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
1.《左传》载,楚昭王病,卜官认为是河神作祟,大臣建议祭祀,昭王拒绝。孔子对此赞曰:“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国也,宜哉!”孔子下列言论与他这一评价一致的是
A. “获罪于天,不可祷也”    B. “礼有五经,莫重于祭”
C. “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D. “不语怪、力、乱、神”
【答案】D
【解析】
孔子对楚昭王有病后拒绝祭祀河神的行为大加赞赏,这和他的敬鬼神而远之的思想是相一致的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不语怪、力、乱、神”体现了孔子“敬鬼神而远之”D项正确;“获
罪于天,不可祷也”反映了孔子的天命观,故A项错误;“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反映了孔子重视祭祀祖先的思想,故B项错误;“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强调继承先王的品德,故C项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楚昭王病,卜官认为是河神作祟。大臣建议祭祀,昭王拒绝和孔子的赞扬“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国也,宜哉!”
2.北朝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记载了洛阳寺庙的盛况。其中写道:“光宅嵩洛(迁都洛阳),笃信弥繁,法教愈盛。王侯贵臣,弃象马(捐财产)如脱屣,庶士豪家,舍资财若遗迹。”材料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孝文帝移风易俗的改革    B. 官吏搜刮百姓贪污成风
C. 儒家已丧失其正统地位    D. 佛教在各阶层广泛传播
【答案】D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北朝时期从王公贵族到贫民百姓均信奉佛教,D符合题意;AB均与材料信息无
关;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但始终没有取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C说法不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佛教盛行的相关知识,佛教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其强调因果轮回,满足了统治阶级加强对人们统治的愿望,同时也成为了受尽困难的百姓的精神寄托,因此得以流行。
3.《唐律疏议》规定:均田制下授田有定额,“老、小、寡妻受田各有等级,非宽闲之乡不得限外更占(注:占有土地数量不能超出国家规定的标准)”,并且只有受田不足才可以向私人买入。这表明唐代均田制
A. 具有抑制兼并的意图    B. 增加农民的赋税负担
C. 适应人口增长的需要    D. 没收地主的超额占田
【答案】A
【解析】
由材料“非宽闲之乡不得限外更占(注:占有土地数量不能超出国家规定的标准)”,并且只
有受田不足才可以向私人买入可以得出均田制下不能随意买卖和占有土地,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赋税问题,B不正确;材料所述与人口增长与否无关,C不正确;D材料没有涉及。
点睛:均田制,是封建国家的土地所有制,其将国家掌握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农民承担相应的赋税和徭役,体现了对小农经济的扶植,有利于农业的恢复、社会的稳定和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
4.明人章潢论中国经济地区差异时说:“秦汉以前,西北壮而东南稚也。魏晋而下,壮者之齿益衰,稚者之年方长。至于宋朝,而壮者已老,稚者已壮矣!”造成以上经济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北方地区经过长期开发而资源耗竭
B. 人口和生产技术向南方的不断迁移
C. 政治中心由西北地区转向东部地区
D. 海上丝绸之路取代了西北丝绸之路
【答案】B
【解析】
由材料“秦汉以前,西北壮而东南稚也。魏晋而下,壮者之齿益衰,稚者之年方长。至于宋朝,而壮者已老,稚者已壮矣!”可以得出所述为南方经济的发展逐渐超过北方,究其原因在于,北方战乱,北人南迁,带去了北方先进的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B符合题意;AC与史实不符;D与“主要原因”的要求不符。
点睛:本题考查了江南经济开发的相关知识,南方经济开发的原因有: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北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统治者的重视等,同时学生还应该对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有所掌握。
5.第二次战争后形成了只有外国商人才能享受的“子口税”特权。无论进口洋货或出口土货,交纳子口税后,一律免征内地税;而子口税的税率远低于内地税。子口税制度
A. 增加了清政府的收入
B. 刺激了民族工业发展
C. 便利了外国商品倾销
D. 减轻了民众赋税负担
【答案】C
【解析】
