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肩垫制备方法及肩垫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服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肩垫制备方法及肩垫。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的肩垫有以下三种,且三种肩垫制作方式各不同,具体如下:
3.1、采用一层挖棉和一层面料包裹海绵形成,肩垫的周边需要车缝线迹处理,外观不整洁不干净,且海绵和面料之间松动造成不平服;
4.2、将布料直接缝制在肩垫平面海绵上,外观线迹明显不干净且没有随肩型形状,制作时需要将肩垫平面海绵裁切成所需形状,再将布料和海绵缝制,不仅操作麻烦效率低,且无法没有随肩型形状;
5.3、两层面料中间夹一层海绵,海绵具有弧度和厚度,制作时需要将海绵裁切成所需形状,再将布料和海绵缝制,因海绵具有弧度和厚度,不易反包,直接漏棉处理且线迹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肩垫制备方法及肩垫。
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
8.一种肩垫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9.s1、准备复合面料、第一削棉板、第二削棉板,所述复合面料包括相粘合的面料层与绵层;
10.s2、将所述第一削棉板、第二削棉板粘接于所述面料层与所述绵层之间,使所述第一削棉板与所述第二削棉板并排放置,且所述第一削棉板与所述第二削棉板之间保持间隙,再将所述复合面料沿间隙处对折使所述第一削棉板、第二削棉板上下相对设置并相粘接,得到裁片;
11.s3、将对折后的裁片移送至成型模具上进行热压定型;
12.s4、将定型好之后的裁片的边沿进行冲切,得到肩垫。
13.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第一削棉板与所述第二削棉板均包括上表面、下表面、竖直面与环形面,所述上表面与下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竖直面与环形面连接且所述竖直面与环形面均连接在所述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
14.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第一削棉板与所述第二削棉板的厚度自所述竖直面向所述环形面远离所述竖直面的一端逐渐缩小。
15.优选地,步骤s3中,热压定型的温度为180-200℃,热压定型的时间为180-200s。
16.优选地,步骤s3中,所述成型模具包括凸模、凹模和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所述凸模、所述凹模的同一侧;
17.所述凸模为中心对称结构,所述凸模的上侧面呈凸起弧形,所述凸起弧形向上凸出,所述凸模的上侧面沿中心线设有左端部和右端部,该左端部靠近所述挡板,该右端部远
离所述挡板,所述凸模的上侧面自其左端部至右端部向远离所述挡板方向倾斜向上延伸;
18.所述凹模上开设有与所述凸模相匹配的凹槽,所述凹槽沿中心线设置有左端部和右端部,所述凹槽自其左端部至右端部向远离所述挡板方向倾斜向上延伸;
19.所述凸模的上侧面的左端部和右端部连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所述凹模的凹槽的左端部和右端部连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20.优选地,所述凹模为中心对称结构,所述凹模的左侧面与所述凸模的左侧面位于同一竖直面,在使用状态下,所述挡板可与所述凹模的左侧面、所述凸模的左侧面均相抵。
21.优选地,步骤s2中,所述第一削棉板、第二削棉板对折后形成上层面、对折面、下层面,所述上层面位于所述下层面上方,所述对折面连接所述上层面与所述下层面;步骤s3中,将所述第一削棉板、第二削棉板的对折面对应挡板,所述上层面、下层面分别对应所述凹模的凹槽、所述凸模。
22.优选地,步骤s4中,通过超音波冲切机构将定型好之后的裁片的边沿进行冲切,得到肩垫。
