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能圈组件及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聚能圈组件及燃气灶。


背景技术:



2.燃气灶是家庭中常用的燃烧器。燃气灶产生的热能除了用于加热置于其上的锅具外,燃气灶周围的空气也会被加热。被加热的空气能够自由流动,从而将热量带走,大大的降低燃气灶的热效率。部分燃气灶会设置聚能圈,该聚能圈在火焰与外界空气直接形成物理阻隔,从而减少聚能圈的内侧面与火焰之间的空气向外流动,能够提高燃气灶的热效率。现有的聚能圈受限于结构本体的设置,从而无法将外部的助燃剂设置于结构内部以充分利用提升燃烧效率,同时受制于自身的结构也无法为助燃剂提供一个能够与燃烧器火焰充分接触并作用的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无法结合聚能圈的结构充分利用助燃剂提高燃烧效率、充分燃烧的缺陷,提供一种聚能圈组件及燃气灶。
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5.一种聚能圈组件,所述聚能圈组件包括隔热部件耐热部件和第一助燃剂,所述耐热部件设置于所述隔热部件的顶部,所述耐热部件的内部具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助燃剂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耐热部件的内侧开设有缝隙,所述缝隙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相连通。
6.在本方案中,通过在耐热部件的内部设置第一容纳腔,能够将第一助燃剂放置于第一容纳腔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将外部的助燃剂设置于结构内部的缺陷,可以充分提升燃烧效率;同时,耐热部件的内侧开设有缝隙的结构,使得第一助燃剂能够通过此缝隙直接接触燃烧器火焰,故通过此结构为第一助燃剂提供了一个能够与燃烧器火焰充分接触并作用的环境,保证了第一助燃剂与燃烧器火焰的初始燃烧的顺利完成,充分提高燃烧效率;最后,该结构设置简单,可操作性强,且助燃剂等材料易得,降低成本,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7.较佳地,所述耐热部件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助燃孔,若干个所述第一助燃孔均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相连通。
8.在本方案中,通过在耐热部件上开设若干个第一助燃孔,同时基于第一助燃孔与第一容纳腔相连通,使得第一助燃剂能够从原本被放置的第一容纳腔流通到第一助燃孔,从第一助燃孔中流出与燃烧器火焰进行第二次接触,完成第二次充分燃烧,再一次提升燃烧效率。
9.较佳地,所述耐热部件包括若干个耐热层,若干个所述耐热层沿高度方向堆叠设置,且任意相邻两个所述耐热层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一容纳腔,且任意相邻两个所述耐热层的内侧端部之间形成有所述缝隙。
10.在本方案中,通过沿高度方向将耐热部件设置为若干个耐热层,根据其结构特征使得整个聚能圈组件形成了数个第一容纳腔,故能够放置数个第一助燃剂,最大程度地为燃烧器火焰助燃,同时,任意相邻的两个耐热层的内侧端部之间均有缝隙,为任意一个第一助燃剂均提供了能够与燃烧器火焰充分接触的环境,保证助燃的顺利完成。
11.较佳地,所述聚能圈组件还包括第二助燃剂,所述耐热部件与所述隔热部件之间形成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助燃剂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
12.在本方案中,通过在耐热部件与隔热部件之间设置第二容纳腔,为第二助燃剂提供了一个放置的场所,第二助燃剂能够设置在第二容纳腔中以便起到助燃的作用。
13.较佳地,所述耐热部件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第二助燃孔,所述第二助燃孔与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相连通。
14.在本方案中,耐热部件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助燃孔,且第二助燃孔与第二容纳腔、第一容纳腔相连通,故第二助燃剂能够首先从第二容纳腔内流通穿过第二助燃孔,并进一步流通穿过第一助燃孔,最终与第一助燃剂共同与燃烧器火焰接触,完成助燃,在第一助燃剂的助燃的基础上进一步助燃,提高燃烧效率。
15.较佳地,所述聚能圈组件包括若干个上脚片,若干个所述上脚片设置于所述耐热部件的上方。
16.在本方案中,上脚片能够支撑其他物件,使得其他组件能够放置在聚能圈部件上进行加热,具有实用价值。
17.较佳地,所述聚能圈组件包括若干个下脚片,若干个所述下脚片设置于所述隔热部件的下方。
18.在本方案中,下脚片能够为聚能圈组件提供向上的支撑力,使得整个聚能圈组件得以被很好地放置。
19.一种燃气灶,所述燃气灶包括上述的聚能圈组件。
20.在本方案中,该燃气灶包括此聚能圈组件,结构简单易操作,能够充分利用助燃剂进行助燃,提高燃气灶整体的燃烧效率。