材料“无论进口洋货或出口土货, 交纳子口税后,一律免征内地税;而子口税的税率远低于内地税”表明外国商品在中国享有极大的税收特权,低税收有利于增强其产品的竞争力,便利了外国商品在中国倾销,C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对外国商品免征内地税,不利于政府财政收入增加,B不正确;材料所述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不正确;材料所述与民众赋税负担减轻与否无关,D不正确。
6.19世纪末,俄、德、法、日等国企图通过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中国,英国对此持反对态度。1898年, 英国国会通过“维护中国的完整和独立”的决议,声称英国只坚持维护它在条约上的权利, 主张在中国全境无限制的贸易。此举体现了英国
A. 主张与中国平等外交    B. 维护其在华侵略权益
C. 坚持公平贸易的原则    D. 丧失了殖民霸主地位
【答案】B
【解析】
由材料“声称英国只坚持维护它在条约上的权利, 主张在中国全境无限制的贸易”可以得出,英国旨在维护其在华的既得利益,B符合题意;AC说法与史实不符;十九世纪末英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D不正确。
7.武昌起义发生后,最早用“革命”来称谓并且连续密集报道的是《民立报》。1911年10月13日,《申报》开始持续报道辛亥革命,此后,各地报刊纷纷刊载相关消息。事发一个月后,即有专论此事的《中国革命史》出版,提出:“此次革命甫越数星期,响应人数已非一处。”以上史实说明
A. 革命产生广泛社会影响    B. 革命促进近代报刊兴起
C. 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 民国政府注重舆论宣传
【答案】A
【解析】
由材料“19111013日,《申报》开始持续报道辛亥革命,此后,各地报刊纷纷刊载相关消息。事发一个月后,即有专论此事的《中国革命史》出版”可以得出各地纷纷报道辛亥革命,反映了辛亥革命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加,A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报刊对革命的报道,不是革命促进报刊的产生,B不正确;C夸大了材料主旨;材料没有体现政府态度和行为,D不正确。
8.下表中变化发生的原因是
.
A. 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    B. 反封建的启蒙任务已完成
C. 无产阶级取得了政治权利    D.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答案】D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流行话题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促成了五四运动后流行话题的变化为,平民、劳工、劳动和阶级等,D符合题意;五四运动后的流行话题与传统文化无关,A不正确;B与史实不符,中国没有完成反封任务;C与史实不符。
9.下图漫画反映了
A. 甲午海战北洋水师覆没
B. 国民革命运动遭遇挫折
C. 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D. 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
【答案】C
【解析】
由材料“日本丸”号,“持久战”等信息可以得出所反映的是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图片意在坚定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C符合题意;ABD均与题干信息不符。
10.法国思想家狄德罗、卢梭等人编写的《百科全书》于1751年到1772年共计出版17卷文字和11卷图解。该书编者的信念是人类具有可完善性,通过不断扩充知识能够实现人类的进步。该书编撰反映了
A. 启蒙运动理性与科学的主张
B. 法国大革命促进文化的普及
C. 工业革命推进印刷技术发展
D. 世界市场对文化发展的推动
【答案】A
【解析】
由材料“该书编者的信念是人类具有可完善性,通过不断扩充知识能够实现人类的进步”可以得出其主张用知识来完善人类,体现了启蒙运动的理性与科学的主张,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法国大革命的影响,B不正确;题干所涉及时期的法国工业革命尚未展开,C不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世界市场的作用问题,D不正确。
11.1873—1879年日本各类学校数量统计表(单位:所)
年度
小学校
中学校
师范学校
专门学校(外国教师授课)
1873年
12597
20
26
1875年
24303
116
82
110
1879年
28025
784
87
108
从上表可以看出,明治政府
①致力于发展近代教育              ②完成义务教育普及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5:46: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4835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中国   材料   经济   没有   知识   土地   反映   英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