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切碳纤维增强PP复合材料流动性能研究

短切碳纤维增强PP复合材料流动性能研究
在总结聚合物流变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聚合物流动性能的各个因素。应用正交实验设计理论,通过测定各参数组合实验的阿基米德螺旋线长度来表征其流动性,考察了熔体温度注塑压力、保压压力、注塑速率四个因素对6种配方聚丙烯(PP)/碳纤维(CF)复合材料熔体流动性的影响,对于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的大小进行了对比,同时通过优化工艺条件获得了流动性最好的工艺参数组合,并通过实验验证。应用正交实验得到了最佳工艺参数,对CF含量和材料的熔体流动速率以及螺旋线长度之间的影响关系和机理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注塑压力和注塑温度对于熔体的流动性能影响最大,PP/CF复合材料的熔体流动速率和螺旋线流动长度随着CF含量的增加而降低,降低的速度先快后慢。
标签:聚丙烯;碳纤维;复合材料;流动性;阿基米德螺旋线;工艺参数;熔体流动速率
对于注塑制品来说,其流动性能与注塑成型过程的诸多因素息息相关。成型温度过高虽然有利于成型,但会引起塑料分解,制品的收缩率也会增大;成型温度过低则熔体黏度大,明显地使制品的形状稳定性变差。适当地增大压力,能改善熔体的流动性,但过高的压力会引起模具溢料并增加制品的内应力;压力过低又会造成充模不足。因此,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对于制得优
良的注塑制品很重要。笔者应用正交实验设计理论,通过测定各参数组合实验的阿基米德螺旋线长度来表征其流动性,考察了熔体温度、注塑压力、保压压力、注塑速率四个因素对聚丙烯(PP)/碳纤维(CF)复合材料熔体流动性的影响,并对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的大小进行了对比,同时通过优化工艺条件获得了最优工艺参数并通过实验验证。应用得到的最佳工艺参数考察了CF含量对PP/CF复合材料的熔体流动速率(MFR)與螺旋线长度的影响。
1 聚合物流动性能的影响机理
1.1 黏度模型
高分子聚合物的熔体是黏性流体,流体的流动行为与温度、外作用力以及材料的性质有关,按照流体的流动类型可分为非牛顿流体和牛顿流体。其中,牛顿流体是指在力的作用下容易发生变形的低黏性流体。其流动服从牛顿定律,即剪切应力随剪切速率线性变化,而黏度不随剪切速率变化;对于非牛顿流体,其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不是线性关系,黏度随着剪切速率变化,其流动情况可由多个黏度模型来描述,塑料熔体是典型的非牛顿流体。目前较常用的黏度模型主要有:Power-Low模型、Cross-Arrhenius模型、Cross-WLF模型。Power-Low模型简单,在较高剪切速率时,可较好地描述材料的黏度,但在低剪切速率段,与实际情况
存在较大误差,无法预测零剪切黏度。Cross黏度模型在聚合物熔体流动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Cross-Arrhenius模型和Cross-WLF模型对于很宽剪切速率范围内熔体黏度变化规律都能精确地描述,但当熔体温度接近和低于聚合物黏流温度时,运用Cross-WLF黏度模型更适合。在本实验中运用了Cross-WLF模型。
1.2 影响熔体流动性的因素
1.2.1 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对黏度的影响
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对于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聚合物,其大分子链重心移动相对困难,黏度大,聚合物分子链的刚性越大,黏度对温度的变化就越敏感;相对于线型高分子来讲,支链型大分子分子间距离越大,相互作用力就越小;支链越多、越短,熔体流动的空间位阻就越小,黏度也就较低,容易流动。因此在生产中常通过加入低分子物质的方法来降低高分子量聚合物的黏度,改善其加工性能。
1.2.2 温度对黏度的影响
在聚合物注塑成型过程中,当温度低于玻璃化转变温度时,聚合物分子自由体积保持恒定,
随着温度增加导致的体积变化是大分子链段振动的结果;但当温度超过玻璃化转变温度之后,大链段表现出整个链段的移动,链段之间的自由体积增加,聚合物体积膨胀,大分子之间的自由空间增加,范德华力减小,大分子的变形和流动变得更加容易,宏观上体现为聚合物的黏度降低,流动性增加。
综上可以预测,注塑温度和注塑压力对聚合物熔体影响程度最大,注塑速率和保压压力次之。对于本实验,由于CF的加入增加了体系的相对分子质量,从而降低了熔体的流动性,同时,CF在熔体内的取向、结构是影响体系流动的主要因素。一方面通过调整注塑温度和压力可降低熔体的黏度,另一方面提高纤维在熔体内部的取向性,可降低流动阻力。
2 工艺参数对PP/CF复合材料流动性的影响
PP流动性能优良,但加入了CF后,降低了熔体流动性,进而给其注塑生产带来困难,生产中可以通过调整注塑工艺参数、改变熔体体系结构以及纤维取向,以达到降低黏度、提高制品质量的目的。
3 结论
在PP/CF复合材料的注塑生产中,注塑压力和注塑温度对于熔体的流动性能影响较大,保压压力以及注塑速度对流动性的影响较小;随着CF含量的增加,注塑压力对于熔体的流动性能影响越来越显著,其它三种因素的影响程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随着CF含量的增加,材料的MFR和螺旋线流动长度随之降低,降低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的;实际注塑生产中,通过调整注塑压力以及熔体温度来调整熔体的流动性比调整注塑速率或保压压力灵敏的多,可以通过调整温度和压力以获得充填良好的制品。
参考文献:
[1]张杰,唐志玉,王鹏驹,等.注塑级塑料粘性模型研究[J].塑料工业,1995,(3):39–41.
[2]王松杰,陈静波,申长雨.塑料充模流动粘性模型研究[J].上海塑料,2004,3(127):20–22.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4:33: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4806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熔体   温度   注塑   流动   黏度   压力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