23.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复合面料包括相粘合的面料层与绵层,所述面料层选自锦氨经编面料、佳积布或鸟眼布;所述绵层选自海绵或纤维绵;所述第一削棉板、第二削棉板均为绵材料。
24.本发明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
25.一种由所述的肩垫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肩垫。
26.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提供的肩垫制备方法,保证模压后的肩垫产品不漏棉,且肩垫无痕表面光洁;制作肩垫产品效率高,并可精确制备得到所需形状的肩垫;肩垫与人体肩型吻合,穿着舒适,经久耐用,水洗保型性好。
附图说明
27.附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成型模具的第一视角的整体结构图;
28.附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成型模具的第二视角的整体结构图;
29.附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成型模具的整体结构图(无挡板);
30.附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成型模具的凸模的结构图(无挡板);
31.附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成型模具的凸模的第一视角的结构图;
32.附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成型模具的凸模的第二视角的结构图;
33.附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成型模具的凹模的第一视角的结构图;
34.附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成型模具的凹模的第二视角的结构图(无挡板);
35.附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成型模具的凹模的第三视角的结构图;
36.附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肩垫的第一视角的结构图;
37.附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肩垫的第二视角的结构图;
38.附图12为本发明提供的肩垫的第三视角的结构图;
39.附图13为本发明提供的肩垫的第四视角的结构图;
40.附图14为本发明提供的肩垫的俯视图;
41.附图15为本发明提供的肩垫的侧视图;
42.附图16为本发明提供的肩垫的第五视角的结构图;
43.附图17为本发明提供的超音波冲切机构的结构图;
44.附图18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削棉板、第二削棉板的俯视图;
45.附图19为本发明提供的复合面料的结构图。
46.以上附图中:
47.1-凸模,11-上侧面,111-第一弧形侧边,112-第二弧形侧边12-左侧面,13-右侧面,14-下侧面,15-下定位斜面,16-延伸面,2-凹模,21-上侧面,22-左侧面,23-右侧面,24-下侧面,241-第一弧形侧边,242-第二弧形侧边,25-上定位斜面,3-挡板,4-复合面料,5-第一削棉板、第二削棉板,6-超音波冲切头,7-肩垫,71-上表面,72-下表面,73-侧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48.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49.一种肩垫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50.s1、准备复合面料、第一削棉板、第二削棉板,复合面料包括相粘合的面料层与绵层,
51.s2、将第一削棉板、第二削棉板粘接于面料层与绵层之间,使第一削棉板与第二削棉板并排放置(位于同一平面),第一削棉板与第二削棉板左右相对且两者之间保持间隙,再将复合面料沿间隙处对折使第一削棉板、第二削棉板上下相对设置并相粘接,得到裁片,其中对折后裁片具有对折面、上层面(肩舌上部)、下层面(肩舌下部);
