倾向保护用户信息安全与隐私,未必会给予相应的技术支持,这加剧了版权归属确认难题。[5]另一方面,大量的图片、视频、网络文学和其他数字产品分散在不同的平台上,并且一个数字产品的版权可能被拆分成多个细分版权独立授权,版权作品在经过网上多次流转、层层转让的交易后,最终权利人已经不甚明确,版权作者权益难以维护。最后,版权保护措施乏力。[6]由于技术、法律保护不成熟,云计算、数字版权管理、区块链技术等发展与应用滞后,法律法规对侵权范围规定不够明确,对数字出版物的合理使用范围界定较为模糊,不足以合理、准确地为具体案例提供司法依据,这严重
妨碍了版权人的确权与维权。
三、问题与对策
通过回顾1998年以来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研究的各方面状况,文章总结归纳出该领域研究现存的问题,并根据现存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1.主要问题
对于仍处在发展阶段的数字出版产业来说,保护知识产权问题是影响数字出版产业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7]大量学者认为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存在着“知识产权侵权行为隐蔽、
如图2所示,数字出版的研究在2000年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数字图书馆等概念上,随着数字技术发展,数字内容产品逐渐丰富,产业规模逐渐扩大,数字出版产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但市场制度建设与行业规制没有同步发展,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时有发生,版权人的确权问题难上加难,因此,这段时间学术文献着重关注数字出版业的版权保护、法律保护问题。其后,电子书、网络出版、数字内容、版权管理又成为研究文献追逐的热门话题,面对不同形式的侵权行为,数字出版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迎来了新变革,云计算、区块链技术逐渐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领域,技术变革及新技术在数字出版业应用成为行业特征之一。网络出版、自媒体的快速发展打破了传统出版的限制,形形的版权问题由此延伸到数字出版的侵权纠纷、版权共享、利益共享等关键词上。
纵观数字出版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研究的发展历程,大量研究文献均关注网络环境下的版权保护问题,至少说明了如下几方面问题。首先,网络知识产权维权难。[3]传统出版物的侵权有形,数字出版的网络侵权无形,侵权行为传播速度更快、波及范围更大、溯源更难。网络侵权往往利用匿名用户来执行,侵权者的身份难以识别,这间接导致数字出
图2  数字出版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关键词时序知识图谱
间切片,每个时间切片选择高被引的前50篇文献,通过Pathfinder 算法对本研究文献进行热点演进分析,得到数字出版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关键词时序知识图谱(见图2)。
维权难”“知识产权权属难以确定、取证举证难”“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等现象,本文基于以上观点,深入剖析这些现象背后所反映的数字出版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发展的局限,概括出我国目前数字出版知识产权保护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知识产权交易不透明,版权保护技术应用不足。新兴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数字出版产业的成长,然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不透明和知识产权保护技术不足等问题仍然是数字出版产业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从知识产权交易平台视角看,数字内容创造人是版权所有者,但是,版权信息由出版商、唱片公司、收藏协会、发行商等机构掌握与控制,版权所有人处于信息劣势,缺乏对其版权交易和传播过程的追溯途径和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版权信息孤岛”并进一步导致知识产权侵权行为频发。版权交易不透
明与保护技术应用不足不无关系,区块链技术应用不足使得数字产品流通的追溯性难度大幅增加。目前国内使用较为广泛的版权技术有数字水印、云计算、DRM等,但是,我国的数字版权标准不统一、数字水印技术易篡改不稳健、DRM系统不适应移动环境知识产权保护、信息不共享等问题,使得数字出版知识产权保护技术不精不齐,不利于查询、追溯、透明,不能真正发挥知识产权保护的作用。
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尚不成熟,司法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知识产权权属难以确定的背后体现出国内知识产权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一方面,数字出版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尚不成熟。[8]传统出版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条从作者、出版商、发行商到读者的利益分割链条,而进入数字出版时代后,传统出版知识产权机制不再适用,版税和分成与作者的“捆绑”关系不再牢固,读者对已购买的数字产品拥有自行处置权,这直接导致网络时代大规模的“私人复制”行为打破了传统模式下的“复制权”与“发行权”的权利界定,冲击了版权所有者与利益相关者的权益,数字出版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在这样的情形下难以大展拳脚。另一方面,数字出版司法保障体系“穷困”。第一,法律法规和政策相对滞后。[9]目前我国数字出版企业数量众多,但版权立法相对滞后,针对数字版权领域的专门立法位阶较低,多以政府行政法规的形式存在。第二,法律诉讼成本高。依照现行的证据制度,
原告要想举证被告的侵权盗版行为,需要履行举证
责任,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准备侵权公证
资料,举证责任和维权支出比较大,因而,大多胜
诉的赔偿金甚至不足弥补维权成本,这造成许多
利益相关者无法也不愿拿起法律武器声张自己的
正义。
各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制度实行遭遇文
化困境。在数字产品传播和复制的过程中,[10]传
统的知识产权文化依然占有主导地位,知识产权保
护意识局限于网络服务商,并未能在作者和用户之
