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作连队的村庄(外一篇)

西部头题·新疆散文
唤作连队的村庄
(外一篇)蒋晓华
在中国,在新疆,有一种村庄,唤作连队。这种村庄,种地的不叫做农民,叫做军垦战士。管理人员也不叫做村长或是村委会主任、村支书,叫做连长、指导员。
这种村庄,居民点布局合理,大方实用。通连道路、连队内部道路四通八达,均已硬化。渠系配套,以往是“干支斗农毛”,如今推进农业现代化,搞节水农业,喷灌、滴灌技术逐步普及,毛渠即将成为历史。耕地叫做条田,管理一个条田叫做条田长,边成线角成方,整齐得像是小学生使用的方格本。整个居民点,所有的条田都掩映在林带之中。在新疆,维吾尔族同胞以喜植树著称,这种叫做军垦战士的村民,植起树来毫不逊。
我从小在这种村庄里生长。人们都穿着没
有领章帽徽的黄军装下地干活儿,现在多半改穿迷彩服了。以前多是种玉米、高粱,也种苜蓿、莫合烟,现在则是种棉花、水稻、葡萄、薰衣草这些高产值作物了。我们先是住在“老营房”,后来又搬到“新营房”、“新房子”。先是住“地窝子”,后来是干打垒、土木结构、砖木结构、砖混结构,如果现在还住在那里,该是搬上“小二楼”了。我在想,等退休了,一定在村庄里买套房子,每年都回去住些时候。
我的脑海里装满了村庄的记忆。
我曾经生活过十多年的村庄,叫做八连,隶属新疆兵团农四师六十五团,距团部二十八公里,位于霍城县芦草沟镇境内,是一块“飞地”,四周都是芦草沟镇管辖的村组,一对比,便显示出鲜明的兵团特。从312国道拐进去
056
All Rights Reserved.
三公里,便到了连队。把守村口的是马号,当时有马车班,马车班班长和马车驾驶员在连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手挥马鞭和手握方向盘也差不了多少。连队有哪几匹好马,我们都知道,我还在马槽里睡过午觉呢。再往里走,左边是一片整整齐齐的营区,共有四排,叫做“新房子”,这是当时连队最好的住房,尽管也是土木结构的。每家每户都只有一到两间房子,前面是自己搭建的柴火棚,既放柴火也用来做饭,其实就是厨房兼库房。右边是连队的果园,夏利蒙、秋利蒙、海棠果、大冬果子什么都有,是当年最吸引我们的地方。
再前面,左边就是洋灰场了。小时候,我们都是把水泥叫做洋灰的。洋灰场是连队的晒场,晒麦子晒包谷,也晒过“一百号”。“一百号”其实就是,不过当时我们不知道,1970年代,八连种过好几年,后来消失了,来无影去无踪。晒场前有一溜平房,有连队办公室、医务室、酱油醋作坊、“八连大曲”销售部。“八连大曲”是连队自己生产的白酒,覆盖整个芦草沟公社和果子沟牧场,味道好极了。连队副业排
专门有个烧酒班,酱油醋当然也是副业排的专利。平房隔着晒场相对着的,是一排高大的仓库。这仓库,只有麦子这种金贵的粮食才有资格享用。六月里,麦子成熟了,用“康拜因”(联合收割机)把它们收割下来,自动装到二十八匹马力或四十五匹马力或五十五匹马力的轮式拖拉机的拖斗里,拉到洋灰场上卸下。然后是扬场。用木锨铲起麦子扬向空中,划一道美丽的弧线,根据比重不同,风便把混在麦粒里的杂屑吹向一边,用大扫帚轻轻扫去,留在中间的就是干干净净的麦粒了。把麦子扬干净,得晒上好几天,水分不达标仓库保管员是不收的,霉烂了他得负责任。那时的连队保管员人人都是“红管家”,我们八连的马金山叔叔当然
也是,他是回族,大女儿马新英和我是同班同学,长得很漂亮。晒场上得准备好多大帆布,麦子晾晒期间如果遇上下雨天,它们就派上用场了。麦子入场是青壮年男人干的活儿,百八十公斤重的麻袋扛在肩上,压在背上,那滋味可不好受。入库的麦子堆高了,门上得挡板子,再装麦子就得搭架子了,人背着沉重的麻袋在高高搭起的木板上行进,那惊险程度,不亚于现在的阿迪力走钢丝。1975年我看了一部叫做《艳阳天》的故事片,里面就有这样的场景,一号男主角萧长春扛着装满麦子的麻袋“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大仓库后面还有一个院子,没有硬化,堆一些没有麦子金贵的东西。也有一个仓库,是一排上面有顶前面敞开的大棚子,像是后来我在团场盖的房子没有封闭的廊檐,里面用来存放玉米,也存放尿素。那玉米棒子都是一排排摞起来摆放得整整齐齐的,连队人做什么事都井井有条、一丝不苟。冬天玉米垛里时常有一些黄鼠狼出没,当然更有老鼠,我们经常逗它们玩,它们也逗我们。如同鲁迅先生的百草园,这里也是我们童年、少年时期的乐园。
