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式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取暖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式取暖器。


背景技术:



2.取暖器的制暖效果与取暖器的体积成正比,相关技术中,通过将取暖器设置为可折叠方式,以减小取暖器的占用空间,以及便于取暖器的收纳和储藏。但现有的折叠式取暖器中实现取暖器折叠的枢转方式结构复杂,增加了取暖器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3.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折叠式取暖器。
4.本公开提出一种折叠式取暖器,所述折叠式取暖器包括连接座和多个发热部,多个所述发热部中包括至少一个折叠发热部;
5.沿所述连接座的高度方向,所述连接座的两端分别通过枢转结构与所述折叠发热部的壳体转动连接,位于所述连接座的两端的所述枢转结构同轴设置;
6.所述枢转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凸起部和凹陷部,所述折叠发热部的壳体和所述连接座两者之一设置所述凸起部,两者另一设置所述凹陷部。
7.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沿所述连接座的高度方向,所述连接座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通过第一枢转结构与所述折叠发热部的壳体转动连接;
8.所述第一枢转结构包括第一凸起部和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设置于所述折叠发热部的壳体,所述第一凹陷部设置于所述连接座。
9.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部包括由所述折叠发热部的壳体朝向所述连接座延伸的凸块,所述第一凹陷部包括凹槽,所述凹槽的开口朝向所述折叠发热部;
10.装配状态下,所述凸块伸入至所述凹槽中,所述凸块能够绕所述第一枢转结构的轴线自转。
11.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凸块与所述折叠发热部的壳体为一体结构。
12.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部通过第二枢转结构与所述折叠发热部的壳体转动连接;
13.所述第二枢转结构包括第二凸起部和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设置于所述连接座,所述第二凹陷部设置于所述折叠发热部的壳体。
14.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座包括连接本体和底座,所述第二凹陷部包括由所述折叠发热部的壳体朝向所述连接本体延伸的轴套,所述第二凸起部被设置为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穿过所述轴套,所述轴套能够绕所述支撑件转动;
15.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本体连接,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
16.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和所述连接本体通过紧固件紧固连接,所述支撑件包括中空区域,所述紧固件安装于所述中空区域;和/或,
17.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底座为一体结构。
18.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本体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置有容置区域,所述支撑件的与所述连接本体相连的一端伸入至所述容置区域中,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安装部固定连接。
19.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座包括连接本体和底座,所述第二凹陷部包括由所述折叠发热部的壳体朝向所述连接本体凹陷形成的容置槽,所述第二凸起部包括由所述底座朝向所述连接本体延伸的支撑件;
20.所述支撑件的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容置于所述容置槽中,所述支撑件能够在所述容置槽中绕所述第二枢转结构的轴线自转。
21.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发热部包括固定发热部,所述固定发热部与所述连接座固定连接;
22.或者,
23.多个所述发热部均为所述折叠发热部,所述折叠发热部的数量为两个时,折叠状态下,两个所述折叠发热部相互平行。
24.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实施例的折叠式取暖器在连接座的两端分别通过枢转结构实现与折叠发热部的转动连接,从而实现了折叠发热部的打开和折叠。同时,本实施例的枢转结构采用相互配合的凸起部和凹陷部,使得折叠发热部与连接座的枢转方式更加简单,简化了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
25.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26.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27.图1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折叠式取暖器处于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28.图2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折叠式取暖器处于折叠状态的示意图。
29.图3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折叠式取暖器处于打开状态的剖面图。
30.图4是图3中a处放大图。