间形成固化,数字出版知识产权制度的有效实行遭
遇了文化困境。从越来越多涉诉的数字出版纠纷事
件来看,版权观念仍未能在行业经营思维中占据席位。许多网络服务商依然缺乏尊重作者知识产权的
保护意识,面对用户侵权行为不加以制止,不对已
受到侵权损害的作者加以帮助,往往以保护用户隐
私等借口放任自流。此外,知识产权纠纷多来源于
作者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大多数作者对作品
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较为依赖传统服务商的
保护。
2.对策建议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知
识产权保护研究今后应注意从以下方面着手改进。
第一,运用更先进的产权保护技术,防范网络侵权
行为。推进区块链等技术在数字版权版权保护领域
的应用,对数字出版产品进行证据加固与传播路径
的追溯,构建共享版权作者信息库,从确权、用权、
维权3个环节保护原作者、出版方、平台等各方权益。第二,健全法律法规,维护数字出版产业健康
发展。在信息时代数字出版知识产权保护困难的情
况下,需及时出台专门针对该领域的法律法规,明
确数字出版的合理使用界限、侵权方式与责任认定
等问题,并建立相应的处罚机制以保障版权人权益。
第三,强化各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的知
识产权保护环境。知识产权意识薄弱、维权意识不强、法律制度不完善是造成数字出版知识产权侵权
事件频发的直接原因。部分侵权人法律意识薄弱,
往往投机取巧并未意识到自身的侵权行为;而版权
CHINA PUBLISHING JOURNAL
2019年  第22期67
CHINA PUBLISHING JOURNAL
2019年  第22期
68
人由于取证困难方式有限、维权成本高、侵权赔偿难等原因不能维护自己的利益。因而,政府部门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加大数字出版知识产权保护法律的普及力度,积极宣扬侵权的惩罚机制,为数字出版知识产权保护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第四,改革人才培育方式,推行政产学研合作教育。[11]政府应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人才扶持力度,鼓励支持多层次人才参与到数字出版产业的建设中去;产业应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开发项目,加强在校学生的实践教学和顶岗实习;高校应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研究机构需要了解行业企业需求,大力倡导实用科研和技术服务。
四、结论与展望
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的快速发展冲击了传统出版产业市场,数字出版产业凭借巨大的市场容量、先进的高新技术以及优越的政策红利应时崛起,为电子书、网络文学、视频、在线音乐等数字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绝佳的发展机会。然而,良好发展态势下隐藏着诸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这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数字出版产业知识产权的健康发展与成长空间。基于此,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梳理了我国近20年来数字出版产业知识产权的研究热点及其演进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第一,
数字出版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随着出版产业的转型与数字技术的进步不断推进;第二,该领域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侵权、法律保护与技术保护等问题;第三,数字出版产业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随着时间的发展呈现不同形式,且每个阶段的保护难题相互交叉,密不可分,主要集中在确权难、维权难、保护难3个问题上;第四,针对可视化分析的研究结果总结数字出版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前文的研究结果展望今后的发展方向。
首先,相对于传统出版产业而言,数字出版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需要紧追新兴技术的发展前沿不断开发研究数字版权保护应用技术,让数字出版产业和知识产权保护能更好地相辅相成。因此,未来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是政府部门需要大力扶持版权保护企业的发展,促进版权保护产业与数字出版产业的融合共生,构建文化产业生态系统。其次,司法保障体系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同时,应加大对网络侵权行为的惩罚力度,通过将失信人员名单信息纳入国家征信系统,达到与征信体系合作互通的作用。最后,版权保护机制应推行数字版权产品标准化政策,构建数字出版企业版权保护联盟,从而实现在全行业范围内树
立全局性的版权意识。
(作者单位:浙江省新型重点智库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  浙江工业大学创新团队)
参考文献:
[1]李梅芳,王梦婷,齐海花,等.科技政策国际研究的演化[J].科学学研究,2018,36(9)[2][5]聂静.基于区块链的数字出版版权保护[J].出版发行研究,2017(09)
[3]齐元军.大数据时代数字出版版权保护的难点与策略研究[J].编辑实务,2014(11)[4][7]夏朝羡.区块链技术视角下网络版权保护问题研究[J].电子知识产权,2018,324(11)[6]张博,张卫,杨立东,等.浅析数字出版版权保护现状及其对策[J].出版发行研究,2010(4)[8]王鑫,宋伟.数字出版的著作权法律保护难题与解困途径[J].科技管理研究,2016(22)[9]肖江涛,丁德昌.论我国数字出版企业的版权保护机制构建[J].出版广角,2018(24)[10]马晓静.我国数字出版版权问题探析[J].中国出版,2014(15)
[11]唐乘花,周蔡敏.产学研合作教育下的高职数字出版人才培养[J].科技与出版,2014(5)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2:21: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4846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数字   出版   知识产权   保护   研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