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板及液冷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280402.2
(22)申请日 2020.03.09
(73)专利权人 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坑梓街
道金沙社区寿禾路1号兴利尊典家具
厂A栋201
(72)发明人 张杰 吴斌 吴政杰 
(74)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44414
代理人 叶思
(51)Int.Cl.
H01M  10/613(2014.01)
H01M  10/62(2014.01)
H01M  10/6554(2014.01)
H01M  10/653(2014.01)
H01M  10/6556(2014.01)H01M  10/6568(2014.01)
(54)实用新型名称
液冷板及液冷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冷却技术领域,提
供一种液冷板及液冷装置,液冷板,包括上层板、
下层板以及用于传输冷却液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上层板或下层板通过冲压成型形成流道结构。流
道结构包括第一主流道、
第二主流道以及多个支流道。由于第一主流道的深度和/或第二主流道
的深度大于支流道的深度,即增大主流道的横截
面积,减小冷却液在流入液冷板和流出液冷板时
的阻力,同时冷却液也能够快速流入各支流道,
便于实现各支流道的冷却液流量均衡,提高热交
换效率。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CN 211929664 U 2020.11.13
C N  211929664
U
1.一种液冷板,包括上层板、与所述上层板相扣合连接的下层板以及用于传输冷却液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上层板或所述下层板通过冲压成型形成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结构包括用于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第一主流道、与所述第一主流道相间隔设置且与用于与所述出水口相连通的第二主流道以及相互平行且间隔地布设于所述第一主流道和所述第二主流道之间的多个支流道,所述第一主流道的深度和/或所述第二主流道的深度大于所述支流道的深度范围为4mm~6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支流道均包括连通于所述第一主流道的第一分流道、连通于所述第二主流道的第二分流道以及连通所述第一分流道和所述第二分流道的多个第三分流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道包括呈夹角的第一子流道和第二子流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流道包括呈夹角的第三子流道和第四子流道,所述第三子流道与所述第一子流道相对应,所述第四子流道与所述第二子流道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板的厚度小于等于1.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板的厚度小于等于1.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板的边缘设有用于与电池包箱体连接的多个第一固定孔,所述下层板的边缘设有与各所述第一固定孔相对应的多个第二固定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板上还设有用于与电池模组连接的多个第一安装孔,所述下层板上还设有与各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应的第二安装孔,各所述第一安装孔和各所述第二安装孔均位于相邻两所述支流道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处安装有进水管和所述出水口处安装有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设于所述上层板,所述流道结构设于所述下层板朝向所述上层板一侧,所述支流道的数量为五个。
10.一种液冷装置,包括多个电池模组和与各所述电池模组相对应的导热硅胶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液冷板,各所述导热硅胶垫设于所述液冷板上且与所述液冷板的支流道相对应,各所述电池模组置于对应的所述导热硅胶垫上。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211929664 U
液冷板及液冷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提供一种液冷板以及具有该液冷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动力电池包主动式温控系统分为风冷系统和液冷系统。
[0003]风冷系统主要依靠空气强制对流对电池包内电芯进行换热冷却,这种冷却方式无法保证电池温度一致性,在一般工况下尚可满足电芯温差要求,但在复杂工况下,会出现电芯温差过大,不利于电池包性能表现和循环寿命。
[0004]液冷系统则可以满足电池包的各种使用工况,且无论在串、并联流道下,对电池温度的一致性影响较小,并且整体散热效果也远优于风冷系统。电池包液冷系统最核心的零部件当属液冷板,它是最主要的换热部件,且通常由尼龙管路结合快速插头将多块液冷板连接组成完整的液冷系统,该种液冷系统最大的缺点在于快插接头与液冷板的水嘴装配处存在漏液风险,可能造成电池包内部短路而引发安全事故,且目前对于液冷板与管路系统连接处的漏液问题没有有效的监控手段。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液冷板,旨在解决现有的液冷板与快插接头的装配处易发生漏夜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冷板,包括上层板、与上层板相扣合连接的下层板以及用于传输冷却液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上层板或下层板通过冲压成型形成流道结构,流道结构包括用于与进水口连通的第一主流道、与第一主流道相间隔设置且与用于与出水口相连通的第二主流道以及相互平行且间隔地布设于第一主流道和第二主流道之间的多个支流道,第一主流道的深度和/或第二主流道的深度大于支流道的深度范围为4mm~6mm。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冷板,其中,上层板和下层板在相向的端面上通过冲压成型形成流道结构,并且,上层板和下层板通过过炉钎焊的方式形成整体,使得流道结构成为供冷却液流通的封闭结构,这样,省去了连接管路和快插接头,有效地解决液冷板漏夜的问题。同时,流道结构包括第一主流道、第二主流道以及多个支流道,而且第一主流道的深度和/或第二主流道的深度大于支流道的深度,这样,即增大主流道的横截面积,减小冷却液在流入液冷板和流出液冷板时的阻力,同时冷却液也能够快速流入各支流道,便于实现各支流道的冷却液流量均衡,提高热交换效率。