右边是机务排的院子。八连从事大田劳动的有一排、二排、三排。排以下有班,大田班,能当个大田班长是很不容易的,既得是好庄稼把式,更得有军事化管理才能。还有机务排、副业排、浇水班、基建班、马号班、铁工房、木工房等,都是连队的“特种兵”。机务排车库里停放着轮式拖拉机和链轨拖拉机。链轨车我们都叫“东方红”,七十五匹马力,用来犁地,很厉害的。1974年以后,团场有了高中毕业生,全都分配到农业连队劳动锻炼,先是集中在青年班,像是正规军里的新兵连,然后流向连队的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当时被认为最好的工作就是当老师、上机务。连队有简校,十几位老
西部头题
057
All Rights Reserved.
师,二百多名学生,我就是连队首届初中毕业生。上机务也有区别,轮胎车方向盘的比链轨车方向盘的地位高。机务排的院子里还摆放着不少农机具,播种机呀脱粒机呀,犁耙播什么的,耕地播种田管收获机械,样样齐全。铁工房和木工房也在机务排的院子里,八连的铁工苏农叔叔坎土曼、鸭嘴锄什么的都
会打,马掌更不在话下,我还帮他拉过风箱呢。木工房里有两位师傅,一位姓王,人称王木匠,另一位姓朱,是我的同学朱良忠的父亲。我们连队简校的桌凳差不多都是木工房做的,我也去帮过忙,锯子、刨子、凿子、墨斗多少也都会使用。连队生活使我们向文武全才的目标迈进。
再往前走,就到了“新营房”。这是连队的主营区,我家就住在这一片区域。整个就是一个正方形的大院,四周都是营房,都是职工住宅,门一律朝向院内。大院内还有四排平房,也是小家户的住房。还有一个篮球场,竖着两个
独木杆子,上面钉上一块长方形木板,安上有一个铁环的篮球架。还有一片空旷的场地,是用来放电影的,幕布在两根木杆子间一挂就能带来一顿文化大餐。后来团部赶着小马车来的放映员不带幕布了,直接就在一面粉刷白了的山墙上放,效果也不赖。还有伙房,也叫食堂,和连队俱乐部盖在一起,可以用牛皮纸印的饭票去打饭。连队的一排集体宿舍也在伙房附近,便于单身汉们就餐,叫做
“大班房子”。伙房背后有个大水坑,水是从大河坝里引过来的,全连人都在这里挑水吃。旁边还有一个大菜窖,里面的大水缸里腌着咸菜,冬天里还储藏着不少土豆、萝卜和白菜。
在新营房与大河坝之间,还有一大片连队的菜园。夏秋时节,连队的大喇叭隔三差五通知大家伙去买菜。买菜当然得提着菜篮子(也叫筐子)去。菜篮子都是用柳树条和榆树条编
的,柳树条编得美观,榆树条编得结实。八连筐子、背篓编得最好的是从四川来支边的董加润叔叔,至今我家还有他留下的手工艺品。大河坝也叫果子沟河,是八连和附近芦草沟公社、果子沟牧场的生命河,人畜饮水、灌溉用水全靠它了。过了大河坝,是“老营房”,连队1950年代曾驻扎在那里,后来搬迁,这里就衰败了。我小时候,这里还有一个连队的鸡场,王德贤叔叔、王兰香阿姨全家坚守在那里,门前拴有一条大黄狗,用来对付心怀不轨的家伙。那时鸡蛋奇缺,买鸡蛋得连长、指导员批条子,仅有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老营房”挨着旱田山,这里是旱龟在中国唯一的栖息地。旱龟学名叫做四爪陆龟,我们小时都吃过,现在濒临灭绝,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之建立了保护区。旱田山上曾有几千亩旱田属于八连,后来都支援给地方了。八连目前还有五千多亩耕地,地块和条田还叫做当年的名称,“二百八”、“中草地”、“死人坑”……承载着永恒的记忆。
