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烘焙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茶叶烘焙设备。


背景技术:



2.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中公开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3.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其中重要的一个制作技艺环节为“烘焙”。武夷岩茶大红袍的烘焙历来采用木炭作为热源的传统手工烘焙模式,其目的在于烘干水分延长保存期限,完善做青工艺醇化茶汤(多酚类物质的热氧化、聚合反应),尽可能保留香气物质的基础上去除制作环节带来的杂味。传统手工烘焙技艺,即以砖石砌一圆形坑,坑中放置大量原木炭,点燃待木炭完全燃烧无烟后砸碎,夯实并上覆草木灰,通过草木灰的厚度控制空气流通以控制火力;之后再圆形坑上方用竹制焙笼盛放茶叶以进行长时间的茶叶烘焙精制。但存在完全通过人工经验判断控制烘焙温度的不稳定性以及大量的燃烧木炭浪费能源、破坏环境的问题。
4.武夷岩茶大红袍的烘焙工艺重点在于,需将茶叶加热到一定温度(100~120℃),并持续烘焙达10h左右(醇化茶汤主要为多酚类物质的热氧化,聚合等反应需要较长时间的反应来转化,并且需要茶叶中的游离水参与)。其工艺需求不同于整体茶行业的烘干情况(仅烘干水分利于保存),现有的茶叶烘干设备均是基于整体茶行业的需求研发,未兼顾茶汤的醇化功能。如茶叶电烤箱和茶叶烘干机等,虽然能迅速的烘干茶叶水分达到利于保存的效果;但由于水分快速散失(多酚类物质转化需要游离水参与并需要一定时间),又达不到茶汤的醇化效果,导致目前的这类设备仍然无法替代武夷岩茶传统的木炭烘焙工艺。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茶叶烘焙设备,该设备能够在尽量接近传统工艺烘焙效果,实现武夷岩茶大红袍烘焙的基础上,还避免了因大量燃烧木炭导致的环境破坏和能源浪费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茶叶烘焙设备,包括:底座、上壳体、加热器、散热壳、导热片和电源接口。其中:所述底座为上端口开口的壳体,其侧壁上具有进气孔。所述上壳体为筒体,其侧壁为通透结构,以便于及时散失从茶叶中烘出的水分,所述上壳体的内腔中具有多孔承载盘,该承载盘边缘固定在上壳体内壁上,用于承载茶叶。所述上壳体的下端口与底座的上端口对接后连接。所述加热器连接在底座的内腔中,用于加热空气传递热量。所述散热壳为设置在底座1中的倒扣锅形结构,其壁面为多孔结构,所述加热器加热底座中空气,热空气上升后透过承载盘对茶叶进行烘烤。所述导热片为环形的片状结构,其水平套接在散热壳的斜面外壁上,且沿该斜面外壁从下到上排列设置有若干块所述导热片,所述导热片的作用之一是吸收加热器产生的辐射热,避免辐射热直接加热上方的承载盘及茶叶。所述电源接口固定
在底座的侧壁上,且所述加热器与该电源接口连接,以便为加热器供电。
7.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的侧壁为多孔状或网状结构,或者所述上壳体为竹条编织的网状结构,以便于在烘焙茶叶时及时排出水分。
8.进一步地,所述承载盘为竹条编织的网状结构,用于盛放所需烘焙的茶叶以及便于热量的均匀传递。
9.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器包括电加热丝、电热棒等中的任意一种,通过采用电加热可有效避免因大量燃烧木炭而导致的环境破坏和能源浪费的问题。
10.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器,所述加热器、控制器、电源接口依次连接,以便通过所述控制器控制加热器的加热功率或温度。
11.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中具有定时装置,所述定时装置的调节按钮位于底座的外侧壁上,以便调节所述加热器的工作时间。
12.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散热壳和承载盘之间的温度检测装置,且该检测装置与控制器连接,且所述控制器上连接有显示器,以便监测散热壳中的温度并显示在显示器上,供烘焙人员查看。
13.进一步地,所述导热片包括圆环形、椭圆环形或方形环的片状结构。
14.进一步地,所述导热片的材质包括铝合金、不锈钢、镁合金等中的任一种。
15.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壳也可以为下端口开口的锥形筒结构。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的茶叶烘焙设备利用加热器加热空气,通过设置倒扣锅形网状结构的散热壳,再配合导热片,可以更加均匀地将热量传导到茶叶中的各部位,并通过导热片能有效的阻拦加热装置产生的辐射热传导,防止因辐射热的快速导热特性导致茶叶加热不均匀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仅通过热空气的自然上升缓慢加热茶叶及带走水分,满足了多酚类物质热转化需要一定时间和游离水参与的条件,尽量接近传统工艺的烘焙效果,在实现茶叶烘焙的同时达到了茶汤的醇化。