31.图5是图3中b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33.相关技术中的折叠式取暖器的枢转方式结构复杂,导致折叠式取暖器的生产工艺复杂,增加了生产成本。
34.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公开提出了一种折叠式取暖器,折叠式取暖器包括连接座和多个发热部,多个发热部中包括至少一个折叠发热部;沿连接座的高度方向,连接座的两端分别通过枢转结构与折叠发热部的壳体转动连接,位于连接座的两端的枢转结构同
轴设置;枢转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凸起部和凹陷部,折叠发热部的壳体和连接座两者之一设置凸起部,两者另一设置凹陷部。本实施例的折叠式取暖器在连接座的两端分别通过枢转结构实现与折叠发热部的转动连接,从而实现了折叠发热部的打开和折叠。同时,本实施例的枢转结构采用相互配合的凸起部和凹陷部,使得折叠发热部与连接座的枢转方式更加简单,简化了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
35.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折叠式取暖器,本实施例的折叠式取暖器包括连接座2和多个发热部,多个发热部中包括至少一个折叠发热部1,在通电取暖时通过将折叠发热部1以连接座2为中心展开以增大取暖器的散热面积,参考图1。在结束取暖后通过将折叠发热部1以连接座2为中心折叠以方便收纳,参考图2。本实施例对折叠发热部1的数量没有限定,可根据热量需求、升温效率及取暖器的体积等方面综合考量来确定折叠发热部1的数量。折叠式取暖器在通电取暖的过程中,折叠发热部1以连接座2为中心的展开角度可以根据用户使用场景以及用户需求来灵活调整。在一示例中,参考图1-图3,折叠发热部1为两个,两个折叠发热部1以连接座2为中心展开的角度为0-180度。本实施例的折叠式取暖器的结构和折叠发热部1的数量可以根据使用场景进行设计。例如,当本实施例的折叠式取暖器用于放置在室内空间的踢脚线时,多个发热部均为折叠发热部1,且折叠发热部1的数量为两个,折叠式取暖器放置在室内空间的踢脚线时,两个折叠发热部1的打开角度可以与踢脚线的角度匹配,以减小折叠式取暖器所占用的空间。
36.本实施例对多个发热部的设置形式没有限定,在一示例中,多个发热部还包括固定发热部,固定发热部与连接座2固定连接。在另一示例中,多个发热部均为折叠发热部1,折叠状态下,两个所述折叠发热部1相互平行。可根据使用场景、生产成本、升温效率等方面综合考虑来合理设计固定发热部和折叠发热部1的设置形式。
37.本实施例的折叠式取暖器中,沿连接座2的高度方向,连接座2的两端分别通过枢转结构与折叠发热部1的壳体11转动连接,位于连接座2的两端的枢转结构同轴设置。折叠发热部1的壳体11可以是一整体的壳体结构,也可是多个壳体部围合形成的壳体11。在一示例中(该示例未在图中示出),壳体11包括上壳部、下壳部和两个侧壳部,上壳部、下壳部和两个侧壳部围合形成壳体11。壳体11内部形成一容纳腔,容纳腔内容置有发热体12,发热体12通电后产生热量,热量通过壳体11散发至周围环境中。壳体11的材质可以是便于热量传导的材质,壳体11可以例如是钣金件。
38.本实施例的位于连接座2的两端的枢转结构可以以相同的方式枢转,也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枢转。并且,本实施例的枢转结构的设置方式有多种,例如,枢转结构可以是在连接座2的两端分别设置铰链结构以与折叠发热部1的壳体11实现转动连接;或者,在连接座2的两端通过枢转轴套套接在枢转轴上的方式以与折叠发热部1的壳体11实现转动连接,或者在连接座2的两端通以凸部和凹部配合的方式以与折叠发热部1的壳体11实现转动连接。
39.在一示例中,枢转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凸起部和凹陷部,折叠发热部1的壳体11和连接座2两者之一设置凸起部,两者另一设置凹陷部。凸起部可以设置于折叠发热部1的壳体11,也可以设置于连接座2上。相对应的,凹陷部可以设置在连接座2上,也可以设置在折叠发热部1的壳体11上。凸起部伸入至凹陷部中,凸起部能够在凹陷部中转动,从而实现枢转结构的枢转。
40.凸起部和凹陷部可以是独立于折叠发热部1的壳体11或连接座2设置,也可以是与
折叠发热部1的壳体11和连接座2一体设置。可根据工艺生产难易程度和生产成本方面综合考量来确定凸起部和凹陷部的设置方式。本实施例的枢转结构采用简单的凸起部与凹陷部配合的方式实现了折叠发热部1的壳体11与连接座2的转动连接,结构更加简单。
41.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折叠发热部1的壳体11的两端通过枢转结构与连接座2实现转动连接,且枢转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凸起部和凹陷部。
42.参考图3和图4,沿连接座2的高度方向,高度方向参考图3中箭头z1、z2所示方向。连接座2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相对设置,参考图3,第一端部为连接座2的顶端,第二端为连接座2的底端,当然,第一端部也可以为连接座2的底端,第二端为连接座2的顶端。第一端部通过第一枢转结构3与折叠发热部1的壳体11转动连接。第一枢转结构3包括第一凸起部和第一凹陷部,第一凸起部设置于折叠发热部1的壳体11,第一凹陷部设置于连接座2。第一凸起部可以是独立于折叠发热部1的壳体11设置,例如将第一凸起部以焊接、卡接、插接或连接件连接等方式设置在折叠发热部1的壳体11上。第一凸起部还可以与折叠发热部1一体成型设置,例如,第一凸起部由折叠发热部1的壳体11部分向连接座2方向延伸形成。第一凹陷部可以是独立于连接座2设置,例如,第一凹陷部以焊接、卡接、插接或连接件连接等方式设置在连接座2与第一凸起部对应的位置。第一凹陷部还可以与连接座2一体成型设置,例如,第一凹陷部由连接座2与第一凸起部对应的部位凹陷形成。本公开通过第一凸起部与第一凹陷部的配合实现了连接座2的第一端部与折叠发热部1之间的枢转,枢转方式简单。
43.本实施例的第一凸起部与第一凹陷部的设置方式有多种,在一示例中(图中未示出),第一凸起部包括由折叠发热部的壳体朝向连接座延伸的插杆,第一凹陷部包括插槽,插槽的开口朝向插杆,装配状态下,插杆插入插槽中,插杆能够绕第一枢转结构的轴线自转。另一示例中(图中未示出),第一凸起部包括由折叠发热部的壳体朝向连接座延伸形成的球形凸起,第一凹陷部包括球形凹槽,球形凹槽的开口朝向球形凸起,装配状态下,球形凸起限位于球形凹槽中,球形凸起能够绕第一枢转结构的轴线自转。再一示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凸起部包括由折叠发热部1的壳体11朝向连接座2延伸的凸块31。例如,凸块31与折叠发热部1的壳体11可以为一体结构,但不限于此。第一凹陷部包括凹槽32,凹槽32的开口朝向折叠发热部1。装配状态下,凸块31伸入至凹槽32中,凸块31能够绕枢转结构的轴线自转。
