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技术发展

膜技术发展概况
  19世纪30年代硝酸纤维素微滤膜商品化..
  1953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Reid等人最早提出反渗透海水淡化..
  196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洛布Loeb与素里拉简Sourirtajan发明了第一代高性能的非对称性醋酸纤维素膜;反反渗透RO首次用于海波及苦咸水淡化..
  1961年美国Hevens公司首选提出管式膜组件的制造方法..
  196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制造出用于苦咸水淡化的管式反渗透装置;生产能力为19m3/d..
  1970年开发成功高效芳香聚酰胺中空纤维反渗透膜;使RO膜性能进一步提高..超滤70年代进入工业化应用后发展迅速;已成为应用领域最广的技术..
  20世纪80年代后进入工业应用的膜 用渗透汽化进行醇类等恒沸物脱水;由于该过程的能耗仅为恒沸精馏的1/3-1/2;且不使用苯等挟带剂;在取代恒沸精馏及其它脱水技术具有很大的经济优势..
  20世纪90年代出现低压反渗透复合;为第三代RO膜;膜性能大幅度提高;为RO技术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德国GFT公司是率先开发成功唯一商品GFT膜的公司..90年代初向巴西、德、法、美、英等国出售了100多套生产装置;其中最大的年产4万吨无水乙醇的工业装置;建于法国..除此之外;用PV法进行水中少量有脱除及某些有机/有机混合物分离;例如水中微含氯有机物分离;MTBE/甲醇分离;近年也有中试规模的报导..
  目前;膜分离技术已在许多领域进行应用;例如;超纯水制造、锅炉水软化;食品、医药的浓缩;城市污水处理;化工废液中有用物质的回收..
反渗透膜的发展史
1748年 Nollet发现渗透现象;
1920年 Van't Hoff建立了稀溶液的完整理论;
1953年 发现醋酸纤维素类具有良好的半透性;
1960年 人类首次制成醋酸纤维素反渗透膜;
1970年 杜邦公司发明了芳香族聚酰胺中空纤维反渗透器;
1980年 全芳香族聚酰胺复合膜及其卷式元件问世;
1990年 中压、低压、及超低压高脱盐聚酰胺复合膜进入市场;从而为反渗透技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1998年 低污染膜研发成功;进一步扩大了反渗透的应用范围;
膜的种类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有机高分子化学的发展;出现了以高分子有机分离膜为代表的膜分离技术;它具有分离效率高;能耗低;操作简单等优点;取得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分离提纯的主要手段..根据分离精度和驱动力的不同;膜分离的种类可分为以下几种:
微滤
多孔膜、溶液的微滤、脱微粒子
压力差
水、溶剂和溶解物
悬浮物、细菌类、微粒子、大分子有机物
超滤
脱除溶液中的胶体、各类大分子
压力差
溶剂、离子和小分子
蛋白质、各类酶、细菌、病毒、胶体、微粒子
反渗透和纳滤
脱除溶液中的盐类及低分子物质
压力差
水和溶剂
无机盐、糖类、氨基酸、有机物等
透析
脱除溶液中的盐类及低分子物质
浓度差
离子、低分子物、酸、碱
无机盐、糖类、氨基酸、有机物等
电渗析
脱除溶液中的离子
电位差
离子
无机、有机离子
渗透气化
溶液中的低分子及溶剂间的分离
压力差、浓度差
蒸汽
液体、无机盐、乙醇溶液
气体分离
气体、气体与蒸汽分离
浓度差
透过气体
不易透过液体
  图中分别给出了按分离原理和按被分离物质的大小区分的分离膜种类;从中可以看出;除了透析膜主要用于医疗用途以外;几乎所有的分离膜技术均可应用于任何分离、提纯和浓缩领域..反渗透和纳滤作为主要的水及其它液体分离膜之一;在分离膜领域内占重要地位..
反渗透工作原理
  1. 渗透及渗透压
  渗透现象在自然界是常见的;比如将一根黄瓜放入盐水中;黄瓜就会因失水而变小..黄瓜中的水分子进入盐水溶液的过程就是渗透过程..如图1所示;如果用一个只有水分子才能透过的薄膜将一个水池隔断成两部分;在隔膜两边分别注入纯水和盐水到同一高度..过一段时间就可以发现纯水液面降低了;而盐水的液面升高了..我们把水分子透过这个隔膜迁移到盐水中的现象叫做渗透现象..盐水液面升高不是无止境的;到了一定高度就会达到一个平衡点..这时隔膜两端液面差所代表的压力被称为渗透压..渗透压的大小与盐水的浓度直接相关..