18.(2)本实用新型的茶叶烘焙设备在实现了武夷岩茶大红袍烘焙的基础上,还避免了因大量燃烧木炭导致的环境破坏和能源浪费的问题。因为按照武夷岩茶传统工艺烘焙茶叶,一公斤茶叶的烘焙一次约需燃烧木炭一公斤,结合武夷山茶叶生产数据年生产武夷岩茶2万吨,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茶叶烘焙设备后每年能减少原木炭的燃烧接近2万吨。
附图说明
19.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茶叶烘焙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茶叶烘焙设备的剖视图。
22.图3为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散热壳的俯视图。
24.图中标记分别代表:1-底座、101-进气孔、2-上壳体、201-承载盘、3-加热器、4-散热壳、5-导热片、6-电源接口、7-控制器、8-调节按钮、9-温度检测装置、10-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25.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实用新型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26.为了方便叙述,本实用新型中如果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需要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术语解释部分:本实用新型中的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为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茶叶烘焙设备进一步说明。
28.参考图1至图4,示例一种茶叶烘焙设备,包括:底座1、上壳体2、加热器3、散热壳4、导热片5和电源接口6。其中:
29.所述底座1为上端口开口的圆柱形壳体,其侧壁上具有进气孔101,以便于进行空气流通。所述上壳体2为筒体,其侧壁为网状结构,以便于及时散失从茶叶中烘出的水分。所述上壳体2的内腔中具有多孔承载盘201,该承载盘201边缘固定在所述上壳体2的内壁上,承载盘201的主要作用是承载茶叶,使茶叶能够被上升的热空气均匀加热。
30.所述上壳体2的下端口与底座1的上端口对接后连接为一体。应当理解的是,所述底座1还可以为椭圆柱或者方形壳体,其形状可以多种多样。所述上壳体2的侧壁为多孔状或网状结构,或者所述上壳体2为竹条编织的网状结构,以便于在烘焙时茶叶中水分及时从上壳体2的侧壁处散失,防止水汽在茶业内部积累。
31.所述加热器3连接在底座1的内腔中,用于加热空气传递热量。所述加热器3为电加热丝或电热棒等任意适合的电加热器件。所述电源接口6固定在底座1的外壁上,且所述加热器3与该电源接口6连接,以便为加热器3供电。通过采用电加热可有效避免因大量燃烧木炭而导致的环境破坏和能源浪费的问题,按照武夷岩茶传统工艺烘焙茶叶,一公斤茶叶的烘焙一次约需燃烧木炭一公斤,结合武夷山茶叶生产数据年生产武夷岩茶2万吨,采用本实施例的茶叶烘焙设备后每年能减少原木炭的燃烧接近2万吨。
32.所述散热壳4为设置在底座1中的倒扣锅形结构,所述散热壳4的边缘固定在底座1的内壁上,所述散热壳4的为多孔状或网状钢板或铝板等。所述加热器3加热底座1中的空气,热空气上升透过散热壳4和上壳体2中的承载盘201后对茶叶进行烘烤。所述茶叶放置在承载盘201上便于能够更好地铺开受热,便于均匀加热烘焙。
33.所述导热片5为环形的片状结构,其水平套接固定在散热壳4的斜面外壁上,且沿该斜面外壁从下到上排列设置有若干块所述导热片5。应当理解的是,所述导热片5还可以为片状的椭圆环形或方形环结构。所述导热片5的材质可以为铝合金、不锈钢或镁合金等金属材质。
34.使用时,通过所述电源接口6连接电源使加热器发热,加热器3加热底座1中的空气,热空气上升透过散热壳4和上壳体2中的承载盘201后对茶叶进行烘烤,由于水平设置的
导热片5有效的隔绝加热器3产生的辐射热传导,而是通过热空气自然上升加热茶叶的方式,从而可以使茶业中的水分慢慢烘出,使烘烤过程尽量接近传统工艺的烘焙效果,在实现茶叶烘焙的同时达到了茶汤的醇化。
35.参考图1,示例另一种茶叶烘焙设备,其和所述图1至图4所示的茶叶烘焙设备的区别在于:还包括控制器7,所述加热器3、控制器7、电源接口6依次连接,以便通过所述控制器7控制加热器3的加热功率或温度。在更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7中还具有定时装置,所述定时装置的调节按钮8位于底座1的外侧壁上,以便调节所述加热器3的工作时间,如加热温度在100~120℃之间,烘焙为10h左右,也可以根据具体工艺需要调节需要的加热温度和烘焙时间。另外,用于控制加热温度/功率、调节时间的控制器在电饭煲等家电上已广泛应用,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36.参考图2,示例另一种茶叶烘焙设备,其和所述图1至图4所示的茶叶烘焙设备的区别在于:还包括所述散热壳4和承载盘201之间的温度检测装置9,且该检测装置9与控制器7连接,且所述控制器7上连接有显示器10,以便监测散热壳4中的温度并显示在显示器10上,供烘焙人员查看,便于在发现温度不准确时及时进行调整。