52.s3、将对折后的裁片移送至成型模具上进行热压定型;
53.s4、将定型好之后的裁片的边沿进行冲切,得到肩垫。
54.步骤s1中,第一削棉板与第二削棉板具有多种结构,比如,参见图18,第一削棉板与第二削棉板均包括上表面、下表面、竖直面与环形面,上表面与下表面相对设置,竖直面与环形面连接且两者连接在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
55.相应地,步骤s2中,将第一削棉板、第二削棉板粘接于面料层与绵层之间时,使第一削棉板与第二削棉板的竖直面左右相对且两者之间保持间隙(参见图19中k所指),再将复合面料沿间隙处对折使两者的上表面上下相对设置并相粘接(第一削棉板位于第二削棉板上方或第二削棉板位于第一削棉板上方,两个削棉板的上表面相贴合),得到裁片;
56.进一步地,参见图18,第一削棉板与第二削棉板的厚度均匀,或者第一削棉板、第二削棉板的环形面为弧形面,第一削棉板与第二削棉板的厚度自竖直面向环形面远离竖直面的一端逐渐缩小,使得经过成型模具模压后的肩垫在中心线方向上肩垫7的厚度自左肩端向右肩端方向逐渐减小。
57.步骤s2中,第一削棉板、第二削棉板对折后形成上层面、对折面、下层面,上层面位于下层面上方,对折面连接上层面与下层面;步骤s2中,复合面料的绵层对应第一削棉板、第二削棉板的部分喷胶,将复合面料沿间隙处对折使第一削棉板、第二削棉板上下相对并更好粘接在一起。
58.步骤s1中,复合面料包括相粘合的面料层与绵层,面料层选自锦氨经编面料、佳积布或鸟眼布;面料层选自锦氨经编面料、佳积布或鸟眼布,这三种面料均为常规面料,均具有弹性,锦氨面料分为经纬编两种,相对来说经编弹性更好,氨纶含量更高,锦纶面料的最
大特点就是结实耐磨,弹性优良,手感滑爽,强度高,还耐磨,吸湿;鸟眼布为涤纶类纬编网眼布,成分为100%涤纶。佳积布属于一种针织面料(针织机织布),成分为100%涤纶。
59.绵层、第一削棉板、第二削棉板均为绵材料,比如海绵或纤维绵,海绵为常见多孔结构。纤维绵由多个柔软纤维层叠(层叠是个工艺,就像铺有厚度的棉絮,一层一层的将纤维铺上去形成一定厚度)而成,纤维与纤维之间是分离的,所以有空间从而透气;纤维绵是一种特殊的超细的涤纶化纤材料,市面上所谓的四孔棉、七孔棉、九孔棉、十孔棉就是这种纤维棉。
60.步骤s3中,热压定型的温度为180-200℃,以180-190℃为最优;热压定型的时间为180-200s。
61.步骤s3中,成型模具包括凸模、凹模和挡板,凸模与凹模相匹配,凹模具有对应形成肩垫的凹槽,凸模朝向凹槽,挡板位于凸模与凹模的同一侧。
62.肩垫制作装置还包括加热单元,加热单元用于对凹模2和凸模1进行加热,当裁片放置在凹模2和凸模1之间进行模压成型时,凹模2和凸模1均需要加热至一定温度,如180-200℃。加热单元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常规加热结构,对其结构不进行具体描述。
63.步骤s3中,使用成型模具加工裁片时:将第一削棉板、第二削棉板对折后形成的对折面对应挡板,对折后形成的上层面、下层面分别对应凹模的凹槽、凸模的凸出表面(上侧面),凹槽下压直至与裁片相抵,热压定型一段时间后取下定型后的裁片,再使用刀模将定型后的裁片的边沿剪掉,或者使用超音波冲切机构将肩垫的定位框冲切掉得到所需尺寸的肩垫成品。
64.成型模具的具体结构如下:
65.凸模1为中心对称结构,凸模1沿中心线前后(前后方向如图4中y轴方向)对称设置,中心线沿左右方向(如图4中x轴方向)延伸。
66.凸模1具有左侧面12、上侧面11、右侧面13和下侧面14,上侧面11位于下侧面14上方,凸模1的左侧面12与右侧面13连接且两者连接在上侧面11与下侧面14之间,右侧面13与上侧面11、下侧面14、左侧面12均连接,下侧面14为水平面。
67.凸模1的上侧面11呈凸起弧形,凸起弧形向上凸出,凸模1的上侧面11具有两边,分别为第一弧形侧边111和第二弧形侧边112,第一弧形侧边111和第二弧形侧边112的弧形均类似半椭圆形,第一弧形侧边111的弧形向上凸出,第二弧形侧边112的弧形向右侧凸出。凸模1的上侧面11沿中心线设置有左端部(如图4中a所指)和右端部(如图4中b所指),该左端部靠近左侧面12,该右端部远离左侧面12而靠近右侧面13远离左侧面12的一端,上侧面11自其左端部至右端部向远离左侧面12方向倾斜向上延伸,即凸模1的上侧面11的左端部和右端部连线(参见图3)与水平面之间具有夹角(参见图3中β所指),该夹角大于0
°
小于30
°