据说当年之所以在这里摆放一个连队,是为了把守战略要地果子沟,现在也应该算是一枚备用的棋子吧。这个连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军五师十三团三营八连,八连的名称始终未变。五师从前叫做八路军三五九旅,大名鼎鼎。当年的老战士多为陕西籍、甘肃籍,后来增加了湖北籍、山东籍、四川籍、湖南籍、河南籍、江苏籍、山西籍的,1960年代初共和国三年困难时期,不少甘肃、宁夏的回族众自愿支边,成为八连的军垦战士,渐渐在连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八连话其实就是陕甘方言在伊犁、在芦草沟的本土化,我现在和八连老乡相聚,还是用八连话交流,亲切无比。多个民族、多个省籍的同胞在八连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连队文化,包容、豁达、开放。我们都是这种多元奶茶文化的直接受益者。
058
All Rights Reserved.
在新疆一百六十六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像漫天的繁星,散金碎银般洒落着上千个八连这样的连队、八连这样的村庄,像一白杨树,像一片片胡杨林,守卫着边疆,守护着瀚海绿洲。它们既是连队,有基干民兵,坚持训练,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是“维护稳定排头兵”;又是村庄,实现农业现代化,引领新疆农业的发展方向,是“经济建设突击手”,和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三山两盆”融为一体,把根深深扎在这里,孕育着连队文化、团场文化、兵团文化,连接着屯垦戍边事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小院涅般木
人到中年的时候,我在一个小院里,呆过四个年头。
这个小院,是个闹中取静的所在。小院外是个大院,是一个大单位的权力中枢,每天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各人等,往来不绝。而这一切与小院无关。小院掩映在大院根深叶茂的树木之中,寄寓在大院葳蕤的绿草深处,是一个距闹热甚远修身养性的去处。
我每天在这里按时上班,清水一杯,书卷若干,电脑一台,开始一整天的工作。我的任务是神交过去的
人和事。那些日子,我读了前几十年加起来也没有那么多的书籍,写了前几十年加起来也没有那么多的文字。
读累了,写累了,我就起身,在房间里走走。房间是三室一厅,原是住宅,现在成了我的安身立命之处。我把房间的功能做了调整,有书库,有资料室,有写作间,当然,也不能免俗地用几个旧沙发和一个旧茶几布置了一间会客室。我把这些都收拾得井井有条,整整齐齐,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赏心悦目。在这里,我想构筑起自己充实的精神世界。
我出来巡视我的小院。小院不大,内容却丰富,长有三棵树。一棵是杏树,每年春天都开满粉红的杏花,煞是鲜艳,只是往往遭遇伊犁河谷可恶的倒春寒,冻死不少,结果也就有限,不过这也尽够我打牙祭了。杏子成熟的时候,我会“老夫聊发少年狂”,爬上树去,大快朵颐。当然还会与小院以外大院以内的朋友分享。这棵老杏树很有些历史了,是曾经在小院里居住过的一位名叫万忠的新四军老战士亲手种植的。老人家早已过世了,他的儿子当然还在。这位叫万京平的机关生活服务中心职工是我的朋友,父亲生前没有给他开半点儿后门,他却对父亲孝心不泯,不时地到这个小院来看看,瞧瞧。当然,每年也在清明后的日子,爬上这棵父亲的杏树,摘几个橙黄的结晶。一棵是李树,树冠最小,占地不大,结果也不多。我最喜欢的是长在院门左侧的那棵苹果梨。春天时它并不起眼,开放的小白花也难以同五彩缤纷的杏花、李花争艳;夏天它结出小小的苹果梨,也是其貌不扬。它的美要到深秋季节才能真正展示出来。我来到小院的第一年的深秋,大约是十月底了,有一天我上班推开院门,一树金黄顿时使我晕眩!
