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青蛙的养殖方法[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1006729.X
(22)申请日 2017.10.25
(71)申请人 杨平
地址 419100 湖南省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
县芷江镇邓家坪村二组
(72)发明人 杨平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金蓄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44
代理人 孙巍
(51)Int.Cl.
A01K  67/0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青蛙养殖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青蛙的养殖方法,包括以
下步骤:(1)蛙池建造;(2)种蛙选择;(3)放养;
(4)饲养管理;(5)孵化;(6)养殖;(7)幼蛙的养
殖。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采用系统
的建立“回”字形一体化蛙池、种蛙选择、种蛙饲
喂、蝌蚪及幼蛙的独特的饲喂管理模式,尤其是
采用集蝌蚪池、幼蛙池和成蛙池于一体的一体化
蛙池以及选用经过多年驯化的且经过多代人工
配合饲料投喂的青蛙作为种蛙,并且在饲喂过程
中全程使用人工配合饲料的方式,从而大大提高
了青蛙的产量及养殖效率。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CN 109699571 A 2019.05.03
C N  109699571
A
1.一种青蛙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蛙池建造:在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位置较僻静且背风向阳的场所建造用于对不同成长阶段的青蛙进行养殖的“回”字形一体化蛙池;所述蛙池包括依次连接的池梗、食台、水沟和休息区;所述蛙池的面积为250-350平方米;所述食台宽2.0-3.0米;所述水沟宽1.5-
2.5米,水沟深60-70厘米;所述休息区宽3-5米;所述池梗的高度比所述休息区的高度高出33-35厘米;并且,所述休息区的上方设有用于幼蛙及成蛙防晒遮荫的遮荫装置;
(2)种蛙选择:选择全程采用人工配合饲料养殖、经过多年驯化、体表光滑、皮肤富有黏液、体质强壮且达到性成熟的个体作为种蛙;
(3)放养:种蛙放养前,采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蛙池进行消毒;在青蛙冬眠之前引进种蛙;在每年秋季投放蛙种,水温控制在15-25℃时进行投放,投放密度为每平方米投放8-10只体重为50-60克的种蛙;在种蛙投放之前,采用质量分数为3-5%的食盐水或者鳝宝益碘溶液对其进行浸泡消毒,以清除种蛙身上的病菌、病毒及寄生虫;
(4)饲养管理:投喂种蛙的饲料与引进种蛙的场家保持一致,且全程使用人工配合饲料进行投喂;种蛙每天投喂一次,每天下午太阳快落山时进行投喂,按照先少量,再逐步增加的方式进行投喂;
(5)孵化:种蛙进行产卵繁殖后,采集受精卵,并进行孵化,至孵化出蝌蚪;
(6)养殖:采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回”字形一体化蛙池的水沟进行清池消毒,再于上述水沟中投放肥料以培育水质,然后每隔5-7天再泼洒一次豆浆;其中,肥料的投放密度为每平方米水沟投放1.5-2.0kg肥料,豆浆的泼洒密度为每亩水沟泼洒1kg豆浆;将步骤(5)中制备出的蝌蚪投放于水沟中,投放密度为每平方米水沟投放150-180尾蝌蚪;蝌蚪孵化3天后开始投食,前7天投喂豆浆,7天后,开始加入少量人工配合饲料,当蝌蚪长大至黄豆大小后,全部采用人工配合饲料进行喂养;其中,蝌蚪每天的投食量按蝌蚪体重的3-5%进行投喂,分早、晚两次进行,早上9点投喂每天饲料总量的1/3,下午4点投喂每天饲料总量的2/3;当蝌蚪进入变态期时,将水沟中的水放到食台边缘,以便于蝌蚪进行水陆两栖生活;
(7)幼蛙的养殖:于“回”字形一体化蛙池的食台上投放人工配合饲料,以供幼蛙24小时内均能够进食,最终长成成蛙。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09699571 A
一种青蛙的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青蛙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青蛙,学名黑斑蛙,民间俗称“田鸡”,因其肉味鲜美,历来是我国人民喜食的美味佳肴;然而由于农田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加上多年的人工大量捕捉,现在野生青蛙数量逐年减少,部分地区甚至处于灭绝状态。为了保护生态平衡和满足青蛙的市场供应,人工养殖青蛙势在必行。