68.凸模1的左侧面12沿竖直方向延伸,即左侧面12与竖直面平行,左侧面12具有上弧形侧边、下侧边,凸模1的左侧面12的上弧形侧边与上侧面11的第一弧形侧边111连接(共边),弧形侧边的弧形向上凸出。或者左侧面12具有上弧形侧边、下侧边、前侧边、后侧边,上弧形侧边位于下侧边上方,前侧边与后侧边前后相对且连接上弧形侧边与下侧边,左侧面12的上弧形侧边与上侧面11的第一弧形侧边111连接(共边)。
69.凸模1的右侧面13为非封闭环形面(环形面不是封闭的),凸模1的右侧面13具有上弧形侧边、下弧形侧边、前侧边、后侧边,右侧面13的前侧边、后侧边分别与左侧面12的前侧
边、后侧边连接,右侧面13的上弧形侧边与上侧面11的第二弧形侧边112连接(共边),右侧面13的下弧形侧边与下侧面14连接。
70.凹模2可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凹模2与凸模1相匹配,凹模2上开设有与凸模1的上侧面相匹配的凹槽。
71.凹模2具有上侧面21、下侧面24、左侧面22、右侧面23,上侧面21位于下侧面24的上方,凹模2的左侧面22与右侧面23连接且两者连接在上侧面21与下侧面24之间,凹模2的右侧面23与上侧面21、下侧面24、左侧面22均连接,凹槽开设在凹模2的下侧面24。
72.凹模2的凹槽(即下侧面24)沿中心线左右设置有左端部(如图7中e所指)和右端部(如图7中f所指),该左端部靠近左侧面22,该右端部远离左侧面22即靠近右侧面23远离左侧面22的一端,下侧面24自其左端部至右端部向远离左侧面22方向倾斜向上延伸,即凹模2的下侧面24的左端部和右端部连线(参见图3)与水平面之间具有夹角(参见图3中α所指),该夹角大于0
°
小于30
°

73.凹模2的下侧面24具有两边,分别为第一弧形侧边241和第二弧形侧边242,第一弧形侧边241和第二弧形侧边242的弧形类似半圆椭圆形,第一弧形侧边241的弧形向上凸出,第二弧形侧边242的弧形向右侧凸出。凹模2的下侧面24的第一弧形侧边241位于凸模1的上侧面11的第一弧形侧边上方,凹模2的下侧面24的第一弧形侧边241的弧度大于凸模1的上侧面11的第一弧形侧边111的弧度,凹模2的下侧面24的第二弧形侧边242位于凸模1的上侧面11的第二弧形侧边112上方。
74.凹模2的左侧面22沿竖直方向延伸,即左侧面22与竖直面平行,凹模2的左侧面22与凸模1的左侧面12均位于同一竖直面。凹模2的左侧面22具有下弧形侧边、上侧边、前侧边、后侧边,下弧形侧边位于上侧边上方,前侧边与后侧边前后相对且连接下弧形侧边与上侧边,左侧面22的下弧形侧边与下侧面24的第一弧形侧边241连接(共边),左侧面22的下弧形侧边与下侧面24的第一弧形侧边241的弧形均向上凸出。
75.凹模2的右侧面23为非封闭环形面(环形面不是封闭的),凹模2的右侧面23具有上弧形侧边、下弧形侧边、前侧边、后侧边,右侧面23的前侧边、后侧边分别与左侧面22的前侧边、后侧边连接(共边),右侧面23的上弧形侧边与下侧面24的弧形侧边连接(共边),右侧面23的下弧形侧边与下侧面24的第二弧形侧边连接(共边)。
76.在与中心线垂直的方向上,凸模1的上侧面11具有第一端(如图4中c所指)和第二端(如图4中d所指),凹模2的下侧面具有第一端(如图7中h所指)和第二端(如图7中m所指),在与中心线垂直的方向(如y轴方向)上,凸模1的上侧面11与凹模2的凹槽之间的间距先自第一端至中部逐渐增大,再自中部至第二端逐渐减小;在中心线方向(如x轴方向)上,凸模1的上侧面11与凹模2的下侧面24之间的间距自各自的左端部至右端部(凸模1的上侧面与凹模2的下侧面24的左端部位于同一侧,凸模1的上侧面11与凹模2的下侧面24的右端部位于同一侧)逐渐缩小。
77.当不放置裁片时,将凹模2下移与凸模相抵时,凹模2的下侧面的右端部与凸模1的上侧面的右端部相抵,凹模2的下侧面的左端部与凸模1的上侧面的左端部之间具有间隙(如图3中h所指),在与中心线垂直的方向(如y轴方向)上,间隙的宽度先自第一端至中部逐渐增大,再自中部至第二端逐渐减小;在中心线方向(如x轴方向)上,凸模1的上侧面11与凹模2的下侧面24之间的间距自各自的左端部至右端部(凸模1的上侧面与凹模2的下侧面24
的左端部位于同一侧,凸模1的上侧面11与凹模2的下侧面24的右端部位于同一侧)逐渐缩小。