21.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22.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耐热部件的内部设置第一容纳腔,能够将第一助燃剂放置于第一容纳腔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将外部的助燃剂设置于结构内部的缺陷,可以充分提升燃烧效率;同时,耐热部件的内侧开设有缝隙的结构,使得第一助燃剂能够通过此缝隙直接接触燃烧器火焰,故通过此结构为第一助燃剂提供了一个能够与燃烧器火焰充分接触并作用的环境,保证了第一助燃剂与燃烧器火焰的初始燃烧的顺利完成,充分提高燃烧效率;最后,该结构设置简单,可操作性强,且助燃剂等材料易得,降低成本,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聚能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聚能圈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25.附图标记说明:
26.聚能圈组件1
27.耐热部件2
28.第一耐热层21
29.第一助燃孔211
30.第二耐热层22
31.第二助燃孔221
32.隔热部件3
33.第一容纳腔4
34.第一助燃剂41
35.第二容纳腔5
36.第二助燃剂51
37.上脚片6
38.下脚片7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该实施例范围之中。
40.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聚能圈组件1,如图1和图2所示,聚能圈组件1包括隔热部件3、耐热部件2和第一助燃剂41,耐热部件2设置于隔热部件3的顶部,耐热部件2的内部具有第一容纳腔4,第一助燃剂41设置于第一容纳腔4内,耐热部件2的内侧开设有缝隙,缝隙与第一容纳腔4相连通。通过在耐热部件2的内部设置第一容纳腔4,能够将第一助燃剂41放置于第一容纳腔4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将外部的助燃剂设置于结构内部的缺陷,可以充分提升燃烧效率;同时,耐热部件2的内侧开设有缝隙的结构,使得第一助燃剂41能够通过此缝隙直接接触燃烧器火焰,故通过此结构为第一助燃剂41提供了一个能够与燃烧器火焰充分接触并作用的环境,保证了第一助燃剂41与燃烧器火焰的初始燃烧的顺利完成,充分提高燃烧效率;最后,该结构设置简单,可操作性强,且助燃剂等材料易得,降低成本,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41.耐热部件2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助燃孔211,若干个第一助燃孔211均与第一容纳腔4相连通。通过在耐热部件2上开设若干个第一助燃孔211,同时基于第一助燃孔211与第一容纳腔4相连通,使得第一助燃剂41能够从原本被放置的第一容纳腔4流通到第一助燃孔211,从第一助燃孔211中流出与燃烧器火焰进行第二次接触,完成第二次充分燃烧,再一次提升燃烧效率。
42.具体地,若干个第一助燃孔211设置在耐热部件2的顶部,以使得第一助燃剂41能够从第一容纳腔4穿过第一助燃孔211向上燃烧,最终与燃烧器火焰接触,在燃烧器火焰到聚能圈组件1的外侧之前完成第二次充分燃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助燃孔211也可以设置在耐热部件2的侧面或者其他位置。
43.耐热部件2包括若干个耐热层,若干个耐热层沿高度方向堆叠设置,且任意相邻两个耐热层之间形成有第一容纳腔4,且任意相邻两个耐热层的内侧端部之间形成有缝隙。通过沿高度方向将耐热部件2设置为若干个耐热层,根据其结构特征使得整个聚能圈组件1形
成了数个第一容纳腔4,故能够放置数个第一助燃剂41,最大程度地为燃烧器火焰助燃,同时,任意相邻的两个耐热层的内侧端部之间均有缝隙,为任意一个第一助燃剂41均提供了能够与燃烧器火焰充分接触的环境,保证助燃的顺利完成。
44.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耐热部件2设置两个耐热层,分别为第一耐热层21与第二耐热层22,第一耐热层21设置在第二耐热层22的顶端,二者之间设置有第一容纳腔4,第一容纳腔4中放置有第一助燃剂41,第一耐热层21与第二耐热层22的内侧顶部之间形成有缝隙,第一助燃剂41能够通过缝隙与燃烧器火焰初始接触并助燃,第一助燃剂41穿过第一助燃孔211与燃烧器火焰进行第二次接触并助燃。
45.聚能圈组件1还包括第二助燃剂51,耐热部件2与隔热部件3之间形成有第二容纳腔5,第二助燃剂51设置于第二容纳腔5内。通过在耐热部件2与隔热部件3之间设置第二容纳腔5,为第二助燃剂51提供了一个放置的场所,第二助燃剂51能够设置在第二容纳腔5中以便起到助燃的作用。
46.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隔热部件3设置两个隔热层,两个隔热层的表面无通孔且之间形成空腔,该空腔能够将燃烧产生的热量一定程度上加以隔绝,提高隔热的效果。
47.耐热部件2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第二助燃孔221,第二助燃孔221与第二容纳腔5、第一容纳腔4相连通。耐热部件2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助燃孔221,且第二助燃孔221与第二容纳腔5、第一容纳腔4相连通,故第二助燃剂51能够首先从第二容纳腔5内流通穿过第二助燃孔221,并进一步流通穿过第一助燃孔211,最终与第一助燃剂41共同与燃烧器火焰接触,完成助燃,在第一助燃剂41的助燃的基础上进一步助燃,提高燃烧效率。
48.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助燃孔211位于第二助燃孔221的上端,保证了第二助燃剂51能够穿过第二助燃孔221,并进一步穿过第一助燃孔211最终和第一助燃剂41共同与燃烧器火焰接触,完成助燃。
49.聚能圈组件1包括若干个上脚片6,若干个上脚片6设置于耐热部件2的上方。上脚片6能够支撑其他物件,使得其他组件能够放置在聚能圈部件上进行加热,具有实用价值。