那金灿灿的苹果梨树叶呀,昨天我怎么没有看见呢?仿佛一夜之间辉煌如此。我赶忙来相机,前拍后拍,左拍右拍,正拍侧拍,上拍下拍,喜不尽,爱不够,最后,把渺小的自己也溶进这一份灿烂里。我在十月的北京专程去爬过香山,登上过香炉峰,观赏过红叶,的确是够漂亮的,全国人民的审美水准当然不差,但是我想客观公正地说,小院里的那树苹果梨叶的美丽指数无与伦比!香山红叶漫山遍野,以规模取胜,我的苹果梨叶单打独斗,单项称雄。这棵苹果梨结出的果实果形不大,但口
西部头题
059
All Rights Reserved.
感很好,它把外形的美都让给了叶子,独自经营内在品质。
小院里还有两架葡萄,都是老品种,“马”之类,口味纯正。在“红地球”等洋玩意新鲜了一阵子之后,
我的新疆朋友还是把更多的爱还原给了和我们一起土生土长的吐鲁番系列。“轻些走/‘玫瑰紫’刚刚吃醉酒/且留神/小心‘马’蹭身油。”诗人张志民的《秋到葡萄沟》是我们永远的美味佳肴。这两架葡萄种植在院门通往屋门的甬道两侧,甬道上方也搭着架子,一到夏秋时节,翠绿的葡萄藤叶便不断向上伸展,开拓生存空间,爬满了架子,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绿走廊。我便搬出椅子,在生命的原浸染下,惬意地阅读,灵感顿生,急忙回屋,劈里啪啦和键盘亲热,于是思想又结出若干硕果,发散出葡萄的芬芳。真正的美都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啊!每年成熟的葡萄我吃得不多,麻雀们对美的追求比我为甚,它们比我捷
足先登。还有小松鼠,拖着长长的漂亮尾巴经常在院墙外的松树上窥探我的动向,我怀疑这小家伙也参与了
“分赃”,不然它何以好几次看见我就跑,摇摇晃晃显示出喝醉葡萄酒的模样呢?还有大院里的小朋友,都是些会的动物,小眼睛都是很锐利小鼻子都是很敏感小嘴巴都是很馋的,这些小精灵在一起合谋,美味的葡萄的结局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不过我很满足,我觉得我收获的比它们要多。
小院的世界丰富多彩。我给心爱的果树浇水、施肥,请已退休的园林专家段世鹏来给它们剪枝、疏花疏果。入冬前,我把葡萄藤都放下
来埋好,开春后再把它释放出来,请机关生活服务中心的维吾尔族师傅库尔班给它打药以防虫害。我还
在小院的边边角角洒了许多地雷花等各种花卉的种子,让它们开满我的世界。我还喜欢做的一件事是清除杂草,省得这些家伙争水争肥,抢夺我的朋友们的生活空间。
我像清除小院里的杂草一样清除着我心灵的杂草。我从来没有像在小院里生活的这几年一样认真梳理过自己。是的,从前我似乎“风光”过,在一个重要的部门一个重要的岗位,天天
“星星跟着月亮走”,误以为自己也能发多大的光,在小院里的这几年才省悟到自个并不是一个发光体,“头重脚轻根底浅”,“嘴尖皮厚腹中空”。这世界,不属于自己的迟早都会离去,最后剩下的,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我的身体也许走不远,但我的心灵却可以摆脱羁绊,尽可能走得远一些。小院大世界,我用“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大自然的甘露,小院里的一草一木来滋补不大健康的躯体。我用古往今来的贤者的教诲滋养我的灵魂,从外到内,由表及里。我在“人”字的珠穆朗玛峰前开始攀登,我知道,我永远也不可能登顶,但要把我的旗帜,插上海拔尽可能高的登山营地。
经典影片《地道战》里,高家庄的民兵队长高传宝学习了同志的《论持久战》,推开屋门,看到了
“太阳出来照四方”。小院四年,我读完了人生大学的本科,打开心灵之窗,也开始看见了太阳。
责编:柴燕
060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6:41: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4665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连队   八连   叫做   还有   小院   村庄   文化   没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