78.如图3,凸模1的上侧面11的左端部和右端部连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参见图3中β所指)大于或等于凹模2的下侧面24的左端部和右端部连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参见图3中α所指),以凸模1的上侧面11的左端部和右端部连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参见图3中β所指)大于凹模2的下侧面24的左端部和右端部连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参见图3中α所指)为最优,相应地,模压形成的肩垫的厚度自其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
7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凸模1的上侧面11的左端部和右端部连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0
°
小于30
°
,如15
°
,凹模2的下侧面24的左端部和右端部连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0
°
小于30
°
,如5
°

80.挡板3位于凸模1、凹模2的同一侧,挡板3与凸模1、凹模2相向的一侧面为竖直面,挡板3一侧面与凸模1的左侧面相抵,即挡板3可与凸模1固定连接,如焊接。
81.进一步地,凹模2上设置有上定位斜面25,上定位斜面25位于凹槽的外边缘,凸模1上对应上定位斜面25设置有下定位斜面15,下定位斜面15沿凸模1的上侧面11的第二弧形侧边沿设置,下定位斜面15和上定位斜面25配合后用于在裁片上形成定位框,压制裁片时可在裁片弧形边沿形成定位框,最后成型时可将该定位框冲切除去,定位框的作用在于在采用刀模进行冲切的时候防止裁片冲切的位置不对而发生偏移,更加方便准确冲切操作。
82.进一步地,凸模1的下定位斜面15的外边沿设置有延伸面16,延伸面16与下定位斜面15相邻,延伸面16较的下定位斜面15远离凸模1的左侧面,当凸模1的下定位斜面15和凹模2的上定位斜面25相配合,延伸面16露出在外,设置延伸面16便于改模,根据不同肩垫尺寸修整凸模1。
83.凸模1的下侧面边沿处分布有一个或多个定位槽,凹模2的上侧面边沿分布有多个定位柱,定位槽与定位柱一一对应,可保证凹模2和凸模1配合时对准位置,防止偏移。
84.在使用状态下,即步骤s3中的裁片放置在凸模1的上侧面11上,裁片的一侧与挡板3相抵,将凹模2向下移动直至凹槽与裁片相抵时,挡板3可与凹模2的左侧面相抵,可与裁片的一侧更好定型,裁片的一侧与挡板3相抵形成平面,与挡板3相抵的裁片的一侧不会出现缝合线,裁片为复合好的的材料对折,对折后形成3个面,分别为对折面、上层面、下层面,模压时对折面对准挡板3,面料紧贴挡板,模压后形成的垫肩对应挡板3的面为平面,有利成型。通过挡板3的平面设置以及凸模1与凹模2相配合,使模压后的肩垫既可以保持有一定的厚度,厚度由中心肩点向两边部分逐渐顺薄,保证整了模压后的产品不漏棉且无痕光洁,完成后修剪掉肩舌侧边多余材料。
85.将裁片放入模具中进行模压成型,裁片摆放与定位简单且精准,待热压成型完成后,靠挡板的一面额外不用处理,不会出现焊缝节约工时;肩垫无痕且表面光洁;无论是有经验还是无经验的操作者均可精确快速操作,操作简单。
86.超音波冲切机构包括超音波冲切头6,超音波冲切头6用于冲切肩垫的弧形边沿,经过超音波冲切头6冲切过的垫肩边沿没有缝合线,外观无线迹且干净,可防止漏绵。仅在肩垫7本体上表面71的一边与本体下表面72的一边连接处形成熔接痕迹,绵料不会漏出;本体侧表面73与上表面71、下表面72连接处形成闭合的棱角线,即无熔接痕迹。
87.超音波冲切头6可对裁片上的定位框进行裁切,不会裁切所需的肩垫部分。
88.参见图17,超音波冲切头6呈圆柱形,超音波冲切头6的轴心线沿水平设置,超音波冲切头6可绕自身轴线转动,冲切时将定型后的裁片放置在超音波冲切头6下方即可,冲切操作时,操作者转动定型后的裁片,超音波冲切头6可将裁片边沿冲切掉。
89.凹模2和凸模1的形状根据人体肩部形态加工而成,而由凹模2和凸模1模压出来的垫肩的形状立体符合人体。由本例的成型模具制备得到的裁片的形状参见图10-图16所示。
90.肩垫7包括中心对称设置的本体,该中心线方向如图10中箭头所指,肩垫7沿中心线前后(前后方向指与图10中箭头所指方向垂直的方向)对称设置。本体由柔性材料制成,即其有弹性。
91.本体具有三个面,分别为上表面71、下表面72、侧表面73(靠挡板3的一面),上表面71位于下表面72的上方,侧表面73连接上表面71和下表面72,上表面71、下表面72、侧表面73均具有两边,上表面71的一边与下表面72的一边连接成一条边,该边呈弧形;上表面71的另一边与侧表面73的一边共边,下表面72的另一边与侧表面73的另一边共边,侧表面73呈弧形。