[0003]但是,由于青蛙在野外是以捕食活动的虫子为食,人工大量养殖很难满足其饵料供应,加上在较高养殖密度条件下,青蛙的自相残杀情况会比较突出,投喂活饵会激发其自相残杀的习性,导致养殖户大批量养殖的青蛙最终所剩无几。
[0004]最近,有养殖者提出利用本地比较丰富的蝇蛆养殖原料即猪粪和死鱼,并结合部分配合饲料作为青蛙的食物,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但是这种模式需要一定的条件作为支撑,比如比较充足的猪粪或死鱼以及比较成熟的蝇蛆养殖技术,并且这种模式采用大量蝇蛆与部分饲料投喂相结合的方式,青蛙间的自相残杀现象仍然很严重,并且青蛙长势缓慢,体格较小,无法实现青蛙的高产和高效益养殖。
[0005]并且,现有的青蛙蛙池一般都设有蝌蚪池、幼蛙池、育成蛙池、成蛙池等,分类设置这样的蛙池
是为了方便养殖者对不同阶段的青蛙或蝌蚪进行管理,但是使用多种蛙池就需要将不同规格的青蛙进行转池,但由于青蛙野生尚足,捕捞时蹦跳厉害,加上幼蛙体质尚差,皮肤幼嫩,每次转池都会导致大量青蛙出现死亡,大大降低了青蛙养殖的成活率。
发明内容
[0006]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青蛙的养殖方法。
[0007]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一种青蛙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1)蛙池建造:在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位置较僻静且背风向阳的场所建造用于对不同成长阶段的青蛙进行养殖的“回”字形一体化蛙池;所述蛙池包括依次连接的池梗、食台、水沟和休息区;所述蛙池的面积为250-350平方米;所述食台宽2.0-3.0米;所述水沟宽1.5-2.5米,水沟深60-70厘米;所述休息区宽3-5米;所述池梗的高度比所述休息区的高度高出33-35厘米;并且,所述休息区的上方设有用于幼蛙及成蛙防晒遮荫的遮荫装置;[0010](2)种蛙选择:选择全程采用人工配合饲料养殖、经过多年驯化、体表光滑、皮肤富有黏液、体质强壮且达到性成熟的个体作为种蛙;
[0011](3)放养:种蛙放养前,采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蛙池进行消毒;在青蛙冬眠之前引进种蛙;在每年
秋季投放蛙种,水温控制在15-25℃时进行投放,投放密度为每平方米投放8-10只体重为50-60克的种蛙;在种蛙投放之前,采用质量分数为3-5%的食盐水或者鳝宝益碘溶液对其进行浸泡消毒,以清除种蛙身上的病菌、病毒及寄生虫;
[0012](4)饲养管理:投喂种蛙的饲料与引进种蛙的场家保持一致,且全程使用人工配合饲料进行投喂;种蛙每天投喂一次,每天下午太阳快落山时进行投喂,按照先少量,再逐步增加的方式进行投喂;
[0013](5)孵化:种蛙进行产卵繁殖后,采集受精卵,并进行孵化,至孵化出蝌蚪;[0014](6)养殖:采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回”字形一体化蛙池的水沟进行清池消毒,再于上述水沟中投放肥料以培育水质,然后每隔5-7天再泼洒一次豆浆;其中,肥料的投放密度为每平方米水沟投放1.5-2.0kg肥料,豆浆的泼洒密度为每亩水沟泼洒1kg豆浆;将步骤(5)中制备出的蝌蚪投放于水沟中,投放密度为每平方米水沟投放150-180尾蝌蚪;蝌蚪孵化3天后开始投食,前7天投喂豆浆,7天后,开始加入少量人工配合饲料,当蝌蚪长大至黄豆大小后,全部采用人工配合饲料进行喂养;其中,蝌蚪每天的投食量按蝌蚪体重的3-5%进行投喂,分早、晚两次进行,早上9点投喂每天饲料总量的1/3,下午4点投喂每天饲料总量的2/ 3;当蝌蚪进入变态期时,将水沟中的水放到食台边缘,以便于蝌蚪进行水陆两栖生活;[0015](7)幼蛙的养殖:于“回”字形一体化蛙池的食台上投放人工配合饲料,以供幼蛙24小时内均能够进食,最终长成成蛙。
[00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采用系统的建立“回”字形一体化蛙池、种蛙选择、种蛙饲喂、蝌
蚪及幼蛙的独特的饲喂管理模式,尤其是采用集蝌蚪池、幼蛙池和成蛙池于一体的一体化蛙池以及选用经过多年驯化的且经过多代人工配合饲料投喂的青蛙作为种蛙,并且在饲喂过程中全程使用人工配合饲料的方式,从而大大提高了青蛙的产量及养殖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0018]实施例1
[0019]一种青蛙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0](1)蛙池建造:在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位置较僻静且背风向阳的场所建造用于对不同成长阶段的青蛙进行养殖的“回”字形一体化蛙池;所述蛙池包括依次连接的池梗、食台、水沟和休息区;所述蛙池的面积为250平方米;所述食台宽2.0米;所述水沟宽1.5米,水沟深60厘米;所述休息区宽3米;所述池梗的高度比所述休息区的高度高出33厘米;并且,所述休息区的上方设有用于幼蛙及成蛙防晒遮荫的遮荫装置;