44.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参考图3和图5,本实施例包括以上实施例的全部内容,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连接座2的第二端部通过第二枢转结构4与折叠发热部1的壳体11转动连接。第二枢转结构4包括第二凸起部和第二凹陷部,第二凸起部设置于连接座2,第二凹陷部设置于折叠发热部1的壳体11。第二凸起部可以是独立于连接座2设置,例如将第二凸起部以焊接、卡接、插接或连接件连接等方式设置在连接座2上。第二凸起部还可以与连接座2一体成型设置,例如,第二凸起部由连接座2部分向折叠发热部1方向延伸形成。第二凹陷部可以是独立于折叠发热部1设置,例如,第二凹陷部以焊接、卡接、插接或连接件连接等方式设置在折叠发热部1的壳体11与第二凸起部对应的位置。第二凹陷部还可以与折叠发热部1的壳体11一体成型设置,例如,第二凹陷部由折叠发热部1的壳体11向第二凸起部方向延伸形成。本公开通过第二凸起部与第二凹陷部的配合实现了连接座2的第二端部与折叠发热部1之间的枢转,枢转方式简单。
45.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参考图2-图5,本实施例包括以上实施例的全部内容,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连接座2包括连接本体21和底座22。底座22与连接本体21可以是一体设置,也可以独立于连接本体21设置。在一示例中,参考图3和图5,底座22上设置支撑柱221,连接本体21可拆卸的设置在的支撑柱221上,折叠发热部1的壳体11远离支撑柱221的一侧设置底脚13,以维持折叠发热部1的平衡状态。本实施例的连接座2可以包括一个连接本体21或多个连接本体21。在一示例中(该示例未在图中示出),连接座2包括一个连接本体21,折叠发热部1与连接本体21相连,折叠发热部1以连接本体21为旋转中心打开或折叠。当包括多个折叠发热部1时,多个折叠发热部1均连接在同一个连接本体21上,多个折叠发热部1以同一个连接本体21为旋转中心打开或折叠。在另一示例中,参考图3和图5,当包括多个折叠发热部1时,连接座2包括多个连接本体21,多个连接本体21与多个折叠发热部1的壳体11对应。多个折叠发热部1分别连接在对应的连接本体21上,多个连接本体21可以是独立设置,也可以通过一连接件213连接成一整体结构,连接件213上设有控制开关214,控制开关214可以用于控制折叠式取暖器启停还可以用于取暖器的开启档位。
46.本实施例的第二凸起部与第二凹陷部的设置方式有多种,在一些实施例中(图中未示出),第二凹陷部包括由折叠发热部的壳体朝向连接本体凹陷形成的容置槽,第二凸起部包括由底座朝向连接本体延伸的支撑件;支撑件的远离底座的一端容置于容置槽中,支撑件能够在容置槽中绕第二枢转结构的轴线自转。
4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凹陷部包括由折叠发热部1的壳体11朝向连接本体21延伸的轴套42,第二凸起部被设置为支撑件41,支撑件41穿过轴套42,轴套42能够绕支撑件41转动;支撑件41的一端与连接本体21连接,支撑件41的另一端与底座22连接。支撑件41可以是独立于底座22设置,也可以与底座22为一体结构。
48.示例性的,参考图5,底座22包括底板222和设置在底板222上的支撑柱221,连接本体21设置在支撑柱221上。当连接座2包括多个连接本体21时,底座22上设置多个支撑柱221,多个支撑柱221与多个连接本体21对应。支撑件41为设置在支撑柱221上的插杆,插杆可以是与支撑柱221一体成型,例如插杆由支撑柱221远离底板222的一端向上延伸形成。插杆也可以独立于支撑柱221设置,例如插杆以卡接、插接、连接件连接、粘接或焊接等方式中的一种设置在支撑柱221远离底板222的一端。轴套42为折叠发热部1的壳体11朝向连接本体21延伸的套环,套环与插杆对应设置;套环可转动地套设在插杆上。
49.本实施例的连接本体21与底座22之间的固定方式可以是例如卡接、插接、连接件连接等方式中的一种。在一示例中,参考图5,支撑件41包括中空区域411,紧固件安装于中空区域411,紧固件贯穿支撑件41与连接本体21紧固连接。示例性的,紧固件为螺纹紧固件,凹腔211的底壁上设置与螺纹紧固件适配的螺纹孔212,螺纹紧固件设置于螺纹孔212内将连接本体21与底座22固定,螺纹紧固件可以是螺钉223。本实施例通过将连接本体21与底座22固定连接以提高连接本体21与底座22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50.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参考图5,本实施例包括以上实施例的全部内容,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连接本体21设置有安装部211,安装部211位于连接本体21靠近底座22的一端。安装部211可以是与连接本体21独立设置,例如是以焊接、卡接、插接或连接件连接等方式设置在连接本体21靠近底座22的一端。安装部211还可以与连接本体21一体设置,例如,参考图5,连接本体21靠近底座22的一端形成安装部211。安装部211设置有容置区域
213,在一示例中,参考图5,容置区域213由连接本体21靠近底座22的一端凹陷形成。支撑件41的与连接本体21相连的一端伸入容置区域213内,并与安装部211固定连接,从而实现支撑件41与连接本体21的装配可靠性。