92.本体具有柔性,当将其放置在工作台上不会其施加力,下表面72的边沿与工作台水平面相贴合,下表面72中部与工作台水平面之间保持间隙,此时,侧表面73的两边(上边731和下边732)均呈弧形,侧表面73为倾斜面。在中心线方向上,本体的侧表面73自其底部(靠近下表面72)至其顶部(靠近上表面71)向靠近上表面71方向倾斜向上延伸,侧表面73与竖直面之间保持夹角,该夹角小于等于30
°
,即侧表面73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0小于等于60
°
,也可说无论何种状态下,侧表面73与中心线之间保持夹角,该夹角大于90
°
小于180
°

93.若对该肩垫7施力使下表面72完全与工作台水平面相贴合时,侧表面73的两边分别为上边和下边,侧表面73的上边和下边不在同一竖直面,侧表面73的上边、下边呈曲线(弧形状)。
94.本体沿中心线左右设置有左肩端(参见图10中a所指)和右肩端(参见图10中b所指),左肩端位于侧表面73与上表面71的连接边处,右肩端位于上表面71与下表面72的连接边处,左肩端、右肩端为方向示意,肩垫7的厚度自左肩端向右肩端方向逐渐减小,即上表面71与下表面72共边的边缘的厚度小于肩垫7中部的厚度(参见图12中l所指),肩垫7中部厚度最大,肩垫7中部指在中心线方向上靠近侧表面73的部分。也可说本体沿中心线位于侧表面73处具有中心肩点,在上表面71与下表面72共边处具有后肩点,本体厚度由中心肩点向上表面71与下表面72共边方向逐渐顺薄,也即在与中心线垂直的方向上,肩垫7厚度自本体边缘向本体中部逐渐增大。
95.在与中心线垂直的方向上,本体的侧表面73具有相对远离的第一端(参见图10中c所指)与第二端(参见图10中d所指),本体的侧表面73的宽度(也即肩垫7的厚度)先自第一端至其中部逐渐增大,再自其中部至第二端逐渐减小,侧表面73中部宽度参见图12中l所指。
96.当肩垫7应用于服装上并穿在使用者身上时,因肩部向头部会倾斜向上,根据不同穿戴者的肩部略不同,肩垫7的侧表面73与竖直面平行或肩垫7的侧表面73与竖直面之间形成的夹角小于等于30
°

97.本例的肩垫倾斜面符合人体肩部角度,更加贴合人体,穿戴更加舒适;肩垫可以达
到光洁无痕且达到符合人体肩部自然圆顺平整流畅的效果。
98.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肩垫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准备复合面料、第一削棉板、第二削棉板,所述复合面料包括相粘合的面料层与绵层;s2、将所述第一削棉板、第二削棉板粘接于所述面料层与所述绵层之间,使所述第一削棉板与所述第二削棉板并排放置,且所述第一削棉板与所述第二削棉板之间保持间隙,再将所述复合面料沿间隙处对折使所述第一削棉板、第二削棉板上下相对设置并相粘接,得到裁片;s3、将对折后的裁片移送至成型模具上进行热压定型;s4、将定型好之后的裁片的边沿进行冲切,得到肩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垫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第一削棉板与所述第二削棉板均包括上表面、下表面、竖直面与环形面,所述上表面与下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竖直面与环形面连接且所述竖直面与环形面均连接在所述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肩垫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第一削棉板与所述第二削棉板的厚度自所述竖直面向所述环形面远离所述竖直面的一端逐渐缩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垫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热压定型的温度为180-200℃,热压定型的时间为180-200s。