37.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的内壁面上连接有隔热层,从而减小热量从底座1侧壁上的散失。
38.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茶叶烘焙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上壳体、加热器、散热壳、导热片和电源接口;其中:所述底座为上端口开口的壳体,其侧壁上具有进气孔;所述上壳体为筒体,其侧壁为通透结构;所述上壳体的内腔中具有多孔承载盘,该承载盘边缘固定在上壳体内壁上;所述上壳体的下端口与底座的上端口对接后连接;所述加热器连接在底座的内腔中;所述散热壳为设置在底座中的倒扣锅形结构,其壁面为多孔结构;所述导热片为环形的片状结构,其水平套接在散热壳的斜面外壁上,且沿该斜面外壁从下到上排列设置有若干块所述导热片;所述电源接口固定在底座的侧壁上,且所述加热器与该电源接口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烘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的侧壁为多孔状或网状结构,或者所述上壳体为竹条编织的网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烘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内壁面上连接有隔热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烘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包括电加热丝、电热棒中的任意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烘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片包括圆环形、椭圆环形或方形环的片状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烘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片的材质包括铝合金、不锈钢、镁合金中的任一种。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茶叶烘焙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加热器、控制器、电源接口依次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茶叶烘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中具有定时装置,所述定时装置的调节按钮位于底座的外侧壁上。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茶叶烘焙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得到散热壳和承载盘之间的温度检测装置,且该检测装置与控制器连接,且所述控制器上连接有显示器。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茶叶烘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壳为下端口开口的锥形筒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茶叶烘焙设备,包括:底座、上壳体、加热器、散热壳、导热片和电源接口。所述底座为上端口开口的壳体,其侧壁上具有进气孔;所述上壳体为筒体,其侧壁为通透结构;所述上壳体的内腔中具有多孔承载盘,该承载盘边缘固定在上壳体内壁上。所述上壳体的下端口与底座的上端口对接后连接。所述加热器连接在底座的内腔中;所述散热壳为设置在底座中的多孔倒扣锅形结构,环形的所述导热片水平套在散热壳的斜面外壁上。所述电源接口固定在底座侧壁上,所述加热器与该电源接口连接。所述的茶叶烘焙设备能够实现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工艺烘焙的基础上,通过电控设备有效的减少人力,还避免了因大量燃烧木炭导致的环境破坏和能源浪费的问题。能源浪费的问题。能源浪费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郭启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郭启荣

技术研发日:

2022.08.10

技术公布日:

2022/11/24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1:25: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470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茶叶   壳体   底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