51.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施方案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52.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折叠式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式取暖器包括连接座和多个发热部,多个所述发热部中包括至少一个折叠发热部;沿所述连接座的高度方向,所述连接座的两端分别通过枢转结构与所述折叠发热部的壳体转动连接,位于所述连接座的两端的所述枢转结构同轴设置;所述枢转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凸起部和凹陷部,所述折叠发热部的壳体和所述连接座两者之一设置所述凸起部,两者另一设置所述凹陷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式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连接座的高度方向,所述连接座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通过第一枢转结构与所述折叠发热部的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枢转结构包括第一凸起部和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设置于所述折叠发热部的壳体,所述第一凹陷部设置于所述连接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折叠式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包括由所述折叠发热部的壳体朝向所述连接座延伸的凸块,所述第一凹陷部包括凹槽,所述凹槽的开口朝向所述折叠发热部;装配状态下,所述凸块伸入至所述凹槽中,所述凸块能够绕所述第一枢转结构的轴线自转。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折叠式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与所述折叠发热部的壳体为一体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折叠式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部通过第二枢转结构与所述折叠发热部的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枢转结构包括第二凸起部和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设置于所述连接座,所述第二凹陷部设置于所述折叠发热部的壳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折叠式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包括连接本体和底座,所述第二凹陷部包括由所述折叠发热部的壳体朝向所述连接本体延伸的轴套,所述第二凸起部被设置为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穿过所述轴套,所述轴套能够绕所述支撑件转动;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本体连接,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折叠式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和所述连接本体通过紧固件紧固连接,所述支撑件包括中空区域,所述紧固件安装于所述中空区域;和/或,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底座为一体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折叠式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本体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置有容置区域,所述支撑件的与所述连接本体相连的一端伸入至所述容置区域中,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安装部固定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折叠式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包括连接本体和底座,所述第二凹陷部包括由所述折叠发热部的壳体朝向所述连接本体凹陷形成的容置槽,所述第二凸起部包括由所述底座朝向所述连接本体延伸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容置于所述容置槽中,所述支撑件能够在所述容置槽中绕所述第二枢转结构的轴线自转。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折叠式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发热部包括固定发热部,所述固定发热部与所述连接座固定连接;
或者,多个所述发热部均为所述折叠发热部,所述折叠发热部的数量为两个时,折叠状态下,两个所述折叠发热部相互平行。

技术总结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折叠式取暖器,属于取暖器技术领域,折叠式取暖器包括连接座和多个发热部,多个发热部中包括至少一个折叠发热部;沿连接座的高度方向,连接座的两端分别通过枢转结构与折叠发热部的壳体转动连接,位于连接座的两端的枢转结构同轴设置;枢转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凸起部和凹陷部,折叠发热部的壳体和连接座两者之一设置凸起部,两者另一设置凹陷部。本公开在连接座的两端分别通过枢转结构实现与折叠发热部的转动连接,从而实现了折叠发热部的打开和折叠。同时,本实施例的枢转结构采用相互配合的凸起部和凹陷部,使得折叠发热部与连接座的枢转方式更加简单,简化了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

祝克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30

技术公布日:

2022/12/20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0:21: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480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壳体   本体   取暖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