[0008]在一个实施例中,各支流道均包括连通于第一主流道的第一分流道、连通于第二主流道的第二分流道以及连通第一分流道和第二分流道的多个第三分流道。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对冷却液的分流,通过增设多个第三分流道提高冷却液的热交换效率。即冷却液从第一主流道流出,经过各第一分流道,然后再流至对应的各
第三分流道,最后从各第二分流道流出,其中,各第三分流道起到主要的热交换作用。[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分流道包括呈夹角的第一子流道和第二子流道。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分流道分流以提高冷却液流向各第三分流道的流速。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分流道包括呈夹角的第三子流道和第四子流道,第三子流道与第一子流道相对应,第四子流道与第二子流道相对应。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同理地,将第二分流道分流,且与第一分流道相对应,进一步地提高各第三分流道内的冷却液的流速。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上层板的厚度小于等于1.5mm。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液冷板在成型后整体高度更低,质量更轻,且对安装空间要求低。
[0016]在一个实施例中,下层板的厚度小于等于1.5mm。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同理地,液冷板在成型后整体高度更低,质量更轻,且对安装空间要求低。
[0018]在一个实施例中,上层板的边缘设有用于与电池包箱体连接的多个第一固定孔,下层板的边缘设有与各第一固定孔相对应的多个第二固定孔。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各螺钉穿过对应对的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再与电池包箱体进行连接。
[0020]在一个实施例中,上层板上还设有用于与电池模组连接的多个第一安装孔,下层板上还设有与各第一安装孔相对应的第二安装孔,各第一安装孔和各第二安装孔均位于相邻两支流道之间。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各螺钉穿过对应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再与对应的电池模组进行连接。
[0022]在一个实施例中,进水口处安装有进水管和出水口处安装有出水管,进水管和出水管设于上层板,流道结构设于下层板朝向上层板一侧,支流道的数量为五个。
[002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液冷装置,包括多个电池模组和与各电池模组相对应的导热硅胶垫,还包括上述的液冷板,各导热硅胶垫设于液冷板上且与液冷板的支流道相对应,各电池模组置于对应的导热硅胶垫上。
[002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冷系统,在具有上述液冷板的基础上,大大降低了
冷却液泄漏几率,安全性更高。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板的爆炸图;
[002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板的主视图。
[0028]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29]液冷板100、上层板10、下层板20、进水管30、出水管40、流道结构50、第一主流道51、第二主流道52、支流道53、第一分流道531、第二分流道532、第三分流道533、第一子流道53a、第二子流道53b、第三子流道53c、第四子流道53d、第一固定孔11、第二固定孔21、第一安装孔12、第二安装孔22。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4]请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板100包括上层板10、与上层板10相扣合连接形成供冷却液流通的空腔的下层板20以及用于传输冷却液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具体的进水口处安装有进水管30和出水口处安装有出水管40,上层板10或下层板20通过冲压成型形成流道结构50,这里,上层板10和下层板20均为轻质金属材质,例如,铝合金等,通过冲压成型工艺在上层板10、或下层板20、或上层板10和下层板20上形成流道结构50,可以理解地,流道结构50为槽结构,在上层板10和下层板20扣合时,从而形成将槽结构的开口端一侧封堵,即形成供冷却液流通的管道结构。具体地,请参考图1和图2,流道结构50包括用于与进水管30连通的第一主流道51、与第一主流道51相间隔设置且与用于与出水管40相连通的第二主流道52以及相互平行且间隔地布设于第一主流道51和第二主流道52之间的多个支流道53。其中,第一主流道51和/或第二主流道52的深度大于支流道53的深度范围为4mm~6mm。
[003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板100,其中,上层板10和下层板20在相向的端面上通过冲压成型形成流道结构50,并且,上层板10、下层板20、进水管30和出水管40通过过炉钎焊的方式形成整体,使得流道结构50成为供冷却液流通的封闭结构,这样,省去了连接管路和快插接头,有效地解决液冷板100漏夜的问题。同时,流道结构50包括第一主流道51、第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0:37: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4651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液冷   实用新型   电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