[0021](2)种蛙选择:选择全程采用人工配合饲料养殖、经过多年驯化、体表光滑、皮肤富有黏液、体质
强壮且达到性成熟的个体作为种蛙;
[0022](3)放养:种蛙放养前,采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蛙池进行消毒;在青蛙冬眠之前引进种蛙;在每年秋季投放蛙种,水温控制在15℃时进行投放,投放密度为每平方米投放8只体重为50克的种蛙;在种蛙投放之前,采用质量分数为3%的食盐水或者鳝宝益碘溶液对其进行浸泡消毒,以清除种蛙身上的病菌、病毒及寄生虫;
[0023](4)饲养管理:投喂种蛙的饲料与引进种蛙的场家保持一致,且全程使用人工配合饲料进行投喂;种蛙每天投喂一次,每天下午太阳快落山时进行投喂,按照先少量,再逐步增加的方式进行投喂;
[0024](5)孵化:种蛙进行产卵繁殖后,采集受精卵,并进行孵化,至孵化出蝌蚪;[0025](6)养殖:采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回”字形一体化蛙池的水沟进行清池消毒,再于上述水沟中投放肥料以培育水质,然后每隔5天再泼洒一次豆浆;其中,肥料的投放密度为每平方米水沟投放1.5kg肥料,豆浆的泼洒密度为每亩水沟泼洒1kg豆浆;将步骤(5)中制备出的蝌蚪投放于水沟中,投放密度为每平方米水沟投放150尾蝌蚪;蝌蚪孵化3天后开始投食,前7天投喂豆浆,7天后,开始加入少量人工配合饲料,当蝌蚪长大至黄豆大小后,全部采用人工配合饲料进行喂养;其中,蝌蚪每天的投食量按蝌蚪体重的3-5%进行投喂,分早、晚两次进行,早上9点投喂每天饲料总量的1/3,下午4点投喂每天饲料总量的2/3;当蝌蚪进入变态期时,将水沟中的水放到食台边缘,以便于蝌蚪进行水陆两栖生活;
[0026](7)幼蛙的养殖:于“回”字形一体化蛙池的食台上投放人工配合饲料,以供幼蛙24小时内均能够进食,最终长成成蛙。
[0027]实施例2
[0028]一种青蛙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9](1)蛙池建造:在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位置较僻静且背风向阳的场所建造用于对不同成长阶段的青蛙进行养殖的“回”字形一体化蛙池;所述蛙池包括依次连接的池梗、食台、水沟和休息区;所述蛙池的面积为350平方米;所述食台宽3.0米;所述水沟宽2.5米,水沟深70厘米;所述休息区宽5米;所述池梗的高度比所述休息区的高度高出35厘米;并且,所述休息区的上方设有用于幼蛙及成蛙防晒遮荫的遮荫装置;
[0030](2)种蛙选择:选择全程采用人工配合饲料养殖、经过多年驯化、体表光滑、皮肤富有黏液、体质强壮且达到性成熟的个体作为种蛙;
[0031](3)放养:种蛙放养前,采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蛙池进行消毒;在青蛙冬眠之前引进种蛙;在每年秋季投放蛙种,水温控制在25℃时进行投放,投放密度为每平方米投放10只体重为60克的种蛙;在种蛙投放之前,采用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水或者鳝宝益碘溶液对其进行浸泡消毒,以清除种蛙身上的病菌、病毒及寄生虫;
[0032](4)饲养管理:投喂种蛙的饲料与引进种蛙的场家保持一致,且全程使用人工配合饲料进行投喂;种蛙每天投喂一次,每天下午太阳快落山时进行投喂,按照先少量,再逐步增加的方式进行投喂;
[0033](5)孵化:种蛙进行产卵繁殖后,采集受精卵,并进行孵化,至孵化出蝌蚪;[0034](6)养殖:采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回”字形一体化蛙池的水沟进行清池消毒,再于上述水沟中投放肥料以培育水质,然后每隔7天再泼洒一次豆浆;其中,肥料的投放密度为每平方米水沟投放2.0kg肥料,豆浆的泼洒密度为每亩水沟泼洒1kg豆浆;将步骤(5)中制备出的蝌蚪投放于水沟中,投放密度为每平方米水沟投放180尾蝌蚪;蝌蚪孵化3天后开始投食,前7天投喂豆浆,7天后,开始加入少量人工配合饲料,当蝌蚪长大至黄豆大小后,全部采用人工配合饲料进行喂养;其中,蝌蚪每天的投食量按蝌蚪体重的5%进行投喂,分早、晚两次进行,早上9点投喂每天饲料总量的1/3,下午4点投喂每天饲料总量的2/3;当蝌蚪进入变态期时,将水沟中的水放到食台边缘,以便于蝌蚪进行水陆两栖生活;
[0035](7)幼蛙的养殖:于“回”字形一体化蛙池的食台上投放人工配合饲料,以供幼蛙24小时内均能够进食,最终长成成蛙。
[0036]实施例3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01:14: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4780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青蛙   进行   养殖   饲料   种蛙   投放   人工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