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垫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成型模具包括凸模、凹模和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所述凸模、所述凹模的同一侧;所述凸模为中心对称结构,所述凸模的上侧面呈凸起弧形,所述凸起弧形向上凸出,所述凸模的上侧面沿中心线设有左端部和右端部,该左端部靠近所述挡板,该右端部远离所述挡板,所述凸模的上侧面自其左端部至右端部向远离所述挡板方向倾斜向上延伸;所述凹模上开设有与所述凸模相匹配的凹槽,所述凹槽沿中心线设置有左端部和右端部,所述凹槽自其左端部至右端部向远离所述挡板方向倾斜向上延伸;所述凸模的上侧面的左端部和右端部连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所述凹模的凹槽的左端部和右端部连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6.根据权利要求5的肩垫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为中心对称结构,所述凹模的左侧面与所述凸模的左侧面位于同一竖直面,在使用状态下,所述挡板可与所述凹模的左侧面、所述凸模的左侧面均相抵。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肩垫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第一削棉板、第二削棉板对折后形成上层面、对折面、下层面,所述上层面位于所述下层面上方,所述对折面连接所述上层面与所述下层面;步骤s3中,将所述第一削棉板、第二削棉板的对折面对应挡板,所述上层面、下层面分别对应所述凹模的凹槽、所述凸模。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垫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通过超音波冲切机构将定型好之后的裁片的边沿进行冲切,得到肩垫。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垫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复合面料包括相粘合的面料层与绵层,所述面料层选自锦氨经编面料、佳积布或鸟眼布;所述绵层选自海绵或纤维绵;所述第一削棉板、第二削棉板均为绵材料。10.一种由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肩垫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肩垫。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肩垫制备方法及肩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准备复合面料、第一削棉板、第二削棉板,复合面料包括相粘合的面料层与绵层;S2、将第一削棉板、第二削棉板粘接于面料层与绵层之间,使第一削棉板与第二削棉板并排放置,且第一削棉板与第二削棉板之间保持间隙,再将复合面料沿间隙处对折使第一削棉板、第二削棉板上下相对设置并相粘接,得到裁片;S3、将对折后的裁片移送至成型模具上进行热压定型;S4、将定型好之后的裁片的边沿进行冲切,得到肩垫。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保证模压后肩垫不漏棉,肩垫无痕表面光洁;制作肩垫产品效率高,并可精确制备得到所需形状肩垫;肩垫与人体肩型吻合,穿着舒适,经久耐用,水洗保型性好。水洗保型性好。


技术研发人员:

刘仔云 葛伟静 周喆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苏州美山子制衣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31

技术公布日:

2022/11/25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4:36: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466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侧面   所述   侧边   弧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