50.聚能圈组件1包括若干个下脚片7,若干个下脚片7设置于隔热部件3的下方。下脚片7能够为聚能圈组件1提供向上的支撑力,使得整个聚能圈组件1得以被很好地放置。
51.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燃气灶,燃气灶包括上述的聚能圈组件1。该燃气灶包括此聚能圈组件1,结构简单易操作,能够充分利用助燃剂进行助燃,提高燃气灶整体的燃烧效率。
52.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聚能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圈组件包括隔热部件、耐热部件和第一助燃剂,所述耐热部件设置于所述隔热部件的顶部,所述耐热部件的内部具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助燃剂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耐热部件的内侧开设有缝隙,所述缝隙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相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能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热部件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助燃孔,若干个所述第一助燃孔均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相连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能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热部件包括若干个耐热层,若干个所述耐热层沿高度方向堆叠设置,且任意相邻两个所述耐热层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一容纳腔,且任意相邻两个所述耐热层的内侧端部之间形成有所述缝隙。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能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圈组件还包括第二助燃剂,所述耐热部件与所述隔热部件之间形成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助燃剂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能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热部件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第二助燃孔,所述第二助燃孔与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相连通。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能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圈组件包括若干个上脚片,若干个所述上脚片设置于所述耐热部件的上方。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能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圈组件包括若干个下脚片,若干个所述下脚片设置于所述隔热部件的下方。8.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灶包括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聚能圈组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聚能圈组件及燃气灶,聚能圈组件包括隔热部件、耐热部件和第一助燃剂,耐热部件设置于隔热部件的顶部,耐热部件的内部具有第一容纳腔,第一助燃剂设置于第一容纳腔内,耐热部件的内侧开设有缝隙,缝隙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相连通。在耐热部件的内部设置第一容纳腔,将第一助燃剂放置于第一容纳腔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将外部的助燃剂设置于结构内部的缺陷,可以充分提升燃烧效率;缝隙的结构使得第一助燃剂能够通过此缝隙直接接触燃烧器火焰,第一助燃剂能够与燃烧器火焰充分接触并作用,保证了第一助燃剂与燃烧器火焰的初始燃烧的顺利完成;该结构设置简单,且助燃剂等材料易得,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

程永超 徐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28

技术公布日:

2022/12/20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06: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478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耐热   助燃   所述   部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