  2. 反渗透现象和反渗透净水技术
  在以上装置达到平衡后;如果在盐水端液面上施加一定压力;此时;水分子就会由盐水端向纯水
端迁移..液剂分子在压力作用下由稀溶液向浓溶液迁移的过程这一现象被称为反渗透现象.. 如果将盐水加入以上设施的一端;并在该端施加超过该盐水渗透压的压力;我们就可以在另一端得到纯水..这就是反渗透净水的原理..
  反渗透设施生产纯水的关键有两个;一是一个有选择性的膜;我们称之为半透膜;二是一定的压力.. 简单地说;反渗透半透膜上有众多的孔;这些孔的大小与水分子的大小相当;由于细菌、病毒、大部分有机污染物和水合离子均比水分子大得多;因此不能透过反渗透半透膜而与透过反渗透膜的水相分离.. 在水中众多种杂质中;溶解性盐类是最难清除的.因此;经常根据除盐率的高低来确定反渗透的净水效果.反渗透除盐率的高低主要决定于反渗透半透膜的选择性..目前;较高选择性的反渗透膜元件除盐率可以高达99.7%..
  3. 反渗透与离子交换的比较
反渗透优点:
* 连续运行;产品水水质稳定
* 无须用酸碱再生
* 不会因再生而停机
* 节省了反冲和清洗用水
* 以高产率产生超纯水产率可以高达95%
* 无再生污水;不须污水处理设施
* 无须酸碱储备和酸碱稀释运送设施
* 减小车间建筑面积
* 使用安全可靠;避免工人接触酸碱
* 减低运行及维修成本
* 安装简单、安装费用低廉
反渗透的弱点及解决方法
  反渗透设备的系统除盐率一般为98-99%.这样的除盐率在大部分情况下是可以满足要求的.在电子工业、超高压锅炉补给水、个别的制药行业对纯水的要求可能更高..此时单级反渗透设备就不能满足要求..以下方法则可以对反渗透水进行进一步纯化以达到要求:
1: 双级反渗透 将单级反渗透纯水再进行一次反渗透处理以提高纯水的纯度..
2: 反渗透与EDI结合 可以用较小的厂房;较低的运行费用产生超纯水..
3: 反渗透与离子交换结合 可以减小的厂房使用面积并降低低的运行费用..
衡量反渗透膜性能的主要指标
  1. 脱盐率和透盐率
  脱盐率――通过反渗透膜从系统进水中去除可溶性杂质浓度的百分比..
  透盐率――进水中可溶性杂质透过膜的百分比..
  脱盐率=1-产水含盐量/进水含盐量×100%
  透盐率=100%-脱盐率
  膜元件的脱盐率在其制造成形时就已确定;脱盐率的高低取决于膜元件表面超薄脱盐层的致密度;脱盐层越致密脱盐率越 高;同时产水量越低..反渗透对不同物质的脱除率主要由物质的结构和分子量决定;对高价离子及复杂单价离子的脱除率可以超 过99%;对单价离子如: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的脱除率稍低;但也超过了98%;对分子量大于100的有机物脱除率也可达到 98%;但对分子量小于100的有机物脱除率较低..
反渗透膜元件的典型脱盐率
  2. 产水量水通量
  产水量水通量――指反渗透系统的产能;即单位时间内透过膜水量;通常用吨/小时或加仑/天来表示..
  渗透流率――渗透流率也是表示反渗透膜元件产水量的重要指标..指单位膜面积上透过液的流率;通常用加仑每平方英尺每天GFD表示..过高的渗透流率将导致垂直于膜表面的水流速加快;加剧膜污染..
反渗透系统中膜元件的渗透流率
  3. 回收率
  回收率--指膜系统中给水转化成为产水或透过液的百分比..膜系统的回收率在设计时就已经确定;是基于预设的进水水质而定的..回收率通常希望最大化以便提高经济效益;但是应该以膜系统内不会因盐类等杂质的过饱和发生沉淀为它的极限值..
回收率=产水流量/进水流量×100%
反渗透系统的典型回收率
影响反渗透膜性能的因素
  1. 进水压力对反渗透膜的影响
  进水压力本身并不会影响盐透过量;但是进水压力升高使得驱动反渗透的净压力升高;使得产水量加大;同时盐透过量几乎不变;增加的产水量稀释了透过膜的盐分;降低了透盐率;提高脱盐率..当进水压力超过一定值时;由于过高的回收率;加大了浓差极化;又会导致盐透过量增加;抵
消了增加的产水量;使得脱盐率不再增加..如下图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4:48: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4733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分离   透过   盐水   反渗透膜   渗透   脱盐   压力   有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